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管海外经历影响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醇 史恩义 王鑫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归人才“回流”趋势明显,这有利于企业提升供应链话语权。本文探讨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机理与路径机制,并利用2008-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海归高管能够显著提高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归人才“回流”趋势明显,这有利于企业提升供应链话语权。本文探讨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机理与路径机制,并利用2008-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海归高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供应链话语权;机制检验显示,海归高管有助于企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从而提高供应链话语权;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海归高管的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话语权提升效应更为明显,而在高科技水平和中心城市的企业中海归高管的供应链与客户话语权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此,中国应当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同时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为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经历 供应链话语权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星期文艺》与新中国文艺批评话语实践
2
作者 郭诗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创设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的《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副刊,从文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文艺体系的建构,并在彼时建立全国文艺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破旧立新”的强烈诉求和文艺界... 创设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的《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副刊,从文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文艺体系的建构,并在彼时建立全国文艺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破旧立新”的强烈诉求和文艺界人士对“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理解差异,促使《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刊发的文本呈现出某种丰富性和复杂性。《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文艺界的思想状态,及此后文艺运动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原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星期文艺》 意识形态批评话语 “新的人民的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中国古代文学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过常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204,205,共12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源自孔子的经典教育,其功能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以文抒情,承担着建构、传递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责任。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被人为中断,以“情绪性”“文艺性”为特征的纯文学观念代替了传统文学观...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源自孔子的经典教育,其功能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以文抒情,承担着建构、传递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责任。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被人为中断,以“情绪性”“文艺性”为特征的纯文学观念代替了传统文学观念,致使传统文学功能萎缩,成为一门纯粹的知识性学科。学术界为了复兴传统文化,先后提出了建设国学、经学、中国古典学等主张和方案,但都与传统文化根基之学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应回归古代文学传统,以语言文字为前提,以经典文献为载体,以文化传承为目标,以文学审美为特色,形成一个主体突出、层次完整、相互支撑的自主知识体系;同时,对传统文学的话语资源进行清理、提炼,在意义域设定、论题设置、阐释策略、研究者主体性的建构等方面,继承创新,形成民族特色话语方式,将古代文学重构成为一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继承传统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民族话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写文明史到重写文学史
5
作者 曹顺庆 郭霄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在当今国际格局下,如何建立中国话语与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长久以来,文明话语中都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文明观输出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文明史对中国的叙述常常存在歪曲、偏离史实的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具... 在当今国际格局下,如何建立中国话语与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长久以来,文明话语中都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文明观输出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文明史对中国的叙述常常存在歪曲、偏离史实的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具体体现在各学科内部,使许多人文社会学科都面临“失语”的窘境。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重写文明史”与“重写文学史”的号召。从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史实出发,尊重文明多元化与异质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写文明史,重塑文明观,进而重写学科史,重写文学史。通过反思学科话语问题,发掘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话语言说方式,重新建构学科话语。用中国话语发出中国声音,共同建设文明新话语是重写文明史、重写学科史的要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史 学科史 文学史 话语霸权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安龙 刘尚昆 +1 位作者 余遥 陈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6-128,F0003,共4页
综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后苏醒室的应用,主要包括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优势、方法、波形分析及应用等,旨在为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苏醒室 苏醒期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低氧血症 护理监测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新成 耿雪梅 +4 位作者 赵军 赵文晓 孙娜 赵雪莲 杨靓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0-114,共5页
