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ICP-MS测定双低与双高油菜籽的矿质元素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1 位作者 陈防 李银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71-2573,共3页
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及动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但有关不同品种油菜籽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研究较少。选取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正在种植的33个双低品种和12个传统双高品种,借助ICP-MS对比分析了两类甘蓝型油菜籽的矿质元素含量。检测... 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及动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但有关不同品种油菜籽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研究较少。选取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正在种植的33个双低品种和12个传统双高品种,借助ICP-MS对比分析了两类甘蓝型油菜籽的矿质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油菜籽中富含P,K,Ca,Mg,S,Fe,Mn等矿质元素,不同品种油菜籽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别。双低油菜籽中P,K,Ca,Mg和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6,10.17,6.75,4.82和4.52 mg.g-1,Fe,Mn,Cu,Zn和B含量为96.20,37.10,3.84,41.61和12.16μg.g-1;双高油菜籽中P,K,Ca,Mg,S和微量元素Fe,Mn,Cu,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7,10.14,6.31,4.50,9.06 mg.g-1和77.03,49.86,3.72,40.58,11.79μg.g-1。在测定的10种元素中双低品种有八种(P,K,Ca,Mg,Fe,Cu,Zn和B)高于双高品种,其中Ca,Mg和Fe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油菜籽在矿质元素含量上的差异可作为推广应用双低品种的必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双低油菜籽 双高油菜籽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及添加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张彬彬 李星 +5 位作者 钱广宇 杨洁 邬本成 张玉柱 李俊 李军国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6,共9页
研究膨化处理对双低菜粕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不同添加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出不同类型双低菜粕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双低菜粕进行膨化实验,测定膨化前后营养成分... 研究膨化处理对双低菜粕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不同添加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出不同类型双低菜粕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双低菜粕进行膨化实验,测定膨化前后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养殖实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共864只,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实验饲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双低菜粕和膨化双低菜粕,进行为期28 d的养殖实验(预饲期7 d,正式实验21 d),实验前期饲喂常规饲粮。结果表明:1)膨化处理可显著提高双低菜粕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硫苷、芥子碱等抗营养因子含量(P<0.05),显著降低蛋白质溶解度(P<0.05)。2)随着饲粮中双低菜粕添加比例的提高,肉鸡的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显著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下降(P<0.05);甲状腺滤泡逐渐出现增生、弥漫性水肿现象。3)随着饲粮中膨化双低菜粕添加比例的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显著上升(P<0.05),料重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上升(P<0.05);甲状腺滤泡同样出现增生现象,并伴随着间质水肿现象。4)在相同添加比例下,膨化双低菜粕组肉鸡的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总体上优于双低菜粕。双低菜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不宜超过10%,膨化双低菜粕不宜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双低菜粕 挤压膨化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大理石狐生长性能、腹泻、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宗文丽 邓露芳 +5 位作者 郭亮 辛娜 付磊 任二军 王东 刘宇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4-159,共6页
为探讨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大理石狐生长性能、腹泻情况、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127±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大理石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比例为1:1,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 为探讨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大理石狐生长性能、腹泻情况、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127±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大理石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比例为1:1,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Ⅳ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的比例依次为25%、50%、75%和100%。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试验组Ⅱ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0.78%(P<0.05),试验组Ⅱ腹泻率、腹泻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低12.91%、10.69%(P<0.05),试验组Ⅱ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就比对照组高4.16%、3.89%(P<0.05);试验组Ⅲ腹泻率、腹泻指数、平均日增重、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对照组低5.18%、6.11%、2.60%、1.17%和1.63%(P>0.05);试验组Ⅱ、Ⅲ配方成本分别比对照组低40.72、61.08元/t,试验组Ⅲ低于试验组Ⅱ20.36元/t。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从生产性能上分析双低菜籽粕替代50%豆粕效果最好,若考虑养殖效益,双低菜籽粕替代75%豆粕经济效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豆粕 大理石狐 生长性能 腹泻 表观消化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韦富康 叶发明 +5 位作者 王志康 陆滢 石勇祥 侯磊 刘承鑫 黄伟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9-43,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9日龄体重为(33.20±0.