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大豆泉豆20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1
作者 叶志雄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探索泉豆20高产高效肥密栽培方案,加快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四因子(全实施)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X_(1))、氮肥(X_(2))、磷肥(X_(3))和钾肥(X_(4))4个因素对泉豆20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泉豆20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回归... 为探索泉豆20高产高效肥密栽培方案,加快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四因子(全实施)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X_(1))、氮肥(X_(2))、磷肥(X_(3))和钾肥(X_(4))4个因素对泉豆20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泉豆20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个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的拟合度较好。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的一次项为显著水平、二次项为极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钾肥的二次项均为极显著水平;磷肥和钾肥的互作效应为显著水平。各因子对泉豆20产量的影响顺序是:钾肥>密度>氮肥>磷肥。根据该模型,初步确定了泉豆20产量超过2 270.07 kg·hm^(-2)的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4.31~26.23万株·hm^(-2),氮肥78.42~91.59 kg·hm^(-2),磷肥252.60~311.10 kg·hm^(-2),钾肥81.96~93.5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豆20 肥料 密度 高产栽培 数学模型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2
作者 高显 简小刚 周大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5,共5页
以Romax软件为平台,针对型号为6212的深沟球轴承,采取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轴承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和加权优化算法,对深沟球轴承的双目标参数优化设计,并将优化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比分析发现,寿命和径向刚度的仿... 以Romax软件为平台,针对型号为6212的深沟球轴承,采取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轴承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和加权优化算法,对深沟球轴承的双目标参数优化设计,并将优化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比分析发现,寿命和径向刚度的仿真值和预测值比较接近;轴承的寿命和径向刚度随着内、外圈沟曲率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内、外圈沟曲率系数fi和fe的交互影响对轴承的径向刚度影响总体大于对寿命的影响,表明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深沟球轴承寿命和径向刚度的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x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深沟球轴承 仿真分析 双目标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肥料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彭志芸 刘小波 +6 位作者 杜勇利 廖霏霏 熊湖 夏魁 李之兰 苟才明 张德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52-55,64,共5页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0.909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程度较为可靠。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其中密度和肥料的互作效应达显著水平。根据统计频数选优,得到泽泻目标产量大于3300 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为密度14.69万~15.08万株/hm^(2)、氮肥219.10~234.50 kg/hm^(2)、磷肥124.80~150.00 kg/hm^(2)、钾肥152.55~179.55 kg/hm^(2)。[结论]合理的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均能有效提高泽泻产量,以密度增产效果最佳,氮肥次之,钾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小,在保障密度和氮肥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磷钾肥能达到泽泻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肥料 泽泻 产量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密因子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威鹏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肥密优化方案,基于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肥密因子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模型的方程解...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肥密优化方案,基于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肥密因子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模型的方程解析与寻优结果表明:建立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与实际的拟合度较好。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与施钾量的一、二次项均为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施磷量的一次项为显著水平、二次项为极显著水平,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互作效应为显著水平。各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钾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根据该模型提出每667m^(2)马铃薯目标产量2750 kg的肥密优化组合方案为:每667m^(2)种植密度4488~4748株;每667m^(2)施N量17.11~18.39 kg;每667m^(2)施P_(2)O_(5)量6.31~7.04 kg;每667m^(2)施K_(2)O量18.32~19.4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密度 马铃薯 地膜覆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熏蒸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志娟 刘阳 +2 位作者 邢福国 梁俊平 刘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提高氨气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氨熏温度、氨气浓度、氨熏时间及玉米含水量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温度37℃... 为提高氨气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氨熏温度、氨气浓度、氨熏时间及玉米含水量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温度37℃、玉米含水量20%、氨气体积分数7.05%、氨熏时间96h,在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率的模型预测值为90.4%,实测值为92%,两者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毒素B1 氨气熏蒸法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5
6
