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睿 林爱华 +2 位作者 朱可建 程浩 吴善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以及趋化因子Eotaxin、RANTES、LTB4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疾病患者64例,正常对照2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4... 目的: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以及趋化因子Eotaxin、RANTES、LTB4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疾病患者64例,正常对照2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4、IL-5、IL-13、IFN-γ、LTB4、RANTES和Eotaxin水平。结果:1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IL-4、IL-5、IL-13和Eotaxin、LTB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FN-γ和RANTES在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IL-4、IL-5、IL-13和LTB4彼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4Eotaxin、RANTES和IFN-γ彼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5LTB4和Eotax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类 Th1细胞/代谢 Th2细胞/代谢 白细胞介素4/代谢 白细胞介素5/代谢 白细胞介素13/代谢 干扰素Ⅱ型/代谢 趋化因子类 RANTES/代谢 过敏反应/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诸敏 姚彤炜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 :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 ,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 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 ,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 目的 :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 ,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 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 ,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 ,观察共孵育药物对银杏黄酮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 ,并计算银杏黄酮 3个苷元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 :测得银杏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 Vmax值分别为 (6 0± 0 .2 1)、(48±0 .0 2 )、(34± 0 .0 2 )μmol· g-1· min-1,Km 值分别为 (2 4± 0 .0 5 )、(14 8± 0 .0 9)、(110± 0 .0 3)μmol/ L ;当银杏黄酮浓度一定时 ,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普罗帕酮、依普黄酮和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的 IC50 分别为 5 4~ 70、6 9~ 12 2、85~98和 2 10~ 36 2 μmol。测得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 3种苷元的抑制常数 Ki值分别为 5 7.6、5 0 .5和 33.1mg/ L;普罗帕酮的 Ki值分别为 33.6、5 9.5和 4 5 .2 mg/ L;依普黄酮的 Ki值分别为 13.7、2 4 .0和 15 .7mg/ L。普罗帕酮的 [I]/[Ki]比值为 0 .0 0 2~ 0 .0 0 3。结论 :在银杏黄酮的 3种苷元中槲皮素的代谢能力最强 ;硝苯地平、依普黄酮和普罗帕酮等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葡醛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 药代动力学 黄酮类 代谢 普罗帕酮 硝苯地平 地非三唑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实验性Barrett食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瑞华 欧阳钦 +2 位作者 陈曦 李国栋 向军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行食管空肠吻合术2周后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塞来昔布组大鼠塞来昔布10 mg/(kg.d-1)经食管灌入;对...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行食管空肠吻合术2周后随机分为2组。术后4周,塞来昔布组大鼠塞来昔布10 mg/(kg.d-1)经食管灌入;对照组经食管灌入生理盐水1 ml;另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20周处死动物,观察比较3组动物大体组织变化、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PGE2的水平。结果:术后20周,塞来昔布组轻、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4/19(73.68%)、4/19(21.05%)、1/19(5.26%);对照组为4/17(23.53%)、5/17(29.41%)、8/17(4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发生率塞来昔布组为7/19(36.84%),对照组为13/17(76.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塞来昔布组为2/19(10.53%),对照组为8/17(4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X-2蛋白表达塞来昔布组为1/7(14.29%),对照组为10/13(76.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塞来昔布组PGE2水平(1480.1±489.8)pg/mg.protein,显著低于对照组(2933.8±862.9)pg/mg.protein(P<0.001)。假手术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塞来昔布对大鼠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化学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类/药理学 塞来昔布/药理学 Barrett食管/病理学 食管肿瘤/病理学 腺癌/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食管炎 消化性/病理学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代谢 地诺前列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磁场干预工频磁场对人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永苗 孙惠兰 +3 位作者 胡根林 许正平 姜槐 孙文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噪声磁场与50 Hz正弦工频磁场对原代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以0.4 mT强度的工频磁场、噪声磁场以及工频磁场与噪声磁... 目的:研究噪声磁场与50 Hz正弦工频磁场对原代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以0.4 mT强度的工频磁场、噪声磁场以及工频磁场与噪声磁场叠加的复合磁场分别辐照处理6、12、24、48和72 h,同时设立相应的平行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每组细胞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的含量。结果:0.4 mT工频磁场单独暴露72 h,可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0.4 mT噪声磁场单独暴露不影响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相同强度的噪声磁场与工频磁场叠加后,则可以抵消工频磁场对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结论:0.4 mT工频磁场长时间暴露能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相同强度的噪声磁场可干预工频磁场对人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代谢 绒毛膜绒毛/代谢 孕酮/代谢 滋养层 噪声/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葡萄糖转运蛋白3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海琴 沙娟娟 +3 位作者 王虎清 任蓓 张桂莲 李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的脑组织内不同部位的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 3)的表达情况,探讨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3月龄、18月龄及30月龄大鼠(各10只)脑组织内不同部位GLUT 3的表达强弱。