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article corner effect on bearing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 under a strip footing
1
作者 PENG Yu LUO Zhao-gang +2 位作者 HE Shao-heng QU Li-ming DING Xuan-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624-642,共19页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behaviors of coastal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breakable particle corn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behaviors of coastal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breakable particle corn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 under a strip footing,from macro to micro scal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 can be successfully modeled by utilizing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s in simulations.The dual effects of interlocking and breakage of corners well explained the specific shallower load transmission and narrower shear stress zones in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 slopes.Additionally,the study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breakable corners on soil behaviors on slopes.Furthermore,progressive corner breakage within slip bands was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s the underling mechanism in determining the uniqu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inct failure patterns of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 slope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clarify the behaviors of slope foundations composed of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 particle corner breakage corner inter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2PSand模型的水库土石坝坝基地震液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牛金帝 张西文 +2 位作者 吕颖慧 邱宇 扈萍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为了解决水库土石坝坝基地震液化导致严重坝体变形和边坡失稳等灾害,从而对水库土石坝长效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以某水库土石坝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 7.0及其内置P2PSand模型(practical two-surface plastic sand model)... 为了解决水库土石坝坝基地震液化导致严重坝体变形和边坡失稳等灾害,从而对水库土石坝长效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以某水库土石坝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 7.0及其内置P2PSand模型(practical two-surface plastic sand model),对存在地震液化地基的水库土石坝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强度与相对密实度对水库土石坝坝基地震液化趋势影响较大,超孔压比随着地震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增大幅度约为10.46%;随着坝基地震液化程度的提高,坝体变形更明显,并且坝基边坡稳定性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土石坝 地震液化 P2Psand模型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ractures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rock analogu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3
作者 LI Pi-mao JIANG Li-shuai +5 位作者 WEN Zhi-jie WU Chao-lei YANG Yi-ming PENG Xiao-han WU Quan-sen WU Quan-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703-2716,共14页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rock mass are often found to be subjected to a triaxial stress state.Concurrently,defects like joints and fractures have a notable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 mass.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rock mass are often found to be subjected to a triaxial stress state.Concurrently,defects like joints and fractures have a notable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 mass.Such defects are identified as crucial contributors to the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ubsequently impacting the engineering stability.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racture geometr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deformation,failure characteristics,and strength of specimens using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fractures present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the peak strength,axial 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specimens.Confining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ailure pattern of the specimen,under which the specimen is more prone to shear failure,but the initiation,expansion and penetration processes of secondary cracks in different fracture specimens are different.