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rill Seismic Prediction Method for Formation Pressure for the Baiyun Sag in Deep-water Zone in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Guo Zhifeng Liu Zhen +3 位作者 Lv Rui Liu Guochang Zhang Gongcheng Shen Huailei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19-126,共8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大采长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胜军 丁亚恒 +1 位作者 姜春露 李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5,共8页
为研究深埋大采长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永城矿区城郊煤矿211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钻孔注水法和成像法实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采用UDEC软件探讨了埋深和采长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注水漏失量观测和钻... 为研究深埋大采长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永城矿区城郊煤矿211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钻孔注水法和成像法实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采用UDEC软件探讨了埋深和采长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注水漏失量观测和钻孔成像结果基本一致,实测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最大值为49.20 m,裂采比为17.14,比《三下开采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大,与《煤矿防治水手册》预计结果接近。采长增加导水裂隙带高度也增加,且埋深越大,增加幅度越大;900 m埋深时,330 m采长比160 m采长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增加10.54%。随着埋深增加,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也随之增加,采长越大增加幅度越大;工作面330 m采长时,900 m埋深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比500 m埋深增加13.44%。《三下开采规范》和《煤矿防治水手册》公式中误差项范围较大,不易确定工作面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具体高度,对于受顶板水害威胁较大的矿井,建议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准确地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为煤矿顶板水害评估及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矿井 大采长工作面 导水裂隙带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互层下深基坑分区降水及变形控制研究
3
作者 刘玉果 王冰辉 +2 位作者 乐冀 刑领 侯彦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5-1075,共11页
针对在临近河倾斜互层地层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坑底局部范围内渗水问题,提出合理的地下水及变形控制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紧邻黄河的深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倾斜隔含水互层特殊性,提出利用倾斜隔水层与法向隔板相结合... 针对在临近河倾斜互层地层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坑底局部范围内渗水问题,提出合理的地下水及变形控制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紧邻黄河的深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倾斜隔含水互层特殊性,提出利用倾斜隔水层与法向隔板相结合实现分区降水的方案。通过数值计算,对比分析有无分区工况下的支护结构变形、基坑内部地下水渗流及周边地表沉降等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分区工况下,基坑内部在倾斜隔水层与隔板的封闭止水效应影响下,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并沿隔板位置呈现“梯形锯齿状”。同时,在降水井停止抽水后仍能较长时间保持设计底水位,高效处理了坑内区域渗水等问题。从对支护结构变形、坑内孔压及周边地表沉降等的综合控制效应来看,分区降水工况均全面优于传统不分区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深基坑 止水 倾斜含水层 分区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声影区时频谱干涉结构与声源定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与涵 郭良浩 +2 位作者 章伟裕 闫超 董阁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3,共12页
被动声呐探测位于深海声影区的水面舰船辐射噪声时,接收信噪比通常较低,导致声源被动定位方法的性能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接收信号时频谱干涉结构的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联合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射线声学理论,建立时频谱沿频率... 被动声呐探测位于深海声影区的水面舰船辐射噪声时,接收信噪比通常较低,导致声源被动定位方法的性能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接收信号时频谱干涉结构的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联合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射线声学理论,建立时频谱沿频率轴和时间轴的干涉条纹周期与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的关系,然后对接收信号时频谱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和多频带处理以估计上述干涉条纹周期,最后解算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仿真和海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利用接收信号自相关的声源距离估计方法,该文利用时频谱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声源定位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比较适用于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声源被动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声影区 干涉结构 声源距离和径向速度 二维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W模型的地球深部流体组成与水岩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综述
