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积碳/油污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工艺研究
1
作者 王友涛 陈阳 +2 位作者 仇学露 郑珺予 宋金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9,共15页
目的利用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典型零部件表面积碳/油污进行清洗,探究不同清洗工艺参数对积碳/油污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质量评价、宏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方法对积碳/油污件表面清洗效... 目的利用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典型零部件表面积碳/油污进行清洗,探究不同清洗工艺参数对积碳/油污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质量评价、宏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方法对积碳/油污件表面清洗效果进行表征,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喷射压力、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射时间和冰粒流量等工艺参数对表面清洗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清洗工艺参数下,探究了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对金属基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喷射压力、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射时间和冰粒流量等参数都会影响表面清洗效果,最优清洗工艺参数下仅需5 s即可实现对表面积碳/油污的完全去除,清洗效率较高。通过对射流喷嘴运动的控制实现积碳/油污件表面的连续清洗,进而实现大面积积碳/油污的清洗。此外,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前后K424高温合金材料性能无明显变化,实现了无损伤清洗。结论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具有较高的清洗效率且对基体无损伤,在航空发动机表面积碳/油污清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粒 气射流 积碳 油污 发动机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机器视觉的纸张尘埃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欢 李亮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3,共7页
本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机器视觉,设计了纸张尘埃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模型训练和检验2个模块构建,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取尘埃数据集和纸张样品图片,使用不同优化算法训练分类模型,并采用对角线测量算法,制作标准尘埃像素表... 本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机器视觉,设计了纸张尘埃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模型训练和检验2个模块构建,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取尘埃数据集和纸张样品图片,使用不同优化算法训练分类模型,并采用对角线测量算法,制作标准尘埃像素表用于定级和分类统计,进而计算尘埃度。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精度可达0.007 mm^(2),优于GB/T 1541—2013《纸和纸板尘埃度的测定》要求,分类准确度达95.89%,能够实现多类纸品的全量程测量,单样本重复性测量误差为0,相比人工检测系统单样本检测用时缩短了约97%,实现了纸类产品尘埃度的高效、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尘埃度 卷积神经网络(CNN)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暖温带栓皮栎林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中海 李会平 +2 位作者 刘新轩 史贝贝 吴明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9-1115,共7页
利用河南汝阳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与对照(CK)3种处理,连续2 a测定0—10、10—20 cm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旨在阐明暖温带栓皮栎林近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程度,为人工林... 利用河南汝阳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与对照(CK)3种处理,连续2 a测定0—10、10—20 cm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旨在阐明暖温带栓皮栎林近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程度,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策提供基础。结果显示: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年际变化不明显,其变化速率在处理1 a后波动幅度减小;环比增长率在0—10 cm土层变动幅度比10—20 cm土层的平缓,但各层次各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季节变化上,春秋季较低、冬季较高。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稍高于10—20 cm土层,但差异不显著;0—10 cm土层上,加倍凋落物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去除凋落物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两种处理之间的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及其变化速率的差异显著,但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10—20 cm土层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凋落物输入改变主要影响到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对10—20 cm土层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土壤有效磷 dirt 栓皮栎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不同处理对暖温带麻栎林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韩中海 詹超 +3 位作者 史贝贝 王璐 罗会平 许乾增 《河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5,18,共6页
