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下游滑坡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1
作者 何鑫 罗贺文 +2 位作者 孟照蔚 蒋树 李怡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6,共8页
为满足金沙江下游库区防灾减灾、安全运行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工程需求,在对金沙江下游大量滑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平台,获取滑坡分布和特征信息,系统性地开展滑坡分布与地貌、构造、岩性、岸坡结构类型等地质要素关联分... 为满足金沙江下游库区防灾减灾、安全运行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工程需求,在对金沙江下游大量滑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平台,获取滑坡分布和特征信息,系统性地开展滑坡分布与地貌、构造、岩性、岸坡结构类型等地质要素关联分析,深入探讨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结果表明:①金沙江下游滑坡主要发育在金沙江干流,以层状岩层顺层滑坡为主,且多为大型和特大型滑坡;②滑坡孕育受多种因素控制,深切河谷地貌为滑坡产生提供了临空条件,层状或互层状软弱岩层为滑坡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顺向坡为主的岸坡结构类型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断裂和褶皱影响滑坡的空间展布,活动产生的节理裂隙等为滑坡发育提供了结构条件。研究成果揭示了金沙江下游滑坡与地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滑坡的成生机理,可为金沙江下游区域滑坡的识别、监测、演化分析及其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分布特征 孕灾因素 滑坡成生机理 金沙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俊生 许强 +4 位作者 张富灵 巨袁臻 杨建 郭德存 何万通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强烈,滑坡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掌握金沙江奔子栏至真达乡河段水电站库区及其所属范围的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区内调查和遥感识别的189处滑坡为基础,研究...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强烈,滑坡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掌握金沙江奔子栏至真达乡河段水电站库区及其所属范围的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区内调查和遥感识别的189处滑坡为基础,研究河段滑坡分布的规律,提出相关的控制因素并分析其对滑坡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区内滑坡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主要是坡体结构,其次是工程地质岩组和地形地貌;②逆向坡的分布对滑坡发育存在显著影响,逆向坡是区内滑坡的主要坡体结构,为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提供了缓慢变形的结构基础,使得风化碎裂的岩体堆积在原位构成滑体;③工程地质岩组的分布导致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呈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较软岩组中滑坡发育数量最多,占比50.8%;④滑坡主要发育于陡-极陡的中小起伏中山地貌中,地形坡度多介于15°~41°之间,以25°~33°为主,倾向以东西向为主;⑤断裂构造和河流形态控制着局部的滑坡分布,断层距与发育滑坡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研究成果对区域性的滑坡灾害防治工作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滑坡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昭通地区滑坡隐患InSAR广域识别与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 魏云杰 +2 位作者 杨成生 刘勇 杨佳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针对该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ndex方法,分析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在该区域进行滑坡隐患识别的适宜...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针对该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ndex方法,分析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在该区域进行滑坡隐患识别的适宜性,为后续滑坡识别提供参考;基于干涉图堆叠技术在研究区内共圈定出80处潜在滑坡隐患点,同时选取吉那古滑坡为典型灾害体,在获取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雷达视线(LOS)向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的基础上,采用MSBAS InSAR技术获取吉那古滑坡2020~2021年的二维形变结果,并分析其二维时空形变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那古滑坡东西向累积形变最高达106.2 mm,垂直向累积形变达-10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R-index方法 干涉图堆叠技术 多维短基线集技术 适宜性 滑坡 隐患识别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震位移结合地形因素对滑坡分布的影响——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为例
4
