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g不确定性对地形参数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培法 都金康 +1 位作者 冯学智 佘江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7-456,共10页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g(DEM)是基础地理数据之一,从其中可以提取多种地形参数,DEM不确定性对提取的地形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坡度、上坡集水面积和地形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在DEM不确定性模拟的基础上,研究DEM不确定性对地形参数...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g(DEM)是基础地理数据之一,从其中可以提取多种地形参数,DEM不确定性对提取的地形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坡度、上坡集水面积和地形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在DEM不确定性模拟的基础上,研究DEM不确定性对地形参数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DEM不确定性对坡度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上坡集水面积和地形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DEM不确定性对上坡集水面积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总体上分布均匀,在河道及附近、水库区域影响大于其它地区;DEM不确定性对地形指数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总体上分布均匀,在河道及附近、水库、平地地区影响大于其它地区.不同DEM不确定性程度对地形参数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不确定性 地形参数 蒙特卡罗模拟 空间分布特征 皎口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优化的DEM空间分辨率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杨荣康 张静 +4 位作者 高驭洋 梁明月 王晨沣 王小平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205,共9页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获取的皇甫川流域2018—2022年逐年15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以15 m正方形栅格作为DEM基准,设置梯度下降的栅格尺寸探究LS因子的不同尺度效应。[结果](1)随着DEM的空间分辨率从15 m下降至90 m,坡度因子(S因子)的效应量增加,坡长因子(L因子)的效应量则减小;(2)LS因子的归一化结果表明:RUSLE模型的整体平均绝对误差在DEM空间分辨率为50 m时达到计算阈值,此分辨率下LS两因子效应量接近,所计算的地形因子参与的土壤侵蚀模数评估具有优势;(3)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水系周围出现高值,且南部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北部。[结论]DEM数据的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阈值,在阈值处计算LS因子可显著提高其精度,将高精度的LS因子代入RUSLE模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精度,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尺度效应 LS因子 RUSLE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中小河流横向淹没算法
3
作者 三梅英 黄勇 +3 位作者 寇一丹 赵社强 魏鹏刚 余宇峰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针对基于DEM的洪水淹没算法中存在的模拟结果准确性差、淹没源点选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河流的横向淹没算法。以河道为考虑对象,在已知洪水水位前提下,根据河道汇流的交叉点将河道划分为若干河段,然后提取河段折点并在同一... 针对基于DEM的洪水淹没算法中存在的模拟结果准确性差、淹没源点选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河流的横向淹没算法。以河道为考虑对象,在已知洪水水位前提下,根据河道汇流的交叉点将河道划分为若干河段,然后提取河段折点并在同一河段两个相邻折点间的等分点上向河道两侧进行横向垂直探测,获取河道两侧淹没范围,从而得到洪水淹没区域。选择横江流域30 m、90 m和1 km分辨率的DEM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洪水淹没分析的能力,可实现中小河流泛洪淹没过程模拟,为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防御和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数字高程模型 洪水淹没分析 河道横向淹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MODEL模型中的DEM尺度效应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立群 胡成 陈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9-706,共8页
TOPMODEL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它以地形为基础的特点使得DEM的空间分辨率成为影响模型模拟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不同分辨率的DEM将计算出不同的地形指数In(α/tanβ)分布,其作为TOPMODEL的地形参数直接影响... TOPMODEL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它以地形为基础的特点使得DEM的空间分辨率成为影响模型模拟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不同分辨率的DEM将计算出不同的地形指数In(α/tanβ)分布,其作为TOPMODEL的地形参数直接影响着模型的模拟结果。以10m分辨率的DEM为原始数据,生成10—1000m等17种分辨率的DEM,使用地形信息熵的概念,比较不同分辨率的DEM对地形信息提取的影响。假设TOPMODEL在10m分辨率的DEM计算的流量过程线为观测值,对比了不同分辨率的DEM对流量过程线和N8sh效率系数产生的变化。对于所研究的流域,150m分辨率是建立TOPMODEL模型的最佳值,300m分辨率是保证模型结果有效的基本要求。使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TOPMODEL中参数对DEM分辨率的敏感性,指出在模型的5个参数中,只有饱和导水系数T0对DEM分辨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分辨率 TOPmodel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多角度InSAR技术的复杂地形高精度DEM重建方法
5