在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1 hm^(2)麻栎林观测样地上,观察加倍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以及对照等4种处理方式,对暖温带麻栎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为生态系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基础。连... 在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1 hm^(2)麻栎林观测样地上,观察加倍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以及对照等4种处理方式,对暖温带麻栎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为生态系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基础。连续2 a测定0~10 cm、10~20 cm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的;加倍凋落物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去除凋落物与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处理初期降低而在后期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显著,其影响在0~10 cm土层较大,在10~20 cm土层较小;季节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亦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暖温带 麻栎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dirt试验 国有焦作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暖温带栓皮栎林表层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5
作者 韩中海 刘闯 +4 位作者 杨易楠 张伟伟 史贝贝 刘亚丽 王振刚 《河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4,29,共5页
利用河南汝阳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与对照(CK)3种处理,连续2 a测定0~10 cm、10~20 cm层次土壤有效氮含量,旨在阐明暖温带栓皮栎林近地表层土壤有效氮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程度,为人... 利用河南汝阳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与对照(CK)3种处理,连续2 a测定0~10 cm、10~20 cm层次土壤有效氮含量,旨在阐明暖温带栓皮栎林近地表层土壤有效氮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程度,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策提供基础。结果显示: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年际变化不明显,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试验2 a的后期,0~10 cm土层上,加倍凋落物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效氮含量,去除凋落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有效氮受凋落物不同输入处理及其与季节变化的交互影响,也受凋落物分解、土壤容重、土壤脲酶活性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凋落物输入改变主要影响到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对10-20 cm土层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土壤有效氮 dirt 栓皮栎林 汝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暖温带油松林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6
作者 韩中海 赵利新 +5 位作者 王天平 李会平 史贝贝 张伟伟 许乾增 陈永强 《河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5-10,共6页
利用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油松人工林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与对照等不同处理方式,连续2 a测定0~20 cm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其变化率、变化速率与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结... 利用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油松人工林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与对照等不同处理方式,连续2 a测定0~20 cm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其变化率、变化速率与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季节变化,春季与夏初较低、秋季与冬季较高;0~10 cm层次中土壤有效磷稍高于10~20 cm层次的,但差异不显著。加倍凋落物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去除凋落物与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但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变化率的差异性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速率表现出减幅波动,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在后期波动较大,但不同处理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亦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土壤有效磷 dirt 变化速率 环比增长率 同比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对碳输入方式改变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江平 陈峰峰 +2 位作者 董从国 赵敏 陈云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作为土壤碳储量的主要植物性碳源,其质及量的改变可影响土壤碳汇功能。