结果:各...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的脑组织内不同部位的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 3)的表达情况,探讨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3月龄、18月龄及30月龄大鼠(各10只)脑组织内不同部位GLUT 3的表达强弱。结果:各月龄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海马区,尤其是海马CA1区阳性细胞数最多,而运动皮质区及第1小脑小叶阳性细胞数相对较少。结论:在老龄大鼠脑组织中GLUT 3的表达减弱,提示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 衰老 海马 大脑皮质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生长迟缓大鼠胰腺ghrelin和胰岛素表达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秀敏 梁黎 +1 位作者 杜立中 傅君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迟缓大鼠胰岛ghrelin表达规律,阐明ghrelin是否参与宫内生长迟缓所致的胰岛素抵抗的进程。方法:建立宫内生长迟缓(I组)和正常出生体重(N组)大鼠模型;测定血糖、血ghrelin、血胰岛素水平、胰腺ghrelin含量和高糖刺激后...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迟缓大鼠胰岛ghrelin表达规律,阐明ghrelin是否参与宫内生长迟缓所致的胰岛素抵抗的进程。方法:建立宫内生长迟缓(I组)和正常出生体重(N组)大鼠模型;测定血糖、血ghrelin、血胰岛素水平、胰腺ghrelin含量和高糖刺激后胰腺胰岛素分泌量;RT-PCR检测胰腺ghrelin和胰岛素mRNA水平;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技术检测胰岛ghrelin和胰岛素的阳性细胞数。结果:I组1 d、3 d和7 d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均低于N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低于N组相应时间点(P<0.05)。两组血糖、血浆胰岛素、HOMA-IR和血浆ghrelin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4.12~125.97,P均<0.001)。I组血浆ghrelin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553,P=0.000)。两组胰腺ghrelin含量、ghrelin mRNA、insulin+细胞和ghrelin+细胞比例均随日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49.29~427.28,P均<0.001),两组间ghrelin含量和mRNA变化差异显著(F=-69.98~169.22,P均<0.05);I组和N组胰岛素分泌水平分别与其胰腺ghrelin含量呈负相关(r=-0.895,P=0.000;r=-0.458,P=0.002),胰岛ghrelin+细胞比例分别与其胰腺insulin+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810,P=0.000;r=-0.714,P=0.000)。两组大鼠胰岛ghrelin+细胞分布不同。结论:宫内生长迟缓对血浆ghrelin水平、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在生后持续存在,ghrelin参与了宫内生长迟缓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迟缓/病理生理学 胰岛素抗药性 血糖/代谢 胰岛素/代谢 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景兆德 王东雁 +5 位作者 宋卫东 陈敬德 柴峰 王勇 丁俊 马彪泰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HN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中药汤剂自拟方通络止痛汤;B组给予阿霉素穴位注射;C组给予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HN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中药汤剂自拟方通络止痛汤;B组给予阿霉素穴位注射;C组给予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记录神经痛持续时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VAS评分、IL-2、IL-6、IL-8、PGE2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且C组的降低程度较A、B组更明显(P<0.05);与A、B组比较,C组总有效疗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三氧三级治疗方案具有活血舒筋之功效,可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痛觉,提高患者免疫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止痛剂(中药) 白细胞介素2 地诺前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黄酮体外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渝 姚彤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研究依普黄酮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在细胞色素 P4 5 0酶介导的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 β-萘黄酮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为酶源 ,将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或雌二醇等共孵育 ,用 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 ,观... 目的 :研究依普黄酮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在细胞色素 P4 5 0酶介导的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 β-萘黄酮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为酶源 ,将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或雌二醇等共孵育 ,用 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 ,观察依普黄酮与这些药物在体外代谢中的相互影响。结果 :1与未加入依普黄酮相比较 ,10 μg/ml普罗帕酮与 5 0 μg/ml依普黄酮共孵育后 ,普罗帕酮的代谢受到抑制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而 10μg/ml雌二醇与 10 μg/ml或 10 0 μg/ml依普黄酮共孵育后 ,雌二醇的代谢几无影响 (P>0 .0 5 )。2与未加入其它药物相比较 ,2 0 μg/ml的依普黄酮分别与 0 .5 μg/ml的普奈洛尔或 0 .5 μg/ml的普罗帕酮或 5 .0 μg/ml的雌二醇共孵育后 ,依普黄酮的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5 ,P<0 .0 2 )。结论 :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之间代谢互受影响 ,而与雌二醇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黄酮 代谢 普罗帕酮 雌二醇 普奈洛尔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惠春 陈巧珍 钱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以大鼠体质...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以大鼠体质量及行为学改变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2组大鼠额叶和海马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兴趣丧失,与临床抑郁症的精神抑制症状相似,且额叶和海马NO含量[分别为(31.00±2.55)和(38.11±1.73)nmol/mg.pro]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97±1.38)和(36.06±0.87)nmol/mg.pro],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和海马NO通路代谢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病理生理学 一氧化氮/血液 额叶/代谢 海马/代谢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0
