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莹肌方对D-半乳糖致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忠娟 安艳丽 周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莹肌方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莹肌方1号方(粉剂面膜)、莹肌方2号方(膏剂面膜)。选择45 d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利用D-半乳糖刺激建立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莹肌... 目的观察莹肌方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莹肌方1号方(粉剂面膜)、莹肌方2号方(膏剂面膜)。选择45 d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利用D-半乳糖刺激建立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莹肌方1号组(涂抹莹肌方1号),莹肌方2号组(涂抹莹肌方2号)。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给药,其余组连续处理42 d。检测小鼠皮肤水分、质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皮肤胶原纤维积分光密度(IOD)。结果治疗后,4组小鼠皮肤质量、含水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含量、SOD、MDA、真皮层厚度、IO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0.34±0.07)g、(78.45±7.04)%、(10.23±2.23)μg/mg、(0.41±0.05)μg/mg、(37.82±2.83)U/mg、(4.12±0.32)nmol/mg、(6.16±0.53)×10^(5)]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质量(0.17 g±0.03 g)、含水量(51.04%±6.32%)、透明质酸(5.87μg/mg±0.54μg/mg)、羟脯氨酸(0.15μg/mg±0.03μg/mg)、SOD含量(25.87 U/mg±2.06 U/mg)及胶原纤维IOD[(4.53±0.23)×10^(5)]均明显降低,MDA含量(8.43 nmol/mg±0.42 nmol/mg)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莹肌方1号组、莹肌方2号组小鼠皮肤质量[(0.24±0.04)g、(0.31±0.04)g]、含水量[(63.16±7.11)%、(73.28±6.53)%]、透明质酸[(8.03±1.02)μg/mg、(9.89±0.23)μg/mg]、羟脯氨酸[(0.22±0.03)μg/mg、(0.38±0.02)μg/mg]、SOD含量[(30.31±1.63)U/mg、(33.34±2.47)U/mg]及胶原纤维IOD[(5.32±0.33)×10^(5)、(6.07±0.35)×10^(5)]均明显升高,MDA含量[(6.54±0.33)nmol/mg、(4.84±0.25)nmol/mg]降低(P<0.05)。与莹肌方1号组比较,莹肌方2号组小鼠皮肤质量、含水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SOD含量及胶原纤维IOD均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莹肌方具有良好的抗皮肤衰老功效,且膏剂莹肌方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莹肌方 d-半乳糖 皮肤衰老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大环AL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2
作者 周振 刘耀阳 +4 位作者 黎瑶 华炫智 刘洋 杨华丽 程卯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2-66,共15页
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活性失调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恩曲替尼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ALK抑制剂,测试其对ALK阳性的人肺腺癌H2228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邻甲氧... 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活性失调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恩曲替尼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ALK抑制剂,测试其对ALK阳性的人肺腺癌H2228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邻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性C-C偶联、杂环合成和酰胺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A1。以间羟基苯甲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水解酸化得到中间体5a、5b、13a和13b。以水杨醛及取代水杨醛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性C-C偶联、亲核取代、杂环合成、酰胺缩合、Boc保护与脱保护,以及分子内烯烃复分解反应最终合成得到B、C、D系列大环化合物B1-B4、C1-C4和D1-D7。以恩曲替尼为阳性对照药,使用ALK阳性人肺腺癌H2228细胞株和ALK阴性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细胞株的抑制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实验测试化合物B1对H2228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对目标化合物B1和D1进行了ALK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化合物,其中B、C、D系列化合物为大环结构,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体外H2228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的抑制活性最佳,IC50=(16.55±3.79)μmol·L^(-1)。细胞凋亡实验表明B1能够浓度依赖性地诱导H2228细胞凋亡。ALK体外酶抑制活性实验中B1和D1的IC50分别为303.7 nmol·L^(-1)和288.0 n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苯并[d]异噁唑 ALK抑制剂 大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
3
作者 刘宇 谢继辉 +3 位作者 章萍萍 周迪 赵维克 张居舟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上引入易电离基团,提高离子化效率,建立了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衍生化条件、样品前处理条件、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乙腈溶剂中,目标化合物与衍生试剂PTAD质量比为1∶10000的条件下,衍生反应充分;衍生反应1 h后达到稳定;相较于Silica和C 18固相萃取(SPE)柱,HLB SPE柱对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更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在水-甲醇流动相体系中添加5 mmol/L甲胺,可显著提升目标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样品经过均质,加入同位素内标,碱液皂化,萃取浓缩,固相萃取柱净化和化学衍生,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上,以0.1%甲酸-5 mmol/L甲胺水溶液和0.1%甲酸-5 mmol/L甲胺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析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在0.2~5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18~0.066μg/kg,方法定量限为0.06~0.22μg/kg,在0.20、1.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2.6%~99.4%,相对标准偏差为3.6%~6.2%。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灵敏、准确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衍生化反应 4-苯基-1 2 4-三唑啉-3 5-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卡拉胶在共溶质场中的凝胶形成机制及在3D打印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阮美茸 刘振彬 +5 位作者 哈思宇 曾育成 汤燕华 李红波 胡梁斌 莫海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0-386,共7页
