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yceal Diverticulum Mimicking Simple Parapelvic Cyst: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Yong-han Peng Wei Zhang +1 位作者 Xiao-feng Gao Ying-hao Su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CALYCEAL diverticulum is a cystic intrarenal cavity lined by nonsecretory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that communicates with the collecting system via a narrow isthmus or infundibulum. It is arare anatomic anomaly with an... CALYCEAL diverticulum is a cystic intrarenal cavity lined by nonsecretory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that communicates with the collecting system via a narrow isthmus or infundibulum. It is arare anatomic anomaly with an incidence of 0.2% to 0.6%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renal imaging.1 Single imaging modality usually cannot differentiate calyceal diverticulum from other cystic renal diseases.2 Here, we report a 60-year-old male who was reliably diagnosed with calyceal diverticulum by retrograde urography combined with no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MR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yceal diverticulum retrograde ur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verticulum of the uterus in pregnancy through hysteroscopy and methotrexate: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Pan Qiong Xue Min Li Xiang Wan Yajun Cheng Chunxia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A 27-year-old patient was diagnosed by hysteroscopy with uterine diverticulum in pregnancy and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hysteroscopy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the scraping of the uterus was do... A 27-year-old patient was diagnosed by hysteroscopy with uterine diverticulum in pregnancy and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hysteroscopy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the scraping of the uterus was done and operatio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ase showed that hysteroscopy was a kind of valuable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terine diverticulum and curettage of the uterus under hysteroscope combined with drug was a safe, effective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TEROSCOPY diverticulum of the uterus in pregnancy METHOTREX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莉 齐慧丽 +3 位作者 洪蕾 许沙 王继祥 张良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无异常出血,n=72)、组2(异常出血,n=54),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以及剖宫产缝线方式等)以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特征(憩室形态、憩室容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等)的差异,建立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探索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此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间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子宫内膜厚度、憩室深度、憩室长度、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7、10.385、4.658、12.892、0.001,P<0.05),与各单因素相比,此模型预测子宫异常出血的AUC为0.936,高于各单因素(AUC=0.567、0.705、0.836、0.895、0.870,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以-6.28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7.04%,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89.68%,且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9,P<0.001)。结论 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及临床特征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阴道三维超声 剖宫产术 子宫异常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仝甲钊 曹振振 +2 位作者 孙正路 周从顺 魏书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5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一次性取石成... 目的探讨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5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一次性取石成功分为成功组(131例)、未成功组(28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既往史、术中情况(手术时间、结石、憩室情况等)及ERCP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组与未成功组的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是否为首次ERCP、手术时间、憩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结石、单个结石直径≥15 mm、非首次行ERCP治疗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患者ERCP取石成功受多发结石、单个结石直径≥15 mm、非首次行ERCP治疗的影响。可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选取有经验的医生、联合临床先进技术方法等提高ERC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 老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右心室憩室2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赫展 王润兰 +3 位作者 杜娟 梁重霄 付启航 徐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2期185-191,共7页
心室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而右心室憩室则更为罕见。目前尚无遗传学和血液方面的特异性指标用于其诊断,因此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报告了2例右心室憩室病例,通过多模态诊断策略,结合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势... 心室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而右心室憩室则更为罕见。目前尚无遗传学和血液方面的特异性指标用于其诊断,因此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报告了2例右心室憩室病例,通过多模态诊断策略,结合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势,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疾病状况。同时,本文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涵盖右心室憩室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常见诊断技术、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旨在提高相关学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憩室 右心室憩室 超声心动图 多模态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122例
