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强矿压工作面水力压裂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1
作者 陈立伟 王东杰 边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深部强矿压工作面水力压裂裂纹扩展规律,方法以余吾煤矿的3号煤层S5207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首先建立水力压裂力学模型,分析最大周向拉应变准则和裂纹扩展准则,其次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水力压裂裂纹扩展影响因子D和地应力对... 目的为了研究深部强矿压工作面水力压裂裂纹扩展规律,方法以余吾煤矿的3号煤层S5207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首先建立水力压裂力学模型,分析最大周向拉应变准则和裂纹扩展准则,其次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水力压裂裂纹扩展影响因子D和地应力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并根据现场情况设计水力压裂试验方案,实施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分析现场施工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预制裂纹沿着与原裂纹呈一定角度开裂并向外延伸,其扩展方向最终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垂直;随着D增大,裂纹与原裂纹的夹角越来越小,当D较大时,裂纹呈现自相似的扩展状态;不同应力场下,裂纹扩展轨迹主要取决于主应力方向,最终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垂直,水力裂缝为垂直缝,且在裂纹尖端有应力集中现象;现场监测发现,裂纹扩展符合最大周向拉应变准则,裂纹尖端沿着环向拉应变最大的地方扩展,环向拉应变达到最大时裂纹开始扩展,压裂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环向裂隙,裂纹沿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延伸,与S5207回风巷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相同,与数值模拟结果接近。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深部强矿压工作面水力压裂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纹扩展 强矿压 深部岩体 数值模拟 回风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BP神经网络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
2
作者 张明聚 秦胜旺 +3 位作者 李鹏飞 葛辰贺 杨萌 谢治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针对单一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基坑开挖变形时泛化性差及容易出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优化,并融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针对单一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基坑开挖变形时泛化性差及容易出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优化,并融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组合成GA-Attention-BP和PSO-Atten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依托南京双子座基坑工程,采用PLAXIS 2D模拟了680组不同工况下围护结构及地表的变形特征,并结合20组南京地区基坑实测监测数据作为数据集,以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决定系数(RSquare,R2)作为评价指标,将不同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和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AAttention-BP和PSO-Attention-BP的MSE分别为3.47和3.22,MAE分别为1.59和1.47,R2分别为0.93和0.96,较BP和Attention-BP神经网络有较大的性能提升,预测效果较好;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权重分配结果表明,基坑深度和地下连续墙的宽度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权重系数分别高达1.33和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数值模拟 注意力机制 反向传播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沙海域可靠声路径声传播特性及信道分析
3
作者 殷敬伟 李伟哲 +1 位作者 韩笑 魏笠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5-1484,共10页
为构建海洋浅表层与近底层间的高效跨层通信系统,本文基于南海中沙海域非完全深海声道环境下的全海深声传播实验数据,探究了可靠声路径区域在不同声源深度、接收深度和传播距离条件下的信道特性及其物理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当声源深度... 为构建海洋浅表层与近底层间的高效跨层通信系统,本文基于南海中沙海域非完全深海声道环境下的全海深声传播实验数据,探究了可靠声路径区域在不同声源深度、接收深度和传播距离条件下的信道特性及其物理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当声源深度位于海底附近共轭深度对应的声速层时,可实现类似完全深海声道的远距离直达声传播;可靠声路径区域信道呈现明显的分簇稀疏特征,且不同簇之间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差异;信道多径时延随接收深度和传播距离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此外,较浅声源深度对应的信道结构更为简单,有利于通信系统优化。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非完全深海声道环境下跨层声传播的物理机制,同时为中沙海域可靠声路径区水声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声路径 中沙海域 深海 水声信道 声传播 直达声区域 多径特性 信道时变性可靠声路径 中沙海域 深海水声信道 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Deep Web实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红艳 党晓婉 +1 位作者 冯勇 李军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6-779,共4页
