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乔秋实 蒋广震 +2 位作者 刘文斌 夏薇 刘兆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3,共7页
采用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方法,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1.5±0.2g)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试验分为10个组,共进行60d。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饥饿天数下,延长再投喂天数可以使建鲤的增重率逐渐增加,而且S1F4、S2F8、S4F16组... 采用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方法,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1.5±0.2g)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试验分为10个组,共进行60d。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饥饿天数下,延长再投喂天数可以使建鲤的增重率逐渐增加,而且S1F4、S2F8、S4F16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在摄食期间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本试验建鲤的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饵料利用率共同实现的;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在相同的饥饿天数下,随着再投喂天数的延长而升高;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的肠道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饥饿再投喂 生长 体组成 消化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野鲤(Cyprinus haematopteru)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正反交与自交子代消化酶活力及其分布比较分析
2
作者 李冰 张成锋 +2 位作者 王建新 谢婷婷 朱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在网箱养殖45天后,采用比较分析黑龙江野鲤与建鲤正反交与自交子代消化酶活力的方法,研究由杂交引起的遗传背景改变对消化酶活力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杂交群体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建鲤自交子代,后肠则显著低于后者,后肠脂... 在网箱养殖45天后,采用比较分析黑龙江野鲤与建鲤正反交与自交子代消化酶活力的方法,研究由杂交引起的遗传背景改变对消化酶活力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杂交群体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建鲤自交子代,后肠则显著低于后者,后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两自交群体。两杂交群体除前、中肠淀粉酶活力差异显著度与建鲤自交子代不同外,3种消化酶活力分布及不同器官间的差异程度和两自交群体均相同;四个群体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前、中肠及肝胰腺均表现出互补现象,后肠均有较高活力不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野鲤 建鲤 正反交 自交 消化酶 活力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稻田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杨立 蒙庆米 +3 位作者 白天泉 李嘉尧 姚俊杰 马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7,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析其肠道的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结果】低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高度(521.04μm)显著高于中海拔组(438.01μm)和高海拔组(419.39μm)(P<0.05);中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胰蛋白酶活性(4541.65 U/mg)显著高于低海拔组(4023.72 U/mg)和高海拔组(3722.10 U/mg)(P<0.05);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软壁菌门是稻田金背鲤肠道的主要菌群门类。【结论】不同海拔对稻田金背鲤的肠道形态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虽然稻田金背鲤的肠道菌群在不同海拔下出现相应的变化,但是,仍保持以放线菌门为主的相对稳定菌群,说明金背鲤的肠道具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稻田 金背鲤 肠道 消化酶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与正常华南鲤肠道健康状况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耿国华 朱华平 +6 位作者 马冬梅 钟再选 赵淑皓 樊佳佳 田园园 韩芳 刘贤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7-3159,共13页
【目的】从肠道健康角度揭示华南鲤生长迟缓的原因,为深入探究鱼类生长迟缓现象与肠道健康的内在关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当年同批繁殖的华南鲤幼鱼,分别在循环水和池塘网箱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5个月,根据其体质量分为4组[循环水模... 【目的】从肠道健康角度揭示华南鲤生长迟缓的原因,为深入探究鱼类生长迟缓现象与肠道健康的内在关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当年同批繁殖的华南鲤幼鱼,分别在循环水和池塘网箱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5个月,根据其体质量分为4组[循环水模式生长正常组(R-N),循环水模式生长迟缓组(R-GS),池塘网箱模式生长正常组(P-N),池塘网箱模式生长迟缓组(P-GS)],然后比较分析4组华南鲤的肠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2种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华南鲤的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低于生长正常华南鲤(P<0.05,下同),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也低于生长正常华南鲤,其中胰蛋白酶活性差异达显著水平。池塘网箱模式下华南鲤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标显著高于循环水模式下的华南鲤;但同一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与正常华南鲤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相对于生长正常华南鲤,循环水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脱硫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池塘网箱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绿弯菌门、蓝藻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脱硫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也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在属分类水平上,循环水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的未分类脱硫弧菌科、红球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相对丰度较生长正常华南鲤显著升高;池塘网箱模式生长迟缓华南鲤肠道的unclassified Pirellulaceae和Fimbriiglobus相对丰度较生长正常华南鲤显著升高。