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 overhead design-for-testability for scan-based delay fault testing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Decai Chen Guangju Xie Yongl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An efficient design-for-testability (DFT)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achieve low overhead for scan-based delay fault testing. Existing techniques for delay test such as skewed-load or broadside make the test generatio... An efficient design-for-testability (DFT)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achieve low overhead for scan-based delay fault testing. Existing techniques for delay test such as skewed-load or broadside make the test generation process complex and produce lower coverage for scan-based designs as compared with non-scan designs, whereas techniques such as enhanced-scan test can make the test easy but need an extra holding latch to add substantial hardware overhead. A new tri-state holding logic is presented to replace the common holding latch in enhanced-scan test to get a substantial low hardware overhead. This scheme can achieve low delay overhead by avoiding the holding latch on the critical timing scan path. What's more, this method can also keep the state and signal activity in the combinational circuit from the scan during data scan-in operation to reduce the power dissip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on a set of ISCAS89 benchmarks show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 fault testing design for testability Enhanced 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Scan Testable Design of Sequential Circuits by Improving Controllability
2
作者 Hideo Tamamoto Hiroshi Yokoyama Koji Seki and Naoko Obar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S2期46-51,共6页
As a method for testing a sequential circuit efficiently, a scan design is usually used. But, since this design has some drawbacks, a non-scan testable design should be discussed. The testable design can be implemente... As a method for testing a sequential circuit efficiently, a scan design is usually used. But, since this design has some drawbacks, a non-scan testable design should be discussed. The testable design can be implemented by enhancing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on-scan testable design for a sequential circuit by only focus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ntrollability. The proposed design modifies a circuit so that all the FFs can be directly controlled by primary input lines in a test mod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e can get a good testability using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can Testable design SEQUENTIAL CIRCUIT CONTROLL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scan DFT Method at RTL Based on Fixed-control Testability to Achieve 100%Fault Efficiency
3
作者 Satoshi Ohtake Shintaro Nagai +1 位作者 Hiroki Wada Hideo Fujiwar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S2期61-77,共1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n-scan design-for-testability method for register-transfer level circuits where a circuit consists of a controller and a data path. It achieves complete fault efficiency with low hardware overh...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n-scan design-for-testability method for register-transfer level circuits where a circuit consists of a controller and a data path. It achieves complete fault efficiency with low hardware overhead and at-speed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can Testable design RTL Circu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FT Method for Single-Control Testability of RTL Data Paths for BIST
4
作者 Toshimitsu Masuzawa Minoru lzutsu +1 位作者 Hiroki Wada Hideo Fujiwar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S2期52-60,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BIST method for RTL data paths based on single-control testability, a new concept of testability. The BIST method adopts hierarchical test. Test pattern generators are placed only on primary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BIST method for RTL data paths based on single-control testability, a new concept of testability. The BIST method adopts hierarchical test. Test pattern generators are placed only on primary inputs and test patterns are propagated to and fed into each module. Test responses are similarly propagated to response analyzers placed only on primary output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est patterns and test responses paths existing in the data path are utilized. The DFT method for the single-control testability is also propos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high fault coverage (for single Stuck-at faults), low hardware overhead and capability of at-speed test. Moreover, test patterns generated by test pattern generators can be fed into each module at consecutive system clocks, and thus, the BIST can also detect some faults of other fault models (e.g., transition faults and delay faults) that require consecutive application of test patterns at speed of system c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t-in self-test design for testability RTL data path hierarchic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DFT方法的ECSP配比设计策略研究
