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0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pectin synthesis relevant galacturonosyltransferase gene family and its expression during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FAN Senmiao LIU Aiying +10 位作者 ZOU Xianyan ZHANG Zhen GE Qun GONG Wankui LI Junwen GONG Juwu SHI Yuzhen DENG Xiaoying JIA Tingting YUAN Youlu SHANG Haiho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1年第3期239-260,共22页
Background:Pectin is a key substance involved in cell wall development,and the galacturonosyltransferases(GAUTs)gene family is a critical participant in the pectin synthesis pathway.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 Background:Pectin is a key substance involved in cell wall development,and the galacturonosyltransferases(GAUTs)gene family is a critical participant in the pectin synthesis pathway.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GAUTs has not been performed in cotton.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GAUT gene family in different cotton species is needed to in crease kno wledge of the functi on of pectin in cotto n fiber development.Results:In this study,we have identified 131 GAUT genes in the genomes of four Gossypium species(G.raimondii,G barbadense,G.hirsutum,and G.arboreum),and classified them as GAUT-A,GAUT-B and GAUT-C,which coding probable galacturonosyltransferases.Among them,the GAUT genes encode proteins GAUT1 to GAUT15.All GAUT proteins except for GAUT7 contai n a con served glycosyl transferase family 8 domain(H-DN-A-SW-S-V-H-T-F).The conserved sequence of GAUT7 is PLN(phospholamban)02769 domain.According to c/s-elemet analysis,GAUT genes transcript levels may be regulated by horm ones such as JA,GA,SA,ABA,Me-JA,and IA A.The evoluti on and transcription patterns of the GAUT gene family in different cotton species and the transcript levels in upland cotton lines with different fiber st「ength were analyzed.Peak transcript level of GhGAUT genes have been observed before 15 DPA.In the six materials with high fiber strength,the transcription of GhGAUT genes were concentrated from 10 to 15 DPA;while the highest transcript levels in low fiber st「ength materials were detected between 5 and 10 DPA.These result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on gene function during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Conclusions:The GAUT gene family may affect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including fiber elongation and fiber thickening.In the low strength fiber lines,GAUTs mainly participate in fiber elongation,whereas their major effect on cotton with high strength fiber is related to both elongation and thick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PECTIN Galacturonosyltransferases EVOLUTION Transcription patter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Xiantao Shi 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0-304,共5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deepl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character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deepl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is a knowledge-driven era,and"eco-friendly"and"low-carbon"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the knowledge-driven economy,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bject,aim and cont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management of"human",it creates an eco-friendly,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s,which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xtensive growth to intensive growth of the macro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生产力 管理理论 语境 生态友好 宏观管理 集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国高 何春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8,共18页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文章通过构建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2007—2020年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文章通过构建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2007—2020年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潜力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国内市场潜力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促进专业化分工来推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国内市场潜力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市场潜力具有虹吸效应,邻接城市的国内市场潜力会降低本地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外市场协同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有效缓解了该不利影响。该研究不仅为市场潜力的生产率效应提供新的微观经验证据,而且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力 全要素生产率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丹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在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要素流动受阻、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内在约束。未来,要克服难点、疏通堵点、聚焦关键重点,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流通体制机制,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从而为更充分发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可持续释放中国的市场红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流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5