作者 许晖 孙兰萍 +1 位作者 李善菊 张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8,共5页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0 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 min,超声波功率60 W。在该条件下提取三次亚麻籽油得率45.75%,提取率达9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茉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瑾 王昌全 +3 位作者 陈文宽 杨玉国 张锡洲 李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茉莉花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即N(X1),P(X2),K(X3)进行大田试验,建立产量与N、P、K3因子的肥料试验模型,并采用降维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其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茉莉花的产量从...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茉莉花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即N(X1),P(X2),K(X3)进行大田试验,建立产量与N、P、K3因子的肥料试验模型,并采用降维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其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茉莉花的产量从整体上来看与N成负相关,与P、K成正相关,作用的大小顺序为K>P>N。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132 4~197 6kg/hm2,磷肥(P2O5)166 6~197 4kg/hm2,钾肥(K2O)126 8~155 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平衡施肥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榴皮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华斌 包晓玮 +2 位作者 韩海霞 张瑞廷 傅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140,共4页
以新疆石榴皮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影响多酚得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 以新疆石榴皮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影响多酚得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m:V)1:25,超声时间30min,超声波功率360W。在此优化条件下,石榴皮多酚得率达到(21.2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破碎苹果皮渣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除杂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锦运 郭玉蓉 +3 位作者 董守利 段亮亮 仇农学 牛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4-277,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从冷破碎苹果皮渣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从冷破碎苹果皮渣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回归方程为:Y=7.5966+0.5336X1+0.4946X2+0.2298X3+0.3611X21+0.1914X22。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5.7h、提取温度为95.2℃以及料液比为1∶93,在此条件下可得最大提取率11.28%。采用HCl法可将多糖中蛋白质脱除80.2%,多糖损失率为9.7%;透析法对多糖脱色效果最好,透析后透光率可达到65.9%,提高了23.5%,多糖损失率仅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提取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脱蛋白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科宝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曹赞 高振华 +5 位作者 陈广信 黎秋平 陈彩文 张少成 黄志鹏 丁志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53-2564,共12页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即0水平组),试验期为21 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中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响应面图和回归分析显示,当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0.05~12.40 MJ/kg时,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上升,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对于平均日增重影响逐渐变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80 MJ/kg和22.85%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5 MJ/kg和20.65%时,料重比最小为1.65;当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在12.05~12.15 MJ/kg和20.85%~21.2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时腹脂率较低。综上所述,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5~12.45 MJ/kg和20.65%~21.25%,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能 粗蛋白质 肉鸡 生产性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3D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挤压模拟试验的苜蓿草颗粒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晓鹏 万芳新 +2 位作者 黄建龙 吴劲锋 张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358,共5页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分析显示: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3个因子对制粒密度影响大小顺序为挤出力、含水率、草粉粒度;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模拟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挤出力5.47kN、含水率16.96%、草粉粒度6.34mm,即制粒密度为最大值1.241g/cm3。该研究可为提高草颗粒及其它颗粒物料产品的质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控制 优化 回归分析 苜蓿草颗粒 制粒过程模拟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沈维治 廖森泰 +2 位作者 刘吉平 邹宇晓 李妍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4-598,共5页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 桑叶多酚有消除机体内自由基毒性的作用,为桑叶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价值的成分之一。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中原料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原料的质量浓度、原料溶液pH值、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桑叶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各因素中,对桑叶多酚得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原料溶液pH值>原料的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70%乙醇作原料溶剂,原料质量浓度0.025g/mL,原料溶液pH值4。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酚的质量比为16.1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酚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胡椒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文学 胡月英 +2 位作者 张伟敏 葛畅 李从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研究白胡椒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以大肠杆菌做指示菌,以提取率×抑菌直径为活性追踪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浸泡720min,提取... 研究白胡椒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以大肠杆菌做指示菌,以提取率×抑菌直径为活性追踪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浸泡720min,提取8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胡椒 抑菌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林伟静 吴广枫 +1 位作者 王强 周素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4,167,共5页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确定各因素、水平对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经分析和验证,得到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12.5、时间3h、料液比1∶16(W∶V);在此条件下,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率达到9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全粉 Β-葡聚糖 低温提取工艺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仿栗籽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麻成金 黄伟 +3 位作者 黄群 冯磊 吴丽雅 苏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32,共6页
