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象因子的小麦籽粒呕吐毒素(DON)污染风险的早期预警方法
1
作者 谭蔚琦 吴浩杰 +7 位作者 刘馨 高弢 徐剑宏 史建荣 李福后 仇剑波 吴少杰 沈广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0-798,共9页
小麦籽粒中的呕吐毒素(DON)严重威胁人畜健康。为实现小麦籽粒DON污染的早期预警,本研究以2016-2019年、2021-2022年在江苏省采集的小麦籽粒样品和气象因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时间窗口内各气象因子与小麦籽粒DON污染水平的相关性,分别... 小麦籽粒中的呕吐毒素(DON)严重威胁人畜健康。为实现小麦籽粒DON污染的早期预警,本研究以2016-2019年、2021-2022年在江苏省采集的小麦籽粒样品和气象因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时间窗口内各气象因子与小麦籽粒DON污染水平的相关性,分别针对田间精准防治和收获后小麦产品监管需求筛选特征气象因子,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构建小麦籽粒DON污染风险早期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利用筛选出的扬花期前后特征气象因子构建的模型(AF_Model_2)优于利用扬花期前后全部气象因子构建的模型(AF_Model_1),以及分别利用扬花期前所有气象因子和筛选出的扬花期前特征气象因子构建的BF_Model_1模型和BF_Model_2模型,AF_Model_2模型预测集决定系数(R_(p)^(2))和均方根误差(RMSE_(p))分别为0.53和0.28。本研究开发的小麦籽粒DON污染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可以指导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和收获后小麦产品监管,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呕吐毒素(don) 气象因子 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籽粒DON毒素含量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章萍丽 吴聪 +3 位作者 陈镓豪 汪暖 朱思怡 应由之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20-122,125,共4页
为了探明9种常规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其对小麦籽粒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的影响,特于2023年—2024年开展了相关药剂的大田防效对比试验,并进行了小麦籽粒室内DON毒素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为了探明9种常规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其对小麦籽粒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的影响,特于2023年—2024年开展了相关药剂的大田防效对比试验,并进行了小麦籽粒室内DON毒素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影响。每667 m^(2)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 mL+25%丙环唑乳油3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的控减效果均较好,病指防效达94.14%,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控减率达94.70%;每667 m^(2)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 g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较低,为49.90%;每667 m^(2)施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 mL对小麦籽粒DON毒素的控减率较低,为2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杀菌剂 don毒素 防效 控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文琦 刘美玲 +4 位作者 郑磊 张强 喻大昭 龚双军 杨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69,320,共9页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主栽品种和湖北的39个主栽和后备品种,采用双花滴注接种法开展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供试材料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Fhb7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并对55个小麦品种测定其收获后籽粒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有21个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抗性鉴定为中抗的21个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未检测出目标抗赤霉病基因,推测其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或未检测的抗赤霉病基因;55个小麦中仅‘华麦169’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22.34%;‘新麦18’‘扬麦11’和‘西农979’等5个品种携带Fhb2,平均病小穗率为28.34%~45.92%;‘偃展4110’‘衡观35’和‘烟农19’等5个品种携带Fhb4,平均病小穗率为26.73%~65.59%;‘良星99’‘华麦1123’和‘襄麦35’等13个品种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32.96%~70.81%;未检测到携带Fhb5的品种。籽粒DON毒素测定结果表明,田间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21个品种中,其籽粒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8倍,有8个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超过3500μg/kg,田间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13个品种中,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4倍,除‘扬麦13’‘鄂麦352’和‘荆麦66’这3个品种DON毒素含量低于3500μg/kg,其余10个均高于3500μg/kg。这些检测结果充分说明对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筛选来说,田间抗病鉴定取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即使田间鉴定为中抗,也有必要对品种的籽粒DON毒素进行测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品种的综合抗赤霉病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don含量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小麦籽粒DON含量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艮森 聂晓 +7 位作者 王奥霖 贾镇宇 危学华 徐飞 范洁茹 马东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为探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小麦籽粒中DON含量定量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在25℃和40℃平衡温度下对DON含量不同的80个小麦籽粒样品的顶空气体进行电子鼻检测,并结合由UPLC-MS/MS测得的各样品DO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4号和5号传感器外... 