5
作者 李门 李天鹏 高欣宝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为提高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配比设计中能量特性参数计算效率以及解决传统配比设计策略未考虑组分含量同步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vDSD-PBEP86-D3(BJ)泛函的组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co-revDSD),将几何优化、振动分析、单点能计... 为提高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配比设计中能量特性参数计算效率以及解决传统配比设计策略未考虑组分含量同步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vDSD-PBEP86-D3(BJ)泛函的组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co-revDSD),将几何优化、振动分析、单点能计算、单点能外推等步骤组合,并结合非迭代三激发电子相关耦合簇(CCSD(T))方法进行了校正,对比了部分有机物生成焓的实验值和co-revDSD方法的计算值;建立了基于评价指数的配比设计策略,基于co-revDSD方法计算了ECSP组分生成焓,绘制了考虑ECSP不同组分含量同步变化时的能量特性参数云图。结果表明,co-revDSD方法可以高效地计算生成焓,部分有机物的实验值和co-revDSD方法的计算值误差在-5%~5%之间;硝酸羟胺(HAN)的生成焓-250.031 kJ·mol^(-1),聚乙烯醇(PVA)的生成焓与重复单元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219.117;氧化剂/燃料(O/F)比和Al含量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均会造成ECSP的能量特性参数的增大,增大Al含量和O/F比可在比冲合适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燃烧温度及燃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固体推进剂 聚乙烯醇 硝酸羟胺 配比设计 密度泛函理论 生成焓 能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T滤波器组的低时延FPGA语音处理实现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薛一鸣 陈鹞 +2 位作者 何宁宁 胡彩娥 王建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提出了WOLA(Weighted Overlap-Add)并行结构的低时延DFT滤波器组的设计和FPGA实现方法.为降低系统总体时延,在综合考虑传递失真、混迭失真的基础上,将群时延引入系统目标函数,并采用非对称综合原型滤波器设计方法,提出迭代算法,实现了DF... 提出了WOLA(Weighted Overlap-Add)并行结构的低时延DFT滤波器组的设计和FPGA实现方法.为降低系统总体时延,在综合考虑传递失真、混迭失真的基础上,将群时延引入系统目标函数,并采用非对称综合原型滤波器设计方法,提出迭代算法,实现了DFT滤波器组低时延优化设计.通过对DFT滤波器组中分析和综合功能的关键模块采用多路并行乘法、多级流水加法链设计,实现了并行的WOLA结构DFT滤波器组,降低FPGA实现的计算时延.整个设计在Xilinx公司的Zynq7020型号FPGA芯片上进行实现.PESQ测试表明,设计的DFT滤波器组能取得较好的语音质量.与串行WOLA结构的实现对比表明,在16k Hz语音采样率下,并行的WOLA结构FPGA实现的总时延能降低1.192ms,其中群时延降低12%,计算时延降低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处理 dft滤波器组 低时延 FPGA 并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配体2种互变异构体的DFT研究
7
作者 王明召 孟昭兴 刘伯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 (DFT)计算 ,获得了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 2种异构体在真空条件下及在水、甲醇、乙醇、乙醚溶剂中的优化几何构型以及电子结构、分子偶极矩等参数 ,从理论上分析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 2种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解释了一些实验...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 (DFT)计算 ,获得了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 2种异构体在真空条件下及在水、甲醇、乙醇、乙醚溶剂中的优化几何构型以及电子结构、分子偶极矩等参数 ,从理论上分析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 2种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 互变异构体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分子偶极矩 放射性抗癌显像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相位DFT数字滤波器MATLAB设计
8
作者 侯正信 高岩嵩 《电子测量技术》 2003年第6期25-25,27,共2页
FIR数字滤波器广泛地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文中介绍一种设计FIR滤波器的新方法—全相位DFT(APDFT)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文中运用MATLAB进行全相位DFT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仿真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全相位dft 数字滤波器 MATLAB F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testability measurement method for equipment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model 被引量:8
9
作者 Lian Guangyao Huang Kaoli Chen Jianhui Wei Zhong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5期1017-1023,共7页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testability design of equipment, a te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inferenc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e model can adequately apply testability information an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testability design of equipment, a te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inferenc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e model can adequately apply testability information and many uncertainty information of design and maintenance process, so it can analyze testability by and large from Bayesian inference. The detailed procedur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estability for equipments by Bayesian network is given in the paper. Its modeling process is simple, its formulation is visual,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more reliable than others. Examples prove that th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inference can be applied to te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complex equip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for testability te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uncertainty information Bayesian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荡权重粒子群杂交的过2采样DFT滤波器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雨婷 彭勃 魏玺章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2-988,共7页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滤波器组的数字射频存储器具备宽频带覆盖和干扰宽带雷达的特点。