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牛地气田DK13井区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工程甜点评价
1
作者 蒋艳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1-5,19,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K13井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采用水力加砂压裂后,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明确影响产气量的主控因素,通过构建单层产气贡献率计算模型、建立地质工程参数与产气量热图矩阵图版,对影响产气量的地质工程主控...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K13井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采用水力加砂压裂后,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明确影响产气量的主控因素,通过构建单层产气贡献率计算模型、建立地质工程参数与产气量热图矩阵图版,对影响产气量的地质工程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形成双甜点评价及产能预测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马五5层产气贡献率与自然伽马呈负相关,与声波时差、体积密度和含气饱和度呈正相关,马五_(6+7)层产气贡献率与储层厚度、体积密度和中子孔隙度呈正相关;②根据热图矩阵分析,马五_(5-7)层产气量与储层厚度、最高全烃值、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入地液量、酸量、砂量相关性较高;③根据多因素分析,构建了马五_(5-7)层双甜点指数计算模型,采用模型计算的双甜点指数与产气量相关性为0.9375;④根据双甜点指数,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预测产气量与实际产气量误差小于2%。结论认为:所建立的地层工程甜点及产能预测模型与实际符合率高,可有效指导该气田压裂选段及压裂设计优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产量劈分 产量影响因素 双甜点指数 灰色关联法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马五_(1+2)亚段风化壳储层地质甜点预测
2
作者 刘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整体处于海退期,纵向分为10个亚段,马五_(1+2)亚段处于相对海退期,受淡水淋滤、岩溶作用影响,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缝,主要发育灰色白云岩夹少量石灰岩,是油气储集的重要场所。为了预测该气...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整体处于海退期,纵向分为10个亚段,马五_(1+2)亚段处于相对海退期,受淡水淋滤、岩溶作用影响,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缝,主要发育灰色白云岩夹少量石灰岩,是油气储集的重要场所。为了预测该气田马五_(1+2)亚段地质甜点区,以钻穿目的层580余口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岩心、测井、录井资料,指出了目的层发育灰云坪、云坪、云灰坪、泥云坪共4种沉积微相,结合古地貌特征,刻画该气田马五_(1+2)亚段储层厚度平面分布,参考气井生产动态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范围,圈定地质甜点。研究结果表明:①马五_(1+2)亚段纵向发育7期沉积旋回,地层自下而上,泥质含量增多,反映了水体变浅、含盐度减小的趋势;剖面由北向南,泥质含量减小,反映了水体加深、含盐度增加的趋势。②马五_(1+2)亚段储层整体向西增厚,南北向厚度差异明显,最大相差24m,东西向变化平缓,最大相差8m,划分出岩溶台丘、残丘、斜坡、高地、洼地、沟槽共6个地貌单元,储层主要位于岩溶台丘、残丘部位。结论认为:①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灰云坪、云坪部位,残留储层厚度大,白云岩含量占比高,分布范围自北东向南西扩大,台丘、残丘部位的厚度普遍超过4m,斜坡部位厚度介于2~6m;②优选的3个地质甜点区均建立于优势微相、优势岩相和优势古地貌单元之上,优质储层厚度超过4m,孔隙度超过2.5%,成像测井显示裂缝、溶蚀孔洞发育,储层物性好,含气饱和度超过15%,气测全烃含量超过20%,通过单井验证,累计产气量超过2000×104m3,可以作为水平井井位高效部署的参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马五1+2亚段 岩溶储层 地质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及其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3
作者 吴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目前主要产能接替层系,但碳酸盐岩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不清、主控因素不明确,制约了水平井单井天然气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为此,基于连续油管产剖测试技术,获得了碳酸盐岩水平井各段差异性...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目前主要产能接替层系,但碳酸盐岩水平井各段产出贡献不清、主控因素不明确,制约了水平井单井天然气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为此,基于连续油管产剖测试技术,获得了碳酸盐岩水平井各段差异性的认识,明确了各段产出贡献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气井水平段储层物性较好时,储层物性和含气性是影响气井各段产气能力的主控因素,储层改造规模对各段产出的影响较小;②当气井水平段储层物性差且差异性小时,储层物性、含气性以及压裂改造规模对各段产出的影响较小,但通过针对不同类型储层制订不同的压裂思路及规模,可以实现较差储层的增产。结论认为:①针对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建议优先部署裂缝-孔洞型储层有利发育区,其次适当增加压裂改造规模,以提高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效果;②针对孔隙型储层发育区,建议针对各段储集层类型,差异化制订改造思路,实现各段的有效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碳酸盐岩储层 水平井 产气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反演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涵静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顶部受太原组煤层影响地震分辨率不足,在现有层位解释基础上古地貌恢复精度不足的问题,以大牛地气田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利用叠后解释性处理技术...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顶部受太原组煤层影响地震分辨率不足,在现有层位解释基础上古地貌恢复精度不足的问题,以大牛地气田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利用叠后解释性处理技术与多参数反演技术精细追踪主要地质界面,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岩溶优势区,分析其对研究区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多参数反演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可以将残留厚度预测误差控制在4 m之内;②根据岩溶古地貌单元渗流特征,结合气层厚度—风化壳残余厚度相关性及产能井分布对古地貌进行分区评价,残余厚度小于58 m为相对岩溶有利区。结论认为,基于多参数反演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有效提高了关键地质界面的解释精度,进而提高古地貌恢复准确性,有助于岩溶储层分布研究,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多参数反演 古地貌恢复 岩溶优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垮塌”型岩溶储层发育规律 被引量:27