5
作者 兰春元 张立飞 +3 位作者 陶仁彪 胡晗 张丽娟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流体中元素的价态、赋存形式等发生改变,进而对元素的富集成矿、循环通量等产生影响。由于地球深部样品与实验数据有限,建立和使用地球深部流体模型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对深部流体及水岩相互作用的认知。Deep Earth Wa... 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流体中元素的价态、赋存形式等发生改变,进而对元素的富集成矿、循环通量等产生影响。由于地球深部样品与实验数据有限,建立和使用地球深部流体模型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对深部流体及水岩相互作用的认知。Deep Earth Water(DEW)模型是一种描述地球深部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数据库,其可以与矿物热力学数据库联用,实现对地球深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的模拟研究。本文阐释了使用DEW模型描述深部流体的必要性,叙述了应用DEW模型进行深部流体物种和水岩相互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一种基于DEW模型计算流体物种的软件——FluidsLab,列举了地球深部流体以及水岩相互作用的应用案例与研究现状,最后对DEW模型后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俯冲带 地球深部流体 热力学 DE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蒙矿区深部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与高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延康 郭广礼 +4 位作者 孟浩 张连贵 郑辉 李怀展 张浩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矿井防治水及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由于陕蒙矿区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殊性,使得该区域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传统认识差别较大。考虑到目前围绕陕蒙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方法缺失问题,以鄂尔多斯市营盘壕...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矿井防治水及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由于陕蒙矿区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殊性,使得该区域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传统认识差别较大。考虑到目前围绕陕蒙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方法缺失问题,以鄂尔多斯市营盘壕煤矿221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模拟研究了不同开采进度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及演化特征,分析了大能量事件与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关联关系,进而基于GA-SVR算法,建立了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精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直罗组砂岩巨厚的特性使得其在覆岩运动中表现出坚硬岩层的特点,裂隙带在其下充分发育,稳定后也形成“马鞍形”;微震监测数据能精准反映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相对误差仅为3.90%;建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1,相对平均误差r为14.55%,预测精度显著优于经验公式(R^(2)<0,r=59.57%)。研究成果对于陕蒙矿区保水开采与安全生产设计及矿井水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陕蒙矿区 深部开采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水源保护区内超深竖井施工环水保管理
7
作者 林勇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80-183,共4页
大型城市深埋输水工程超深竖井为TBM或盾构始发、接收提供工作面,承担隧洞掘进出渣、混凝土浇筑、钢管安装等通道,多采用地连墙或排桩围护结构形式。超深竖井施工过程中,场区内土方明挖、TBM或盾构出渣、施工机械油污,地下连续墙在泥浆... 大型城市深埋输水工程超深竖井为TBM或盾构始发、接收提供工作面,承担隧洞掘进出渣、混凝土浇筑、钢管安装等通道,多采用地连墙或排桩围护结构形式。超深竖井施工过程中,场区内土方明挖、TBM或盾构出渣、施工机械油污,地下连续墙在泥浆固壁条件下的槽挖等均为水源保护区重点污染风险源。为破解在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施工水质安全保障难题,基于一点一策划、污染源清单化管理、水质在线监测、异常指标高效处理、综合评价的技术链路,形成“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管促治”的全建设周期建管闭环,有效防止施工扰动致使大面积破坏水质,威胁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输水工程 超深竖井施工 一级水源保护区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及运聚成藏模式预测 被引量:41
8
作者 何家雄 苏丕波 +3 位作者 卢振权 张伟 刘志杰 李晓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资源潜力;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解释资料,重点剖析了气源供给的运聚通道系统与水合物成藏的耦合关系;最后结合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热解气和生物气气源充足、资源潜力大,能够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②天然气运聚系统较优越,存在生物气源自生自储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下生上储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下生上储型3种类型的水合物成藏模式;③深水区热解气源下生上储型水合物,其热解气源输送运聚通道主要为断层裂隙和泥底辟及气烟囱所构成的纵向运聚供给系统,其形成展布及优劣,主要取决于构造沉积演化、断裂活动和活跃地质热流体异常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资源潜力 运聚系统 成藏模式 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条件 被引量:31