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生长迟缓与正常华南鲤肠道丰度差异菌群均显著富集在内分泌系统通路上。【结论】无论是在池塘网箱模式还是循环水模式下,生长迟缓华南鲤的肠道健康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消化酶活性降低,对食物消化能力减弱,即肠道健康水平下降可能是分化出生长迟缓华南鲤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鲤 生长迟缓 肠道健康 消化酶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增加沟坑对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马兰 蒙庆米 +4 位作者 李嘉尧 秦国兵 姚俊杰 王秀龙 杨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7,共9页
【目的】探究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稻田适应性特征及其肠道与不同稻田生长环境的关系。【方法】以在平板式、“一”字沟以及“十”字沟稻田生长的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酶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稻田增加沟坑... 【目的】探究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稻田适应性特征及其肠道与不同稻田生长环境的关系。【方法】以在平板式、“一”字沟以及“十”字沟稻田生长的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酶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稻田增加沟坑对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十”字沟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最宽(173.59μm),其次是“一”字沟组(157.72μm),最窄的是平板式组(139.69μm)。“十”字沟组、“一”字沟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4662.65、4676.12 U·mg^(−1),显著高于平板式组的3752.34 U·mg^(−1)(P<0.05)。从门水平看,稻田增加沟坑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仍然是优势菌门,但放线菌门取代梭杆菌门成为优势菌门;从属水平看,平板式组的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鲸杆菌属、红杆菌属,“一”字沟组和“十”字沟组优势菌属变化较大,在各组前3位的优势菌属中,“一”字沟组有1种发生改变,“十”字沟中有2种发生改变。【结论】稻田中增加沟坑后金背鲤肠道的结构、消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优势菌群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代谢以适应新的稻田水环境,但金背鲤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沟坑 金背鲤 肠道结构 消化酶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对锦鲤生长、消化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杨圆圆 涂东宇 +4 位作者 于宏 方珍珍 石洪玥 孙学亮 陈成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5-964,共10页
为探明不同凹凸棒石添加量对锦鲤生长性能、消化酶、肠道菌群及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15.48±3.72)g的健壮无病的锦鲤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投喂凹凸棒石添加量分别为0%、3%、5%、8%的饲料,试验... 为探明不同凹凸棒石添加量对锦鲤生长性能、消化酶、肠道菌群及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15.48±3.72)g的健壮无病的锦鲤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投喂凹凸棒石添加量分别为0%、3%、5%、8%的饲料,试验周期28 d,测定上述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凹凸棒石对锦鲤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凹凸棒石可提高肠道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3%添加时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均提高了肠黏膜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在3%、5%添加量时效果显著(P<0.05);各组样本测序覆盖率均为99.8%,且稀释曲线逐渐平缓,可知测序结果合理可靠;在门水平上各组共有优势菌有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等,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琼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0%、3%添加时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分析显示凹凸棒石可促进有益菌繁殖,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凹凸棒石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肠道组织结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冬闲稻田养殖三种鲤的生长、肌肉营养品质及理化指标比较
7
作者 罗家林 古昌辉 +6 位作者 沈佳佳 程蔓 韦云勇 叶香尘 贾庆光 李文红 麻艳群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为了选出适宜山区冬闲稻田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 L.)品种,建立山区冬闲田养鱼提质增效技术,在广西融水县(109°19′E,25°08′N)山区0.033~0.080 hm^(2)冬闲稻田中加固田埂高、开挖的“十”字沟中养殖体质量为14~16 g的金... 为了选出适宜山区冬闲稻田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 L.)品种,建立山区冬闲田养鱼提质增效技术,在广西融水县(109°19′E,25°08′N)山区0.033~0.080 hm^(2)冬闲稻田中加固田埂高、开挖的“十”字沟中养殖体质量为14~16 g的金边鲤、建鲤和福瑞鲤,300 ind./667m^(2),养殖162 d,其中47 d不投饲。水温15℃以上时,日投喂2次(上午07:00—08:00,下午17:00—18:00);水温10~15℃时,每周投喂1~2次(上午08:00—09:00);低于10℃不投喂。