5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2 位作者 潘怀孝 李良 贾会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随着水平井压裂技术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开发中的成功运用,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的岩溶储层显示出良好的天然气开发潜力,储层发育规律是风化壳成藏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大量的测井资料,利用岩石相进行岩溶旋回和储层发... 随着水平井压裂技术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开发中的成功运用,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的岩溶储层显示出良好的天然气开发潜力,储层发育规律是风化壳成藏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大量的测井资料,利用岩石相进行岩溶旋回和储层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3期岩溶,上部两期岩溶规模较大,下部第三期岩溶规模较小,风化壳储层的发育主要与上部两期岩溶有关;2膏质云岩、泥云岩的长期溶蚀,导致水平洞穴层顶板发生破裂,部分上覆地层垮塌,最终形成一套厚层的岩溶角砾岩;3储层主要发育在岩溶强度相对较弱的区域,平面上主要发育在岩溶斜坡的残丘,纵向上则发育在上部两期岩溶保存相对完整的垂直渗流带,发育的岩石相为裂纹-镶嵌角砾岩相。利用岩溶旋回和岩相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指明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储层 岩相 奥陶系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砂体构型精细刻画潮坪砂坝优质砂体——以大牛地气田D17井区太原组2段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辰雨 田景春 +4 位作者 张翔 林小兵 刘绪钢 曹桐生 邢浩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以大牛地气田未开发区( D17井区)太原组2段潮坪沉积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岩性等特征分析,对潮坪砂坝进行了精细刻画,共识别出了砂坝主体、砂坝侧翼及砂坝侧翼叠置3个沉积微相单元,并建立了沉积微相-岩相-测井相-物性-非均质... 以大牛地气田未开发区( D17井区)太原组2段潮坪沉积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岩性等特征分析,对潮坪砂坝进行了精细刻画,共识别出了砂坝主体、砂坝侧翼及砂坝侧翼叠置3个沉积微相单元,并建立了沉积微相-岩相-测井相-物性-非均质性-试气成果响应模板。对比结果显示,砂坝主体微相岩性主要为(含砾)石英粗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测井曲线具光滑箱形;砂坝侧翼微相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测井曲线为齿化箱形、齿化钟形以及漏斗形。根据砂体组合类型,区域上划分出了砂坝主体型砂体带与砂坝侧翼型砂体带。前者砂坝宽度为6~8 km,砂体平均厚度为14.5 m,砂地比平均值为0.53,平均渗透率为0.48×10-3μm2。后者砂坝宽度为4~6 km,砂体平均厚度为10.56 m,砂地比平均值为0.36,平均渗透率为0.36×10-3μm2。砂坝主体型砂体带砂体发育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砂体物性好,中等非均质性,试气成果明显,应作为优先开发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砂坝 潮坪 优质砂体 太原组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评价 被引量:37
7
作者 罗月明 刘伟新 +1 位作者 谭学群 杨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地层的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太原组-山一段地层煤镜质体反射率在1.4%~1.5%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 ℃,伊/蒙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含量一般小于30%,属晚成岩作用阶段B期;下石盒子...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地层的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太原组-山一段地层煤镜质体反射率在1.4%~1.5%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 ℃,伊/蒙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含量一般小于30%,属晚成岩作用阶段B期;下石盒子组(包括盒一、二、三段)-山二段地层中煤镜质体反射率在1.3%~1.4%之间,盒一、二、三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 ℃,伊/蒙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含量主要在32%~36%之间,属晚成岩作用阶段A期;山二段包裹体均一温度比较复杂,认为也为晚成岩作用阶段A期.大牛地上古生界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包括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胶结)、溶解溶蚀作用以及微裂隙作用,储集岩石的孔隙类型主要有(剩余的)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晶间)微孔隙、粒间(粒内)溶蚀孔隙(包括铸模孔隙),微裂隙包括切穿颗粒的和粒缘微裂隙.储层物性主要属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显示盒三、盒二、太一和太二平均喉道半径和中值压力评价好于盒一、山一、山二段,排驱压力和最大连通半径也具有相似的特征;盒三、盒二段产能高、压降慢,与微裂隙作用造成渗透率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 储层评价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铝土质泥岩储层的测井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文辉 潘和平 +1 位作者 李健伟 赵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30,共7页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总体上属于致密砂岩气藏,该区石炭系本溪组发育铝土质泥岩,传统上认为其是下古生界风化壳的盖层;但研究后却发现本溪组铝土质泥岩不同于一般的泥岩或页岩,前者具有更好的孔隙网络,同时也有较好的气测...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总体上属于致密砂岩气藏,该区石炭系本溪组发育铝土质泥岩,传统上认为其是下古生界风化壳的盖层;但研究后却发现本溪组铝土质泥岩不同于一般的泥岩或页岩,前者具有更好的孔隙网络,同时也有较好的气测显示,可以作为潜在储层。