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甚长波红外焦平面超大电荷容量数字读出电路技术
1
作者 毛文彪 陈楠 +6 位作者 张济清 钟昇佑 姚立斌 王向前 丛树仁 师奕峰 李正芬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936,共8页
甚长波红外探测器在红外成像系统、光谱探测和深空探测等中有着重要应用。相比于中波和长波探测器,甚长波红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和暗电流明显增加,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更加离散和敏感,本文采用数字积分技术和多电源域技术,解决了甚长波探测器... 甚长波红外探测器在红外成像系统、光谱探测和深空探测等中有着重要应用。相比于中波和长波探测器,甚长波红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和暗电流明显增加,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更加离散和敏感,本文采用数字积分技术和多电源域技术,解决了甚长波探测器的温度灵敏度受到积分时间限制和宽偏置电压范围要求等问题。采用0.13μm的CMOS工艺,设计并流片加工了面阵规格分别为320×256(像元中心间距为30μm)和640×512(像元中心间距为25μm)的两款数字读出电路,ADC位数为16bit,电荷容量达到11.8 Ge^(-),探测器偏置电压范围扩展到2.2 V,经测试,两款电路的功耗分别为53.1m W和149.6 m W(@100 Hz帧频)。耦合了320×256和640×512甚长波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半阱条件下,NETD分别达到8.01 mK和9.29 mK,积分时间10 ms时,动态范围达到90 dB以上。本文的数字积分读出电路与传统模拟积分读出电路相比,显著地扩展了电荷容量,延长了甚长波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有效提升了温度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数字读出电路 甚长波红外探测器 数字像元 超大电荷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Duobinary信号的时钟恢复电路研究与设计
2
作者 袁梁勇 齐星云 +6 位作者 吕方旭 罗章 黄恒 张庚 王文晨 李萌 赖明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高速串行接口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芯片之间的互连核心,针对高速串行通信所需高带宽问题,在Candence平台上基于Verilog-AMS完成56 Gbps Duobinary信号时钟数据恢复电路设计与仿真,多电平传输可以减小对带宽的需求。基于相位差值器(PI)... 高速串行接口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芯片之间的互连核心,针对高速串行通信所需高带宽问题,在Candence平台上基于Verilog-AMS完成56 Gbps Duobinary信号时钟数据恢复电路设计与仿真,多电平传输可以减小对带宽的需求。基于相位差值器(PI)设计时钟数据恢复(CDR)电路,以Bang-Bang鉴相器的鉴相结果作为鉴相依据,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处理鉴相结果,其包括投票算法、滤波算法以及相位控制码转换算法。数字算法降低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便于调节环路增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环路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CDR电路可以进行相差和100 PPM频差的追踪。对输入数据分别增加0.25 UI正弦抖动,环路带宽为23 MHz,当抖动频率未超过环路带宽时,系统能够跟踪正弦抖动。抖动容限满足CEI-56G协议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数据恢复 Duobinary信号 Bang-Bang鉴相器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正弦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检波器与模拟检波器地震勘探效果对比分析
3
作者 王晨 林娟 +3 位作者 娄兵 马凯 阿力甫江 张雨凡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4,共8页
为精准评估数字检波器在地震勘探中的性能优势,本研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北1井区构建了严格受控的对比试验环境。通过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参数(道距25 m、1800次覆盖、1.5~96 Hz可控震源扫描)及全频保幅处理流程,首次实现了模拟(SG-5型... 为精准评估数字检波器在地震勘探中的性能优势,本研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北1井区构建了严格受控的对比试验环境。通过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参数(道距25 m、1800次覆盖、1.5~96 Hz可控震源扫描)及全频保幅处理流程,首次实现了模拟(SG-5型)与数字(WING_DFU节点式)检波器的等条件对比。试验数据表明:数字检波器在60~95 Hz高频段能量衰减较模拟检波器降低23%,采集单炮有效频宽较模拟检波器低频端拓宽1 Hz,高频端提升1.5 Hz,经"双高"全频处理后更将有效频带扩展至2~72 Hz(较模拟检波器的3~68 Hz低频端拓宽33%,高频端提升6%)。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显示数字检波器对白碱滩组20~40 m薄砂体的纵向分辨率提升,断层边界识别精度更高。本研究通过消除传统对比试验中采集-处理参数差异带来的系统误差,为数字检波器在低信噪比区域的高分辨率勘探应用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检波器 模拟检波器 保幅处理 高分辨率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逻辑处理及存储功能的数字像素读出电路
4
作者 张露漩 于艳 喻松林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904,共4页
未来先进红外探测感知系统,以提升光场维度特征、探测目标距离、空间分辨率等性能为主要目标。片上智能化探测,需采用特定图像处理功能算法将探测信息融合成像,读出电路片上集成智能化自主识别与控制算法电路。成熟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实... 未来先进红外探测感知系统,以提升光场维度特征、探测目标距离、空间分辨率等性能为主要目标。片上智能化探测,需采用特定图像处理功能算法将探测信息融合成像,读出电路片上集成智能化自主识别与控制算法电路。成熟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实现路线基于数字域完成,读出电路数字化设计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像素阵列数据与算法处理模块之间以具有逻辑处理功能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交互。本文设计实现具有逻辑处理及存储功能的数字像素读出电路,配合图像处理算法功能实现智能化片上盲元替代、非均匀性校正、像元重构和运动目标轨迹探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红外探测器 像素级数字化 读出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准试块的DR数字射线尺寸精确测量方法
5
