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水量及种植密度对河西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1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3 位作者 薛亮 连彩云 王智琦 罗双龙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能够协同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处理为灌水量,设750.00 mm(W1)、975.00 mm(W2)、1200.00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能够协同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处理为灌水量,设750.00 mm(W1)、975.00 mm(W2)、1200.00 mm(W3)3个水平;副处理为种植密度,设36.40万穴/hm^(2)(D1)、44.40万穴/hm^(2)(D2)、57.10万穴/hm^(2)(D3)3个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受到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产量方面,W2和W3处理的产量相近,其比W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66%和36.86%。与D1和D2处理相比,D3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60.54%和12.79%。高密度种植与中高灌水量结合(W2D3和W3D3处理)能够使水稻获得更高的产量。在耗水量方面,W2处理比W1处理显著增加26.69%,但比W3处理显著降低17.13%。尽管D3处理的耗水量最高,但仅比D1和D2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47%。W3D1、W3D2、W3D3处理的耗水量较高,表明灌水量是影响水稻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02 kg/(hm^(2)·mm),比W1和W3处理分别提高6.91%和20.00%;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31 kg/(hm^(2)·mm),比D1和D2处理分别提高52.30%和8.02%。在各处理组合中,W1D2、W2D3、W3D3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4.45、4.87和4.41 kg/(hm^(2)·mm)。综合考虑水稻的增产和节水效果,灌水量为975.00 mm、种植密度为57.10万穴/hm^(2)时,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种植密度 灌水量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水溶液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赵双玲 王圣毅 +4 位作者 王肖娟 马陈虎 郝玉峰 朱江艳 包芳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07,共3页
以水稻品种宁粳5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施CO_(2)水溶液对膜下滴灌水稻生育期、分蘖动态、株高、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滴施CO_(2)水溶液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生育期3 d,但显著提高株高(增幅为7.14%~8.19%)、SPAD... 以水稻品种宁粳5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施CO_(2)水溶液对膜下滴灌水稻生育期、分蘖动态、株高、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滴施CO_(2)水溶液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生育期3 d,但显著提高株高(增幅为7.14%~8.19%)、SPAD值(增幅为10.56%~11.20%)、倒2节茎粗(增幅为6.14%~7.23%)、有效分蘖数(增幅为10.11%~10.34%)、有效穗数(增幅为1.33%~1.52%)和千粒重(增幅为1.64%~2.07%),最终提高产量10.39%~1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溶液 膜下滴灌 水稻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滴灌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陈玉平 陈建平 +2 位作者 蔡晓琴 王发伟 张国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28-834,共7页
探究不同颜色和厚度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永昌县滴灌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不覆膜为对照,设置了厚0.010、0.012、0.015、0.018、0.020 mm黑色和白色聚乙烯(PE)地膜覆盖处理,通过研究马铃薯生育期、产量构成因... 探究不同颜色和厚度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永昌县滴灌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不覆膜为对照,设置了厚0.010、0.012、0.015、0.018、0.020 mm黑色和白色聚乙烯(PE)地膜覆盖处理,通过研究马铃薯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以确定最佳地膜颜色和厚度。结果表明,覆膜均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前马铃薯块茎形成期以延长块茎生长时间。黑色地膜覆盖中,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和马铃薯商品率均以厚0.010、0.012 mm地膜覆盖处理较高。白色地膜覆盖中,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和马铃薯商品率均以厚0.012、0.015 mm覆膜处理较高,其中0.012 mm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分别提高46.9%、115.0%、84.6%、24.9%、76.0%,0.015 mm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分别提高51.0%、112.2%、100.0%、36.1%、79.7%。白色地膜覆盖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整体高于黑色地膜覆盖,其中,0.015 mm白色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佳,2 a马铃薯平均产量达37390.6 kg/hm^(2),较不覆膜提高59.3%;净收益达到49043.4元/hm^(2),较不覆膜增收31792.2元/hm^(2),增幅达184.3%。综上所述,0.015 mm白色地膜覆盖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永昌县覆膜滴灌马铃薯主要种植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类型 地膜覆盖 滴灌 马铃薯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覆盖方式下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变化、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奇峰 忠智博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95,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开展大田试验,其中,2017―2018年膜下滴灌试验以新陆中4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4 mm(M1)、30 mm(M2)和36 mm(M3)3个灌水定额;2018―2019年无膜... 