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多糖-Cr(Ⅲ)络合物的形成及其脱铬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宏瑞 杜佳怡 +2 位作者 党靖雯 郝永永 朱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 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体分子内配位形成Cr(Ⅲ)络合物,络合物的零电荷点向pH中性偏移,增加了中和沉淀、絮凝沉淀的效果,但总铬去除率最高为85.62%。通过超声预处理与重捕剂协同絮凝剂的作用,络合物铬去除率可提高至98%以上,且不受pH的影响。此研究结果为非中性条件下铬的深度去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cr()络合物 絮凝沉淀 超声预处理 海藻酸钠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Ⅲ)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白树林 赵桂英 付希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0-672,共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of modifying the active carbon with oxidizing agent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modified active carbon were detected.The active carbon has been amployed as a...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of modifying the active carbon with oxidizing agent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modified active carbon were detected.The active carbon has been amployed as an adsorbent for removing of Cr(Ⅲ) from equeous solution.The effect of removal of Cr(Ⅲ) of the pH of solution and time of adsorption were discussed.In addition,the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with modified the active carbon for Cr(Ⅲ)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cr() 废水处理 吸附剂 离子交换容量 铬() 冶炼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吸附含铬废水中Cr(Ⅵ)和Cr(Ⅲ)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喜林 赵雪 +4 位作者 项莹雪 洪晔 李冠东 杨乐 包欢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7,80,共4页
针对铬渣淋滤液这类高质量浓度含铬废水,采用室内静态试验方法,进行了改性粉煤灰吸附含铬废水中Cr(Ⅵ)和Cr(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mol/L聚合氯化铝改性后的粉煤灰对铬吸附效果最佳;Cr(Ⅵ)质量浓度100 mg/L、Cr(Ⅲ)质量浓度25 mg/L的2... 针对铬渣淋滤液这类高质量浓度含铬废水,采用室内静态试验方法,进行了改性粉煤灰吸附含铬废水中Cr(Ⅵ)和Cr(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mol/L聚合氯化铝改性后的粉煤灰对铬吸附效果最佳;Cr(Ⅵ)质量浓度100 mg/L、Cr(Ⅲ)质量浓度25 mg/L的200 m L含铬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粉煤灰投加量50 g,反应时间60 min,p H值5.5,反应温度25℃,振荡速度200 r/min,对应Cr(Ⅵ)去除率达到80.2%,Cr(Ⅲ)去除率达到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铬废水 铬渣淋滤液 改性粉煤灰 六价铬 三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及氧化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强 刘双营 +2 位作者 黄玉明 肖广全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70,共7页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应平衡时,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氧化量与加入初始Cr(Ⅲ)的浓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水钠锰矿对Cr(Ⅲ)的氧化率,随初始Cr(Ⅲ)浓度增加而减小;温度是影响水钠锰矿对Cr(Ⅲ)的吸附和氧化的重要因素,35℃时的吸附量显著低于25℃时的吸附量,而3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明显高于2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表明升温对吸附反应不利,而对氧化反应有利;溶液酸度对于Cr(Ⅲ)的吸附和氧化有着不同的影响,随着pH的升高,Cr(Ⅲ)离子氧化量、氧化率增大,然而,水钠锰矿对总Cr的吸附量则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表明pH的升高有利于氧化反应,而对吸附反应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cr() 吸附解吸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羧基配位状态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丁伟 程潇甫 +1 位作者 王伟杰 张文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本文采用模型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核单齿配位、单核螯合配位、多核单齿配位以及多核双点配位Cr(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结果显示,单核单齿配位体系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低于单核螯合配位体系。模型实验与理论预测活性得... 