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Fs的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语喆 胡斌 +3 位作者 洪玉文 罗甘滨 付冬雪 成会玲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203,共7页
采用表面印迹法,以Cr(Ⅲ)为模板离子,UiO-66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对印迹条件进行优化,制备了19种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Cr(Ⅲ)-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制备印迹聚合物的优化条件为: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模板离... 采用表面印迹法,以Cr(Ⅲ)为模板离子,UiO-66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对印迹条件进行优化,制备了19种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Cr(Ⅲ)-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制备印迹聚合物的优化条件为: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60,UiO-66用量为30.00mg,乙醇与水(两者体积比为1∶1)为致孔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吸附实验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r(Ⅲ)-IIP_(14)和NIP 14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r(Ⅲ)-IIP_(14)对Cr(Ⅲ)离子的吸附量为4.61mmol/g,印迹因子为1.66,且在“竞争离子”共存条件下,对Cr(Ⅲ)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Cr(Ⅲ)-IIP_(14)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离子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表面印迹法 离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对锰氧化菌P.putida MnB1活性及功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元雪 赵雨溪 +1 位作者 孙群群 童曼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8-305,共8页
三价铬(Cr(Ⅲ))与锰氧化菌在环境中通常伴同存在,锰氧化菌介导生成的锰氧化物是Cr(Ⅲ)的主要天然氧化剂,探究Cr(Ⅲ)对锰氧化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对于阐明环境中的锰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putid... 三价铬(Cr(Ⅲ))与锰氧化菌在环境中通常伴同存在,锰氧化菌介导生成的锰氧化物是Cr(Ⅲ)的主要天然氧化剂,探究Cr(Ⅲ)对锰氧化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对于阐明环境中的锰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putida MnB1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实验探究了Cr(Ⅲ)对MnB1活性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Cr(Ⅲ)浓度高于0.05 mmol/L时会造成MnB1的显著死亡,且Cr(Ⅲ)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显著,当Cr(Ⅲ)高于0.02 mmol/L时会推迟锰的生物氧化,当Cr(Ⅲ)浓度高于0.2 mmol/L时完全抑制锰的生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Cr(Ⅲ)诱导产生的胞内活性氧和Cr(Ⅲ)颗粒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共同影响了MnB1的生长代谢和功能。研究结果为认识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锰氧化菌 活性氧 锰循环 铬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多糖-Cr(Ⅲ)络合物的形成及其脱铬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宏瑞 杜佳怡 +2 位作者 党靖雯 郝永永 朱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 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体分子内配位形成Cr(Ⅲ)络合物,络合物的零电荷点向pH中性偏移,增加了中和沉淀、絮凝沉淀的效果,但总铬去除率最高为85.62%。通过超声预处理与重捕剂协同絮凝剂的作用,络合物铬去除率可提高至98%以上,且不受pH的影响。此研究结果为非中性条件下铬的深度去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cr()络合物 絮凝沉淀 超声预处理 海藻酸钠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没食子酸-Cr(Ⅲ)络合物废水中Cr(Ⅲ)的去除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昉 马宏瑞 +1 位作者 郝永永 李琴莲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以大分子络合物没食子酸(GA)-Cr(Ⅲ)与小分子络合物柠檬酸(CA)-Cr(Ⅲ)为对象,考察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和季铵盐(QAS)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r(Ⅲ)的去除效果,比较了混凝沉淀、超声等辅助处理技术对GA-Cr(Ⅲ)溶液中Cr(Ⅲ)... 