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specimens as soft rock analogs for triaxial compression research.The insights from this research are deemed essential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ractured surrounding rocks when under triaxial stress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triaxial compression confining pressure fracture geometry mechan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velocity projectile penetration test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pseudo fluid penetration of calcareous sand
4
作者 Wei Guo Yanyu Qiu Mingyang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5-115,共11页
To explore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calcareous sand media,penetration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velocity range of 200-1000 m/s using conical-nosed projectiles with a diameter of 14.5 mm.Further,a pseudo fl... To explore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calcareous sand media,penetration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velocity range of 200-1000 m/s using conical-nosed projectiles with a diameter of 14.5 mm.Further,a pseudo fluid penetration model applicable to the penetration of rigid projectiles in sand media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approximate flow of compacted sand in the adjacent zone of penetration.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pedance function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action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features of pseudo fluid is clarified,and the effects of sand density,cone angle of nose-shaped projectile,and dynamic hardness on the penetration depth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verify the feasibility,wide applicability,and much lower error(with respect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of the proposed model as compared to the Slepyan hydrodynam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areous sand Penetration tests Slepyan hydrodynamic model Internal friction penetra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Koulele油田始新统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尹艳树 黄圣斌 +3 位作者 黄奇志 谢鹏飞 王立鑫 吴伟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5,共14页
尼日尔Termit盆地Koulele油田油气资源丰富,准确预测砂体空间分布可为后续油藏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在古地貌和物源供给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对比,总结了研究区始新统晚期浅水三角洲前缘... 尼日尔Termit盆地Koulele油田油气资源丰富,准确预测砂体空间分布可为后续油藏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在古地貌和物源供给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对比,总结了研究区始新统晚期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尼日尔Termit盆地Koulele油田始新统晚期E1油组沉积期地形平缓、坡度较小、物源供给充足,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典型牵引流沉积构造,岩性以粉—细砂岩、泥岩为主。测井曲线形态以箱形、钟形、指形、漏斗形及平直形5种类型为主,其中箱形和钟形占比大于70%。地震切片上呈分支条带状砂体和连片朵状砂体响应特征,剖面上可观察到河道充填的透镜状反射特征,未见明显的前积特征。地震智能融合反演预测出的砂体厚度图表现为单一指状向前延伸,部分呈分支条带状,末端分叉呈朵状连片发育,与现代指状砂坝三角洲形态类似。②研究区不同时期沉积微相的分布与演化特征存在差异。E1油组沉积早期,河道形态多为单一指状,弯曲度低,河口坝在河道末端呈朵状发育,规模较小,宽度小于100m,厚度为2~3m,延伸较近;E1油组沉积中期,河道和河口坝规模变大,河道出现分支现象;E1油组沉积末期,河道和河口坝砂体规模达到最大,河道弯曲度高,呈分支条带状展布,末端分叉,河口坝呈连片分布。③整体上,研究区三角洲内前缘多发育指状河道砂体,外前缘多发育连片朵状河口坝砂体,顺物源方向上河口坝发育规模逐渐增大,河道发育程度减弱,河道下切河口坝,呈“河在坝上走”的样式,垂向上砂体叠置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浅水三角洲 分支条带状砂体 连片朵状砂体 指状砂坝 始新统 Koulele油田 Termit盆地 尼日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玛高速沙漠段风沙环境特征及格状沙丘移动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良英 王振强 +3 位作者 王旭 辛国伟 李琦 吕乐乐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目的]沙丘移动与风沙环境特征和沙丘形态具有直接关系,探究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格状沙丘移动规律,能为沙区公路风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玛高速沙漠段格状沙丘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气象数据、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研究了2019-202... [目的]沙丘移动与风沙环境特征和沙丘形态具有直接关系,探究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格状沙丘移动规律,能为沙区公路风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玛高速沙漠段格状沙丘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气象数据、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研究了2019-2021年乌玛高速沙漠段K167+300,K172+300,K177+300里程处风沙环境及格状沙丘的形态演变和移动规律。