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的数据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廖世芳 刘长星 包富华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0-905,共6页
针对因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数据特征间差异性较强、存在噪声影响,导致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的数据融合方法。采用SLIC算法设定融合区域标准阈值,融合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 针对因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数据特征间差异性较强、存在噪声影响,导致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的数据融合方法。采用SLIC算法设定融合区域标准阈值,融合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同属性数据,采集同属性数据集中所有极小值点和极大值点,建立拟合曲线并计算数据点在曲线上的幅值,将幅值较高的数据点视为噪声点,并对其进行去噪处理,不断迭代该过程,直到均匀曲线中的所有噪声点被处理完。分析去噪后数据的一维和二维信息熵值,提取不同维度的特征参数,利用这些特征参数进行数据的趋同性和趋异性融合。仿真数据证明,所提方法数据融合精准度高,能耗始终在0.3 J以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传感网络 数据融合 信息熵 低空遥感 粒子群搜索算法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淹水面积构建的鄱阳湖水文干旱定量表征及变化特征
2
作者 叶许春 岳恩馨 +1 位作者 李相虎 李传哲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1,共12页
研究探讨洪泛湖泊淹水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水文干旱定量表征,对提高洪泛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实践和洪旱灾害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和图像融合技术构建了鄱阳湖区2000—2023年间连续的高时空分辨率淹水面积数... 研究探讨洪泛湖泊淹水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水文干旱定量表征,对提高洪泛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实践和洪旱灾害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和图像融合技术构建了鄱阳湖区2000—2023年间连续的高时空分辨率淹水面积数据,揭示了鄱阳湖淹水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借助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原理提出了基于淹水面积的标准化水文干旱指数,并据此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淹水动态时空异质性特征明显,主湖区和碟形湖区淹水面积的年内波动存在差异,在年际变化上呈现出相反趋势;(2)在定量反映鄱阳湖整体水文干旱时,基于站点的标准化水位指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标准化淹水面积指数具有更好的科学性;(3)鄱阳湖水文干旱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极端干旱主要发生在年内的4—10月,且更容易发生在主湖区。遥感大数据和图像融合技术结合可实现对大型洪泛湖泊水文干旱的精细定量研究,促进湖泊资源保护利用和洪旱灾害防治等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淹水面积 洪泛湖泊 数据融合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影像中种植作物结构分类方法综述
3
作者 甄彤 张威振 李智慧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8,共14页
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分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遥感影像的主要分类技术,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时序特征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分类方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分类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表现。研... 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分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遥感影像的主要分类技术,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时序特征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分类方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分类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多源遥感数据与深度学习模型显著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作物分类效果,尤其在处理多时相数据时表现突出。未来,遥感影像分类将通过算法优化和数据融合,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作物分类 深度学习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光谱与LiDAR的玉米地上生物量精准估算研究
4
作者 吴强 杨默含 +7 位作者 段锋辉 王赞朴 康家坤 杨浩 杨贵军 张志勇 马新明 程金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06-2914,共9页
准确估算玉米地上生物量(AGB)是精准农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捕捉作物冠层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能有效反映玉米的生理状态但易受复杂冠层结构干扰,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则能获取玉米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但难以揭示作物的生... 准确估算玉米地上生物量(AGB)是精准农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捕捉作物冠层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能有效反映玉米的生理状态但易受复杂冠层结构干扰,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则能获取玉米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但难以揭示作物的生理特征,单一数据源在生物量估算中存在局限。因此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多光谱与LiDAR数据的玉米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实验于2021年—2022年在北京市小汤山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采集了140个样方数据,涵盖7个玉米品种。利用P4M多光谱无人机获取关键生长期的冠层反射光谱数据,采用M600无人机搭载Riegl VUX-1激光雷达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分别测定地上叶生物量(AGLB)、地上茎生物量(AGSB)和总地上生物量(AGB)。从多光谱数据中提取了NDVI、OSAVI等12种常用植被指数,从LiDAR点云中基于三角不规则网格(TIN)计算了最大高度(HMax)、平均高度(AspAvg)等9种结构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生物量估算模型,并通过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评估特征重要性。