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8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无人机数码影像与PROSAIL模型的夏玉米LAI反演
2
作者 牛庆林 张合兵 +4 位作者 邓炯 冯海宽 李长春 杨贵军 陈志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5-2347,共13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不同玉米特性的重要长势指标,可有效辅助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快速、无损和精准地获取玉米LAI,对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因具有快速、无损和高通量地获取田间作物空间信息的优点,在...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不同玉米特性的重要长势指标,可有效辅助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快速、无损和精准地获取玉米LAI,对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因具有快速、无损和高通量地获取田间作物空间信息的优点,在作物LAI等表型信息获取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其存在的光谱饱和现象以及缺乏光谱参数与LAI之间的响应机理信息,限制了LAI等表型信息估算模型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显然,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具有模拟作物理化参数与光谱指标参数之间响应机理的优点,可有效提升作物理化参数反演的潜力。为此,结合无人机数码影像与PROSAIL模型反演夏玉米LAI,以期进一步提高LAI反演模型的精度。以玉米育种试验田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拔节期、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高清数码影像,并结合PROSAIL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LSR)、随机森林回归(RFR)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回归方法,构建夏玉米LAI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无人机高清数码影像,采用PLSR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优,估算模型和验证模型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69,0.37,24.28%和0.73,0.35,23.26%;(2)基于PROSAIL模型,采用RFR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优,估算模型和验证模型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98,0.28,6.88%和0.87,0.64,15.97%;(3)结合无人机高清数码影像与PROSAIL模型,RFR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优,估算模型和验证模型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98,0.27,7.07%和0.87,0.65,16.35%,与仅用无人机高清数码影像相比,最优估算模型和验证模型的nRMSE分别降低17.21%和6.91%。研究表明,结合无人机数码影像与PROSAIL模型,有效提高夏玉米LAI反演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为辅助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夏玉米 数码影像 PROSAIL模型 叶面积指数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生态林改造技术初探
3
作者 韩新生 董立国 +1 位作者 许浩 翟红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低效林一般指林分生物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低于相同立地和林分类型平均水平的林地。在综述低效林的内涵、辨识、分类、成因及其改造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林的现状,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过稀化、过密化、限制化和... 低效林一般指林分生物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低于相同立地和林分类型平均水平的林地。在综述低效林的内涵、辨识、分类、成因及其改造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林的现状,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过稀化、过密化、限制化和老龄化低效林的具体技术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低效林改造技术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低效林改造 人工生态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4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I方法的流域生态安全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5
作者 王让会 宁虎森 +3 位作者 王海东 刘春伟 张志军 罗青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与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由4个子系统20个指标组成的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EFI方法,分析各指标及子系统对EFI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EFI正指标数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低;EFI负指标数值绝对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高.采用实际监测、实验分析、模型模拟、遥感制图以及逻辑推理与经验分析等途径,获得了1998年度及2023年度各指标的多源属性数据,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其阈值;通过归一化处理等方法,规范生态安全评价的数据基础.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是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流域生态安全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滞后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2)阿克苏河流域25年间生态安全处于稳定趋好状态,1998年、2023年EFI值分别为0.08及0.06.通过评价标准可知,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减弱,生态安全程度持续增强.3)各子系统生态安全程度及其对流域生态安全效应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水资源子系统各指标基本维持稳定并逐渐趋好,子系统脆弱性稳中趋弱,生态安全特征表现出稳中趋强的演变规律.土地资源子系统中相关要素的正负效应共存,特别是受盐渍化指数波动的影响,生态安全改善的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物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的EFI值均在大幅度降低,生态安全程度明显增强.在揭示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风险防控、格局优化、过程调控、生态修复及管理模式,为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指数(EFI) 生态安全 阿克苏河流域 山水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 柯柯牙 绿洲-荒漠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区防火应急道路路网规划设计决策因素
6
作者 薄韬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41-43,共3页
为了更好地搞好国有林区道路规划、设计工作,选择林区道路网规划、设计的重要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何更好地完成国有林区道路规划、设计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防火应急道路 道路网络规划 林道网密度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玲 王玉杰 +4 位作者 张远彬 蒋豪 李平 补春兰 涂卫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5、5.89、4.03、8.13 a,凋落物最终质量残留率在20%~60%之间;(2)草本、阔叶和混合分解速率在初期最大,并呈季节性变化,柳杉分解速率在后期最大,无季节性变化;(3)混合凋落物分解呈非加和效应,各组分在1.0 a之前表现为协同效应,1.0 a之后表现为拮抗效应,其分解速率在秋冬季降幅最大,出现了C、N、P、K的积累,对季节变化最敏感;(4)4种凋落物的分解具有质量与营养元素双重释放格局,C、N、P最终残留率在20%~60%之间,C、N、P浓度随着时间增加基本呈波动性变化;(5)凋落物初始分解速率与初始C/N不完全相关,但从总的分解过程来看,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N在该区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分解 季节变化 非加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能质量因素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方法
8