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对象,设置移除凋落物、双倍凋落物、切根、移凋切根和保持原状5种碳输入方式,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测定生长季(5-1...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作为土壤碳储量的主要植物性碳源,其质及量的改变可影响土壤碳汇功能。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对象,设置移除凋落物、双倍凋落物、切根、移凋切根和保持原状5种碳输入方式,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测定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以期阐明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对碳输入方式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1)各碳输入方式5-10月土壤呼吸速率呈单峰趋势,均在7月最高,10月最低;相比保持原状,双倍凋落物下5-10月累计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22.73%,而移凋、切根和移凋切根的5-10月累计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减少27.57%、40.90%和33.83%;2)根系呼吸、凋落物呼吸和土壤矿质呼吸对土壤呼吸的相对贡献率由大到小分别为土壤矿质呼吸(68.58%)>根系呼吸(38.41%)>凋落物呼吸(24.65%);3)各碳输入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湿度的二次关系不显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变量复合模型对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解释率53%~93%,高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单因子模型对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解释率53%~74%和0.6%~23.2%;相比保持原状,去凋、双倍凋落物、切根和移凋切根均降低了土壤温度敏感性。研究表明,柠条人工林地表凋落物的积累过多可能减弱土壤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柠条人工林 土壤呼吸速率 碳输入 温度敏感性 di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鸡蛋污斑检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屠康 潘磊庆 +2 位作者 杨佳丽 苏子鹏 于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鸡蛋表面污斑方法由于效率较低,且易造成视觉疲劳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需要的问题,建立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检测鸡蛋表面污斑的装置,通过计算机视觉采集鸡蛋表面的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提取特征参数,...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鸡蛋表面污斑方法由于效率较低,且易造成视觉疲劳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需要的问题,建立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检测鸡蛋表面污斑的装置,通过计算机视觉采集鸡蛋表面的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建立污斑识别算法,检测鸡蛋表面的污斑.通过验证,该识别算法分级污斑鸡蛋和干净鸡蛋的准确率达到92.7%,受试鸡蛋总体分级准确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对鸡蛋表面污斑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污斑 计算机视觉 检测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报纸再生用高效脱墨剂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任俊莉 刘传富 +2 位作者 付英娟 秦梦华 邱化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1,共3页
对旧报纸再生过程中使用的脱墨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旧报纸的脱墨效果,从中筛选出脱墨效果好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协同作用的研究。选出了几种性能优良的脱墨剂,考察了其脱墨效果,确定了脱墨剂的最佳配比。
关键词 再生 旧报纸 脱墨剂 表面活性剂 白度 尘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垢着病样糠秕孢子菌感染1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夏清 江萍 +2 位作者 肖绍云 高进 孙曾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3,共2页
患者男,17岁,面部以双颧部为主出现灰褐色油腻性鳞屑斑片半年余。取鳞屑KOH直接镜检未见孢子及菌丝。用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及少量卵形孢子。将鳞屑接种于花斑癣培基上37℃培养4周,可见有圆形和卵形糠秕孢子菌生... 患者男,17岁,面部以双颧部为主出现灰褐色油腻性鳞屑斑片半年余。取鳞屑KOH直接镜检未见孢子及菌丝。用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及少量卵形孢子。将鳞屑接种于花斑癣培基上37℃培养4周,可见有圆形和卵形糠秕孢子菌生长。经用伊曲康唑100mg/d治疗5周后,皮疹逐渐消退,但未痊愈,停药后皮疹又有复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糠秕孢子菌 诊断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对等值盐密贡献的定量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煜 王少俊 +1 位作者 范立群 刘基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15,共4页
