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从型D触发器的动态功耗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伦耀 吴训威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主从型D触发器的动态功耗同触发器内部节点上的信号跃迁情况和节点电容有关.基于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MOS管参数,本文对主从型D触发器各个节点电容进行了计算.利用对各节点电容的计算值,便可估算在某一激励输入序列下的D触发器的动态功耗... 主从型D触发器的动态功耗同触发器内部节点上的信号跃迁情况和节点电容有关.基于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MOS管参数,本文对主从型D触发器各个节点电容进行了计算.利用对各节点电容的计算值,便可估算在某一激励输入序列下的D触发器的动态功耗.Pspice模拟证实了该一动态功耗估算的准确性.搞清了D触发器内部诸结点电容与MOS管参数之间的关系亦为降低它的动态功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耗 功耗估计 主从型d触发器 CMOS集成电路 节点电容 电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P DHBT工艺的6 bit DAC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王子青 赵子润 龚剑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9-583,638,共6页
基于In P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DHBT)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款6 bit高速数模转换器(DAC)芯片,该In P工艺DHBT器件的电流增益截止频率大于200 GHz,最高振荡频率大于285 GHz。DAC芯片采用R-2R梯形电阻电流舵结构,输入级采用缓冲预放大器结... 基于In P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DHBT)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款6 bit高速数模转换器(DAC)芯片,该In P工艺DHBT器件的电流增益截止频率大于200 GHz,最高振荡频率大于285 GHz。DAC芯片采用R-2R梯形电阻电流舵结构,输入级采用缓冲预放大器结构,实现输入缓冲及足够高的增益;D触发器单元采用采样/保持两级锁存拓扑结构实现接收数据的时钟同步;采用开关电流源单元及R-2R电阻单元,减小芯片体积,实现高速采样。该DAC最终尺寸为4.5 mm×3.5 mm,功耗为3.5 W。实测结果表明,该DAC可以很好地实现10 GHz采样时钟下的斜坡输出,微分非线性为+0.4/-0.24 LSB,积分非线性为+0.61/-0.64 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转换器(dAC) R-2R电阻梯 InP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dHBT) 电流舵 主从d触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行通信的虚拟仪器数据采集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云 杨川 +1 位作者 王超 黄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49,52,共3页
目前的虚拟仪器系统大多采用美国NI公司LabView平台 ,采用PCI总线结构的数据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主从式虚拟仪器技术在软件和硬件都摆脱了LabView的框套。该技术利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器进行A/D转换和预处理 ,通过RS - 2 32串行口... 目前的虚拟仪器系统大多采用美国NI公司LabView平台 ,采用PCI总线结构的数据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主从式虚拟仪器技术在软件和硬件都摆脱了LabView的框套。该技术利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器进行A/D转换和预处理 ,通过RS - 2 32串行口与主机进行信息传送 ,插拔方便。主机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户可以通过主机的软件界面对单片机 (从机 )进行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从式虚拟仪器 串行通信 A/d转换 数据采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河仿真工作站实时图形显示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志文 鄢来斌 姚益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12-413,436,共3页
在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时,常常需要观察某些参数的变化情况,需对指定的参数图形进行实时显示。由于在仿真工作站上显示的时间比较长,影响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为此,提出并实现了在银河仿真工作站上通过D/D和实时网实现的两种异地实时图形... 在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时,常常需要观察某些参数的变化情况,需对指定的参数图形进行实时显示。由于在仿真工作站上显示的时间比较长,影响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为此,提出并实现了在银河仿真工作站上通过D/D和实时网实现的两种异地实时图形显示方法,并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能有效解决半实物仿真的实时图形显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仿真工作站 异地实时图形显示 d/d主从接口 实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护理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陆晨迪 苗新刚 汪苏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101,共8页
为满足老弱病残群体的实际需求,在完成护理机器人设计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双臂结构这一关键部分展开研究。对护理机器人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分析关节模块的转动约束,得到各关节的转角范围。采用改进D-H建模法建立护理机器人数学模型,并进行... 为满足老弱病残群体的实际需求,在完成护理机器人设计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双臂结构这一关键部分展开研究。对护理机器人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分析关节模块的转动约束,得到各关节的转角范围。采用改进D-H建模法建立护理机器人数学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分析和研究。对护理机器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基于Twin CAT3软件,编写PLC运动控制程序,调用电子齿轮并设定耦合系数,使护理机器人双臂各轴电机实现耦合控制,完成样机抱举试验。观测验证了护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为后续优化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机器人 改进d-H建模 运动学分析 主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