作者 马海全 李春凯 +3 位作者 甘勇 范洪涛 李秋生 丁宁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对于DR检测技术而言,射线源焦点尺寸、几何放大倍数、探测器像素尺寸以及图像标定基准尺寸是影响DR检测技术尺寸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为此,通过单一变量法的DR试验研究并定性分析了上述4个因素对尺寸定量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于DR检测技术而言,射线源焦点尺寸、几何放大倍数、探测器像素尺寸以及图像标定基准尺寸是影响DR检测技术尺寸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为此,通过单一变量法的DR试验研究并定性分析了上述4个因素对尺寸定量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尺寸选择基准试块的高精度尺寸定量方法,并在实际工件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射线源焦点尺寸、探测器像素尺寸与定量测量误差成正比,而几何放大倍数与测量误差呈现出先减小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单个像素的实际物理尺寸与基准尺寸直接相关,在DR图像质量符合检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基准尺寸越接近实际缺陷尺寸,定量测量误差越小,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准试块可将测量误差控制在±0.05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检测技术 尺寸定量测量 射线源焦点 几何放大倍数 探测器像素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传明 王睿 邵明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1880个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明显... 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1880个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梯度化”特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数字乡村在长三角地区呈“片状分布”,而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点状分布”。2)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长三角地区形成“高-高”集聚。数字乡村发展呈现次热点区和热点区围绕高热点区集聚的“中心-外围”结构形态。在热点区与冷点区之间形成“T”字形狭长地带,将热点区与冷点区分隔开。3)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为0.0359,其中数字乡村的区域间差距是数字乡村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产业经济、人口教育、财政金融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对数字乡村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县域 空间分异 冷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明华 张腾文 +1 位作者 初勤儒 史楠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0,共11页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分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空间来源;对于全国整体来说,覆盖广度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而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等地区,使用深度差异超过覆盖广度差异成为影响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不论是在全国整体还是八大综合经济区,降低互联网覆盖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每两对因素组合都会加强各自对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揭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和外在驱动机制,为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Dagum基尼系数 结构来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发展时空耦合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朋林 候梦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该文运用投影寻踪模型测算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字经...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该文运用投影寻踪模型测算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发展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二者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我国省域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分布格局,清洁能源与此相反;②分维度看,数字经济各子系统与清洁能源耦合协调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进程最快,分区域看,各区域数字经济和清洁能源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上升趋势;③从单因子探测看,信息化程度是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核心驱动因素,从交互探测看,科技创新和资源禀赋的交互驱动力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清洁能源 投影寻踪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兆广 陈转青 史勤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7-2560,共14页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驱动因素,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互动的作用机理框架与综合评价体系,采用CRITIC-熵权-TOPSI...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驱动因素,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互动的作用机理框架与综合评价体系,采用CRITIC-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以河南省为例,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障碍因子、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1)全省及各区域水平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以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步提升态势,其中耦合协调度呈中心增长极辐射边缘区域的时空演变格局。(2)制约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准则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农业产业数字化和农业绿色产出,指标层障碍因子主要为淘宝村数量、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产出和单位从业人员产值。(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府支持、教育水平、农村基建和土地禀赋是两系统良性互促的主要驱动力量,同时前三者的影响作用呈增强趋势,后三者的影响效果逐年减弱。