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P和BPA对斑马鱼早期发育、运动行为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济佳 高妮 +3 位作者 边重千 王子龙 荀昭博 吴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8-1762,共15页
近年来,塑料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塑料添加剂等污染物随着塑料的不当处理或老化大量进入环境中,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为确定两种典型塑料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双酚A(Bisphenol A,BPA... 近年来,塑料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塑料添加剂等污染物随着塑料的不当处理或老化大量进入环境中,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为确定两种典型塑料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双酚A(Bisphenol A,BPA)对鱼类早期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模式动物,探讨DBP与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运动行为和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DBP和BPA单独和联合暴露导致斑马鱼胚胎和仔鱼心率下降,体长缩短,孵化进程加快,但对总孵化率和畸形率无明显影响。DBP单独及和BPA联合暴露导致仔鱼运动能力增强、活跃度增加。DBP单独暴露导致丙二醛含量增加,诱导脑部细胞凋亡水平升高。DBP和BPA联合暴露导致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升高,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含量降低,但多巴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无明显变化。DBP和BPA在联合干扰胚胎早期发育(心率、孵化率)和仔鱼运动能力(运动速度、运动距离、狂躁状态频率、狂躁状态持续时间、活跃状态频率、活跃状态持续时间)方面主要表现为拮抗效应,在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gfap、tph1b、th、syn2a和nestin)的转录水平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协同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DBP和BPA在水环境中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双酚类化合物对水生动物的联合神经毒性效应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PA) 双酚A(dbp) 联合暴露 运动行为 斑马鱼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Fe/Z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DBP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天翔 张翼飞 +4 位作者 林原 马思佳 王艳茹 任洪强 许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82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锌(CNT-Zn)、铁(CNT-Fe)和锌铁共掺杂(CNT-Fe/Zn)的碳纳米管催化剂,考察了不同pH值下3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水中DBP的效果.结果表明,CNT-Fe/Zn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在宽pH值范围内比单独臭氧降解DBP的去除... 本研究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锌(CNT-Zn)、铁(CNT-Fe)和锌铁共掺杂(CNT-Fe/Zn)的碳纳米管催化剂,考察了不同pH值下3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水中DBP的效果.结果表明,CNT-Fe/Zn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在宽pH值范围内比单独臭氧降解DBP的去除率提升22%~52%.在DBP初始浓度4mg/L、初始pH值为4、臭氧用量20mg/L、催化剂投加量50mg/L的条件下,30min内DBP去除率可达72.41%.利用SEM、XRD和XPS等多种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CNT-Fe/Zn表面的含氧基团是主要活性位点,CNT-Fe/Zn的加入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过氧化氢进一步提高了DBP的去除率.催化剂循环实验表明,CNT-Fe/Zn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p催化臭氧氧化 锌铁尖晶石 碳纳米管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文英 熊丽 +3 位作者 刘荣 蒋园 胡芹芹 王黎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4个质量浓度0.38、0.85、1.90、4.25mg·L-1进行20d慢性染毒,期间每5d测定斑马鱼的体重、肝重和鳃重,同时测定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结果表明,斑马鱼比肝重总体随DBP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而比鳃重总体变化不大.随DBP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毒性 斑马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腺三磷酸酶(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斜生栅藻的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胡芹芹 熊丽 +1 位作者 田裴秀子 李文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BP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设置5个暴露组(5、10、20、50、100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暴露96h后分别测定... 为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BP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设置5个暴露组(5、10、20、50、100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暴露96h后分别测定DBP对斜生栅藻生长量、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暴露组DBP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DBP暴露浓度的增大,藻细胞密度逐渐降低,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BP对斜生栅藻的24、48、72、96h的EC50值分别为3.31、15.49、1.95、2.21mg·L-1.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DBP暴露浓度的增大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低浓度(5~10mg·L-1)上升,高浓度(10~100mg·L-1)下降.随DBP暴露浓度的增大,斜生栅藻SOD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在20mg·L-1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与对照比较,p<0.05);当DBP暴露浓度≥10mg·L-1时,MDA含量随DBP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与对照比较,p<0.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斜生栅藻 光合色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P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春晓 王平 +2 位作者 李海燕 王新春 袁玮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文章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叶绿素a含量、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DBP在较低浓度范围内(1~4 mg/... 文章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叶绿素a含量、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DBP在较低浓度范围内(1~4 mg/L)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特性、SOD和CAT的活性;然而较高浓度的DBP(8 mg/L)却对藻类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还会降低SOD、CAT的活性。这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DBP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水华化感抑制剂的研发和安全使用提供理论指导作用,同时对全面了解水华暴发机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二丁酯 铜绿微囊藻 叶绿素A 可溶性磷 S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DBP/DIBP胁迫及其修复剂优化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任旭琴 高军 +1 位作者 陈伯清 骆丹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126,共6页
