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chanism of liquid dispersing from a cylinder driven by central dynamic shock loading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Li Xiao-xia Lu +3 位作者 Xiao-bin Ren Ye-jun Ren Shou-tian Zhao Xiao-fang Y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313-1325,共13页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liquid dispersing process vi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 is presented.The experiments include weak and strong constrained scenarios using the high-spe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liquid dispersing process vi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 is presented.The experiments include weak and strong constrained scenarios using the high-speed camera technique and the flash X-ray radiography technique.Based on dynamic analysis,one-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propagating processes of blast waves before the container shell rupturing,further and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The effects of the liquid viscosity on the dynamic dispersing flow are also analyzed,and the spall fracture mechanism is explored.Thus,the dominating forces determining the dispersing liquid flow are revealed,that is,the stretching and shearing action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two reflecting rarefaction waves in opposite propagating directions.The influence of container shell strength on the dispersing liquid flow is also investigated,and the characters of cavitation layered in liquid before shell rupturing are uncovered.Results revealed that different shell material results in different cavitating layers.Then the different cavitating layers drive the different dynamic liquid dispersing process coming into being.The metastable liquid states caused by pressure drop and cavitation genera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l effects Reflected rarefaction waves liquid spall fracture liquid dispersing Shock waves Cavitation layer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mechanical stirring of A356-SiC_p liquid
2
作者 张君 张鹏 +1 位作者 杜云慧 姚莎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503-1507,共5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straight-blade mechanical stirring of A1-SiCp liquid, the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A356-3.5% SiCp (volume fraction) liquid in a cylindrical crucible was 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straight-blade mechanical stirring of A1-SiCp liquid, the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A356-3.5% SiCp (volume fraction) liquid in a cylindrical crucible was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tating speed of stirrer and radial relative deviation of SiCp content in A356 liquid between the center and the periphery of crucibl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conditions of 35° for the gradient angle a of blade and 10 mm/s for the speed of moving up and down of stirr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ial relative deviation of SiCp content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the rotating speed of stirrer. When the rotating speed of stirrer is 200 r/min, the vertical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A356 liquid is even, but the radial relative deviation of SiCp content is 0.24. Consequently, the northomogeneous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in A356 liquid is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nonhomogeneous radial dispersion of SiC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ersION straight-blade mechanical stirring A356-SiCp liq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放军 梁锋 +3 位作者 冯亚龙 李秋怡 丁芳林 张朝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的方法。[方法]在饮料试样中加入萃取剂与分散剂,采用超声萃取,离心分离,高效液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最佳微萃取条件为100μL氯仿作为萃取剂,300... [目的]建立一种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的方法。[方法]在饮料试样中加入萃取剂与分散剂,采用超声萃取,离心分离,高效液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最佳微萃取条件为100μL氯仿作为萃取剂,300μL丙酮作为分散剂,超声时间4 min,此时富马酸二甲酯的线性范围为0.1~100.0μg/mL,检出限为0.02μ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7%,加标回收率为75.0%~85.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分析灵敏度高、环境友好,适于饮料中富马酸二甲酯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饮料 富马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智能玻璃的聚合物分散液晶体系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楠 杨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从PDLC单体的优化、PDLC复合体系的掺杂和PDLC薄膜及智能玻璃系统的制造工艺3个方面对当前各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单体方面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和部分交联剂可以实现驱动电压的降低;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材料等掺杂剂可以减小... 