κ-卡拉胶因其优异的胶凝能力而被广泛用于食品行业中。共溶质场是指蛋白或多糖等高分子材料溶胶-凝胶转变时所处的环境不是仅含高分子组分的水溶液环境,同时溶液中还含有蔗糖、乳化剂、多元醇等单一或多种小分子共溶物(即共溶质)。共... κ-卡拉胶因其优异的胶凝能力而被广泛用于食品行业中。共溶质场是指蛋白或多糖等高分子材料溶胶-凝胶转变时所处的环境不是仅含高分子组分的水溶液环境,同时溶液中还含有蔗糖、乳化剂、多元醇等单一或多种小分子共溶物(即共溶质)。共溶质对κ-卡拉胶的凝胶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其相关作用机制包含以下三种假说:共溶质引起“水的结构化”、高分子对共溶质的“排离效应”、共溶质与高分子的“结合效应”,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结论。此外,本文还综述了κ-卡拉胶在3D打印食品中的应用,包括κ-卡拉胶作为3D打印用凝胶基质材料、以及κ-卡拉胶作为添加剂以调控不同食材体系的3D打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卡拉胶 共溶质 凝胶形成机制 3d 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OH)D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杨广兴 闫记生 刘峡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单位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PCI治疗,随访2个月,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A组及B组,比较2组术前血清25...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单位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PCI治疗,随访2个月,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A组及B组,比较2组术前血清25-(OH)D水平及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血清血红蛋白、尿酸水平高于B组(P<0.05),血清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回归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尿酸水平高、25-(OH)D水平低均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25-(OH)D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为15.36μg/L,AUC为0.791。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在冠心病PCI术后预后不良患者中明显降低,且是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CI术后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5-(OH)d 经皮冠脉介入术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OH)D3、8-OHdG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6
作者 李洁 胡彪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就诊的OSAHS患者159例为疾病组,根据MCI诊断标...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就诊的OSAHS患者159例为疾病组,根据MCI诊断标准将疾病组患者分为MCI组107例和认知正常组52例,另选择159例健康者为健康组。Spearman分析OSAHS合并MCI患者血清25(OH)D3、8-OHdG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OSAHS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8-OHdG对OSAHS患者发生MCI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与健康组相比,血清25(OH)D3水平降低、8-OHdG水平升高(P<0.05);MCI组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血清25(OH)D3水平降低、8-OHdG水平升高(P<0.05);血清25(OH)D3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血清8-OHdG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0.301,P<0.05);年龄、吸烟、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8-OHdG是OSAHS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MoCA评分、总睡眠时间、25(OH)D3是OSAHS患者发生MCI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25(OH)D3预测OSAHS患者发生M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62~0.896),灵敏度为78.50%,特异度为80.77%,血清8-OHdG预测OSAHS患者发生MCI的AUC为0.817(95%CI:0.744~0.889),灵敏度为83.18%,特异度为82.69%,两者联合预测OSAHS患者发生MCI的AUC为0.908(95%CI:0.857~0.959),灵敏度为92.52%,特异度为78.85%,血清25(OH)D3、8-OHdG两者联合对OSAHS患者发生MCI的预测价值更好(P<0.05)。结论血清25(OH)D3降低、8-OHdG升高可增加OSAHS患者发生MCI的风险,血清25(OH)D3、8-OHdG对OSAHS患者发生MC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25-羟维生素d3 8-羟基脱氧鸟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陆扬光 李丽娥 +1 位作者 方培婉 于绍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检... 目的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清OSTF1、netrin-1和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OSTF1分组(OSTF1≥1.84 ng/ml为OSTF1高组,OSTF1<1.84 ng/ml为OSTF1低组,各25例)、不同netrin-1分组(netrin-1≥1.1 ng/ml为netrin-1高组,netrin-1<1.1 ng/ml为netrin-1低组,各25例)患者的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OSTF1(1.51±0.23)ng/ml、netrin-1(0.97±0.15)ng/ml、PⅠNP(45.21±5.33)ng/ml和25-羟维生素D(18.50±3.75)ng/ml低于对照组的(2.17±0.34)、(1.23±0.15)、(60.12±4.83)、(25.31±4.22)ng/ml,而β-CTX(0.63±0.09)ng/ml高于对照组的(0.45±0.05)ng/ml(P<0.05)。