作者 刘彦卿 洪燕君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被联用药物抑制或诱导,有时会引起药物药理或毒理效应的显著变化。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临床效应显著。制药工业和管理部门已经将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临床试验阶段转移至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代...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被联用药物抑制或诱导,有时会引起药物药理或毒理效应的显著变化。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临床效应显著。制药工业和管理部门已经将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临床试验阶段转移至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分为体内外试验,合理的研究设计不仅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节约研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文中从研究背景、机理等方面介绍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相关试验设计,期望对国内制药工业及科学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用制剂/代谢 药物代谢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抑制剂 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甲氧沙林对黑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细胞骨架蛋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宪旗 郑敏 +1 位作者 牟宽厚 冯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8-甲氧沙林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细胞骨架蛋白形成的影响。方法:正常人黑素细胞取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用罗丹明结合毒伞素对细胞骨架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结果:8... 目的:观察8-甲氧沙林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细胞骨架蛋白形成的影响。方法:正常人黑素细胞取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用罗丹明结合毒伞素对细胞骨架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结果:8-甲氧沙林可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促进黑素细胞骨架蛋白合成。结论:8-甲氧沙林可能通过诱导黑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骨架actin蛋白生成,从而影响黑素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药物作用 甲氧西林/药理学 钙/代谢 细胞骨架 细胞支架蛋白质类/代谢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强 张向红 +4 位作者 吴丽娟 石卓 施珊珊 张泽伟 林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后10~15min、体外循环转流结束、术后2h和术后第1、2、3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CD18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结果: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浆IL-6、IL-8水平开始升高并于术后2h达峰值(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对照组血浆IL-6、IL-8水平于术后2h达峰值(P〈0.05),但其变化幅度小于CPB组相应时间点的值。CPB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于转流后10~15min明显升高(P〈0.05)并达峰值,术后第1、2天低于基础水平(P〈O.05),第3天与基础水平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a/CD18、CD11c/CD18表达水平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可促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增高,而对CD11a/CD18和CD11c/CD1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CD11b/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副作用 中性白细胞 炎症/病因学 抗原 CD14/代谢 抗原 CD18/代谢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燕兰 梁黎 +1 位作者 傅君芬 顾伟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以高脂饲料喂养的幼兔模型模拟青春期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 lic steatohepatitis,NA SH)的形成,评价脂联素等炎症相关因子在NA S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8只新西兰大耳兔根据饮食及喂养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模型... 目的:以高脂饲料喂养的幼兔模型模拟青春期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 lic steatohepatitis,NA SH)的形成,评价脂联素等炎症相关因子在NA S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8只新西兰大耳兔根据饮食及喂养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模型A组和模型B组。实验结束后,取肝脏进行HE染色、组织学诊断,取血清测血生化、脂联素、IL-6、IL-10、TNF-α浓度。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耳兔全部符合NA SH病理特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 ST、TG、TC显著升高(P<0.01),脂联素、IL-10下降(P<0.05),两个模型组之间没有差异。前炎症因子IL-6、TNF-α在模型B组明显高于模型A组和对照组,但是在模型A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别。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TC是血清脂联素的两个独立决定因素,两者系数(β)分别为-0.97和-1.3,P值分别为0.038、0.006;常数项系数为27.89,P=0.000,决定系数(R2)为0.294。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幼兔NA S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疾病形成的关键;血清脂联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兔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理学 肝/代谢 脂肪肝/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超超 封纯 +1 位作者 周彩云 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AQP1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月经妇女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定性及定位表达。选...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AQP1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月经妇女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定性及定位表达。选取正常月经妇女40例为正常对照组,功血患者51例为功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功血患者中AQP1的表达改变。结果: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均可检测到AQP1 mRNA表达,AQP1蛋白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AQP1染色强度分泌期子宫内膜较增生期子宫内膜增高(P<0.01),AQP1染色强度和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单纯性增生组子宫内膜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逐渐增高,不典型增生组较单纯性增生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AQP1表达于人子宫内膜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功血患者子宫内膜AQP1的降低可能导致血管形成不良,参与功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蛋白类/生物合成 子宫内膜/代谢 功能性子宫出A/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因表达 功能性子宫出A/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磁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晓刚 徐珊珊 +3 位作者 陈苘 鲁德强 许正平 曾群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采用γH2AX免疫荧光法观察工频磁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影响。