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Prote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with Fixed-speed Wind Turbines
1
作者 Mu WEI Zhe CHEN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8-184,共7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fixed-speed wind turbines(FSWT)are investigated.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execution time in protective operations a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fault duration and variou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fixed-speed wind turbines(FSWT)are investigated.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execution time in protective operations a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fault duration and various wind velocity situations,e.g.,FSWT stabilities of load shedding in distribution systems.Based on this research,a dynamic prote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DGS)with FSWT is proposed.Finally,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控制策略 动态保护 风力发电机组 速度 执行时间 风力涡轮机 异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双极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DG规划方法
2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宋文宇 席磊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0,I0097-I0101,共15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暂态电压稳定性 双极直流配电网 负荷不平衡 dg选址定容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限制下多DG接入配网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振兴 王扬赜 +3 位作者 望周丽 陈艳霞 朱益 翁汉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9,共10页
差动保护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下配电网保护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配网现有通信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差动保护的构建。首先,融合电流相位与相量差动保护思想,同时将电流相位信息进行变换,实现通信信息降... 差动保护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下配电网保护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配网现有通信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差动保护的构建。首先,融合电流相位与相量差动保护思想,同时将电流相位信息进行变换,实现通信信息降容。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实现短路电流相位参数的快速估计,提出了短路电流相位修正策略,以应对CT饱和与直流分量对保护的干扰。最后,提出适用于含多DG配网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构建原则与保护判据。基于PSACD/EMTDC平台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电流相位参数预测方法的精度与新型差动保护的性能。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电流相位参数预测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抗CT饱和能力;所提新型差动保护原理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dg 0±1变换 电流相位参数预测 差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loss reduc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using BFO based optimal reconfiguration along with DG and shunt capacitor placement simultaneously in fuzzy framework 被引量:1
4
作者 M.Mohammadi A.Mohammadi Rozbahani S.Bahmany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0-103,共14页
In distribution systems,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capacitor placement are commonly used to diminish power losses and keep voltage profil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Moreover,the problem of DG allocation and sizing is... In distribution systems,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capacitor placement are commonly used to diminish power losses and keep voltage profil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Moreover,the problem of DG allocation and sizing is great important.In this work,a combination of a fuzzy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and 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BFO) as a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simultaneous reconfiguration and optimal sizing of DGs and shunt capacitors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Each objective is transferred into fuzzy domain using its membership function.Then,the overall fuzzy satisfaction function is formed and considered a fitness function inasmuch as the value of this function has to be maximized to gain the optimal solu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much more than other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Simulation results found that simultaneous reconfiguration with DG and shunt capacitors allocation(case 5) has 77.41%,42.15%,and 56.14%improvements in power loss reduction,load balancing,and voltage profile indices,respectively in 33-bus test system.This result found 87.27%,35.82%,and 54.34%improvements of mentioned indices respectively for 69-b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capacitor banks fuzzy framework bacterial foraging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eload force on heat generation of fatigue crack in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被引量:1
5
作者 YANG Zheng-wei KOU Guang-jie +4 位作者 ZHOUWei ZHANGWei WANG Zhen LIU Jun-li LI Y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06-1915,共10页