作者 周群 刘海波 +3 位作者 冷敏瑞 刘雪山 黄晶 陈灿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8,共10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在筛选过程中对各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以找出最佳维度,并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基于上述数据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对比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最终选取随机森林算法作为计算模型。以某地区的样本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电气特征参数 理论线损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电能质量 最佳维度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山林区不同林分和坡位土壤水分对典型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义选 李婧 +4 位作者 徐国策 张译心 陈曦 谷丰佑 王斌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3,101,共11页
[目的]降雨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为探明桥山林区不同林分和坡位土壤水分对典型降雨的响应规律。[方法]以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林分(阔叶纯林和针阔混交... [目的]降雨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为探明桥山林区不同林分和坡位土壤水分对典型降雨的响应规律。[方法]以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林分(阔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和降雨的监测,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和坡位条件下的各层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对典型降雨的响应特征。[结果]1)研究期,降雨量主要集中在8月、9月、10月,其中9月的降雨量最大为251.7 mm。各样点同一土层的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的平均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均在夏季最低。2)中雨事件仅浅层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对降雨发生响应,针阔混交林土壤水对降雨的响应强度>阔叶纯林。3)大雨事件土壤水对降雨的响应为针阔混交林大于阔叶纯林,不同坡位的响应关系为浅层坡下>坡中>坡上,深层坡上>坡中>坡下。4)暴雨事件土壤水对降雨的响应为阔叶纯林大于针阔混交林,不同坡位的响应关系为浅层坡下>坡中>坡上,深层坡上>坡中>坡下。5)在3场降雨中针阔混交林的补给量分别为纯阔叶林的1.55、1.65、1.00倍。[结论]探究桥山林区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和浅层土壤水运动的过程,对桥山林区坡面降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雨响应 桥山林区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风景区植被碳储量估算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田瑜 肖凤虎 +3 位作者 章银柯 王宇 郭婷婷 邵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1,262,共9页
准确估算杭州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评估城市森林植被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Sentinel-2A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单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主成分分析因子、纹理特征因子和地形因子等相关特征因子,结合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多... 准确估算杭州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评估城市森林植被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Sentinel-2A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单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主成分分析因子、纹理特征因子和地形因子等相关特征因子,结合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反演模型,估算植被地上碳储量,总结和分析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样地植被碳密度在累积频率上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构建的模型R^(2)为0.716,RMSE为18.03 t/hm^(2)。模型满足精度要求,预测结果可靠。2)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75632.82 t,植被碳密度主要集中在25.00~125.00 t/hm^(2),植被平均碳密度为65.50 t/hm^(2)。碳密度较高区域集中在西湖附近,整体分布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3)森林植被碳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随坡度增大而降低。阴坡(77.86±23.02)t/hm^(2)和半阴坡(73.02±21.86)t/hm^(2)碳密度高于半阳坡(68.10±21.47)t/hm^(2)和阳坡(67.84±21.28)t/hm^(2)。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杭州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汇能力、开展森林健康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风景区 Sentinel-2A 森林植被 碳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云南省茶适生区空间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丽莎 林钏 +2 位作者 张文齐 崔换峰 王艳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茶是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作物之一,评价气候变化对云南省茶分布的影响,对制定茶区发展规划,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00个茶分布点(分别为50个存在分布点和50个伪不存在分布点)以及14个环境因子,基于RF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分... 茶是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作物之一,评价气候变化对云南省茶分布的影响,对制定茶区发展规划,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00个茶分布点(分别为50个存在分布点和50个伪不存在分布点)以及14个环境因子,基于RF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云南省茶当前以及未来2041—2060年、2081—2100年不同情景下(SSP1-2.6、SSP3-7.0和SSP5-8.5)适生区进行空间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RF模型精度为0.92,属非常好水平。年均降水量、坡度、最冷季平均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温度全年波动范围、坡向、曲率等因子对茶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2)当前茶高适生区和适生区由南至北逐渐递减,呈C形分布,高适生区面积8.10×10^(4) km^(2),约占云南省茶适生面积的21.07%,适生区面积约9.18×10^(4) km^(2),约占云南省茶适生面积的23.88%。3)未来气候变化下,茶适生区面积扩大,适生区域往北移,呈W型分布变化,其中保山、临沧、普洱北部、红河等地适生区面积将明显扩大。未来新增适生区面积中对森林面积的侵占明显,因此可能导致新茶园开垦与森林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生区 随机森林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南山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秀芝 司剑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为探究西宁市典型人工林林地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规律,选择西宁市南山3种典型林地(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油松人工林、青海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每块样地布设1个土壤水分观测点,采用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定位观测2023年5-10... 为探究西宁市典型人工林林地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规律,选择西宁市南山3种典型林地(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油松人工林、青海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每块样地布设1个土壤水分观测点,采用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定位观测2023年5-10月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深度为100 cm,每10 cm为一个测层,每月分上、中、下旬进行土壤水分含量观测,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日尺度,表层土壤含水量在晴天和阴天白天呈“V”字形变化,土壤含水量日变化与林内温度和土壤温度呈负相关。②季节尺度,土壤水分变化划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增墒期。③气象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降水天气下,大气湿度>土壤温度>林内温度>风速>太阳辐射;无降水天气下,大气湿度>风速>林内温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动态 半干旱地区 人工林 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的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婷婷 安雪莲 +2 位作者 孙德亮 陈东升 朱有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72,共20页