为此,利用烷烃气碳同位素比较法,首先判别了该区铝土质泥岩储层的气源,发现其天然气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煤成气、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自生气和铝土质泥岩内部泥页岩自生气所组成的混源气,而以石炭—二叠系煤成气为主;在此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和特殊方法测井资料总结出了铝土质泥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而分析、评价了形成储层的原因及储层的品质;最后对该区本溪组铝土质泥岩储层的厚度进行了平面分布预测。结果表明:该类储层普遍发育,连续性较好,但其厚度不均匀(介于2.0~21.6m),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逐渐变厚。该研究成果为大牛地气田铝土质泥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石炭纪 铝土质泥岩 储集层 风化壳 混源气 微孔隙 碳同位素比较法 测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储层伤害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海军 邓媛 +3 位作者 段春节 刁宗宝 霍斐斐 洪荆晶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在油气田的钻探和开发过程中容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油气田的产量。导致储层伤害的因素有许多,为减少大牛地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对砂岩储层造成的伤害,文中对该区储层的伤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下二叠统石盒子... 在油气田的钻探和开发过程中容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油气田的产量。导致储层伤害的因素有许多,为减少大牛地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对砂岩储层造成的伤害,文中对该区储层的伤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的盒1、盒2、盒3段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实验分析认为,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碱敏和水锁伤害,且盒2、盒3段储层存在固相侵入以及较弱的盐敏、水敏伤害。针对大牛地气田储层伤害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降低储层伤害的对策,从而为气田的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实现气田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速敏 水敏 盐敏 储层伤害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河道砂岩相控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杰 何治亮 +3 位作者 董宁 周小鹰 李军 朱生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2-696,70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由于地震属性预测受地震分辨率限制,造成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盒3段目的层进行了沉积相展布规律研究,认清了盒3段顶界面地震反射层T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由于地震属性预测受地震分辨率限制,造成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盒3段目的层进行了沉积相展布规律研究,认清了盒3段顶界面地震反射层Tf9是一个在全区有近似等时地质意义的反射界面,盒3段上砂组的厚度与Tf9平均振幅的统计关系符合调谐振幅原理,从而优选出盒3段砂岩的振幅敏感属性。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及沉积微相综合分析,认为盒3段振幅敏感属性平面图与其沉积相展布规律一致,通过相关分析能较好地预测出砂岩发育的有利区。在D66井附近目标区的实践表明,砂岩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率达90%。由此表明,以沉积相、沉积特征约束地震属性预测能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准确预测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河道砂体 地震属性 相控储层预测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分层次储集空间表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_(7)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晓琪 刘鑫 +2 位作者 祁壮壮 张威 刘四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9-696,共8页
碳酸盐岩具有多尺度、多成因的储集空间,储集空间和储集物性的表征是难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7)储层发育毫米—微米—纳米级储集空间,为研究其储集空间和储集物性,分层次、多尺度对该储集空间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测... 碳酸盐岩具有多尺度、多成因的储集空间,储集空间和储集物性的表征是难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7)储层发育毫米—微米—纳米级储集空间,为研究其储集空间和储集物性,分层次、多尺度对该储集空间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测井曲线,建立了孔、洞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①对于发育多尺度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采用岩心拓片提取溶蚀孔洞(>1 mm)、铸体薄片提取晶间孔(>2μm)、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进行亚微米—纳米孔(<2μm)研究相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表征其储集空间;②在多尺度储集空间表征的基础上,对声波孔隙度和中子—密度孔隙度进行约束,可以建立对应的晶间孔孔隙度计算模型和溶蚀孔洞孔隙度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型储层 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 马家沟组 奥陶系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军 闫长辉 +2 位作者 张文洪 郑峰 徐卫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116,共4页
