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的同震地表破裂带迹象变化识别——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怡 徐岳仁 +1 位作者 张军龙 母若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1001,共20页
基于震前、震后多期卫星数据,对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MS8.1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震破裂带的西段在震前未发现先存破裂遗迹,而东段是在先存地震破裂遗迹上再次发生了破裂。②震后两年,湖面冰、大型河道、冲沟和冲洪... 基于震前、震后多期卫星数据,对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MS8.1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震破裂带的西段在震前未发现先存破裂遗迹,而东段是在先存地震破裂遗迹上再次发生了破裂。②震后两年,湖面冰、大型河道、冲沟和冲洪积扇上的地表破裂迅速地被活动性流水和气温变化等破坏,在影像上已无踪迹;震后二十年,低级阶地的地表破裂几乎无法识别,而高级阶地的破裂带保留较完整,可识别长度锐减至64%,呈“碎片”化展布。因此,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影像识别主要受所处地貌位置和气候变化等地表作用过程的影响,同时也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影像获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较老地貌面上保留的破裂带遗迹仍有助于开展历史地震、古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回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地表破裂带 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 锁眼 高分卫星影像 地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自发破裂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奉建州 廖力 +1 位作者 李平恩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1-2158,共18页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的东昆仑断裂带发生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现场考察和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破裂过程非常复杂的走滑地震事件.研究这次地震的自发破裂过程,对于认识大陆型特大地震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曲线网...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的东昆仑断裂带发生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现场考察和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破裂过程非常复杂的走滑地震事件.研究这次地震的自发破裂过程,对于认识大陆型特大地震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动力学破裂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能反映这次地震主要特征的三维非平面断层模型,并以地质考察、以及根据GPS和InSAR观测数据、远场地震记录得到的反演结果为约束,通过数值模拟重现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背景应力场、断层几何、摩擦系数对断层面滑移量分布、震源时间函数、破裂传播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发展成为具有超长破裂尺度的大型地震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青藏高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沿东向的顺时针旋转特征和断层面较低的动摩擦系数.并且沿昆仑山口西地震断层面的动摩擦系数可能是非均匀的,由此产生了沿断层走向复杂变化的应力降,从而导致超剪切破裂的发生,并控制了断层面滑移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 自发破裂过程 同震滑动量分布 超剪切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6A根肿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3
作者 王福才 徐义 +1 位作者 杨光圣 王朝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9-1007,共9页
为培育优良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以华双5R和华油杂62R(分别携带PbBa8.1和CRb抗病位点)为供体亲本,以优良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6A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策略,将PbBa8.1和CRb导入616A中,选育出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5.... 为培育优良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以华双5R和华油杂62R(分别携带PbBa8.1和CRb抗病位点)为供体亲本,以优良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6A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策略,将PbBa8.1和CRb导入616A中,选育出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5.45%、94.80%和92.58%的改良株系616A^(PbBa8.1)、616A^(CRb)和616A^(PbBa8.1+CRb),并在此基础上与圣光128的父本621R配制了具有根肿病抗性的改良杂交种圣光128CR^(PbBa8.1)、圣光128CR^(CRb)和圣光128CR^(PbBa8.1+CRb)。利用我国根肿菌4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改良株系及杂交种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16A^(P6-)^(Ba8.1+CRb)和616A^(CRb)改良株系及其改良杂交种圣光128C^(RPbBa8.1+CRb)和圣光128CR^(CRb)对4号生理小种具有免疫抗性;616A^(PbBa8.1)改良株系及其改良杂交种圣光128C R^(PbBa8.1)对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一定程度抗性,抗性低于携带CRb抗性基因的改良株系及杂交种。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616A改良株系及其杂交种的株高、分枝数、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3个改良不育系可以用于配制抗根肿病杂交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616A 根肿病抗性 PbBa8.1抗病位点 CRb抗病位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的液位控制系统开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丹 俞立 殷培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73-476,共4页