定量计算了CaSO4对等值盐密(ESDD)的贡献,并通过比较闪络电压Uf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给出了间接验 证。结果表明,CaSO4对X-4.5型绝缘子实际盐密的贡献值≤9.4μg/cm2,其表观盐密数值范围是0~0.31mg/ cm2。污秽中w(CaSO4)>18.32mg时... 定量计算了CaSO4对等值盐密(ESDD)的贡献,并通过比较闪络电压Uf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给出了间接验 证。结果表明,CaSO4对X-4.5型绝缘子实际盐密的贡献值≤9.4μg/cm2,其表观盐密数值范围是0~0.31mg/ cm2。污秽中w(CaSO4)>18.32mg时表观盐密高于实际盐密。用实际盐密修正表观盐密可使Uf的计算值与实 测值基本吻合。用NaCl和CaSO4混合盐进行的人工污秽试验表明,Uf随混合盐中w(CaSO4)增加而升高的主要 原因是实际盐密随着w(CaSO4)增加而下降。自然污秽绝缘子Uf高于人工污秽的重要原因是其w(CaSO4)高,使 实际盐密显著小于表观盐密。该结果可供用光纤传感器和光谱法测量盐密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表面污秽 等值盐密 闪络电压 硫酸钙(CaSO4)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叶片转子强化管抗污垢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震 关昌峰 +4 位作者 何长江 何立臣 丁玉梅 阎华 杨卫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62-2568,共7页
采用流场分析软件FLUENT模拟研究了光管及内置螺旋叶片转子强化管的抗污垢性能,得到了换热管轴向以及径向颗粒污垢体积分数分布,并研究了颗粒直径对强化管抗污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光管相比,强化管管内沉积的污垢... 采用流场分析软件FLUENT模拟研究了光管及内置螺旋叶片转子强化管的抗污垢性能,得到了换热管轴向以及径向颗粒污垢体积分数分布,并研究了颗粒直径对强化管抗污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光管相比,强化管管内沉积的污垢明显减少,并且由于颗粒自身重力影响,换热管底部沉积的污垢体积分数高于换热管顶部;此外,随着颗粒污垢直径的增大,轴向方向上强化管底部的颗粒污垢体积分数有所增加,强化管顶部的颗粒污垢体积分数有所减小;径向方向上颗粒直径对强化管近壁区域的颗粒污垢体积分数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叶片转子 颗粒 污垢 直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污水换热器结垢厚度对流动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钱剑峰 吴学慧 +1 位作者 孙德兴 吴荣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当城市原生污水作为冷热源时,换热器软垢对流动换热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运用热力学能耗分析法,分析了管壳式污水换热器中软垢的厚度对换热强度、流动压降及其有效能损失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指出了中等流速对系统节能和经济性都有利,... 当城市原生污水作为冷热源时,换热器软垢对流动换热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运用热力学能耗分析法,分析了管壳式污水换热器中软垢的厚度对换热强度、流动压降及其有效能损失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指出了中等流速对系统节能和经济性都有利,而当流速较低时需进行及时除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软垢 [火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原生污水冷热源换热管软垢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吴荣华 张承虎 +1 位作者 孙德兴 马广兴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利用城市原生污水作为热泵冷热源时,换热管软垢生长特性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实际应用的污水换热器为实验对象,测试了换热器换热性能、软垢随时间与流速的增长特性,分析了软垢热阻及其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发现,以水力反冲方法实现... 利用城市原生污水作为热泵冷热源时,换热管软垢生长特性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实际应用的污水换热器为实验对象,测试了换热器换热性能、软垢随时间与流速的增长特性,分析了软垢热阻及其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发现,以水力反冲方法实现软垢的清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原生污水 冷热源 软垢厚度 增长特性 热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间定向水力压裂提高含夹矸巨厚煤层冒放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晓进 于海湧 +2 位作者 黄志增 张震 何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改善含厚硬夹矸难冒顶煤的冒放性,以芦子沟煤矿合层开采的巨厚煤层作为工程研究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研究硬厚夹矸层的力学结构,得出了厚硬夹矸层"短悬臂梁"结构发生拉断失稳和剪切破断失稳条件下的判据公式,作为确定架间... 为改善含厚硬夹矸难冒顶煤的冒放性,以芦子沟煤矿合层开采的巨厚煤层作为工程研究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研究硬厚夹矸层的力学结构,得出了厚硬夹矸层"短悬臂梁"结构发生拉断失稳和剪切破断失稳条件下的判据公式,作为确定架间定向水力压裂致裂夹矸层分段切槽的依据。同时结合KZ54型开槽钻钻头特征,将夹矸层分段致裂长度定为0.8 m。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压裂水压曲线波动变化不大,表明裂缝持续向前扩展;致裂后煤矸块度减小,顶煤体顺利放出;3107工作面上端头顶煤致裂后支架工作阻力增加;架间定向水力压裂技术有利于改善顶煤冒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水力压裂 巨厚夹矸煤层 架间压裂 分段切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巷道布置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景礼 刘乐如 +4 位作者 曹英杰 朱丙龙 段宇君 靳丰晨 宿黄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85-1589,共5页