6
作者 贾金华 孔萌 +3 位作者 刘红真 秦虹 刘传阳 张士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2023年6月我科采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MD 122例,经脐部取纵行切口,切口左右分别置入5 mm trocar,于观察孔和操...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2023年6月我科采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MD 122例,经脐部取纵行切口,切口左右分别置入5 mm trocar,于观察孔和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和无损伤肠钳,探查腹腔并寻找憩室,扩大脐部切口后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吻合。结果12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4例术前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中腔镜探查诊断为MD合并穿孔;憩室合并下消化道出血48例、炎性反应38例、肠套叠12例、索带卡压肠梗阻8例、穿孔致腹膜炎1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8~125 min,平均78 min。术后病理均证实为MD。2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治愈。术后2~4 d开始流质饮食,5~9 d出院。119例患儿术后随访3~18个月,手术效果满意,无术后便血、吻合口狭窄、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MD安全可行,MD合并穿孔或肠梗阻并不是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经脐单一部位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O_(4)-异位胃黏膜显像可作为儿童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工具
7
作者 李永昊 张凯 柳江燕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O_(4)-异位胃粘膜显像在儿童梅克尔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因便血、肠梗阻等症状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39例临床疑似梅克尔憩室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本信息、血常规、^(99m)TcO... 目的探讨^(99m)TcO_(4)-异位胃粘膜显像在儿童梅克尔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因便血、肠梗阻等症状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39例临床疑似梅克尔憩室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本信息、血常规、^(99m)TcO_(4)-异位胃粘膜显像、腹部超声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39例患儿中,25例经手术证实为梅克尔憩室。^(99m)TcO_(4)-异位胃粘膜显像诊断敏感度为64.00%,特异性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4.12%,诊断准确率为71.79%。梅克尔憩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均低于非梅克尔憩室组(P<0.05)。将梅克尔憩室组根据手术前^(99m)TcO_(4)-异位胃粘膜显像的结果分为真阳性组(n=16)与假阴性组(n=9),真阳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低于假阴性组;真阳性组病灶最大径大于假阴性组;经病理证实真阳性组均存在异位胃粘膜,假阴性组6例存在异位胃粘膜,两组间是否存在异位胃粘膜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O_(4)-异位胃粘膜显像对儿童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梅克尔憩室 ^(99m)TcO_(4)-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路径折叠对接缝合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疗效
8
作者 黄凌霄 周秀静 +1 位作者 沙丽晓 林晓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阴式子宫瘢痕折叠对接缝合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阴式组,各30例。腹腔镜组行宫腔镜检查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瘢痕折叠对接...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阴式子宫瘢痕折叠对接缝合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阴式组,各30例。腹腔镜组行宫腔镜检查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瘢痕折叠对接缝合术,阴式组行宫腔镜检查联合经阴道子宫瘢痕折叠对接缝合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憩室修复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阴式组(P=0.020),住院费用高于阴式组(P<0.001);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比较,术后3个月经期延长改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憩室修复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及经阴道两种路径下折叠对接缝合法对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治疗效果相当。经阴道途径手术费用更低,体表无创口,真正体现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憩室 折叠对接缝合 腹腔镜 阴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食管憩室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进让 陈曦 孙建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系咽下缩肌斜行和横行肌纤维间软弱部位(Killian缺陷区)的黏膜疝出。该病虽是食管少见的良性疾病,但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易发生并发症,需手术治疗。
关键词 Zenker憩室(Zenker diverticulum) 咽(Pharyn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附9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际青 王勇 +3 位作者 张建忠 邱智 康宁 张军晖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盏憩室穿刺辅助输尿管软镜(FUS)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5月共9例FUS下寻找憩室开口困难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50岁(27~83岁)。结石最大径中位数为12 mm(6~2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盏憩室穿刺辅助输尿管软镜(FUS)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5月共9例FUS下寻找憩室开口困难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50岁(27~83岁)。结石最大径中位数为12 mm(6~24 mm)。患者斜截石位,应用超声辅助穿刺憩室并注入美兰或插入导丝辅助FUS治疗憩室结石。结果 9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穿刺憩室成功。6例经针鞘注入美兰后输尿管镜下可见蓝色液体自憩室口流出,3例未见蓝色液体流出。后3例经穿刺针鞘置入导丝引导输尿管镜辨认憩室位置,于壁薄处切开。9例患者均成功用钬激光切开憩室颈口或憩室壁以充分引流,击碎并取出憩室内结石。无石率、碎石成功率和无症状率分别为77.8%(7/9)、88.9%(8/9)和100.0%(7/7)。中位住院时间为3 d(2~5 d)。术后1例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术后3个月4例憩室消失,5例憩室缩小。