以大分子络合物没食子酸(GA)-Cr(Ⅲ)与小分子络合物柠檬酸(CA)-Cr(Ⅲ)为对象,考察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和季铵盐(QAS)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r(Ⅲ)的去除效果,比较了混凝沉淀、超声等辅助处理技术对GA-Cr(Ⅲ)溶液中Cr(Ⅲ)去除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除铬工艺为“混凝沉淀—重金属捕集”,并考察了该工艺对实际制革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GA-Cr(Ⅲ)溶液中,Cr(Ⅲ)与GA络合形成了大分子聚合物,使Cr(Ⅲ)被包裹在分子内部,导致重金属捕集剂难以发挥作用,去除效果较差;经超声处理后,GA-Cr(Ⅲ)的络合结构遭到破坏,促使包裹在有机物间的Cr(Ⅲ)裸露出来,从而有利于重金属捕集剂捕集;混凝沉淀与DTC类重金属捕集剂联用时,对Cr(Ⅲ)的去除效果最好,GA-Cr(Ⅲ)溶液经该工艺处理后,Cr(Ⅲ)去除率可达79.6%;采用混凝沉淀与DTC/QAS类重金属捕集剂联用的方法对实际制革废水处理后,出水ρ(Cr)均低于1.5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总铬的排放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cr() 重金属捕集剂 超声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预分离/富集FAAS法同时测定Cr(Ⅲ)和Cr(Ⅵ)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松涛 闫永胜 +3 位作者 徐婉珍 刘华 荆俊杰 谢吉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8-1020,共3页
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兴功能材料,具有一系列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一些优于传统材料的特殊性能。其中一点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大,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 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兴功能材料,具有一系列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一些优于传统材料的特殊性能。其中一点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大,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因而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纳米材料对许多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痕量元素分析较为理想的分离富集材料。文章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研究了纳米TiO2(金红石型)对Cr(Ⅵ)/Cr(Ⅲ)的吸附性能,并应用于水样中铬的形态分析。吸附体系中pH对Cr(Ⅵ)和Cr(Ⅲ)的吸附有很大影响,当pH〉6时,纳米TiO2对Cr(Ⅲ)的吸附率大于90%,而对Cr(Ⅵ)基本不吸附,从而达到二者的分离。pH6.5微酸性条件下,纳米TiO2吸附Cr(Ⅲ),然后以2mol·L^-1 HCl洗脱,得到Cr(Ⅲ)的含量,剩余水溶液中测定Cr(Ⅵ)含量。该法测定Cr(Ⅵ)和Cr(Ⅲ)的检出限分别为57和41ng·mL^-1,RSD分别为2.6%和3.4%(2.0μg·mL^-1 Cr,n=6),Cr(Ⅵ)和Cr(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0和0.1~10μg·mL^-1。该法选择性好,大多数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法简便快速,用于工业废水、地表水中铬的形态分析,结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火焰原子吸收法 cr() cr(Ⅵ)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和XPS对沸石合成特性及Cr(Ⅲ)去除机制的谱学表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范春辉 马宏瑞 +2 位作者 花莉 王家宏 王海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4-329,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使用XRD,SEM和ζ电位分析沸石产品的组成特性,借助FTIR和XPS等揭示废水中Cr(Ⅲ)的去除机制。合成产品主要为NaP1型沸石,在pH值8~12区间内,ζ电位由-8.72mV降到-24.46mV。准二级方程和Lang...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使用XRD,SEM和ζ电位分析沸石产品的组成特性,借助FTIR和XPS等揭示废水中Cr(Ⅲ)的去除机制。合成产品主要为NaP1型沸石,在pH值8~12区间内,ζ电位由-8.72mV降到-24.46mV。准二级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对试验的拟合效果更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33.557 0mg.g-1。FTIR图谱表明—OH和Si—O类官能团在反应过程中有重要贡献。XPS全谱发现:结合能576.45eV为Cr(2p3/2)的特征峰,揭示了吸附过程的有效性。吸附Cr(Ⅲ)后,沸石中Si—Si和Si—O对应的结合能增加了0.25和0.60eV,含Si官能团可能与Cr(Ⅲ)发生了配位反应。O(1s)的结合能在反应后变得更低。这些证据表明:沸石对Cr(Ⅲ)的去除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沸石 cr() 粉煤灰 FTIR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Ⅲ)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白树林 赵桂英 付希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0-672,共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of modifying the active carbon with oxidizing agent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modified active carbon were detected.The active carbon has been amployed as a...