9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1 位作者 沙志彬 付少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深入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控制因素,以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基础调查资料和相关钻探成果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 为深入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控制因素,以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基础调查资料和相关钻探成果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神狐海域浅层400~1 200 m以内具备良好的适合微生物成因甲烷气体生成条件,生物气生气潜力巨大;(2)深部古近系文昌组湖相和恩平组煤系两套成熟烃源岩,亦以生气为主,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热解气补充之;(3)深部成熟热解气通过纵向断层或底辟通道垂向运移至浅层海底,在浅部与微生物气一起侧向运移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内形成混合型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区 生物气 热解气 混合气源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成生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55
10
作者 何家雄 陈胜红 +1 位作者 马文宏 龚晓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q...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分布规律及纵向上多种资源叠置共生与复合的特点:北部裂陷带及东沙隆起浅水区,处于减薄的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陆缘一侧,其古近系断陷规模及半地堑洼陷沉积充填规模均比相邻的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小,且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有少量油型气,构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流花油田群为主的北部浅水油气富集区。该区具有上渐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中新统礁灰岩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周缘深水区,以邻近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中小气田群和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LW3-1、LH34-2及LH29-1等天然气藏为代表,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但亦具石油及水合物资源潜力的深水油气富集区。由于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处在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洋壳一侧,地壳薄而裂陷深、断陷规模大,其与北部浅水区相比多了一套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该区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偏高,烃源岩多处在成熟-高熟凝析油及湿气阶段,以产大量天然气及少量轻质油和凝析油为主,具有上渐新统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中新统深水扇混源型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油气纵向分布具有深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及浅层气/生物气与深部常规油气共生叠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浅水区/深水区 多种资源叠置 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直达声区水下声源距离深度联合估计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梦圆 李整林 +1 位作者 秦继兴 吴双林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5-1543,共9页
深海直达声区声场存在明显的多途结构,可用于水下声源被动定位。本文根据一次南海实验获取的数据,研究基于双水听器接收信号互相关函数和单水听器接收信号自相关函数的水下声源距离深度联合估计方法。首先假设声源深度位于50m^300m之间... 深海直达声区声场存在明显的多途结构,可用于水下声源被动定位。本文根据一次南海实验获取的数据,研究基于双水听器接收信号互相关函数和单水听器接收信号自相关函数的水下声源距离深度联合估计方法。首先假设声源深度位于50m^300m之间,根据双水听器互相关函数提取直达波到达时间差估计水下声源距离,然后根据距离估计结果以及单水听器自相关函数提取的直达波与海面反射波时延差估计水下声源深度,最后计算声源深度估计结果的平均值再与双水听器互相关函数结合得到更为精确的距离估计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估计的水平距离相对误差在10.5%以内,声源深度相对误差小于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直达声区 距离估计 深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被引量:90
12
作者 拜文华 吕锡敏 +1 位作者 李小军 魏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为地势平坦、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岩溶盆地 ,这就为该区古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创造了相对于其他全封闭盆地更好的条件。将岩溶盆地划分为谷地、台地、残丘、沟槽、浅洼 5种三级地貌单元类型 ,东部发育 3个水平岩溶带 ,第三水平岩溶带距夷平面 70~ 85m。根据观察结果及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提出深潜流溶蚀带—深泉排水模式 ,为岩溶盆地风化壳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溶蚀作用方式。岩溶盆地在中深埋藏期压释岩溶作用较强 ,有利于储集体孔渗的改善、上古生界烃类的带入、古台地边缘致密带的产生及圈闭的形成。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及测井手段精细刻画了神木—榆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 ,结果表明该地区古台地规模适中、古沟槽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盆地 岩溶作用模式 古地貌 奥陶系 风化壳 潜流溶蚀带 压释水岩溶 岩溶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87
13