针对现有实体识别方法自动化水平不高、适应性差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Deep Web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实体分块后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特性,将语义块相似度值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训练得到... 针对现有实体识别方法自动化水平不高、适应性差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Deep Web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实体分块后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特性,将语义块相似度值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训练得到正确的实体识别模型,从而实现对异构数据源的自动化实体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实体识别中的人工干预,而且能够提高实体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WEB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实体识别 相似度 语义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渗吸作用下深层页岩裂缝演化及力学特性
5
作者 方正 陈勉 +3 位作者 李集 韦世明 考佳玮 毛渝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针对深层页岩储集层水力压裂后压裂液与储集层发生渗吸,导致裂缝扩展机理不明确及其对储集层力学特性变化不清晰的问题,通过CT扫描、连续划痕测试和覆压孔渗仪测试,结合自渗吸实验,综合评价渗吸前后裂缝扩展规律、岩石力学特性及物性参... 针对深层页岩储集层水力压裂后压裂液与储集层发生渗吸,导致裂缝扩展机理不明确及其对储集层力学特性变化不清晰的问题,通过CT扫描、连续划痕测试和覆压孔渗仪测试,结合自渗吸实验,综合评价渗吸前后裂缝扩展规律、岩石力学特性及物性参数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渗吸促使页岩层理与原有微裂纹被激活、扩展并相互贯通,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提高了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裂缝发育与层理弱面的相互作用使岩石整体强度与稳定性下降,呈现出提高流体输导能力与降低力学性能的双重效应;在有限裂纹扩展条件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幅有限,而当复杂裂缝网络充分发育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提升,力学性能弱化更为显著。在非常规储集层评价与增产改造设计中,应平衡自渗吸诱发的裂缝网络,形成对储集层渗流条件与地层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渗吸作用 裂缝扩展 岩石力学 水力压裂 物性参数 连续划痕测试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融合算法的青年男性三维足型类别划分及特征提取
6
作者 白啸天 刘静民 +4 位作者 霍洪峰 王朋飞 武梦旖 王冲 邢泽宇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8-645,共8页
目的 通过将我国青年男性足型进行分类,提取出足型的特征指标,构建足型常模数据库。方法 采集1 483名青年健康男性的足型数据,通过谱聚类算法进行足型类别划分,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结合逐层... 目的 通过将我国青年男性足型进行分类,提取出足型的特征指标,构建足型常模数据库。方法 采集1 483名青年健康男性的足型数据,通过谱聚类算法进行足型类别划分,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结合逐层相关传播(layer-wise relevance propagation,LRP)和相关系数法完成足型特征的提取,对比不同足型特征差异。结果 通过谱聚类得到4种足型分类,其中足型1表现为翘拇指、内收小趾、高足跟宽足;足型2表现为拇指外翻的窄足;足型3表现为拇指外翻的低弓足;足型4表现为翘拇指的高弓足。结合可解释神经网络和相关系数法,从27个足型指标中提取出踵心到足底长、拇指高、足舟骨高、足跟外缘高、拇外翻角度、小趾角度、足背围、后跟角度、纵弓角度9个指标,所提取指标构建的分类模型总判别准确率达93.67%。结论 我国青年男性分可为4种常规足型,在后足、中足和前足3个部分,可提取包含长度、高度、围度和角度共9个足型特征指标,为构建符合我国青年男性足型常模数据和足踝生物力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型 特征提取 谱聚类 多融合算法 深度神经网络 逐层相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在差异化射孔条件下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7
作者 陈健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为了研究射孔密度和位置对深层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方式的影响,采用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机、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露头开展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对岩样多段同时... 为了研究射孔密度和位置对深层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方式的影响,采用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机、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露头开展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对岩样多段同时压裂明确页岩水力裂缝起裂条数的影响因素,探索岩样在不同射孔数量和差异化射孔位置下页岩起裂裂缝条数及裂缝延伸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页岩的非均质、射孔分流和形成裂缝后的优势通道共同影响水力压裂的泵压和水力裂缝条数;页岩单段压裂过程中,为促使跟端趾端均匀起裂,推荐采用跟端少孔趾端多孔的差异化布孔方式;一定范围内,页岩的射孔数量与裂缝起裂数量非正相关,减少射孔数量能够促进裂缝起裂,提升孔眼开启率;利用射孔孔眼摩阻提高井底压力,能促进压裂段均匀起裂。该实验结果能为深层页岩压裂孔眼开启率提升与裂缝均衡扩展提供实验规律认识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压裂 射孔孔数 起裂数量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数据流分类的递归反向传播算法
8
作者 刘展华 文益民 刘祥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3,共8页