结果显示,相较于光谱估算模型,融合模型显著提升了生物量估算精度。融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80(AGLB)、0.78(AGSB)和0.73(AGB),分别提高5.2%、27.8%和12.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至61.67、248.61和356.78 g·m^(-2),分别降低8.2%、43.6%和15.4%。光谱指数和结构特征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r=0.52~0.83),其中HMax、AspAvg及RVI、OSAVI是关键变量。SHAP分析表明,结构特征对茎生物量的贡献最显著,光谱指数对叶生物量的作用更大。研究证明了两种技术在生物量估算中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为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监测和地上生物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支持,推动了农业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上生物量 多光谱遥感 激光雷达 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5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ResNeSt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 被引量:3
6
作者 郝明 白鹤 徐婷婷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1,共13页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道路提取存在道路边缘分割不连续、小目标道路分割精度不高和目标道路误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ResNeSt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用于遥感影像道路提取(ResT-UNet)。参考ResNeSt网络模块构造U型...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道路提取存在道路边缘分割不连续、小目标道路分割精度不高和目标道路误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ResNeSt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用于遥感影像道路提取(ResT-UNet)。参考ResNeSt网络模块构造U型网编码器,使前期编码器可以更完整的提取信息,分割目标边缘更加连续;首先在编码器部分引入Triplet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抑制无用的特征信息;其次使用卷积块代替最大池化操作,增加特征维度和网络深度,减少道路信息丢失;最后在编码器网络和解码器网络的桥连接部分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ulti-acale feature fusion,MSFF),以捕获区域间的远程依赖关系,提高道路的分割效果。实验在Massachusetts道路数据集和DeepGlobe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别在数据集上IoU达到了64.76%和64.45%,相比于近几年网络MINet模型提高了1.42%和1.74%,表明ResT-UNet网络有效提高遥感影像道路的提取精度,为解译遥感图像语义信息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道路提取 ResNeSt网络 多尺度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entinel-2影像和OSM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方法
7
作者 陈奕霏 梁紫桥 +4 位作者 陈逸君 孟浩 张立华 魏征 周琪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5,共11页
针对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岛礁数据时训练样本较少,众源岛礁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质量未经验证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众源和遥感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方法。以马尔代夫与南海西沙群岛为研究区,分别在OpenStreetMap(OSM)和... 针对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岛礁数据时训练样本较少,众源岛礁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质量未经验证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众源和遥感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方法。以马尔代夫与南海西沙群岛为研究区,分别在OpenStreetMap(OSM)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下载提取区域的众源岛礁数据和Sentinel-2影像,经过预处理得到训练样本,对FCN、U-Net、SENet、HRNet和SegFormer 5种模型进行训练后,以模型测试集的目视解译结果为基准,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评价5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和OSM原始标签数据,并利用交并比进一步对比验证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结果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区的U-Net模型预测结果在岛和礁的F1分数均能达到96.00%和93.00%以上,与其他模型相比,U-Net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更佳,适用于联合众源和遥感数据的岛礁智能提取任务;在马尔代夫研究区,U-Net模型预测结果在岛和礁方面的F1分数相较于OSM标签数据分别高出6.48%和4.30%,而在西沙群岛研究区,这一提升分别为3.24%和4.24%。U-Net模型预测结果的数据质量优于OSM原始标签数据,能够有效修正后者数据中将部分礁体误分类为岛屿及大面积缺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源数据 遥感影像 岛礁提取 深度学习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特征融合的复杂环境下滑坡检测方法
8
作者 方留杨 杨昌浩 +3 位作者 舒东 杨学昆 陈兴通 贾志文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十分发育,利用遥感影像准确获取滑坡信息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环境下由于遥感影像背景噪声的影响,传统的滑坡遥感检测方法易出现误识别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特征融合的复杂环境下滑坡识别网络(...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十分发育,利用遥感影像准确获取滑坡信息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环境下由于遥感影像背景噪声的影响,传统的滑坡遥感检测方法易出现误识别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特征融合的复杂环境下滑坡识别网络(dual-fusion landslide detection network,DLDNet),可有效提高复杂环境下的滑坡检测精度。首先,在现有滑坡样本的基础上,使用数据增强方法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滑坡样本;其次,采用ConvNeXt作为DLDNet的特征提取网络以提取更多复杂的滑坡特征;然后,引入使用可变形卷积改进的注意力模块聚焦滑坡信息;最后,设计了一种双重融合特征金字塔网络(dual-fusion feature pyramid network,DFPN)来充分融合不同尺度和不同感受野之间的特征信息。实验表明,DLDNet模型的边界框和分割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可分别达56.9%和52.5%,与基线模型(Mask R-CNN)相比分别提高了10.4和10.7百分点,与其他滑坡检测模型相比,该模型有着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低的误判率。该方法能对复杂环境下的滑坡进行精确检测,可为滑坡灾害快速识别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目标识别 滑坡提取 深度学习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先验感知的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检测
