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weakly confined conditions for a type of potentially novel green primary explosive:Al/Fe_(2)O_(3)/RDX hybrid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2
1
作者 Qing-ping Luo Xin-ping Long +2 位作者 Fu-de Nie Gui-xiang Liu Chao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8-36,共9页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bustion and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DDT)of Al/Fe_(2)O_(3)/RDX hybrid nanocomposites,a type of potentially novel lead-free primary explosives,were tested in weakly confined condi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bustion and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DDT)of Al/Fe_(2)O_(3)/RDX hybrid nanocomposites,a type of potentially novel lead-free primary explosives,were tested in weakly confined conditions,and the interaction of Al/Fe_(2)O_(3)nanothermite and RDX in the DDT process was studied in detail.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the Al/Fe_(2)O_(3)nanothermite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DDT properties of Al/Fe_(2)O_(3)/RDX nanocomposites.The addition of Al/Fe_(2)O_(3)nanothermite to RDX apparently improves the firing properties of RDX.A small amount of Al/Fe_(2)O_(3)nanothermite greatly increases the initial combustion velocity of Al/Fe_(2)O_(3)/RDX nanocomposites,accelerating their DDT process.When the contents of Al/Fe_(2)O_(3)nanothermite are less than 20 wt%,the DDT mechanisms of Al/Fe_(2)O_(3)/RDX nanocomposites follow the distinct abrupt mode,and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RDX,though their DDT processes are different.The RDX added into the Al/Fe_(2)O_(3)nanothermite increases the latter's peak combustion velocity and makes it generate the DDT when the RDX content is at least 10 wt%.RDX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hock compressive combustion,the formation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DDT in the flame propagation of nanocomposites.Compared with RDX,the fast DDT of Al/Fe_(2)O_(3)/RDX nanocomposites could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nano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primary explosives Al/Fe_(2)O_(3)/RDX nanocomposites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比影响氢气-空气预混气体火焰加速和DDT过程的数值分析
2
作者 吴宇 王家宝 +2 位作者 范良熠 李润泽 朱跃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6,共11页
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障碍物阻塞比对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气体的火焰加速和DDT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塞比对火焰加速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阻塞比过小以及过大时都不利于火焰加速:阻塞比过小... 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障碍物阻塞比对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气体的火焰加速和DDT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塞比对火焰加速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阻塞比过小以及过大时都不利于火焰加速:阻塞比过小(≤0.15)时,对火焰加速的影响与无障碍物类似;阻塞比过大(≥0.90)时,反射波对火焰传播的抑制增强,不利于DDT过程。实际上,管道内火焰加速主要是火焰与压缩波、管壁和障碍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爆轰引发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射激波与火焰面作用后产生局部高压区域进而形成局部爆轰;另一类是火焰锋面前方的障碍物处形成高温高压的热点,进而导致局部爆轰。进一步发现,不同的障碍物阻塞比导致DDT过程发生时间和距离的相对极差分别达到23.52%和35.67%,这也反映出阻塞比对DDT过程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加速 爆燃转爆轰 固体障碍物 阻塞比 激波 爆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在狭缝中燃爆超压及爆燃转爆轰特性研究