为探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小麦籽粒中DON含量定量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在25℃和40℃平衡温度下对DON含量不同的80个小麦籽粒样品的顶空气体进行电子鼻检测,并结合由UPLC-MS/MS测得的各样品DO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4号和5号传感器外,其余8个传感器的响应值均与样品DON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1号传感器的响应值及其参数与样品DON含量的相关性最强,表明1号传感器可以作为检测小麦籽粒样品DON含量的关键气体传感器。以1号传感器的参数为主,分别建立了在两平衡温度下样品DON含量的回归模型。对各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发现,在40℃平衡温度下基于X_(17)(1号传感器21~60 s响应值的和)所建一元回归模型最好;在25℃平衡温度下,基于X_(1)(1号传感器20~40 s响应值的平均值)和X_(12)(8号传感器1~5 s响应值的和)所建二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基于X_(1)所建的一元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电子鼻技术在小麦籽粒中DON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小麦籽粒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毒素检测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yCatcher/SpyTag的ZEN/DON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体外自组装
5
作者 吴箫 梁赟 +3 位作者 钟于红 郭原臻 黄斌辉 何庆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47-156,共10页
为了提升真菌毒素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免疫分析性能,并实现双特异性检测抗原的模拟,本研究以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抗独特型纳米抗体N28、Z6为研究对象,将SpyCatcher/SpyTag标签与N28... 为了提升真菌毒素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免疫分析性能,并实现双特异性检测抗原的模拟,本研究以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抗独特型纳米抗体N28、Z6为研究对象,将SpyCatcher/SpyTag标签与N28、Z6分别进行融合表达,在此基础上基于体外自组装的方式,开展N28、Z6的双价、双特异性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了四种SpyCatcher/SpyTag标签融合抗独特型纳米抗体N28-SpyCatcher、N28-SpyTag、Z6-SpyCatcher、Z6-SpyTag的原核可溶表达。基于Z6-SpyCatcher、Z6-SpyTag所建立的竞争抑制标准曲线的IC_(50)分别为0.18、0.20 ng/mL,其灵敏度高于单体Z6的IC_(50)(0.28 ng/mL);SpyCatcher标签与N28融合后有利于N28检测灵敏度的提升,IC_(50)值由94.39降低至42.33 ng/mL,而SpyTag标签与N28融合后,则抑制了其与DON抗体的结合。此外,在4℃反应12 h的简单反应条件下,基于SpyCatcher/SpyTag的体外自组装特性,成功制备了Z6、N28的双价、双特异性抗独特型纳米抗体Z6-Z6、N28-28与N28-Z6、Z6-N28。ELISA的鉴定结果表明,双价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均保留了与对应抗体的结合特性,其中N28-Z6还实现了同时与ZEN、DON抗体的结合活性,由于SpyTag标签与N28结合会阻碍其与DON抗体的结合,因此Z6-N28仅保留了与ZEN抗体结合的活性。综上,本研究基于SpyCatcher/SpyTag实现了ZEN/DON双价、双特异性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简便快速制备,同时提示SpyCatcher标签对于ZEN/DON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免疫分析性能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独特型纳米抗体 SpyCatcher/SpyTag 真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DAD-CAD双检测器串联的DON纯度测量方法对比研究
6
作者 王松山 雷达 +3 位作者 贾睿晖 李丽 周明慧 王松雪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088,共8页
通过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电雾式检测器(CAD),建立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纯度分析的液相色谱方法,优化的色谱条件为6%甲醇等度洗脱20 min。2种检测器测得的杂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不同,其中DAD识别到杂质17个,以杂质15含量最... 通过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电雾式检测器(CAD),建立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纯度分析的液相色谱方法,优化的色谱条件为6%甲醇等度洗脱20 min。2种检测器测得的杂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不同,其中DAD识别到杂质17个,以杂质15含量最高(0.847%),杂质17次之(0.0812%),其次为杂质2、5和8(大于0.01%);CAD识别到杂质9个,以杂质17含量最高(0.4060%),杂质15次之(0.3499%),其次为杂质10、11和12(大于0.1%)。DAD方法测得纯度为98.92%,显著高于CAD方法的结果(98.61,p<0.001);且相对标准偏差(0.00670%)也较CAD方法低(0.0461%)。DAD方法的纯度不确定度为0.463%,主要由杂质响应差异引入;CAD方法为0.0503%,主要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研究结果或可为DON纯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C DAD CAD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水解物对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吸附机理研究
7
作者 丁寅寅 孙晓璐 +3 位作者 廖洪梅 罗晓宏 张浩 尹鹏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60,共7页
为了对毒素进行有效预防和脱除,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为研究对象,通过毕赤酵母水解物(YHs)控制自溶时间、酶解时间并辅以机械破壁处理,制备了不同水解程度的酵母水解物(YH1~YH5)。以未水解的干酵母粉(YH0)为对照,探讨了不同水解... 为了对毒素进行有效预防和脱除,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为研究对象,通过毕赤酵母水解物(YHs)控制自溶时间、酶解时间并辅以机械破壁处理,制备了不同水解程度的酵母水解物(YH1~YH5)。以未水解的干酵母粉(YH0)为对照,探讨了不同水解程度、不同添加量和不同pH条件下,YHs对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毒素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变化。此外,通过体外静态模拟消化实验,研究了YHs对ZEN和DON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YH1~YH5对ZEN、DON的吸附、脱除效果均显著优于YH0(P<0.05),当YH5添加量为20 mg/mL,pH分别为4.5、9.5时对ZEN、DON的最大脱除率为85.48%、92.9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ZEN主要通过疏水作用与YHs细胞壁外侧的甘露聚糖结合,DON则主要通过氢键与YHs结合。