针对传统深度神经网络因数据流中发生概念漂移而出现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增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能力,提出一种用于数据流分类的递归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融合在线梯度下降算法的强大数据流学习能力与递归最小二乘法的快速收... 针对传统深度神经网络因数据流中发生概念漂移而出现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增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能力,提出一种用于数据流分类的递归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融合在线梯度下降算法的强大数据流学习能力与递归最小二乘法的快速收敛特性,当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时,首先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逐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切换至在线梯度下降算法,进一步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更深层次的数据流学习,优化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性能,并在多个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中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优异的概念漂移适应能力,数据流分类准确率超越仅使用在线梯度下降算法或递归最小二乘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多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深度学习 在线梯度下降算法 递归最小二乘法 反向传播 深度神经网络 概念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藏带温度场水力压裂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9
作者 邹龙庆 何昀宾 +1 位作者 鄂玄吉 卢汉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深层页岩气藏具有高温高压的地质特征,常规的流固耦合压裂模型并不能描述温度场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基于一定的合理假设,构建了一个全三维热流固耦合水力压裂模型,用来描述深层页岩气藏水力裂缝扩展过程。通过有限体积离散与隐式时间离... 深层页岩气藏具有高温高压的地质特征,常规的流固耦合压裂模型并不能描述温度场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基于一定的合理假设,构建了一个全三维热流固耦合水力压裂模型,用来描述深层页岩气藏水力裂缝扩展过程。通过有限体积离散与隐式时间离散完成数值实验,表明了温度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显著。根据数值仿真实验结果可知:考虑温度场的裂缝模型相比常规模型更难以起裂,具有更大的压裂难度;更高的井底温度使裂缝更难扩展,高温环境和常温环境缝长差异显著;热膨胀系数越大,井底温度对裂缝扩展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力压裂 热流固耦合 深层页岩气藏 裂缝扩展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达路径信号残差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非视距信号识别方法
10
作者 倪雪 曾海彧 杨文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3-1884,共12页
非视距(NLOS)误差是限制超宽带定位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快速准确识别出NLOS信号成为提高超宽带定位准度的前提。该文基于信道冲激响应提出了一种新型信号特征参数:直达路径(DP)信号残差,与文献提出的9个典型波形特征参数组合成不同的特... 非视距(NLOS)误差是限制超宽带定位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快速准确识别出NLOS信号成为提高超宽带定位准度的前提。该文基于信道冲激响应提出了一种新型信号特征参数:直达路径(DP)信号残差,与文献提出的9个典型波形特征参数组合成不同的特征组合用于表征信号,基于此,为了使识别方法兼具样本获取成本低、环境适应能力好的特点,该文以构建在单个环境下采集单类信号数据作为分类模型的训练样本,在识别其它场景NLOS信号中有更好性能的方法为目的,设计了一种带DP信号残差训练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的识别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将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深度特征提取技术引入SVDD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反向扩维的深度支持向量数据描述(DSVDD)的NLOS信号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带DP信号残差训练的DSVDD方法只需在单个场景采集单类信号样本,且在训练集和测试集采集自不同场景时实现了85%以上的准确率,较只使用典型波形特征训练的SVDD提升了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定位 非视距信号识别 直达路径信号残差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深度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nk:一种Deep Web数据记录可信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艾静 王仲远 孟小峰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09年第6期585-593,共9页
针对Web信息可信度问题,提出了一种为Deep Web数据记录计算可信度的有效方法C-Rank。该方法为每一条记录构造一个S-R可信度网络,包含两种类型顶点及三种类型边。首先基于可信度传播的思想,利用顶点出度为每一个顶点计算其局部可信度值;... 针对Web信息可信度问题,提出了一种为Deep Web数据记录计算可信度的有效方法C-Rank。该方法为每一条记录构造一个S-R可信度网络,包含两种类型顶点及三种类型边。首先基于可信度传播的思想,利用顶点出度为每一个顶点计算其局部可信度值;再利用Record顶点入度及相邻Site顶点的可信度值,为该Record顶点计算权值;继而求得整个S-R网络的全局可信度值。实验证明,C-Rank方法能够合理而有效地评价数据记录的可信度,从而达到甄别虚假信息,为用户推荐可信数据记录的目的。该方法普遍适用于Deep Web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网络 Web信息可信度 S—R可信度网络 可信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rm-DP模型行人检测优化算法