3
作者 邵昊 蔡毅 +3 位作者 杨涛 吴征艳 胡焕 姚志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阐明页岩储层甲烷(CH_(4))原位燃爆在狭缝内爆燃转爆轰(DDT)距离、最大爆炸压力(P_(max))等传播特性,自主搭建多尺寸可调的三维平板狭缝燃爆试验系统,开展4种水力直径下的甲烷-氧气预混燃爆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高压状态下的页岩... 为阐明页岩储层甲烷(CH_(4))原位燃爆在狭缝内爆燃转爆轰(DDT)距离、最大爆炸压力(P_(max))等传播特性,自主搭建多尺寸可调的三维平板狭缝燃爆试验系统,开展4种水力直径下的甲烷-氧气预混燃爆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高压状态下的页岩气燃爆特性。结果表明:甲烷-氧气预混气体在水力直径1.9~11.43 mm内可以维持燃爆自持传播;P_(max)与最大爆炸升压速率均与初始压力成正比,呈现线性增长的关系;在水力直径11.43 mm下甲烷-氧气预混气体P_(max)接近理论爆轰压力,随着水力直径的减小,P_(max)与初始压力的倍率逐渐降低;初始压力与DDT距离间符合幂函数关系,提升初始压力或降低水力直径,均可缩短DDT距离,从而加快DDT的发生;高压条件下页岩气爆炸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甲烷-氧气预混气体爆炸超压可达到330 MPa,能够对岩石裂隙充分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甲烷(CH_(4)) 狭缝 燃爆 爆燃转爆轰(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管道内2H_(2)-O_(2)-nAr爆燃到爆轰转捩特性研究
4
作者 吕兆文 李权 +2 位作者 刘虎 王昌建 魏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7-822,共6页
文章研究不同灵敏度的2H_(2)-O_(2)-nAr火焰在光滑管道下游的爆轰起爆特性。使用平行放置于管道顶部的压电压力传感器记录爆炸压力,并基于此计算平均速度;同时采用烟迹示踪技术记录爆轰起爆过程的胞格演变规律。通过上述2种方法获得爆... 文章研究不同灵敏度的2H_(2)-O_(2)-nAr火焰在光滑管道下游的爆轰起爆特性。使用平行放置于管道顶部的压电压力传感器记录爆炸压力,并基于此计算平均速度;同时采用烟迹示踪技术记录爆轰起爆过程的胞格演变规律。通过上述2种方法获得爆轰起爆距离,使爆轰的起爆能够可靠、准确地定位;并根据爆燃到爆轰转变过程的化学动力学与特性分析对Silvestrini公式和Saif公式进行修正,从而确定初始点火位置与爆轰起爆距离之间的经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爆燃转爆轰 胞格结构 临界条件 爆轰起爆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能量点火脉冲爆震发动机DDT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玮 范玮 +1 位作者 严传俊 董素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模拟了以小能量点火触发爆震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采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通过二阶迎风格式差分逼近二维欧拉方程,模拟以丙烷和空气为可爆混合物的脉冲爆震起爆和传播。采用CFD软件中spark ignition模型模拟实验中电火花塞点... 模拟了以小能量点火触发爆震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采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通过二阶迎风格式差分逼近二维欧拉方程,模拟以丙烷和空气为可爆混合物的脉冲爆震起爆和传播。采用CFD软件中spark ignition模型模拟实验中电火花塞点火。在模拟过程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DDT过程。通过与CEA程序计算结果比较,发现两者C-J值误差小于4%,说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网格生成方法可以用于小能量点火触发爆震的多循环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小能量点火 DDT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时起爆装置可靠点火技术的研究
6
作者 缪迎兵 谢锐 +2 位作者 王倩 许建兵 叶迎华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延时起爆装置是燃烧转爆轰(DDT)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某型子弹药延时起爆装置的技术特点是:导爆索完成传爆,将爆轰信号传递给装置的点火药室;点火药室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传火通道,通过点火药的燃烧完成延时功能;同时,点火药的能量通过传... 延时起爆装置是燃烧转爆轰(DDT)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某型子弹药延时起爆装置的技术特点是:导爆索完成传爆,将爆轰信号传递给装置的点火药室;点火药室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传火通道,通过点火药的燃烧完成延时功能;同时,点火药的能量通过传火通道传递给炸药;炸药在管壳的束缚下实现DDT过程,输出稳定爆轰。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硼/硝酸钾点火药未点燃钝黑-5炸药、未可靠输出爆轰等现象。因此,为实现可靠点火并输出稳定爆轰,根据DDT技术的特点,完善硼/硝酸钾点火药的装药结构设计,即在点火药装药的输出端面上设置中心孔。当点火药燃烧阵面到达小孔后,燃烧产生的能量就能够通过打开的传火通道持续传递给炸药,减少起始阶段的能量逸散,达到提高炸药起始能量的目的,使得炸药向不稳定燃烧过渡,在金属管壳的束缚下实现炸药的弱爆轰,进而成长并输出稳定爆轰。通过对硼/硝酸钾点火药装药的重新设计,提高了某型子弹药延时起爆装置产品作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转爆轰 延时起爆装置 点火药室 热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起爆药工业雷管的爆燃转爆轰(DDT)试验研究
7