日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2%~4%,测定生长、肌肉营养和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福瑞鲤终末体长显著高于建鲤(P<0.05),但与金边鲤差异不显著(P>0.05);金边鲤和福瑞鲤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建鲤(P<0.05);三种鲤终末全长、肥满度、饲料系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金边鲤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建鲤和福瑞鲤(P<0.05),建鲤粗蛋白显著高于金边鲤(P<0.05),粗脂肪显著高于福瑞鲤(P<0.05);金边鲤粗蛋白和粗脂肪与福瑞鲤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鲤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金边鲤和福瑞鲤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建鲤(P<0.05);金边鲤肌肉黏附性显著低于福瑞鲤(P<0.05);三种鲤肌肉内聚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金边鲤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建鲤(P<0.05);(3)金边鲤和建鲤肌肉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福瑞鲤(P<0.05),且金边鲤的EAA/TAA比值高于福瑞鲤和建鲤,远超FAO/WHO要求的40%的标准;(4)金边鲤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建鲤和福瑞鲤(P<0.05),金边鲤肠道脂肪酶活性、肝脏脂肪酶活性与福瑞鲤、建鲤无显著差异(P>0.05),建鲤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福瑞鲤(P<0.05);(5)三种鲤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金边鲤血清丙二醛活性(MDA)显著低于福瑞鲤和建鲤(P<0.05),建鲤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福瑞鲤(P<0.05)。综上所述,金边鲤和福瑞鲤生长性能比建鲤较好;金边鲤和建鲤肌肉营养品质比福瑞鲤较好;金边鲤和建鲤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福瑞鲤;金边鲤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较好于福瑞鲤和建鲤。因此,金边鲤作为土著品种,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和理化指标均优于福瑞鲤和建鲤,适宜在山区冬闲稻田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养殖 生长性能 肌肉营养品质 消化酶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酸化剂对鲤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纪亭 李海涛 +3 位作者 宋憬愚 肖新武 孙孟明 万文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鲤鱼(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复合酸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3%),研究复合酸化剂对其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复合酸化剂显著(P<0.05)提高鲤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 在鲤鱼(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复合酸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3%),研究复合酸化剂对其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复合酸化剂显著(P<0.05)提高鲤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以及饲料蛋白质沉积率等生长性能指标;2)添加质量分数0.3%的复合酸化剂时,鲤鱼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酸化剂组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鱼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肥满度及内脏比等品质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鲤鱼饲料中添加以柠檬酸、乳酸、磷酸等为主的复合酸化剂,可显著提高鲤鱼肝胰脏、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促进鲤鱼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复合酸化剂 生长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池养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雯 钟雷 +3 位作者 李南充 方程 吉红 任同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1-749,共9页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和水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建鲤初始体质量(242 ± 9 .6) g ,3口面积0 .13 hm2的池塘 ,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 ,养殖密度为20 850尾/hm2 ,饲...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和水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建鲤初始体质量(242 ± 9 .6) g ,3口面积0 .13 hm2的池塘 ,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 ,养殖密度为20 850尾/hm2 ,饲喂同一种商品饲料 ,其中Ⅰ组投喂时拌合微生态制剂并在水体中施用 ,Ⅱ组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 ,每日按总鱼体质量百分比2% ~4% ,投喂3次 ,养殖80 d ,并监测水质.试验结果表明 ,Ⅰ组和Ⅱ组肝脏粗脂肪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血清指标方面 ,Ⅰ组和Ⅱ组建鲤谷丙转氨酶比对照组低 ,其中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Ⅰ组和Ⅱ组总蛋白高于对照组 ,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肠道酶活方面 ,Ⅱ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Ⅰ组和Ⅱ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各组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 .05);提取建鲤肠道菌群D N A ,分析建立指纹图谱 ,对照组、Ⅰ组、Ⅱ组分别产生了12、18、16条可鉴别条带 ,均存在优势种群条带. Ⅰ组、Ⅱ组与微生态制剂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4 .5% 、55 .1% ,与对照组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0 .2% 、67 .3% ;对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主要条带进一步回收、克隆和测序 ,结果共得到13条序列 ,将得到的序列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分析 ,发现建鲤肠道菌群归为芽孢杆菌纲、螺旋体纲、β-变形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等.研究结果发现 ,使用微生态制剂可影响鱼体代谢 ,改变体成分 ,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机能和提高消化酶活性 ,改变建鲤肠道菌群结构 ,这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建鲤 消化酶 肠道菌群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锦鲤生长、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及养殖推广效益测算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东杰 胡金有 +3 位作者 王赛赛 陈晓璇 朱华 张欣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5-161,共7页