在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对辣椒生长胁迫效应的基础上,选择凹土、蜂窝煤渣、腐植酸组成混合修复剂,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回归模型,优化修复剂配方,进而探讨了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DBP/DIBP... 在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对辣椒生长胁迫效应的基础上,选择凹土、蜂窝煤渣、腐植酸组成混合修复剂,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回归模型,优化修复剂配方,进而探讨了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DBP/DIBP含量达到20 mg·kg-1以上时,对辣椒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显著抑制作用;回归模型极显著(P<0.01),可用于分析预测DBP/DIBP的修复效果;修复剂最佳配方为15.91 g·kg-1凹土+16.40 g·kg-1蜂窝煤渣+1.67 g·kg-1腐植酸;施用修复剂后,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根系活力增强,辣椒干重增加2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土 辣椒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晓贝 张腾 +2 位作者 周昌艳 白冰 陈珊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4,共8页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 ECh 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 ECh 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 邻苯二甲酸单丁酯 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基)酯 蔬菜 吸收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P对斜生栅藻及天然混合藻类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况琪军 赵文玉 邓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dbp 斜生栅藻 天然混合藻类 致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HP、DBP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解玮 蒋颂辉 +1 位作者 屈卫东 朱惠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测定和断乳大鼠子宫增重实验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HP和DBP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细胞内雌... 利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测定和断乳大鼠子宫增重实验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HP和DBP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增高,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DEHP不引起断乳大鼠子宫增重.推断DEHP和DBP可能并不是通过模拟雌激素而是引起体内天然激素受体水平改变等其他机制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内分泌干扰活性 MCF-7人乳腺癌细胞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对DBP和DEHP的富集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迟杰 董林林 李金娟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选择富营养化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研究该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这两个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富集和降解动力学过程.实验在250 mL三角瓶中进行,光照度(4 000±100)lx,DBP和DEHP... 选择富营养化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研究该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这两个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富集和降解动力学过程.实验在250 mL三角瓶中进行,光照度(4 000±100)lx,DBP和DEHP初始浓度均约为0.4 mg/L.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DBP和DEHP均有较显著的降解作用,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5.9×10-3和2.0×10-3h-1.铜绿微囊藻中DBP和DEHP浓度均在实验1 h时达最大值,分别为5.85和8.61 mg/g(dw).藻对DBP和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分别在实验1 h时和12 h时达最大,分别为1.64×104和2.86×104.藻分泌物在DBP和DEHP的富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分泌物增加,导致DBP和DEHP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使藻中DBP和DEHP浓度及其BCFs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富集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球藻与DBP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迟杰 刘华 郎铁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但生物降解作用并不显著,6d的藻富集率和藻降解率分别为42.0%和11.0%。富集量和富集系数在1h达最大,分别为 85.94mg/g.dwc和 4.83 104mL/g。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 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但生物降解作用并不显著,6d的藻富集率和藻降解率分别为42.0%和11.0%。富集量和富集系数在1h达最大,分别为 85.94mg/g.dwc和 4.83 104mL/g。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通小球藻对DBP的一级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C=1.82e-0.0008t,用此方程计算 DBP浓度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富集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DBP对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晓娟 金樑 陈家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89-1893,共5页