作者 曹晓宏 杨斌林 《爆破器材》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章对非起爆药工业雷管的爆轰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前人对炸药DDT的研究作为基础,分析非起爆药工业雷管的DDT过程,并对其DDT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施主药、过渡药和约束结构等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研制... 文章对非起爆药工业雷管的爆轰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前人对炸药DDT的研究作为基础,分析非起爆药工业雷管的DDT过程,并对其DDT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施主药、过渡药和约束结构等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研制性能更可靠、结构更简单的非起爆药工业雷管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雷管 非起爆药雷管 爆燃转爆轰 爆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粉状炸药在DDT管内的燃烧特性
8
作者 段宝福 汪旭光 宋锦泉 《工程爆破》 2003年第4期63-66,29,共5页
选用平均粒径为130μm的乳化粉状炸药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装填密度的药床进行了燃烧转爆轰实验,以了解乳化粉状炸药在DDT管内的燃烧特性。光纤探针在DDT管内壁处时,燃烧转爆轰实验中只测得了爆轰阶段的速度信号;而将光纤探针... 选用平均粒径为130μm的乳化粉状炸药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装填密度的药床进行了燃烧转爆轰实验,以了解乳化粉状炸药在DDT管内的燃烧特性。光纤探针在DDT管内壁处时,燃烧转爆轰实验中只测得了爆轰阶段的速度信号;而将光纤探针插在药床轴线位置处时,测试到了较为准确的燃烧和爆轰速度信号。DDT管水平放置时,装填密度在0 67~0 89g/cm3的药床都出现了燃烧转爆轰现象;DDT管垂直或倾斜放置时,不同密度的药床都没有发生爆轰,燃烧传播到离点火头不远处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粉状炸药 燃烧特性 DDT管 光纤探针 燃烧转爆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点火后DDT过程中自由基辐射特性的研究
9
作者 胡栋 孙珠妹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利用激波管技术以及光辐射特性测量技术成功地研究了汽油燃烧转变为爆轰过程(DDT)中光辐射特性。沿着波阵面传播方向测量和垂直于波阵面传播方向的测量结果说明,这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研究汽油的DDT过程,平行于波阵面传播方向进行测量能... 利用激波管技术以及光辐射特性测量技术成功地研究了汽油燃烧转变为爆轰过程(DDT)中光辐射特性。沿着波阵面传播方向测量和垂直于波阵面传播方向的测量结果说明,这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研究汽油的DDT过程,平行于波阵面传播方向进行测量能在同一发实验中研究DDT全过程中的辐射特性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在DDT过程中快接近爆轰出现时,C_2基从出现到最大值所需的感应时间τ_(c_2)大于CH基从出现到最大值所需的感应时间τ_(CM)。在CH基明显增长时刻出现爆轰,此结果和传感器测量结果以及烟膜技术确定的爆轰波阵面胞格结构出现的位量完全相符。研究表明,C_2基和CH基辐射感应时间都随着激励压力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在激励压力比较低时,CH基出现的时间T_(CM)大于C_2基出现的时间T_(C_2),在激励压力大于2.7MPa后,CH基和C_2基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辐射 汽油 DDT过程 爆轰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DDT过程的传火传爆环节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锦涛 吕一品 +2 位作者 唐科 董刚 胡振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99,182,共6页
针对航天火工分离装置中典型多级序列传火传爆环节机理认识不清导致航天飞行器发射任务面临风险的问题,从燃烧转爆轰(DDT)过程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序列结构组成的密闭容腔内能量传递、转换和放大过程的研究。考虑到间隙尺寸、环境温度和... 针对航天火工分离装置中典型多级序列传火传爆环节机理认识不清导致航天飞行器发射任务面临风险的问题,从燃烧转爆轰(DDT)过程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序列结构组成的密闭容腔内能量传递、转换和放大过程的研究。考虑到间隙尺寸、环境温度和初始点火药量对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的实验工况,考察输入条件对序列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条件对燃烧转爆轰(DDT)过程的发展进程具有一定影响,并最终影响传火传爆环节的输出威力,相对于环境温度和初始点火药量而言,间隙尺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当间隙尺寸在[0.56 mm,3.90 mm]时,序列输出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工品序列 燃烧转爆轰 试验条件 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喷射器对爆轰波DDT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饶飞雄 雷知迪 +1 位作者 丁珏 翁培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在激波、火焰及射流同时存在的流场中,组织燃烧转爆轰过程是脉冲爆震发动机实现点火、起爆的关键问题。设计一类喷射器,采用C_2H_2/O_2/Ar反应,数值验证了该喷射器能增强爆震室燃料燃烧转爆轰的可行性,并讨论了流场中热点的点火机制。... 在激波、火焰及射流同时存在的流场中,组织燃烧转爆轰过程是脉冲爆震发动机实现点火、起爆的关键问题。设计一类喷射器,采用C_2H_2/O_2/Ar反应,数值验证了该喷射器能增强爆震室燃料燃烧转爆轰的可行性,并讨论了流场中热点的点火机制。结果显示:该装置在流场中可激发不稳定性,产生漩涡,加速能量、质量的交换。流场产生热点,促进火焰速度加快,追赶前导激波。喷射器位置影响前导激波的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前导激波速度越大,碰撞产生的热点越容易激发燃烧转爆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燃烧转爆轰 喷射器 热点 火焰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12
