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 被引量:8
1
作者 项阳 张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6,共7页
汉魏以来 ,大曲一直是各朝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形态。隋唐时期 ,西域大曲的大规模传入 ,导致中原大曲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并对宋代以下的大曲影响深远 ,成就了新的大曲样式。而西域大曲在其原发地却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部... 汉魏以来 ,大曲一直是各朝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形态。隋唐时期 ,西域大曲的大规模传入 ,导致中原大曲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并对宋代以下的大曲影响深远 ,成就了新的大曲样式。而西域大曲在其原发地却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部分的保存了原生态的面貌。本文对目前中国存有的三种大曲类型以历史的眼光加以审视 ,注重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归属和音乐形态的变异情况 ,以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看得更清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原生态 变异 乐籍制度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兼论两宋大曲之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夏令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10,133,共8页
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认为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并非大曲,而是"转踏之类",原因在于它们"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实际上,《太清舞》用《太清歌》... 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认为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并非大曲,而是"转踏之类",原因在于它们"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实际上,《太清舞》用《太清歌》外,尚用《道引曲子》、《破子》及《步虚子》,四曲或为大曲之摘遍;《花舞》用《蝶恋花》外,则主要采用大曲《折花三台》;《渔父舞》从形式上看当归入转踏,但所用词调《渔家傲》亦用于大曲如《采莲舞》中。这些情况表明,宋代大曲出现了"以摘遍为大曲"、"以词调入大曲"的重要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宋代教坊用乐简化与俗化的结果,又可在宋代宫廷乐舞表演程式(慢曲与大曲、唱与舞为一体,重复回环用之)中找到依据。此外,王国维在曾?《乐府雅词》中的大曲与转踏的次序、洪适《渔家傲》的体制归属、史浩大曲的分类责任等问题上存在一定误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史浩 大曲 太清舞 花舞 渔父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大曲与后世之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安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2-36,共15页
唐大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音乐体裁,它对后世的音乐影响很大。近年来对其与后世乐种关系的研究成为唐大曲研究的新重点。本文通过对其流向问题的探讨,发现了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即由其编制、音乐、舞蹈、器乐演奏所决定的流行范围。在此基... 唐大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音乐体裁,它对后世的音乐影响很大。近年来对其与后世乐种关系的研究成为唐大曲研究的新重点。本文通过对其流向问题的探讨,发现了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即由其编制、音乐、舞蹈、器乐演奏所决定的流行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现存的几种学术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此对唐大曲的历史遗存问题进行方法论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曲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乐种学 中国音乐结构 历史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保存于韩国史料中之唐乐的考察
4
作者 朴恩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22,共8页
本文对现存于韩国的唐乐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由于传入朝鲜半岛的唐乐形式主要是宋朝的大曲和词乐,本文就以大曲和词乐为重点进行了论述。大曲和词乐在进入朝鲜半岛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传承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需求和能力进行... 本文对现存于韩国的唐乐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由于传入朝鲜半岛的唐乐形式主要是宋朝的大曲和词乐,本文就以大曲和词乐为重点进行了论述。大曲和词乐在进入朝鲜半岛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传承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需求和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大曲的结构越来越简单,唐乐的特征越来越模糊,逐渐走上了乡乐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 大曲 唐乐呈才 词乐 步虚子 乡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