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修饰的Cu-Ag/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研究
1
作者 马花花 王建发 +1 位作者 杨梁锋 苏暐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3,共7页
通过先水热后浸渍制备了NaCl修饰Cu-Ag/SiO_(2)双金属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重点探究了Cu/Ag摩尔比、NaCl含量对Cu-Ag/SiO_(2)催化剂上丙烯转化率和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u^(0)和Ag^(0)物种不会形成C... 通过先水热后浸渍制备了NaCl修饰Cu-Ag/SiO_(2)双金属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重点探究了Cu/Ag摩尔比、NaCl含量对Cu-Ag/SiO_(2)催化剂上丙烯转化率和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u^(0)和Ag^(0)物种不会形成CuAg合金。当Cu/Ag摩尔比为9、NaCl/Cu摩尔比为0.7时,Cu90-Ag10/SiO_(2)-NaCl(0.7)双金属催化剂的丙烯环氧化活性和环氧丙烷的时空产率达到了最高,相应的丙烯转化率和环氧丙烷选择性分别为1.85%和21%。Ag^(0)提高了丙烯的转化率,Cl^(-)则改善了环氧丙烷选择性。Ag^(0)和NaCl协同促进了Cu^(0)的分散和还原,Cl^(-)还提高了Cu^(0)的电子密度和Ag^(0)的分散度,有助于亲电性氧物种的形成,Ag^(0)和Cl^(-)两者协同促进了丙烯环氧化反应的进行。Cu^(0)物种是环氧丙烷形成的关键,可能是环氧丙烷生成的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环氧丙烷 cu-ag/sio_(2)双金属催化剂 cu^(0)物种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g纳米团簇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和机理
2
作者 谢鑫瑶 万芬 +3 位作者 伏炫羽 范雨婷 陈令修 李鹏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7-1395,共9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能源绿色发展的技术,要实现将CO_(2)转化为高价值化合物和燃料(C_(2+))且走向工业化规模仍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利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在碳纸(CP)上成功负载Cu-Ag合金纳米团簇,并通过调控Ag...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能源绿色发展的技术,要实现将CO_(2)转化为高价值化合物和燃料(C_(2+))且走向工业化规模仍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利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在碳纸(CP)上成功负载Cu-Ag合金纳米团簇,并通过调控Ag靶材的溅射频率,制备了5种不同Cu/Ag配比的碳基Cu-Ag电极(Cu-Ag/CP),其中Cu-Ag20W/CP颗粒尺寸在228~285nm之间,并评估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u-Ag/CP有效抑制析氢反应和提高C_(2+)产物的产量,其C_(2+)法拉第效率(FE_(C_(2+)))是碳基Cu电极的2.21倍。Cu-Ag20W/CP在恒电位为−1.07V(vs.RHE)和CO_(2)气体流速为5sccm下,FE_(C_(2+))达78.74%,电流密度达67.92mA/cm^(2),且在连续运行8h后其催化性能和表面结构较为稳定。Cu-Ag/CP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导电性,且明显具有串联催化剂的特征,Ag引入使得*CO生成位点增加,脱附*CO转移至Cu表面进行*CO二聚反应。Cu-Ag/CP是一种具有前景的电催化材料,同时该材料合成方法适合大批量连续生产模式,且产物是高价值的C_(2+)产品,有望为未来电催化CO_(2)工业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催化剂 电化学 二氧化碳 还原 磁控共溅射 C_(2+)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球形Cu/SiO_(2)催化剂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靳钰婷 郭宇伟 +2 位作者 权燕红 赵金仙 任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是实现甲醇下游产品多元化利用的绿色高效途径,使用助剂对SiO_(2)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目标产物甲酸甲酯收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SiO_(2)负载Cu催化剂(Cu/SiO_(2)),然后采用旋蒸法引入助...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是实现甲醇下游产品多元化利用的绿色高效途径,使用助剂对SiO_(2)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目标产物甲酸甲酯收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SiO_(2)负载Cu催化剂(Cu/SiO_(2)),然后采用旋蒸法引入助剂制得CuM/SiO_(2)(M=Ce或Al)催化剂,借助N2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_(2)-N_(2)O滴定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助剂可改变催化剂中活性Cu^(0)物种的含量和表面酸碱性。与Cu/SiO_(2)催化剂相比,CuCe/SiO_(2)催化剂表面Cu颗粒的分散度提高,这促进了活性物种Cu^(0)的形成,同时表面碱性位点减少,抑制了副反应发生,因而CuCe/SiO_(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在300℃、0.2 MPa的反应条件下,CuCe/SiO_(2)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甲酸甲酯选择性分别为29.2%、86.3%,甲酸甲酯收率为25.2%,均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Cu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脱氢 cu基催化剂 球形sio2 甲酸甲酯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Cu)/SiO_2二元合金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的Mie理论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严丽平 张波萍 +2 位作者 赵翠华 李顺 王士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论吸收光谱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合金复合薄膜 光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松涛 孙仲明 +4 位作者 王俊勃 思芳 郑贤军 刘建江 方晨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了系统讨论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和不同添加量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利用XRD、TEM、SEM、EDS分别表征了SnO_(2)粉体和电弧烧蚀前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相结... 