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1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素体和渗碳体相形貌对D2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影响
1
作者 刘春鹏 徐福盛 +3 位作者 姜峰 索忠源 张关震 任瑞铭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随着高速列车车轮滚动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日益严重,车轮的初始组织成为影响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热处理炉对D2车轮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使D2车轮钢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组织(P+F)转变为铁素体+粒状渗... 随着高速列车车轮滚动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日益严重,车轮的初始组织成为影响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热处理炉对D2车轮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使D2车轮钢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组织(P+F)转变为铁素体+粒状渗碳体组织(回火索氏体,TS);通过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对2种原始组织类型的车轮试样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和TS车轮试样表面的宏观形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附带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滚动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和TS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距离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TS车轮试样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P+F车轮试样提高了1.3倍;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中共析铁素体的变化是不同的,在表面,先共析铁素体内形成大量的大角度晶界,共析铁素体内形成大量的小角晶界,而在次表面,先共析铁素体内存在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共析铁素体的取向角小于2°;TS车轮试样在距表面不同深度的铁素体晶粒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分布是均匀的;P+F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先共析铁素体与共析铁素体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会加速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进而加速车轮疲劳失效;TS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铁素体的均匀塑性变形会延缓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提高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车轮钢 微观结构演变 滚动接触疲劳 先共析铁素体 珠光体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图的2D转3D技术研究
2
作者 翁高奕 姚剑敏 +1 位作者 陈恩果 严群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为进一步提升图像处理的精准度和高效性,在对现有算法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一种创新的基于显著图的二维至三维转换技术。因此,针对动态显著性图的提取,利用空洞卷积实现多尺度空间特征抽取,通过时空域特征抽取模块融合空间... 为进一步提升图像处理的精准度和高效性,在对现有算法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一种创新的基于显著图的二维至三维转换技术。因此,针对动态显著性图的提取,利用空洞卷积实现多尺度空间特征抽取,通过时空域特征抽取模块融合空间与时间信息形成显著性图谱序列,并采用卷积长短时存储器(ConvLSTM)单元用于三维动态内容生成。在DAVIS和FBMS数据集上,量化指标优于FCNS、DSS等算法,2D-3D转换的立体舒适度得分也更高。该技术有效提升了2D转3D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图 2d转3d 深度信息 视觉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25(OH)D水平构建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3
作者 周晶晶 李东风 +4 位作者 李时慧 郑丽丽 刘桂 丁丞章 袁幸运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T2DM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7例T2DM...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T2DM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对尿路感染患者完善中段尿培养检查并收集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n=425)及验证组(n=182)。建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明确T2DM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内部(建模组)及外部(验证组)验证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607例T2DM患者中,共有99例(16.31%)发生尿路感染,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64.29%)为主,尿路感染患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病程长、清蛋白偏低、高C反应蛋白(CRP)及低25(OH)D水平是建模组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所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T2DM并发尿路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度良好(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75~0.943),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在10%~75%时,使用列线图预测尿路感染风险的净获益率更高。对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内部验证结果相一致。结论 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血清25(OH)D水平减低,基于25(OH)D及其它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T2DM患者尿路感染甄别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级控制的D2D资源分配方法分析
4