作者 刘舜尧 黄栋 +4 位作者 郑榆枫 王徐 吉鹏 刘跃洋 吴昊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9-1119,1127,共12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有限断层模型计算2008年四川汶川M_(S)8.0地震地表库仑应力变化及同震位移,并结合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同震滑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震滑坡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且存...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有限断层模型计算2008年四川汶川M_(S)8.0地震地表库仑应力变化及同震位移,并结合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同震滑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震滑坡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且存在一个优势高程区间和优势坡向角,使得滑坡发生的概率最大;地表库仑应力增加区相比于库仑应力降低区更容易发生同震滑坡;在同震位移较大的区域,滑坡数量通常较多;而在同震位移相近的情况下,坡度较高且水平位移方向与背景地形坡向相近的区域更容易发生同震滑坡。基于此,震后地表位移特征可作为确定滑坡风险区的参考,为减轻同震滑坡灾害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滑坡 库仑应力变化 同震位移场 滑坡易发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滑坡发育分布及蓄水响应规律
5
作者 李超瑞 汤明高 +2 位作者 周剑 张乔峰 李扬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1,共17页
【目的】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运行导致大量滑坡变形,为了查明滑坡发育特征及蓄水变形响应规律【方法】采取SBAS-InSAR、光学遥感解译、现场调查、数理统计与理论分析等方法,调查研究了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诱发滑坡的数量、发育特征、变形规律... 【目的】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运行导致大量滑坡变形,为了查明滑坡发育特征及蓄水变形响应规律【方法】采取SBAS-InSAR、光学遥感解译、现场调查、数理统计与理论分析等方法,调查研究了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诱发滑坡的数量、发育特征、变形规律及趋势。【结果】结果显示:乌东德水库沿岸发育滑坡62处、其中涉水滑坡39处。滑坡集中分布在侏罗系、白垩系红层及元古界浅变质岩区域。滑坡的坡度为10°~40°,前后缘高差200~800 m,坡向为西或东,斜坡类型多为凸型顺向岸坡,滑面形态以直线或折线型为主。初次蓄水以来39处涉水滑坡共发生114次明显变形,最大变形速率为63.72 mm/a;现阶段滑坡变形次数和变形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处于活跃阶段;滑坡变形趋势分为加速变形、匀速变形和减速趋稳变形,其中加速变形滑坡占比61.54%,以顺向直线型、涉水程度较高的滑坡为主,其蓄水响应显著、变形量大;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的影响程度大于库水位上升。【结论】揭示了乌东德水库滑坡变形规律,为水库滑坡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滑坡 发育分布 变形规律 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 影响因素 水库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镇雄1.22山体滑坡事件浅析冬季滑坡伤亡事件规律
6
作者 黄远东 许冲 +3 位作者 薛智文 胡杰 郭永翔 付登文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2024年1月云南镇雄发生严重的滑坡伤亡事件。鉴于其地点和季节与13年前的事件相似,引发了公众对冬季是否为该地区滑坡高发期的讨论。该文回顾了2013—2021年全国的滑坡伤亡事件,分析了冬季滑坡伤亡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初步分析了... 2024年1月云南镇雄发生严重的滑坡伤亡事件。鉴于其地点和季节与13年前的事件相似,引发了公众对冬季是否为该地区滑坡高发期的讨论。该文回顾了2013—2021年全国的滑坡伤亡事件,分析了冬季滑坡伤亡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初步分析了冬季事件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镇雄县记录了至少8起滑坡伤亡事件,但全国和云南省的滑坡高峰多在夏季汛期。冬季滑坡多发于中南部和西北部地区,尤其是西北部。气象分析显示,雨雪天气与灾前气温短暂回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比2024年和2013年的两次滑坡事件,尽管地形、基岩条件以及灾前的天气状况存在相似之处,但滑坡的规模、影响范围以及涉及的物质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冬季滑坡灾害的分布规律和气象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滑坡伤亡事件 镇雄滑坡 冬季滑坡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降雨滑坡易发性预测研究
7
作者 张幸福 姜元俊 阿比尔的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共17页
现有滑坡易发性预测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也无法准确反映极端降雨对滑坡易发性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引入了一种结合深度嵌入聚类(DEC)的动态雨量阈值分区方法,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根据环境因素... 现有滑坡易发性预测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也无法准确反映极端降雨对滑坡易发性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引入了一种结合深度嵌入聚类(DEC)的动态雨量阈值分区方法,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根据环境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子区域,实现了滑坡预测模型的精细化空间异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混合分布的动态雨量阈值模型以区分非极端降雨与极端降雨,并采用贝叶斯方法动态更新模型参数,提高了模型对不同降雨类型的适应性和预测的时效性。以通江县为案例,采用多任务学习自适应神经树模型(MLANT),结合深度嵌入DEC模型与混合分布阈值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精确度、F1分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等关键性能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依赖统一阈值的模型。特别是与传统的基于前期有效降雨量方法相比,预测效果提升显著,预测滑坡密度和数量由0.038事件/km^(2)和44个滑坡事件提升至0.044事件/km^(2)和59个滑坡事件,充分证实了在滑坡易发性预测中使用深度嵌入聚类(DEC)的动态雨量阈值分区考虑空间异质性和区分不同降雨事件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深度嵌入聚类(DEC) 空间异质性 混合分布降雨阈值 多任务学习自适应神经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谷地黄土工程地质性质与滑坡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成因