作者 王垚 李爱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中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国土空间分布失衡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已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掣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征程阶段的...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中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国土空间分布失衡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已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掣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征程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应以“全域高质量发展、整体生态保护与局部重点开发有机结合”为特征,以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空间分工与合作、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提升重要功能区的保障能力为主要思路,逐步确定“四横四纵”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同时,为支撑创新驱动、制造业强国、对外开放、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还需要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高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多层次对外开放聚集区、能源安全保障基地等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新征程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应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的差别化国土空间政策、明确中央与地方责任和分工为施策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辩证法
6
作者 王岩 张星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I0002,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多方面的协调推进,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生产力向“新质”跃升: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调,坚持“稳”与“进”的动态平衡;把握新质生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多方面的协调推进,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生产力向“新质”跃升: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调,坚持“稳”与“进”的动态平衡;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次序,坚持“立”与“破”的衔接贯通;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线,坚持“长”与“短”的齐头并进;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布局,坚持“上”与“下”的联动统一;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坚持“内”与“外”的互补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实践辩证法 发展基调 发展次序 发展主线 发展布局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理论内涵、风险外溢与逻辑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锦华 石帅伟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增强我国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发展格局角度出发,厘清粮食供应链韧性的理论内涵,基于“双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内粮食供应链和国际粮食供应链存在的风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增强我国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发展格局角度出发,厘清粮食供应链韧性的理论内涵,基于“双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内粮食供应链和国际粮食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外溢,并进一步探讨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核心逻辑和基本思路。研究表明,粮食供应链韧性强调化解各种对链条的不利冲击,并确保粮食产业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正常运营,进而维护粮食产业供需网络生态系统的稳定。国内粮食供应链和国际粮食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具有明显差异,且风险会在“双链”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互相传导,形成双向风险外溢机制。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可从微观逻辑、本土逻辑和政策逻辑三个层面考量,即推进居民“需粮可获”和农户“种粮稳收”的供需保障机制;以粮食物流企业为核心形成“低成本、信息化”的粮食物流网络;构建以国内粮食供应链为主、国际粮食供应链为辅的粮食供应链协同体系。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构建居民自发参与的家庭粮食储备体系、试点农户粮食抗灾品种种植补贴、提高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粮食“收储运”中的应用率以及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实施大豆跨国种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粮食供应链 供应链韧性 粮食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8号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
8
作者 黄道军 许浩 +6 位作者 虎建玲 董煜 焦鹏帅 陈世达 周国晓 吴小卓 武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内14口探井岩心测试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控气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增加,研究区8号深部煤储层微孔和介孔的孔体积均明显增高,宏孔体积逐渐降低。其中,微孔主要为气孔,尤以孔径为0.4~0.9 nm孔隙最为发育,介孔相对不发育。宏孔由中−低变质程度煤发育的胞腔孔和屑间孔转变为中−高变质程度煤发育的内生裂隙。由北到南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R_(o,max)为0.60%~2.86%),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可分为:宏孔发育型、双峰发育型和微孔发育型,其中,宏孔发育型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游离气;双峰发育型是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的主要孔隙发育模式,该类型储层微孔、宏孔均较为发育,最有利于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富集与产出;微孔发育型煤储层吸附能力最强,含气性最优,资源潜力大,但渗透性较差,需采用极限压裂方式提升储层的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号煤 变质程度 孔隙发育模式 控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非常规开发模式下重点开发指标的辩证思考
9
作者 梁晓伟 冯立勇 +3 位作者 曹玉顺 郭晨光 贾剑波 柴慧强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庆城页岩油的高效开发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已形成“三个示范区和长庆庆城一个主产区”的区域格局,庆城油田在“产量领先”到“全面领先”的征程中实现了技术、管理、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 庆城页岩油的高效开发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已形成“三个示范区和长庆庆城一个主产区”的区域格局,庆城油田在“产量领先”到“全面领先”的征程中实现了技术、管理、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技术及管理人员未能结合非常规开发特征彻底转变观念,仍习惯运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模式,思考页岩油开发实践。文章以页岩油高效开发中构建技术体系、探索控降递减及保稳产的有效途径为目的,基于30余口产液剖面测试成果深化渗流规律研究,首创基于累产分析的“分类梳理、主因控制、图版跟踪、数智提效”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页岩油水平井水平段渗流规律及油井开发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重新认识油藏”“重新认识油藏压力”等6项重点开发指标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在非常规开发模式下上述指标不同于常规油藏开发的新内涵、新特征,研究成果对庆城页岩油开发规律总结和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非常规开发模式 生产规律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小流域滑坡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快速识别