本文采用模型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核单齿配位、单核螯合配位、多核单齿配位以及多核双点配位Cr(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结果显示,单核单齿配位体系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低于单核螯合配位体系。模型实验与理论预测活性得出的结论一致。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多核Cr(Ⅲ)离子与羧基形成单齿配位结合和双点单齿配位结合后理论参数的差异。前线轨道能差表明这些配合物中Cr(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顺序为:单核螯合配位>单核单齿配位>四核双点单齿配位>三核单齿配位>二核单齿配位。研究结果将有益于控制皮革中Cr(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稳定性 配合物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Cr(Ⅲ)和Cr(Ⅵ)分离及ICP-MS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冬根 廖世军 贺咏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2-174,共3页
本文报道了食品中Cr(Ⅲ)和Cr(Ⅵ)分离并用ICP-MS仪进行测定方法.食品经微波消化后,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以45Sc为内标元素,采用内标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加标回收率是98.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1%~3.5%,检测限是0.006~0.01ng/... 本文报道了食品中Cr(Ⅲ)和Cr(Ⅵ)分离并用ICP-MS仪进行测定方法.食品经微波消化后,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以45Sc为内标元素,采用内标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加标回收率是98.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1%~3.5%,检测限是0.006~0.01ng/ml,可用于食品以及饮用水、废水中Cr(Ⅲ)和Cr(Ⅵ)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食品 cr() cr(Ⅵ) 离子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特性ⅡpH、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桂秋 谭文峰 +1 位作者 冯雄汉 刘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2-857,共6页
以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pH、离子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氧化锰矿物对Cr(Ⅲ )的氧化。结果表明 :随着体系pH的降低、离子强度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 ,供试铁锰结核对Cr(Ⅲ )的氧化量增加 ,这除了与其氧化还原反应本身消耗H... 以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pH、离子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氧化锰矿物对Cr(Ⅲ )的氧化。结果表明 :随着体系pH的降低、离子强度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 ,供试铁锰结核对Cr(Ⅲ )的氧化量增加 ,这除了与其氧化还原反应本身消耗H+有关外 ,还与氧化锰矿物表面电荷性质和电位变化、共存的氧化铁矿物有关。而上述因素的变化导致N2 1、N4 1号样氧化Cr(Ⅲ )的增幅比N5 1号样的大 ,则可能与氧化锰矿物的结晶程度、晶体构造和铁锰结核中Mn(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铁锰结核 cr 氧化特性 PH值 离子强度 温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杰 王成贤 +1 位作者 朱义年 张学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77-2280,共4页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的吸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Cr(Ⅲ)的初始浓度相同时,添加化肥使土壤中Cr(Ⅲ)的...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的吸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Cr(Ⅲ)的初始浓度相同时,添加化肥使土壤中Cr(Ⅲ)的吸附率、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其中,KCl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初始浓度为1850mg·L-1时,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下降17.3%和35.2%。由Langmuir方程得出的饱和吸附量b可以认为,6种化肥对土壤吸附Cr(Ⅲ)的抑制作用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由DeBoer-Zwikker方程推算出土壤中Cr(Ⅲ)的吸附势E0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对照(CK)。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含铬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土壤 cr()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n_3O_4吸附水中Cr(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子川 李燕 +1 位作者 于化江 吴银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以合成的Mn_3O_4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Mn_3O_4投加量和Cr(Ⅲ)浓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当Cr(Ⅲ)初始浓度为10mg/L时,发生吸附的pH范围为3.0~7.2,pH= 6.5时吸附率达到93.7%,pH>7.2时容易出... 以合成的Mn_3O_4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Mn_3O_4投加量和Cr(Ⅲ)浓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当Cr(Ⅲ)初始浓度为10mg/L时,发生吸附的pH范围为3.0~7.2,pH= 6.5时吸附率达到93.7%,pH>7.2时容易出现Cr(OH)_3沉淀;在25℃及pH=5.5的条件下,Mn_3O_4对Cr(Ⅲ)的吸附量经历一个先快速上升,后逐渐增大并达到平衡的过程,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7h;Cr(Ⅲ)的吸附量随Mn_3O_4投加量和Cr(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3O4cr()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M/Cr(Ⅲ)体系的交联动力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晓非 李玉飞 +2 位作者 章磊 杨明全 佘庆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644-649,共6页