作者 肖清华 《邮电设计技术》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动态分析待接入D2D用户对的业务需求,结合蜂窝用户的资源占用情况,对系统可利用资源进行统一评估。计算出待接入D2D用户对的分级评估值,结合阈值参数,差异化区分出3种分级控制场景。最后,采用Matlab工具对本算法和之前的模糊聚类算法(... 动态分析待接入D2D用户对的业务需求,结合蜂窝用户的资源占用情况,对系统可利用资源进行统一评估。计算出待接入D2D用户对的分级评估值,结合阈值参数,差异化区分出3种分级控制场景。最后,采用Matlab工具对本算法和之前的模糊聚类算法(包括功控及无功控)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接入次数累计分布及系统容量等方面有着更均衡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d2d 分级控制 模糊聚类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al-Polarized 2D Beam-Scanning Antenna Based on Reconfigurable Reflective Elements
5
作者 LIU Zhipeng LI Kexin +2 位作者 CAI Yuanming LIU Feng GUO Jiayin 《ZTE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In this paper,a dual-polarized antenna operating at 3.5 GHz is presented with 2D beam-scanning performance.The steerable beam is realized based on a 2×2 active reflective metasurface.The active metasurface is com... In this paper,a dual-polarized antenna operating at 3.5 GHz is presented with 2D beam-scanning performance.The steerable beam is realized based on a 2×2 active reflective metasurface.The active metasurface is composed of folded annular rings and cross dipoles embedded with voltage-controlled varactor diodes.By tuning the capacitance values of the varactors,the reflective phase of the metasurface is reconfigured to tilt the main beam.To verify the scanning performance,a prototype is fabricated and measured.At 3.5 GHz,the measured scanning ranges are from-25°to 29°and-27°to 29°in the XOZ and YOZ plane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polarized antenna reflective metasurface 2d beam scanning varactor di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w-shot learning for screening 2D Ga_(2)CoS_(4-x) supported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6
作者 Nabil Khossossi Poulumi Dey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1期665-673,共9页
Hydrogen generation and related energy applications heavily rely on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which faces challenges of slow kinetics and high overpotential.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particularly single-at... Hydrogen generation and related energy applications heavily rely on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which faces challenges of slow kinetics and high overpotential.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particularly single-atom catalysts (SACs) on 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are essential.This study presents a few-shot machine learning (ML) assiste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2D septuple-atomic-layer Ga_(2)CoS_(4-x)supported SACs to predict HER catalytic activity.Initially,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2D Ga_(2)CoS4is inactive for HER.However,defective Ga_(2)CoS_(4-x)(x=0–0.25)monolayers exhibit excellent HER activity due to surface sulfur vacancies (SVs),with predicted overpotentials (0–60 mV) comparable to or lower than commercial Pt/C,which typically exhibits an overpotential of around 50 m V in the acidic electrolyte,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e SV is lower than 8.3%.SVs generate spin-polarized states near the Fermi level,making them effective HER sites.We demonstrate ML-accelerated HER overpotential predictions for all transition metal SACs on 2D Ga_(2)CoS_(4-x).Using DFT data from 18 SACs,an ML model with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reduced computation time was developed.An intrinsic descriptor linking SAC atomic properties to HER overpotential was identified.This study thu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screening SACs on 2D materials,enhancing catalys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roduction ELECTROCATALYST 2d materi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achine learning Surface sulfur vaca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载水D-2标准正式实施后的港口国监督对策研究
7
作者 韩晶 王明良 孙光 《中国海事》 2025年第1期43-46,共4页