针对AE20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采用VB语言开发了一套液位控制系统.使用DirectX8.1描绘控制的实时曲线,同时将实时数据显示在界面上,采用ActiveX技术封装用VB语言实现的控制算法,使得控制算法的添加变得简单易行.另外,还设计开发了一个... 针对AE20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采用VB语言开发了一套液位控制系统.使用DirectX8.1描绘控制的实时曲线,同时将实时数据显示在界面上,采用ActiveX技术封装用VB语言实现的控制算法,使得控制算法的添加变得简单易行.另外,还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络接口,以便实现和WEB端通讯.所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人机交互性强.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显示对象,获得相应对象的实时数据.最后,以遇限削弱PID控制算法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的遇限削弱PID ACTIVEX directx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时漫游系统研究及实现 被引量:21
5
作者 娄渊胜 朱跃龙 +1 位作者 黄河 张党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8-99,145,共3页
近年来兴起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它的应用开发是比较困难的。结合水利行业的需求和当前比较可行的技术,讨论了基于桌面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三维形象实时漫游系统,给出了模型的建立、转换... 近年来兴起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它的应用开发是比较困难的。结合水利行业的需求和当前比较可行的技术,讨论了基于桌面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三维形象实时漫游系统,给出了模型的建立、转换及调用方法。并利用DirectX技术完成了一个实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DIRECTX 实时漫游系统 虚拟场景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引起的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彬 刘耀炜 +3 位作者 高小其 杨选辉 任宏微 李旖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40,711,共8页
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大量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从宏观结果看,在54个同时存在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的观测井中,有51口观测井的变化类型为水位上升-水温上升、水位下降-水温下降、水位振荡-水温上升或下降(以下降为主),... 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大量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从宏观结果看,在54个同时存在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的观测井中,有51口观测井的变化类型为水位上升-水温上升、水位下降-水温下降、水位振荡-水温上升或下降(以下降为主),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这可能与地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有3口观测井的水位变化与水温变化方向相反,且水温变化均为震后效应.另外,有1口观测井水位无变化而水温同震效应明显.这些不同类型的同震变化与井孔条件、水温梯度、传感器位置及水位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微观结果看,井水位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复杂,这与井孔条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 地震 同震效应 地下水动力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rectX技术的飞机飞行过程再现 被引量:12
7
作者 倪世宏 张瑞峰 +2 位作者 史忠科 谢川 王彦鸿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1-133,共3页
分析了飞行过程再现的技术要求,研究了如何使用DirectX的Direct3D、DirectDraw、DirectSound等技术再现飞行过程。讨论了飞机离散点航迹误差的修正、插值算法以及时间同步播放控制问题。采用VisualC++6.0编程语言,开发了可在普通PC机上... 分析了飞行过程再现的技术要求,研究了如何使用DirectX的Direct3D、DirectDraw、DirectSound等技术再现飞行过程。讨论了飞机离散点航迹误差的修正、插值算法以及时间同步播放控制问题。采用VisualC++6.0编程语言,开发了可在普通PC机上运行的飞机飞行过程再现软件,获得了满意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X技术 DIRECT3D 编程语言 C++6.0 离散点 PC机 软件 飞机 飞行过程 航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台空投系统气囊缓冲过程仿真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亚伟 杨春信 柯鹏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3176-3179,共4页
基于热力学方法,建立了货台空投系统气囊缓冲过程仿真模型。综合考虑了实际缓冲工作过程中气囊的形变与排气口面积的变化,从而更加有效的模拟了该型缓冲气囊的实际工作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能够准确的计算缓冲过程最大过载、... 基于热力学方法,建立了货台空投系统气囊缓冲过程仿真模型。综合考虑了实际缓冲工作过程中气囊的形变与排气口面积的变化,从而更加有效的模拟了该型缓冲气囊的实际工作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能够准确的计算缓冲过程最大过载、缓冲过程时间等特性。基于DirectXSDK实现了气囊缓冲过程的可视化仿真。建模方法与可视化技术可用于其他型号气囊的缓冲特性仿真计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投系统 缓冲气囊 可视化仿真 缓冲特性 DIRECTX SD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2 位作者 郭晓 魏从信 张丽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范围热红外异常,以中国静止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热异常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异常范围呈不规则带状分布,...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范围热红外异常,以中国静止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热异常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异常范围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至震时异常面积趋于峰值,震中始终位于异常区域的边缘部位,震后异常快速收缩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该次热异常变化表现为初步显现、加速发展至逐步衰减的过程,持续时间在45天以上,特征周期为16天,相对变化幅度达12倍多。通过相似震例对比研究发现,该次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热红外时空演化特征存在一定共性,主要体现在热异常的演化过程、异常形态、发震时刻及震中位置与异常区域的关系上,仅特征周期和特征幅值有所不同,应与各区域应力变化、气候因素及特殊的地质环境相关。这些认识对热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判定有一定启示作用,对地震热红外监测预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级地震 卫星热红外亮温 相对功率谱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rectX的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开发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泽坤 昂海松 罗东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8-920,923,共4页