作者 张佳博 郑龙席 +2 位作者 卢杰 彭辰旭 罗振坤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障碍物结构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过程的影响,对采用3种典型孔板障碍物的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截取其中间截面进行了起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障碍物型式、障碍物堵塞比及障碍物间距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爆燃转爆震(DDT... 为了探究不同障碍物结构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起爆过程的影响,对采用3种典型孔板障碍物的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截取其中间截面进行了起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障碍物型式、障碍物堵塞比及障碍物间距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爆燃转爆震(DDT)距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障碍物堵塞比对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DDT距离的影响最大,且在堵塞比为0.35~0.70时,堵塞比越高DDT距离越短;在3种型式的障碍物中,在低堵塞比下,截面为前掠三角形的障碍物缩短DDT距离的效果最好,在高堵塞比下,截面为后掠三角形的障碍物缩短DDT距离的效果最好;在3种障碍物间距中,当间距分别等于1倍和1.2倍的爆震室当量直径时,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的DDT距离相差不大,且均短于障碍物间距等于0.8倍爆震室当量直径时的DDT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脉冲爆震燃烧室 爆燃转爆震 障碍物 堵塞比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注混合下冲压式爆震发动机起爆与传播模拟研究
13
作者 赵万东 梁剑寒 +2 位作者 王鑫鑫 姚轶智 杨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5-1234,共10页
针对吸气式冲压爆震发动机的喷注混合、火焰加速、爆燃转爆震(DDT)、爆震传播等多物理过程,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求解自适应网格加密方法下的Navier-Stokes方程,并考虑详细的11组分27步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得... 针对吸气式冲压爆震发动机的喷注混合、火焰加速、爆燃转爆震(DDT)、爆震传播等多物理过程,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求解自适应网格加密方法下的Navier-Stokes方程,并考虑详细的11组分27步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得到了在亚声速来流与喷注混合条件下的完整冲压式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为了快速实现DDT,光滑管中采用了多组横向对喷射流。结果表明:在考虑来流与喷注混合条件下,混合气的当量比分布极其不均匀;多组横向空气射流障碍物提高了混合物均匀性,同时促进了DDT的发生;在燃烧产物膨胀过程中,发现二次膨胀现象;在尾气膨胀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下,流场出现流动不稳定结构。此外,混合与吹除过程占据冲压式爆震发动机的大部分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爆震发动机 爆震燃烧 火焰加速 爆燃转爆震(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长度对两相爆震起爆特性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王云 于涛 +2 位作者 袁泽建 张一帆 范玮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为了探究障碍物长度对气液两相爆震起爆特性的影响,以汽油和富氧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在使用不同长度障碍物的爆震管中进行了工作频率为20 Hz的无阀式多循环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长度为管径4倍至8倍的孔板、Shchelkin螺旋、环... 为了探究障碍物长度对气液两相爆震起爆特性的影响,以汽油和富氧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在使用不同长度障碍物的爆震管中进行了工作频率为20 Hz的无阀式多循环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长度为管径4倍至8倍的孔板、Shchelkin螺旋、环形凹槽和螺旋凹槽均可实现爆震的起爆;增加障碍物长度可以缩短DDT距离和DDT时间;气液两相DDT过程中,火焰加速至产物声速左右,可能会马上起爆,也可能维持在产物声速左右继续传播一段距离后再起爆;在火焰达到产物声速左右的位置下游布置障碍物可以增加爆震马上起爆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 两相爆震 障碍物长度 缓燃向爆震转变 DDT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两相爆震的各种实验探索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玮 严传俊 +2 位作者 黄希桥 张群 雷恒仁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9-570,共2页
基于可燃气体中爆燃向爆震的转变机理 ,推测出可能强化两相爆震的几种方法 ,然后逐一进行了实验研究 ,找出了强化两相爆震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该项研究成功地产生了理想的 C- J爆震 ,表明本脉冲爆震发动机 (PDE)模型已能按照理想
关键词 强化 两相爆震 爆燃 脉冲爆震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燃烧转爆轰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超 马亮 +2 位作者 赵凤起 秦能 袁志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8-1036,共9页