体外静态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YHs能够在体内有效吸附DON,但对ZEN的吸附效果有限,无法实现有效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水解物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吸附 红外光谱 体外模拟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与DON积累的抗性及其相关SSR位点差异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凯鸣 马鸿翔 +3 位作者 陆维忠 蔡志翔 陈怀谷 袁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8-1795,共8页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菌株进行穗部喷雾和单花滴注接种,评价了10个小麦抗源的赤霉病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抗性。结果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延岗坊主、繁60096属于高抗品种,Frontana表现感病,其余品种表...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菌株进行穗部喷雾和单花滴注接种,评价了10个小麦抗源的赤霉病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抗性。结果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延岗坊主、繁60096属于高抗品种,Frontana表现感病,其余品种表现中抗。除Frontata外,所有抗源DON含量在3mg/kg以下。不同接种方法间、不同致病菌株间的病小穗率和DON含量以及同一处理内的病小穗率和DON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与已报道的赤霉病抗性QTL相关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比较扩增产物等位位点的差异,除4B染色体的GWM113标记外,其余标记在品种间具有2~8个等位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14~0.85。单倍型分析表明,延岗坊主具有与望水白一致的3B主效QTL的SSR标记位点,扬麦158和新中长分别在2D和4B上具有多个与武汉1号一致的抗性QTL相关SSR位点,翻山小麦在3B和6B上具有多个与苏麦3号或望水白一致的抗性QTL相关SSR位点,繁60096在2D上有多个与武汉1号一致的QTL相关SSR标记,而镇麦7459和温州红和尚与已报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多数SSR位点不一致,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性及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常敬华 赵月菊 +2 位作者 邢福国 朱玉昌 刘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真菌毒素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fymetrix芯片分析DON诱导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璐琳 尚毅 +3 位作者 亓增军 陈佩度 王秀娥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64,共6页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不但高抗赤霉病,而且其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认为是赤霉病的致病因子)含量也低。为了研究望水白低DON含量的分子机制,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对望水白受DON诱导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以DON...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不但高抗赤霉病,而且其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认为是赤霉病的致病因子)含量也低。为了研究望水白低DON含量的分子机制,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对望水白受DON诱导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以DON诱导后12 h和24 h混合样品作为处理组,水处理做为对照。总共检测到差异表达的基因1 114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949个,下调基因165个。在上调表达基因中,推断有功能的基因涉及转录因子、信号蛋白、着丝粒蛋白以及与病程相关的基因,如: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谷胱甘酞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葡萄糖基转移酶以及抗病蛋白等。对上调表达中的部分基因进行RT-PCR分析,证实它们都受DON诱导上调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deoxynivalenol(don) 基因芯片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制粉去除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飞 刘阳 邢福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6,共5页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配小麦中的DON毒素,存留在面粉中的DON总量仅为原来小麦的31.03%~50.39%,并主要分布在小麦的表皮中,在小麦胚乳中也呈从内到外逐渐升高。制得面粉统粉中DON含量减少23.67%~58.97%,心磨粉最高能减少70.51%。小麦籽粒DON含量与制得面粉中DON含量之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498x1.206(R2=0.991),随着DON污染程度越低,DON含量减少率越大。以上实验证明,小麦制粉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小麦中DON毒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制粉 don 去除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ONtest-HPLC检测小麦镰刀菌毒素DON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亓增军 裴自友 +2 位作者 韩航如 陈佩度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以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赤霉病大流行后收获的8个不同抗、感赤霉病小麦为材料,探讨DONtest HPLC在低毒素小麦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并揭示不同抗性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差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平... 以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赤霉病大流行后收获的8个不同抗、感赤霉病小麦为材料,探讨DONtest HPLC在低毒素小麦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并揭示不同抗性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差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平均回收率达78.2%;不同抗性品种DON含量差异明显,3个抗病品种中望水白含量最低,3个中抗类型中扬麦158最低。高产毒素镰刀菌菌株接种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2003年江苏4个地区12份样本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DON变幅为0.175~7.239mg·kg-1。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粒率与DON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毒素选择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暴露对雏鸡神经递质及钙调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芳芳 范梦雪 +6 位作者 姜云晶 陈晓芳 朱电峰 李玉 冯士彬 吴金节 王希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2,共7页