【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开展大田试验,其中,2017―2018年膜下滴灌试验以新陆中4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4 mm(M1)、30 mm(M2)和36 mm(M3)3个灌水定额;2018―2019年无膜滴灌试验以中棉619为供试材料,设置36 mm(W1)、45 mm(W2)和54 mm(W3)3个灌水定额;分析不同处理对10 cm、20 cm、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籽棉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种模式下棉田10 cm、20 cm和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籽棉产量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增加趋势。M2、M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M1处理显著增加8.82%~11.47%和14.24%~18.96%;W2、W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W1处理显著增加15.18%~22.61%和32.53%~46.29%。土壤温度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M2、M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M1处理显著降低10.82%~12.94%和20.70%~23.84%;W2、W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W1处理降低1.91%~7.85%和2.47%~11.65%。2018年灌水定额相同时,M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温度、籽棉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W1处理。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综合评价表明,膜下滴灌处理配套30 mm灌水定额,无膜滴灌处理配套54 mm灌水定额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提高灌水定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膜种植模式引起的籽棉产量降低,但会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无膜滴灌植棉技术在当地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膜下滴灌 无膜滴灌 灌水定额 TOPSIS 籽棉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灌区农业节水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云霞 范军亮 +2 位作者 关新元 刘辉 尹飞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水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新疆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新疆用水大户,占经济社会总用水量的90%以上,南疆农业用水占比更高。新疆节水潜力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提高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新疆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新疆用水大户,占经济社会总用水量的90%以上,南疆农业用水占比更高。新疆节水潜力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提高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梳理回顾了新疆灌区农业节水发展历程,分析了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新时期国家对新疆农业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提出了大力发展适水型现代农业、加大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降盐节水、加强数字化灌区建设、加强农业节水宣传培训、健全农业节水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棉油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水农业 高效节水 膜下滴灌 降盐节水 数字化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棉花土壤盐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杰 张硕 +6 位作者 刘承岳 孔春贤 杨广 李小龙 李鹏飞 何新林 李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化度分别为1 g/L(CK)、2 g/L(A)、3 g/L(B)、4 g/L(C)、5 g/L(D)和6 g/L(E),分析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累积及棉花生长特征,确定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灌溉矿化度阈值。结果表明:2019-2022年,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以每年0.920 dS/m、0.995 dS/m、1.196 dS/m和1.188 dS/m的速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随着灌溉年限增加,不同梯度微咸水膜下滴灌下土壤电导率呈现增加趋势。5 g/L和6 g/L处理土壤盐分累积最大,分别为38.70%和39.19%;灌水12 h后,宽行表层20~40 cm土壤盐分累积最为明显,土壤电导率为0.30~2.1 dS/m;窄行土壤盐分在40~60 cm土层处出现累积,土壤电导率为1.26~1.93 dS/m。矿化度为3 g/L水源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累积量较小,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指数影响最小,生长指标和产量达到最大,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溉水源阈值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膜下滴灌 盐分累积 棉花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毅 梁嘉平 +2 位作者 王小芳 杨哲 樊向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确定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可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以新疆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生物质炭施用量分别为0、10、50及100t·hm^(-2)条件下,开展了膜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土壤容重、温... 确定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最佳生物质炭施用量,可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以新疆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生物质炭施用量分别为0、10、50及100t·hm^(-2)条件下,开展了膜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土壤容重、温度、有机碳等理化性质和作物出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作物出苗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显著降低了0~30 cm土层的容重,棉花和甜菜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32和0.04~0.25 g·cm^(-3)。与不施用处理比较,100 t·hm^(-2)的生物质炭施用量显著增加了棉花和甜菜不同生育期的5 cm深度地温,但10和50 t·hm^(-2)的施用量只显著增加了棉花蕾期和铃期的5 cm深度地温。施用生物质炭增加了棉花和甜菜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区分年份和生育期增幅相应为0.98~13.2和0.66~12.1g·kg^(-1);苗期和收获期(不区分年份和作物)增幅分别为1.20~7.43和0.66~13.2 g·kg^(-1),苗期各施用量下有机碳均显著增加,收获期部分施用量下有机碳显著增加。