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基础临床资料,包括原始疾病、分类分期、用药类型、手术方式、疾病预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对数据二分类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MRONJ手术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到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为0.975 mg/L;按照此水平分为两组,组间χ^(2)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高/低组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0.975 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显示血浆D-二聚体高水平组相较于低水平组预示着更差的预后(P<0.05)。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0.975 mg/L的MRONJ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其水平可作为MRONJ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改善危险分层,精确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复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基础临床资料,包括原始疾病、分类分期、用药类型、手术方式、疾病预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对数据二分类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MRONJ手术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到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为0.975 mg/L;按照此水平分为两组,组间χ^(2)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高/低组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0.975 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显示血浆D-二聚体高水平组相较于低水平组预示着更差的预后(P<0.05)。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0.975 mg/L的MRONJ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其水平可作为MRONJ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改善危险分层,精确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