作者 李爽 王栋 +1 位作者 王立程 林赟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三维地表信息重要的技术手段。机载InSAR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多角度获取数据的优势,可以高效率、高精度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三维地表信息重要的技术手段。机载InSAR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多角度获取数据的优势,可以高效率、高精度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但是,在地形复杂区域,InSAR侧视成像易在地形陡峭区域形成较大范围的阴影和严重的叠掩现象,阴影和叠掩区域在SAR图像上体现为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DEM数据大面积无效数据的存在,严重影响DEM数据的质量及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机载多角度InSAR技术的复杂地形高精度DEM重建方法,基于考虑地形起伏的机载多角度InSAR数据获取任务规划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阴影和叠掩导致的无效数据;基于高精度InSAR数据处理,保证每个角度DEM数据精度的高度一致性;基于快速多角度DSM数据融合与滤波处理,实现多角度InSAR体制复杂地形DEM高精度重建。本文以四川省西部山区大坡度、非连续等复杂地形为例,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3个角度InSAR数据融合处理,生成了高精度DEM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获取复杂地形DEM数据高程均方根误差为0.6 m,同时,数据有效率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模型的地表DEM处理方法研究
6
作者 刘子龙 张晓昕 +1 位作者 叶婉露 曾玉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888,共8页
城市地表特征的正确表达,尤其是地表微地形结构的正确处理是影响内涝模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城市内涝模拟,以传统地形测绘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地表DEM标准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表伪洼蓄点的修正处理方法、城... 城市地表特征的正确表达,尤其是地表微地形结构的正确处理是影响内涝模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城市内涝模拟,以传统地形测绘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地表DEM标准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表伪洼蓄点的修正处理方法、城市道路地形的处理方法和建筑物高度修正处理方法,并通过实例研究说明了方法应用的流程和效果.研究通过ArcGIS水文分析模块实现了洼地区域的识别和修正;通过不同类型建筑物离地高度的DEM修正,实现了建筑物影响下的周边水流运动过程模拟;通过道路地形的拟合加密,有效解决现有道路测绘高程数据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轮廓清晰、路面平滑的道路地形构建.通过案例研究表明,地形处理对模型计算结果将造成较大影响,案例区域不同降雨情景,地形处理前后的积水深度数值偏差达到10.5%~63.3%,深度差值为0.14~0.3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内涝模型 地表dem 微地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的横断山区NASA DEM高程精度评价与误差校正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鹏飞 王艳霞 周汝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为参考数据源,将NASA DEM作为实验数据,分析了其在横断山区中西部复杂地形地貌区的整体高程精度;同时,研究了DEM误差与地表变量(如坡度、坡向、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之间的关系。为校正NASA DEM... 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为参考数据源,将NASA DEM作为实验数据,分析了其在横断山区中西部复杂地形地貌区的整体高程精度;同时,研究了DEM误差与地表变量(如坡度、坡向、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之间的关系。为校正NASA DEM的高程误差,引入随机森林、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极度梯度提升树模型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模型等4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地表变量构建了高程误差校正模型并对校正后的NASA DEM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NASA DEM的高程平均误差为–3.5 m,平均绝对误差为8.2 m,均方根误差为11.7 m,高程误差符合正态分布。NASA DEM的高程精度随着坡度、起伏度和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高程精度存在较大差异。4种机器学习模型均能校正NASA DEM的高程精度,校正后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有所改善;RF、XGBoost和LightGBM校正后的平均误差均为0 m;BPNN校正后平均绝对误差最低为6.9 m;BPNN和XGBoost校正后均方根误差最低均为10.6 m;BPNN校正后的R2值最高;BPNN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校正精度表现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地学研究中选择和应用NASA DEM时提供精度上的参考依据,并通过引入多种机器学习模型,为NASA DEM及其他全球DEM产品高程误差校正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NASA dem 高程模型 精度评价 dem校正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分析的输电线路覆冰微地形分类识别及验证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邓颖 蒋兴良 +2 位作者 张志劲 曾蕴睿 马龙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71-4980,共10页
