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龙江流域丰枯水期表层水体氮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浩 余居华 +7 位作者 张银龙 王利民 郑祥洲 钟继承 王煌平 丁洪 张玉树 郑恭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9,共12页
为探明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于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开展九龙江全流域表层水体多点多断面原位观测,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不同水期全流域表层水体... 为探明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于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开展九龙江全流域表层水体多点多断面原位观测,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不同水期全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耦合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水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存在明显的水期分异特征,ρ(TN)为0.72~13.14 mg·L^(-1),丰水期ρ(TN)为1.39~10.95 mg·L^(-1),枯水期为0.72~13.14 mg·L^(-1)。硝态氮(NO_(3)^(-)-N)、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表现为丰水期大于枯水期,但颗粒态氮(PN)浓度则表现为枯水期大于丰水期。丰水期氮污染以NO_(3)^(-)-N、NH_(4)^(+)-N和DON形态为主,枯水期则以NO_(3)^(-)-N、DON和PN形态为主。应用PMF模型对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流域农业化肥施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及河流内动植物残体、微生物、矿物颗粒是流域水体氮污染的主要来源,而枯水期流域农业化肥污染、城市工业污水排放及河流中动植物残体等悬浮颗粒则是流域水体氮污染的主要来源。该结果强化了丰枯水期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受流域农业生产活动和径流变化共同影响的认识,建议将流域农业、工业生产氮污染源头控制和氮污染的水期分异有效纳入流域水体氮污染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 污染负荷 九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溪河面源污染及其与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文宁 王海燕 +3 位作者 孟海 宁一泓 赵晗 崔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 [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土样各44个,采用内梅罗指数评价了笋溪河水质污染状况,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岸带水体不同形态氮、磷,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总量和有效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氮、磷对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的响应。[结果](1)笋溪河水体严重污染,且下游污染较上、中游严重;(2)笋溪河下游水体总氮、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极显著高于上、中游,下游硝酸盐氮极显著高于中游(p<0.01);(3)下游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游,两个土层土壤有效磷和20—40 cm全磷在各河段间差异显著,而20—40 cm C/P和0—40 cm N/P在上游均显著高于中、下游(p<0.05);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 cm(p<0.05),表聚现象明显;(4)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各形态氮和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对水体各形态氮、磷的总解释率达64.15%,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体面源污染的主导因子。[结论]笋溪河面源污染严重,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可显著影响水体污染状况,面源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河岸带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溪河流域 面源污染 河岸带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分析与受体模型的岷江水质特征与流域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兴念 陈斯恺 +3 位作者 郭珊珊 高东东 王春 张涵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0,共9页
基于岷江眉山段地表水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阐明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机制,并将此作为辅助信息来优化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中的污染源解析过程,为污染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 基于岷江眉山段地表水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阐明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机制,并将此作为辅助信息来优化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中的污染源解析过程,为污染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主,各水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性;土地利用指标对水质指标的影响方式和强度不同,耕地、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工业GDP表现为对水质不利的因素,林地和草地为对水质保护有利的因素;污染源贡献依次为企业点源污染排放(23.13%)>农业面源污染(18.71%)>季节因素(16.67%)>生活污水排放(15.56%)>城市面源污染(15.26%)>自然源(1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流域污染 PMF模型 冗余分析 源解析 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丽娜 卢文喜 +2 位作者 杨青春 侯泽宇 司昌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9-1467,共9页
采用国际前沿的SWAT模型及CLUE-S模型,基于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探讨了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运用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 采用国际前沿的SWAT模型及CLUE-S模型,基于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探讨了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运用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CLUE-S模型,模拟不同预测方案下东辽河流域未来20a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SWAT模型分别对研究区2025年2种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情景2比情景1的多年平均径流减少了12.26mm、泥沙减少了8.4×103t、溶解态氮减少了8.29kg、有机氮减少了9.49kg、总氮减少了8.4kg、溶解态磷减少了8.61kg、有机磷减少了7.18kg、总磷减少了7.18kg,情景2比情景1更能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东辽河流域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嘉 张瑞杰 +5 位作者 王润梅 张华 姜德娟 邹涛 唐建辉 吕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4-1391,共8页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小清河流域地表水中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其可能的污染源,并通过计算风险商(RQs)来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地表水有13种抗...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小清河流域地表水中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其可能的污染源,并通过计算风险商(RQs)来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地表水有13种抗生素检出,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甲氧苄啶的检出率为100%;20个采样点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磺胺增效类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是2.18~84.9、nd^1600、nd^845、1.88~3900 ng·L-1。高浓度的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在水产养殖密集的下游区域检测到较高浓度的磺胺类和磺胺增效药甲氧苄啶,表明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废水仍是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抗生素中处于高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无风险等级的比例分别是38.5%、23.1%、38.5%,表明小清河流域部分水体抗生素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流域 抗生素污染 分布特征 污染源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农业小流域氮素平衡及其污染潜势 被引量:37