[结果](1)研究区年平均起沙风速介于6.07~6.84 m/s,春夏为主要输沙季节,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东南风;年输沙势介于31.77~38.89 VU,方向变率指数(RDP/DP)介于0.73~0.78,属于低风能环境、中变率风况。(2)研究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格状沙丘主梁向东偏移,副梁向南偏移,主副梁走向几乎保持垂直,沙丘形态整体上变化较小;格状沙丘的主副梁长度、主副梁间距、沙丘高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主副梁长度增长率、主副梁偏移率呈减小趋势。(3)沙丘移动方向介于140.43°~152.64°,与年RDD变化基本一致,即向东南偏移;沙丘平均高度介于5.24~8.31 m,沙丘移动速率介于2.31~2.86 m/a,两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4)输沙势、年均温度与沙丘移动速率为正相关关系,相较而言,年均温度对沙丘移动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与沙丘移动速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年均降水量对移动速率的影响尤为重要。[结论]格状沙丘的移动与当地风况、降水量、温度、植被覆盖度及沙丘自身形态息息相关,其中输沙势及温度增加会加速沙丘前移,不利于对风沙的防治,而提高降水量及植被覆盖度,对防治沙丘移动引起的公路风沙灾害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状沙丘 输沙势 空间插值 沙丘移动 形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和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峰宾 刘济广 +4 位作者 焦华喆 杨柳华 牛豪爽 申宏栋 徐雨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天然砂的存量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环境友好型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机制砂在当前环境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因机制砂的生产工艺所限,相对于天然砂,机制砂的石粉含量较高,石粉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 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天然砂的存量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环境友好型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机制砂在当前环境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因机制砂的生产工艺所限,相对于天然砂,机制砂的石粉含量较高,石粉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单因素变量试验,采用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和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C2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最佳石粉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石粉含量为10%~15%,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拌和性能,减小离析泌水,增强黏聚性,降低骨料间的摩擦力.石粉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完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整体级配,改善其工作性能,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强度,28 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41.6 MPa,抗折强度达9.4 MPa,抗拉强度达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粉 机制砂 混凝土 拌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混凝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顾磊 戴福旭 +2 位作者 李洪彬 王顺 刘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3,252,共7页
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是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服役面临的普遍而又极易忽略的问题。为研究其磨蚀的关键影响因素与规律,设计了一种低含沙低速射流冲刷试验装置,对6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样开展了4组共计23次长时间冲蚀试验,并且基于试样质量... 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是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服役面临的普遍而又极易忽略的问题。为研究其磨蚀的关键影响因素与规律,设计了一种低含沙低速射流冲刷试验装置,对6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样开展了4组共计23次长时间冲蚀试验,并且基于试样质量磨损量的精确测量,分析了射流特征参数及混凝土关键掺量对混凝土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混凝土的作用可分为法向冲蚀和切向磨削两种作用,速度、面积相同时法向冲蚀的磨损效果高于切向磨削。随着冲刷时间发展,混凝土小时磨损量逐渐降低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小时磨损量随着射流冲刷速度和含沙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在大冲刷角度时具有较高的小时磨损量。适当增加硅粉及纤维掺量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冲蚀性能。并最终建立了最优配比混凝土的含沙水流冲蚀预测模型,以期为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评估和性能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小时磨损量 低含沙射流 低速冲蚀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风积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昊 周一 +3 位作者 张园 郭皓隆 郭汝阳 韩秋硕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3,共9页