普遍存在的微地形小气候是导致输电线路覆冰的严重隐患,但目前的微地形定义仍为模糊的描述性定义,现有的量化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大量观测样本和经验知识。为此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覆冰灾害故障统计数据,提... 普遍存在的微地形小气候是导致输电线路覆冰的严重隐患,但目前的微地形定义仍为模糊的描述性定义,现有的量化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大量观测样本和经验知识。为此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覆冰灾害故障统计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和地形表面参数,提出了微地形的分类识别条件。根据各类微地形的地理特征边界条件构建了简化地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风洞试验对分类识别条件进行验证,模拟计算不同微地形条件下的微气象特征,验证了覆冰微地形识别条件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覆冰微地形通常为连续分布,较少孤立存在,且容易出现多种类型微地形同时存在的复杂微地形;符合识别条件的典型覆冰微地形具有明显的微气象特征,迎风入口处受到的影响最明显,除垭口微地形外最大风加速效应均出现在山顶位置。该方法克服了聚类法在地理意义上的不可描述性,降低了样本依赖性,为缺乏覆冰观测条件的输电线路提供了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覆冰微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元DEM的露天煤矿封闭壳状包络体素建模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金磊 田羽 +4 位作者 李新鹏 杜勇志 刘吉祥 张雯慧 付恩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传统地质模型受自身结构性质和布尔运算效率的局限,限制了采矿模型的生成,无法满足露天矿大规模物料规划问题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对开采体块段模型及采矿模型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元DEM的露天煤矿封闭壳状包络体素快速建模方... 传统地质模型受自身结构性质和布尔运算效率的局限,限制了采矿模型的生成,无法满足露天矿大规模物料规划问题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对开采体块段模型及采矿模型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元DEM的露天煤矿封闭壳状包络体素快速建模方法,即煤岩模型的顶面、底面和侧面DEM建模,三元DEM经固化后即可生成煤岩体对应的封闭壳状包络体素模型。该模型介于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之间,能够保障算量精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布尔运算效率,可以现实定点、定向的尺寸和结构剖切,在传统算量地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结构定义,丰富剥采程序和工艺参数等技术指标属性,定制专属的采矿模型,更好地服务于露天矿物料流规划、采剥生产计划动态优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露天煤矿 三维地质模型 包络体素建模 采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的沿海区GDEM修正方法
10
作者 刘盼盼 李艳艳 +2 位作者 刘妍 刘雅婷 陈传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针对传统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修正方法忽略训练样本质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沿海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样本点作为初始训练集,然后通过聚类批处理模式采样算法,采用迭代方式选取高... 针对传统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修正方法忽略训练样本质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沿海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样本点作为初始训练集,然后通过聚类批处理模式采样算法,采用迭代方式选取高质量代表点进行模型训练,最后利用选取的代表点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以实现GDEM修正。以美国克逊维尔为训练区、查尔斯顿为迁移实验区,选取中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验证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GDEM修正方法相比,本研究方法仅需选择8.57%的采样点即可完成模型训练,且GDEM的中误差降低了3.31%~51.65%、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76%~48.72%。在迁移实验区,修正后COPDEM30的中误差从6.52 m降至1.68 m。相比于传统方法,本研究方法的中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4.82%和30.28%,证明了模型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学习 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修正 沿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LiDAR点云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是目前生产DEM的重要数据源。为进一步提升DEM构建效率,本文选取平地和山地两类地形作为试验区,利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点云抽稀算法,对滤波处理后的地面点云数据分别按照80%、60%、40%等7种地面点保留率进行抽稀... 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是目前生产DEM的重要数据源。为进一步提升DEM构建效率,本文选取平地和山地两类地形作为试验区,利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点云抽稀算法,对滤波处理后的地面点云数据分别按照80%、60%、40%等7种地面点保留率进行抽稀,并用平均误差(ME)、标准差(SD)、均方根误差(RMSE)3个指标,对不同抽稀比例下生产的DEM成果进行综合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平地地面点云密度达2点/m^(2),山地地面点云密度达9点/m^(2)时,生产的0.5 m格网间距的DEM精度优于0.05 m;(2)随着地面点云密度的增加,DEM精度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当地面点云密度抽稀到1点/m^(2)时,DEM精度快速下降。针对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大范围工程化DEM生产任务,该研究结论对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提升DEM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密度 dem LIDAR点云 点云抽稀 无人机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潮位与DEM的红树林遥感识别研究
12