压载水D-2标准于2024年9月8日起全面实施,如何更好地履约成为港口国关注的重点。港口国监督(PSC)在促进港口国实施公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压载水D-2标准的要求入手,结合公约执行现状,客观全面分析了压载水D-2标准实施后,PSC可能面临的... 压载水D-2标准于2024年9月8日起全面实施,如何更好地履约成为港口国关注的重点。港口国监督(PSC)在促进港口国实施公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压载水D-2标准的要求入手,结合公约执行现状,客观全面分析了压载水D-2标准实施后,PSC可能面临的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为公约在经验积累期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管理 d-2标准 港口国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F1+2对卵巢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曹梦杰 张驰裕 +2 位作者 张斌 闫国贝 苏威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究卵巢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对照组(未发生VTE患... 目的探究卵巢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对照组(未发生VTE患者),分析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Spearman相关分别分析D-二聚体与FBG和F1+2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卵巢癌术后并发VTE的影响因素;受试工作者(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FBG和F1+2对于卵巢癌发生VTE的预测价值。结果卵巢癌术后并发VTE组红细胞[(3.49±0.47)×10^(12)/L]、血红蛋白[(106.88±15.45)g/L]低于对照组[(3.99±0.63)×10^(12)/L、(119.86±18.31)g/L,P<0.05];而D-二聚体[(3.35±1.17)mg/L]、FBG[(3.85±0.21)g/L]、F1+2[(267.44±62.18)pmol/L]均高于对照组[(0.45±0.11)mg/L、(2.90±0.14)g/L、(186.52±45.61)pmol/L,P<0.05];D-二聚体与F1+2呈正相关(r=0.43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2.485,95%CI=1.428~4.322)、FBG(OR=2.376,95%CI=1.011~5.540)和F1+2(OR=1.015,95%CI=1.001~1.03)为卵巢癌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FBG和F1+2预测卵巢癌术后并发V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689、0.841;D-二聚体联合F1+2的AUC为0.911。结论卵巢癌术后并发VTE患者的D-二聚体、FBG和F1+2水平升高,且异常升高均为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对VTE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联合三者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片段1+2 卵巢癌 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ion/electron transport by ultrafine nanoparticles and graphene in Li_(2)FeTiO_(4)/C/G nanofibers for symmetric Li-ion batteries
9
作者 Wenjie Ma Yakun Tang +4 位作者 Yue Zhang Xiaohui Li Lang Liu Xueting Wang Yuliang C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2期42-51,I0002,共11页
Low-cost Fe-based disordered rock salt(DRX)Li_(2)FeTiO_(4)is capable of providing high capacity(295 mA h g^(-1))by redox activity of cations(Fe^(2+)/Fe^(4+)and Ti^(3+)/Ti^(4+))and anionic oxygen.However,DRX structures... Low-cost Fe-based disordered rock salt(DRX)Li_(2)FeTiO_(4)is capable of providing high capacity(295 mA h g^(-1))by redox activity of cations(Fe^(2+)/Fe^(4+)and Ti^(3+)/Ti^(4+))and anionic oxygen.However,DRX structures lack transport channels for ions and electrons,resulting in sluggish kinetics,poor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and cyclability.Herein,graphene conductive carbon network permeated Li_(2)FeTiO_(4)(LFT/C/G)nanofibers a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 facile sol-gel assisted electrospinning method.Ultrafine Li_(2)FeTiO_(4)nanoparticles(2 nm)and one-dimensional(1D)structure provide abu ndant active sites and unobstructed diffu sion channels,accelerating ion diffusion.In addition,introducing graphene reduces the band gap and Li^(+)diffusion barrier and improves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Li_(2)FeTiO_(4),thus achieving a relatively mild interfacial reaction and reversible redox reaction.As expected,the LFT/C/1.0G cathode delivers a remarkable discharge capacity(238.5 mA h g^(-1)),high energy density(508.8 Wh kg^(-1)),and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51.2 mA hg^(-1)at 1.0 A g^(-1)).Besides,the LFT/C/1.0G anode also displays a high capacity(514.5 mA h g^(-1)at 500 mA g^(-1))and a remarkable rate capability(243.9 mA h g^(-1)at 8 A g^(-1)).Moreover,the full batteries based on the LFT/C/1.0G symmetric electrode demonstrate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17.0 mA h g^(-1)after 100 cycles at 50 mA g^(-1).This study presents useful insights into developing cost-effective DRX cathodes with durable and fast lithium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ordered rock salt Li_(2)FeTiO_(4) GRAPHENE 1d structure Rapid ion/electron transport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金属Ni d电荷密度对Ni_(2)P/Al_(2)O_(3)催化剂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荆洁颖 李泽 +1 位作者 赵泽敏 张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饱和过程的速控步骤,其吸附活化困难不易解决,催化剂活性难以满足加氢需求。