为探究内蒙古盐碱区建构筑物遭受冻融循环的侵蚀特点,以风积沙混凝土(ASC)作为基准组,以复掺一定比例碳酸钙晶须和聚丙烯纤维的风积沙混凝土(HF4)作为试验组,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氯盐溶液作为侵蚀溶液,利用快冻法模拟野外服役环境,借助... 为探究内蒙古盐碱区建构筑物遭受冻融循环的侵蚀特点,以风积沙混凝土(ASC)作为基准组,以复掺一定比例碳酸钙晶须和聚丙烯纤维的风积沙混凝土(HF4)作为试验组,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氯盐溶液作为侵蚀溶液,利用快冻法模拟野外服役环境,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冻融后试件的微观形貌进行观测,运用核磁共振(NMR)探究孔隙结构变化,最后采用Weibull函数建立耐久性退化模型预测试件寿命.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的持续进行,混凝土表面浆体逐渐剥落,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严重,无害孔和少害孔演变为有害孔和多害孔,加速混凝土的冻胀破坏.混掺纤维有助于改善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显著提高ASC抗冻性.通过Weibull函数建立混凝土在冻融作用下寿命预测模型,计算得出HF4在同种环境下安全服役期较ASC最大可提高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晶须 聚丙烯纤维 风积沙混凝土 冻融循环 Weibull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水平井旋流冲砂工具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有刚 解永刚 +3 位作者 王尚卫 冯定 孙巧雷 陈小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针对长水平井疏松砂岩油气藏井底出砂以及冲砂液携砂上返时,砂粒受重力影响容易二次沉积,造成卡钻、砂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前冲和后冲的旋流冲砂工具。对工具的结构组成及结构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工具原理,建立了旋流冲砂工具冲砂作... 针对长水平井疏松砂岩油气藏井底出砂以及冲砂液携砂上返时,砂粒受重力影响容易二次沉积,造成卡钻、砂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前冲和后冲的旋流冲砂工具。对工具的结构组成及结构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工具原理,建立了旋流冲砂工具冲砂作业三维仿真模型,确定了冲砂边界条件,开展了冲砂效果数值仿真分析;通过改变前后、后向喷嘴的倾角和直径,并结合仿真分析对工具结构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发现:前向喷嘴倾角为45°、后向喷嘴倾角为135°、前向喷嘴和后向喷嘴直径均为8 mm的条件下,砂粒的悬浮效果最好,悬浮的大部分砂粒可以由冲砂液携带至较远距离,冲砂作业效率较高,冲砂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长水平井冲砂洗井作业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水平井 旋流冲砂工具 仿真分析 喷嘴结构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砂土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及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加瑞 赵栋 +1 位作者 雷华阳 杨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2-732,共11页
在砂土中掺入水泥制备人工胶结砂土,通过自行研制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颗粒间的胶结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锥尖阻力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q_(c)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胶结砂土的黏聚力增加引起的;根据... 在砂土中掺入水泥制备人工胶结砂土,通过自行研制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颗粒间的胶结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锥尖阻力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q_(c)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胶结砂土的黏聚力增加引起的;根据q_(c)值估算胶结砂土的强度参数时,如果不考虑结构性的影响,将会高估胶结砂土的内摩擦角;初始剪切模量与锥尖阻力的比值G_(max)/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根据G_(max)/q_(c)的大小定性评价砂土的结构性强弱。通过离散元模拟分析了颗粒间的胶结强度对q_(c)的影响机理。模拟结果表明:贯入会导致探杆附近颗粒间的胶结发生破坏,颗粒间的胶结强度越大,颗粒发生移动所需要的力越大,锥尖周围颗粒的接触力越大,因此q_(c)值随着胶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胶结砂土中静力触探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土 静力触探 锥尖阻力 离散元模拟 胶结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砂方式对复杂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12
作者 郭天魁 孙海程 +3 位作者 马代兵 陈文斌 吕明锟 陈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北美非常规储层压裂施工表明在泵注支撑剂时采用恒定砂比和砂比阶梯升高两种加砂方式相比产量接近,前者在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节省高液用量方面具有优势,目前两种加砂方式对不同条件下支撑剂铺置效果的差异缺少定量评价。基于考虑粗糙... 北美非常规储层压裂施工表明在泵注支撑剂时采用恒定砂比和砂比阶梯升高两种加砂方式相比产量接近,前者在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节省高液用量方面具有优势,目前两种加砂方式对不同条件下支撑剂铺置效果的差异缺少定量评价。基于考虑粗糙裂缝壁面、具备不同角度分支缝的大型可视化颗粒运移装置,开展不同施工参数下恒定和阶梯加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恒定和阶梯加砂在主缝和分支缝中的形态相差不大,恒定加砂对主缝远端和远井分支缝充填略有优势;在阶梯加砂中,随着高砂比阶段占比(高砂比支撑剂用量占总量的比例)降低,砂堤形态逐渐接近恒定加砂下的砂堤形态;随着砂比增加,不同加砂方式的砂堤形态差异逐渐减小,砂比10%时两种加砂方式的砂堤高度相差15.6%,砂比20%时相差3.2%,改变支撑剂粒径、密度、压裂液黏度等条件后两种加砂方式的差异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运移 加砂方式 恒定加砂 阶梯加砂 复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测量式风蚀仪集沙效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与试验
13