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即对照组(粗蛋白水平15.5%,双低菜...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9日龄体重为(33.20±0.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即对照组(粗蛋白水平15.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5%)、低蛋白低豆粕Ⅰ组(粗蛋白水平14.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7.5%替代部分豆粕)和低蛋白低豆粕Ⅱ组(粗蛋白水平14.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10.0%替代部分豆粕),每个处理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期29 d。结果表明: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育肥猪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和低蛋白低豆粕Ⅰ组相比,低蛋白低豆粕Ⅱ组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综上所述,低蛋白低豆粕Ⅱ组(粗蛋白水平14.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10.0%替代部分豆粕)日粮不会对育肥猪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提高了氮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低蛋白日粮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和双低菜籽混合原料提高鸡蛋中N-3PUFA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丽娜 罗杰 +1 位作者 肖成林 彭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选取健康25周龄农大三号粉壳蛋鸡180只,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他几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亚麻籽+1%鱼油(2组),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3组),5... 选取健康25周龄农大三号粉壳蛋鸡180只,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他几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亚麻籽+1%鱼油(2组),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3组),5%亚麻籽+10%未去皮双低菜籽(4组),5%亚麻籽+10%去皮双低菜籽(5组),旨在研究每组中的两种不同原料的配比对鸡蛋中n-3PUFA含量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饲料和鸡蛋中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亚麻籽+1%鱼油组n- 3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1),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n-3PUFA富集量低于鱼油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组(P<0.01);10%亚麻籽+1%鱼油组鸡蛋中DH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组(P<0.01),其他3个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各处理组中添加的两种混合n-3PUFA原料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感官评分结果表明:10%亚麻籽+1%鱼油可使鸡蛋产生鱼腥味,降低鸡蛋的感官评分。综合考虑蛋中n-3PUFA富集量和人们对鸡蛋的可接受性,本试验认为日粮中添加10%亚麻籽+5%去皮双低菜籽可用于高富集量n-3PUFA鸡蛋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亚麻籽 菜籽 n-3PUFA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豪油杂58的选育
6
作者 韩仁长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5期98-100,共3页
豪油杂58是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618AB与双低高含油恢复系H760组配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19—202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试点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3 051.45、2 999.85kg/hm^(2),分别比对照... 豪油杂58是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618AB与双低高含油恢复系H760组配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19—202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试点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3 051.45、2 999.8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0%和5.30%,具有丰产性好、含油量高、综合性状突出等特点。该文主要阐述了豪油杂58的亲本特性、选育过程及抗性品质,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要点进行了总结,对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杂交种 豪油杂58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籽的油脂萃取动力学研究(Ⅰ)——油脂萃取过程内部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思明 熊善柏 +1 位作者 陈燕平 肖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采用循环连续柱萃取装置对双低油菜籽中油脂的萃取动力学进行研究 ,以获得 60 2油菜籽品种的萃取特性参数 ,建立萃取模型 ,为其油脂的加工提供理论参数。结果表明 :在萃取过程中 ,油脂的扩散系数随萃取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用... 采用循环连续柱萃取装置对双低油菜籽中油脂的萃取动力学进行研究 ,以获得 60 2油菜籽品种的萃取特性参数 ,建立萃取模型 ,为其油脂的加工提供理论参数。结果表明 :在萃取过程中 ,油脂的扩散系数随萃取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用球形模型计算粉碎油菜籽的萃取动力学参数 ,其扩散速度常数为 0 0 0 8L/min,平衡常数为 1 570 ,萃取过程的平均扩散系数为 2 1× 1 0 -5mm2 /min。粉碎油菜籽的油脂萃取符合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籽 萃取动力学 油脂萃取 内部扩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开发和饲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文林 黄凤洪 +1 位作者 彭健 刘振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介绍了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开发和饲用研究情况。采用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生产出的脱皮双低菜籽粕质量优良,其在猪、鸡和草鱼中的饲用试验均表明可增加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脱皮双低菜籽粕饲用价值显著高于普通双低菜籽粕... 介绍了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开发和饲用研究情况。