12
作者 柴恩惠 马占飞 智敏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5-552,共8页
传统深度金字塔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行人检测算法备受关注,融合可变形部件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但特征提取部分使用的算法像素区域的大小不同,导致模型之间不能完全融合,在行人数量多、姿势复杂和有遮挡情况时的检测效果不理想。因此... 传统深度金字塔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行人检测算法备受关注,融合可变形部件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但特征提取部分使用的算法像素区域的大小不同,导致模型之间不能完全融合,在行人数量多、姿势复杂和有遮挡情况时的检测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规范化函数的深度金字塔模型(Norm-DP)算法,使用规范化函数融合可变形部件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直接从金字塔特征中提取正负样本,使用隐变量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训练,结合柔性非最大抑制(soft-NMS)算法和边界框回归(BBR)算法对定位框进行优化。分别使用INRIA和MS COCO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在行人数量多、姿势复杂和有遮挡情况时,检测精度高于最优的可变形部件模型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金字塔模型算法和结合区域选择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可变形部件模型算法 规范化深度金字塔(Norm-dp) 柔性非最大抑制(Soft-NMS) 边界框回归(B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井拉链式压裂裂缝扩展及窜通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强 王玉丰 +3 位作者 胡永全 赵金洲 宋毅 沈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149,共9页
针对深层页岩气井工厂开发模式下拉链式压裂裂缝扩展及窜扰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有限元-离散元方法,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带影响的拉链式压裂裂缝扩展流-固耦合模型,采用实验数据与现场监测压力涨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以川南深... 针对深层页岩气井工厂开发模式下拉链式压裂裂缝扩展及窜扰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有限元-离散元方法,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带影响的拉链式压裂裂缝扩展流-固耦合模型,采用实验数据与现场监测压力涨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以川南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研究了不同特征天然裂缝带影响下压裂裂缝的扩展及窜扰规律。结果表明:大逼近角裂缝带对压裂裂缝正向扩展及井间窜通具有阻挡作用,停泵期间水力裂缝在净压力驱动下存在继续扩展行为;高应力差下,随裂缝带逼近角增加,响应井压力涨幅、压裂裂缝总长度分别呈先减小再增加及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与小逼近角裂缝带相比,大逼近角天然裂缝带发生窜通所需时间更长,窜通难度更大;响应井压力涨幅与裂缝带带宽负相关,与天然裂缝长度正相关;窜通时间、压裂裂缝总长及压裂效率则与裂缝带带宽正相关,与天然裂缝长度负相关;随布孔错位距离增加,裂缝窜通概率减小,但错位距离与响应井压力涨幅、裂缝总长度之间的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拉链式压裂 有限-离散单元 天然裂缝带 裂缝扩展与窜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缝串洞”理念的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志锋 程龙 +3 位作者 谢耀增 刘举 张雄 罗攀登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5,共16页
随着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迈向超深层领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储层由大型缝洞向以厘米—毫米级小缝洞群转变,以往针对大型缝洞储层改造的酸压技术系列难以适应小缝洞群储层。为充分释放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 随着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迈向超深层领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储层由大型缝洞向以厘米—毫米级小缝洞群转变,以往针对大型缝洞储层改造的酸压技术系列难以适应小缝洞群储层。为充分释放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的天然气产能潜力,基于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构建了多尺度离散缝洞方法,建立了考虑岩石变形、裂缝延伸、酸液流动反应、温度变化的热流固化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最后提出了以多级转向扩面积、精准控黏串缝洞、定点生酸扩缝长为核心的“扩缝串洞”缝控改造理念,并对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扩缝串洞”缝控改造方式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多级交替注入形成的黏性指进现象可以促进缝控改造面积的增加和裂缝非均匀刻蚀,从而提高改造后的产能,且缝控改造效果最佳;②酸液注入黏度比增加,缝控改造无因次产能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黏度比超过30,缝控改造无因次产能指数开始迅速减小,缝控改造中酸液交替黏度比需控制在25~35区间;③酸液用量越大,缝控改造面积及改造后无因次产能指数越大,但对于一定地层参数和单井控制面积的缝控改造存在极限酸液用量,超过该酸液用量后缝控面积趋于极限值,而无因次产能指数仍随酸液用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大。