根据稠环芳烃与过渡金属间π络合吸附机理,在反应物吸附活化过程中,稠环芳烃分子和活性金属分别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故Ni基催化剂中活性金属Ni处于缺电子状态时利于生成全氢菲,但关于Ni缺电子量及其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催化剂菲、对称八氢菲加氢性能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基于负载型Ni_(2)P催化剂稳定性高、耐硫、耐氮性强等优势,采用次磷酸盐歧化法通过调变P/Ni物质的量比制备具有不同Ni d电荷密度的Ni2P/Al_(2)O_(3)催化剂,考察Ni d电荷密度对菲、对称八氢菲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5 MPa、空速1 309 h-1反应条件下,Ni-2.5P/Al_(2)O_(3)催化剂转换频率fTO最高(44.64×10^(-3)s^(-1))。通过吸附活化熵描述菲、对称八氢菲与催化剂表面间相互作用强度,发现菲、对称八氢菲在不同Ni-xP/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度不同。通过定量计算Ni d电荷密度,明确了Ni2P/Al_(2)O_(3)催化剂用于菲加氢反应时适宜Ni d电荷密度约-0.24 e,对称八氢菲加氢反应适宜的Ni d电荷密度约-0.05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Ni_(2)P/Al_(2)O_(3)催化剂 d电荷密度 全氢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清CRP、自身免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11
作者 姚莉敏 付士玲 郎少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88-2992,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自身免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自身免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自身免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按血清25(OH)D水平将研究组分为正常组(34例)、不足组(37例)、缺乏组(39例)和严重缺乏组(40例)4个亚组,比较组间血清CRP、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对血清25(OH)D与CRP、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随访3 a,统计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对甲状腺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25(OH)D、TSH水平较低,CRP水平和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的血清CRP、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和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CRP、TSH水平逐渐上升(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CRP(r=-0.714)、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r=-0.397)和TSH(r=-0.410)水平均呈负相关(P<0.001)。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5.33%(38/150),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预测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的AUC为0.91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CRP、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对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维生素d 自身免疫抗体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DF与2D CNN-改进SVM的道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2
作者 王彦快 孟佳东 +2 位作者 张玉 杨建刚 王贵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4-2956,共13页
针对道岔故障特征不易提取以及道岔故障诊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格拉姆角差场(Gramian Angular Difference Fields, GADF)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Two 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2D CNN)-改进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 针对道岔故障特征不易提取以及道岔故障诊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格拉姆角差场(Gramian Angular Difference Fields, GADF)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Two 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2D CNN)-改进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道岔故障诊断组合方法。首先,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选取道岔设备正常转换与典型故障的转辙机功率曲线,建立转辙机功率曲线样本数据库;采用GADF编码将一维转辙机功率曲线信号转换为具有时间相关性的二维特征图,分别选择16×16、32×32以及64×64大小的特征图并提取图像数据。其次,在LeNet-5模型的基础上设计2D CNN网络结构,并将图像数据输入至基于2D CNN的道岔故障特征提取模型中,经多层的卷积层、池化层以及全连接层提取特征指标,建立道岔故障诊断样本数据库。最后,通过北方苍鹰优化(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 NGO)算法优化SVM算法的惩罚因子与核函数方差,构建基于NGO-SVM的道岔故障诊断模型。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将转辙机功率曲线数据经GADF编码为64×64大小的特征图,并通过2D CNN模型提取道岔典型特征数据,较其他数据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故障诊断准确率,同时提高了故障诊断实时性;将建立的道岔故障诊断样本数据库输入至NGO-SVM道岔故障诊断模型,其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7.5%,较其他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好的故障诊断性能,为道岔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现场道岔设备的日常维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设备 故障诊断 GAdF 2d CNN NGO-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人体图像特征学习的女西装合体性判别
13
作者 姚彤 闵悦宁 +2 位作者 王军 孙见梅 潘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6,共9页
