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郑必古 李忠元 +3 位作者 郑国明 王豪 沈波 陆云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755-1758,共4页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于宁波地区推广应用的五指山参栽培模式。开展大棚、大田和桃林下3种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主要物候期、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种植五指山参始花期...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于宁波地区推广应用的五指山参栽培模式。开展大棚、大田和桃林下3种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主要物候期、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种植五指山参始花期比大田和桃林下种植更早,末花期更晚,花期最长;五指山参单位面积和单株产量高低依次为大棚、桃林下、大田种植;桃林下种植的五指山参蛋白质、总皂苷、氨基酸、粗多糖含量均高于大田和大棚内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参 栽培模式 产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菜阴阳复合棚冬季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惠东 任鹏飞 +5 位作者 李瑾 杨鹏 韩建东 黄春燕 任海霞 万鲁长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
菌菜阴阳复合棚又称菌菜双面一体化高效温室,是根据蔬菜和食用菌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差异和代谢能量的互补性并通过环控措施增强其互补而设计建造的。根据季节安排品种,实现周年高效生产。冬季试验结果表明:阳面种植... 菌菜阴阳复合棚又称菌菜双面一体化高效温室,是根据蔬菜和食用菌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差异和代谢能量的互补性并通过环控措施增强其互补而设计建造的。根据季节安排品种,实现周年高效生产。冬季试验结果表明:阳面种植喜温喜光的蔬菜作物、阴面种植喜弱光低温的食用菌,通过中间墙换气窗强制对流,阴棚内温度可提高6~8℃,相对湿度提高41.7%~46.2%,CO2浓度降低45.3%,且有效补给阳棚蔬菜作物。复合棚建筑成本降低30%,土地利用率达80%以上,比单面日光温室提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菜阴阳复合棚 冬季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许岳飞 毕玉芬 金晶炜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6-201,共6页
2005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8种灌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 2005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8种灌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指标,对土壤生态恢复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木豆(Cajanuscajan (L.) Millsp.)+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chumach.) Stapf & C. E. Hubb. cv. Narok)+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ine Lawn)+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 (DC.) Urba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cv. Haifa)+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关联度值r=0.773为最大,聚类分析为优,对土壤贡献值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山地土壤生态恢复的优化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釜沙江干热河谷区 退化山地 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灰色关联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高莲产业效益的建议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义满 柯卫东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134-137,共4页
就如何提高莲产业效益问题,从优化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优化栽培技术、丰富产品类型、培养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产品价格季节差利用、莲文化建设、莲作物的景观和生态价值利用等角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 莲产业 品种结构 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 莲文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和栽培模式下银耳的品质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俐颖 郎宁 +1 位作者 曾辉 祁亮亮 《南方园艺》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通过测定比较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物质元素、微生物和农药残留量,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品质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银耳间在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质元素等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2种工厂化模式的... 通过测定比较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物质元素、微生物和农药残留量,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品质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银耳间在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质元素等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2种工厂化模式的银耳蛋白质、粗多糖、还原糖、脂肪、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农法栽培模式,而农法栽培银耳的总糖含量最高。3种处理银耳的钙、钠、铜元素含量差距最大,钙、铜元素在2种工厂化栽培银耳中含量较高,而农法栽培的银耳钠元素含量最高;3种处理方式银耳的有害元素铅、锡、镉、砷、汞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微生物数量受多方因素影响,霉菌、酵母菌等菌落数量浮动较大,但均未检测出有害细菌。检测百菌清等10项农残及二氧化硫残留量,其中氯菊酯仅在农法栽培的银耳中检出。综合测定的各类成分结果可知,农法栽培模式下银耳未体现出明显的品质优势,2种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在安全性测定上表现出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银耳生产加工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消费者选择所需的银耳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栽培模式 基质配比 品质比较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黄美仙 岑燕霞 +5 位作者 孙朋 粟晓微 平静云 杨楚楚 韦杰玉 戴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为进一步挖掘大球盖菇的药用价值,本文从大球盖菇的生长条件、栽培方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提出了大球盖菇今后可从种植、生产、药理药效及应用研究多角度开发,将大球盖菇开发成保健食品和药品,充分开发其明显的... 为进一步挖掘大球盖菇的药用价值,本文从大球盖菇的生长条件、栽培方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提出了大球盖菇今后可从种植、生产、药理药效及应用研究多角度开发,将大球盖菇开发成保健食品和药品,充分开发其明显的药用价值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栽培方式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糖积累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在柒 杨洋 +3 位作者 田凡 颜凤霞 杨林 周凤娇 《贵州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39-43,共5页
以盆栽、大棚以及石头仿野生、仿野生贴树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的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试生物学形态特征与多糖积累情况,HPLC方法检测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木糖(Xyl)等4个单糖含量。结果为4种栽培方式中... 以盆栽、大棚以及石头仿野生、仿野生贴树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的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试生物学形态特征与多糖积累情况,HPLC方法检测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木糖(Xyl)等4个单糖含量。结果为4种栽培方式中收获枝条生物量为大棚>岩石仿野生>仿野生贴树干>盆栽;仿野生贴树干栽培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1.6540%,尤其是半乳糖含量较高,占总糖含量的79.73%;岩石仿野生栽培方式的含水量最低,为71.69%,其甘露糖含量最高,为0.00961mg/ml;TOPSIS法综合评价4种栽培模式优劣依次为:岩石仿野生>大棚>仿野生贴树干>盆栽,仿野生两种模式优于其它两种设施栽培。鉴于该地区两种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中岩石栽培所产的铁皮石斛品质相对较优,可作为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的较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多糖组分 品质评价 HPLC 铁皮石斛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