从PDLC单体的优化、PDLC复合体系的掺杂和PDLC薄膜及智能玻璃系统的制造工艺3个方面对当前各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单体方面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和部分交联剂可以实现驱动电压的降低;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材料等掺杂剂可以减小PDLC薄膜的阈值电压,并拓宽工作温度范围;电场的加入和反应时间的控制等也实现了对于PDLC系统的优化。但如何通过性能的提升实现PDLC智能玻璃在汽车窗等户外场景的应用仍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液晶 智能玻璃 聚合物分散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性离子液体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HPLC法测定地表水中双酚类化合物
5
作者 陈瑾 卓晓聪 +2 位作者 傅飞霞 富利祥 徐峰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和额外酸源的使用。最优萃取条件为(10 mL样品):选用400 mg[BMIM][HSO_(4)]为萃取剂和酸源,150 mg Na_(2)CO_(3)为碱源,400 mg Li[NTf_(2)]为阴离子交换剂,1.5 mL丙酮为洗脱剂,NaCl含量400 mg,离子液体分离离心时间4 min。回归方程的R^(2)为0.9923~0.9991,双酚A、双酚B和双酚A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500.00μg/L、0.93~500.00μg/L和1.03~500.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15μg/L、0.28μg/L和0.31μg/L,实际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4.1%~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2.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泡腾辅助微萃取 原位取代反应 双酚类化合物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塘底泥中氯硝柳胺的含量
6
作者 索纹纹 陈湘艺 +5 位作者 杨霄 曾春芳 刘伶俐 雷琴 李小玲 万译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3-598,共6页
为简化前处理过程,降低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题示研究。采集鱼塘底泥样品,混匀、缩分、冷冻干燥、除杂、研磨、过筛后混匀,分取5.00 g,加入10.0μg·L^(-1)^(13)C_(6)-氯硝柳胺水合物标准溶液0.2 m L和含2.0%(体积分数)氨水的乙腈溶... 为简化前处理过程,降低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题示研究。采集鱼塘底泥样品,混匀、缩分、冷冻干燥、除杂、研磨、过筛后混匀,分取5.00 g,加入10.0μg·L^(-1)^(13)C_(6)-氯硝柳胺水合物标准溶液0.2 m L和含2.0%(体积分数)氨水的乙腈溶液20 m L,涡旋1 min,超声10 min,离心8 min。上清液于45℃旋蒸至近干,加入2.00 m L 70%(体积分数)乙腈溶液涡旋溶解残留物,再加入200 mg C18涡旋振荡30 s,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在色谱分析中,以Waters Atiantis^(TM) d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水-乙腈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质谱分析中,以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ESI-)模式电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氯硝柳胺的质量浓度在0.20~50.00μg·L^(-1)内和其定量离子峰面积与同位素内标定量离子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2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2.1%~11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6%~5.9%。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检出的氯硝柳胺的质量分数为0.580~2.18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同位素内标法 分散固相萃取法 氯硝柳胺 鱼塘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
7
作者 王旭峰 王强 +5 位作者 侯超苹 杨金兰 黎智广 张英侠 李惠青 黄珂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5,共7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oPAK■Y1-R(5μm,150 mm×4.6 mm)手性色谱柱,乙腈和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实现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手性对映体的拆分。目标对映体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内标法测定。目标对映体在0.5~5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90。水产品中对映体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μg/kg和0.5μg/kg。在5种空白基质中添加低、中、高浓度水平的目标对映体,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6%~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9.2%。该方法灵敏可靠、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对映体 手性拆分 分散固相萃取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并行串联式液冷板下锂电池温升特性数值分析
8
作者 刘顺新 许令平 +2 位作者 张建兴 曾光 李昊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6-1506,共11页
在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中,液冷散热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但不同的液冷板、不同的液冷结构形式,对液冷散热系统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为解决锂电池的热安全问题,借助ANSYS FLUENT对容量为280 Ah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值分析,构建起基于Bern... 在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中,液冷散热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但不同的液冷板、不同的液冷结构形式,对液冷散热系统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为解决锂电池的热安全问题,借助ANSYS FLUENT对容量为280 Ah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值分析,构建起基于Bernardi生热率、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锂电池三维瞬态生热模型,模拟锂电池组高倍率工作状态下温度场的变化,研究在该状态下一种双通道并行串联式液冷板的三种不同连接方式的降温效果,分析冷却液流速、冷却液初始温度以及液冷板流道高度对锂电池组降温效果的影响,获得该液冷板的最优降温方案。结果表明,在三种连接方案中,第三种正反交替式连接方案锂电池组散热性能最佳,且使得电池组受热更均匀;基于第三种连接方案,增加冷却液流速,锂电池组的最高温度随着冷却液流速的增加,由开始阶段的快速下降转变为缓慢下降;降低冷却液进口温度,锂电池组最高温度明显下降;分析对比不同高度的冷却液流道,适当增加流道高度能有效提升液冷系统散热性能。基于本研究,在该液冷板结构作用下,适当增加冷却液流速、降低冷却液进口温度、增加液冷板流道高度能得到在该液冷板结构下的最佳降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冷板 液冷系统 液冷结构 散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度及果蝇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