采用黏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宏观交联动力学,发现可将交联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期和终止期3个阶段。在30~60℃范围内,加速期的表观活化能Ea=56.11kJ·mol^(-1)。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微观交联动力... 采用黏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宏观交联动力学,发现可将交联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期和终止期3个阶段。在30~60℃范围内,加速期的表观活化能Ea=56.11kJ·mol^(-1)。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微观交联动力学,可将交联过程分为快速交联阶段和慢速交联阶段2个阶段。结果表明:快速交联阶段的反应速率较慢速交联阶段的反应速率快很多,对吸光度的增加起决定作用,同时得到快速交联阶段在30~60℃范围内的表观活化能Ea=60.95kJ·mol^(-1)。通过黏度法与紫外-可见光度法的结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加清晰地认识HPAM/Cr(Ⅲ)体系交联动力学,为油田上深部调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cr() 交联动力学 速率常数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及Cr(Ⅲ)混合物中Cr(Ⅵ)的原子吸收测定——Cr(TTA)_3在石墨炉中挥发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琳 黄淦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3-254,259,共3页
在pH5.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与Cr(Ⅲ)络合,生成的络合物具有挥发性.Cr(Ⅵ)在同样条件下不发生反应.利用此特点可实现Cr(Ⅵ)和Cr(Ⅲ)在石墨炉内分离并测定Cr(Ⅵ).研究了影响Cr(Ⅲ)与TTA络合的反应酸度、试剂... 在pH5.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与Cr(Ⅲ)络合,生成的络合物具有挥发性.Cr(Ⅵ)在同样条件下不发生反应.利用此特点可实现Cr(Ⅵ)和Cr(Ⅲ)在石墨炉内分离并测定Cr(Ⅵ).研究了影响Cr(Ⅲ)与TTA络合的反应酸度、试剂加入量、静置时间等条件,并对石墨炉内定量挥发Cr(Ⅲ),保留Cr(Ⅵ)的原子化条件进行了探讨,所拟定的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 原子吸收光谱 T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化学实验”中的热致变色现象(二)——部分Cr(Ⅲ)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其变色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婵姿 许振玲 +5 位作者 潘蕊 张春艳 吕银云 翁玉华 董志强 任艳平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在认识部分Co(Ⅱ)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变色机理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即再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Cr(Ⅲ)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和启发学生探讨和解释其热致变色的机理。进一... 在认识部分Co(Ⅱ)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变色机理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即再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Cr(Ⅲ)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和启发学生探讨和解释其热致变色的机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总结和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化合物 热致变色 影响因素 机理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纳米粒子比色法测定环境中Cr(Ⅲ)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惠英 陈丁龙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7-850,共4页
采用改进后的银镜反应,在室温下用还原剂兼稳定剂的没食子酸快速一步还原银氨溶液生成银纳米粒子(AgNPs),实验发现Cr(Ⅲ)的加入可引起AgNPs的特异性聚集,使溶液发生由黄绿色到棕红色的颜色变化。优化了没食子酸的浓度、溶液pH和溶液加... 采用改进后的银镜反应,在室温下用还原剂兼稳定剂的没食子酸快速一步还原银氨溶液生成银纳米粒子(AgNPs),实验发现Cr(Ⅲ)的加入可引起AgNPs的特异性聚集,使溶液发生由黄绿色到棕红色的颜色变化。优化了没食子酸的浓度、溶液pH和溶液加入顺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AgNPs的A530nm/A410nm与Cr(Ⅲ)的浓度在0.4~5.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检出限为0.1μmol/L。最优实验条件下实现了环境水样中Cr(Ⅲ)的可视化检测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镜反应 银纳米粒子 cr()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聚合物复合鞣剂对废水中Cr(Ⅲ)沉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静 马宏瑞 +1 位作者 罗羿超 胡利珍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4,45,共4页
