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立法意旨与教义学分析——基于软家长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钱叶六 叶昱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9,共11页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一年龄段未成年女性的性的自主决定权。本罪的增设并不意味着性同意年龄的部分提高。在解释论上,与奸淫幼女型强奸罪的立法依据在于硬家长主义、拟制幼女不具有性同意能力不同...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一年龄段未成年女性的性的自主决定权。本罪的增设并不意味着性同意年龄的部分提高。在解释论上,与奸淫幼女型强奸罪的立法依据在于硬家长主义、拟制幼女不具有性同意能力不同,本罪的立法依据是软刑法家长主义,即立法者出于对未成年女性性权益周延保护,将本罪设定为抽象的危险犯,明确只要负有照护职责者与被照护者发生性行为,就推定该行为具有侵犯未成年女性性自主决定权的抽象危险,从而成立本罪。例外的是,如果负有照护者能够提出该性交行为系对方完全自愿、同意,而非利用其所具有的身份上形成的优势地位或者影响力实施的反证,根据“同意无侵害”的原理,刑法也就失去了干预的正当性。就本罪与强奸罪的相互关系而言,两者在外延上系交叉结构;而从内涵关系来看,本罪属于强奸罪的补充法。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同时符合本罪与强奸罪的犯罪构成的,从一重罪处断,只能适用强奸罪而不能适用本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 性的自主决定权 软刑法家长主义 被害人同意 补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
2
作者 骆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4,共15页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不仅是一个视角转换问题,而且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所决定的必然路径。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这一要素,因为只有具备恐惧的危险、无能、无助三个因素时,被害人受到的心理(或意志...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不仅是一个视角转换问题,而且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所决定的必然路径。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这一要素,因为只有具备恐惧的危险、无能、无助三个因素时,被害人受到的心理(或意志自由)强制(或压迫)最大,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法益支配权施加的影响最强,从而打破被害人对财产的支配关系的可能性最大。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处分行为这一要素,通过被害人处分行为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区分财产犯罪中作为交付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与毁弃型犯罪,处分行为也可以区分取得型犯罪中自外向内侵害的夺取型犯罪与自内向外侵害的交付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认定中,被害人责任对犯罪成立的影响,属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判决书中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但书”作为法条形式依据予以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罪 被害人恐惧心理 被害人处分行为 被害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法》扩张适用及其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大华 邓琳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169,共8页
《犯罪被害人权利法》标志着美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达到了顶峰,但是环境犯罪被害人的出现使该法的适用引起了争议。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基于审判程序的复杂性、被害人的难以确定性和媒体报道所导致的不公正性,然而,支持者认为适用该法... 《犯罪被害人权利法》标志着美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达到了顶峰,但是环境犯罪被害人的出现使该法的适用引起了争议。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基于审判程序的复杂性、被害人的难以确定性和媒体报道所导致的不公正性,然而,支持者认为适用该法不仅不会导致审判程序复杂化,而且能够合理地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权利并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引起争论的深层原因在于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特殊性。美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法》的扩张适用对我国环境犯罪被害人的保护具有启发意义。首先是扩展传统犯罪被害人的定义;其次是保障环境犯罪被害人的刑事诉权;最后是完善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救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被害人权利 保护 犯罪被害人权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犯罪中被害人自诉权之拷问与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89,共5页
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犯罪中被害人自诉权没有专门规定,但其又具有问题的独立性。从法律规定与制度逻辑上梳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刑事自诉案件中,第三类"公诉转自诉"案件应当包括环境犯罪。但是,环境犯罪中被害人享... 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犯罪中被害人自诉权没有专门规定,但其又具有问题的独立性。从法律规定与制度逻辑上梳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刑事自诉案件中,第三类"公诉转自诉"案件应当包括环境犯罪。但是,环境犯罪中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制度设计不但存在内生困境,而且,现实中环境犯罪被害人举证困难,自诉案件的解决思路难以应对环境犯罪对于环境公益的危害,也难以因应环境权的复合性与环境危害的社会性,这使得环境犯罪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制度设计形同虚设且会引致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被害人 自诉权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定恐怖主义犯罪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爱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9,123,共6页
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因各国的见解并不相同,导致对恐怖活动的预防和打击不力,因此,应就如何界定恐怖犯罪的概念达成共识。在界定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应当正确认定恐怖行为的实施者;其二,对恐怖行为的鉴别... 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因各国的见解并不相同,导致对恐怖活动的预防和打击不力,因此,应就如何界定恐怖犯罪的概念达成共识。在界定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应当正确认定恐怖行为的实施者;其二,对恐怖行为的鉴别应符合全人类保护人权的观念;其三,界定恐怖行为应认清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的共同点;其四,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应体现本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 犯罪概念 恐怖行为 人权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