9
作者 付立东 李东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6,共9页
针对现有算法在复杂网络中筛选出的关键节点过于密集、传播效率低的富人俱乐部(Rich-Club)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度及果蝇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利用去除筛选网络中最大影响力节点,网络的流通性将会有最大程度损坏这一特性,定义离散... 针对现有算法在复杂网络中筛选出的关键节点过于密集、传播效率低的富人俱乐部(Rich-Club)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度及果蝇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利用去除筛选网络中最大影响力节点,网络的流通性将会有最大程度损坏这一特性,定义离散度函数,采用香农熵对果蝇算法进行改进并优化,确定网络最优种子集。在多种类型规模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复杂网络中具有传播范围更广的最大影响力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最大影响力节点 果蝇算法 离散度 香农熵 流通性 富人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天龙泉米香型白酒的挥发性组分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凯筠 张龙 +8 位作者 梁振荣 韦玉婵 李江 叶静萱 余晓乾 韦海丹 甘秋莉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6,共8页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技术解析了天龙泉米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采用该技术并结合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天龙泉米香型白酒中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05种,其中339种为天龙泉米香型白酒的潜在香气活性组分,包括86种酯类、50种芳香族、42种醇类、40种醛类、32种含氧杂环化合物、30种酮类、25种萜烯类、19种有机酸类、11种含硫化合物和4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表明了米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角度上,不同贮存期的米香型白酒样品呈现明显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一定规律。其中,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是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可能是受到了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整和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了米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了米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液液萃取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1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GC-MS法检测
11
作者 梁未未 刘悦 +4 位作者 林贤文 朱焕慧 孙立敏 陈晓晖 王松才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470,共7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疏水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PDMS-Sponge-DLLME),并实现了对尿液中12种常见苯二氮卓类(BZDs)安眠药的快速高效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直接进样完成检验鉴定。通过方糖提供的骨架实现疏... 设计了一种基于疏水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PDMS-Sponge-DLLME),并实现了对尿液中12种常见苯二氮卓类(BZDs)安眠药的快速高效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直接进样完成检验鉴定。通过方糖提供的骨架实现疏水多孔有机PDMS海绵材料的制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合医用注射器、磁搅拌子及橡胶堵头完成该萃取装置的组装,利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最优条件下,尿液中12种常见安眠药在0.1~1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25~0.200μg/mL,定量下限为0.050~0.400μg/m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4.4%~112%,相对标准偏差为0.80%~9.4%。该新型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对尿液中安眠药的高效提取、富集,借助GC-MS即可实现快速检验,具有绿色、高效、简便、廉价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海绵 分散液液微萃取 苯二氮卓类药物 尿液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料中9种常用添加剂的含量
12
作者 徐曼 叶刚 +2 位作者 施海云 胡俊 鲁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7-505,共9页
为实现饮料中常用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同时检测,进行了题示研究。取饮料样品5.000 g,加入1.0 m L 50%(体积分数)盐酸溶液和1.0 g氯化钠,超声溶解后快速注入含900μL三氯甲烷(萃取剂)和900μL乙醇(分散剂)的混合萃取剂,涡旋3 min,离心2 m... 为实现饮料中常用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同时检测,进行了题示研究。取饮料样品5.000 g,加入1.0 m L 50%(体积分数)盐酸溶液和1.0 g氯化钠,超声溶解后快速注入含900μL三氯甲烷(萃取剂)和900μL乙醇(分散剂)的混合萃取剂,涡旋3 min,离心2 min,收集底部三氯甲烷相。再加入900μL三氯甲烷重复萃取一次,合并两次三氯甲烷相,于40℃氮吹至干。加入1.0 m L乙酸乙酯复溶,过0.22μm尼龙滤膜,滤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6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3种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特丁基对苯二酚)在HP5-MS UI毛细管色谱柱上以程序升温条件分离,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9种添加剂的质量浓度均在1.0~100 mg·L^(-1)内与对应的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7~0.22 mg·kg^(-1);以空白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样品为基质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5.5%~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2%~7.1%。方法用于22份实际样品的分析,在6份样品中检出了苯甲酸,在5份样品中检出了山梨酸,检出量均未超过GB 2760—2024规定的最大限量,且与标准方法GB 5009.28—2016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分散液液微萃取 盐析辅助 防腐剂 抗氧化剂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纳米Mo改善液态金属基SiC/石墨烯混合纳米流体分散性与流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佳骏 吴张永 +5 位作者 孟仙 刘大仲 母昆杨 刘文龙 朱启晨 蔡昌礼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8-188,共11页