为了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广泛应用,降低传统养鱼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鱼菜共生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研究。通过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肠蛋白酶活力、肠脂肪酶活力和肠淀粉酶活力等指标,研究鱼菜共生... 为了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广泛应用,降低传统养鱼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鱼菜共生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研究。通过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肠蛋白酶活力、肠脂肪酶活力和肠淀粉酶活力等指标,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锦鲤生长、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心菜生物浮床覆盖面积(5%、10%、20%、40%)对锦鲤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肠蛋白酶活力、肠脂肪酶活力和肠淀粉酶活力等均有促进作用。10%的空心菜生物浮床覆盖面积可有效加快锦鲤的生长速度,并对其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适合进行中试。从经济效益各项指标来看,该模式在经济效益计算5 a期内,已获经济效益为1 056.14万元,预测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 859.64万元,可实现年经济效益583.22万元,应用该模式平均1元研制费用,在模式应用于养殖生产后平均每年将为社会新增加纯收益4.17元,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锦鲤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对鲤的消化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继丹 卢彤岩 +2 位作者 刘红柏 赵吉伟 杨雨辉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对7组1龄鲤CyprinuscarpioL 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 对7组1龄鲤CyprinuscarpioL 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头肾/体重等指标,评价喹乙醇对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喹乙醇的添加剂量为100~8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被诱导;剂量为1600~32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则被抑制。淀粉酶活性在不同喹乙醇剂量下被明显诱导。试验前期,中低剂量的喹乙醇可诱导脂肪酶活性,而较高剂量却抑制其活性;试验后期,喹乙醇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喹乙醇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及头肾体重比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喹乙醇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的发育则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消化酶活性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黄河鲤鱼生产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文彦 郭国军 +1 位作者 唐国盘 齐子鑫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80-2382,共3页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的生产性能、肠道及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黄河鲤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1‰、0.2‰、0.3‰、0.4‰枯草芽孢杆菌的日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的生产性能、肠道及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黄河鲤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1‰、0.2‰、0.3‰、0.4‰枯草芽孢杆菌的日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鱼体摄食枯草芽孢杆菌后消化道的消化酶活性关系为:食糜>中肠组织>肝胰脏。黄河鲤鱼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2×109CFU/g)的适宜添加量为0.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志刚 宋芳杰 +5 位作者 王连生 罗亮 王常安 李晋南 都雪 徐奇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前体物 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 消化酶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鲤仔稚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亚秋 李新辉 +1 位作者 李跃飞 李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2-366,共5页
为了探究了鲤(Cyprinus carpio)仔稚鱼的生长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实验测定了鲤从孵化出膜到40日龄(日龄,Day after hatching)仔稚鱼期间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仔稚鱼全长以及体重在15日龄后... 为了探究了鲤(Cyprinus carpio)仔稚鱼的生长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实验测定了鲤从孵化出膜到40日龄(日龄,Day after hatching)仔稚鱼期间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仔稚鱼全长以及体重在15日龄后增速加快,特定生长率为14.81%。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乳蛋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氨基肽酶在1日龄仔鱼体内均能检测到活性。在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仔鱼摄食前消化酶的活性出现一定的上升,随着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以及营养方式的转变,其消化酶活性从3到25日龄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而25日龄到实验结束鲤仔稚鱼的消化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标志着其消化功能趋于完善。根据不同发育时期鲤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设计有机可腐化的材料制备人工鱼巢以提高人工鱼巢的生态修复功能,降低饥饿对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 西江 消化酶 生长 仔稚鱼 人工鱼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对鲤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纪亭 宋憬愚 +1 位作者 康明江 万文菊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9-412,共4页