报道了酞酸酯类化合物DBP对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DBP处理拟南芥茎段外植体,切片观察拟南芥茎段试管形态发生过程中脱分化、分化及再分化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拟南芥茎段外植体在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首先是愈... 报道了酞酸酯类化合物DBP对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DBP处理拟南芥茎段外植体,切片观察拟南芥茎段试管形态发生过程中脱分化、分化及再分化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拟南芥茎段外植体在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首先是愈伤组织产生,而后愈伤组织块增大,颜色呈淡绿色,生长旺盛,并有分化出芽现象;添加0.01mg/L、0.1mg/L和1.0mg/LDBP,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且高浓度时愈伤组织出现褐化、活力差的现象;培养12h、24h、2d、3d、7d、14d、21d和28d茎段显微切片结果显示,DBP具有抑制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作用,随着DBP浓度的增加呈现剂量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菜 dbp 分化 脱分化 形态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2与DB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朋宇 刘磊 +3 位作者 李松 许楠 徐一峰 范重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9-1105,共7页
基于斑马鱼胚胎技术和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乙炔雌二醇(EE2)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的联合胚胎毒性,主要观察并比较了斑马鱼96h内胚胎发育情况、死亡率和孵化率,并分别采用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分析法和毒性单位图解法分析比较... 基于斑马鱼胚胎技术和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乙炔雌二醇(EE2)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的联合胚胎毒性,主要观察并比较了斑马鱼96h内胚胎发育情况、死亡率和孵化率,并分别采用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分析法和毒性单位图解法分析比较了EE2和DBP组合在不同时间和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效应类型。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对EE2和DBP的毒性作用较为敏感,均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的累加效应,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尾畸、水肿、脊柱弯曲、孵化延迟等)甚至死亡;DBP的毒性作用高于EE2,DBP和EE2的96h-LC50分别为2.219mg·L-1和3.975mg·L-1;EE2和DBP组合在不同时间和浓度有不同的效应类型,在80h时二者之间表现出拮抗作用,96h时则表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雌二醇(EE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斑马鱼 胚胎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钙不动杆菌TS2H对DBP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星春 易筱筠 +3 位作者 党志 陶雪琴 吴惠勤 黄晓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6-849,共4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具有一般毒性和致畸、致突变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大量地用于塑料生产,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PAEs生物降解研究的模型物,通过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出1...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具有一般毒性和致畸、致突变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大量地用于塑料生产,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PAEs生物降解研究的模型物,通过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出1株能降解DBP的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TS2H,研究了TS2H对DBP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可在好氧条件下高效降解DBP,在最佳pH值7时,150r·min-1振荡培养48h对DBP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1的降解率可达到98.64%;TS2H对100mg·L-1内较高质量浓度的DBP均具有较高的降解效能,但当DBP质量浓度达到300mg·L-1时,降解效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加入营养物蛋白胨能促进菌株TS2H对DBP的降解,而葡萄糖和苯甲酸钠的加入对DBP的降解有延缓作用;菌株TS2H在一定浓度的Zn2+、Cd2+和Cu2+条件下仍可较高效地降解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微生物降解 乙酸钙不动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DBP的臭氧氧化效能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海燕 曲久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对饮用水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O3氧化DB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3单独作用于DBP时 ,在反应进行 30min后就能去除 90 %以上 ;O3对DBP的氧化降解除了O...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对饮用水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O3氧化DB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3单独作用于DBP时 ,在反应进行 30min后就能去除 90 %以上 ;O3对DBP的氧化降解除了O3的直接氧化外 ,还有·OH的作用机制 ;HCO-3 和腐殖质都通过影响·OH的产生而影响DBP的O3氧化 ,水中的浑浊度由于对疏水性的DBP会产生吸附作用而对DBP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dbp 内分泌干扰物质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降解方法 浑浊度 臭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种子内源抑制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分析
16
作者 陈鹏旭 廖盼华 +5 位作者 王帆 陈雨 印敏 冯煦 王奇志 管福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探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的内源抑制物,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进行分离,共得到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5个分离相;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Brassica campestris ... 为探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的内源抑制物,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进行分离,共得到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5个分离相;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Aijiaohuang’)种子为受试对象,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不同分离相及6种可能内源抑制物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及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处理下,‘矮脚黄’的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超纯水)。从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的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中共分离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酚类、有机酸类、醇类、醛酮类、苯类、甘油类、醚类和烷类分别有8、6、6、5、4、3、2、2和1种。在1000μmol·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 S,3 R,4 S,5 S)-2-甲氧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9 E,11 E)-共轭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下,‘矮脚黄’的胚根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处理组‘矮脚黄’胚根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50.59%和60.81%,半抑制浓度分别为623.09和136.01μmol·L^(-1)。综上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可能是导致茅苍术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内源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内源抑制物 生物活性检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DBP饱和活性炭的低温等离子体再生实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长河 曹定龙 +2 位作者 俞明芬 刘健辉 郭林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05-3511,共7页