10
作者 祝艳波 侯雨晨 +4 位作者 邓垚 郑慧涛 彭建兵 兰恒星 张宇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30,共18页
快速、准确识别黄土高原小流域内的滑坡发育规律,对治沟造地等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及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选取陕西安塞地区一典型治沟造地小流域——杏树窑子小流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结合坡度、地形曲率等信息快... 快速、准确识别黄土高原小流域内的滑坡发育规律,对治沟造地等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及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选取陕西安塞地区一典型治沟造地小流域——杏树窑子小流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结合坡度、地形曲率等信息快速识别滑坡分布规律;基于提取的滑坡规模特征,开展地质环境因素与滑坡规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快速识别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滑坡分布规律,细致准确计算出滑坡规模特征;杏树窑子小流域滑坡发育数量多、发育区域集中、滑动方向趋同、滑坡类型一致,仅6.3 km^(2)的小流域发育滑坡51处,中小型滑坡数量占比92.2%,黄土层内滑坡数量占比90.2%,滑坡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主;杏树窑子小流域滑坡群发规律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沟谷水系、植被生态等因素综合控制,区域断裂带控制滑坡沿流域主沟多发,坡面陡倾高差大、坡脚深切沟底窄的地形控制滑坡聚集于支沟沟底,坡面植被生态、沟谷河流侧蚀控制滑坡沿向阳坡面、沿沟谷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小流域 发育规律 快速识别 无人机倾斜摄影 治沟造地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实现路径研究
11
作者 盛朝迅 吴迪 荣晨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5,共13页
经济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从综合实力、创新发展、经济体系、运行模式、运行保障五个方面看,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实力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创新水平高、... 经济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从综合实力、创新发展、经济体系、运行模式、运行保障五个方面看,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实力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创新水平高、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质量优、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循环畅、形成新发展格局,安全保障有力、安全发展能力全面加强。要聚焦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国内需求、开放合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短板,着力“强创新、优结构、促开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积攒经济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成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 中等发达国家 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型国家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
12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征程中纵深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加深对其历史演进和理论逻辑的认识,厘清其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当前社会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征程中纵深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加深对其历史演进和理论逻辑的认识,厘清其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政府干预形式、各类市场分割、资源配置扭曲、生产方式变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着力完善“配置改善”和“市场发展”功能,要以此为基础着力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细分领域的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消除制度性障碍、破除区域间分割、限制行政性垄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新发展格局 市场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热应变的隧道火灾高温衬砌结构变形机理研究
13
作者 王峰 曾锦屏 +1 位作者 方亚彪 陈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6-863,共8页
为探究瞬态热应变对隧道火灾高温下衬砌变形作用机理,基于ABAQUS开发了瞬态热应变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灾高温下衬砌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考虑了瞬态热应变对隧道衬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计算结果与... 为探究瞬态热应变对隧道火灾高温下衬砌变形作用机理,基于ABAQUS开发了瞬态热应变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灾高温下衬砌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考虑了瞬态热应变对隧道衬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良好吻合;瞬态热应变会减小拱顶、拱肩、边墙区域处的变形,最大减小比例分别为13.4%、10.1%、3.1%;此外考虑与不考虑瞬态热应变下的变形差异存在于3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快速增长、二次增长、下降阶段,其中前2个阶段的主导因素分别为高升温速率、较深处的瞬态热应变,边墙下降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向、纵向瞬态热应变。在不同埋深下,拱顶与拱肩处变形均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受火后期边墙处变形随埋深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结构抗火 瞬态热应变 变形规律 热力耦合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与国内大循环——规模、结构与网络演化
14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4,共17页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了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省际流动;(2)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的一个经济机制是降低省份间市场分割水平,另一个经济机制是缩小省份间市场制度差异;(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有利于增加民间消费品循环和三大产业消费品循环,但对政府消费品循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中间品和最终品流动网络的演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并充分释放民间生产与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城市群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探析
15
作者 牛同训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8-44,共7页
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理念经历了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再到“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蜕变,根本驱动源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变革。新发展格局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 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理念经历了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再到“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蜕变,根本驱动源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变革。新发展格局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服务产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未来推动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需要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专业群与产业集群耦合组织;构建产教融合高职教育与培训体系,促进人力资本升值;建立产教科耦合创新联合体,引领知识与技术创新;传承多元融合的优秀文化,推动集群文化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职专业群 区域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技术研发及示范