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of modifying the active carbon with oxidizing agent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modified active carbon were detected.The active carbon has been amployed as an adsorbent for removing of Cr(Ⅲ) from equeous solution.The effect of removal of Cr(Ⅲ) of the pH of solution and time of adsorption were discussed.In addition,the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with modified the active carbon for Cr(Ⅲ)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cr() 废水处理 吸附剂 离子交换容量 铬() 冶炼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富集ICP-AES测定环境水体中Cr(Ⅵ)和有机态Cr(Ⅲ)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红梅 朱志良 +1 位作者 张荣华 赵建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5-168,共4页
选用33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微污染水体中的Cr(Ⅵ)和有机态Cr(Ⅲ)进行了分离富集作用研究,考察了酸度、富集时间、洗脱液类型、洗脱液浓度及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分离富集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别用1.0 mol.L-1HCl和2.0 mol.L-1NH4NO3... 选用33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微污染水体中的Cr(Ⅵ)和有机态Cr(Ⅲ)进行了分离富集作用研究,考察了酸度、富集时间、洗脱液类型、洗脱液浓度及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分离富集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别用1.0 mol.L-1HCl和2.0 mol.L-1NH4NO3+0.5 mol.L-1NH3.H2O可以很好分步洗脱有机态Cr(Ⅲ)和Cr(Ⅵ),利用ICP-AES测定,该方法对Cr(Ⅲ)和Cr(Ⅵ)的检出限分别为1.1和1.4μg.L-1,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平均值分别为3.8%和5.6%。该方法适用于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及生活污水中痕量Cr(Ⅵ)和有机态Cr(Ⅲ)的分离富集及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富集 有机态cr() cr(Ⅵ) ICP-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革鞣液中有机配体对Cr(Ⅲ)加碱沉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利珍 马宏瑞 +1 位作者 王颖勃 徐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9-354,共6页
选用代表性蒙囿剂甲酸和柠檬酸以及皮胶原的水解产物明胶为对象,研究了这3种有机配体对Cr(Ⅲ)碱沉淀过程和耐碱性的影响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不同pH条件下的配合物变化进行了识别,分析了相应碱沉淀物热失... 选用代表性蒙囿剂甲酸和柠檬酸以及皮胶原的水解产物明胶为对象,研究了这3种有机配体对Cr(Ⅲ)碱沉淀过程和耐碱性的影响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不同pH条件下的配合物变化进行了识别,分析了相应碱沉淀物热失重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机配体对Cr(Ⅲ)有不同程度的络合作用,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较大差异,其稳定性与配合物的耐碱性顺序一致,依次顺序为:柠檬酸>明胶>甲酸.鞣制废水中铬与羟基羧酸型蒙囿剂络合是其难以去除的主要原因,胶原水解产物也会影响沉淀效果,同时发现有机配体与Cr(Ⅲ)可协同沉淀,鞣制废水中铬的彻底去除需先破除铬的络合物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柠檬酸 明胶 cr() 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及氧化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强 刘双营 +2 位作者 黄玉明 肖广全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70,共7页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应平衡时,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氧化量与加入初始Cr(Ⅲ)的浓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水钠锰矿对Cr(Ⅲ)的氧化率,随初始Cr(Ⅲ)浓度增加而减小;温度是影响水钠锰矿对Cr(Ⅲ)的吸附和氧化的重要因素,35℃时的吸附量显著低于25℃时的吸附量,而3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明显高于2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表明升温对吸附反应不利,而对氧化反应有利;溶液酸度对于Cr(Ⅲ)的吸附和氧化有着不同的影响,随着pH的升高,Cr(Ⅲ)离子氧化量、氧化率增大,然而,水钠锰矿对总Cr的吸附量则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表明pH的升高有利于氧化反应,而对吸附反应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cr() 吸附解吸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羧基配位状态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伟 程潇甫 +1 位作者 王伟杰 张文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本文采用模型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核单齿配位、单核螯合配位、多核单齿配位以及多核双点配位Cr(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结果显示,单核单齿配位体系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低于单核螯合配位体系。