9
作者 陈江伟 孟小亮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9,共13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大进展推动了遥感变化检测的发展。然而,现有的方法仍然依赖于单一的视觉模态,无法有效利用其他模态的信息,如高程图或深度图等结构先验。为了充分利用深度图等结构先验信息,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近年来,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大进展推动了遥感变化检测的发展。然而,现有的方法仍然依赖于单一的视觉模态,无法有效利用其他模态的信息,如高程图或深度图等结构先验。为了充分利用深度图等结构先验信息,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结构先验感知能力的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检测框架SPP-CD,该框架接受双时相光学遥感影像和对应的深度图作为输入,采用孪生编码器结构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特征交互模块对双时相特征进行交互与融合,并使用特征解码器对融合后特征进行解码,最终输出精细的像素级变化检测图。基于SPP-CD框架设计了双路径融合多模态特征编码器,利用基于跨模态注意力的全局路径和基于卷积的局部路径使模型兼具远距离上下文建模、跨模态特征建模和精细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LEVIR-CD数据集上,与现有单模态基准方法相比,文章提出的方法在关键指标F1分数、交并比和总体准确率上分别达到92.36%、85.81%和99.21%,优于单模态基准方法,从而证明了集成空间结构先验信息能够有效提升变化检测性能,可以缓解现有方法主要依赖视觉信息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多模态融合 先验感知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作物蒸散发反演与高效精细化灌溉决策
10
作者 李茉 徐敏 +2 位作者 王璐晨 王一甲 董文浩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73,共12页
高效利用水资源和精准灌溉管理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而蒸散发作为灌溉水管理中的核心参数,其传统估算方法因时空分辨率低等问题,制约了精细化灌溉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种集成遥感技术、数据融合和多目标优化的高时空分辨率作物蒸... 高效利用水资源和精准灌溉管理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而蒸散发作为灌溉水管理中的核心参数,其传统估算方法因时空分辨率低等问题,制约了精细化灌溉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种集成遥感技术、数据融合和多目标优化的高时空分辨率作物蒸散发反演与精细化灌溉管理方法。通过时空融合模型获取高精度地表变量(NDVI、反照率和地表温度),实现田间尺度(30 m×30 m)逐日作物蒸散发(ET)精准反演,并构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为灌区差异化灌溉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田间时空变化,水分供给精准契合作物需水特性。通过优化灌溉策略,在非关键生育期灌水量显著降低57 mm(30%),增产423.23 kg/hm^(2)(4.6%),达到节水增产目标。结合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区域差异化水资源管理结果显示,在湿润区(TVDI为0~0.1),作物产量较高(>9500 kg/hm^(2)),但灌水量也较大。通过优化灌溉策略最大灌水量减少15%(83.17 mm),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并保持高产;而在干旱区(TVDI大于0.4),灌水量不足导致产量较低(7500~8500 kg/hm^(2)),优化灌溉策略后灌水量增加37.15 mm,产量提升2171.88 kg/hm^(2),有效避免了干旱风险。整体而言,该优化方法使区域整体产量提高4.6%,灌水效率提升14%,灌水量减少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数据融合 干旱监测 灌溉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联合应用的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李旌阳 何杰颖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单一遥感技术由于物理机制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地球系统观测对精度、时空分辨率和数据维度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结合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特性,总结...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单一遥感技术由于物理机制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地球系统观测对精度、时空分辨率和数据维度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结合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特性,总结其在灾害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梳理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进展,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时空分辨率差异、多传感器校准与数据处理复杂性等问题.研究表明,微波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融合能够提升观测精度与数据覆盖范围,为气象预报、灾害响应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未来需优化融合算法与数据处理技术,推动融合技术向产品化和实际应用转化,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红外高光谱遥感 多传感器融合 地球观测 数据处理 时空分辨率 灾害管理 生态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刚性匹配的激光点云与多光谱影像深度融合
12
作者 石佳俊 臧玉府 +1 位作者 肖雄武 张莹滢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机载激光点云和多光谱影像的融合在遥感影像处理、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融合方法的效率与稳健性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刚性概率匹配的激光点云与多光谱影像深度融合方法。采用Line-CN... 机载激光点云和多光谱影像的融合在遥感影像处理、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融合方法的效率与稳健性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刚性概率匹配的激光点云与多光谱影像深度融合方法。采用Line-CNN深度学习网络提取直线段特征,将其采样为二维散点,并利用非刚性CPD算法匹配不同尺度影像中的离散点,进而通过改进单应矩阵高精度融合两种模态影像,得到具备多光谱信息的机载激光点云。为全面验证方法的性能,本文采用多种场景下的机载激光点云和多光谱影像作为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多种复杂场景下离散点匹配准确率高达90%,融合后的影像能够很好地保留原始影像的特征和信息,多种场景下的融合相关系数高达90%以上,且算法较为高效,有利于后续植被监测、环境监测、土地分析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非刚性CPD算法 单应矩阵 高精度融合 跨模态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森林资源监测方法的人工智能算法