OSTF1高组的PⅠNP(48.93±3.53)ng/ml、25-羟维生素D(24.51±2.92)ng/ml均显著高于OSTF1低组的(41.49±3.82)、(12.49±2.47)ng/ml,β-CTX(0.55±0.11)ng/ml低于OSTF1低组的(0.71±0.15)ng/ml(P<0.05);netrin-1高组的PⅠNP(46.90±3.48)ng/ml、25-羟维生素D(24.35±2.67)ng/ml显著高于netrin-1低组的(43.52±3.73)、(12.65±2.58)ng/ml(P<0.05);netrin-1高组的β-CTX水平与netrin-1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等骨质疏松标志物有密切关系,临床可进一步探讨各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 NETRIN-1 老年骨质疏松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25-羟维生素d 骨质疏松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4指数与维生素D_(3)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师帅 田宇 +1 位作者 赵伊婷 李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8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维生素D_(3)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262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IB-4评估肝纤维化,检测25-羟基维生素D_(3)[25(OH...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维生素D_(3)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262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IB-4评估肝纤维化,检测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根据DN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84例)和对照组(17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进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4和25(OH)D_(3)水平对DN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根据25(OH)D_(3)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25(OH)D_(3)水平组(≤12.96μg/L,132例)和高25(OH)D_(3)水平组(>12.96μg/L,130例),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进展组DN患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FIB-4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OR=1.071)、24 h尿蛋白定量(OR=17.365)、FIB-4(OR=26.982)和25(OH)D_(3)水平(OR=0.648)均是DN进展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IB-4和25(OH)D_(3)水平预测DN进展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截断值为2.055,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90.4%)和0.815(截断值为13.25μg/L,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64.0%)。低25(OH)D_(3)水平组IL-1和CRP水平均高于高25(OH)D_(3)水平组(P<0.05)。结论高FIB-4水平和低25(OH)D_(3)水平是DN进展风险的危险因素,二者对DN进展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4指数 维生素d 糖尿病肾病 疾病进展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刺五加多糖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丽 苏建青 +7 位作者 李莹 薛娇娇 张瑞 丁一 张学平 冯艺超 王雪艳 褚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68-375,共8页
为了研究硒化刺五加多糖(Se-ASPS)对D-半乳糖(D-gal)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D-gal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添加硒化刺五加多糖200、100、50 mg/kg·bw,小鼠连续灌胃28 d。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 为了研究硒化刺五加多糖(Se-ASPS)对D-半乳糖(D-gal)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D-gal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添加硒化刺五加多糖200、100、50 mg/kg·bw,小鼠连续灌胃28 d。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和采食量变化及脏器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变。使用试剂盒分析血清、心、肝、脾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草转氨酶(Glutamine 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glutamine Transferase,ALT)的含量。与D-gal模型组相比,硒化刺五加多糖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体重(P<0.05),且硒化刺五加多糖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脏器指数(P<0.05);HE染色发现,硒化刺五加多糖能修复D-半乳糖对小鼠肝脏组织造成的损伤;硒化刺五加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心、肝、脾、肾组织中SOD、GSH-Px、CAT酶的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MDA、AST、ALT含量(P<0.05),且高剂量组表现最突出(P<0.01)。Se-ASPS能够明显地保护机体对抗D-gal带来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刺五加多糖 d-半乳糖 小鼠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积液中IL-10、LTD4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的关系
11
作者 李明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53-3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耳积液中白介素-10(IL-10)、白细胞三稀D4(LTD4)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 目的探讨中耳积液中白介素-10(IL-10)、白细胞三稀D4(LTD4)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中耳积液中IL-10、LTD4检查,均完成术后为期6个月的随访。