出苗率大致随容重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温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适宜作物出苗的温度为22~26℃;出苗率随土壤有机碳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但高生物质炭施用量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增加过高抑制了作物出苗。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t·hm^(-2)时,棉花和甜菜的出苗率大于0.7,高于其他3种生物质炭处理,因此推荐10 t·hm^(-2)作为最优生物质炭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温度 膜下滴灌 棉花 甜菜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甘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剑平 汪兆辉 +6 位作者 唐永齐 吴静鹏 薄君鑫 葛越 尧梓莹 谷华 张友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针对山东地区甘薯灌水和施肥不合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于2020年和2021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国农业大学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选用“普薯32号”进行了2 a膜下滴灌甘薯田间试验。试验考虑了灌水量与施氮量2个试验因... 针对山东地区甘薯灌水和施肥不合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于2020年和2021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国农业大学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选用“普薯32号”进行了2 a膜下滴灌甘薯田间试验。试验考虑了灌水量与施氮量2个试验因素,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不灌水,P0;滴灌湿润比为30%,P1;滴灌湿润比为60%,P2)和3个施氮水平(氮肥90 kg/hm^(2),N1;氮肥180 kg/hm^(2),N2;氮肥270 kg/hm^(2),N3),共9个处理。试验测量了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的甘薯田间土壤水分、甘薯生理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影响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水分分布和甘薯生长。N2处理的甘薯生长旺盛,会促进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消耗,从而降低土壤贮水量。2021年N2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较N1与N3处理分别降低17.8%与17.7%。2021年P2处理的平均甘薯蔓长较P0、P1提高29.3%、14.8%。相同灌水条件下,甘薯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2020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1P2、N3P2分别增加19.9%与3%;2021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1P2、N3P2分别增加18.7%与24.5%。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甘薯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2021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2P0、N2P1分别增加14.4%与24.2%。总体上,N2P2可以促进甘薯生长,提高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山东地区膜下滴灌甘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甘薯 土壤水分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及施肥运筹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佳佳 岳诚 +2 位作者 闵星星 鲜登宇 谢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优化巴中地区大麦种植施肥措施,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甘啤8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以基施225 kg/hm^(2)复合肥为对照(CK),处理分2类[基施+追施(A)与单纯基施(B)],每类处理又分4个水平。结果表明:大麦产量与株高、穗长、成穗率、结实率... 为优化巴中地区大麦种植施肥措施,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甘啤8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以基施225 kg/hm^(2)复合肥为对照(CK),处理分2类[基施+追施(A)与单纯基施(B)],每类处理又分4个水平。结果表明:大麦产量与株高、穗长、成穗率、结实率、穗粒数、穗数、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_(1)、B_(2)、B_(3)、B_(4)处理下,大麦产量随基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B_(4)处理下大麦产量最高,为4882.4 kg/hm^(2),较CK显著增产166.0%;当总施肥量在450、600 kg/hm^(2)时,产量表现为A1比B_(1)高、A_(2)比B_(2)高,超过600 kg/hm^(2)时则相反,即足量基肥有助于巴中地区大麦产量与效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施肥量 产量 基施 追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水溶液对膜下滴灌玉米农艺性状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韩品 王圣毅 +3 位作者 王肖娟 包芳俊 薛金玲 杨佳康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以MC670玉米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CO_(2)溶水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滴施CO_(2)水溶液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常规灌溉相比,滴施CO_(2)水溶液能够缩短玉米的生... 以MC670玉米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CO_(2)溶水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滴施CO_(2)水溶液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常规灌溉相比,滴施CO_(2)水溶液能够缩短玉米的生育进程,使生育期提前7 d,促进了玉米早熟;玉米的株高、茎粗、SPAD值都有所增加,对改善玉米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产量、行粒数、穗长分别增长了21.94%、16.36%、8.26%,说明滴施CO_(2)水溶液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质量分数较常规灌溉分别增长了8.85%、27.78%,表明滴施CO_(2)水溶液有利于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形成,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籽粒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玉米 CO_(2)水溶液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膜下滴灌盐分运移规律 被引量:128
11
作者 张伟 吕新 +4 位作者 李鲁华 刘建国 孙肇君 张小伟 杨忠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19,共5页