为解决服装远程定制和网络购衣过程中服装合体性无法预先判断的问题,文章提出利用2D人体图像判断女西装合体性。首先采集了462名18~25周岁青年女性的2D图像及3D尺寸,建立人体数据集。并制作10件虚拟女西装,建立服装数据集。其次提取用... 为解决服装远程定制和网络购衣过程中服装合体性无法预先判断的问题,文章提出利用2D人体图像判断女西装合体性。首先采集了462名18~25周岁青年女性的2D图像及3D尺寸,建立人体数据集。并制作10件虚拟女西装,建立服装数据集。其次提取用于女西装合体性判别的服装特征、2D人体图像关键点距离特征和整体特征。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采用专家评价法获取女西装合体性评价标签。最后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建立女西装合体性判别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将文章提出的特征应用于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女西装合体性判别模型判别准确率可达到84.8%,说明提出的服装合体性评价指标有效,可以用于基于2D图像的服装合体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人体图像特征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女西装 合体性 贝叶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的检测意义
14
作者 白洁 贾中春 +1 位作者 张鹏凯 张泽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27-2731,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SP)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和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56例为对象,分为SP组(单纯SP,46例)、糖尿病组(...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SP)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和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56例为对象,分为SP组(单纯SP,46例)、糖尿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69例)、糖尿病+SP组(2型糖尿病并发SP,54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SP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糖尿病组、糖尿病+SP组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鸢尾素、25(OH)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SP组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高于SP组、糖尿病组,鸢尾素、25(OH)VD水平低于SP组、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bA1c、TG和趋化素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鸢尾素、25(OH)VD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检测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SP的AUC值分别为0.712、0.770、0.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SP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偏高,鸢尾素、25(OH)VD水平偏低;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变化与SP发病密切相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2型糖尿病并发SP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趋化素 鸢尾素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RAN中IRS辅助的D2D系统资源分配与RCG波束成形优化
15
作者 许晓荣 薛纪守 +1 位作者 吴俊 包建荣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共12页
以异构云无线电接入网(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H-CRAN)中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端到端(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为背景,研究了该系统中以和速率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分配与黎... 以异构云无线电接入网(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H-CRAN)中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端到端(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为背景,研究了该系统中以和速率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分配与黎曼共轭梯度(Riemannian conjugate gradient,RCG)波束成形优化方法。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为优化目标,构造子信道复用系数、发射功率门限以及IRS反射系数模约束等多约束优化问题。对于该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信道强度的延迟接受算法,以获得信道复用系数。随后将目标优化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进行交替优化。对于发射功率优化子问题,使用逐次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方法进行求解。对于IRS波束成形子问题,将IRS相移约束转化为复圆流形后,采用RCG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当IRS反射阵源数为50、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为46 dBm时,与现有信道分配方案和随机信道分配方案相比,所提信道分配方案的和速率性能分别提高了5.2 bit/(s·Hz)和14.6 bit/(s·Hz)。与无IRS通信场景相比,部署IRS的和速率性能显著提高约31.2 bit/(s·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异构云无线电接入网 d2d通信 逐次凸逼近 黎曼共轭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下场景IRS辅助D2D通信系统波束成形设计
16
作者 张祖凡 刘建 张晨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71-3582,共12页