作者 施继红 刘贞彤 +3 位作者 孟宪章 黄东岩 关义新 敖曼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为提高风蚀仪集沙效率,准确掌握风沙运动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并结合风洞试验分析风蚀仪内部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对集沙效率的影响。在Fluent平台中建立风沙分离器模型,基于RNG k-ε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方... 为提高风蚀仪集沙效率,准确掌握风沙运动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并结合风洞试验分析风蚀仪内部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对集沙效率的影响。在Fluent平台中建立风沙分离器模型,基于RNG k-ε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方法计算集沙效率,完成风蚀仪内部相关颗粒动力学模拟。将风蚀仪从楔形改进为圆柱形,优化了风蚀仪结构,提高了集沙效率。研究了进气管入口风速、沙尘颗粒粒径与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进气管长度、排气管内插深度、锥形导流板锥角、筒体长度)对集沙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风速为13.8 m/s时,粒径小于0.01 mm沙尘是影响集沙效率的主要粒子。对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优选出试验因素范围,开展Box-Behnken试验对参数进行优化取值,得到最优参数组合:进气管长度为12 mm、排气管内插深度为70 mm、锥形导流板锥角为40°、筒体长度为160 mm,此时集沙效率为77.05%。按最优参数组合加工风蚀仪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得到集沙效率为74.38%,与仿真结果的误差为3.47%,相较常见楔形风沙分离器具有更好的集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仪 风沙分离器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集沙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PE管约束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静思 王志滨 +2 位作者 李鑫雷 吴扬杭 高剑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SRPE)管约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通过24个轴压短柱试验,研究SRPE管钢丝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GFRP箍筋间距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SRPE)管约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通过24个轴压短柱试验,研究SRPE管钢丝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GFRP箍筋间距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确定合理材料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组合柱虽均发生剪切破坏,但仍具有较好的延性,说明SRPE管和GFRP箍筋对海砂混凝土形成了良好的约束效应;有限元数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环向钢丝体积配箍率能显著提升峰值承载力、剩余承载力和延性,提高混凝土强度能显著提升峰值承载力、剩余承载力和弹性刚度,但延性明显降低,其他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基于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组合柱轴压承载力和峰值应变简化计算式,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E管 GFRP筋 海砂混凝土 组合柱 轴压承载力 简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环境下风力机错列排布对沙尘输运的影响
15
作者 李德顺 郭晟艺 +1 位作者 马高生 王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4-484,共11页
为探究风力机尾流对沙尘输运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结合致动线方法研究风力机叶片以及多相质点网格模型处理沙尘颗粒。以两台水平轴风力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风沙环境下4种不同排布风力机的尾流状态,以及两台风力机轮毂中心处y方向距离... 为探究风力机尾流对沙尘输运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结合致动线方法研究风力机叶片以及多相质点网格模型处理沙尘颗粒。以两台水平轴风力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风沙环境下4种不同排布风力机的尾流状态,以及两台风力机轮毂中心处y方向距离对沙尘颗粒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台风力机的串列排布会对下游风力机造成严重的速度亏损,错列排布的下游风力机的速度亏损,会随着y轴间距减增大而减小。风力机不同排布对沙尘输运的影响不同,在两台风力机轮毂中心处y轴方向距离在(0~1)D(D为风力机直径)范围内的错列排布下,阻沙效果会随着y轴方向间距增大而变强。而当y轴间距减少时,促沉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沙环境 沙尘输运 致动线 干沉降 防风阻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砂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沉积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金锋 陈雨核 +5 位作者 徐梦婕 李廷微 王笑雪 赖洪飞 谢莹锋 匡增桂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12,共19页
砂质水合物储层是国际上水合物勘查试采的首选目标,我国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钻探发现了高饱和度砂质水合物。通过三维地震、测井、岩心及测试分析资料,证实了规模化成藏的砂质水合物藏。砂质水合物储层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西格玛、高... 砂质水合物储层是国际上水合物勘查试采的首选目标,我国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钻探发现了高饱和度砂质水合物。通过三维地震、测井、岩心及测试分析资料,证实了规模化成藏的砂质水合物藏。砂质水合物储层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西格玛、高电阻率、高声波速度和T_(2)谱信号幅度急剧降低等测井响应特征,同时纵波及横波信号均明显衰减。砂层呈楔形近水平席状分布。岩性为粗粉砂细砂为主,属于深水浊积体系末端的朵体沉积。剖面上,水合物和游离气具有同层分布、横向过渡的特点。平面上,水合物藏呈现椭圆形分布,中部发育伴生游离气,外围发育水合物。与世界其他海域钻探发现的倾斜砂质水合物储层不同的是,该水合物藏是在稳定域底界附近的水平砂层,在下伏气烟囱背景下局部高热流驱动和上覆细粒沉积地层的封盖下,充足游离气由中部向外横向长运移而形成大面积高饱和度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水合物 气烟囱 深水朵体沉积 横向接触成藏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下含内部裂隙类岩体力学响应与能量耗散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力帅 杨一鸣 +3 位作者 赵阳 李皓哲 吴琦 彭晓涵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深部巷道围岩中煤、泥岩、砂岩等常见岩石强度较低、裂隙发育,在深部复杂力学环境下易发生动力灾害,研究内部裂隙特征对岩体的动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规律对明晰动力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内部裂隙倾角、裂隙分布对类岩体动态力... 