针对临界采样时DFT滤波器组信道间混叠严重的问题,推导了过2采样DFT滤波器组的高效多相实现结构,将带间混叠减少了...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滤波器组的数字射频存储器具备宽频带覆盖和干扰宽带雷达的特点。针对临界采样时DFT滤波器组信道间混叠严重的问题,推导了过2采样DFT滤波器组的高效多相实现结构,将带间混叠减少了一半。为进一步提高重构信号的精度,提出了基于震荡粒子群杂交算法的滤波器频域设计方法,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提高了输出峰值信噪比,降低了最大输出误差,缩减了优化求解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过2采样DFT滤波器组结构的正确性,提出的震荡权重粒子群杂交滤波器设计可以精确地重构跨多个信道的宽频信号,具备干扰宽频信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射频存储器 离散傅里叶变换滤波器组 滤波器设计 粒子群优化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L Partial Scan Design System: REPS
11
作者 Toshinori Hosokawa, Masayoshi Yoshimura, and Mitsuyasu Ohta Corporate Semiconductor Development Division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1 KOTARIYAKIMACHI NAGAOKAKYO-SHI KYOTO 617-8520 JAPAN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S2期23-30,共8页
According to increase of circuitry numbers of LSI, the test application time of a full scan design method becomes one of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for the LSI productivity. The test application time is corresponding to ... According to increase of circuitry numbers of LSI, the test application time of a full scan design method becomes one of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for the LSI productivity. The test application time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test length, thus the reduction of the test length in a scan design is strongly requir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artial scan design system at RT level design, named REPS, to reduce the test application time. REPS has the following new features: (1) a scan register selection method at RT level; (2) a DFT database is prepared to estimate test length of blocks; and (3) a DFT strategy generation for the shortest test length. We applied REPS to some test designs for a practical LSI that described at RT level. It is found that REPS estimates an accurate test length for an LSI at RTL, i.e. the error of the length is less than 10% from that at the gate level. As a result, the test length generated by the partial scan design method was 37% shorter than that by the conventional full scan desig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SCAN SCAN design dft RTL Circui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测试性设计与故障诊断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宁云 李洋 +2 位作者 姜斌 黄守金 马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9-2373,共15页
测试性设计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重要前沿技术,决定了系统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直接影响系统的维护(测试)成本。系统测试性设计包含结构化设计、模型化设计、数据驱动设计等多种设计策略。其中,数据驱动设计于近... 测试性设计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重要前沿技术,决定了系统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直接影响系统的维护(测试)成本。系统测试性设计包含结构化设计、模型化设计、数据驱动设计等多种设计策略。其中,数据驱动设计于近年逐渐兴起并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该类方法通过对系统测试与故障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依据测试结果进行故障推理,形成故障诊断方案。首先,简要回顾了系统测试性设计的发展历程;其次,重点介绍了测试性设计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结构化、模型化、数据驱动3类测试方案;然后,介绍了测试性诊断策略构建,根据测试方案中的建模方法确定诊断策略的构建技术,并总结归纳了每类技术的研究特点和适用性;最后,探讨了当前复杂系统测试性设计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和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模型化设计 数据驱动 测试性诊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扫描的碳足迹采集终端可测性设计及融合诊断
13
作者 赵雪松 尹仕红 +3 位作者 谢倩娴 侯婧 林海军 陈寅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6,共8页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针对国内对碳足迹采集终端及系统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电力采集终端及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混合边界扫描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虚拟探针”可测性设计方案。还针对基于单一类型故障特征进行非线性“簇”电路...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针对国内对碳足迹采集终端及系统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电力采集终端及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混合边界扫描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虚拟探针”可测性设计方案。还针对基于单一类型故障特征进行非线性“簇”电路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难题,在研究小波包变换、PCA及Volterra核特征提取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波包变换与PCA特征层融合,并与基于Volterra核特征的初级诊断结果进行决策层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采集终端 可测性设计 信息融合 故障诊断 VOLTERRA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石墨炔/双金属钨酸盐S型异质结协同增强光催化析氢
14