试验选用体重约50 g的鲤Cyprynus carpio12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尾鲤,分别在90 cm×80 cm×70 cm的网箱中饲养49 d,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复合酶。结果表明:试验组鲤的平... 试验选用体重约50 g的鲤Cyprynus carpio12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尾鲤,分别在90 cm×80 cm×70 cm的网箱中饲养49 d,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复合酶。结果表明:试验组鲤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饲料效率和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9%(P<0.05)、8.56%(P<0.05)、8.51%(P<0.05)和5.10%,饵料系数降低了7.87%(P<0.05);试验组鲤的前肠和后肠的黏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7.06%(P<0.05)和6.94(P<0.05);试验组鲤的总表观养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34%(P<0.05)、5.57%(P<0.05)、3.55%和15.49%(P<0.05)。试验表明,在鲤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可以改善饲料的养分消化率,提高鲤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生长性能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及消化吸收能力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凌 孙崇岩 +2 位作者 邝声耀 冯琳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1-419,共9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及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7.73±0.03)g的健康幼建鲤3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的试... 本试验旨在比较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及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7.73±0.03)g的健康幼建鲤3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的试验饲料(色氨酸含量均为0.25%),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包膜色氨酸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显著高于晶体色氨酸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晶体色氨酸组(P<0.05)。与晶体色氨酸相比,包膜色氨酸显著提高了肠长指数、肠体指数、肝体指数、肠道蛋白质含量、肝胰脏蛋白质含量以及前肠、中肠、后肠皱襞高度(P<0.05);显著提高了肝胰脏和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P<0.05);显著提高了中肠、后肠Na+,K+-ATP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以及前肠、中肠、后肠碱性磷酸酶(AKP)活力(P<0.05)。此外,包膜色氨酸组的血浆氨浓度、肝胰脏和肌肉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显著低于晶体色氨酸组(P<0.05)。色氨酸体外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分别在15和180 min时释放完全。由此可见,与晶体色氨酸相比,包膜色氨酸体外释放速率较低,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建鲤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有利于其体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建鲤 晶体色氨酸 包膜色氨酸 生长 消化酶 刷状缘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河鲤生长和血清抗氧化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殷海成 黄进 +1 位作者 李昕朔 郑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2,共7页
试验研究豆粕和发酵豆粕对黄河鲤幼鱼生长、血清抗氧化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25%、50%的豆粕和23%、46%的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料中15%和30%的鱼粉配制成5组(对照组FM、试验组SBm^25、FSBm^23、SBM50和FSBM46)等氮(粗蛋白质38.50%... 试验研究豆粕和发酵豆粕对黄河鲤幼鱼生长、血清抗氧化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25%、50%的豆粕和23%、46%的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料中15%和30%的鱼粉配制成5组(对照组FM、试验组SBm^25、FSBm^23、SBM50和FSBM46)等氮(粗蛋白质38.50%)等能(粗脂肪8.0%)的饲料。将600尾体质量为(49.76±0.24)g的幼鲤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5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FSBm^23组幼鲤WGR、FCR、PER和CF差异不显著(P>0.05),SBm^25、SBM50和FSBM46组的WGR和PER显著降低,FCR显著升高(P<0.05)。与FM组对比,其他组幼鲤血清CAT、SOD、GSH-Px和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FSBm^23组GSH-Px和T-AOC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FM组MDA含量低于SBM50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FM组,FSBm^23组前肠、中肠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最低为SBM50组;后肠蛋白酶活性除SBM50组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FM组中,前肠淀粉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中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中肠SBm^25、SBM50组和后肠SBM50、FSBM46组(P<0.05)。FM组中,前肠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中肠和后肠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用于幼鲤饲料,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效果优于豆粕,从主要生长指标考虑,幼鲤饲料中可以用23%的发酵豆粕替代15%的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幼鲤 生长性能 抗氧化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花鲤摄食选择与仔稚鱼消化器官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婷 黄凯 +5 位作者 林勇 罗雨萧 蒋士宋 梁艺馨 庞琳星 莫翠琴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6-834,共9页