The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s of fatigue crack are deep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 comb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Firstly,a multi-contact sim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cr... The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s of fatigue crack are deep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 comb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Firstly,a multi-contact sim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crack surfaces contact and the horn-sample contact under ultrasonic excit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s.Then,the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 and the microscope testing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heat generation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rack region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On this basis,an indirect observation method based on dots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crack contact surfaces.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crack reg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load force when the preload force is less than 250 N,while the temperature rise rapidly declines due to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crack contact surfac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when the preload force is 280 N.Moreover,the plastic deformation does not lead to the crack propagation,but reduces the detection repeatability of fatigue crack.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optimizing testing conditions in practical testing processes,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sting standards for batches of test objects in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preload force heat generation fatigue crack dots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比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阻抗差动保护
6
作者 罗国敏 吴梦宇 +3 位作者 谭颖婕 赵祎薇 和敬涵 张衡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7,共13页
目前配电网具备的通信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高数据同步的需求,且兆瓦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主要采用T接方式并网,影响了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高比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阻抗差动保... 目前配电网具备的通信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高数据同步的需求,且兆瓦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主要采用T接方式并网,影响了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高比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阻抗差动保护。首先,考虑分布式电源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故障输出特性,挖掘区内外故障时故障分量阻抗动作量和制动量关系的显著差异,构建了故障分量阻抗差动保护判据。其次,由于电压跌落严重时故障分量特征不显著,构建了适用于高电压跌落的正序阻抗比幅判据。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保护的可靠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实际配电网模型,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该方法减少了对数据同步的需求,提高了过渡电阻的耐受能力,适用于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阻抗差动保护 CT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力系统承受能力的含超快充电动汽车并网运行风险评估
7
作者 徐艳春 李思佳 +1 位作者 张涛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7,I0076-I0078,共14页
目前分布式电源和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会增大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指标未能有效考虑电网承受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力系统承受能力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综合指标。首先,构建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和含超快充的电... 目前分布式电源和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会增大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指标未能有效考虑电网承受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力系统承受能力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综合指标。首先,构建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和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负荷模型;然后,采用以分布熵理论为基础的指标度量电压、功率等状态变量越限及其分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引入以泰尔熵理论为基础的指标度量系统受到负荷冲击后状态变量增量分布的不均衡度带来的风险,将上述指标通过序关系法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权重分析法进行综合以全面评估系统风险;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综合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指标可有效评估系统未发生越限时的潜在风险,且电动汽车的超快充会改变综合风险的时序分布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动汽车 运行风险评估 分布熵 泰尔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互联配电系统SNOP选址与运行优化策略
8
作者 陈继明 于馨玮 +2 位作者 仉志华 陈文淙 徐乾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系统的SNOP对线路有功功率裕度调节灵敏度的定义,将其作为SNOP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由此建立SNOP的选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节点电压裕度以及线路功率裕度2个安全评价指标,构建以综合运行裕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将上述模型转化为二阶锥模型,通过MATLAB工具实现该问题的有效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表明了所提选址方法能够发挥SNOP的最大调节作用,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dg) 灵敏度系数 智能软开关(SNOP)选址 运行裕度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渗透率DG的配电系统区域纵联保护方案 被引量:44
9
作者 丛伟 潘贞存 +4 位作者 王成山 于春光 王伟 荀堂生 宋志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85,共5页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DG)的渗透率水平不断提高。多个DG的并入将会使配电系统短路电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将会导致传统的阶段式过电流保护无法正常工作。为了满足含高渗透率DG的配电...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DG)的渗透率水平不断提高。多个DG的并入将会使配电系统短路电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将会导致传统的阶段式过电流保护无法正常工作。为了满足含高渗透率DG的配电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解决现有保护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纵联比较保护原理为基础、以通信为支撑、以包含DG的配电变电站及其馈线为保护对象的主从式区域纵联保护方案。讨论了保护系统工作的方式,研究了故障检测与定位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分布式电源 区域纵联保护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曾德辉 潘国清 +2 位作者 王钢 朱革兰 蔡颖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04-2611,共8页