作者 张雪红 葛州徽 +2 位作者 甄晓菊 姜楠 董天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以广西北部湾为研究区,针对潮位周期性变化导致稀疏低矮红树林难以被准确提取的问题,基于多潮位Landsat8 OLI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构建红树林识别决策树模型,并以支持向量机(SVM)为对照,评价结合潮位和DEM信息的决策树法提... 以广西北部湾为研究区,针对潮位周期性变化导致稀疏低矮红树林难以被准确提取的问题,基于多潮位Landsat8 OLI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构建红树林识别决策树模型,并以支持向量机(SVM)为对照,评价结合潮位和DEM信息的决策树法提取红树林信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高度、不同密度以及不同潮位红树林之间光谱差异均较大,稀疏低矮红树林也与阴坡林地、水体-陆生植被混合像元光谱存在严重“异物同谱”效应;2)无论是基于低潮位、高潮位图像,还是多潮位图像,相比未区分高度和密度,在SVM中将细分为高密红树林和稀矮红树林,其总体精度(分为红树林和非红树林两类)可分别提高4.65、4.41和7.22个百分点;3)基于多潮位图像及DEM的决策树模型识别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80%和0.973,比SVM中最佳值分别高出1.62个百分点和0.035.因此,通过同时考虑红树林高度、密度、潮位和DEM等特征,可明显提高红树林遥感识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Landsat 8 OLI 潮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地貌信息提取及形态特征分析
13
作者 何佶泳 田义超 +3 位作者 张强 王栋华 张亚丽 周慧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5,共11页
文章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基于DEM数据采用水文法、鞍座法提取出峰丛洼地,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空间分析方法、分形理论等对研究区的峰丛洼地结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水文分析... 文章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基于DEM数据采用水文法、鞍座法提取出峰丛洼地,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空间分析方法、分形理论等对研究区的峰丛洼地结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水文分析方法能有效提取鞍部点,有效识别出洼地凹陷,提取鞍部点精度为50.00%,而鞍座法提取鞍部点的精度为79.80%;(2)94%的峰丛洼地形态为盆形,小部分为深锥形和碟状形。研究区洼地斑块周长-面积的关系为y=0.5772x+0.2674,二者的相关系数R2=0.9462,周长-面积的分维数D=1.15,洼地图斑镶嵌结构较稳定;(3)80%的峰丛洼地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北部的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地区和连续性石灰岩上,中部碎屑岩岩层上峰丛洼地发育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水文分析 喀斯特 峰丛洼地 形态特征 桂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站式及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侵蚀沟形态参数提取
14
作者 李继峰 王飞翔 +3 位作者 余磊 傅学庆 郑东博 李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准确测量及精确表达侵蚀沟形态是科学评价其发育特征的关键,数字高程模型(DEM)是表达侵蚀沟形态的主要数据模型。利用站式及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侵蚀沟细部及其所在小流域进行测量,将小流域点云数据和侵... 准确测量及精确表达侵蚀沟形态是科学评价其发育特征的关键,数字高程模型(DEM)是表达侵蚀沟形态的主要数据模型。利用站式及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侵蚀沟细部及其所在小流域进行测量,将小流域点云数据和侵蚀沟细部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对比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及不同空间分辨率DEM的精度,评价不同DEM提取的小流域地形特征参数、侵蚀沟形态参数及地形临界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结合站式及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数据可弥补单一设备采集数据的不足,有效表达侵蚀沟小流域地形及侵蚀沟形态特征;2)针对低缓丘陵区,随DEM分辨率提高,样条函数插值法可获取更高精度的DEM数据;3)对于小流域尺度的侵蚀沟研究,DEM空间分辨率达到0.5 m时,提取的地形因子及侵蚀沟形态参数趋于稳定且与实测侵蚀沟形态参数较为接近;4)根据地形临界模型拟合参数,0.5和1 m分辨率DEM评价地形因子对侵蚀沟影响程度的结果接近,DEM分辨率的提高会增强地形因子对侵蚀沟影响的评价。因此,在较小尺度侵蚀沟研究中,应充分考虑DEM插值方法及分辨率对侵蚀沟形态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分辨率 侵蚀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SAR干涉图像仿真
15
作者 张昊 靳国旺 +1 位作者 叶豪 秦永志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利用现有数据掌握月表SAR成像特点并辅助用于绕月SAR成像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给定绕月飞行轨道和基线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月表DEM数据,按照设置的SAR成像观测参数计算相... 为了利用现有数据掌握月表SAR成像特点并辅助用于绕月SAR成像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给定绕月飞行轨道和基线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月表DEM数据,按照设置的SAR成像观测参数计算相应的侧视角度,从而逐点计算对应月表的局部入射角,依据RD几何构像模型和干涉测高原理,按照设定的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的SAR幅度图像和干涉相位。采用格网间距为118 m的LOLA DEM进行了不同基线情况下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验证了仿真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SAR干涉图像仿真 月球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环境下DEM流域特征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42
16
作者 孙庆艳 余新晓 +3 位作者 胡淑萍 肖洋 李金海 武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44-147,共4页