结论认为,提高缝控改造面积和激活动用小缝洞群是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提产的关键,该认识为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缝控改造 扩缝串洞 多场耦合 酸压 裂缝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分解和多分支输入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毕贵红 张梓睿 +3 位作者 赵四洪 黄泽 鲍童语 骆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37-3849,I0001,共14页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导致其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近邻传播聚类(adaptive 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adAP)、多模式分解、多分支输入组合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相关性分析找到与光伏发...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导致其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近邻传播聚类(adaptive 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adAP)、多模式分解、多分支输入组合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相关性分析找到与光伏发电功率高度相关的气象因素,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将光伏输出功率从时域转换到频域,与相关度高的气象因素一起作为adAP算法的聚类特征,对具有相似气象特征的日场景进行分类;其次,对聚类相似日较少且输出功率波动剧烈天气类型中的气象相关因素和光伏输出功率添加高斯白噪声,并将其与原始数据合并,达到倍增样本的效果,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然后,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奇异谱分解(singular spectrum decomposition,SSD)和群分解(swarm decomposition,SWD)对光伏功率、辐照度和温度进行分解,削弱原始序列的波动性,丰富模型的输入特征;最后,搭建多分支的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模型,提取数据的时间特征和波动特征,合并后输入到门控循环单元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twork,GRU)中,建立历史特征和未来光伏输出功率的联系,得到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模型组合预测方法在光伏功率波动较缓天气情况下,能够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在波动剧烈天气情况下,能够较大地提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超短期预测 自适应近邻传播聚类 多分支输入 多模式分解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花岗岩体地震波数值模拟及传播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建平 刘英辉 +3 位作者 李伟 张盟勃 王扬州 杨永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深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蕴藏巨大能量的清洁能源,但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确,中深层地热探测成功率较低。为了研究地震波在深层地热岩体中的传播规律与波场特征,建立两种深层地热花岗岩模型,并使用等效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声... 深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蕴藏巨大能量的清洁能源,但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确,中深层地热探测成功率较低。为了研究地震波在深层地热岩体中的传播规律与波场特征,建立两种深层地热花岗岩模型,并使用等效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声波与弹性波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热花岗岩体速度在温度的影响下要高于围岩的,会产生高速屏蔽现象,使得透射波能量变弱,限制了地热岩体下部地震波传播能量;相比于声波,弹性波具有更丰富的波场信息,波型与能量转换使得弹性波地震记录也比声波地震记录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岩 地震波传播机制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影响机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曾波 冯宁鑫 +6 位作者 姚志广 杜雨柔 黎俊峰 郑健 衡德 唐煊赫 朱海燕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现有中浅层页岩气压裂取得的认识难以解释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文中以泸州深层页岩气区LS1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力压裂裂缝扩... 现有中浅层页岩气压裂取得的认识难以解释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文中以泸州深层页岩气区LS1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与分析。首先,根据泸州区块目标井区储层的地质概况,建立地质模型,明确地质力学属性;然后,基于微地震和蚂蚁体数据,建立符合真实储层构造特性的离散天然裂缝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数据,建立了基于DFN的水力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模型,并基于微地震监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还研究了4个单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对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复杂缝网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离散天然裂缝网络 DFN 复杂裂缝扩展 储层改造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声波时域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解放 赵康艳 +2 位作者 黄方博 王宇 方立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4-3089,共16页