8
作者 王佳运 石小亚 +2 位作者 吴子龙 卢娜 陈社斌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12,共9页
黄土滑坡是伊犁谷地最为典型的地质灾害之一。为揭示伊犁谷地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成因,针对伊犁谷地不同区域采集了121件黄土原状样品开展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分析伊犁谷地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伊犁黄土工程... 黄土滑坡是伊犁谷地最为典型的地质灾害之一。为揭示伊犁谷地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成因,针对伊犁谷地不同区域采集了121件黄土原状样品开展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分析伊犁谷地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伊犁黄土工程地质性质与滑坡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伊犁谷地滑坡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黄土发育的中低山区与山前黄土丘陵区,集中分布在伊犁谷地东南部,时间上,主要集中发育在每年的4~5月融雪期;较大的细颗粒含量与天然含水率以及低抗剪强度是空间上伊犁谷地东南部黄土滑坡发育的根本原因;黄土的低渗透性、反复冻融作用造成表部黄土劣化与强度降低是导致伊犁谷地4~5月融雪期浅表层黄土滑坡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笔者研究可为伊犁谷地黄土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时空分布 物理力学性质 伊犁谷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与深部位移相协同的滑坡分级预警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 王艳婷 +3 位作者 李广贺 张周爱 周志伟 丁春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523,共9页
针对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准确率低、预警重复率高、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基于滑坡过程中位移演化的统计学特征,利用正态性检验原理,建立基于表面位移与深部位移信息相结合的滑面超前辨识与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对表面位移速度、表面位移加速... 针对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准确率低、预警重复率高、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基于滑坡过程中位移演化的统计学特征,利用正态性检验原理,建立基于表面位移与深部位移信息相结合的滑面超前辨识与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对表面位移速度、表面位移加速度、深部位移错动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由此判断滑坡启动、滑坡加速和滑坡加加速的三级预警时间,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三级预警时间的准确性、推断的滑面位置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丰富滑坡预警理论及方法,提高预警精度,为露天矿边坡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监测 正态分布 随机变量 滑坡预警 滑面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区重大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峰 钱嘉贞 +1 位作者 程谦恭 陈鹏海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0,共11页
以喜马拉雅山区重大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重大滑坡灾害与高程、坡度、坡向、断裂构造和水系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大滑坡灾害成集群分布,滑坡高密度区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区西部、中部和东部,呈现出明显的断... 以喜马拉雅山区重大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重大滑坡灾害与高程、坡度、坡向、断裂构造和水系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大滑坡灾害成集群分布,滑坡高密度区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区西部、中部和东部,呈现出明显的断裂构造控制特征,受主中央断裂、藏南拆离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及南北向裂谷等构造分布控制,与断裂构造距离越近,发育重大滑坡灾害的数量越多;在20°~40°坡度范围内的陡峭斜坡中滑坡最为发育,而该坡度范围坡体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表明河流水系与坡度共同耦合控制滑坡的孕育。通过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重大滑坡孕育的控制作用,可以指导研究区重大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为工程的早期勘测选址以及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区 重大滑坡 孕灾因子 空间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滑坡涌浪作用下桥墩波压特性研究
