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机理双驱动的数字孪生穿黄隧洞应用探索
1
作者 苏霞 郝泽嘉 +3 位作者 隗轶伦 罗彭俊 金鑫鑫 聂鼎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支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一系列基础性技术突破,以南水北调控制性穿黄隧洞工程为例,通过集成BIM-CAE转换、复杂模型精细化剖分、全物理场模拟、高效并行求解等技术,建立以数值仿真分析及统计回归分析双驱动的分析方法,实现对穿... 为支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一系列基础性技术突破,以南水北调控制性穿黄隧洞工程为例,通过集成BIM-CAE转换、复杂模型精细化剖分、全物理场模拟、高效并行求解等技术,建立以数值仿真分析及统计回归分析双驱动的分析方法,实现对穿黄隧洞关键物理量的模拟及预报。结果表明:2种驱动模式可实现优势互补,预报结果能够达到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可满足多种运行状态的模拟分析及安全评估,为穿黄隧洞安全监控、运维管理、性态评价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南水北调中线高质量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穿黄隧洞 数据机理双驱动 工程安全管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控制型泥水平衡盾构越江掘进关键技术
2
作者 姚印彬 《山西建筑》 202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盾构法逐渐成为地铁隧道的主流施工方法。文章依托南京江心洲污水二通道直接控制型泥水平衡盾构过江隧道工程,针对隧道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二次始发停机时间长、穿越大堤堵塞、接收区沉降控制难等工程问题,提出了...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盾构法逐渐成为地铁隧道的主流施工方法。文章依托南京江心洲污水二通道直接控制型泥水平衡盾构过江隧道工程,针对隧道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二次始发停机时间长、穿越大堤堵塞、接收区沉降控制难等工程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控制参数与措施,形成了直接控制型泥水平衡盾构越江掘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盾构长时间停机期间,需及时对掌子面进行稳定处理并实时检测,进行补浆;遇到泥浆堵塞情况,可以开启反冲刷模式,并通过减缓掘进速度、降低刀盘推力等方式保障压力稳定;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旋喷桩加固+穿越玻璃纤维筋洞门+水土中接收”的措施,可有效保障接收区稳定;采用上述施工参数与措施后,盾构掘进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施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越江掘进 施工技术 二次始发 堵塞防治 接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下横沥水道过江隧道回填方案试验研究
3
作者 肖宁 区锦堂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应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下横沥水道过江沉管隧道不同形式的回填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工程河段,采用40 mm粒径的材料回填时,可满足工程稳定要求。仅回填隧道及两翼核心部分且加强护脚,隧道工程区域不会出现明显冲刷,影响工程安全... 应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下横沥水道过江沉管隧道不同形式的回填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工程河段,采用40 mm粒径的材料回填时,可满足工程稳定要求。仅回填隧道及两翼核心部分且加强护脚,隧道工程区域不会出现明显冲刷,影响工程安全,即不需要实施完全回填也可达到抗冲刷、维持隧道上方河床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物理模型试验 隧道回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江隧道BIM一体化管养平台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奚晖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为提升管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论文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过江隧道管养中的应用潜力,成功构建了一个包含构件管理、检查管理、评定展示和机电状态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的BIM一体化管养平台,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能显著提... 为提升管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论文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过江隧道管养中的应用潜力,成功构建了一个包含构件管理、检查管理、评定展示和机电状态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的BIM一体化管养平台,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能显著提高过江隧道的管养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BIM 一体化管养 平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桂柳路综合管廊总体设计方案研究
5
作者 王志林 蒋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2期311-316,共6页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合理利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桂柳路综合管廊设计为例,分析了综合管廊总体设计要点,研究了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方案比选论证。对综合管廊横断面布置、线位确定、吊装口、通风口、...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合理利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桂柳路综合管廊设计为例,分析了综合管廊总体设计要点,研究了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方案比选论证。对综合管廊横断面布置、线位确定、吊装口、通风口、节点组合、引出口设计做法进行了系统介绍[1⁃3],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地下空间 轨道交通工程 设计 穿越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快捷路二期过江通道总体设计
6