该文主要从不同生育阶段和滴灌年限、不同方向(垂直和水平)、不同土壤质地三个方面对膜下滴灌盐分的运移进行了分析比对,初步得出: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土层含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垂直方向盐分的积累在0~60cm土层逐渐增加,60~100c... 该文主要从不同生育阶段和滴灌年限、不同方向(垂直和水平)、不同土壤质地三个方面对膜下滴灌盐分的运移进行了分析比对,初步得出: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土层含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垂直方向盐分的积累在0~60cm土层逐渐增加,60~100cm土层盐分积累受膜下滴灌影响较小;水平方向背行(露地部分)中央土层处盐分积累最多,滴头处盐分积累最少;对于不同土壤质地,壤土中的盐分分布较黏土中的呈更规律的变化;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盐分运移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制度对棉田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峰 孙景生 +3 位作者 刘祖贵 宁慧峰 强小嫚 申孝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127,共8页
以直径20cm蒸发皿蒸发量为基础,采用双因素组合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灌水频率与灌水定额,有利于对棉花根区盐分在水平方向的淋洗,5d和8d灌水频率对水平方向... 以直径20cm蒸发皿蒸发量为基础,采用双因素组合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灌水频率与灌水定额,有利于对棉花根区盐分在水平方向的淋洗,5d和8d灌水频率对水平方向含盐量有影响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20cm和0~30cm;5d灌水频率的土壤盐分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趋势,8d灌水频率0~100cm深度内各土层含盐量相差不明显,中等灌水定额(T60)0—60cm土层含盐量小于高水(T80)和低水(T40)处理;与播前相比,棉花收获时0—20cm含盐量降低,但30—60cm土层含盐量增加,0~60cm土层含盐量总体表现增加,中等灌水定额(T60)处理含盐量变化幅度最小,脱盐率为0.44%。灌水处理对0~100cm深度土壤总含盐量无明显影响。此外,灌水量过高与过低均不利于提高棉花产量,与其他处理相比,高频(5d)中定额灌溉(T60)处理不但可以获得合理的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且籽棉产量最高,为9.18t/hm^2,是实现抑盐、控水、高产、高效的适宜棉花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灌溉制度 膜下滴灌 盐分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洋葱水分生产函数与优化灌溉制度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建华 黄冠华 +3 位作者 黄权中 王军 贾冬冬 张柯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30,共6页
为探索西北内陆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洋葱节水、高产和高效的灌溉制度,开展了2a田间试验,分析了洋葱的耗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洋葱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洋葱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洋葱的耗水量为170.1~395.7... 为探索西北内陆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洋葱节水、高产和高效的灌溉制度,开展了2a田间试验,分析了洋葱的耗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洋葱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洋葱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洋葱的耗水量为170.1~395.7mm,产量随灌水量和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苗期和成熟期亏水对洋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洋葱水分敏感指数在鳞茎膨大期最大,发叶期次之,苗期和成熟期较小。膜下滴灌条件下,西北旱区干旱年洋葱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75mm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其优化灌溉制度为苗期灌水30~40mm,发叶期灌水130~140mm,鳞茎膨大期灌水170~190mm,成熟期灌水25mm,灌水间隔可采用5d。该优化灌溉制度对西北内陆旱区洋葱的节水灌溉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函数 干旱区 水分利用效率 膜下滴灌 洋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朱齐超 危常州 +3 位作者 李美宁 朱金龙 吴诚 王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产量 产量形成因子 氮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被引量:85
15
作者 马富裕 周治国 +6 位作者 郑重 郑旭荣 李明思 李正尚 张卫国 邢明亮 夏东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经历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和大面积应用三个阶段。"密、早、膜、矮、壮、高"栽培体系的建立等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保证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因地制宜、多种毛管田间布置模式的发展适应了棉花...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经历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和大面积应用三个阶段。"密、早、膜、矮、壮、高"栽培体系的建立等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保证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因地制宜、多种毛管田间布置模式的发展适应了棉花种植方式的多样性;对棉花膜下滴灌水分蒸散特征、干旱诊断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制定灌溉制度和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膜下滴灌技术的高效应用;施肥推荐系统和水分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增强了棉花膜下滴灌管理的目标性;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当前棉花膜下滴灌技术需解决主要问题有:加快膜下滴灌技术普及与培训;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的政策扶持力度,调整水价,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继续深入研究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和施肥技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加强地下滴灌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膜下滴灌 效益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大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与调控 被引量:80
16