为了系统讨论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和不同添加量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利用XRD、TEM、SEM、EDS分别表征了SnO_(2)粉体和电弧烧蚀前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和成分分布,并测试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电弧烧蚀性能,探讨了Cu掺杂影响Ag/SnO_(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掺杂的Cu离子溶入SnO_(2)的晶体结构引起晶格畸变,抑制SnO_(2)晶粒生长,使其晶粒尺寸减小。随着Cu添加量的增加,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硬度、电阻率及电弧烧蚀下的质量损失均先减小后增大,而密度先增大后减小;Cu/Sn物质的量之比为0.12的Cu掺杂Ag/SnO_(2)(Ag/0.12Cu-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硬度、电弧烧蚀下的质量损失均最低,密度最大,相对于无掺杂的Ag/SnO_(2)电接触材料,其组织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改善,平均电阻率、平均硬度和电弧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分别降低了13.33%、6.87%和59.40%,而平均密度提高了4.11%。适量添加Cu可以明显改善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但过量添加反而会降低该性能。原因在于,Cu掺杂SnO_(2)晶粒尺寸减小,提高了其与Ag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润湿性,抑制了SnO_(2)颗粒从Ag熔池中逸出并在电接触材料表面富集,从而提高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_(2)电接触材料 cu掺杂 晶体结构 形貌 耐电弧烧蚀性能 物理性能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on-isothermal retrogression and re-ageing on through-thickness homogeneity of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8Zn-2Mg-2Cu alloy thick plate 被引量:4
7
作者 WU Cai-hong FENG Di +4 位作者 REN Jia-jia ZANG Qian-hao LI Ji-chen LIU Sheng-dan ZHANG Xin-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60-972,共1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rough-thickness homogeneity and properties of aviation aluminum alloy thick plate.The effect of heating-cooling retrogression and re-age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Al-8Zn-2Mg-2Cu alloy thick p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rough-thickness homogeneity and properties of aviation aluminum alloy thick plate.The effect of heating-cooling retrogression and re-age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Al-8Zn-2Mg-2Cu alloy thick plate was investigated by hardness tes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observation.Results revealed that, during retrogression heating, the fine pre-precipitates in surface layer dissolve more and the undissolved η′ or η phases are more coarsened than that of center layer. During slow cooling after retrogression,precipitates continue coarsening but with a lower rate and the secondary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both layers. Finer precipitates resulting from the secondary precipitation are more in surface. However, the coarsening and secondary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are restrained in both layers under quick cooling conditi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rough-thickness homogeneity of precipitates increases while the hardness decreases with cooling rate decreasing. After the optimized non-isothermal retrogression and re-ageing(NRRA) including air-cooling retrogression, the throughthickness homogeneity which is evaluated by integrated retrogression effects has been improved to 94%. The tensile strength, fracture toughness and exfoliation corrosion grade of Al-8Zn-2Mg-2Cu alloy plate is 619 MPa, 24.7 MPa·m^(1/2)and