【结论】推动“淘宝村”建设以及提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加大政府公共支出,可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数字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及电缆隧道火灾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伯岩 张鹏 +1 位作者 黄兴旺 谢友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35,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线型感温电缆在电缆隧道中无法对火灾进行有效定位和精确预警等问题,研发一种新型数字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在传统感温电缆的技术基础上,分布式插入消防芯片,与原有热敏材料结合,进行火源定位和数据处理;应用多源数据融合及... 为了解决传统线型感温电缆在电缆隧道中无法对火灾进行有效定位和精确预警等问题,研发一种新型数字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在传统感温电缆的技术基础上,分布式插入消防芯片,与原有热敏材料结合,进行火源定位和数据处理;应用多源数据融合及自适应算法,考虑环境影响,整合多类数据,实现精准预警;升级输出预警方式,可用多设备观测沿缆的实时温度、温度云图。对产品进行技术指标检定合格后,参考国家标准和电缆隧道环境,进行了小火源性能测试、差温报警性能测试、沸水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符合国家标准,且在湿热环境下运行稳定,可靠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 数字线型感温探测器 精确定位 火灾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海东 汤斌 +6 位作者 任忠国 谢琳 杨森 李富迪 孙文遂 赵明富 张良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2,共7页
针对传统工业X射线平板探测器噪声高和像素低的问题,利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FT)平板、亚德诺半导体(ADI)成熟的模数转换(ADC)芯片、奇景光电(Himax)公司的驱动模块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了一种3072×3072像素的X射线平板探... 针对传统工业X射线平板探测器噪声高和像素低的问题,利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FT)平板、亚德诺半导体(ADI)成熟的模数转换(ADC)芯片、奇景光电(Himax)公司的驱动模块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了一种3072×3072像素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信号采集系统。本项目以ZYNQ7020为核心处理器进行电路设计,并实现FPGA的综合布局布线、仿真和调试,该系统在FPGA的控制信号作用下,实现了驱动模块控制TFT的开关、模拟前端(AFE)同时并行采集3072个通道的电荷信号,经过去噪、放大以及AD转换后数据在一个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口串行输出,最终成功得到采集信号,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可以为研究X射线探测器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X射线探测器 信号采集 模拟前端 模数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林婷敏 陈楠 林偲蔚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参数。因此高空间分辨率和精确性的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对于高精度的区域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30m×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直接计算太阳辐射,从而将其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参数。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研究2015-2020年江汉平原APAR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顾及江汉平原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农田APAR的时空特性,研究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江汉平原APAR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2015-2020年APAR年总值在3.42×10^(13)MJ-3.73×10^(13)MJ之间,总体空间分布与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相符;(2)农田月均APAR值在4月、7月高于其他月份,表现出“双峰”的特征;(3)在空间分布上,水田APAR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而旱地APAR正好相反,这可能源于种植结构重心转移;(4)通过借助地理探测器,着重考虑与植被生长相关的12个因子(包括≧10℃积温、年总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总降雨量、农田种植结构、年散射辐射、农田施肥、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砂土、粉砂土、黏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2个因素对APAR空间变异性都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对CASA的改进方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高空间精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CASA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姚立斌 陈楠 +4 位作者 张济清 纪忠顺 钟昇佑 李正芬 韩庆林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7-366,共10页
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是从探测器起所有信号处理都在数字域完成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红外焦平面技术。通过将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集成到读出电路中实现数字读出,配合数字传输和数字图像处理形成数字化红外焦平... 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是从探测器起所有信号处理都在数字域完成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红外焦平面技术。通过将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集成到读出电路中实现数字读出,配合数字传输和数字图像处理形成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通过中波640×512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读出电路、成像组件以及数字化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设计和测试,表明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具有接口简单、高抗干扰、高通道隔离度、低读出噪声、高传输带宽、高线性度、高稳定性等特点,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读出电路 数字化焦平面 探测器组件 数字成像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的激光测距数字相位计的实现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谢蕾 李季 +2 位作者 陈结祥 戚俊 黄正英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8,11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激光相位式测距中的一种数字相位计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DSP器件运用FFT算法完成的。