13
作者 韩世钢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5期56-59,72,共5页
森林资源监测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林业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遥感与人工智能方法获取森林覆盖、树种分布及动态变化信息,可为生态评估、碳汇计算和森林灾害预警提供科学支撑。当前深度学习算法存在特征融合不充分、植被边界与细节特征... 森林资源监测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林业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遥感与人工智能方法获取森林覆盖、树种分布及动态变化信息,可为生态评估、碳汇计算和森林灾害预警提供科学支撑。当前深度学习算法存在特征融合不充分、植被边界与细节特征提取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精度,基于改进的U型网络算法,引入嵌入通道注意力模块,设计出一种森林资源监测算法。结果表明:在特征数量为24时,研究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总体精度表现最佳,为91.6%;同时Kappp系数为0.89。在对个体选择上,该算法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4种样本的分布精度保持在85%~95%。改进的U型网络算法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监测的准确性与细节识别能力,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更精准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遥感图像 U-Net 注意力机制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森林退化预警机制构建
14
作者 邱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针对森林退化监测的时效性不足及预警机制缺失问题,构建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森林退化预警机制。研究采用Landsat 8 OLI和Sentinel-2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地形因子,建立森林退化特征指标体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退... 本文针对森林退化监测的时效性不足及预警机制缺失问题,构建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森林退化预警机制。研究采用Landsat 8 OLI和Sentinel-2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地形因子,建立森林退化特征指标体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退化识别模型,并通过地面验证样点验证模型精度达到85%以上。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研究区2015-2023年森林退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发现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是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生物量、冠层覆盖度等13个预警指标的预警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预警等级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预警机制能够提前7~15 d发现潜在的森林退化风险,预警准确率达到80%,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退化 卫星遥感 预警机制 时空演变 多源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2数据融合的县域农业大棚提取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廷龙 韩晓乐 +1 位作者 包懿 张青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5-145,共11页
农业大棚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物类型,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识别相对容易且精度高,但高分影像大多需商业购买,可获取性受限。为提高县域农业大棚精确提取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该研究利用免费、方便获取的非高分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 农业大棚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物类型,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识别相对容易且精度高,但高分影像大多需商业购买,可获取性受限。为提高县域农业大棚精确提取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该研究利用免费、方便获取的非高分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进行融合,结合光谱指数、纹理提取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多维特征集空间,采取多种分类识别方法(案),对县域农业大棚进行识别提取。研究结果表明:1)仅使用Sentinel-1/2(10 m分辨率)遥感影像,在适当分类方法(案)的支持下,可实现县域农业大棚的高精度提取;2)利用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农业大棚的识别精度。Sentinel-1/2数据融合相较于仅使用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总体精度平均提升1.70个百分点,最大提升3.29个百分点;3)文中所用识别方法(案)中,面向对象方法在大棚密度高的区域表现良好;但在大棚密度较低的区域,精度一般,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或场景)依赖性。而光学与雷达信息融合后基于像素的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RFE)方法(案)平均精度可达96.45%,精度高且稳定,区域适应性强,适合非高分影像县域农业大棚的精确、高效提取。研究提出的基于Sentinel-1/2影像县域农业大棚提取方案,可为广大县域农业大棚经济、快速、高效提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数据融合 大棚提取 随机森林 递归特征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原文林 杨逸凡 +2 位作者 赵小棚 郭进军 胡少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22,共8页