EB,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on-isothermal retrogression and re-aging(NRRA) could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with higher through-thickness homogene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isothermal ageing retrogression and re-ageing Al-8Zn-2Mg-2cu alloy thick plate HOMOGENE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_2催化剂前体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竹霞 钱志刚 +1 位作者 赵秀阁 肖文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一种具有矿物硅孔雀石结构的物质,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和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具有硅孔雀石结构的催化剂前体在450°C焙烧后进行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Cu2O含量,因而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 硅孔雀石 焙烧温度 草酸二甲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和SiC对Cu-Fe基烧结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伯威 樊毅 +2 位作者 张金生 高游 吴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在Cu Fe基烧结摩擦材料中SiO2 和SiC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SiO2 摩擦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摩擦因数分别为 141MPa和 0 .2 77,添加SiC的分别为 89MPa和 0 .2 5 5 ,添加SiO2 +SiC的分别为 10 9MPa和... 研究了在Cu Fe基烧结摩擦材料中SiO2 和SiC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SiO2 摩擦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摩擦因数分别为 141MPa和 0 .2 77,添加SiC的分别为 89MPa和 0 .2 5 5 ,添加SiO2 +SiC的分别为 10 9MPa和 0 .2 5 5。添加SiO2 的摩擦材料磨损量为后两者的 2倍 ,而添加SiC和SiO2 +SiC的摩擦材料对对偶的磨损量比前者约大 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基合金 烧结摩擦材料 sio2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_2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博 张素华 +3 位作者 惠胜国 计扬 李伟 房鼎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快速老化实验研究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2催化剂的失活。采用XRD、低温N2吸附、TEM及TG对失活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催化剂失活原因为热烧结、积炭及活性组分铜的价态变化。还研究了各种失活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 通过快速老化实验研究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2催化剂的失活。采用XRD、低温N2吸附、TEM及TG对失活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催化剂失活原因为热烧结、积炭及活性组分铜的价态变化。还研究了各种失活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失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sio2催化剂 失活机理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丁醇在Cu-ZnO-Cr_2O_3/SiO_2催化剂上的脱氢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振旅 马红超 +3 位作者 朱万春 井淑波 吉定豪 王国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2,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 Cu-Zn O-Cr2 O3 / Si O2 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 XRD,TPD,TPR和 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 采用浸渍法制备 Cu-Zn O-Cr2 O3 / Si O2 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 XRD,TPD,TPR和 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对仲丁醇的转化率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丁醇 cu-ZnO-Cr2O3/sio2催化剂 脱氢活性 焙烧温度 还原温度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对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2催化剂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竹霞 钱志刚 +1 位作者 赵秀阁 肖文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44-746,共3页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为目标反应,研究了添加助剂ZuO对Cu/SiO2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助剂锌后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迅速下降,催化剂的织构表征和XRD、TPR分析表明,助剂氧化锌破坏了Cu/SiO2催化剂前体结构,使得孔径变大,比表面积...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为目标反应,研究了添加助剂ZuO对Cu/SiO2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助剂锌后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迅速下降,催化剂的织构表征和XRD、TPR分析表明,助剂氧化锌破坏了Cu/SiO2催化剂前体结构,使得孔径变大,比表面积下降;氧化锌的存在能够促使氧化态铜更易还原为Cu0,并使得催化剂晶粒长大,主要加氢活性组分Cu2O含量降低,进而抑制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cu/sio2 ZNO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催化剂在草酸二乙酯加氢过程中失活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旭 王保伟 +1 位作者 郭媛媛 许根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2-705,共4页