6
作者 杜伟 遆超普 +1 位作者 姜小三 陈国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江苏省句容市陈武镇水库流域是以稻作为主的农业小流域,在长三角地区颇具典型性。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该流域进行定位观测与现场调查,通过估算氮素平衡来分析预测流域农田氮污染潜势。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氮素输入量为1 589.1... 江苏省句容市陈武镇水库流域是以稻作为主的农业小流域,在长三角地区颇具典型性。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该流域进行定位观测与现场调查,通过估算氮素平衡来分析预测流域农田氮污染潜势。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氮素输入量为1 589.1 t,输出量为1 168.4 t。化肥氮输入是农田氮素的最主要来源,占氮输入总量的67.2%;而作物收获是农田氮输出的主要方式,占氮输出总量的46.7%。水田和旱地氮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盈亏率分别为20.5%和52.4%,氮素利用率分别为33.6%和34.9%,利用率较低。水田47.8%的氮素以气态形式损失,气态氮和储存在土壤中的氮素极易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小流域 氮素平衡 水田 非点源污染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nnAGNPS模型模拟柴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倩 马建 +2 位作者 问青春 陈欣 史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351,共8页
运用AnnAGNPS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对柴河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估算,并通过实地监测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流域上下游水质污染负荷总量及浓度变化,... 运用AnnAGNPS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对柴河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估算,并通过实地监测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流域上下游水质污染负荷总量及浓度变化,适合在该流域使用。运行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对总氮效果较好,对总磷的模拟结果较差。同时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地区8月份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浓度及负荷总量均达到最大值的特点,与实测值相符,但对该地区春季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突然增高的特点在模拟值中没有得以体现。年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当地降雨量有关,这说明气象因素在模型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模型自带的气象发生器不适合在该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GNPS 农业非点源污染 柴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资料的输出系数分析与陕西沣河流域非点源负荷来源探讨 被引量:40
8
作者 杜娟 李怀恩 李家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7-837,共11页
根据2001—2009年秦渡镇水文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应用平均浓度法计算NH+4-N、TP和COD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并与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该流域的输出系数。将考虑流域输移损失的输出系数得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基... 根据2001—2009年秦渡镇水文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应用平均浓度法计算NH+4-N、TP和COD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并与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该流域的输出系数。将考虑流域输移损失的输出系数得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基于实测资料的平均浓度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知,相对误差较小,表明各类营养源的输出系数值与流域损失系数值适合沣河流域。应用考虑流域输移损失的输出系数法的负荷计算结果分析了流域内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耕地和农业人口的贡献最大,其中耕地对沣河流域TN、NH+4-N和TP非点源负荷的贡献率分别占到37.87%、37.74%、15.56%,且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人口对TN、NH+4-N、TP和COD非点源负荷的贡献率分别是40.73%、41.06%、61.19%、21.98%,且呈现上升趋势;牲畜(包括牛、驴、猪、羊等)对COD非点源负荷的年均贡献率为73.49%。由此可见,控制耕地、农业人口以及大牲畜所产生的污染负荷可以有效削减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输出系数法 实测数据 负荷来源 沣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径流过程中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范丽丽 沈珍瑶 刘瑞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共4页
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SWAT模型进行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模拟计算。利用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实测日径流和泥沙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大宁河流域。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不同降雨-径流条件... 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SWAT模型进行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模拟计算。利用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实测日径流和泥沙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大宁河流域。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不同降雨-径流条件下非点源污染的产输出特性。结果表明:降雨量对径流污染负荷有较大的影响,年内丰水段,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峰值和径流峰值同步出现;年内平水段,泥沙浓度、有机氮浓度和径流峰值同步出现,硝酸盐浓度峰值滞后于径流峰值出现时间;年内枯水段,非点源污染物浓度滞后于径流峰值度出现时间;降雨—径流与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流域 SWAT模型 农业非点源 降雨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nAGNPS模型的陕西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家科 李怀恩 +1 位作者 李亚娇 胥彦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共8页