12
作者 田野 王平义 +2 位作者 王梅力 喻涛 韩林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20,共9页
由于三峡库区的非开敞性,滑坡引起的涌浪衰减较慢,传播过程中可能对沿程桥墩产生巨大破坏。以涪陵长江二桥为依托,构建了比例尺为1∶70的库区河道水槽,试验模拟了滑坡涌浪对桥墩的作用。结果表明:桥墩上涌浪波压分为共振波压(P_(re))和... 由于三峡库区的非开敞性,滑坡引起的涌浪衰减较慢,传播过程中可能对沿程桥墩产生巨大破坏。以涪陵长江二桥为依托,构建了比例尺为1∶70的库区河道水槽,试验模拟了滑坡涌浪对桥墩的作用。结果表明:桥墩上涌浪波压分为共振波压(P_(re))和脉动波压(P_(pu)),共振波压为涌浪冲击桥墩瞬间桥墩共振产生的高频振动波,频率为300.0~400.0 Hz;脉动波压为波浪作用过程产生的压力,频率为0.2~0.5 Hz;脉动波压在对岸桥墩上沿水深的分布近似为垂直分布,在同岸桥墩沿水深锯齿状减小,最大脉动波压分布在水面附近;共振波压沿水深分为单峰值、多峰值和无峰值3种,10万m^(3)以上大方量滑坡产生的共振波压为单峰值和多峰值分布,单峰值的峰值波压是水面波压的5.0倍,多峰值的峰值波压为水面波压的2.5倍~4.0倍,10万m^(3)以下滑坡产生的共振波压呈现无峰值分布;共振波压沿水深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侧V”形;P_(re)/P_(pu)最大位置在距水面1/3水深位置,第二大位置在距水面1/5水深位置。该文提出了桥墩迎波面涌浪压力荷载计算模型,并针对三峡库区不同运行水位给出了相应水位条件下最大涌浪波压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物理试验 脉动波压 荷载分布 荷载计算 桥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20
13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吉美 胡夏嵩 +5 位作者 付江涛 刘昌义 邢光延 杨馥铖 张培豪 周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9,共17页
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类型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以位于黄河上游席芨滩巨型滑坡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制取根系和土体试样以及室内开展单根拉伸试验等方法,探讨了区内3种优势草本植物醉马草、异针茅、冷地早熟... 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类型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以位于黄河上游席芨滩巨型滑坡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制取根系和土体试样以及室内开展单根拉伸试验等方法,探讨了区内3种优势草本植物醉马草、异针茅、冷地早熟禾的单根抗拉力学特征,以及植物生长区土体营养元素特征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席芨滩滑坡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零星分布,物种数呈“驼峰状分布”;通过采用冗余分析得到,草本植物生长区土壤含水量(P<0.01,F=12.7)、pH值(P<0.05,F=8.0)和全氮(P<0.05,F=4.5)对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特征影响较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同种植物生长位置不同,则其单根抗拉力学强度亦不同,而相同位置处的不同种植物,相应地其单根力学强度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分布于滑坡中部的冷地早熟禾的平均单根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均显著高于生长在滑坡前缘和后壁位置的;分布在滑坡中部位置处的3种优势草本植物,其平均单根抗拉力和平均单根抗拉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异针茅(9.10 N,80.29 MPa)、冷地早熟禾(7.51 N,49.78 MPa)、醉马草(6.69 N,34.82 MPa)。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防治席芨滩滑坡分布区边坡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坡面水土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巨型滑坡 席芨滩滑坡 植被分布 单根抗拉力 单根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形变的滑面摩擦残余估计与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凯 杨莹辉 +4 位作者 许强 李林 李鹏飞 黎浩良 陈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903,共15页
传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往往依赖于坡表位移或形变速率等间接特征开展,但较少直接利用滑面自身的物理特征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在此,本文发展了一种依据滑面摩擦残余的斜坡危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其基本流程为:首先利用InSAR技术提取滑坡... 传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往往依赖于坡表位移或形变速率等间接特征开展,但较少直接利用滑面自身的物理特征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在此,本文发展了一种依据滑面摩擦残余的斜坡危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其基本流程为:首先利用InSAR技术提取滑坡时序变形数据,其次在坡表形变的约束下反演获得斜坡沿滑面的滑移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依据速度摩擦衰减定律计算获得坡体的摩擦系数残余及稳定摩擦系数,并据此分析滑面稳定摩擦系数的时空变化,进而定量评估滑坡的危险性。本文选取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庞村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展理论与方法获得庞村滑坡的多期滑面稳定摩擦系数,结果显示滑面稳定摩擦系数虽然会随季节出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但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并由滑坡后缘向滑坡前缘发展,同时初步推测在滑面稳定摩擦系数小于0.4时,滑坡可能会进入临滑失稳状态。