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运动的干预模式、干预评价指标和运动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动干预提供指导,以改善患者透析期间微炎症状态。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 运动干预 评价指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终末期患者低价值医疗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永利 孙合慧子 张研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6-120,共5页
阐述了癌症终末期患者低价值医疗的内涵、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提出低价值医疗服务受系统方、患方、医方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影响;应注重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与更新,制订权威的标准和可操作规程,促进临终救治服务流程的优化,强化... 阐述了癌症终末期患者低价值医疗的内涵、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提出低价值医疗服务受系统方、患方、医方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影响;应注重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与更新,制订权威的标准和可操作规程,促进临终救治服务流程的优化,强化患者家属的教育与沟通,完善医疗保险和全流程监管机制,以减少低价值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终末期患者 低价值医疗 低价值护理 负面清单 临终关怀 共享决策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安宁疗护干预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姜珊 夏泽燕 徐翠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5-119,共5页
急诊安宁疗护服务的开展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国内外急诊安宁疗护发展的现状、干预内容进行综述,分析现有干预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急诊安宁疗护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诊 终末期 安宁疗护 临终关怀 发展历程 筛查 干预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世界文学史: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
10
作者 王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1,204,共8页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长期以来,在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史编写领域,一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后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世界文学版图的绘制往往聚焦于少数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学,很少涉及其他国家。即使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从未停止过,这也体现于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的编选。西方的比较文学学者杜威·佛克马由于受过汉学的训练,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试图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主义。即使在讨论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方面,他依然不忘中国的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提出构建中国的自主文学理论话语体系,首先就要批判长期占据国际学界的西方中心主义。而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讨论世界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编选中的这一既定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世界文学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文学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主体间的范式连接:拉康镜像、话语理论视角下的《长夜行》
11
作者 韩之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在国内阐释拉康的众多专著中,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镜像理论与话语理论割裂开来单独理解、应用。但事实上,镜像理论中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与话语理论中的第四种话语——癔症话语,两者间存在隐秘联系。通过对塞利纳代表作《长夜行》这一突显... 在国内阐释拉康的众多专著中,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镜像理论与话语理论割裂开来单独理解、应用。但事实上,镜像理论中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与话语理论中的第四种话语——癔症话语,两者间存在隐秘联系。通过对塞利纳代表作《长夜行》这一突显主体分裂的文学化癔症话语的拉康式解读,尤其是借助学界较少关注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为分析工具,本文尝试将镜像、话语两大理论范式进行连接和贯通,最终阐明二者之间的转化机制:在特定层面上,四种话语的转换矩阵实际即为光学模式翻转图的高度抽象、进化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分裂主体 镜像 四种话语 塞利纳 《长夜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出版中的编辑权力话语 被引量:9
12
作者 覃江华 梅婷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学翻译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译作必须经由出版、传播,并被他人接受,才有可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既是翻译内容审查者、出版过程协调者,也是译文读者同盟军和翻译质量把关人。编辑行为是对原作、原作者权威的一种解构,... 文学翻译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译作必须经由出版、传播,并被他人接受,才有可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既是翻译内容审查者、出版过程协调者,也是译文读者同盟军和翻译质量把关人。编辑行为是对原作、原作者权威的一种解构,同时也是对编辑话语权力的一种建构。然而,在不同出版环境下,编辑的话语权并不相同。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译介过程中,很难找到在语言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很出色的编辑。译稿的部分编辑任务落到了译者身上,造成译者代理编辑行使职权的现象。这种代理编辑行为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潜在风险,需要进行仔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翻译出版 编辑 权力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对外文学话语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燕 李正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这一宏大议题上。作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对外文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外文学话语体系建设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密不可分,应在文学作品的译介、出版推...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这一宏大议题上。作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对外文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外文学话语体系建设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密不可分,应在文学作品的译介、出版推广和对外传播上着力。首先,对外文学话语构建应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文学典籍(含民族典籍)是对外文学话语的重要译介对象。