探讨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可为气井合理产量的制定、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在综合分析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气井积液的地面识别标准,并运用该标准对研究区270井次的积液情况进行判别;在考虑井筒注... 探讨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可为气井合理产量的制定、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在综合分析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气井积液的地面识别标准,并运用该标准对研究区270井次的积液情况进行判别;在考虑井筒注醇和温度、压力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确定了气液界面张力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公式,研究区270井次的积液情况对公式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该公式对气井积液判断的正确率为93.3%,比用李闽公式判断的正确率提高了24.8%,能较好地判别大牛地气田气井的积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底积液 最小携液产量 产水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邱隆伟 周涌沂 +2 位作者 高青松 徐宁宁 张向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8,22,共5页
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决定其储层物性及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应用铸体薄片及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牛地气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粒间溶孔... 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决定其储层物性及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应用铸体薄片及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牛地气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是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储层排驱压力平均值以及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值在不同组的变化趋势相似,中值压力平均值总体呈现与排驱压力相反、随埋深增加而变小的特点,孔喉分选较差,孔喉分布极不均匀,且以细微孔及微细喉、微喉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埋深及碎屑颗粒组分。随着埋深的增加,孔隙和喉道变小,排驱压力增大;受选择性压溶及选择性次生加大作用的影响,长石及岩屑含量升高有利于孔喉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孔隙结构 排驱压力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DP14水平井氮气泡沫钻井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明 何世明 +4 位作者 邢景宝 郑锋辉 邓红琳 曹树生 周怀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6,共3页
为有效开发大牛地气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在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储层段试点推行欠平衡钻水平井技术。在DP14井井段(2865.20~4147.03m)实施欠平衡钻水平井,水平段总进尺为1281.83m,其中氮气进尺为33.97m,氮气泡沫进尺为1247.8... 为有效开发大牛地气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在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储层段试点推行欠平衡钻水平井技术。在DP14井井段(2865.20~4147.03m)实施欠平衡钻水平井,水平段总进尺为1281.83m,其中氮气进尺为33.97m,氮气泡沫进尺为1247.88m,创造了目前国内氮气泡沫欠平衡钻水平井水平段进尺最长的纪录。在控速钻进的情况下,水平段平均机械钻速为5.79m/h,是该地区常规钻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的2倍以上;共使用6只钻头,其中一只钻头纯钻时间为67.5h,进尺455.36m,创造了大牛地气田水平井215.9mm井眼中最大单只钻头进尺的纪录。DP14井裸眼完井后在油压为7.1MPa时,产气量为1.07×104m3/d,首次在盒1段储层实现了自然建立产能。DP14井欠平衡钻水平井的成功实施,加快了盒1段储层的开发进程,并为试点工程的后续实施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早二叠世 低渗透储集层 氮气 氮气泡沫 欠平衡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优选大牛地气田压裂井层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国锋 王德安 +3 位作者 成勇 苏蓉 李月丽 王文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大牛地气田纵向上存在多个产层,层间跨距较大,储层致密,单层产能低,甚至不压裂就无自然产能。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优化了影响压裂选井的各个因素,在确定权重时采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原理,考虑影响选井选层因素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确定... 大牛地气田纵向上存在多个产层,层间跨距较大,储层致密,单层产能低,甚至不压裂就无自然产能。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优化了影响压裂选井的各个因素,在确定权重时采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原理,考虑影响选井选层因素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确定出各因素的权重来优选压裂井层,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压裂 选井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压裂缝体形态与流动能力的控制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建春 陈付虎 +4 位作者 苟波 李嘉瑞 王世彬 肖晖 任冀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共9页
立体改造技术是实现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立体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控制酸压裂缝体的形态和流动能力则是其核心。为了揭示控制酸压裂缝体形态和流动能力的主要因素,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露头岩样,针对... 立体改造技术是实现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立体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控制酸压裂缝体的形态和流动能力则是其核心。为了揭示控制酸压裂缝体形态和流动能力的主要因素,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露头岩样,针对“滑溜水+高浓度酸液”酸压工艺,采用岩石力学真三轴耦合系统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采用CT扫描技术来表征酸压裂缝体形态及获取裂缝宽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酸压裂缝体形态控制因素;然后,通过对裂缝系统的渗透率进行测试,分析了酸压裂缝体流动能力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大牛地气田马五5亚段储层平均水平应力差异系数为0.25,酸压后能够形成复杂裂缝体;②酸液对裂缝条数的影响不明显,其对水力裂缝的溶蚀、疏通作用增加了裂缝宽度,酸蚀缝宽是酸液在水力裂缝主缝与分支缝、靠近注液端的水力裂缝与远端水力裂缝中竞争流动、反应的结果;③该气田马五5亚段储层进行酸压改造时的合理注酸强度为12.0 m^3/m,注酸排量应大于等于6.0 m^3/min;④进行立体酸压设计时,需要针对特定储层改造对象,确定注酸量的合理范围及最小合理注酸排量,进而优化注酸规模,以实现对储层的充分改造。