作者 周正宇 姚惠琴 +3 位作者 吴有林 李腾 椿范立 靳治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采用有机法和水热法合成了Cu-石墨炔和CoNiWO_(4)并构建Cu-石墨炔/CoNiWO_(4)S型异质结。在保留催化剂强氧化还原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建电场和能带弯曲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和转移。Cu-石墨炔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复合催化剂... 采用有机法和水热法合成了Cu-石墨炔和CoNiWO_(4)并构建Cu-石墨炔/CoNiWO_(4)S型异质结。在保留催化剂强氧化还原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建电场和能带弯曲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和转移。Cu-石墨炔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吸收能力和导电性,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同时,Cu-石墨炔独特的二维平面网络结构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从而促进了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产生的热电子转移到石墨炔上,促进氢气的析出。本研究为Cu-石墨炔和镍钴基催化剂在光催化制氢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石墨炔 S-型异质结 界面工程设计 析氢反应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值测试的诊断策略优化生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鹏 邱静 刘冠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5-1678,共4页
研究了多值输出测试条件下的诊断策略优化生成问题,把该问题形式化为一个最优多值与或决策树的搜索问题,然后将已有的基于二值测试的优化算法(信息增量启发式算法)同多值逻辑相结合,提出了包括多值输出测试和非对称测试的故障诊断策略... 研究了多值输出测试条件下的诊断策略优化生成问题,把该问题形式化为一个最优多值与或决策树的搜索问题,然后将已有的基于二值测试的优化算法(信息增量启发式算法)同多值逻辑相结合,提出了包括多值输出测试和非对称测试的故障诊断策略优化生成算法,最后应用测试案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二值或多值测试以及非对称测试均适用,可以获得诊断精度和测试费用的理想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诊断策略 多值测试 非对称测试 与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二进制粒子群-遗传算法的测试优化选择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陈希祥 邱静 刘冠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74-1680,共7页
测试优化选择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通过对测试选择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满足测试性指标要求的最小完备测试集。该算法将遗传算法中的遗传算子引入到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测试优化选择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通过对测试选择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满足测试性指标要求的最小完备测试集。该算法将遗传算法中的遗传算子引入到二进制粒子群算法中,既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收敛现象,又提高了搜索效率。大量实验证明,对于测试优化选择问题,混合粒子群-遗传算法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得全局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测试选择 遗传算法 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模型的测试性设计与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连光耀 黄考利 +1 位作者 郭瑞 姜玉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7-1780,共4页
为了解决因系统信息获取困难导致装备早期测试性设计和维修诊断工作难度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结构模型的测试性设计与分析方法。该方法借助图论的数学工具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定量分析完成系统的模块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 为了解决因系统信息获取困难导致装备早期测试性设计和维修诊断工作难度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结构模型的测试性设计与分析方法。该方法借助图论的数学工具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定量分析完成系统的模块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测试相关性矩阵,以最小测试代价为优化目标函数,应用Huffman信息编码方法生成系统的故障诊断树。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结果更加优化,而且对系统的内部信息依赖相对较少,可以有效应用于设备的早期测试性设计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测试性分析 故障传播有向图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不可靠条件下的诊断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鹏 邱静 刘冠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0-854,共5页
提出了一种测试结果不可靠条件下的诊断策略优化生成方法。首先将描述测试可靠性的参数(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转换为误诊代价,将其与基于霍夫曼编码的测试费用评估函数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既考虑测试费用又考虑诊断精度的启发式评估函数,... 提出了一种测试结果不可靠条件下的诊断策略优化生成方法。首先将描述测试可靠性的参数(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转换为误诊代价,将其与基于霍夫曼编码的测试费用评估函数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既考虑测试费用又考虑诊断精度的启发式评估函数,然后基于该启发式评估函数提出了一种不确定AO*算法。为了有效评估诊断策略的诊断精度,提出了一种测试性参数预计方法。最后应用案例验证了本方法,测试性预计结果表明本方法实现了诊断精度和测试费用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诊断策略 测试序列 不确定AO^*算法 霍夫曼编码 测试性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的关联模型的测试性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鹏 邱静 刘冠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1-374,共4页
关联模型由信息流图和故障-测试关联矩阵两部分构成,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系统级的测试性分析与设计。为了便于分析反馈环路、故障传播的层次性、解析冗余测试等测试性参数,文章在故障-测试关联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故障-故障关联矩阵和测试... 关联模型由信息流图和故障-测试关联矩阵两部分构成,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系统级的测试性分析与设计。为了便于分析反馈环路、故障传播的层次性、解析冗余测试等测试性参数,文章在故障-测试关联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故障-故障关联矩阵和测试-测试关联矩阵,得到扩展的关联模型,并基于扩展的关联模型建立了模糊组、反馈环路、解析冗余测试、隐含故障、伪故障等测试性参数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案例演示了扩展关联建模和测试性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测试性分析 扩展的关联模型 信息流图 关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系统的测试顺序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鹏 邱静 刘冠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研究了多模式系统的测试顺序优化问题。基于不同模式下测试与故障之间的依赖关系,结合系统故障的先验概率、可用测试的成本以及不同模式的转换费用,构造了该问题的数学描述模型。基于已有的搜索算法提出了一种准多步前向搜索算法,该算... 研究了多模式系统的测试顺序优化问题。基于不同模式下测试与故障之间的依赖关系,结合系统故障的先验概率、可用测试的成本以及不同模式的转换费用,构造了该问题的数学描述模型。基于已有的搜索算法提出了一种准多步前向搜索算法,该算法以信息增益为启发策略,可自动获取平均测试费用最少、且能快速实现系统故障检测与隔离的优化测试顺序。最后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证明该算法可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测试排序 测试模式 启发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