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劲松 徐亚楠 +3 位作者 邓偲瀛 肖瑜 王松伟 宋鸿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8-556,共19页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当初始晶粒尺寸较大时,Cu-0.96Cr-0.078Zr(-0.07La)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加,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小;微量稀土La添加会使合金的热激活能升高,且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0.01~0.1 s^(-1)),微量稀土La的添加使Cu-Cr-Zr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温度提高;在高应变速率(1~10 s^(-1))时,微量稀土La的添加明显提升合金内部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从热加工图来看,稀土La添加量为0.07%时,对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稀土微合金化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含量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国强 刘志义 +2 位作者 柏松 李苏望 曹靖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6,204,共5页
研究了Cr含量(质量分数)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u/Mg比Al-Cu-Mg-Ag合金中添加Cr,合金中形成了Al-Cr相和Al_(1.6)TiCr_(0.4)相;Cr含量由0.17%提高到0.22%,合金的抗拉强度由463 MPa提高到484... 研究了Cr含量(质量分数)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u/Mg比Al-Cu-Mg-Ag合金中添加Cr,合金中形成了Al-Cr相和Al_(1.6)TiCr_(0.4)相;Cr含量由0.17%提高到0.22%,合金的抗拉强度由463 MPa提高到484 MPa,提升了4.5%;屈服强度由288 MPa提高到319 MPa,提升了10.8%。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主要来源于Cr的固溶强化和S′相的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cu/Mg比 固溶强化 析出强化 cr AL-cu-MG-AG合金 析出相 欠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Cr对Sn-9Zn-2Cu无铅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邹敏明 宋菲菲 +5 位作者 聂泽龙 黄仕彪 温瑞 庄昀 吴戈 程立章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在Sn-9Zn-2Cu钎料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Cr(分别简称为SZC、SZC-0.1、SZC-0.2、SZC-0.4),研究Cr对SZC钎料合金热学性质、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r对钎料合金熔点影响较小,SZC钎料合金的凝固区间温度为1... 在Sn-9Zn-2Cu钎料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Cr(分别简称为SZC、SZC-0.1、SZC-0.2、SZC-0.4),研究Cr对SZC钎料合金热学性质、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r对钎料合金熔点影响较小,SZC钎料合金的凝固区间温度为18.7℃,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Cr后,钎料合金凝固区间温度分别为21.2、18.8、19.5℃。不同Cr含量的SZC-x Cr钎料合金均由β-Sn相、α-Zn相及γ-Cu_(5)Zn_(8)相组成。与SZC钎料合金相比,SZC-0.1钎料合金中γ-Cu_(5)Zn_(8)相的数量和形状无变化,但针状α-Zn相数量减少;与SZC-0.1钎料合金相比,SZC-0.2钎料合金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当Cr的质量分数升至0.4%时,钎料合金中的针状α-Zn相分布更均匀且数量进一步减少,同时γ-Cu_(5)Zn_(8)相尺寸明显变小且分布较均匀。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增加,钎料合金的硬度逐渐提高,SZC、SZC-0.1、SZC-0.2和SZC-0.4钎料合金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6.62HV、17.36HV、17.74HV、18.86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9Zn-2cu钎料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cr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_(x)-BTC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津威 李炬星 +2 位作者 宁淑英 张艳梅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Ni掺杂的Cu-Ni_(x)-BTC催化剂,研究其在5%O_(2)条件下C_(3)H_(6)-SCR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引入Ni使Cu-BTC催化活性改善,Cu-Ni_(1/2)-BTC在250-275℃的NO转化率达100%,N_(2)选择性98.3%。此外,利用多种技术方... 本研究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Ni掺杂的Cu-Ni_(x)-BTC催化剂,研究其在5%O_(2)条件下C_(3)H_(6)-SCR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引入Ni使Cu-BTC催化活性改善,Cu-Ni_(1/2)-BTC在250-275℃的NO转化率达100%,N_(2)选择性98.3%。此外,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掺杂到Cu-BTC的骨架结构中,部分在催化剂表面均匀分散。引入Ni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容减小,孔径增大;与Cu-BTC相比,Cu-Ni_(x)-BTC拥有更多Cu^(+)离子、吸附氧以及Lewis酸和在低温下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这使其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还原 C_(3)H_(6)-Scr 催化剂 cu-Ni_(x)-BTC 一步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Cr系合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作者 葛文哲 曹书光 +5 位作者 张彦敏 秦亚楠 陈文利 赵傲威 宋克兴 王强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93-2706,共14页