作者 李雪莲 陈伟 张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42-46,75,M0007,共7页
广州城市快捷路二期是广州中心城区内外环之间的辅助环形连续交通道路,同时也是白鹅潭地区“三环七射”道路骨架系统的三环之一,过江通道两岸具有接线路网复杂、沿线城中村及建设地块密集等特点,总体设计难度大。详述了过江通道建设的意... 广州城市快捷路二期是广州中心城区内外环之间的辅助环形连续交通道路,同时也是白鹅潭地区“三环七射”道路骨架系统的三环之一,过江通道两岸具有接线路网复杂、沿线城中村及建设地块密集等特点,总体设计难度大。详述了过江通道建设的意义,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城中村改造计划、征地拆迁、环境效应和江中通航要求等因素,先进行线位比选,然后进行过江桥隧方案比选,最后通过隧道工法比选,对过江通道总体设计做了细致的分析比对,最终选取了过江沉管隧道作为实施方案。该项目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加速项目沿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沉管隧道建设进一步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城市快捷路二期 过江通道 方案比选 总体设计 沉管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预制梁钢筋骨架安装与成型技术研究
7
作者 时文峰 丁川 +3 位作者 仇涛 童立元 王逸凡 马海洋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6期1924-1928,共5页
预制梁钢筋骨架技术可提高地下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但是也面临着技术标准不统一、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运输和安装、质量控制和监测、经济可行性等多种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隧道江南工作井环梁施工项目... 预制梁钢筋骨架技术可提高地下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但是也面临着技术标准不统一、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运输和安装、质量控制和监测、经济可行性等多种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隧道江南工作井环梁施工项目为依托,介绍了基坑预制环梁钢筋骨架技术,并针对工作井第2~8道环梁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超长预制环梁钢筋骨架吊装施工、吊装方案的计算和选择以及拼接标准的制订等,为地下工程预制梁钢筋骨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过江通道 工作井 预制梁钢筋骨架 吊装 分块对接 模板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盾构过河地面沉降特性及其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连天 陈友文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402-407,共6页
盾构过河施工易引起土体损失和变形,造成地表和上部桥梁沉降。依托某淤泥质软土地区盾构过河工程,对浅覆土条件下盾构过河施工引起的地面和桥墩沉降特性进行了实测分析,同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给出了一种考虑施工时序性和施工过程... 盾构过河施工易引起土体损失和变形,造成地表和上部桥梁沉降。依托某淤泥质软土地区盾构过河工程,对浅覆土条件下盾构过河施工引起的地面和桥墩沉降特性进行了实测分析,同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给出了一种考虑施工时序性和施工过程参量的盾构过河沉降预测方法,并对盾构过河条件下的沉降控制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盾构过河施工引起的河前监测点沉降变化在掘进过程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临河断面的地表沉降量明显大于其他断面,桩基沉降主要发生于盾构穿河过程中。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各环施工影响参数和对应沉降进行表征,能够用于盾构过河沉降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过河施工 沉降预测 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对公路隧道结构及围岩动力响应研究
9
作者 张志强 王小敏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目前针对大直径盾构公路隧道在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尚缺乏深入研究。以南京长江隧道软土地层段为例,将仿真计算所得车辆随机动荷载施加于隧道有限元模型上,得到了隧道结构和隧道周围土体在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 目前针对大直径盾构公路隧道在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尚缺乏深入研究。以南京长江隧道软土地层段为例,将仿真计算所得车辆随机动荷载施加于隧道有限元模型上,得到了隧道结构和隧道周围土体在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了车速、路面等级与隧道侧边土层等对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工况下隧道结构主应力呈对称分布,结构位移由左至右呈递减趋势;对于同一隧道截面,侧边土体动力响应最强,底部土体次之,顶部响应最微弱;土体距管片越远,应力响应峰值出现的时刻越滞后且响应值越小;车速越快、路面等级越差,土体动力响应越强;相同工况下,砂土的振动应力响应值要远大于软土对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越江公路隧道 车辆随机动荷载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江套湘江隧道监控系统设计
10
作者 全星兆 吕晗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89-91,共3页
合江套湘江隧道是衡阳市首条过江隧道,道路等级为一级主干道。为了保证隧道通行安全通畅,运用了监控一体化管理方法根据先进性、实用性、经济型、方便性的设计理念,参考国内外针对江底、海底隧道施工先进技术手段,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 合江套湘江隧道是衡阳市首条过江隧道,道路等级为一级主干道。为了保证隧道通行安全通畅,运用了监控一体化管理方法根据先进性、实用性、经济型、方便性的设计理念,参考国内外针对江底、海底隧道施工先进技术手段,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了隧道监控系统。保证了隧道的通行流畅及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盾构 监控一体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越江隧道盾构选型及设计优化研究
11