结论认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立体酸压 酸压裂缝体 裂缝形态 裂缝流动能力 物理模拟实验 CT扫描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辫状河道沉积相预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杰 董宁 +3 位作者 宁俊瑞 张永贵 周小鹰 佘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2期90-94,13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地震属性及反演预测受地震分辨率限制以及上覆的上石盒子组底砂岩的影响,造成河道砂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该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通过合成记录对比及地震反射...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地震属性及反演预测受地震分辨率限制以及上覆的上石盒子组底砂岩的影响,造成河道砂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该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通过合成记录对比及地震反射特征剖析,归纳出盒3段顶界面地震反射波T9f的4种地质含义,在此基础上,应用波形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及沉积相综合研究,较好地预测出辫状河道沉积微相展布及河道砂岩发育的有利区。在大牛地气田D66井区的砂岩预测结果中与实际钻探吻合率达90%。由此表明,以沉积相、沉积特征约束下的波形地震相划分,能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准确预测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河道砂岩 波形地震相 测井相 沉积相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低渗气田产水规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俊杰 李颖川 +2 位作者 宋东斌 钟海全 刘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6-951,共6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低渗气田的历史生产数据、水样分析资料及天然气饱和含水量计算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产水来源。同时,根据平均产气量和累计水、气比对气井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气田不同层位与不同井型单井的产水规律。结果表明,...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低渗气田的历史生产数据、水样分析资料及天然气饱和含水量计算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产水来源。同时,根据平均产气量和累计水、气比对气井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气田不同层位与不同井型单井的产水规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低渗气田单井的产水量和产气量均较低;气田产出的水有凝析水、地层水和工作液,以地层水为主。不同层位表现出不同的生产特征。二叠系下石盒子组3层位和山西组1层位为低产水高产气层位,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层位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2层位为低产水低产气层位,山西组2层位和太原组2层位为高产水低产气层位。不同井型单井的产气量无明显差别,但水平井的产水量更大,水、气比更高。分析结果对选择排水工艺和分析生产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分析 产水规律 低渗气藏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低渗储层成因及评价 被引量:25
19
作者 朱春俊 王延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6,11-12,共8页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详细总结了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详细总结了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以保存,而溶蚀作用有条件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微裂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渗透性,但也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渗特征等方面优选地质评价参数,在目的层划分出4类储层,其中Ⅰ类高产层主要是河道砂体复合带,其具有自然伽马曲线低值、自然电位曲线显著负异常等测井响应特征,碎屑颗粒粗,储层岩石表现为石英含量高,以残余粒间孔或粒间溶孔为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低渗储层 分类特征 成因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昭佑 王光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2-639,共8页
根据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及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山西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和席状砂砂体;山西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根据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及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山西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和席状砂砂体;山西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组合,发育4种砂体组合类型,分别是叠覆冲刷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组合、叠置河口砂坝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砂体组合、远砂坝-席状砂砂体组合。同时认为,沉积物的供给方式、供给量及可容纳空间升降是控制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时期不同成因砂体组合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进积式——可容纳空间降低模式和退积式——可容纳空间上升模式两种砂体成因模式。结合油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砂体仍为山西组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砂体组合类型 砂体成因模式 山西组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