针对现有方法制备的液态金属基纳米流体存在分散性和流动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本工作利用Mo纳米颗粒极高的表面能来改善液态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能量关系,以期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液态金属基混合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理... 针对现有方法制备的液态金属基纳米流体存在分散性和流动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本工作利用Mo纳米颗粒极高的表面能来改善液态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能量关系,以期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液态金属基混合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理论分析了Mo纳米颗粒与液态金属在0.2~0.4 nm短特征距离的能量势垒变化,以及由此对SiC/石墨烯混合纳米颗粒的“捕获”机制,并设计润湿性实验和“捕获”实验予以证实。进一步分析了液态金属中Mo纳米颗粒与混合纳米颗粒之间在0.4~10 nm长特征距离范围内的相互作用,并得出正范德华势排斥作用带来的分散行为。以Ga_(68.5)In_(21.5)Sn_(10)为基础液,SiC纳米颗粒和物理法石墨烯(Graphene)为分散相,Mo纳米颗粒为中介物,制备液态金属基SiC/石墨烯-Mo混合纳米流体,遴选出稳定性良好的样品,利用SEM+EDS、涡流电导率仪、热常数分析仪和特制流变仪分析纯液态金属、新方法样品与传统氧化法样品的性能差异,并搭建液压回路测试不同介质条件下齿轮泵的温升特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制备的样品分散性更好,导电性、导热性和流动性更佳,在齿轮泵中温升更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混合纳米流体 分散性 流动性 能量势垒 润湿性 范德华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分散液液微萃取-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体和大气颗粒物中的痕量镉
14
作者 陈蓓蓓 杨光冠 张占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取10 mL处理后的样品(p H 6.0)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0.2 mL 2 g·L^(-1)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和0.3 mL低共熔溶剂(由物质的量比1∶1∶1的壬酸-癸酸-十二酸混合溶液制备而成),涡旋3 min,超声3 min,离心4 min,收集0.1 mL上... 取10 mL处理后的样品(p H 6.0)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0.2 mL 2 g·L^(-1)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和0.3 mL低共熔溶剂(由物质的量比1∶1∶1的壬酸-癸酸-十二酸混合溶液制备而成),涡旋3 min,超声3 min,离心4 min,收集0.1 mL上层有机相置于1 mL石墨炉自动取样杯中,采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镉(以Cd^(2+)计)的含量。结果表明,镉的质量浓度在0.05~3.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1μg·L^(-1)。对不同样品溶液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7.0%。按照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6.6%~103%。将此方法用于检测水体和大气颗粒物中的痕量镉,得到水体中镉的检出量为0.105~0.622μg·L^(-1),大气颗粒物中镉的检出量为0.090~0.168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分散液液微萃取 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的循环染色
15
作者 殷连博 李家炜 +4 位作者 段慧敏 宋理想 陈玉霜 厉巽巽 戚栋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针对传统粉体分散染料染涤纶织物染色水耗高、染色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高等问题,通过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循环染色,降低水耗,实现染色废水减排。以商用粉体和液体C.I.分散红60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动力学及其循环染色性能... 针对传统粉体分散染料染涤纶织物染色水耗高、染色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高等问题,通过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循环染色,降低水耗,实现染色废水减排。以商用粉体和液体C.I.分散红60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动力学及其循环染色性能;通过测试上染率,染色织物的颜色参数和色牢度,证实了液体分散染料的染色废水循环染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粉体C.I.分散红60相比,液体C.I.分散红60在涤纶织物上的染色速率常数、扩散系数更大、半染时间更短,其染色废水上染率、色不匀度和色牢度与常规鲜水染色相当,更适合循环染色;在10次循环染色后废水中加入COD降解剂,COD去除率达98%,可再次循环染色;利用液体C.I.分散红60循环染色废水进行液体C.I.分散蓝291涤纶染色,染色后织物色光牢度等与鲜水效果一致。使用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循环染色,染色效果稳定,可实现节水、减排目标,符合低碳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分散染料 循环染色 化学需氧量 减排 涤纶织物 染色动力学 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痕量新污染物双酚S
16
作者 陈阳 姬晓宇 刁春鹏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为预处理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痕量双酚S的分析方法。C18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以甲醇洗脱吸附在C18中的双酚S,异辛醇为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剂。固相萃取与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联用,将1 L水中双...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为预处理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痕量双酚S的分析方法。C18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以甲醇洗脱吸附在C18中的双酚S,异辛醇为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剂。固相萃取与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联用,将1 L水中双酚S富集于20μL萃取剂中,实现了水中痕量双酚S高富集倍数的预处理。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5μg·L^(-1),线性范围为0.002~2.0μg·L^(-1),环境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2.6%~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S 固相萃取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棉签棒固相微萃取结合UPLC-MS/MS快速检测香蕉中农药残留
17
作者 郑美杰 郑腾飞 +2 位作者 刘春华 王明月 李秀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317,共8页