采用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生产出的脱皮双低菜籽粕质量优良,其在猪、鸡和草鱼中的饲用试验均表明可增加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脱皮双低菜籽粕饲用价值显著高于普通双低菜籽粕,在动物饲料中的用量可进一步加大,并降低饲料加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籽 脱皮双低菜籽粕 菜籽粕 脱皮 冷榨 膨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绚霞 董振生 +2 位作者 刘创社 董军刚 李红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选用自育的 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 ,4种不同改良方法培育的优质恢复系作父本 ,采用 p×q交配模式 ,分析 1 6个组合 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 2 1 2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 ,在多个产量性... 选用自育的 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 ,4种不同改良方法培育的优质恢复系作父本 ,采用 p×q交配模式 ,分析 1 6个组合 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 2 1 2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 ,在多个产量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最高 ,应用潜力较大。以多亲本复合杂交方法选育的1 1 6C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恢复系 ,经济性状突出 ,配合力较高。 2 1 2A× 1 1 6C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甘蓝型杂交油菜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植酸、低单宁“双低”菜籽分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大川 周俊梅 +2 位作者 张寒俊 方永红 李晓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8-41,共4页
以“双低”菜籽脱皮脱脂粕为原料,用碱溶酸沉法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到制备菜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H为11的条件下,用NaOH溶液浸提4次,每次浸提35 min,固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产品蛋... 以“双低”菜籽脱皮脱脂粕为原料,用碱溶酸沉法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到制备菜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H为11的条件下,用NaOH溶液浸提4次,每次浸提35 min,固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产品蛋白质含量达86.12%,产品得率为24.35%。在碱溶酸沉前,用pH为5的8倍水脱植酸,用85%的乙醇、固液比1:4脱单宁,可制得低植酸、低单宁的“双低”菜籽分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脱脂粕 菜籽分离蛋白 植酸 单宁 硫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动态 被引量:59
11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3 位作者 刘锐林 郑智勇 李文西 蒋志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d(苗期)、140~170d(蕾薹期)、170~199d(花期)和199~212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d(苗期)、140~170d(蕾薹期)、170~199d(花期)和199~212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0%;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35.9%、31.0%~53.3%和-43.0%^-23.5%。表明油菜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氮素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苗期,干物质、磷、钾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花期,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速率最大时期均为花期。每生产100kg籽粒养分的需求量平均为N4.3kg、P2O52.7kg和K2O8.7kg。在同等施肥量水平下,4个油菜品种中,华油杂9号籽粒产量最高,达3574kg/hm2;N、P、K养分偏生产力顺序为:中双9号>华油杂9号>华双5号>华双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氮磷钾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诗龙 胡健华 +1 位作者 刘协舫 林国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1-185,共5页
针对双低油菜籽脱皮籽仁在冷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双阶多级压榨的冷榨结构模型,对现有的螺旋榨油机的榨膛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小型实验型冷榨机。在该机上,对操作工艺参数对脱皮籽仁的冷榨性能的影响进行... 针对双低油菜籽脱皮籽仁在冷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双阶多级压榨的冷榨结构模型,对现有的螺旋榨油机的榨膛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小型实验型冷榨机。在该机上,对操作工艺参数对脱皮籽仁的冷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榨油机设定在较低转速(11r/min)有利于油料的冷榨,对入榨油料进行适度的调质(水分在6.4%)处理能改善油脂的提取效率,5%以下的仁中含皮率的要求是适宜的。冷榨脱皮菜籽仁的最大料筒温度始终低于70℃,确保了冷榨的需要。所研究的成果将为大型商用冷榨机的开发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脱皮菜籽仁 螺旋榨油机 冷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双低油菜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郁寅良 吴正贵 +4 位作者 吴玉珍 陆增根 周培南 魏水男 顾福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5,共5页
密度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对苏油 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 1)移栽 11.2 5万株 /hm2 、施纯氮 2 70kg/hm2 是适宜苏油 1号的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 ,产量达到 34 5 2 .0kg/hm2 。 ( 2 )产量结构因子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 密度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对苏油 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 1)移栽 11.2 5万株 /hm2 、施纯氮 2 70kg/hm2 是适宜苏油 1号的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 ,产量达到 34 5 2 .0kg/hm2 。 ( 2 )产量结构因子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其次为千粒重和每角粒数。 ( 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 ,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与施氮量关系密切 ,但过量施氮则降低千粒重。 ( 4)单位面积分枝数多、分枝角果数多和分枝籽粒多是苏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氮肥 产量 分枝习性 苏油1号双低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油的保健作用与高含油量优质油菜育种及高效益思考 被引量:53
14