以共混法和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乙烯基聚合物/纳米氧化锌复合鞣剂(PDM/ZnO-Ⅰ和PDM/ZnO-Ⅱ)为对象,研究了两者与模拟废水中Cr(Ⅲ)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r(Ⅲ)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式不同使鞣剂自身稳定性有显著差异,导致在低pH值下... 以共混法和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乙烯基聚合物/纳米氧化锌复合鞣剂(PDM/ZnO-Ⅰ和PDM/ZnO-Ⅱ)为对象,研究了两者与模拟废水中Cr(Ⅲ)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r(Ⅲ)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式不同使鞣剂自身稳定性有显著差异,导致在低pH值下,Cr(Ⅲ)产生沉积。增大2种鞣剂浓度,液相pH值持续升高,液相中Cr(Ⅲ)发生沉积,当PDM/ZnO-Ⅱ加入量为5~6g·L^(-1)时,液相中铬浓度最小,PDM/ZnO-Ⅱ继续增大,Cr(Ⅲ)基本不变。浊度试验表明:在低pH值和高pH值情况下,此类纳米型复合鞣剂均会与液相中的铬结合,可以通过脱稳沉积而降低废水中溶解性铬的浓度,也可以与铬形成悬浮物难以有效沉积进而提高出水中铬的浓度,导致废水中总铬浓度超标。该结论对制革复鞣废水稳定达标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沉积 乙烯基聚合物/纳米氧化锌复合鞣剂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纤维素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r(Ⅲ)的吸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文玲 张鹏瑞 +3 位作者 李虎林 邸博洋 郭清华 崔洪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8-549,共12页
为了对制革废水中Cr(Ⅲ)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制革废水中Cr(Ⅲ)的含量,研究了巯基功能化纤维素气凝胶的吸附作用。首先,以脱脂棉为原料、NaOH/尿素/H_(2)O为溶剂、CS_(2)_(2)为改性剂,对纤维素分子中羟基进行功能化改性,经溶剂置换与冷冻... 为了对制革废水中Cr(Ⅲ)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制革废水中Cr(Ⅲ)的含量,研究了巯基功能化纤维素气凝胶的吸附作用。首先,以脱脂棉为原料、NaOH/尿素/H_(2)O为溶剂、CS_(2)_(2)为改性剂,对纤维素分子中羟基进行功能化改性,经溶剂置换与冷冻干燥制备出巯基功能化纤维素气凝胶材料(CS_(2)-MCC),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材料的官能团结构与表面形貌等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了CS_(2)-MCC对Cr(Ⅲ)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CS_(2)-MCC的最佳制备条件是CS_(2)用量为0.5 mL/g、硫酸镁用量为20 mL/g、改性时间为6 h、改性温度为40℃;CS_(2)-MCC对Cr(Ⅲ)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5.792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ΔG^(θ)<0,表明CS_(2)-MCC对Cr(Ⅲ)吸附为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附及化学吸附;经处理后的Cr(Ⅲ)含量降至1.470mg/L,可达标排放。所制备的巯基功能化纤维素气凝胶材料三维网络丰富,吸附性能优异,克服了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多呈现粉末难以循环利用和吸附选择性较差的缺点,可对制革废水中的Cr(Ⅲ)进行有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与离子交换 制革废水 纤维素 气凝胶 吸附材料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聚氨基酸纳米纤维膜吸附Cr(Ⅲ)的机制
16
作者 王林 吴佳煜 +5 位作者 李崇高 王维海 龚静妮 倪永升 洪馨 庞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190,共8页
为了研究魔芋葡甘聚糖/聚氨基酸纳米纤维膜对Cr(Ⅲ)的吸附作用,以期获得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效果的吸附材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不同相对密度的魔芋葡甘聚糖/聚氨基酸纳米纤维膜,并通过流变仪、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 为了研究魔芋葡甘聚糖/聚氨基酸纳米纤维膜对Cr(Ⅲ)的吸附作用,以期获得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效果的吸附材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不同相对密度的魔芋葡甘聚糖/聚氨基酸纳米纤维膜,并通过流变仪、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结合吸附实验和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研究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聚氨基酸纳米纤维膜呈无序多孔的纳米结构,数个纳米大小的纤维组成了典型的"多孔网络"的交联结构,网络骨架的孔隙率较高,纳米纤维膜中微纤丝粗细最均匀且结点较少,纳米纤维膜中魔芋葡甘聚糖和聚氨基酸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当聚氨基酸添加量为40mL时(浓度为1.2%),Cr(Ⅲ)溶液的pH为6.0,吸附时间为5d,可达到254.2 mg/g的吸附最大量,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形式为Langmuir单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通过NaOH解吸附后,循环5次之后仍然具有51%以上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聚氨基酸 cr()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Cr(Ⅲ)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光电性能