与Cu-Ni合金相比,Cu-Ni-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较强的韧性、抗氧化性以及耐海水腐蚀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中的冷凝器管、阀门及螺旋桨等关键部件。本文主要介绍了Cu-Ni-Cr系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Cu-Ni-Cr系合金在不同的制备... 与Cu-Ni合金相比,Cu-Ni-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较强的韧性、抗氧化性以及耐海水腐蚀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中的冷凝器管、阀门及螺旋桨等关键部件。本文主要介绍了Cu-Ni-Cr系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Cu-Ni-Cr系合金在不同的制备工艺、热处理及成型技术下组织结构的特点,并分析了调幅分解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对Cu-Ni-Cr系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Cu-Ni-Cr系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弹性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Cu-Ni-Cr系合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Cu-Ni-Cr系合金存在的不足,对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合金 制备工艺 强化机制 合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d-TiO_(2)/Ti金属丝网催化剂CO-SCR性能及其反应机理
6
作者 刘婷婷 杨柳 +4 位作者 刘付浩 李馨宇 何函泽 李晶 刘宝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4,155,共12页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微弧氧化、碱热处理、水热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等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钛网支撑的CuPd-TiO_(2)/Ti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低温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示出了卓越的低温催化性能,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分散性以及Cu-Pd合金的催化活性。与单一Pd催化剂相比,CuPd-TiO_(2)/Ti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NO吸附能力和更高的N2选择性。在120℃时,该催化剂实现了100%的NO_(x)转化率,并在200℃时达到100%的N_(2)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在长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硫能力。结论基于XPS、H_(2)-TPR和原位DRIFTS等表征技术,探讨了Cu-Pd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发现,Cu的引入通过电子转移促进Pd0物种的形成,提高其在TiO_(2)表面的分散性,并优化CO与NO的吸附行为,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整体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d合金催化剂 金属丝网 CO-Scr 低温活性 氮氧化物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和Y对Cu-0.8Cr-0.2Zr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导率的影响
7
作者 张家辉 刘香君 +2 位作者 郭文涛 白庆伟 金永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提升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满足新基建对材料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单一稀土Ce、Y含量和混合稀土Ce/Y质量比对Cu-0.8Cr-0.2Zr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导率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单一稀土时,随着稀土Ce或Y含量的增加... 为提升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满足新基建对材料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单一稀土Ce、Y含量和混合稀土Ce/Y质量比对Cu-0.8Cr-0.2Zr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导率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单一稀土时,随着稀土Ce或Y含量的增加,铸态合金组织呈现先细化后粗化的趋势,硬度和电导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Y的细化合金组织、提升合金硬度及电导率的效果优于Ce;添加混合稀土后,铸态合金组织的细化效果优于添加单一稀土,但硬度和电导率低于单一稀土合金,且当Ce/Y质量比稍高时合金电导率较高,当Ce/Y质量比稍低时合金的组织细化效果和硬度较好;与铸态合金相比,轧制热处理使得合金组织进一步细化,电导率和力学性能进一步改善;经轧制热处理后,含0.5%Y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最优,分别为132.38 HV和485.33 MPa,含0.25%Ce和0.25%Y合金的电导率最优,为81.08%IACS。本研究有利于促进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平衡利用,并为Cu-Cr-Zr合金的工业生产及性能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电导率 微观组织 稀土 CE Y 轧制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Nb改性促进Mn-Cu/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季科 钟金钦 +1 位作者 刘冰冰 郭健翔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54,共17页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助浸渍法通过掺Nb改性制备了具有良好低温催化活性的Mn_(7)-Cu_(3)-Nb_(x)/BCN催化剂。NH_(3)-SCR测试结果表明,掺Nb量为0.05%的Mn_(7)-Cu_(3)-Nb_(0.05)/BCN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SCR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在150-275℃具有不低于94%的NO转化率,且N_(2)选择性也得到提升。抗水抗硫中毒实验结果表明,掺Nb改性催化剂Mn_(7)-Cu_(3)-Nb_(0.05)/BCN同样具有较好的抗中毒性能,在通入1.0×10^(-4)SO_(2)和5%H_(2)O 14.75 h后,其NO转化率仍能稳定维持在75%以上。