以仿栗籽为原料,选择多种酶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筛选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 以仿栗籽为原料,选择多种酶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筛选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总加酶量370U/g、以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的加酶量配比6:4同时加入、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80min、酶解pH7.6。在此优化条件下,仿栗籽蛋白提取率为7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栗籽蛋白 提取 复合酶解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提取水溶性苹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文杰 郭玉蓉 魏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5-108,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频率分析法得到苹果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4℃、提取时间4.1h、料液比1:52(g/ml),在此工艺条件下苹果多糖提取率为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梨子叶不定梢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鲁敏 汤浩茹 +3 位作者 余世杰 雷美艳 陈小杨 丁继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175,共5页
以水晶×金二十世纪花后90 d的梨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再生体系研究中的关键因素6-BA、NAA、AgNO3浓度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4.405 3+0.863 8X1-0.386 9X2-0.058 4X3-0.015 7X1X2+0.000 5X1X3... 以水晶×金二十世纪花后90 d的梨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再生体系研究中的关键因素6-BA、NAA、AgNO3浓度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4.405 3+0.863 8X1-0.386 9X2-0.058 4X3-0.015 7X1X2+0.000 5X1X3+0.011 2X2X3-0.671 8X12-0.219 2X22-0.749 9X32。6-BA、NAA、AgNO3浓度在试验设定范围内对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再生系数的影响均呈"低促高抑"现象;且培养基中6-BA、NAA、AgNO3的浓度分别在5.955~7.124 mg·L-1、0.281~0.473 mg·L-1和2.199~2.801 mg·L-1,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再生系数大于3的可靠性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再生体系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GX-100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关键作业参数优化(英文) 被引量:11
18
作者 戴飞 张锋伟 +1 位作者 高爱民 韩正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3-58,共6页
为了避免因收获机罩壳内部种子残留与混杂所带来的育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结合自行研制的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育种收获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无滞种残留率与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 为了避免因收获机罩壳内部种子残留与混杂所带来的育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结合自行研制的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育种收获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无滞种残留率与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速的关系,建立了各个作业参数与无滞种残留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由试验结果分析可得:3 个因子对无滞种残留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速;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田间育种收获关键作业参数的最优组合为:脱粒滚筒转速 1 586 r/min、喂入量为 0.305 kg/s、吸杂风机转速 1 076 r/min,即无滞种残留率为最大值 99.98%,且收获机其余各项指标满足小区育种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优化 回归分析 小区育种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关键作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多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珮 赵宁 +5 位作者 何佳洋 范巧宁 何梦飞 陈嘉辉 靳晓妍 田呈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15-219,共5页
以甘啤4号六棱大麦为原料,研究大麦多肽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各因素对多肽得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大麦多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2∶1(mL/g),提取时间69min,提取温度34℃;在此条件下,实验得到的大麦多... 以甘啤4号六棱大麦为原料,研究大麦多肽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各因素对多肽得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大麦多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2∶1(mL/g),提取时间69min,提取温度34℃;在此条件下,实验得到的大麦多肽得率为13.1094mg/g,和理论值13.2988mg/g相比,相对误差为1.42%。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的铁还原力(FRAP),对ABTS自由基(ABTS·)和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天然大麦多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多肽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疆 金红 +1 位作者 童应凯 韦东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5,共3页
对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乳酸链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成分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量的影响,通过DPS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 对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乳酸链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成分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量的影响,通过DPS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为蔗糖0.4%,蛋白胨1.2%,酵母浸出膏0.4%,KH2PO4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发酵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D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