草酸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中负载量为20%的Cu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乙二醇(EG)收率,但是该催化剂寿命过短的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本实验主要研究造成该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使用蒸氨法将铜负载在SiO2上,制成用于草酸二乙酯(DEO)加氢的催... 草酸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中负载量为20%的Cu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乙二醇(EG)收率,但是该催化剂寿命过短的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本实验主要研究造成该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使用蒸氨法将铜负载在SiO2上,制成用于草酸二乙酯(DEO)加氢的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WEM)来表征催化剂。发现铜颗粒以很小的粒径高度分散在新鲜催化剂的表面,而这些颗粒的聚集正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结果还表明,Cu0是加氢过程中的主要活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活 cu/sio2催化剂 加氢 草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复合薄膜的紫外光还原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小飞 魏长平 +1 位作者 李启源 许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5-189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纳米粒子呈面心立方相,利用谢乐公式计算出金属银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2nm;SEM结果显示,所得Ag/SiO2复合薄膜均匀性良好,薄膜中绝大部分纳米颗粒尺寸较小,薄膜约厚1μm;UV-Vis结果表明,随着nAg/nSi的增加,Ag纳米粒子在420nm附近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逐渐增强,并伴有一定的红移;PL谱表明,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薄膜样品在442nm处发出强光,并且随着Ag浓度增大,发光强度略有降低,出现蓝移;从Raman光谱可以看出由于Ag纳米颗粒表面局域电磁场增强造成的表面增强的拉曼散射(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复合薄膜 紫外辐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iO_2/SiO_2纳米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氨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小敏 张小俊 +3 位作者 金翔 蔡昕 肖修昆 廖光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4-47,7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γ-射线辐射法制备了Cu/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显示单质金属铜与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分布在非晶SiO2介孔基体...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γ-射线辐射法制备了Cu/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显示单质金属铜与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分布在非晶SiO2介孔基体的孔洞之中。光催化降解氨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三元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与未掺杂铜的TiO2/SiO2二元复合薄膜相比,铜纳米粒子的掺入可将其光催化性能提高1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O2/sio2 复合薄膜 氨气降解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Pd-Cu/SiO_2的表面吸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明时 葛欣 +1 位作者 邹琥 沈俭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下 H2 ,CO,O2 和 C2 H4 在 m( Pd) /m( Si O2 )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1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4]=2 %和 m( Cu) /m( Si O2 ) =8%催化剂表面的...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下 H2 ,CO,O2 和 C2 H4 在 m( Pd) /m( Si O2 )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1 ]=2 % ,m( Pd,Cu) /m( Si O2 ) [n( Pd) /n( Cu) =1 /4]=2 %和 m( Cu) /m( Si O2 ) =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 ,并考察了 O2 对 C2 H4 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Pd-Cu/Si O2 具有与 Pd/Si O2数量相近的表面 Pd原子 .加入 Cu可使 Pd对 H2 和 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 ,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 .Pd增加了 H2 在 Cu/Si O2 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加速了 O2 在 Cu表面的吸附速率 .Pd原子和 Cu原子在Pd-Cu/Si O2 中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 .