以陕西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GIS和相关资料提取参数,建立AnnAGNPS模型数据库。采用1991-1998年黑峪口断面月径流量、泥沙和无机氮、总磷监测数据率定和验证模型,分析AnnAGNPS模型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典型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AnnAGNPS... 以陕西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GIS和相关资料提取参数,建立AnnAGNPS模型数据库。采用1991-1998年黑峪口断面月径流量、泥沙和无机氮、总磷监测数据率定和验证模型,分析AnnAGNPS模型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典型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AnnAGNPS可用于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长期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利用校准后的模型进行流域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模拟。为了达到同时削减径流、沉积物及总氮、总磷的输出量,在流域应采取退耕还林的措施,治理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ANNAGNPS模型 陕西黑河流域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图们江流域氮磷营养物非点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尹刚 王宁 +1 位作者 袁星 张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4-710,共7页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输移转化机制,是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流域尺度长时段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应用于我国南方许多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上都取得了...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输移转化机制,是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流域尺度长时段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应用于我国南方许多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利用SWAT模型建立了东北图们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数据库,对该流域(中国一侧)划分为5个小流域46个水文单元,分别进行了水文模拟、降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计算。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的发生区在流域中部,海兰河和布尔哈通河交界的区域内。该区内有机氮和有机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推测认为该区域为延边州首府延吉市所在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也造成了局部地区的植被破坏、土地裸露,水保能力下降,因此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另外,通过分析流域内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2007年延吉、龙井地区为氮磷营养物非点源污染最大发生区(有机氮9.76t.a-1,有机磷1.24t.a-1),而2008年除延吉、龙井地区外,珲春地区有机氮和有机磷非点源污染均有加重的趋势(分别由1.39t.a-1上升到3.82t.a-1,0.17t.a-1上升到0.48t.a-1);氮磷营养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2007年与2008年除了延吉、龙井一带为最大发生区外,珲春地区有机氮流失有所加重(从1.39t.a-1上升到3.81t.a-1),有机磷流失也有所加重(0.17t.a-1上升到0.48t.a-1),而安图等地区则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GIS 非点源污染 图们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渭河流域非点源氮污染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家科 刘健 +1 位作者 秦耀民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以渭河华县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应用SWAT模型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及氮污染负荷的产生与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利用华县站1987-1988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用1989-1990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 以渭河华县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应用SWAT模型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及氮污染负荷的产生与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利用华县站1987-1988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用1989-1990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可用于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计算。利用率定好的模型对不同典型年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负荷的时空产生与输出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渭河流域 参数率定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地区平原河网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以德清县武康镇新琪村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袁晓燕 余志敏 施卫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以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新琪村为例,通过污染源及水环境调查,分析平原河网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产生来源与特点,并估算调查区域面源污染负荷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和种植业,水产养殖... 以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新琪村为例,通过污染源及水环境调查,分析平原河网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产生来源与特点,并估算调查区域面源污染负荷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和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氮、磷污染负荷占总污染负荷的31.73%和21.59%;农村生活污水对磷污染负荷贡献最大,占39.48%;氮、磷养分投入过高,导致种植业氮、磷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27.69%和28.53%;畜禽养殖业氮、磷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10.75%和10.40%,对区域氮、磷污染贡献率最低。建议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区转移到高投入密集型种植业,通过合理的工程和技术措施降低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地区 平原河网小流域 农村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SP模型的太湖流域上游茅山地区典型乡村流域水质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文君 段伟利 +1 位作者 贺斌 陈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6-847,共12页
池塘、河渠、水库是乡村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基于WASP模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污染负荷估算等方法,构建茅山地区李塔陈庄乡村流域的水质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 池塘、河渠、水库是乡村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基于WASP模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污染负荷估算等方法,构建茅山地区李塔陈庄乡村流域的水质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全年在不同水体中达到劣Ⅴ类的比例在52%~100%,而池塘、河渠的污染程度较为接近.夏、冬季,超过TP劣Ⅴ类限值的河渠占2%~6%,池塘占8%~14%,而流域中部乡村周边的池塘明显更为严重.负荷输入是模型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细化种植模式能够提高总体模拟效果,而禽畜散养与农村生活造成的污染则分别对池塘、河渠的水质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建立了乡村流域多种水体在面源污染影响下的水质联系,能够为乡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P 乡村流域 茅山地区 面源污染 池塘 河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流域综合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建昌 张珞平 +1 位作者 陈伟琪 洪华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5-49,52,共6页