17
作者 刘懿 牛淑云 +3 位作者 金晶 陈亚东 于战 杨光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9-1444,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Cr(Ⅲ)配合物:[Cr(en)2ox][Cr(en)(ox)2].2H2O(1)、[Co(NH2NHC-SNH2)3][Cr(ox)3].7H2O(2)和Cr(acac)3(3)(en=ethylenediamine,ox=oxalic acid,acac=acetylaceto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Cr(Ⅲ)配合物:[Cr(en)2ox][Cr(en)(ox)2].2H2O(1)、[Co(NH2NHC-SNH2)3][Cr(ox)3].7H2O(2)和Cr(acac)3(3)(en=ethylenediamine,ox=oxalic acid,acac=acetylaceto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测试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SPS光谱对3种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与其相应的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均可呈现较好的光伏响应,而且测得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峰位置和紫外吸收光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配合物 晶体结构 紫外光谱 表面光电压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酸盐转化膜中的Cr(Ⅵ)和Cr(Ⅲ)
18
作者 宋恩军 张东 郭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83,共2页
为研究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测定的新方法,用酚醛树脂对腐植酸交联固化,制备了颗粒状腐植酸吸附树脂;以火焰原子吸收法为检测手段,研究了该树脂对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性能。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从而建立了... 为研究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测定的新方法,用酚醛树脂对腐植酸交联固化,制备了颗粒状腐植酸吸附树脂;以火焰原子吸收法为检测手段,研究了该树脂对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性能。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从而建立了腐植酸树脂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形态的新方法,用于铬酸盐转化膜中Cr(Ⅵ)和Cr(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树脂 富集分离 铬酸盐转化膜 cr(Ⅵ) cr()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EDTA、Cr(Ⅵ)调控猪粪尿废水异化Fe(Ⅲ)还原偶联VFAs的转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清明 邬红东 +1 位作者 石广军 罗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0-595,共6页
以人工合成Fe(OH)3作为电子受体,在猪粪尿废水中添加具有铁还原能力的菌株,厌氧恒温培养,通过对猪粪尿废水中添加不同浓度腐植酸、EDTA、Cr(Ⅵ),揭示3种典型理化因素调控猪粪尿废水中异化Fe(Ⅲ)还原偶联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 以人工合成Fe(OH)3作为电子受体,在猪粪尿废水中添加具有铁还原能力的菌株,厌氧恒温培养,通过对猪粪尿废水中添加不同浓度腐植酸、EDTA、Cr(Ⅵ),揭示3种典型理化因素调控猪粪尿废水中异化Fe(Ⅲ)还原偶联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转化能力。结果表明,电子穿梭体腐植酸促进Fe(Ⅲ)还原,加速VFAs降解,而络合剂EDTA和重金属Cr(Ⅵ)则会阻碍Fe(Ⅲ)还原,减缓VFAs降解。虽然三种影响因子影响机理不同、途径不同,但最终Fe(Ⅲ)还原和VFAs平衡点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Fe()还原 EDTA 腐植酸 cr(Ⅵ) V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铬鞣废水中的Cr(Ⅲ)在玉米秸秆炭上的界面去除行为
20
作者 范春辉 张颖超 +1 位作者 马宏瑞 王家宏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通过批次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炭(CCS)对模拟铬鞣废水中Cr(Ⅲ)的去除特性,分析吸附过程的等温线方程和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CCS对Cr(Ⅲ)的去除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CCS对Cr(Ⅲ)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为7.936 5mg/g。... 通过批次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炭(CCS)对模拟铬鞣废水中Cr(Ⅲ)的去除特性,分析吸附过程的等温线方程和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CCS对Cr(Ⅲ)的去除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CCS对Cr(Ⅲ)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为7.936 5mg/g。反应过程自发、吸热,反应后体系自由度略有降低。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和慢速2个阶段,反应30min后吸附量(5.91mg/g)达到120min反应结束时的85.53%。相比于蒸馏水,HCl的解吸效果更好,解吸率R最高为61.29%。在Cr(Ⅲ)—共存离子复混体系中,CCS对Cr(Ⅲ)的吸附量降低到3.88mg/g。推测CCS对Cr(Ⅲ)的吸附可能为范德华力、氢键、偶极键的共同作用,且化学吸附为反应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炭(CCS) cr()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