作者 闫寒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盾构机的选型是盾构施工成败的关键。论文结合轨道交通资阳线宝台大道站—苌弘广场站盾构区间穿越沱江,盾构施工风险高。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对盾构选型及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分析,根据地质和水文特征,考虑地层渗透性和国内同类工程的... 盾构机的选型是盾构施工成败的关键。论文结合轨道交通资阳线宝台大道站—苌弘广场站盾构区间穿越沱江,盾构施工风险高。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对盾构选型及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分析,根据地质和水文特征,考虑地层渗透性和国内同类工程的选型经验,对比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并进行盾构选型研究,决定采用改进型双模盾构机进行施工,有助于降低施工风险,保证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盾构选型 越江隧道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建设条件下越江隧道工程方案的对策研究
12
作者 胡佳萍 《中国市政工程》 2024年第1期78-81,156,共5页
随着近几年工程建设条件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工程技术和施工工法的不断进步,使得越江隧道工程方案设计在面临众多边界条件的同时,也具备了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以上海市龙水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为例,从建设条件自上而下的系统梳理方式、工... 随着近几年工程建设条件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工程技术和施工工法的不断进步,使得越江隧道工程方案设计在面临众多边界条件的同时,也具备了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以上海市龙水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为例,从建设条件自上而下的系统梳理方式、工程建设难点的系统维度分析和工程对策方案的分析研究步骤等方面,对复杂建设环境下越江隧道工程方案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 建设条件 越江隧道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网河区河床冲刷深度计算与演变趋势分析
13
作者 文丽 《吉林水利》 2024年第7期41-46,共6页
河床冲刷深度对穿河隧道的安全埋深设计至关重要。埋深不足会导致隧道运行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受到威胁,而埋深过深会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以珠三角网河区穿河隧道为例,基于河道地质和水文条件,对河床演变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规范... 河床冲刷深度对穿河隧道的安全埋深设计至关重要。埋深不足会导致隧道运行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受到威胁,而埋深过深会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以珠三角网河区穿河隧道为例,基于河道地质和水文条件,对河床演变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规范推荐及业内常用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河道冲刷深度取值,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深度 穿河隧道 网河区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越江隧道大修工程数字化应用
14
作者 李倩文 蒋海里 《中国市政工程》 2024年第5期104-108,165,166,共7页
随着隧道大修工程的不断增多,技术要求及管理目标的提升,传统项目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项目管理需求。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越江隧道大修工程数字化应用路线,形成以组织保障、技术支撑、奖惩激励三位一体的项... 随着隧道大修工程的不断增多,技术要求及管理目标的提升,传统项目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项目管理需求。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越江隧道大修工程数字化应用路线,形成以组织保障、技术支撑、奖惩激励三位一体的项目保障机制。文章依托上海市延安东路隧道大修工程展开实践:基于数字技术开展设计施工专项应用,开发以项目各参与方数据协同及共享应用为核心的施工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及大修网站,探索基于BIM的运维管理新模式并开展综合监控及预警、隧道养护管理等试点应用,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城市越江隧道大修 数字化技术 智能运维 上海市延安东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过江盾构隧道接缝张开量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沈阳 游楠 +3 位作者 潘红兵 刘效东 柳富勇 贾超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结合不同温度变化期、不同隧道部位,研究过江盾构隧道环缝与纵缝张开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密封垫与管片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同时,计算密封垫与管片收缩引起的接缝张开量。采用线性回归... 结合不同温度变化期、不同隧道部位,研究过江盾构隧道环缝与纵缝张开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密封垫与管片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同时,计算密封垫与管片收缩引起的接缝张开量。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分析接缝张开变化量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并利用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的温度数据预测接缝张开量。将张开量的拟合数据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盾构隧道 接缝张开量 温度 线性回归分析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盾构掘进江底变形分析与施工方案优化
16