方法: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暴露于0.4 mT、50 Hz工频磁场2 h、6 h、12 h、24 h、48 h,以0.1μmol/L的DNA损伤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作用1 h作为阳性对照,结... 目的:采用γH2AX免疫荧光法观察工频磁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影响。方法: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暴露于0.4 mT、50 Hz工频磁场2 h、6 h、12 h、24 h、48 h,以0.1μmol/L的DNA损伤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作用1 h作为阳性对照,结束处理后进行γH2AX免疫荧光检测。计算细胞平均焦点数。将细胞平均焦点数及焦点阳性细胞率作为评价细胞DNA双链断裂程度的指标。结果:工频磁场暴露24 h的平均焦点数、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3±0.43)、(27.88±2.59)%,与假辐照组(1.77±0.37)、(19.38±2.7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工频磁场暴露48 h的平均焦点数、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14±0.35)、(31.00±3.44)%,与假辐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工频磁场暴露2 h分别为(2.11±0.61)、(22.44±5.09)%,6 h分别为(2.18±0.47)、(22.59±3.08)%和12 h分别为(2.35±0.43)、(23.35±2.93)%,与假辐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实验表明,0.4 mT工频磁场长时间辐照可以使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双链断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辐射 电离 晶体/细胞学 上皮细胞/代谢 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惠杰 施颖 +2 位作者 孙爽 单秀娟 蒋蕊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89名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7例给予欣普贝生,52例行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成功率和分娩情况...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89名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7例给予欣普贝生,52例行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成功率和分娩情况。结果欣普贝生组和缩宫素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73.0%和32.7%,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46.2%,欣普贝生组显著优于缩宫素组(P<0.01);欣普贝生组用药至临产时间、临产至分娩时间均显著短于缩宫素组(P<0.01)。两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振引产方便、成功率高,是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诺前列酮栓 欣普贝生 足月妊娠 宫颈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初产妇引产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8
17
作者 胡频 张妤 +1 位作者 孙莉 周桂菊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1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扩张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初产妇引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足月妊娠引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目的比较宫颈扩张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初产妇引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足月妊娠引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宫颈扩张球囊术引产,观察组采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度;临产时间、总产程、出血量;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引产前宫颈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shop评分干预前后差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临产时间、总产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胎膜早破、宫缩过强、宫颈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发生呼吸窘迫的概率、早产儿体质量情况以及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宫颈扩张球囊术比较,地诺前列酮可缩短足月妊娠初产妇的临产时间和总产程;两者均可促进宫颈成熟,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扩张球囊 地诺前列酮 足月妊娠 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施红波 傅君芬 +1 位作者 王春林 梁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A液 铁蛋白/A液 脂肪肝/A液 肝/代谢 层粘连蛋白/A液 胶原/A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成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广利 董立云 杨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188-188,190,共2页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引产的有效性。方法按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妊娠晚期、无阴道分娩禁忌、单胎头位的孕妇随机分为阴道放置欣普贝生的欣普贝生组和小剂量催产素静滴的缩宫素组,比较两组潜伏期及活跃期的时间。结果欣普贝生能缩短第...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引产的有效性。方法按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妊娠晚期、无阴道分娩禁忌、单胎头位的孕妇随机分为阴道放置欣普贝生的欣普贝生组和小剂量催产素静滴的缩宫素组,比较两组潜伏期及活跃期的时间。结果欣普贝生能缩短第一产程,欣普贝生组潜伏期时间为(5.06±1.39)h,活跃期时间为(2.46±1.57)h,缩宫素组潜伏期时间为(7.60±1.58)h,活跃期时间为(4.20±1.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效果好,可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普贝生 引产 催产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普贝生应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玉琴 赵静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应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欣普贝生引产,用药期间加强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结果。结果两组产后出血、新生...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应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欣普贝生引产,用药期间加强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结果。结果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宫颈成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临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应用于妊娠晚期引产效果满意,可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普贝生 妊娠晚期 引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