为开发禾花鲤仔稚鱼适宜的开口饵料,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仔稚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摄食选择。观察结果显示,3d仔鱼开口摄食,开口前具有消化酶活性;5d出现齿囊,咀嚼功能加强;6d肠道出现纹状缘,标志着肠... 为开发禾花鲤仔稚鱼适宜的开口饵料,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仔稚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摄食选择。观察结果显示,3d仔鱼开口摄食,开口前具有消化酶活性;5d出现齿囊,咀嚼功能加强;6d肠道出现纹状缘,标志着肠道功能的开始;8d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肠道发育较好,肝胰脏逐渐发育完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后增强;10d观察到仔鱼长出鳞片,标志仔鱼向稚鱼转变;12d后肠道出现核上内容物和空泡,预示蛋白消化功能基本完善,酸性蛋白酶活性增加;30d消化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已接近成鱼;14d前主要以小型藻类和轮虫为食,14d后对浮游动物摄食量增加。试验结果表明,仔稚鱼的摄食选择与消化器官发育、消化酶活性有关;仔鱼开口后消化酶活性受到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3~14d应投喂的饲料粒径为50~170μm,转变期10~14d可适量增加脂肪的占比;14~30d禾花鲤食性属杂食偏动物型,需投喂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蛋白和脂肪)并混合浮游动物,饲料适宜粒径为170~3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花鲤 仔稚鱼 生长 摄食选择 消化器官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槲皮素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如意 程银峰 +4 位作者 张博洋 景诗源 王冰柯 齐茜 张春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4-252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初始体重为(26.00±0.50)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T1组)投喂基础饲料...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初始体重为(26.00±0.50)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T1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T2组)、100(T3组)、200(T4组)和400 mg/kg(T5组)槲皮素的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T1组相比,T3组和T4组黄河鲤幼鱼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T3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且T3组饵料系数最低。以特定生长率为评定指标,根据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分析,黄河鲤饲料中槲皮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4.02 mg/kg。2)T3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与T1组相比,T3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补体3(C3)含量显著提高(P<0.05);T3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T3组血清LZM活性显著高于T4组(P<0.05)。4)与T1组相比,T3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3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T2组、T3组和T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槲皮素可提高黄河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100 mg/kg添加水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黄河鲤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鲤鱼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湉 李芳香 +1 位作者 逯凤肖 郁建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消化酶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鲤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Ⅰ组为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Ⅱ、Ⅲ、Ⅳ、Ⅴ组为分别添加DMY0.075%、0.10%、0.125%、0.25%的试验... 试验旨在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消化酶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鲤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Ⅰ组为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Ⅱ、Ⅲ、Ⅳ、Ⅴ组为分别添加DMY0.075%、0.10%、0.125%、0.25%的试验组。试验期为64 d,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0.125%和0.25%的DMY极显著提高鲤鱼的增重率(WGR)和肥满率(CF),不同剂量的DMY添加都极显著降低鲤鱼饵料系数(FCR)(P<0.01)。基础日粮中添加0.25%DMY显著提高鲤鱼血清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的含量(P<0.05),添加不同剂量的DMY对鲤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0.25%DMY可以显著提高鲤鱼胃蛋白酶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活性(P<0.01),添加不同剂量DMY对鲤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鲤鱼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消化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