该文详细介绍了ArcGIS9.2中的水文分析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从原始DEM数据提取河网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研究区域选取位于北京山区的红门川小流域,采用1∶10000的比例尺、10m分辨率的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应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 该文详细介绍了ArcGIS9.2中的水文分析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从原始DEM数据提取河网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研究区域选取位于北京山区的红门川小流域,采用1∶10000的比例尺、10m分辨率的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应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9.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特征的提取;并利用SWAT模型运行水文响应单元(HRUs)的生成,共生成了25个子流域和92个HRUs。经分析,得到的研究区域河网特征以及研究区其他常用的流域特征信息,与实际河流水系特征基本吻合,因此应用DEM划分的流域结果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数字高程模型 流域特征 水文信息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北天山地貌形态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赵洪壮 李有利 +1 位作者 杨景春 吕红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449,共5页
基于SRTM3-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面积-高度积分、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及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北天山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山势险峻并且呈NW-SE走向,显示天山受南北向水... 基于SRTM3-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面积-高度积分、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及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北天山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山势险峻并且呈NW-SE走向,显示天山受南北向水平挤压隆升作用。近S形的面积-高度曲线、偏高的面积高度积分值表明北天山地区处于构造活跃时期,地貌发育属壮年期的早期阶段。地形高程剖面线揭示了北天山存在3级夷平面地貌特征,地势起伏度变化幅度最大地区则是受陆内挤压构造应力影响地形抬升最强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面积-高度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 夷平面 构造地貌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52
18
作者 张会平 杨农 +1 位作者 刘少峰 张岳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9,共10页
简要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本概念,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DEM空间分析技术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列举并讨论了DEM相关数据和技术在典型地貌特征分析和宏观构造地貌演化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实例。数字高程模型(DEM)理论和数据精度... 简要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本概念,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DEM空间分析技术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列举并讨论了DEM相关数据和技术在典型地貌特征分析和宏观构造地貌演化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实例。数字高程模型(DEM)理论和数据精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DEM及其空间分析技术与相关地学研究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分析,必将为构造地貌研究实现定量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构造地貌 河流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任意方向坡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学军 任志峰 +1 位作者 王彦芳 晋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1,共3页
坡度是数字地形分析中重要的地形因子,在水文分析、土壤侵蚀模拟、地貌类型划分等地学分析及工程上均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地形的各向异性,坡度在各个方向上并不相同。目前,基于DEM所提取的坡度,均是位于最陡方向上的坡度,而任意给定方向... 坡度是数字地形分析中重要的地形因子,在水文分析、土壤侵蚀模拟、地貌类型划分等地学分析及工程上均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地形的各向异性,坡度在各个方向上并不相同。目前,基于DEM所提取的坡度,均是位于最陡方向上的坡度,而任意给定方向坡度计算是地学分析和工程应用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对目前DEM坡度提取算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分析,给出了格网DEM上任意方向格网点的坡度计算模型和计算流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实例,从而将坡度计算模型从特定方向推向任意方向,使DEM坡度计算更具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坡度 坡向 算法 任意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DEM与水流路径的黄土区沟缘线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鹏举 朱清科 +2 位作者 吴东亮 朱金兆 唐小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6,共5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坡度变化特征确定沟坡段,进一步形成封闭沟缘线的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通过对蔡家川流域1∶10000等高线生成2m数字高程模型,依据35°作为判断沟坡单元的标准,自动生成沟缘线分布图,并与原始坡度分布图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貌特征提取 沟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