机器学习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因其训练复杂且预测结果难以解释而发展受限。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各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增强模型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以三峡库区忠县为研究区,通过... 机器学习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因其训练复杂且预测结果难以解释而发展受限。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各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增强模型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以三峡库区忠县为研究区,通过随机森林、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以及深度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分别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开展评价精度验证;基于4种分级方法得到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SHAP分析影响滑坡发育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XGBoos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0.817)高于随机森林的AUC值(0.803)和深度随机森林的AUC值(0.806);不同分级方式下的易发性区划图分布差异很大,其中基于相等间隔法和XGBoost模型的分级效果相对更好,极高-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长江及其支流两岸。SHAP图揭示各主导因子不同特征值对滑坡发育有明显差异,高程和距河流距离是研究区滑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贡献显著。本研究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可解释性强,为滑坡灾害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深度随机森林 SHAP 三峡库区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洪源 贾同飞 +2 位作者 张磊 刘洋 巩玮琦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通过分析延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为延边林区林业建设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保障森林发挥正常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延边重点国有林区 林业有害生物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鹏 付瑶 +1 位作者 朱洪革 赵梦涵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5,共13页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效率驱动测度(EBM)模型测算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与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传导作用;3)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规模较小以及森林面积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通过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其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应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的财政投入,制定更为精细化的差异化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需求,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以加速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培育,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 重点国有林区 林业新质生产力 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我国不同林区林火驱动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雨鑫 王雪梅 +1 位作者 陈滢 郭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8,共12页
林火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干扰之一,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碳循环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不同林区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尽相同,明确林火发生空间格局特征及其驱... 林火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干扰之一,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碳循环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不同林区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尽相同,明确林火发生空间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林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东北、南方和西南三个林区为研究区,以2000—2022年MODIS火点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地形(坡度、高程、地形位置指数)、植被(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距离道路远近、耕地密度、道路密度),分别三个林区的林火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火点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特征,福建东北部和云南西南部林火聚集明显;(2)不同林区林火发生的驱动因素差异较大。东北林区林火分布格局主要受到植被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驱动,其中叶面积指数和距离道路的远近影响强度最大;南方和西南林区的林火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南方林区距离道路远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西南林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和居民点密度;(3)西南林区因子对于林火格局的解释能力最高,东北林区次之,南方林区最差。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各林区不同驱动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呈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于林火驱动因素的研究适用性较好,鉴于不同地区林火发生的驱动机制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制定林火预防和管理政策,为我国林区防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林火格局 核密度 东北林区 南方林区 西南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生计变化的区域生态修复社会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庆 苏香燕 +5 位作者 周妍 李付全 张永帅 胡自远 李凯 孙然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01-5112,共12页