作者 杨鹏年 董新光 +2 位作者 刘磊 杨馨昕 张瑜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95,共6页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新疆已推广应用了160多万hm2且面积仍在持续增加。为研究干旱区大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特征,该文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次滴灌后,剖面土壤内的盐分产生了定向重分布,形成脱盐...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新疆已推广应用了160多万hm2且面积仍在持续增加。为研究干旱区大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特征,该文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次滴灌后,剖面土壤内的盐分产生了定向重分布,形成脱盐区、稳定区与积盐区,具有调控田间尺度土壤盐分的作用。脱盐区的面积要大于积盐区。在0~40cm的深度内,双管对表层盐分重分布的作用大于单管;在0~80cm深度,双管对剖面盐分重分布的作用弱于单管。在棉田的整个生育期内,剖面土壤的盐分则受灌水周期的影响,呈上下振荡、振幅缩小且总体脱盐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一种对作物生长有利的局部环境。膜下滴灌不仅是一种滴灌和覆膜相结合的节水技术,而且通过对其控制性精准灌溉的灵活应用,可达到生育期控盐与非生育期排盐的结合,从而为在干旱区实现节水控盐的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盐分运移 干旱区 膜下滴灌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肇君 张伟 +3 位作者 李鲁华 常世伟 张小伟 杨忠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以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滴灌年限的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探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壤土中盐分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出"盐随水动"的特点;盐分在不同广度与深度下被重新分配,在膜间地表和60cm土层以下积累强... 以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滴灌年限的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探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壤土中盐分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出"盐随水动"的特点;盐分在不同广度与深度下被重新分配,在膜间地表和60cm土层以下积累强烈。而粘土中盐分的变化却较为缓慢,规律性较差。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研究提出对于壤土地每3年进行一次秋冬灌溉或茬灌是一种经济有效地压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盐渍化 盐分运移 土壤质地 滴灌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齐智娟 冯浩 +1 位作者 张体彬 周立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08-113,共6页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探究不同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生长季内垄作全膜处理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均最高,保水保温效果明显。2)耕层土壤温...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探究不同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生长季内垄作全膜处理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均最高,保水保温效果明显。2)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3)玉米生育期内随着温度升高和作物耗水量增大,全膜覆盖和垄作耕作方式的蓄水保墒效果愈加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穗行数和穗粒数,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水分 滴灌 耕作方式 覆膜 土温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年限及灌水方法对河套灌区农膜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志超 李仙岳 +4 位作者 史海滨 丁宗江 张景俊 郭宇 王美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9-165,共7页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膜残留现状及覆膜年限、灌水方法对农膜残留的影响,该文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研及田间取样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典型研究区地膜覆盖现状,并在典型研究区考虑了覆膜年限(覆膜2、5、10、20 a)、...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膜残留现状及覆膜年限、灌水方法对农膜残留的影响,该文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研及田间取样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典型研究区地膜覆盖现状,并在典型研究区考虑了覆膜年限(覆膜2、5、10、20 a)、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和地面灌溉覆膜)和作物种类(玉米和葵花)3个因子,探索其对农膜残留强度、破碎率、残膜分布及残膜碎片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2005—2014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均呈跨越式增长,分别增长了125.81%和147.62%;而典型研究区更是增长了240%和265.81%,然而单位面积覆膜量却下降了8.82%和7.08%。不同覆膜年限和灌水方法显著影响农膜残留强度和破碎率(P<0.05),其中覆膜5、10、20 a后的残留强度平均比覆膜2 a分别增长了80.14%、163.70%、273.64%,破碎率平均比覆膜2 a分别增长了20.97%、38.14%、60.20%;膜下滴灌与地面灌溉覆膜相比残留强度平均提高了42.92%,破碎率平均提高了20.01%。农膜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0~10 cm土层内,占64.89%;典型研究区面积为0~4和>4~20 cm2的残膜分别占残膜总片数的31.06%和27.81%,且随着覆膜年限增加,下层残膜片数占总残膜片数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覆膜20 a农田与覆膜2 a农田相比0~10 cm土层残膜占总残膜片数由71.47%降低为54.61%,>10~20 cm土层由23.37%升高为32.24%,而不同灌水方式对残膜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不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不同面积残膜比例差异越显著且小面积残膜比例增加,覆膜2~20 a后,面积为20 cm2以下的残膜数量分别是面积为20 cm2以上的1.43~1.59倍(P<0.05)。研究结果可为农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农膜残留 河套灌区 覆膜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20
作者 蔡焕杰 邵光成 张振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共4页
20 0 0年 5~ 8月在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 ,进行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较高的皮棉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 345~380 m m;特定阶段和程度的水分亏... 20 0 0年 5~ 8月在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 ,进行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较高的皮棉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 345~380 m m;特定阶段和程度的水分亏缺虽然降低了总生物量 ,但提高了生殖器官在总生物量中的分配比例 ;与对照相比 ,苗期每次灌水推迟 2 d,蕾期恢复正常供水 ,花铃后期每次灌水推迟 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膜下滴灌 生理指标 产量 灌水水平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