为简化香蕉中多农药残留检测步骤,缩短检测时长,降低分析检测成本,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香蕉中1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以棉签棒作为支撑载体制备2种广谱性大容量萃取头,以双萃取头模式对稀... 为简化香蕉中多农药残留检测步骤,缩短检测时长,降低分析检测成本,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香蕉中1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以棉签棒作为支撑载体制备2种广谱性大容量萃取头,以双萃取头模式对稀释后的香蕉匀浆样品中农药进行萃取,以微量甲醇解吸萃取头上农药后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采用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1种农药在香蕉基质中的检出限为0.23~2.43μg/kg,定量限为0.68~7.36μg/kg;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6.2%~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2%,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相关规定。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成本低,能满足香蕉中多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微萃取下不同入口形式液滴生成的实验分析
18
作者 徐铭梁 李美姣 +5 位作者 边伟 吴林峰 李博 杜鹏 汪宗太 夏良树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2,共6页
为探讨液滴生成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以4种不同入口形式的微流控芯片为对象,通过观察在体积分数30%磷酸三丁酯-煤油与3 mol/L硝酸体系下的油水两相液液微萃取过程中液滴的形成,收集相关的水力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流量为100μL/min... 为探讨液滴生成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以4种不同入口形式的微流控芯片为对象,通过观察在体积分数30%磷酸三丁酯-煤油与3 mol/L硝酸体系下的油水两相液液微萃取过程中液滴的形成,收集相关的水力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流量为100μL/min且油水两相流比(流量比)为1∶1-5∶1时,液滴的长径比随着流比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总流量为40μL/min且流比为1∶1-5∶1时,液滴的长径比约为总流量100μL/min时的1.5倍。此外,具备聚焦流结构的Ⅲ型和Ⅳ型芯片在均一性、生成频率等方面均优于不具备聚焦流结构的Ⅰ型和Ⅱ型。这些结果表明,液滴生成与两相流体的流速密切相关,且聚焦流结构对液滴生成过程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液液微萃取中入口形式及操作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微萃取 微流控芯片 液滴生成 聚焦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气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带中16种多环芳烃
19
作者 牟志国 王译旋 +3 位作者 郭炎琳 金香子 李东浩 赵锦花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0-958,共9页
基于超声辅助气液微萃取(UA-GL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测定海带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方法,并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海带样品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混合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后,经过气液微萃取技... 基于超声辅助气液微萃取(UA-GL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测定海带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方法,并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海带样品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混合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后,经过气液微萃取技术进一步萃取,采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µm)分离,使用全扫描(SCAN)、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最优的条件下,PAHs在5.0~20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仪器检出限(LOD)和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0.001~0.01μg/mL和0.004~0.04 mg/kg。16种PAHs在高、中、低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62.32%~91.64%,RSD为2.94%~9.15%。本方法显著减少了脂溶性和共萃取物的干扰,其中长链烷烃、脂肪酸及甾醇类等主要共萃取物的去除率大幅提升。SIM模式下色谱图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UA-GLME方法显著优化了PAHs的峰形,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同时展现出对海带基质中复杂干扰物的显著抗干扰能力。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东海、渤海、黄海及南海海带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16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方法简化了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并适用于海带中PAHs的定性、定量分析,为海洋环境污染和风险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方法可通过优化超声条件与溶剂体系,拓宽在其他复杂基质样品中的适用性,为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溯源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气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多环芳烃 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电子鼻分析重庆烤鱼调料的风味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屠大伟 马宏能 +1 位作者 唐敏 尤琳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为探究重庆烤鱼调料的特征风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鼻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不同厂家重庆烤鱼调料麻度、辣度、氯化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重庆烤鱼调料的山椒素、辣椒素类物质及氯化物含... 为探究重庆烤鱼调料的特征风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鼻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不同厂家重庆烤鱼调料麻度、辣度、氯化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重庆烤鱼调料的山椒素、辣椒素类物质及氯化物含量分别为0.077~1.16 mg/g、0.032~0.565 mg/g和5.855~11.950 g/100 g,麻度、辣度和氯化物差异显著(P<0.05);电子鼻能够对不同厂家重庆烤鱼调料进行区分,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的气味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别。8个样品中共检测出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17种、烃类35种、醛类12种、酮类5种、酯类8种及其他类17种。通过气味活度值法确定了重庆烤鱼调料中21种关键风味物质,主要为芳樟醇、α-蒎烯、4-异丙基苯甲醛、4-烯丙基苯甲醚和茴香脑等成分,共同形成了重庆烤鱼调料以辛香为主,带有药草香、茴香、清香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烤鱼调料 高效液相色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电子鼻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