针对城市街道场景下蜂窝用户和D2D通信用户共享频谱以及城市街道下无线信道特性,该文提出一种IRS辅助的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法。在D2D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约束下,以最大化蜂窝用户容量为目标,设计了最优的波束形成向量、相移矩阵和... 针对城市街道场景下蜂窝用户和D2D通信用户共享频谱以及城市街道下无线信道特性,该文提出一种IRS辅助的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法。在D2D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约束下,以最大化蜂窝用户容量为目标,设计了最优的波束形成向量、相移矩阵和D2D链路发射功率。引入松弛变量将非凸且变量耦合的优化问题转换为解耦后的凸优化问题和二分法搜索功率分配,采用黎曼共轭梯度算法对反射相移矩阵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性较好,且与基准方案相比能有效地提升用户信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d2d 波束成形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2D的车联网资源分配与模式选择方案
17
作者 任晶秋 杨震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针对当前设备到设备(D2D:Device-to-Device)通信在车联网端应用时只考虑提高D2D的复用模式的资源利用率或系统遍历容量,而未将D2D的其他模式纳入到系统内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资源分配与模式选择的算法。通过优先复用模式的方式提高通信... 针对当前设备到设备(D2D:Device-to-Device)通信在车联网端应用时只考虑提高D2D的复用模式的资源利用率或系统遍历容量,而未将D2D的其他模式纳入到系统内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资源分配与模式选择的算法。通过优先复用模式的方式提高通信资源利用率,对不满足复用模式的D2D用户对(D-UE:Device-to-device UsErs)采用蜂窝模式,采取和蜂窝用户(C-UE:Cellular UsErs)相同的方案满足D-UE的基础需求,考虑D-UE用户与蜂窝用户和基站(BS:Base Station)距离、D-UE间的信噪比等因素对D-UE分配不同的资源接入模式。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资源分配与模式选择方案能有效提升系统容量及D-UE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d通信 资源分配 模式选择 车联网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关系及能量缓存的D2D通信中继选择算法
18
作者 任晶秋 刘琪 +1 位作者 张光华 卢为党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97-1003,共7页
针对D2D(Device-to-Device)通信系统中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的距离过大时出现通信时延大、通信过程中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及能量缓存的D2D通信中继选择算法。该算法在限定中继节点的位置前提下,不仅考虑传输速率、中继的剩余... 针对D2D(Device-to-Device)通信系统中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的距离过大时出现通信时延大、通信过程中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及能量缓存的D2D通信中继选择算法。该算法在限定中继节点的位置前提下,不仅考虑传输速率、中继的剩余能量及剩余缓存空间等常规条件,还考虑了节点间的社交关系以及链路的中断概率,综合计算每条链路权重,权重最高的链路被选中进行数据传输。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时延,提高了系统成功传输概率,进而提升了中继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关系 中断概率 中继选择 能量感知 d2d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三角数分解的可配置2-D卷积器优化方法
19
作者 黄继业 肖强 +4 位作者 田大海 高明裕 王俊帆 董哲康 黄汐威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54-3062,共9页
多尺寸2-D卷积通过特征提取在检测、分类等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缺少一种高效的可配置2-D卷积器设计方法,这限制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在边缘端的部署和应用。该文基于乘法管理以及奇平方数的三角数分解方法,提... 多尺寸2-D卷积通过特征提取在检测、分类等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缺少一种高效的可配置2-D卷积器设计方法,这限制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在边缘端的部署和应用。该文基于乘法管理以及奇平方数的三角数分解方法,提出一种高性能、高适应性的卷积核尺寸可配置的2-D卷积器。所提2-D卷积器包含一定数量的处理单元(PE)以及相应的控制单元,前者负责运算任务,后者负责管理乘法运算的组合,二者结合以实现不同尺寸的卷积。具体地,首先根据应用场景确定一个奇数列表,列表中为2-D卷积器所支持的尺寸,并利用三角数分解得到对应的三角数列表;其次,根据三角数列表和计算需求,确定PE的总数量;最后,基于以小凑大的方法,确定PE的互连方式,完成电路设计。该可配置2-D卷积器通过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实现,由Vivado 2 022.2在XCZU7EG板卡上进行仿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同类方法,该文所提可配置2-D卷积器,乘法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由20%~50%提升至89%,并以514个逻辑单元实现1 500 MB/s的吞吐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卷积器 可配置架构 乘法管理 三角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高瑞萍 闫晓海 张秀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_(2)通过提高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2至2023.3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DP... 目的:探讨维生素D_(2)通过提高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2至2023.3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DP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控制血糖并采用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维生素D_(2)肌肉注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血清25(OH)D水平、神经病变程度[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25-OH VD_(2)和25-OH VD3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25-OH VD_(2)和25-OH VD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正中神经MCV、SCV和腓总神经MCV、SCV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正中神经MCV、SCV和腓总神经MCV、SC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DN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MD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维生素D_(2)注射液治疗能提高T2DM合并DPN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2)注射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