介绍了国内外在含能材料燃烧转爆轰(DDT)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机理成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前,DDT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和数值模拟;DDT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装填密度、约束条件、点火方法和强度、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等,DDT机理研... 介绍了国内外在含能材料燃烧转爆轰(DDT)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机理成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前,DDT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和数值模拟;DDT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装填密度、约束条件、点火方法和强度、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等,DDT机理研究主要有"冲击波成长说"和"局部热爆炸说"。今后,应结合新型高能火炸药的安全性研究,开展其DDT规律研究,在DDT数值模拟方面,应建立全面考虑含能材料反应引起的边界问题、含能材料理化特性、几何效应等的三维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燃烧转爆轰(DDT)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压装炸药燃烧转爆轰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朗 王飞 +5 位作者 伍俊英 王晨 鲁峰 黄毅民 代晓淦 文玉史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704,共8页
为了给高密度炸药装药的安全性分析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在不同约束条件下(DDT管长420 mm,壁厚分别为10,20 mm),进行了PBXC03压装炸药燃烧转爆轰实验,采用电离探针测量了炸药中反应波速度,通过观测管体和反应波速度变化,判断炸药燃烧转爆轰... 为了给高密度炸药装药的安全性分析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在不同约束条件下(DDT管长420 mm,壁厚分别为10,20 mm),进行了PBXC03压装炸药燃烧转爆轰实验,采用电离探针测量了炸药中反应波速度,通过观测管体和反应波速度变化,判断炸药燃烧转爆轰(DDT)的情况。根据高密度炸药状态,建立了炸药燃烧转爆轰计算模型,采用燃烧反应速率方程,描述炸药反应过程。应用网格分离和节点随机失效方法计算高温高压炸药反应产物作用下管体的膨胀和破裂,考虑气体产物泄漏,压力下降对炸药反应的影响。对不同约束条件下(DDT管长420 mm,壁厚分别为5,10,20,30 mm)炸药燃烧转爆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BXC03压装炸药只有在强约束下(壁厚30 mm)才能够发生燃烧转爆轰,弱约束下(壁厚5 mm)管体破坏引起气体泄漏和压力降低是限制炸药燃烧转爆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炸药 燃烧转爆轰(DDT)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状HMX、RDX的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同虎 张新彦 +1 位作者 李斌 赵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用盖帽探针和离子探针实验研究了颗粒状HMX、RDX的燃烧转爆轰(DDT)。研究表明炸药的DDT过程复杂,点火方式、DDT管材料、杂质都对这些炸药的DDT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HMX RDX 盖帽探针 离子探针 燃烧转爆轰 炸药 点火方式 杂质 DDT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典型固体推进剂的危险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能 廖林泉 +1 位作者 范红杰 李军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9,共6页
为进行固体推进剂的危险性能(感度特性)研究,对NEPE推进剂、粒铸CMDB推进剂、螺压CMDB推进剂三种典型的固体推进剂分别进行了雷管感度实验、冲击波感度实验(隔板实验)和燃烧转爆轰实验。结果显示:NEPE推进剂对雷管引爆较敏感;三种推进... 为进行固体推进剂的危险性能(感度特性)研究,对NEPE推进剂、粒铸CMDB推进剂、螺压CMDB推进剂三种典型的固体推进剂分别进行了雷管感度实验、冲击波感度实验(隔板实验)和燃烧转爆轰实验。结果显示:NEPE推进剂对雷管引爆较敏感;三种推进剂对冲击波刺激较敏感;颗粒状的粒铸CMDB、螺压CMDB推进剂和内部有孔洞的NEPE推进剂在燃烧转爆轰实验中发生爆轰。实验表明,推进剂的危险性能(感度)与推进剂的组成(有无敏感物质)、装药形态(颗粒或药柱)及外界约束条件(强或弱)有密切关系。实验证实,固体推进剂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燃烧转爆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危险性分级 燃烧转爆轰 雷管感度 冲击波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X-2炸药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代晓淦 王娟 +2 位作者 文玉史 黄毅民 戴明鸿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9-652,共4页
为了研究炸药在加热前后的燃烧转爆轰特性变化,设计了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试验加载系统,对Φ30mm×400mm的PBX-2炸药进行了试验。试验中采用热电偶测试装置壳体和炸药表面温度变化过程,采用离子探针测量了燃烧转爆轰过程的传播时... 为了研究炸药在加热前后的燃烧转爆轰特性变化,设计了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试验加载系统,对Φ30mm×400mm的PBX-2炸药进行了试验。试验中采用热电偶测试装置壳体和炸药表面温度变化过程,采用离子探针测量了燃烧转爆轰过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探讨了加热与未加热PBX-2炸药的燃烧转爆轰特性。结果表明,与未加热相比,加热至85℃时PBX-2炸药更难以发生燃烧转爆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炸药安全性 燃烧转爆轰(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