【目的】通过DON暴露体内试验,根据雏鸡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及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变化,研究DON对雏鸡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选取120只健康1日龄海兰蛋鸡(公)预饲1周后,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均分为DON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 【目的】通过DON暴露体内试验,根据雏鸡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及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变化,研究DON对雏鸡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选取120只健康1日龄海兰蛋鸡(公)预饲1周后,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均分为DON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相同的全价日粮。DON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采食量中含DON 0.27,1.68和12.21mg/kg的剂量灌胃,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从第8天开始,每隔7d染毒1次,共染毒5次。试验期为36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屠宰20只鸡,迅速取出脑组织,检测神经递质含量和CAM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雏鸡脑组织中未发现5-羟色胺吲哚乙酸(5-HIAA);与对照组相比,DON高剂量组雏鸡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多巴胺(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ON中、高剂量组雏鸡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和脑组织中CAM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DON剂量组CAM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DON暴露可引起雏鸡神经钙稳态变化,并影响部分神经递质的分泌,对雏鸡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雏鸡 脑组织 神经递质 钙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畸形病与DON和ZEN的关系初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顺锦 詹儒林 +3 位作者 柳凤 赵艳龙 常金梅 何衍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815-818,共4页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芒果畸形病组织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组织中,DON含量达6296.77ng/mL,ZEN含量达278.80ng/mL;健康芒果组织中,二者含量分别为2327.27ng/mL和134.49ng/mL。说明...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芒果畸形病组织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组织中,DON含量达6296.77ng/mL,ZEN含量达278.80ng/mL;健康芒果组织中,二者含量分别为2327.27ng/mL和134.49ng/mL。说明高浓度毒素可能导致芒果植株叶芽大量畸形增生而不发育,花序畸形,花胚退化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畸形病 don Z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银志 金萍 +2 位作者 孙秀兰 徐丹 邵景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前期制备得到的DON酶标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及抗DON抗体,建立检测食品中DON含量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1~100ng/mL,灵敏度达0.56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ng/mL;与DON类似物T-2毒素的交叉反应率为12%;玉... 利用前期制备得到的DON酶标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及抗DON抗体,建立检测食品中DON含量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1~100ng/mL,灵敏度达0.56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ng/mL;与DON类似物T-2毒素的交叉反应率为12%;玉米淀粉样品回收率在80.2%~91.1%之间,平均批间变异<15%,平均批内变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酶标抗原 抗体 直接竞争elisa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DON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裴自友 贾高峰 +5 位作者 亓增军 庄丽芳 冯祎高 王秀娥 陈佩度 刘大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1-737,共7页
为了选育抗赤霉病且籽粒毒素含量低的小麦品种以减轻赤霉病危害,在对我国南方麦区地方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用8个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8×8半双列杂交配制28... 为了选育抗赤霉病且籽粒毒素含量低的小麦品种以减轻赤霉病危害,在对我国南方麦区地方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用8个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8×8半双列杂交配制28个杂交组合,以接种后成熟籽粒中DON含量、病小穗数、病小穗率和病粒率为指标,进行赤霉病抗性、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分析,以及不同鉴定指标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籽粒DON含量以苏麦3号最低(0.5715 mg kg-1),Alondra’s最高(13.5560 mg kg-1),各组合F1的籽粒DON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Alondra’s。品种间GCA和SCA存在显著差异,籽粒DON含量以加性效应为主,存在部分显性效应。苏麦3号、望水白和翻山小麦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以苏麦3号为亲本的5个组合、望水白为亲本的4个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大。扬麦158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小,但有4个组合表现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籽粒DON含量和病小穗数、病小穗率、病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感病品种Alondra’s和绵阳8545的各个抗性鉴定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在8个品种的排序中表现一致,抗病品种各个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在8个参试材料间的排序有所差异。