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可能有助于FUS辨认肾盏憩室开口和位置,可能有助于提高FUS的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盏憩室 肾盏憩室结石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取石术 穿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与术式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诗琼 段栩飞 +8 位作者 叶国刚 卞红强 杨俊 郑凯 梁翀 孙烜 闫学强 杨虎 汪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及根据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的55例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临床资料。结果根据腹腔镜下M... 目的探讨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及根据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的55例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临床资料。结果根据腹腔镜下Meckel憩室的形态,41例为单纯型,14例为复杂型。41例单纯型Meckel憩室完全腹腔镜下行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4例复杂型Meckel憩室经脐腹腔镜辅助经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Meckel憩室切除及邻近肠切除肠吻合术。4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时间29~78 min,平均(38.85±9.75)min,14例腹腔镜辅助手术时间45~123 min,平均(54.57±20.17)min。术后第5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第7天出院。结论 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根据临床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经脐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是诊断治疗小儿Meckel憩室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憩室分型 腹腔镜外科手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附24例报道)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2 位作者 肖春雷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68-170,180,共4页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24例肾盏憩室结石。术中B超引导下穿刺肾盏憩室,采用Wolf F8/...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24例肾盏憩室结石。术中B超引导下穿刺肾盏憩室,采用Wolf 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探针或钬激光击碎结石后取出,钬激光烧灼开放肾盏流出道,术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及内支架管引流。术后7天拔除肾造瘘管,3个月后膀胱镜下拔除内支架管。结果 24例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手术时间55~110 min,(65.5±28.1)min。1例术中发现肾盏憩室感染积脓,术后发热38.5℃以上,积极抗感染,4 d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0.09~1.85 g/L(中位数0.15 g/L)。术后住院4~8 d,(5.7±2.5)d。24例随访18~36个月,(22.6±7.1)月,均未发现肾盏憩室内结石再发。结论 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 输尿管镜取石术 肾盏憩室 泌尿系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结肠憩室炎132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新影 赵文娟 +6 位作者 杜娟 孟霞 赵丽伟 杨亮 焦黎 马欢 樊晓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且经腹部CT、结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急性结肠憩室炎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9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2.1:1.0,发病年龄(51.8±13.1)岁;...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且经腹部CT、结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急性结肠憩室炎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9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2.1:1.0,发病年龄(51.8±13.1)岁;急性单纯性结肠憩室炎119例(90.2%),急性复杂性结肠憩室炎13例(9.8%);发病部位:盲肠升结肠82例(62.1%),乙状结肠23例(17.4%),降结肠16例(12.1%),横结肠8例(6.1%),同时累及两个部位者3例(2.3%);主要症状:腹痛132例(100.0%),发热117例(88.6%),腹部压痛132例(100.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者103例(78.0%),WBC计数(15.8±5.1)×109/L,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124例(93.9%),CRP数值(34.1±15.3)mg/L;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有结肠壁增厚表现者124例(93.9%),结肠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者78例(59.1%);119例急性单纯性憩室炎患者均经静脉输注抗生素后好转,13例急性复杂性憩室炎患者中,3例经单纯静脉输注抗生素后好转,5例单纯腹腔脓肿和2例腹腔脓肿伴腹腔积液者静脉输注抗生素,同时行腹腔引流管引流后好转,2例腹腔游离气体及1例腹腔脓肿并瘘管形成、腹腔积液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后好转,在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结肠憩室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压痛,腹部增强CT在其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大部分患者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炎 结肠憩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脐“Z”形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华 侯广军 +2 位作者 李志猛 耿宪杰 黄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脐"Z"形切口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6月~8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经脐孔"Z"形切口对6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行切除术。于脐孔及左下腹分别置入5 mm trocar,探查找到憩室后,延长...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脐"Z"形切口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6月~8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经脐孔"Z"形切口对6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行切除术。于脐孔及左下腹分别置入5 mm trocar,探查找到憩室后,延长脐部切口成"Z"形,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吻合。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4 d进食流质,5~8 d出院。无脐疝、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切除小儿美克尔憩室具有创伤小、切口更加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 “Z”形切口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搏动性耳鸣乙状窦骨壁缺损与病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兴旺 崔豹 +5 位作者 徐卫峰 杜昱平 祝玉芬 康云辉 周永青 崔进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置并测量最大长度,是否伴有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高位及乳突导静脉畸形,并统计学分析SSD与病程关系。结果 13例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34.31±11.56)岁,PT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44±3.28)年,右侧11例,左侧2例,乙状窦憩室8例。