乙烯在 Pd/Si O2 表面吸附有乙川、 di-σ和π吸附态 .Cu的加入可抑制乙烯在 Pd表面解离吸附为乙川 ,促进了非解离的 di-σ和 π吸附态形成 .乙烯在室温下可与 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应 ,加入 Cu可降低 Pd表面吸附氧的氧化活性 ,使乙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Pd-cu/sio2催化剂 表面吸附 微量吸附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对Cu(Ⅱ)和Ag(Ⅰ)的吸附和光催化还原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龙利 刘国光 +1 位作者 吕文英 姚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纳米TiO2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TiO2纳米管.FT-IR表征表明含有较为丰富的羟基;XRD表征表明TiO2纳米管主要为锐钛矿相,有少量的金红石相;BET比表面积为96.5m2.g-1.TiO2纳米管吸附Cu(Ⅱ)和Ag(Ⅰ)的结果表明,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 以纳米TiO2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TiO2纳米管.FT-IR表征表明含有较为丰富的羟基;XRD表征表明TiO2纳米管主要为锐钛矿相,有少量的金红石相;BET比表面积为96.5m2.g-1.TiO2纳米管吸附Cu(Ⅱ)和Ag(Ⅰ)的结果表明,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模型,Cu(Ⅱ)和Ag(Ⅰ)的qmon分别为2.41×10-5、13.3×10-5 mol.g-1,K分别为3.95×103、6.35×103 L.mol-1.在300W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近似符合一级模型,反应级数与金属离子在TiO2纳米管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相关;TiO2纳米管对Cu(Ⅱ)和Ag(Ⅰ)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吸附 光催化还原 cu(Ⅱ) ag(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元素对Sn2.5Ag0.7Cu0.1RE/Cu无铅微焊点界面IMC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臣阳 张柯柯 +2 位作者 王要利 赵恺 杜宜乐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42,115,共4页
以Sn2.5Ag0.7Cu0.1RE无铅钎料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检测方法研究了Ni元素对Sn2.5Ag0.7Cu0.1RE/Cu无铅微焊点界面IMC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Ni元素能显著细化Sn2.5Ag0.7Cu0.1RE钎料合金初生β-Sn相和共晶组织,... 以Sn2.5Ag0.7Cu0.1RE无铅钎料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检测方法研究了Ni元素对Sn2.5Ag0.7Cu0.1RE/Cu无铅微焊点界面IMC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Ni元素能显著细化Sn2.5Ag0.7Cu0.1RE钎料合金初生β-Sn相和共晶组织,抑制焊点界面区(Cu,Ni)6Sn5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提高无铅焊点抗剪强度.当Ni元素添加量为0.1%时,钎料合金组织细小均匀,共晶组织所占比例较多;焊点界面IMC薄而平整,(Cu,Ni)6Sn5颗粒尺寸小,对应焊点抗剪强度最高为45.6 MPa,较未添加Ni元素焊点提高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 5ag0 7cu0 1RExNi无铅钎料 焊点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科 范鑫 +1 位作者 袁小金 许红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用溶胶-凝胶均匀沉淀法制备了草酸二乙酯气相加氢制乙二醇的Cu/SiO2催化剂。考察了铜负载量、活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酯比以及液时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使草酸二乙酯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收率分别... 用溶胶-凝胶均匀沉淀法制备了草酸二乙酯气相加氢制乙二醇的Cu/SiO2催化剂。考察了铜负载量、活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酯比以及液时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使草酸二乙酯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收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催化剂 草酸二乙酯加氢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和乙醇酸甲酯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素华 张博 +1 位作者 惠胜国 李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13,共6页
研究了CO和乙醇酸甲酯(MG)对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反应的影响。气相中的CO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系统中通入一定CO后,乙二醇(EG)收率从95.6%下降至25.4%;CO对该过程影响可逆,停止进料液,用H2吹扫20h后,催化剂活性可恢复至未通CO时水平。MG... 研究了CO和乙醇酸甲酯(MG)对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反应的影响。气相中的CO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系统中通入一定CO后,乙二醇(EG)收率从95.6%下降至25.4%;CO对该过程影响可逆,停止进料液,用H2吹扫20h后,催化剂活性可恢复至未通CO时水平。MG浓度、进料方式及反应温度均对反应过程有较大影响。195℃较低温度时,MG预吸附对反应影响更大,MG预吸附7 h,反应35 h后,乙二醇(EG)收率仅为23.7%。MG在催化剂表面较难脱附,系统中MG浓度较高时,会生成多聚物,堵塞催化剂孔道,会导致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乙醇酸甲酯 cu/sio2催化剂 失活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