作者 张体浪 车宇飞 +3 位作者 姚森 孙宇 徐振扬 孙阳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盾构隧道的施工易引发开挖面上层土体松动塌陷,造成邻近建筑物沉降破坏。针对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问题,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盾构隧道开挖过程,探究盾构掘进对河床沉降、深层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等影响。... 盾构隧道的施工易引发开挖面上层土体松动塌陷,造成邻近建筑物沉降破坏。针对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问题,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盾构隧道开挖过程,探究盾构掘进对河床沉降、深层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等影响。以河床表面最大沉降、沉降影响范围、拱顶竖向位移、隧底隆起为指标,支护应力比、埋径比、盾尾注浆压力、泥浆相对密度等为影响因素安排L16(45)正交试验,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结果表明支护应力比和泥浆相对密度对各项指标影响程度较小,可采取最经济水平。由此得到最优水平组合为A_(4)B_(1)C_(4)D_(3)和A_(4)B_(2)C_(4)D_(3),并设计优化追加试验,追加试验方案1减小了埋径比,增加了盾尾注浆压力,结果表明其对地层变形的控制效果更好,为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盾构掘进 河床变形 方案优化 数值模拟 过江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明挖区间下穿河道冻结法施工技术
17
作者 毛惺 梁磊涛 边春阳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冻结法施工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盾构隧道联络通道中,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对目前较少遇到的地铁明挖区间下穿河道冻结施工进行研究。结合项目实际工况,通过对涌水涌砂原因的研判、冻结方案的比选、填充注浆的预加固及冻结施工... 冻结法施工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盾构隧道联络通道中,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对目前较少遇到的地铁明挖区间下穿河道冻结施工进行研究。结合项目实际工况,通过对涌水涌砂原因的研判、冻结方案的比选、填充注浆的预加固及冻结施工关键工序的总结分析,提出相应整治措施及注意事项,成功防水堵漏,土体整体冻结加固效果良好,满足了下穿河道明挖安全施工要求,实现了二期结构的顺利开挖并保证了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明挖区间 下穿河道 液氮冻结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轨两用过江通道桥隧方案比选
18
作者 翁怡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4期68-70,86,I0005,共5页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的影响等方面的比选,最终认为位于岩溶发育区、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过江通道采用隧道方案有较高的工程风险和社会风险,而桥梁方案建设费用低,能够满足通航和行洪要求,且设计理论完善,施工经验成熟,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可行性.因此,工程可行性阶段推荐采用公轨两用的桥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 过江通道 桥隧方案比选 岩溶发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固结沉降实例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忠苗 林存刚 +2 位作者 吴世明 邹健 刘俊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1-440,共10页
通过对杭州钱塘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的分析,研究了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固结沉降的特点,提出划分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的实用方法,总结了盾构施工引起扰动土体固结沉降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表明:无论是地层损失沉降还是... 通过对杭州钱塘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的分析,研究了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固结沉降的特点,提出划分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的实用方法,总结了盾构施工引起扰动土体固结沉降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表明:无论是地层损失沉降还是长期沉降,均可用Peck公式较好地拟合;横向地面固结沉降曲线不符合高斯曲线形式,一般隧道轴线或附近地面固结沉降最大,向两侧递减;扰动土体固结使得横向沉降槽不断拓宽;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可取地面沉降曲线或沉降速度曲线的转折点作为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的界限;通过优化泥水盾构掘进参数,可减少施工扰动,从而降低固结沉降量和固结沉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固结沉降 过江隧道 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江隧道大直径盾构下穿引起的大堤变形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为义 孙宇坤 +1 位作者 李良 谢文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
应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并结合现场实测,对直径为11.68m的泥水平衡盾构下穿钱塘江大堤而导致大堤变形的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受大直径盾构下穿施工的影响,堤顶的最大沉降为30.5mm,沉降曲线最大斜率为0.13%,基本符合变形控制值,... 应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并结合现场实测,对直径为11.68m的泥水平衡盾构下穿钱塘江大堤而导致大堤变形的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受大直径盾构下穿施工的影响,堤顶的最大沉降为30.5mm,沉降曲线最大斜率为0.13%,基本符合变形控制值,说明选取的掘进参数合理、可行;大堤堤顶的横向沉降槽与直径为6.34m的地铁盾构类似,呈高斯正态分布,仍可用Peck公式预估沉降;大堤深层的土体横向沉降槽虽也符合高斯正态分布,但沉降量及沉降槽宽度随深度的变化不如直径为6.34m的地铁盾构明显,因此可近似用堤顶的沉降反映大堤深层土体的沉降;大堤的堤顶及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曲线近似呈倒"S"形,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地表沉降槽曲线的反弯点处,在施工中应重视大堤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以及大堤区域内桩基等挡土结构物受到的附加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大直径盾构 下穿 大堤沉降 过江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