地下工程岩体普遍处于水压力和地应力环境中,水压力和地应力共同控制着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高水压和高应力对岩石声波传播的影响特性,有利于揭示深部岩体工程开挖时围岩损伤演化、动态力学响应以及水压力和地应力的反演。基于自主... 地下工程岩体普遍处于水压力和地应力环境中,水压力和地应力共同控制着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高水压和高应力对岩石声波传播的影响特性,有利于揭示深部岩体工程开挖时围岩损伤演化、动态力学响应以及水压力和地应力的反演。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声波测试系统,设置多组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等级用于模拟地下水压力和地应力环境,对红砂岩和石灰岩进行声波传播试验。选取岩石声波首波波形,研究岩石声波波速、首波幅值和能量随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的变化关系,构建岩石声学参数的演化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承受的轴向静应力确定时,红砂岩声波波速随水压力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者呈良好高斯函数关系,石灰岩声波波速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当承受的水压力确定时,2种岩石声波波速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大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红砂岩声波波速与轴向静应力呈高斯函数关系,且红砂岩声波波速变化显著,石灰岩变化较小。确定轴向静应力工况下,红砂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平缓发展后快速降低,首波幅值与水压力呈指数函数的变化关系;石灰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平稳发展或略有降低。确定水压力工况下,红砂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石灰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大先快速上升后急剧减小。研究成果对深部高水压环境下岩体工程开挖围岩赋存状态表征、应力波传播以及邻近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水压 岩石声波传播 声波波速 首波幅值 首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特征相关性和自适应差分隐私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海燕 王骁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3-1976,共14页
基于差分隐私的深度学习隐私保护方法中,训练周期的长度以及隐私预算的分配方式直接制约着深度学习模型的效用.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结合差分隐私的方法中模型训练周期有限、隐私预算分配不合理导致模型安全性与可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 基于差分隐私的深度学习隐私保护方法中,训练周期的长度以及隐私预算的分配方式直接制约着深度学习模型的效用.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结合差分隐私的方法中模型训练周期有限、隐私预算分配不合理导致模型安全性与可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特征相关性和自适应差分隐私的深度学习方法(deep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data feature Relevance and Adaptive Differential Privacy,RADP).首先,该方法利用逐层相关性传播算法在预训练模型上计算出原始数据集上每个特征的平均相关性;然后,使用基于信息熵的方法计算每个特征平均相关性的隐私度量,根据隐私度量对特征平均相关性自适应地添加拉普拉斯噪声;在此基础上,根据加噪保护后的每个特征平均相关性,合理分配隐私预算,自适应地对特征添加拉普拉斯噪声;最后,理论分析该方法(RADP)满足ε-差分隐私,并且兼顾安全性与可用性.同时,在三个真实数据集(MNIST,Fashion-MNIST,CIFAR-10)上的实验结果表明,RADP方法的准确率以及平均损失均优于AdLM(Adaptive Laplace Mechanism)方法、DPSGD(Differential Privacy with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方法和DPDLIGDO(Differentially Private Deep Learning with Iterative Gradient Descent Optimization)方法,并且RADP方法的稳定性仍能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隐私 深度学习 逐层相关性传播 信息熵 隐私度量 隐私预算 拉普拉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BP算法的高精度动态物流称重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7-1134,共8页
针对动态物流秤测量精度对载重、采样频率、带速较为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动态物流称重系统。首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法,结合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原则,使用低通巴特沃斯与卡尔曼滤波器对传感器压力信号进行了滤波降噪处理,... 针对动态物流秤测量精度对载重、采样频率、带速较为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动态物流称重系统。首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法,结合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原则,使用低通巴特沃斯与卡尔曼滤波器对传感器压力信号进行了滤波降噪处理,并将加速度信号作为模型输入信号,进行了特征补偿;然后,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在该模型采样区间内将压力与振动改写为时序化信号,并将其共同输入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最后,对GRU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其结构输出了层堆叠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有效加强了模型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传动速度及测试货物下,该模型的最大测量误差相对于同类型深度学习模型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NN)时序模型及传统数值平均模型的误差,依次降低了16.14%、27.14%、76%,可用于各类称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动态测量系统 门控循环单元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振动补偿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