建立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对于无人机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一种低成本的基于DirectX技术的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对建模与仿真、DirectX、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在可视化系统仿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 建立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对于无人机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一种低成本的基于DirectX技术的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对建模与仿真、DirectX、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在可视化系统仿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介绍内容主要为无人机飞行仿真系统模型建立及仿真算法采用以及如何运用软件工程概念开发无人机实时飞行仿真软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飞行仿真 DIRECTX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断层围陷波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破裂面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松林 张先康 樊计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50,共9页
 利用横跨地表破裂带的小点距的地震测线, 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断层围陷波的观测实验. 经过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等技术, 由地震记录图中分离出了断层围陷波. 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①无论是人工地震震源还是天然地...  利用横跨地表破裂带的小点距的地震测线, 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断层围陷波的观测实验. 经过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等技术, 由地震记录图中分离出了断层围陷波. 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①无论是人工地震震源还是天然地震震源, 只要位于断层带内或紧靠断层带, 均能激发断层围陷波; ②断层围陷波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断层带内, 其振幅随测点与断层带距离的增加而急剧衰减; ③断层围陷波的优势频率与断层的宽度及断层带内介质的速度有关, 断层带越宽, 或断层带内部介质速度越低, 则观测到的断层围陷波的优势频率越低; ④断层围陷波存在着频散现象; ⑤根据昆仑山口西地震测线断层围陷波的观测结果, 可推断该处破裂面宽度为300 m左右, 远远大于地表破裂带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围陷波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地震破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云好 陈章立 缪发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21,共12页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 2 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 2 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件 .破裂从震源位置(3 5 .95°N ,90 .5 4°E ,h :1 0km)开始后 ,先向西扩展 ,后在有限断层的东端和中部的大尺度空间范围内接连出现了多个破裂生长点 .破裂在这些生长点先后扩展 ,最后在矩心位置(3 5 .80°N ,92 .91°E ,h :1 5km)以东 5 0km范围内结束 .整个破裂持续了约 1 42s.破裂过程可粗略地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第 0s开始至第 5 2s结束 ,持续了 5 2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2 4.4% ;第二阶段 ,从第 5 5s开始至第 1 1 3s结束 ,持续了 5 8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5 6.5 % ;第三阶段 ,从第 1 2 2s开始至第 1 42s结束 ,持续了 2 0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1 9.1 % .地震破裂面长约 490km ,破裂面最大宽度达 45km .破裂主要发生在 3 0km深度范围内 .地下岩层的平均静态位错量约为 1 .2m ,最大静态位错量达 3 .6m ,平均静态应力降约为 5MPa ,最大静态应力降达 1 8MPa .静态位错量和静态应力降最大的区域位于矩心位置以东 5 0km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图 反演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_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in 2001 被引量:35
13
作者 单新建 柳稼航 马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80,共7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of M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in 2001 was researched. The study shows that its epicenter lies in the northeast side of Hoh Sai Hu; and the seismogenic fault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entral deformation fields: the west and east segments with the lengths of 42 km and 48 km, respectively. The whole fault extends about 90 km.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ferometry fring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nistral strike slip of seismogenic fault can be identified clearly. The deformat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are different with an obviously higher value on the south side. In the vicinity of macroscopic epicent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 look direction is about 288.4 cm and the minimum is 224.0 cm; the maximum sinistral horizontal dislocation of seismogenic fault near the macroscopic epicenter is 738.1 cm and the minimum is 55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同震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中三维拾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姚继权 李晓豁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中三维图元拾取的基本原理.