区域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祉,促进区域内生式发展,但当前对于社会效益的量化缺乏具体标准。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居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指标体系,量化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内居民... 区域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祉,促进区域内生式发展,但当前对于社会效益的量化缺乏具体标准。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居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指标体系,量化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内居民生计活动的变化,从而分析不同修复单元之间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影响居民生计策略转变。居民收入结构由务农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和兼业多项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密集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转变,乡村产业结构由传统农耕向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等生态衍生产业转变;(2)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居民综合生计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整体工程区内居民综合生计水平几乎增长了一半,但不同生计类型的变化程度略有差异,由高到低为生计环境>生计结果>生计资本;(3)尽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同修复单元的差异较为显著。如森林提质主体修复单元等多元化收入来源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指数最高;发展生态产业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可持续性最高,如水质提升与污染防治单元;生计模式单一且资源匮乏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水平偏低,如废弃矿山主体修复单元。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和修复单元的变化差异性,有助于制订精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动生态修复事业向着更高标准、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可持续生计 效益评估 生态贫困陷阱 沂蒙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蒙矿区深部开采煤自燃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砺 高文博 +3 位作者 拓龙龙 张鹏宇 郑州 郭睿智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共11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蒙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受地应力高、涌水量大、漏风严重等复杂环境条件影响,煤自燃危险性增强,自燃预测难度大。【方法】选取该矿区营盘壕和石拉乌素煤矿的煤样开展自燃程序升温实验,测定不同含水率、不同硫质量分...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蒙矿区深部开采煤层受地应力高、涌水量大、漏风严重等复杂环境条件影响,煤自燃危险性增强,自燃预测难度大。【方法】选取该矿区营盘壕和石拉乌素煤矿的煤样开展自燃程序升温实验,测定不同含水率、不同硫质量分数条件下的煤自燃特征参数,结合工业分析等煤质参数建立预测数据库,采用冠豪猪优化算法(CPO)对随机森林(RF)超参数进行优化,建立CPO-RF模型预测煤自燃程度。【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营盘壕和石拉乌素矿井煤样氧化升温过程中的气体浓度、耗氧速率变化规律相似,CO为主要指标气体,初现温度约30℃,气体产生量随着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水分质量分数的增加则呈现先减后增的动态变化规律,煤自燃临界温度为67.5~70.5℃,干裂温度为113.5~115.4℃。通过CPO算法高效的全局搜索能力自动寻得RF模型的最优树深度与树个数,避免了设置不当导致的局部最优解,增强了其泛化性与鲁棒性;所构建的CPO-RF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煤自燃预测的精度,测试集预测温度与真实值重合度良好,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762℃和1.014,决定系数达到0.9994。CPO-RF模型所预测结果与煤自燃特征温度对比,能够实现煤自燃危险性的高效判别,据此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防灭火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矿区深部开采煤自燃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矿区 深部开采 自燃特性 随机森林 CPO优化 煤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二号影像和特征优选模型的生姜面积提取研究
19
作者 李剑风 柳平增 +1 位作者 董超 张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准确获取生姜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预测市场价格、估算产量、灾害预警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然而,针对复杂种植模式下莱芜地区的生姜遥感识别研究仍然相当匮乏。对生姜的种植特征及栽培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两个生... 准确获取生姜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预测市场价格、估算产量、灾害预警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然而,针对复杂种植模式下莱芜地区的生姜遥感识别研究仍然相当匮乏。对生姜的种植特征及栽培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两个生姜指数用以参与特征因子重要性排序;基于Sentinel-2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和特征优选模型提取生姜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Sentinel-2数据和构建的生姜指数的应用对莱芜区生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有良好效果,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1.32%,与实际年种植面积相比,误差为4.47%,可满足生姜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提取具有复杂田间布局和多样化种植方式的生姜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面积 哨兵二号 生姜指数 特征优选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扰动后次生白桦林下重引入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20
作者 唐慧敏 宋晓倩 +5 位作者 金鹭 施宇 关鑫 陈嘉琦 张衷华 唐中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24,共8页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西南部林火干扰后林地,选择5种不同经营措施形成的林分类型——(1)白桦纯林,(2)存在落叶松幼苗更新的白桦林,(3)主林层为白桦、副林层为落叶松的白桦林,(4)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落叶松纯林;每种林分类型设...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西南部林火干扰后林地,选择5种不同经营措施形成的林分类型——(1)白桦纯林,(2)存在落叶松幼苗更新的白桦林,(3)主林层为白桦、副林层为落叶松的白桦林,(4)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落叶松纯林;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个60 m×60 m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4角设立4个20 m×20 m模拟自然落种的样地;在种子重引入试验区样地分别模拟4种种子与地表接触方式——直接播种(模拟种子与凋落物层接触)、去除凋落物层播种(模拟种子与土表接触)、穴状破土播种(模拟种子与穴状破土土壤接触)、条状破土播种(模拟种子与条状破土土壤接触),于2022年10月初地表积雪覆盖前播种。测定样地灌木和草本的植物种名、植株(丛)数量,测量样方凋落物厚度,调查每个播种区域落叶松种子出苗情况,计算5种林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马加利夫丰富度指数(Margalef richness index)、辛普森优势度指数(Simpson index)、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皮卢均匀度指数(Pielou’s evenness inde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E)、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播种方式(种子与地表接触方式)、林分类型、植物多样性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穴状破土和条状破土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不同林分类型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穴状破土播种的种子萌发率,与灌木种数量、灌木马加利夫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皮卢均匀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种数量、白桦占比呈显著负相关;条状破土播种的种子萌发率,与草本盖度、凋落物厚度、皮卢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去除凋落物层后播种的种子萌发率,与乔木种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森林更新 白桦 落叶松 种子萌发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