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是建立微电网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由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组成的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时短路计算研究的空白,提出一种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 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是建立微电网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由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组成的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时短路计算研究的空白,提出一种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DG的控制特性,充分计及控制策略的影响,理论推导出DG故障等值模型;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含V/f控制DG微电网模型,揭示DG在故障时的暂态特性;基于上述DG故障等值模型,建立微电网故障方程组,进而提出精确的微电网故障稳态分析解析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电源 V/F控制 等值模型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调节下垂系数的DG逆变器控制 被引量:61
11
作者 孙孝峰 王娟 +1 位作者 田艳军 李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71-78,11,共8页
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的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在孤岛运行时,由于线路阻抗不一致或本地负荷不平衡,会使各分布发电单元输出有功功率不均分,进而产生系统环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控制策略。其策略是以任一台逆变器为... 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的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在孤岛运行时,由于线路阻抗不一致或本地负荷不平衡,会使各分布发电单元输出有功功率不均分,进而产生系统环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控制策略。其策略是以任一台逆变器为基准,对其采用传统下垂控制,将其输出有功功率信息传送到其它逆变器,从而以两台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的差值来自适应地调节自身的P-U下垂系数,最终达到输出有功功率一致,减小系统环流。对该策略分别在线路阻抗不一致情况下带本地负荷和不带本地负荷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中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 线路阻抗 本地负荷 功率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考虑DG与负荷多状态的配电网重构 被引量:55
12
作者 丛鹏伟 唐巍 +3 位作者 张璐 白牧可 盛万兴 史常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73-2579,共7页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大规模接入使配电网成为有源网络,风力、光伏具有出力随机的特点,传统的配电网重构方法不能完全适用含DG的配电网。考虑自然资源和负荷的随机性,依据概率密度函数分别对不可控DG和负荷建立了多...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大规模接入使配电网成为有源网络,风力、光伏具有出力随机的特点,传统的配电网重构方法不能完全适用含DG的配电网。考虑自然资源和负荷的随机性,依据概率密度函数分别对不可控DG和负荷建立了多状态模型,进而获得了配电系统的多状态模型。以开关状态为优化变量,高于置信水平的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越限概率满足置信水平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含多种DG的配电网重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基于生成树策略搜索网络结构,应用改进蚁群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重构 分布式电源 多状态 机会约束规划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后电流相位的含DGs配电网故障快速方向识别算法及RTDS仿真验证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晓龙 秦文萍 +2 位作者 韩肖清 王鹏 王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通过研究故障前后电流相位的变化,提出一种改进的故障方向保护识别算法,该算法仅需故障后的电流相位信息即可确定故障方向,进而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由于该故障识别算法仅利用电流相位信息,可避免由于DGs接入而需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功率... 通过研究故障前后电流相位的变化,提出一种改进的故障方向保护识别算法,该算法仅需故障后的电流相位信息即可确定故障方向,进而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由于该故障识别算法仅利用电流相位信息,可避免由于DGs接入而需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功率方向元件,可极大提高配电网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对原有保护算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误判进行修正,增加不对称故障适应性论证,最后通过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对本故障识别算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保护 功率方向元件 dgS 配电网 不对称故障 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DG的配电网系统谐波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江友华 常建 唐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8-44,共7页
为分析含DG的配电网谐波分布特性,首先基于DG与配电网耦合系统拓扑结构推导出谐波耦合导纳矩阵,其表明阻抗网络参数变化会影响谐波分布。然后给出含有DG的配电网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配电网中谐波电压畸变率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 为分析含DG的配电网谐波分布特性,首先基于DG与配电网耦合系统拓扑结构推导出谐波耦合导纳矩阵,其表明阻抗网络参数变化会影响谐波分布。然后给出含有DG的配电网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配电网中谐波电压畸变率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PSCAD搭建了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联合仿真系统,针对分布式电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同出力、不同位置,仿真分析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谐波分布的影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DG的分布位置,不同出力直接影响配电网谐波分布。该研究结果对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分布 PSCAD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出力不确定性对配电网影响力分析的复仿射数学方法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守相 韩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5507-5515,共9页