对基于射线通过各种计算机三维图形学对应变换实现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O penGL函数库和M icrosoft D irectX 9.0实现三维图元选取功能.通过实验证明,利用O penGL函数库和M icrosoft D... 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中三维图元拾取的基本原理.对基于射线通过各种计算机三维图形学对应变换实现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O penGL函数库和M icrosoft D irectX 9.0实现三维图元选取功能.通过实验证明,利用O penGL函数库和M icrosoft D irectX 9.0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射线拾取方法对提高编程效率、运行速度、渲染效率和拣选精度都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拾取 OPENGL DIRECTX 9.0 计算机图形学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虚拟训练的DirectX可视化仿真系统开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世东 赵翠莲 +2 位作者 李成梁 范志坚 陈华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132,共4页
为了将三维虚拟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医疗虚拟康复训练之中,在比较多种三维仿真开发平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DirectX技术开发一种基于PC的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便捷式康复训练软件产品。通过引入虚拟引擎的开发思想,研究了该... 为了将三维虚拟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医疗虚拟康复训练之中,在比较多种三维仿真开发平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DirectX技术开发一种基于PC的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便捷式康复训练软件产品。通过引入虚拟引擎的开发思想,研究了该软件虚拟引擎的硬件接口、图形渲染、声音渲染、碰撞检测等主要模块的相关技术。该原型系统在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进行实验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开发平台能满足康复训练所需功能要求,在康复医学领域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拟仿真 虚拟训练 DIRECTX 虚拟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GIS的综合态势显示系统架构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宇 张军 卢虎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对GIS(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研制的三维综合态势显示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采用了标准C/S架构,构建了稳定分布式网络连接方式;通过对World Wind平台的改进实现了各类态势信息的三维动态仿真与数据的管理;加入了各类COM接... 介绍了一种基于对GIS(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研制的三维综合态势显示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采用了标准C/S架构,构建了稳定分布式网络连接方式;通过对World Wind平台的改进实现了各类态势信息的三维动态仿真与数据的管理;加入了各类COM接口应用程序以调用DIRECTX API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场景的优化渲染。仿真结果证明该系统运行满足了实施性与稳定性的要求,在军事态势信息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DIRECTX API 态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航行训练模拟器视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鷁 赵琳 +1 位作者 沈晓蓉 王文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0-32,5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PC机的潜艇航行训练模拟器视景系统的设计方法 ,PC机采用符合PC/ 10 4标准的便携式计算机 .该视景系统软件设计模块化 ,结构清晰 ,便于维护 ;使用DirectXSDK做开发工具 ,可以直接访问底层硬件 ,充分利用硬件的优化性能 ,... 提出了一种基于PC机的潜艇航行训练模拟器视景系统的设计方法 ,PC机采用符合PC/ 10 4标准的便携式计算机 .该视景系统软件设计模块化 ,结构清晰 ,便于维护 ;使用DirectXSDK做开发工具 ,可以直接访问底层硬件 ,充分利用硬件的优化性能 ,同时又不失独立于硬件的特点 ,降低了系统对硬件的苛刻要求 ;在三维场景中 ,使用了纹理粘贴、雾化、纹理多级细化等技术 ,实现较好的仿真效果 ;在二维仪表仿真中 ,大量使用了透明粘贴技术 ,很好地模仿了指示灯亮、旋钮旋转等现象 .该视景系统经过了系泊试验 ,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图象质量高 ,较逼真地模拟了潜艇的操作环境 ,满足了艇员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景系统 仿真 模拟器 DIRECTX 潜艇 航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rectX软件包进行三维图形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茅忠明 王行骏 陈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介绍了3D图形技术应用的概况和Windows平台上DirectX编程的框架结构,及利用DirectX 8.0软件包进行3D图形开发应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用Visual Basic进行了实践,建立了一个3D数据图表控件(DX Chart),叙述了此控件的设计规划与具体实现.
关键词 DirectX软件包 三维图形 控件 图表 WINDOWS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rectX发展及相关GPU通用计算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绪红 陈茂资 田金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5432-5436,5559,共6页
以DirectX最近几个关键版本的更替为主线,介绍了近年来DirectX及相应的图形处理器(GPU)可编程性的发展。详细阐述了GPU编程模型在DirectX不同版本下的特点与性能,包括着色器架构、着色器语言、浮点纹理格式、程序流程控制等几个方面,以... 以DirectX最近几个关键版本的更替为主线,介绍了近年来DirectX及相应的图形处理器(GPU)可编程性的发展。详细阐述了GPU编程模型在DirectX不同版本下的特点与性能,包括着色器架构、着色器语言、浮点纹理格式、程序流程控制等几个方面,以及编程模型方面的不同特点与性能对GPU通用计算带来的影响,并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分析了这一领域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处理器 通用计算 DIRECTX 着色器 浮点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rectX的虚拟仪表技术在飞行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俊涛 李学仁 李永宾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6期1-3,10,共4页
利用DirectX的z缓冲算法和双缓冲技术,使用多个分层的透明、实时旋转和缩放的精灵图片(Sprite),从而构建通用化、开放性的虚拟仪表平台,并将其应用在飞行数据的处理中,实现了通用化的座舱仿真。
关键词 虚拟仪表 DIRECTX 通用化 飞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