依据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将随访期间31例并发咽鼓管阻塞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将其余89例未并发咽鼓管阻塞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耳积液中IL-10、LTD4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生组中耳积液中IL-10、LTD4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咽鼓管功能不良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耳积液中IL-10、LTD4水平高、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并发咽鼓管阻塞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中耳积液中IL-10、LTD4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阻塞具有密切关系,二者水平高表达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并发咽鼓管阻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术后咽鼓管阻塞 白介素-10 白细胞三稀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吴文清 柯传庆 +2 位作者 江龙委 吴嘉 孙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vs 76.7%、93.3%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放疗 化疗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聚乳酸膜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郜阳 张桐赫 +3 位作者 高腾飞 周有慧 唐文龙 王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53,共8页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具有超疏油特性。在使用微量水润湿油-水分离膜条件下,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大于99%、水通量高达73.12 L/(m^(2)·s);油-水分离循环使用80次后,分离效率仍大于97%,且水通量稳定在56.10 L/(m^(2)·s),PVA改性PLA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利用3D打印技术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油-水分离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水分离 聚乙烯醇 聚乳酸膜 疏油特性 分离效率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静 蓝梅 +2 位作者 黄玉葵 周瑞莲 韦丽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12-115,共4页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羟基维生素D,VD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MM患者VD缺乏情况、VD对MM疾病分期和进展的影响、V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MM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羟基维生素D,VD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MM患者VD缺乏情况、VD对MM疾病分期和进展的影响、V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MM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VD缺乏与MM骨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以及VD协同抗MM药物治疗并降低MM细胞耐药性等问题,以期为MM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14树脂的β-Ala改性及其对镓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馥瑶 王雪莲 +2 位作者 石敏感 冯晓琴 安富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74,178,共6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镓在半导体、医疗、催化等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在自然界中无独立矿床可提取,使对镓的回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吸附剂的研究方法,利用β-Ala中的羧基可与Ga(Ⅲ)之间形成配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镓在半导体、医疗、催化等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在自然界中无独立矿床可提取,使对镓的回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吸附剂的研究方法,利用β-Ala中的羧基可与Ga(Ⅲ)之间形成配位作用,首先在D314树脂表面接枝聚合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再用β-丙氨酸进行改性,制得新型吸附剂β-AlaD314。研究了改性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并考察了改性树脂对Ga(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AlaD314最佳适宜的改性条件为β-丙氨酸用量2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在25℃,pH为2的环境下,β-AlaD314对Ga(Ⅲ)的饱和吸附量为321.07mg/g,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此外,β-AlaD314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d314树脂 Β-丙氨酸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探讨清化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翔英 王鑫 +2 位作者 钟国栋 黄铭涵 林建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32-35,I0016,I0028,共6页
目的观察清化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胃上皮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细胞焦亡通路的影响,探讨清化饮治疗CAG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8)及... 目的观察清化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胃上皮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细胞焦亡通路的影响,探讨清化饮治疗CAG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8)及造模组(n=28),采用“氨水+去氧胆酸钠+乙醇法灌胃+高脂高糖饮食+人工气候箱饲养”复合法建立病证结合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治疗组和清化饮治疗组(n=8)。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变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组织NLRP3、Caspase-1、β-catenin、GSDMD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18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胃黏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GSDMD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IL-6、IL-18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化饮治疗组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情况及炎症程度明显改善,NLRP3、Caspase-1、β-catenin 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GSDMD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血清IL-1β、IL-6、IL-18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清化饮可有效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从而降低胃黏膜炎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饮 细胞焦亡 慢性萎缩性胃炎 NOd样受体蛋白3 胱天蛋白酶-1 消皮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关系