本文提出的利用InSAR形变的滑面摩擦残余与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可相对便捷、迅速地实现对滑坡状态的定量评价,且成本较低,可为广域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风险性评估提供有意义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InSAR形变 滑移分布 摩擦残余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平推式滑坡水力分布规律及启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利鑫 王震宇 +1 位作者 吉锋 郭朋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5,164,共8页
平推式滑坡形成于近水平岩层中,地下水对平推式滑坡的启动和运动过程影响非常显著。为揭示平推式滑坡滑动面上水力分布与滑坡启动的相关性,以成都市狮子山滑坡为地质原型,自主研制试验设备,进行水力测试试验,测试近水平倾角(0°~10&... 平推式滑坡形成于近水平岩层中,地下水对平推式滑坡的启动和运动过程影响非常显著。为揭示平推式滑坡滑动面上水力分布与滑坡启动的相关性,以成都市狮子山滑坡为地质原型,自主研制试验设备,进行水力测试试验,测试近水平倾角(0°~10°)条件下,底滑面两种不同连通条件下不同位置的水压力,研究底滑面承压水压力分布规律及启动机理。结果表明:①底滑面渗流条件较差或滑坡前缘堵塞条件下,水压力分布呈现梯形分布;流通条件下,水压力在底滑面方向上呈曲线下降,自后缘至剪出口下降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底滑面倾角越增大,下降速率变化越显著。②层间裂隙水扬压力值比传统采用三角分布形式的扬压力值小约27.6%。③薄层状泥岩的软化、变形是滑坡启动的根本原因;暴雨情况下底滑面扬压力和后缘裂隙中高水压下的水平推力联合作用将滑体推出是滑坡启动的直接原因。研究结果对平推式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治理方案确定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式滑坡 水力分布 承压水 孔隙水压力 启动机理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貌演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国梁 邹玲 +2 位作者 杨志华 孙东彦 谷丽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62-3076,共15页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世界上地壳隆升和地貌演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区内滑坡灾害极其发育,严重制约着公路、铁路和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本文以滑坡对地貌演化的响应为切入点,剖析了地形地貌、...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世界上地壳隆升和地貌演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区内滑坡灾害极其发育,严重制约着公路、铁路和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本文以滑坡对地貌演化的响应为切入点,剖析了地形地貌、河流侵蚀、构造活动与滑坡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滑坡在地貌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内局部地形起伏度和坡度与滑坡发生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沟谷地貌通过增加斜坡陡度和滑坡率来适应的区域地壳隆升和河流快速下切;分析不同地貌演化阶段的面积-高程积分,随着地表侵蚀程度的增高,滑坡的面积比、滑坡坡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值都逐渐增大,表明滑坡侵蚀在区内快速侵蚀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河流侵蚀对滑坡的控制作用明显,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在纵坡降较陡、河流功率大的加拉-金珠藏布口滑坡密集分布;滑坡发育与断裂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断裂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区内断裂剧烈活动诱发的地震滑坡也是造成地貌侵蚀的重要媒介。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滑坡孕灾背景的认识,也可为研究区的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滑坡 构造 地貌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的高位滑坡涌浪坝面爬高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洋洋 冯业林 +4 位作者 陈世壮 易魁 黄青富 汪华晨 王环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对库坝区高位滑坡涌浪坝面爬高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大坝工程设计和工程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澜沧江GS水电站梅里石H_(3)滑坡开展了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了不同滑体方量和弗劳德数下涌浪坝面爬高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坝... 对库坝区高位滑坡涌浪坝面爬高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大坝工程设计和工程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澜沧江GS水电站梅里石H_(3)滑坡开展了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了不同滑体方量和弗劳德数下涌浪坝面爬高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坝面上各测点涌浪爬高的首波波形具有一致性,波动周期也基本相同,但在次波之后波形发生改变并出现较大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滑体方量、弗劳德数与滑坡涌浪坝面爬高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拟合.