为解决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夹矸破坏程度的影响以及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导致顶煤冒放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 为解决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夹矸破坏程度的影响以及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导致顶煤冒放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取消了区段保护煤柱,首采工作面和接续工作工作面连接成整体.随着接续工作面的不断增加导致发挥作用的关键层位置提高,使工作面支承压力增大,同时使夹矸的承载增大.与传统巷道布置相比,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夹矸破坏剧烈,夹矸破坏充分,顶煤冒放性较易,进一步推出错层位巷道布置下煤层中夹矸的断裂步距缩小,煤层中夹矸的临界厚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矸 错层位 巷道布置 关键层 放顶煤开采 破坏程度 支承压力 顶煤冒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复杂厚煤层工作面年产200万t综放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海波 李伟 +1 位作者 康健 孙广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通过现场工艺试验,对综放工作面含夹矸结构复杂段合理综放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围绕该工作面主要综放工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实测研究,确认在结构复杂条件下的顶煤的冒放性不仅受放煤参数、顶煤及直接顶的垮落特征的影响,而且... 通过现场工艺试验,对综放工作面含夹矸结构复杂段合理综放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围绕该工作面主要综放工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实测研究,确认在结构复杂条件下的顶煤的冒放性不仅受放煤参数、顶煤及直接顶的垮落特征的影响,而且还主要受夹矸层的岩性及厚度的影响,确定选择两刀一放单轮间隔放煤方式对提高煤炭采出率,降低原煤含矸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工艺 夹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法在输油管道除垢、防垢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霍文兰 温俊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16-918,共3页
以输油管道垢块、金属铁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试剂、化学试剂与超声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除垢、防垢实验。结果表明,选用10%Na2CO3,10%盐酸,0.5%NaF组成的除垢剂,除垢量可达0.013 1 g/m2,和超声协同作用除垢量可达0.075 9 g/m2;... 以输油管道垢块、金属铁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试剂、化学试剂与超声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除垢、防垢实验。结果表明,选用10%Na2CO3,10%盐酸,0.5%NaF组成的除垢剂,除垢量可达0.013 1 g/m2,和超声协同作用除垢量可达0.075 9 g/m2;选用0.01%NaOH、0.01%Na3PO4组成的防垢剂防垢,经过1 h,结垢量为6.83 g/m2,而与超声配合使用,经过同样的时间,结垢量为0.25 g/m2,防垢率可达96.3%。该研究说明了超声波对输油管道具有较强的除垢、防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输油管道 除垢 防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胶漆用疏水剂的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玉平 王亚强 +2 位作者 张平 郑廷秀 贺卫卫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4-7,共4页
本文以有机硅和石蜡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乳液型乳胶漆用疏水剂。评价了疏水剂的稳定性及其他性能指标,讨论了其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该疏水剂作为一种功能性组分加入到乳胶漆体系中,能够大大地提高乳胶漆的耐沾污性、耐洗刷... 本文以有机硅和石蜡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乳液型乳胶漆用疏水剂。评价了疏水剂的稳定性及其他性能指标,讨论了其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该疏水剂作为一种功能性组分加入到乳胶漆体系中,能够大大地提高乳胶漆的耐沾污性、耐洗刷性和耐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漆 新型 水剂 乳液型 耐候性 有机硅 耐沾污性 疏水 耐洗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与漆酶协同用于旧报纸的脱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燕蓬 徐清华 +1 位作者 秦梦华 李宗全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1,共5页
利用纤维素酶与漆酶协同作用对旧报纸进行脱墨研究,得出旧报纸脱墨优化的工艺条件:先用纤维素酶Nov 476(用量0.2 ECU/g)脱墨25 min,然后加入漆酶NS 51003(漆酶用量3 LAMU/g,介体VIO用量0.5%)在55℃下保温30 min。结果表明,协同脱墨后漂... 利用纤维素酶与漆酶协同作用对旧报纸进行脱墨研究,得出旧报纸脱墨优化的工艺条件:先用纤维素酶Nov 476(用量0.2 ECU/g)脱墨25 min,然后加入漆酶NS 51003(漆酶用量3 LAMU/g,介体VIO用量0.5%)在55℃下保温30 min。结果表明,协同脱墨后漂白浆白度比单独采用纤维素酶和漆酶分别提高1.7和2.3个百分点。裂断长比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提高15%左右,裂断长和撕裂指数与单独使用漆酶相比也略有提高。脱墨浆的有效残余油墨浓度(ERIC)和尘埃度(PPM)与单独使用纤维素酶和漆酶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过紫外(UV)吸收光谱分析了脱墨过程中溶出的木素含量变化情况,对纤维素酶与漆酶协同脱墨的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报纸 纤维素酶 漆酶/介体系统 残余油墨浓度 尘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