结合SEM、XRD、XPS、NH_(3)-TPD、NO-TPD以及原位红外漫反射(in situ DRIFT)等多种表征手段详细探究了掺Nb改性对于Mn_(7)-Cu_(3)/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掺Nb改性能够有效抑制Mn_(7)-Cu_(3)/BCN催化剂表面上CuO和Cu物种的结晶,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均匀分散。同时,Nb的掺杂有效提升了Mn^(4+)和O_α物种浓度,促使更多的NO被氧化为NO_(2),促进了“Fast-SCR”反应进程。掺Nb改性能够促进NH_(3)和NO的吸附与活化,促使更多的-NH_(2)、硝酸盐等有益中间体加速形成,进而有效提升了SCR脱硝反应的整体反应速率。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掺Nb改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低温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 Mn-cu/BCN催化剂 掺Nb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igendum to“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Water-Mediated CO_(2)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Reactions on Cu@C_(2)N Catalysts:A Theoretical Study”[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2024)40,2303040]
9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44,共1页
Hanyu Xu 1,Xuedan Song 1,*,Qing Zhang 1,Chang Yu 1,Jieshan Qiu 1,2,*1 Liaoning Key Lab for Energ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 Hanyu Xu 1,Xuedan Song 1,*,Qing Zhang 1,Chang Yu 1,Jieshan Qiu 1,2,*1 Liaoning Key Lab for Energ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Liaoning Province,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engineeringdalian theoretical study water mediated cu C N catalysts fine chemicalsschool CO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对00Cr12Ni9Mo4Cu2TiAl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10
作者 徐梓真 赵英利 +2 位作者 任帅 孙智妍 张志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47-152,共6页
研究了00Cr12Ni9Mo4Cu2TiAl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电渣重熔过程中关键强化元素Ti的损耗,讨论了不同化学成分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Al保Ti”技术,经过电渣重熔过程后,Ti和Al的元素含量得到稳定控制,... 研究了00Cr12Ni9Mo4Cu2TiAl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电渣重熔过程中关键强化元素Ti的损耗,讨论了不同化学成分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Al保Ti”技术,经过电渣重熔过程后,Ti和Al的元素含量得到稳定控制,损耗率下降到4%以下。试验钢的硬度随Ti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在Ti含量为1.2wt%时,最佳时效强化温度为450℃,时间为120 min。微量元素V和Nb可以使材料强化。经1100℃/1 h固溶+450℃/2 h时效处理后,可以得到试验钢较为优异的组织和硬度,同时还具备相变硬化、加工硬化和时效强化多种强化机制,其中时效强化对试验钢的影响最大,硬度提高220 HV,占硬度总增加量的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cr12Ni9Mo4cu2TiAl钢 电渣重熔 固溶 时效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共掺杂ZnO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析
11
作者 王静 于海宁 李建莉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1,共8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的研究方法,计算了本征ZnO、Cu单掺ZnO和Cu-Cr共掺ZnO体系的光电性能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Cu单掺ZnO体系仍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值变窄,呈现半金属性和一定的铁磁性。Cu、Cr共掺ZnO后,由于Cu离子与Cr离子的协同效应,带... 利用第一性原理的研究方法,计算了本征ZnO、Cu单掺ZnO和Cu-Cr共掺ZnO体系的光电性能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Cu单掺ZnO体系仍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值变窄,呈现半金属性和一定的铁磁性。Cu、Cr共掺ZnO后,由于Cu离子与Cr离子的协同效应,带隙要比Cu单掺增大,净磁矩为2.68µ_(B),铁磁性显著增强,该磁矩是由sp-d和p-d杂化引起的。进一步光学性质表明,吸收边发生红移,扩大光吸收范围,这些性能为ZnO半导体在光电器件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共掺ZnO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粉尘和铜渣协同碳热还原制备Fe-Cr-Ni-Cu合金
12
作者 么洪达 王楠 陈晓庆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8,共9页