洪水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降雨作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数据的精确度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为切入点,对雨量站点观测、天气雷达降雨估计及预报、降雨数值预报、卫星遥感... 洪水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降雨作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数据的精确度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为切入点,对雨量站点观测、天气雷达降雨估计及预报、降雨数值预报、卫星遥感反演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时空降尺度方法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降雨监测与预报中的应用,揭示了其在提升降雨数据“量”与“型”准确度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当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山丘区和城市环境空间的复杂地形方面仍面临分辨率受到限制及精确性、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多源数据融合能提高降雨数据精度、时空覆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优化算法模型、融合“空-天-地”多源数据形成高分辨率预报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监测 降雨预报 防洪减灾 卫星遥感 天气雷达 数值预报 降尺度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地区2001-2020年250 m及2020年3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NDVI数据集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超 任小丽 +4 位作者 曾纳 刘畅 张心昱 张黎 何洪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亚地区是北半球最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由于该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指示作用,其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趋... 中亚地区是北半球最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由于该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指示作用,其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能够表征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数据集利用MODIS13Q1产品生成了中亚地区2001–2020年长时间序列空间分辨率为250 m的生长季均值NDVI数据,并使用基于规则的分段回归Cubist算法,结合Landsat数据,融合得到了能够更好表征地物细节的30 m空间分辨率的2020年生长季均值NDVI数据。同时,本数据集从数据源的质控,模型训练优化,以及模型独立验证三个方面对数据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数据集的生成为中亚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中亚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数字孪生小流域底板模型精度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良 樊冰 +3 位作者 吕爱霞 王松岳 武佳枚 牟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2,共7页
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3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块梯田样地边界、10个... 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3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块梯田样地边界、10个林地样区的郁闭度,与人工解译和实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光探测测距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高,以倾斜摄影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次之,以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低。鉴于3种数据源小流域底板模型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以改善数字孪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在栖龙湾小流域内选择石坎梯田地块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与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融合、选择科普展览馆进行倾斜摄影影像与光探测测距影像数据融合,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小流域 底板模型 数据源 合成孔径雷达 倾斜摄影 光探测测距 精度检验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潜力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曙蓉 王娜 +3 位作者 李彬 钟佩军 苏盛 蒙文川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8,共9页
针对现有研究多局限于采用卫星遥感图像或地理信息等单一数据源难以准确反应城市屋顶光伏潜力的问题,考虑阴影效应、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提升方法,所提方法主要包括屋顶信息提... 针对现有研究多局限于采用卫星遥感图像或地理信息等单一数据源难以准确反应城市屋顶光伏潜力的问题,考虑阴影效应、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提升方法,所提方法主要包括屋顶信息提取、区域建筑阴影计算和光伏发电潜力计算3个环节,在各环节的分析中引入大量卫星遥感图像、地理信息数据、气象等数据,极大提升了城市光伏潜力评估的准确性。最后以长沙市为例进行方法的应用,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市屋顶光伏的发电潜力为14480.4 GWh,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深度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图像 多源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的塔吉克斯坦中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2010-2020)
20
作者 高超 任小丽 +4 位作者 曾纳 张心昱 张黎 何洪林 刘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植被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传感器的限制,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不能兼顾,因此在目前广...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植被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传感器的限制,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不能兼顾,因此在目前广泛使用的NDVI数据产品中,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还较为缺乏。本产品基于Cubist模型对MODIS数据与Landsat及哨兵等遥感数据进行时空数据融合,得到了塔吉克斯坦2010–2020年中高时空分辨率Landsat-MODIS融合数据,以及2020年中高时空分辨率Sentinel-MODIS融合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数据集从数据源的质控,模型训练优化,以及模型独立验证三个方面对数据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且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本数据集可反映塔吉克斯坦2010–2020年NDVI时空变化情况,可为该地区植被变化分析、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长时间序列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塔吉克斯坦 时空数据融合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