其次,应该在翻译和出版上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政府层面的规划,"大中华文库"的翻译出版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同时,文学话语构建离不开民间各方面、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我国的对外文学话语在各界同仁的努力和通力合作下,将更为有效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的声音,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对外文学话语 文学翻译 民族典籍翻译 图书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人类学的元话语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金城 万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学人类学的元话语类似于语言学中对"篇章"的组织、分类、解释和评价,体现文学人类学言说方式及出发点,表达说话人的观点和立场,影响受话人甚至"语境"。中国文学人类学形成了独特的元话语,保证了这一学科的独立特... 文学人类学的元话语类似于语言学中对"篇章"的组织、分类、解释和评价,体现文学人类学言说方式及出发点,表达说话人的观点和立场,影响受话人甚至"语境"。中国文学人类学形成了独特的元话语,保证了这一学科的独立特性并在相当程度上左右这一领域的发展格局。在文学人类学的当代转型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的元话语进行总结、凝练与反思,重新理解和阐释"文学"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提升"当代"在文学人类学话语中的位置,在新的基点上推进文学人类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元话语 文学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的错位——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在中国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计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5,共7页
当代文艺界针对米勒的"文学终结论",从文学的终结、图文之争、文学和文艺研究的边界等层面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理论争鸣。我们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之下,影像的泛滥和审美的泛化的确改变了现代文艺家族的内在结构和现代学科... 当代文艺界针对米勒的"文学终结论",从文学的终结、图文之争、文学和文艺研究的边界等层面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理论争鸣。我们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之下,影像的泛滥和审美的泛化的确改变了现代文艺家族的内在结构和现代学科体制。但是,文学终结论并不等于宣判文学的死刑。我们不仅要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且要警惕"语言文字崇拜"和"图像拜物教"两种极端的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文学的终结 文学终结论 图文之争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的话语地位和话语策略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琅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5,共6页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多元化的话语书写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话语地位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是什么”与“什么是文学”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水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73,共23页
"文学是什么"是在确立"某种东西是文学"的观念之后对文学所作的系统解说,但文学观念的确立受到时代与地域的严重制约;而"什么是文学"则意在追问:在任何以语言为工具的言说方式之中,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可以... "文学是什么"是在确立"某种东西是文学"的观念之后对文学所作的系统解说,但文学观念的确立受到时代与地域的严重制约;而"什么是文学"则意在追问:在任何以语言为工具的言说方式之中,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可以称之为文学——它要求对文学作一纯粹先天的判断。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样具有交流与传达的基本功能。根据交流与传达的基本要素,可以建立关于文学的先天普遍法则:(1)说不可说,必然是譬喻形容,而以警拔脱俗为上。(2)说不易说,必然是铺陈描述,而以尽而不汙为上。(3)说不能说,必然是隐晦含蓄,而以微而能显为上。(4)说不屑说,必然是绚文巧饰,而以夸而中节为上。文学不是非功利的,根据文学的言说动机,可以建立关于文学的先验范畴体系。而文学范畴内部的概念中介性是文学逻辑演变的内在根据。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言说,所谓"魏晋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缺乏学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普遍法则 文学的范畴体系 文学的逻辑演变 文学的言说动机 诱德文学 通情文学 达欲文学 文学的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时代的电影和文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晓灵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5,共5页
图像时代,电影是否成为文学的终结,是当代文化界一个悬而未解的命题。本文认为,电影以先天的传播优势和巨大的媒介商业利润,宣告了文学在传播霸主地位的终结;文学将作为一种非中心的弱势传播存在,并且借助电影的传播形式,实现艺术与精... 图像时代,电影是否成为文学的终结,是当代文化界一个悬而未解的命题。本文认为,电影以先天的传播优势和巨大的媒介商业利润,宣告了文学在传播霸主地位的终结;文学将作为一种非中心的弱势传播存在,并且借助电影的传播形式,实现艺术与精神价值的激活与增生。因此,文学将迎来一个如何在电子媒介上进行价值转移和提升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时代 文学 终结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新时期文学”中的疾病话语与现代主体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宇 游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后新时期文学"中的疾病话语,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学转型过程中,文学作品使用"疾病"意象的方式及其包涵的意识形态结构,同时这当中也暗含着以"人"的觉醒为开端的现代主体内涵的嬗变。从精神疾病... "后新时期文学"中的疾病话语,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学转型过程中,文学作品使用"疾病"意象的方式及其包涵的意识形态结构,同时这当中也暗含着以"人"的觉醒为开端的现代主体内涵的嬗变。从精神疾病对理性主体的解构、"都市病"对欲望主体的反思,再到日常生活"疾病事件"对主体沉沦与超越双重困境的揭示,"后新时期文学"疾病话语的不断变化,反映了后新时期主体内涵不断解构与重构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革命信仰与人道主义启蒙理性的中心地位日趋消解,非理性、欲望与"沉沦在世"对主体内涵的重建,也在疾病话语的审美反思中不断地呈现其片面性与局限性。主体失去了理性中心主义的整合与同一,已然呈现出分崩离析的态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新时期文学"主体性的泯灭,它恰恰反证了现代主体的极端自反性与未完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时期文学 疾病话语 现代主体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诗玛》叙事话语的变化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8
20
作者 熊黎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作者从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阿诗玛》整理改编的历史梳理出发,认为更多的学者只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民间文化的研究,这种研究态度形成了当今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两大取向一是普同性倾向,漠视民间文化现象的地方性特点;一是社会进... 作者从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阿诗玛》整理改编的历史梳理出发,认为更多的学者只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民间文化的研究,这种研究态度形成了当今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两大取向一是普同性倾向,漠视民间文化现象的地方性特点;一是社会进化论的线性视野,在潜意识中将民间文化看作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作者认为应关注民间的、边缘的或者地方性叙事,既是对历史和当下文化的一种实证态度,也能使不同的文化形态获得各自的生存空间,共同构建多元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诗玛》 叙事话语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