DON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为74.54%,因此以抗DON积累为指标的赤霉病抗性育种,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配合力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竹英 李丽立 +5 位作者 张彬 唐利华 刘志强 段杰林 印遇龙 李铁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中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为(12.10±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中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为(12.10±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DON组(基础饲粮+DON)、竹炭组(基础饲粮+DON+2%竹炭)、竹醋液组(基础饲粮+DON+1%竹醋液),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7 d.【结果和结论】1)试验第15天,除DON组和竹炭组3-甲基组氨酸分别显著降低39.06%、40.62%(P<0.05)外,其他各试验组所测定的游离氨基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试验第30天,与对照组相比,DON组异亮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羟基脯氨酸、3-甲基组氨酸分别显著降低26.60%、25.96%、73.38%、44.61%、26.09%(P<0.05).与DON组相比,竹炭组半胱氨酸、3-甲基组氨酸分别升高173.17%、8.82%(P>0.05);竹醋液组羟基脯氨酸、3-甲基组氨酸分别显著升高55.96%、26.47%(P<0.05),半胱氨酸升高170.73%(P>0.05).3)试验第37天,与对照组相比,DON组羟基脯氨酸显著升高(P<0.05);竹炭组组氨酸、1-甲基组氨酸显著降低(P<0.05);竹醋液组组氨酸、鸟氨酸、1-甲基组氨酸显著降低(P<0.05),而羟基脯氨酸、谷氨酰胺显著升高(P<0.05).DON导致部分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或显著降低,按基础饲粮质量比例添加2%竹炭或1%竹醋液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后期断奶仔猪适应程度相对提高,竹炭和竹醋液的添加量应该给予适当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竹醋液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蒋竹英 李丽立 +4 位作者 唐利华 范觉鑫 王升平 印遇龙 李铁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DON(DON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1.96%竹炭(竹炭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0.99%竹醋液(竹醋液组)),每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7d。于试验第15,30和37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SH-Px、CAT、SOD活性及T-AOC和MDA含量;试验结束时,取空肠和回肠样品,检测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结果】1)试验第15天,DON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竹炭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0天,DON组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7天,DON组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AOC、CAT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DON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竹醋液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ON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空肠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96%竹炭和质量分数0.99%竹醋液可缓解DON导致的仔猪抗氧化性能下降和小肠黏膜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竹醋液 don 抗氧化指标 小肠黏膜形态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EX^(■)预处理对水源水中藻源DON的去除效能及机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成 王杰 +1 位作者 陈彬 陈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3-1128,共6页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MIEX )对高藻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能,并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双向电泳等手段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EX 预处理对DON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并可有效强化混凝...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MIEX )对高藻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能,并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双向电泳等手段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EX 预处理对DON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并可有效强化混凝工艺的处理效能.投加量为15m L/L时,MIEX 预处理可提升DON去除率20%;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种属的高藻水源水中藻类蛋白种类不低于230种,且大多数处于酸性端,分子量区间主要分布于15~40Ku、65~75Ku,处于MIEX 预处理可去除的分子量区间,从而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综上所述,MIEX 预处理可以作为强化去除高藻水源水中DON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X^(■)预处理 don 藻类 总可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气相色谱法检测及毒素污染去除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正炜 成玮 +4 位作者 沈慧梅 田如海 武向文 郭玉人 占绣萍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4期33-39,共7页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5。在0.04、0.2、1.0 m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了添加实验,在小麦粉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3.8%~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普遍用于基层检测机构中小麦粉DON的日常检测。结果表明:面粉中DON含量明显低于小麦粒中,对田间看似健康的小麦粒是否感染DON毒素,是无法简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所以对小麦粒进行DON含量监测和去毒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小麦 柱前衍生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