风力、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影响,功率输出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大量风力、光伏发电系统以分布式电源形式接入配网,导致了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采用仿射数表达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仿射数学的三相前推回代仿射潮流算... 风力、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影响,功率输出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大量风力、光伏发电系统以分布式电源形式接入配网,导致了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采用仿射数表达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仿射数学的三相前推回代仿射潮流算法解决配电网不确定潮流问题。仿射数能够记录不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此性质提出了不确定变量相对影响力指标。采用33节点典型配电系统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指标能够定量分析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对配电网各节点电压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仿射算法 分布式电源 不确定影响力 不确定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影响的配网可控DG和开关协调规划 被引量:9
16
作者 颜伟 吕冰 +1 位作者 赵霞 余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20-2224,共5页
为提高配网可靠性、减小损耗,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影响的可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开关协调规划模型,该模型以DG和开关的综合投资(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网络损耗、缺电成本和需求响应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兼顾网络... 为提高配网可靠性、减小损耗,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影响的可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开关协调规划模型,该模型以DG和开关的综合投资(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网络损耗、缺电成本和需求响应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兼顾网络安全约束和需求响应运行约束,实现开关位置、DG位置及容量的协调规划。利用分段编码的遗传线性综合算法求解IEEE33算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需求响应 可控开关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类型DG和负荷建模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 被引量:121
17
作者 高红均 刘俊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911-4922,5115,共12页
随着主动配电网中不可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给配电网规划运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可能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清洁能源弃电等问题。基于此,该文在规划阶段充分应用不同类型DG和负荷的时序性和潮流计... 随着主动配电网中不可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给配电网规划运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可能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清洁能源弃电等问题。基于此,该文在规划阶段充分应用不同类型DG和负荷的时序性和潮流计算特性,以及引入不同恢复率的激励型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模型,从而构建考虑不同DG和负荷类型建模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决策模型。该模型以年度为时间尺度,并考虑年内DG和负荷的时序运行模拟,形成了投资层面和运行模拟层面的多时间尺度双层优化模式,且在决策目标中添加了DR成本和清洁能源弃电成本等为优化目标,同时,在模型约束中也涉及可控DG和主网出力的爬坡率限制。最后,通过算例对时序性、潮流计算特性和DR容量等方面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规划 分布式电源 时序性 潮流计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和声算法在含DG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云龙 周羽生 +2 位作者 彭湃 刘让姣 安正洲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6-31,共6页
为了提高含DG配电网故障定位的速度和容错性,提出利用高度并行、鲁棒性强的遗传算法来优化基本和声算法对初始化和声记忆库的过度依赖性,改进了和声算法中新解的产生方式。针对含DG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引入"树"的区域划分方法以... 为了提高含DG配电网故障定位的速度和容错性,提出利用高度并行、鲁棒性强的遗传算法来优化基本和声算法对初始化和声记忆库的过度依赖性,改进了和声算法中新解的产生方式。针对含DG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引入"树"的区域划分方法以降低求解维度,根据故障定位最小集理论优化评价函数以提高容错性。分别利用优化前、后的和声算法对相同配电网模型进行寻优运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优化的和声搜索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故障定位精度,在信息缺失、畸变等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容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故障定位 优化和声算法 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时变性的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和DG动态调控策略 被引量:25
19
作者 周慧芝 唐飞 +2 位作者 刘涤尘 叶笑莉 赵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3-2429,共7页
在大规模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的环境下,实际配电侧负荷需求的实时剧烈变动,传统配电网侧静态的重构与调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基于信息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ND)的发展。为... 在大规模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的环境下,实际配电侧负荷需求的实时剧烈变动,传统配电网侧静态的重构与调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基于信息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ND)的发展。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考虑负荷需求的时变特性和配电公司的运行经济效益的网架快速重构和DG快速调控新策略。基于模拟3类不同用电客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负荷需求模式,建立了考虑配电公司电力市场购电成本、快速重构成本和DG运行成本的运行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并使用烟花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为验证所述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设立了6种配电网运行场景进行相关分析,仿真算例表明,通过充分利用ADN快速重构与DG调控手段,可以降低配电公司的运行成本,引导配电公司实现更多的新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运行经济效益 时变负荷 dg调控 动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DG并网成本?效益分析与并网容量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剑 张丕沛 +2 位作者 刘海涛 白浩 苗世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8-1133,共6页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并网需要投资一定的成本并产生相应的效益,其中主要涉及投资商与配网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分析DG并网后各方利益主体的成本?效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DG投资商和配网公司2个方面分析了D...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并网需要投资一定的成本并产生相应的效益,其中主要涉及投资商与配网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分析DG并网后各方利益主体的成本?效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DG投资商和配网公司2个方面分析了DG并网的成本?效益关系,对于不同的DG并网容量,分析两者的净收益情况;其次,建立了使总净收益值最大的DG最优并网容量的计算模型,旨在实现双方的利益共赢;最后,采用IEEE69节点配网系统作为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投资商 配网公司 成本效益 最优并网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