患侧SSD长度平均为(5.32±2.28)mm,均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区前外侧壁。多因素分析SSD主要由病程决定(P=0.007<0.05)。SSD长度与PT病程具有明显相关性(r=0.825,P=0.001<0.05)。观察者间测量SSD长度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SSD可能具有进展性,相关PT病程越长,SSD长度可能越大。通过TB-HRCT可以充分显示SSD位置并准确、可重复测量其长度,对术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乙状窦 骨壁缺损 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开渠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艳 彭超 +1 位作者 陆叶 周应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开渠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12月16例CSD的资料。宫腔镜电切憩室下极隆起处瘢痕(开渠)并电凝憩室内膜,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开渠法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12月16例CSD的资料。宫腔镜电切憩室下极隆起处瘢痕(开渠)并电凝憩室内膜,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憩室上下极加厚肌层。随访术后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手术时间(86.5±17.0)min,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经期由(12.5±6.1)d缩短到(7.1±2.7)d(配对t检验,t=4.926,P=0.000),较术前缩短(5.2±4.2)d;子宫下段厚度由术前的(1.8±0.9)mm增加到(6.5±1.5)mm(配对t检验,t=-12.963,P=0.000)。治愈10例(经期恢复正常,超声检查子宫下段憩室消失),好转6例(经期较术前缩短,但仍>7天,超声检查子宫下段憩室缩小或消失)。术后6个月9例开始试孕,妊娠7例,其中足月分娩4例,胎儿因素流产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折叠对接缝合联合宫腔镜开渠法治疗CSD可保留子宫完整性,增加子宫下段厚度,缩短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憩室 宫腔镜 腹腔镜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评价应用及临床处理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贤鹦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祖娟 李奎 孙进 夏雨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的评价应用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12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术后随访,通过MRI完整评价PCSD,结合临床症状、生育要求等决定不同...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的评价应用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12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术后随访,通过MRI完整评价PCSD,结合临床症状、生育要求等决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疗效、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估。结果 1 128例MRI检查提示憩室顶端残留肌层厚度≤2.00 mm有98例,>2.00 mm有30例;2符合条件的行宫腔镜手术26例,宫腹腔镜手术102例,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宫腹腔镜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种手术治疗的症状学评估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93.8%(7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4宫腹腔镜下憩室切除修补术的解剖学评估手术有效率为97.1%(99/102);手术前后憩室顶端残留肌层厚度均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访成功妊娠34例,足月分娩24例,其中经阴道分娩者有6例,PCSD妊娠6例。结论 1 MRI检查是全面评价PCSD的可靠方法;2宫腔镜及宫腹腔镜手术均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各有优势,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3宫腹腔镜下修补术对憩室的解剖结构异常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 宫腔镜手术 宫腹腔镜手术 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诊断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善凤 肖武 +2 位作者 牟晓飞 刘琳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 目的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脉窦优势引流侧;静脉窦双能量减影图像直观地显示横窦-乙状窦憩室,表现为静脉窦管腔局部呈囊袋样、指状及棘样突起;CTV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局部膨隆的静脉窦经邻近骨壁缺损处疝入邻近的乳突。结论脑CTA/CTV检查对诊断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横窦-乙状窦 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乙状窦憩室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向宇 张荣举 +4 位作者 王君 刘新峰 杜志华 冯慧敏 李宝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源于乙状窦憩室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状窦憩室搏动性耳鸣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 2例(40%)单纯乙状窦憩室... 目的探讨源于乙状窦憩室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状窦憩室搏动性耳鸣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 2例(40%)单纯乙状窦憩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60%)乙状窦憩室伴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5例患者术后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未出现耳鸣复发。结论源于乙状窦憩室的搏动性耳鸣可通过血管内治疗治愈。单纯乙状窦憩室可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乙状窦憩室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患者可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耳鸣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健 王振常 +2 位作者 鲜军鲂 王征宇 刘兆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乙状窦憩室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例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患者,回顾性分析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乙状窦壁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右侧9例,左侧3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乙状窦前...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乙状窦憩室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例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患者,回顾性分析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乙状窦壁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右侧9例,左侧3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乙状窦前外壁或外壁骨质缺损,边缘光整的软组织团块突入乳突蜂房内,其中2例突出至皮下,突出的软组织与乙状窦相延续且密度相等。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对于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临床仍需结合耳鸣特点选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憩室 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