作者 胡文瑞 鲍敬伟 胡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3,共5页
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在油气储量、油气田数量和大油气田发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油气资源勘探8个方面的进展与趋势,提出了对中国油气勘探4个方面的启示。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从局部圈闭到大面积储集层,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 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在油气储量、油气田数量和大油气田发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油气资源勘探8个方面的进展与趋势,提出了对中国油气勘探4个方面的启示。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从局部圈闭到大面积储集层,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到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聚集,从高点找油气到下洼、下坡找油气,从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油气资源,从中深层到深层、超深层,从中浅海到深海、超深海,从常规地带到极端地带,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趋势。中国应加强油气勘探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更加重视勘探工程技术的作用,探索油气资源综合勘探的有效方式,强化老油气田二次勘探。油气勘探领域和战略的重大转变,将在新、老探区发现更多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生油层 非常规 深层 深水勘探 极端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深水沉积地质特征与斜坡区勘探发现——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1#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3 位作者 周立宏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基于地震、测录井、试油、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滨Ⅰ油层组为对象,开展层序划分、深水沉积相特征及模式分析,研究深水重力流规模性发育原因、储集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提... 基于地震、测录井、试油、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滨Ⅰ油层组为对象,开展层序划分、深水沉积相特征及模式分析,研究深水重力流规模性发育原因、储集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提出深水区有利储集相带的划分标准和预测方法。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滨Ⅰ油层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厚度在百米之内的五级层序;斜坡深水区沉积了一套远岸水下扇型重力流沉积,发育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等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多期多级的继承性和建设性发育特征,为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深湖相沉积序列,每一次重力流事件形成的远岸水下扇都可以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类型。以含砂率较高的扇三角洲前缘主砂体作为供给物源的"跨相搬运"砂体可形成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15.1%、渗透率几何平均值为5.1×10^(-3)μm^2。明确了远岸水下扇主水道及分支水道分布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斜坡区 砂质碎屑流 水下扇 岩性油气藏 沙河街组 断陷湖盆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哈深层水敏性储层压裂改造难点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学芳 杨兆中 +3 位作者 刘举 李小刚 袁泽波 纪国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21-7025,7040,共6页
目前牙哈深层水敏性凝析气藏存在注气开发难的局面,多次酸化增注效果又不明显,需要寻求一种效果好、周期长的增注改造技术。从牙哈区块的储层岩性特征、产层及地应力分布等方面入手,提出以水力压裂为主导的增产改造技术,分析存在难点,... 目前牙哈深层水敏性凝析气藏存在注气开发难的局面,多次酸化增注效果又不明显,需要寻求一种效果好、周期长的增注改造技术。从牙哈区块的储层岩性特征、产层及地应力分布等方面入手,提出以水力压裂为主导的增产改造技术,分析存在难点,找到相应对策(高温高效防膨、降低破裂压力、快速返排),以累积产量为目标,模拟优化了水力喷射加砂压裂施工参数和压后快速返排参数,为提高增注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哈 深层 水敏 压裂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致黄土深层滑坡灾变机理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同录 习羽 侯晓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3-1120,共8页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可以划分为3个带:即活动带,稳定带和饱和带。活动带受大气降雨和蒸发的影响,为瞬态流,向下则转化为稳定流;稳定带含水率不变,但仍有稳定的水分运移至地下水位。地下水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在入渗和排泄条件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可维持动态平衡。若地表入渗量加大,如灌溉或管道漏水等,稳定带含水率升高,并伴随地下水位抬升,以达到新的平衡,此水文动态转化过程会诱发滑坡。以延炼滑坡为例,分析了长期地表水间歇性滴渗条件下,边坡的水力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深层滑坡主要与地表水入渗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有关,由于其过程缓慢,容易被忽视而致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水分入渗 稳定带 深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关键带全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乔江波 朱元骏 +2 位作者 贾小旭 黄来明 邵明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关键带水循环、地下水补给和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为揭示黄土高原关键带黄土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土芯钻探的方式获取了黄土高原关键带5个典型样点(杨凌、长武、富县、安塞和神木)从地表到基岩的土壤...