为实现不锈钢粉尘和铜渣中金属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了碳热法还原金属氧化物制备Fe-Cr-Ni-Cu合金的新工艺.利用高温实验,探究了配碳量[n(C)/n(O)]、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对金属收得率以及金属相成分的影响,获得了有利于提高金属收得率的最... 为实现不锈钢粉尘和铜渣中金属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了碳热法还原金属氧化物制备Fe-Cr-Ni-Cu合金的新工艺.利用高温实验,探究了配碳量[n(C)/n(O)]、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对金属收得率以及金属相成分的影响,获得了有利于提高金属收得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对金属相生长机理、不锈钢粉尘和铜渣协同碳热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碳量为1.00,还原时间为20 min,还原温度为1 500℃的工艺参数下,金属收得率较高,Fe, Cr, Ni, Cu的收得率分别为96.34%,91.04%,96.81%和96.46%,还原后形成的合金中Fe, Cr, Ni, 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3.98%,19.55%,3.78%和1.36%.随着还原时间的增加,微细的金属相颗粒不断聚集,形成大尺寸颗粒;金属相颗粒生长指数n=1,生长速率常数K=1.23μ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粉尘 铜渣 协同碳热还原 Fe-cr-Ni-cu合金 金属收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界面含Cr-O-C防黏层Cu/Ni复合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杨光 胡正晨 +1 位作者 惠越 陈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符合细晶强化规律,晶粒塑性变形主要受晶体内部的位错滑移控制,最大应力增加9.52%;当晶粒尺寸小于12 nm时,由于晶界所占比例的增加,拉伸过程的塑性变形更多受晶界变形控制,屈服强度下降。Cr-O-C界面弱化了Cu/Ni复合体的强度,随着界面上Cr、O和C原子数量的增加,Cu/Ni复合体的抗拉强度随之降低,最大应力下降56.40%,Cu/Ni复合体内部的位错数量也随之降低,转移到Ni表面的Cu原子数量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晶粒尺寸 cu/Ni复合体 cr-O-C防黏层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u复合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木质素类污染物的研究
14
作者 安俊健 卢锦程 +1 位作者 汪珊珊 王鹏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本研究以二氧化锰、硝酸铜和二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_(2)-Cu(mIM)2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以降解木质素模型物香草酸。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研究催化剂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以二氧化锰、硝酸铜和二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_(2)-Cu(mIM)2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以降解木质素模型物香草酸。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研究催化剂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387 g/L、氧化剂初始浓度1.3 mmol/L、pH值为6.1的条件下,可以降解94.23%的香草酸;三维荧光检测表明,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催化氧化降解对造纸废水中污染物;电子顺磁共振表征表明,该降解体系中的主要反应活性物质是^(1)O_(2)、·OH和SO_(4)^(-)·,其中非自由基^(1)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Mn-cu双金属复合催化剂 木质素 造纸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Cu-1.16Ni-0.36Cr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文明 李韶林 +3 位作者 宋克兴 王强松 丁宗业 朱莹莹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变形温度下以动态回复为主,在950℃下发生完全的动态再结晶。通过真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根据应变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对本构方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对流变应力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热加工图表明,该合金适宜的热变形工艺参数为900~950℃和0.1~1 s^(-1),其中950℃和1 s^(-1)变形条件下组织状态最佳,为晶粒细小均匀的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改性MIL-100(Fe)催化剂的SCR-C_(3)H_(6)脱硝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维 宁淑英 +3 位作者 蔡晨 陈佳音 周皞 苏亚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1-4960,共10页
烃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HC)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催化剂有效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其活性的关键因素。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IL-100(Fe),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Cu含量的m Cu-MIL-100(Fe)催化剂,... 烃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HC)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催化剂有效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其活性的关键因素。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IL-100(Fe),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Cu含量的m Cu-MIL-100(Fe)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中对其催化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的引入使MIL-100(Fe)催化活性得到改善。2.3Cu-MIL-100(Fe)的NO转化率在275℃下可达到100%,275~400℃范围内可维持85%以上NO转化率及90%以上N_(2)选择性,且具有较好抗SO_(2)的能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作了进一步讨论。N_(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加入适量Cu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增强催化剂表面对反应气体的吸附能力;XPS研究结果表明,Cu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数目。Cu与Fe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现象。