作者 李殿荣 陈文杰 +3 位作者 于修烛 王灏 任军荣 张耀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0-854,共5页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亚麻酸摄入不足,以及我国食用植物油存储时间短、消费周转快,提出目前双低油菜育种中亚麻酸含量(9%左右)不宜降低,还应适当提高,以补充我国居民对亚麻酸摄入量的不足,这也是我国油菜品质改良应作出的科学选择之一。论述了油菜的高含油量品种和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油菜高效化生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保健功效 脂肪酸组成 亚麻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菜籽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丁青芝 马海乐 +5 位作者 骆琳 毛丽琴 贾俊强 王振斌 何荣海 刘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4-299,共6页
以双低菜籽饼粕蛋白为原料,以常规酶解为对照,以酶解产物的抑制活性为指标,分别考察了超声预处理蛋白酶、超声预处理蛋白原料和酶解过程前期施加超声3种超声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蛋白酶解制备ACEI活性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超声辅助... 以双低菜籽饼粕蛋白为原料,以常规酶解为对照,以酶解产物的抑制活性为指标,分别考察了超声预处理蛋白酶、超声预处理蛋白原料和酶解过程前期施加超声3种超声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蛋白酶解制备ACEI活性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超声辅助方式都能有效地促进菜籽饼粕蛋白的酶解,提高产物的ACE抑制活性,其中超声预处理蛋白原料效果最为明显。这种方式的最佳参数为:超声频率20kHz、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1250W、作用时间4s、间歇时间2s,该条件下酶解产物对ACE的抑制率从对照组的70.83%提高到92.97%,肽得率从29.6%提高到41.4%,半抑制浓度IC50从3.57mg/mL降到2.48mg/mL。这表明脉冲超声辅助酶解法是一种高效制备双低菜籽ACEI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蛋白 超声处理 酶解 ACEI肽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超声辅助提取双低菜籽蛋白的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海乐 雷丽云 +2 位作者 骆琳 何荣海 周存山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9-372,共4页
以传统菜籽加工工艺制得的脱脂双低菜籽饼粕为原料,用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制备双低菜籽蛋白,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12,超声功率875 W,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85 min,料液温度48±3℃,脉冲超声工... 以传统菜籽加工工艺制得的脱脂双低菜籽饼粕为原料,用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制备双低菜籽蛋白,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12,超声功率875 W,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85 min,料液温度48±3℃,脉冲超声工作时间3 s,间歇时间2 s.在此条件下,菜籽蛋白的提取率为83.97%.在pH=4.5的条件下进行菜籽蛋白的沉淀,测得提取产物的得率为52.18%,产物中蛋白的质量分数为68.18%.与传统碱法相比,在提取液的pH值、温度和料液比取值相当的情况下,脉冲超声辅助提取蛋白的提取率提高了38.04%,得率提高了94.56%,提取时间缩短了15%,提取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显著优于传统碱法.提取产物中硫甙质量分数为0.06%,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w(硫甙)<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饼粕 菜籽蛋白 脉冲超声辅助提取 优化 传统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硼水平对双低油菜华双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美 石磊 +1 位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8-1122,共5页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中油821(双高品种)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硼水平对甘蓝型双低油菜华双4号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看出,两个油菜品种在缺硼条件下,施硼量从B 0.3 mg/kg增加到B 2.5 mg/kg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子粒...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中油821(双高品种)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硼水平对甘蓝型双低油菜华双4号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看出,两个油菜品种在缺硼条件下,施硼量从B 0.3 mg/kg增加到B 2.5 mg/kg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子粒产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到B 5.0 mg/kg时,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子粒产量显著降低,硼过量影响产量建成。在硼缺乏和硼过量条件下,华双4号的减产程度均高于中油821,表明双低优质油菜华双4号对缺硼和硼过量的反应较常规双高油菜中油821敏感。硼缺乏或过量时,两个品种子粒含油量和油酸含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硼肥对子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而高产优质品种华双4号更应注重硼肥的合理施用;我国栽培油菜的土壤有效硼的适宜浓度可以提高至B 1.0 mg/kg.但硼肥的安全施用应当控制在土壤有效硼含量为B 2.5 mg/k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优质油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3 位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其化学营养类型属N型,是优质青饲料。品种、密度及品种×播期对菜苔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分析比较发现,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105株/hm2时饲用营养产量最高,"油饲两用"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菜苔产量 菜籽产量 营养成分 饲用价值 “油饲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安广杰 侯冰冰 +1 位作者 王瑛瑶 魏翠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8,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以双低菜籽油为研究对象,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探讨了流速、柱温条件对双低菜籽油中不同等价碳数(ECN)甘三酯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以双低菜籽油为研究对象,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探讨了流速、柱温条件对双低菜籽油中不同等价碳数(ECN)甘三酯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5℃,方法简单快速。以此法测定不同油脂样品的甘三酯组成,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此法在甘三酯组成测定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低菜籽油 油脂 甘三酯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7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张书法 何俊平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隋天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9,共6页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遗传 育种 杂种优势 双低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