16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4 位作者 孔繁花 张志明 肖荣波 白伟岚 孙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91-4598,共8页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市化将会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致敏性植物花粉增多等突出问题,辨识城市社区生...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市化将会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致敏性植物花粉增多等突出问题,辨识城市社区生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发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和模式,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拟围绕城市社区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生态功能耦合机理,以及城市社区三维景观格局对水热过程、植物花粉传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以下重点研究:1)辨识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城市社区空间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阐明城市社区空间格局-过程-服务的耦合机理;2)研发水热过程协同和致敏性植物花粉防控的三维景观优化配置与友好环境空间营造技术,开发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与生态功能智慧管理平台;3)集成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开展典型城市社区生态更新与管理技术示范与应用。研究成果将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水热协同 致敏性植物花粉 三维景观格局 友好环境空间 智慧监测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态势、议题与路径
17
作者 盛广耀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 新型城镇化正进入以战略深化推动发展格局优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在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不断演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聚焦空间优化、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市民化等核心议题,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潜力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路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格局 城市网络 城乡融合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空间格局与关联网络
18
作者 魏和清 吴磊 张露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文章从总量、素质、结构、分布四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了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人口高质量... 文章从总量、素质、结构、分布四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了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形成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要特征的空间格局;各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中、高水平省份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在凝聚子群内部,各省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统计测度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差异及空间收敛性
19
作者 高星 郭忠元 +2 位作者 赵美冉 李桂君 王琦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0-3805,共16页
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并实现收敛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21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其后,采用地理信息分析、核密度估计、二阶泰尔指数重点考察了该效率值的时空演变... 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并实现收敛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21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其后,采用地理信息分析、核密度估计、二阶泰尔指数重点考察了该效率值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异,并利用空间β收敛模型检验了269个城市、东、中、西部和23个省(自治区)的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269个城市及东、中、西部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均值都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时序特征;空间上各时期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格局,晋冀鲁豫四省为低值集聚区,东南沿海为高值集聚区;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格局具备相对稳定性。(2)效率值存在极化特征和梯度特征,研究期内269个城市及东、中、西部效率值的内部绝对差异均有扩大趋势,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省内差异水平提高。(3)在考虑空间外溢性的情况下,269个城市及东、中、西部均存在显著的(绝对/条件)β收敛特征,收敛幅度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269个城市的收敛幅度介于中部和西部之间。而各省(自治区)也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显著的(绝对/条件)β收敛趋势,但收敛周期差异较大。此外,研究发现条件β收敛的周期短于绝对β收敛,理论上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将率先收敛至自身的稳态均衡水平。上述发现为系统清晰地了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提供了支撑,可为缩减效率的不平衡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格局 β收敛性 动态演变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及其当下意义
20
作者 陆益龙 李祥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0,共10页
在系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费孝通前瞻性地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理论命题,并清晰地勾勒出涉及“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发展”等方面的小城镇研究的基本框架。小城镇理论秉承“志在富民”的思想脉络,且延续了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 在系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费孝通前瞻性地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理论命题,并清晰地勾勒出涉及“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发展”等方面的小城镇研究的基本框架。小城镇理论秉承“志在富民”的思想脉络,且延续了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立足于从沿海到边区的区域发展经验,总结出诸如“苏南模式”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概括了类似“一镇一品”的小城镇富民机制,提出“全国一盘棋”的小城镇格局构想。新时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以及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中,费孝通的小城镇社会学理论依然具有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小城镇 志在富民 城乡发展 “苏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