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关键带水循环、地下水补给和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为揭示黄土高原关键带黄土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土芯钻探的方式获取了黄土高原关键带5个典型样点(杨凌、长武、富县、安塞和神木)从地表到基岩的土壤水分样品,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剖面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关键带剖面土壤水分从南往北,土壤平均含水量由高变低;5个样点的土壤水分均为中等变异,随着深度由40 m增加到200 m,土壤水分变异性变弱,且样点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降低;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样点的半方差函数能被理论模型较好地拟合(杨凌除外),指数模型能够描述大部分样点深剖面的空间变异结构。相关结果有助于了解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状况及分布规律,对于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估算和区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关键带 深剖面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内幕储层成因机理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吕艳萍 吕晶 +5 位作者 徐想东 邓光校 刘永立 刘存革 张振哲 韩拥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1037,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部风化壳缝洞型储集体是主力产层,在其下部依然发育规模性储集体,为探讨这套储集体的成因机理,在A井区开展了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工作。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的δ^(18)O...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部风化壳缝洞型储集体是主力产层,在其下部依然发育规模性储集体,为探讨这套储集体的成因机理,在A井区开展了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工作。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的δ^(18)O和δ^(13)C值明显比灰岩背景值偏负,具有δ^(18)O不变而δ^(13)C可变的趋势,δ^(18)O_(PDB)均值为-14.74‰,为脱气作用形成的大气水方解石线。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622~0.709968之间,明显高于背景值,主要受壳源锶的影响;稀土元素中Ce和Eu元素无正异常,表明缺乏热液流体的参与。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胶结物主要发橘黄色和暗棕色光,代表的是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研究认为,A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缝洞储集体形成于海西早期大气淡水深部缓流带环境,该岩溶环境具有承压、水流缓慢、不受排水基准面控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方解石线 深缓流带 储层成因 鹰山组 中下奥陶统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DR100系统原位监测深厚包气带水热动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雨江 蔺文静 王贵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72-1979,共8页
利用标定后的TDRi00系统原位监测太行山前深厚包气带(30.3m)的土壤水热动态,根据2011、2012年2a的监测结果,真实准确透析全剖面土壤水热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厚度大、非均质并受控于多重外界条件的深厚包气带的水热运移,必然是相... 利用标定后的TDRi00系统原位监测太行山前深厚包气带(30.3m)的土壤水热动态,根据2011、2012年2a的监测结果,真实准确透析全剖面土壤水热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厚度大、非均质并受控于多重外界条件的深厚包气带的水热运移,必然是相对滞后的复杂往复运动,水分补给滞后时间为2~3个月;粗颗粒层是良好的输水通道,而细颗粒层(如黏土层)才是决定入渗能力的关键层,对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影响可达i5%;浅层水热运移取决于降水蒸发和地表温度,5.0m以下中深层水热运移常态取决于岩性和地下水位,而强降水入渗和人类活动产生瞬态关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R100系统 深厚包气带 总水势 土壤温度 水热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蒸发条件下的深厚包气带土壤水力参数测试——以辛集新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亚磊 梁杏 +1 位作者 林丹 朱常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2,共6页
根据垂向一维非饱和流运动的基本原理,利用Ku~pF测试仪在稳定蒸发条件下,对辛集新城地区包气带不同深度(2~14m)的10个原状土样,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非饱和导水率的测试。将测试结果与VanGenuchten模型及非饱和导水率经验公... 根据垂向一维非饱和流运动的基本原理,利用Ku~pF测试仪在稳定蒸发条件下,对辛集新城地区包气带不同深度(2~14m)的10个原状土样,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非饱和导水率的测试。将测试结果与VanGenuchten模型及非饱和导水率经验公式进行拟合,求取了残余含水量研,饱和渗透系数K。及经验系数a、n等参数。结果表明:VanGenuchten模型适合拟合研究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区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介于10^9~10-4cm/d间,且非饱和导水率与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随着深度的增加,包气带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试样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逐渐变陡,非饱和导水率的数值突变特征明显,土壤的持水能力加强。试验表明Ku—pF土水测试仪对于壤土和低容重的粉土测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包气带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非饱和导水率K(θ) Ku—pF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