文中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并给出了测量的试验结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FFT 激光测距 数字相位计 DSP 相位式测距 数字信号处理器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在甲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慧芳 李彬 +5 位作者 何启欣 党敬民 于红艳 郑传涛 王一丁 潘教青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检测气体浓度时,为了从红外传感信号中提取一次及二次谐波信号来表征气体浓度,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介绍正交锁相放大原理,设计谐波提取算法,给出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检测气体浓度时,为了从红外传感信号中提取一次及二次谐波信号来表征气体浓度,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介绍正交锁相放大原理,设计谐波提取算法,给出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案.利用配备的浓度为1%~5%的甲烷样品以及研制的锁相放大器,开展气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甲烷浓度为5%时,在二次谐波对应的频率点处,测得的系统信噪比为34dB,表明设计的锁相放大器具有较好的性能;测得的二次与一次谐波信号峰峰值的比值与气体浓度成线性关系;考虑动态配气以及气体沿管道传输的时间,检测系统的响应时间约为96~98s;气体浓度为20 000ppm时,测试浓度波动范围为-92ppm^+118ppm;根据Allan方差预测的系统检测下限为29.52ppm.与模拟锁相放大器以及商用锁相放大器相比,本文研制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硬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在红外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红外光谱学 气体检测仪 红外吸收 数字锁相放大器 谐波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16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的全数字锁相环设计方案 被引量:5
17
作者 屈八一 程腾 +4 位作者 俞东松 李智奇 周渭 李珊珊 刘立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针对实现参考频率和输出的频率近似相等或者近似成整数倍关系时遇到的锁相环设计方案复杂以及高性能的模拟锁相环不适宜于集成化问题,设计了主要由模数转换器、全数字式鉴相器、数字式低通滤波器和数控振荡器等构成的全数字式锁相环。... 针对实现参考频率和输出的频率近似相等或者近似成整数倍关系时遇到的锁相环设计方案复杂以及高性能的模拟锁相环不适宜于集成化问题,设计了主要由模数转换器、全数字式鉴相器、数字式低通滤波器和数控振荡器等构成的全数字式锁相环。主要利用模数转换器在动态量采集时具有的边沿效应从其采集的大量数据中选择出精度更高的数据用于后级的全数字式鉴相,实现了一种全数字式锁相环。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及其具有锁定精度高和环路的本底噪声低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锁相环 边沿效应 全数字式鉴相器 数控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DIC算法的频谱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阎啸 秦开宇 +1 位作者 高援开 吴绍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5-338,共4页
讨论了数字检波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CORDIC算法的数字检波方案。根据该方案,使用FPGA实现了基于CORDIC算法的数字检波器。通过在VXI全数字中频实时宽带射频频谱分析仪中实验验证,基于CORDIC算法的数字检波器是可行的。它与数字下变频... 讨论了数字检波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CORDIC算法的数字检波方案。根据该方案,使用FPGA实现了基于CORDIC算法的数字检波器。通过在VXI全数字中频实时宽带射频频谱分析仪中实验验证,基于CORDIC算法的数字检波器是可行的。它与数字下变频器结合可以得到高测量精度和动态范围,其带内一致性可达到±0.01dB,测试动态范围可扩展到100dB。如果数字下变频器和基于DSP的高精度细化FFT分析相结合,测试频率分辨率可达到0.03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中频 实时宽带 VXI射频频谱分析仪 CORDIC算法 数字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便携式伽玛能谱仪的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广西 赖万昌 +3 位作者 葛良全 李丹 于新华 谷水亮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0-953,共4页
介绍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野外便携式伽玛能谱仪,笔者针对野外测量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主机与探头分离式结构,研制了数字化伽玛能谱探头,开发了基于PDA的应用软件,采用蓝牙技术实现了探头与主机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介绍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野外便携式伽玛能谱仪,笔者针对野外测量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主机与探头分离式结构,研制了数字化伽玛能谱探头,开发了基于PDA的应用软件,采用蓝牙技术实现了探头与主机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经测试数字化伽玛能谱探头工作电流小于180mA,无线传输距离可达10米,谱线处理速度和功能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数字化伽玛能谱探头 蓝牙 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探测器X射线数字成像质量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跃洲 艾维平 张昌青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提高图像质量为目的,对平板探测器数字成像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认为几何结构和噪声是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采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器对降质后的图像进行滤波复原.仿真结... 以提高图像质量为目的,对平板探测器数字成像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认为几何结构和噪声是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采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器对降质后的图像进行滤波复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有效的,复原后图像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探测器 X射线 数字成像 噪声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