深部巷道围岩中煤、泥岩、砂岩等常见岩石强度较低、裂隙发育,在深部复杂力学环境下易发生动力灾害,研究内部裂隙特征对岩体的动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规律对明晰动力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内部裂隙倾角、裂隙分布对类岩体动态力学响应与能量耗散规律的影响,通过砂型3D打印制备含内部裂隙的类岩体试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试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使用高速摄像机观察裂纹发育情况,并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和分形理论分析其动力破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部裂隙倾角角度增加,类岩体试样动态峰值应力和动态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大,均在30°时最低;随着裂隙数量的增多,垂直分布裂隙对试样的动态峰值应力影响大于水平分布裂隙;试样破坏的能量耗散随裂隙倾角角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裂隙倾角较小时,松散充填物的存在会加剧应力波衰减,使能量耗散增加,随裂隙倾角增加,充填物对试样的能量耗散影响逐渐减小;相同裂隙倾角下,随裂隙数量的增加,垂直分布裂隙试样能量耗散小于水平分布裂隙,与试样动态峰值应力呈正相关;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试样的分形维数先增加后减小,30°裂隙倾角时试样的破碎程度最大,试样的分形维数最大;裂隙数量的增多使试样破碎块度逐渐均匀,试样的分形维数呈现增大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内部裂隙对岩体动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为采用砂型3D打印技术开展复杂内部裂隙岩体动力学试验提供了重要基础,对进一步了解实际工程中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破裂失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荷载 砂型3D打印 内部裂隙 动态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陶砂对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高德军 赵一诺 +3 位作者 彭艳周 孙婧 丁超 王青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0,共7页
研究了不同范围粒径(0.15~2.36、0.30~2.36、0.60~2.36mm)的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陶砂)、饱和面干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饱和面干陶砂)的比例(分别占陶砂总质量的0%、50%、75%、100%)对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UHPLC)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同时,... 研究了不同范围粒径(0.15~2.36、0.30~2.36、0.60~2.36mm)的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陶砂)、饱和面干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饱和面干陶砂)的比例(分别占陶砂总质量的0%、50%、75%、100%)对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UHPLC)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同时,借助三维视频显微镜研究了饱和面干陶砂在浆体中的释水扩散距离,以分析其内养护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陶砂用量下,使用粒径为0.60~2.36mm的陶砂制备的UHPLC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值最小;加入饱和面干陶砂可进一步减小UHPLC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且减缩作用随其比例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 页岩陶砂 饱和面干陶砂 内养护 自收缩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基多属性融合在滩坝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斌 梁宇 +2 位作者 赵虎 杨宏伟 魏国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7,共11页
针对局限湖盆滨浅湖滩坝相砂体薄、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现有地震分辨率难以有效刻画的问题,以大芦湖油田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在区域等时界面T7约束下利用年代地层切片提取了地震振幅属性,明确了滩坝相在地震振幅属性上的响应特... 针对局限湖盆滨浅湖滩坝相砂体薄、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现有地震分辨率难以有效刻画的问题,以大芦湖油田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在区域等时界面T7约束下利用年代地层切片提取了地震振幅属性,明确了滩坝相在地震振幅属性上的响应特征,采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探索滩坝微相的刻画。沙四上亚段滩坝相发育5种地震反射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识别了滩坝微相的分布范围,探索径向基多属性融合方法进行砂体厚度预测。结果表明,在原始地震属性中产生干扰的西北部砂体不发育,以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研究结果与真实地质认识吻合程度高,消除了单个地震属性具多解性的问题。研究综合上述成果精细刻画了研究区滩坝微相的分布,显示出研究区内坝砂微相发育且分布范围较广,呈现多列砂坝面向半深湖区平行排列的特征,油气显示较好,是下一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滩坝砂体 聚类分析 多属性融合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力荷载作用下钢渣-沙漠砂混凝土的劣化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拥军 龙镇吉 +2 位作者 龚磊 黄东 田元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8,M0005,M0006,共12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满足C30强度等级的钢渣-沙漠砂混凝土配比,后续再对优选组和对照组混凝土试件各施加0.3倍和0.5倍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在30 d、60 d和90 d测量其损伤参数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沙漠砂混凝土最优水灰比为0.45...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满足C30强度等级的钢渣-沙漠砂混凝土配比,后续再对优选组和对照组混凝土试件各施加0.3倍和0.5倍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在30 d、60 d和90 d测量其损伤参数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沙漠砂混凝土最优水灰比为0.45,沙漠砂最优替换率为30%,粉煤灰最优替换率为20%,钢渣粉最优替换率为10%。持续的荷载作用会引起混凝土外表面剥落从而导致质量损失,质量损失率在60 d后趋于稳定。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持续加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孔径逐步发育并增大。孔隙率随着施加荷载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持续荷载对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及晶体结构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 钢渣 冶金固废 持续荷载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