通过坝面涌浪爬高公式的逆推,确定了坝前首浪入射角度,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对比,进而确定了坝面首浪入射方向.滑坡涌浪的坝面爬高存在相异性的特点,位于首浪入射方向上的测点坝面爬高高于偏离首浪入射方向的测点坝面爬高,且首波入射角度越大,坝面爬高相异性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物理模型试验 时空分布特征 坝面爬高相异性 首浪入射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历史地震诱发滑坡遥感调查及发育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旭 彭志忠 +1 位作者 刘兴臣 肖励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6,共11页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造成区域内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数量多且规模大,然而这些地震滑坡体表面生长大量植被,传统调查难以高效查明地震滑坡分布位置及发育规律。为了减少地震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首...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造成区域内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数量多且规模大,然而这些地震滑坡体表面生长大量植被,传统调查难以高效查明地震滑坡分布位置及发育规律。为了减少地震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以高精度机载LiDAR数据对地震滑坡进行了识别,并通过野外复核验证识别的准确性;其次利用高精度机载LiDAR影像对地震滑坡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地震三大因素(6个因子),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DAR技术能够有效地发现植被层下的地震滑坡,在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共识别出地震滑坡23处,野外复核验证精度达100%;通过对控制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的6个因子的分析,得出与断裂构造和地震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为植被茂密山区高速公路的滑坡识别调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为泸石高速公路滑坡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地震滑坡 滑坡识别 分布规律 遥感调查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流域深切河谷区滑坡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子拖西―麻郎错河段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冉涛 徐如阁 +5 位作者 周洪福 张景华 陈浩 王羽珂 孙洁 崔炎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524,共14页
【研究目的】雅砻江流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林牧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流域内的滑坡成因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策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雅砻江中游深切河谷区子拖西... 【研究目的】雅砻江流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林牧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流域内的滑坡成因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策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雅砻江中游深切河谷区子拖西―麻郎错河段为研究区,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解译、InSAR分析、结合现场调查获取滑坡基础数据;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典型的滑坡类型及其成因机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揭示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发育的优势范围。【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共查明滑坡606处,其中面积104~105m^(2)的滑坡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面积103~104m^(2)和面积105~106m^(2)的滑坡数量相当,各约占总数的20%;(2)根据主控诱发因素将滑坡划分为降雨诱发型、构造控制型、开挖诱发型、河流侵蚀型和蓄水诱发型等5种主要类型;降雨和蓄水对岩土体强度的弱化效应、断裂构造对岩体结构及其力学性质的劣化效应、开挖和河流侵蚀对斜坡前缘抗滑支撑作用的解除效应等是导致滑坡形成的关键机理;(3)海拔高程2500~3500 m、坡度15°~35°、坡向NE-E和S-W是滑坡发育的优势地形范围;(4)由薄层状板岩、粉砂质板岩构成的软变质岩组是滑坡发育的优势岩组,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坚硬侵入岩构成的岩浆岩组中滑坡最不发育;(5)康都断层、千杯尼玛断层、祝桑断层、唐岗断层、霍泽扎日断层和涅达断层这6条断层对滑坡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区下游麻子石断层、程章断层、然公断层、鸡打—米龙—木灰断层两侧及其交汇部位滑坡发育最为密集;(6)滑坡发育分布与河流水系距离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距河流水系0~0.5 km是滑坡发育的优势距离,宏观上滑坡沿着河谷成带状集中分布。【结论】研究成果可以为认识雅砻江深切河谷区滑坡的成因和规律,防控流域链式灾害风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流域 滑坡 遥感解译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成因机制 空间分布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