H_(2)-TPR曲线表明Cu使催化剂的还原特征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增强了其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催化还原 碳氢化合物 催化剂 cu改性 抗SO_(2)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Cu-Ni-Cr-Si合金性能提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小维 吴杰峰 沈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Cu-Ni-Cr-Si系列合金的综合性能,对比分析了Cu-Ni-Cr-Si合金热处理前后合金的显微硬度、拉伸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等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热处理后的Cu-Ni-Cr-Si合金的拉伸性能明显提升,显微硬度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Cu-Ni... 为了深入了解Cu-Ni-Cr-Si系列合金的综合性能,对比分析了Cu-Ni-Cr-Si合金热处理前后合金的显微硬度、拉伸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等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热处理后的Cu-Ni-Cr-Si合金的拉伸性能明显提升,显微硬度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Cu-Ni-Cr-Si合金是典型的沉淀时效强化合金,热处理过程中溶质原子扩散,从而形成析出相,细小、弥散的析出相分布在合金的晶界中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研究发现,热处理后晶粒的尺寸显著变大,与此同时热驱动力促使析出相生成,一般为Ni/Si相和Cr/Si相,析出相具有较高的硬度,合金的显微硬度在热处理之后也会有显著提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发现,热处理之后小角度晶界转变为大角度晶界,局域取向差降低,推断位错密度降低。除此之外,溶质原子Cr、Ni、Si从基体中析出,对基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导电率由29.665%IACS提高到35.124%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Si合金 热处理 析出相 力学性能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对Cu-0.65Cr合金时效析出行为与强化作用的影响
18
作者 龚清华 陈辉明 +4 位作者 周晨阳 黄松炜 谢伟滨 汪航 杨斌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8,共8页
采用EBSD、TEM、硬度及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Sc对Cu-0.65Cr合金时效行为、强化作用与抗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Cu-0.65Cr和Cu-0.65Cr-0.2Sc合金在时效过程中会析出强化相,提升合金硬度与导电率。其中,Cu-0.65Cr-0.2Sc合金... 采用EBSD、TEM、硬度及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Sc对Cu-0.65Cr合金时效行为、强化作用与抗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Cu-0.65Cr和Cu-0.65Cr-0.2Sc合金在时效过程中会析出强化相,提升合金硬度与导电率。其中,Cu-0.65Cr-0.2Sc合金中会形成两种纳米尺度析出相粒子,即球状的面心立方结构富Cr相与短棒状的体心立方结构CuSc相。这两种析出相共同产生弥散强化作用要高于Cu-0.65Cr合金中富Cr相单独产生的弥散强化作用,致使峰时效Cu-0.65Cr-0.2Sc合金具有比Cu-0.65Cr合金更高的硬度值,其硬度值达到188 HV。此外,添加Sc能够提高Cu-Cr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同时减缓富Cr相的粗化。因此,峰时效态Cu-Cr-Sc合金的软化温度能够达到550~570℃,高于Cu-Cr合金的软化温度(49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时效 强化 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Te对Cu-Cr-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邓立勋 龚留奎 +5 位作者 尹飞 黄滢秋 张延松 陈子明 黄伟 张保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4,共7页
采用SEM、EDS等微观表征以及显微硬度和导电性能检测手段,研究了Te含量对Cu-Cr-Zr-Te合金铸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含量的增加,铸态Cu-Cr-Zr-Te合金的硬度呈逐渐升高的的趋势,但导电性能基本趋于稳定状态,热锻处理后合金... 采用SEM、EDS等微观表征以及显微硬度和导电性能检测手段,研究了Te含量对Cu-Cr-Zr-Te合金铸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含量的增加,铸态Cu-Cr-Zr-Te合金的硬度呈逐渐升高的的趋势,但导电性能基本趋于稳定状态,热锻处理后合金的硬度和导电率都有所上升。铸态Cu-Cr-Zr-Te合金中低含量Te与Zr结合力较强易形成CuZrTe化合物,提升Te含量倾向于形成CuCrTe化合物;合金经900℃/4h的保温、热锻处理后,CuCrTe化合物分解为富Te相和富Cr相造成基体中Te元素的贫化,导致元素Te与元素Cr的相对比例减小而形成CuZrTe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Te 硬度 cuZrTe化合物 cucrTe化合物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O-C钝化层改变多晶Cu表面能和表层位错的脱模力与脱模精度
20
作者 田振岐 杨光 +1 位作者 陈菊 李波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5,共11页
Cr-O-C钝化层可以提高精密电铸脱模精度,但Cr-O-C钝化层对基底表面的钝化规律和对表层的影响尚未清楚。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多晶Cu表面沉积离散的Cr、O和C原子,获得不同比例和数量的Cr-O-C钝化层。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Cr、O和C原... Cr-O-C钝化层可以提高精密电铸脱模精度,但Cr-O-C钝化层对基底表面的钝化规律和对表层的影响尚未清楚。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多晶Cu表面沉积离散的Cr、O和C原子,获得不同比例和数量的Cr-O-C钝化层。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Cr、O和C原子均可以大幅降低多晶Cu的表面能;随着原子数量的增加,多晶Cu的表面能呈下降趋势;Cr-O-C钝化层增加了多晶Cu表层的位错密度;新增加的位错以Shockley位错为主;在一定沉积原子数量内,位错密度有极值。在多晶Cu表面电沉积不同密度的Cr、O和C原子,通过接触角测试验证了Cr-O-C钝化层降低多晶Cu表面能的结论。电沉积脱模强度和脱模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随着沉积原子数的增加,脱模强度和脱模表面粗糙度均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离散Cr-O-C界面辅助精密电铸脱模提供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C界面 多晶cu 表面能 位错 脱模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