流域综合管理是从整体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协调流域上下游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福建九龙江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系统过程、分布特征、控制环节、制约因素、控制步骤等内容,... 流域综合管理是从整体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协调流域上下游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福建九龙江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系统过程、分布特征、控制环节、制约因素、控制步骤等内容,探讨以不同等级汇水区为单位实行流域综合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组成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的经济、环境、社会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行 环境经济 制约因素 控制环节 对策 协调 农业非点源污染 流域 九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嘉陵江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磊 龙天渝 +1 位作者 王玉霞 卢齐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60,F0002,共7页
为研究在大尺度流域上以降雨径流为载体的非点源污染,以基于土地利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LURP Hydrological model)为基础,提出氮磷负荷预测模型及未来气象参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就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和农业人口未... 为研究在大尺度流域上以降雨径流为载体的非点源污染,以基于土地利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LURP Hydrological model)为基础,提出氮磷负荷预测模型及未来气象参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就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和农业人口未来变化产生的总氮与总磷的月负荷量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年降雨径流、畜禽养殖量的增加导致污染负荷增大,与基期年相比,氮磷负荷的月均值最大增幅均在6月,分别为28.6%和22.5%;因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土地利用调整后产生的负荷总量变化不大,但其贡献率依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非点源污染 模拟分析 SLURP水文模型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汤云 卢毅敏 吴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5,48,共7页
为了解闽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内20个监测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月均值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可划分为T1时... 为了解闽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内20个监测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月均值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可划分为T1时段(4—12月份)、T2时段(1—3月份);T1时段水质较好,氨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T2时段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在空间上可划分为3个群组。S1组主要位于建溪下游、沙溪、大樟溪、闽江干流,水质最差,污染物以营养盐为主,耗氧有机物次之,污染源为福州、三明、南平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和禽畜养殖污水;S2组位于沙溪下游、富屯溪,水质最好,污染物主要是面源污染中的营养盐污染,水体自净能力良好;S3组位于建溪中上游、富屯溪中上游,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成果可为闽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时空分布 污染源识别 多元统计方法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陕西沣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家科 杨静媛 +2 位作者 李怀恩 沈冰 杜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11-17,共7页
随着工业点源的大幅治理和农业的快速发展,陕西沣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总负荷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本文应用SWAT模型,对沣河流域的径流、泥沙及营养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沣河干流秦渡镇水文站2001-2006年的实测... 随着工业点源的大幅治理和农业的快速发展,陕西沣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总负荷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本文应用SWAT模型,对沣河流域的径流、泥沙及营养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沣河干流秦渡镇水文站2001-2006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据进行了模型的率定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沣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计算。流域非点源污染产出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非点源负荷产出集中在汛期;流域中部长安区的五星、滦镇、子午地区,以及流域西部户县的草堂镇和秦渡镇,是非点源污染产出的关键区域。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效果模拟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改进化肥施用方式、合理减少施肥量可以有效减少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关键源区 沣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凤朋 郑继勇 张兴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81,共7页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壤污染 泥沙污染 水体污染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漕桥河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污染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婷婷 李秋艳 +3 位作者 陆丽巧 闫刚 李定龙 张文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70-175,共6页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业和干湿沉降;NH4-N来源于干湿沉降、农业种植业、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总磷(TP)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城镇生活污染。4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指标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河网地区水质可达到国标Ⅳ类水质标准,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为劣Ⅴ类;来自武宜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上游地区水质,来自太滆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下游地区水质。37条主要河浜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结果为:总氮(TN)对漕桥河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NH4-N。该研究对于漕桥河流域河网水利整治与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南方河网地区的水利整治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 水质 水分析 小流域 漕桥河 平原河网地区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