为研究放电等离子体对吸附有机物活性炭的再生过程,利用低温等离子体高效产生强氧化性活性粒子的特点,探讨了高频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对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粒状活性炭(GAC)的再生效果。考察了DBD放电参数(电压、... 为研究放电等离子体对吸附有机物活性炭的再生过程,利用低温等离子体高效产生强氧化性活性粒子的特点,探讨了高频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对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粒状活性炭(GAC)的再生效果。考察了DBD放电参数(电压、频率、电极间距)、反应时间、GAC干湿状态、再生量、循环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再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度提高电压峰值或频率、适度湿润GAC都有助于再生效果的提升;相反,过度提高电压或频率、干燥的GAC都会降低GAC的再生效果。系统电压10 k V,频率10 k Hz,放电间距10mm,质量2 g的含水体积分数为45%的湿GAC再生率高达80%以上;经过3次循环再生处理后,总炭损率低于5.0%,再生率高于70%。系统活性粒子数量、GAC微孔坍塌程度、活性粒子(如O3等)受热分解均是决定再生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高频 粒状活性炭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炭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EX对水中DBP的去除效果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亮 马树双 +4 位作者 赵斌 李君敬 张朝晖 郭幸斐 曹宏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93-2100,共8页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水源水中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以新型的饮用水处理材料离子交换树脂(MIEX)为吸附剂,以DBP为目标污染物,从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电荷密度测定、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共存组分影响等方面分析了MIEX去...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水源水中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以新型的饮用水处理材料离子交换树脂(MIEX)为吸附剂,以DBP为目标污染物,从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电荷密度测定、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共存组分影响等方面分析了MIEX去除DBP的效果和机理。MIEX去除DBP的过程仅需20 min即达到平衡,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描述,中性溶液中DBP的饱和吸附量为0.944 mg·g-1。中性条件下DBP带电量仅为2.7×10^(-3)mmol·mmol^(-1),MIEX与DBP间的作用并非离子交换,而是以DBP分子与MIEX基材间的疏水作用以及氢键作用为主。高浓度SO_4^(2-)和Cl^-不会对DBP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高浓度的腐殖酸(HA)轻微抑制DBP的去除,但微量DBP并不会影响MIEX对HA的去除效果。因此,MIEX作为能高效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新型材料,也可用于去除其中微量的DBP,适用于饮用水复合污染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 腐殖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源水中DBP紫外降解效果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子增 顾天炜 +2 位作者 钟涛 冯俊凯 徐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研究了254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降解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紫外强度和初始浓度通过改变单位浓度DBP所获得的光子能量影响降解效果,溶液pH对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单纯紫外照射对DBP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在低浓度条... 研究了254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降解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紫外强度和初始浓度通过改变单位浓度DBP所获得的光子能量影响降解效果,溶液pH对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单纯紫外照射对DBP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在低浓度条件下较为适用,这主要是因为DBP降解主要依靠其自身直接光解,在初始浓度10 mg/L左右,紫外强度0.62 W/L条件下,紫外照射6 h的降解效率最高能达85%。低腐殖酸条件下,DBP紫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添加腐殖酸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小,说明腐殖酸对DBP的吸附作用较其作为光敏物质增加降解效率的能力强。机理研究表明,DBP降解主要从侧链开始,进一步降解为苯甲酸等中间体,最后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紫外降解 腐殖酸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P对发射药燃烧可燃气体产物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文芳 郭长平 +1 位作者 蔺向阳 潘仁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最小自由能算法理论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单基发射药燃烧生成可燃气体产物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定容燃烧试验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配方中DBP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射药燃烧会有固态游离碳生成;可燃气体的生... 采用最小自由能算法理论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单基发射药燃烧生成可燃气体产物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定容燃烧试验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配方中DBP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射药燃烧会有固态游离碳生成;可燃气体的生成量随着DBP含量的升高先逐渐增加,并在DBP含量临界值时(生成游离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当DBP含量低于临界值时,提高硝化纤维素的含氮量,可减少可燃气体生成量;当DBP含量高于临界值时,提高硝化纤维素含氮量和降低燃烧平衡压力,会增加可燃气体生成量;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一致。建立了发射药燃烧游离碳生成的DBP含量临界值与硝化纤维素含氮量、燃烧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发射药 最小自由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可燃气体 硝化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