17
作者 关昊 李宗禹 +1 位作者 赖婧玥 马建仓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25(OH)D、VDBP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血浆25(OH)D、VDBP更低(P<0.05),恶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尿碘/肌酐值更高(P<0.05),恶性组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高25(OH)D、高VDBP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高FT4、高尿碘/肌酐值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浆25(OH)D、VDBP、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840、0.811、0.862,敏感度分别为91.2%、93.1%、87.3%,特异度分别为66.7%、60.8%、86.3%。结论发生甲状腺癌风险和血浆25(OH)D、VDBP降低,血清FT4、尿碘/肌酐值升高有关,血浆25(OH)D、VDBP联合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在实验性白内障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孔雪晴 沙咏怡 +1 位作者 夷成龙 项敏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58-1562,共5页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眼科疾病,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目前药物治疗仅针对早期白内障有延缓作用,但对于发展到中晚期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仍需手术治疗。因此建立实验性...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眼科疾病,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目前药物治疗仅针对早期白内障有延缓作用,但对于发展到中晚期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仍需手术治疗。因此建立实验性白内障模型,探索合适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白内障至关重要。D-半乳糖已广泛应用于衰老动物模型研究,常被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模型。文章对D-半乳糖诱导白内障模型的发病机制、造模方法以及造模成功的评定标准进行阐述,以期指导白内障防治相关的实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白内障模型 晶状体 发病机制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观察
19
作者 康绍涛 胡鑫 +2 位作者 袁涛 韩媛媛 张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13例进入研... 目的观察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13例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为导管感染组96例和无导管感染组217例。比较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导管感染组、无导管感染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9.7(13.2,30.9)、28.8(19.8,41.1)nmol/L,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无导管感染组(P<0.05)。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30 nmol/L)70例(72.92%)、不足(30~50 nmol/L)22例(22.92%)、正常(>50 nmol/L)4例(4.17%),无导管感染组分别为116例(53.46%)、72例(33.18%)、29例(13.36%),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无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正常患者比例低于无导管感染组(P均<0.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预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 0.638~0.772)。结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25-羟基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导管感染风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对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红枣汁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
20
作者 尤佳伟 韩如意 +7 位作者 陈月晓 陈芬 刘媛 李明月 李红英 李奕阳 孙亚凤 田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蒲公英红枣汁对D-半乳糖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持续腹腔注射500 mg/kg D-半乳糖水溶液6周,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将肝损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蒲公英红枣汁组(10 mL/kg·d),灌胃28 d后,计... 目的:探讨蒲公英红枣汁对D-半乳糖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持续腹腔注射500 mg/kg D-半乳糖水溶液6周,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将肝损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蒲公英红枣汁组(10 mL/kg·d),灌胃28 d后,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肝脏组织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脏器指数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出现凋亡,脂质沉积面积增加,同时血清ALT(P<0.05)、AST(P<0.01)、肝组织MDA水平(P<0.01)、Keap1蛋白(P<0.01)、Bax蛋白(P<0.0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CAT水平(P<0.01)、Nrf2(P<0.01)、HO-1(P<0.05)、Bcl-2(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肝脏功能受损。与模型组相比,蒲公英红枣汁干预显著降低了脏器指数(P<0.05)、血清中ALT(P<0.05)、AST活性(P<0.05)、肝组织MDA含量(P<0.05)、Keap1蛋白表达(P<0.01),同时升高了肝组织CAT活性(P<0.05)、Nrf2蛋白(P<0.05)、HO-1蛋白(P<0.05)、Bcl-2蛋白的表达量(P<0.01),且肝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数量和脂质沉积面积明显减少。结论:蒲公英红枣汁可能具有一定保护D-半乳糖诱导的肝损伤的作用,这可能与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红枣汁 d-半乳糖 肝损伤 凋亡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