模型实验与理论预测活性得... 本文采用模型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核单齿配位、单核螯合配位、多核单齿配位以及多核双点配位Cr(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结果显示,单核单齿配位体系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低于单核螯合配位体系。模型实验与理论预测活性得出的结论一致。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多核Cr(Ⅲ)离子与羧基形成单齿配位结合和双点单齿配位结合后理论参数的差异。前线轨道能差表明这些配合物中Cr(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顺序为:单核螯合配位>单核单齿配位>四核双点单齿配位>三核单齿配位>二核单齿配位。研究结果将有益于控制皮革中Cr(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稳定性 配合物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Cr(Ⅲ)和Cr(Ⅵ)分离及ICP-MS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冬根 廖世军 贺咏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2-174,共3页
本文报道了食品中Cr(Ⅲ)和Cr(Ⅵ)分离并用ICP-MS仪进行测定方法.食品经微波消化后,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以45Sc为内标元素,采用内标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加标回收率是98.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1%~3.5%,检测限是0.006~0.01ng/... 本文报道了食品中Cr(Ⅲ)和Cr(Ⅵ)分离并用ICP-MS仪进行测定方法.食品经微波消化后,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以45Sc为内标元素,采用内标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加标回收率是98.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1%~3.5%,检测限是0.006~0.01ng/ml,可用于食品以及饮用水、废水中Cr(Ⅲ)和Cr(Ⅵ)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食品 cr() cr(Ⅵ) 离子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微生物吸附剂对低质量浓度Cr(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欣 谭周亮 +2 位作者 周后珍 王璐 李旭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8,共7页
从皮革铬鞣、复鞣污泥等处分离、纯化出4株吸附Cr^(3+)菌株TP、XB、MY和TQ,采用ASS和FTIR等方法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吸附剂对低质量浓度Cr^(3+)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其对Cr^(3+)的最... 从皮革铬鞣、复鞣污泥等处分离、纯化出4株吸附Cr^(3+)菌株TP、XB、MY和TQ,采用ASS和FTIR等方法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吸附剂对低质量浓度Cr^(3+)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其对Cr^(3+)的最佳吸附条件是pH值4.0,投加量0.5g/L,吸附温度30℃;TP、XB、MY和TQ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8.66 mg/g、11.65 mg/g、11.05 mg/g和10.22 mg/g。碱处理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吸附的吸附量,经过0.3 mol/L NaOH预处理后,其吸附量分别提高了17.86%~38.96%。吸附等温曲线拟合研究表明,吸附剂TP、MY和TQ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XB更符合Temkin等温方程;用Dubimim-Radushkevich(D-R)等温曲线方程拟合发现,TP、XB和TQ吸附过程属于离子交换吸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4种吸附剂对Cr^(3+)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表明,该过程主要分为吸附剂外表面吸附、细孔内缓慢吸附和平衡吸附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生物吸附 c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特性ⅡpH、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桂秋 谭文峰 +1 位作者 冯雄汉 刘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2-857,共6页
以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pH、离子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氧化锰矿物对Cr(Ⅲ )的氧化。结果表明 :随着体系pH的降低、离子强度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 ,供试铁锰结核对Cr(Ⅲ )的氧化量增加 ,这除了与其氧化还原反应本身消耗H... 以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pH、离子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氧化锰矿物对Cr(Ⅲ )的氧化。结果表明 :随着体系pH的降低、离子强度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 ,供试铁锰结核对Cr(Ⅲ )的氧化量增加 ,这除了与其氧化还原反应本身消耗H+有关外 ,还与氧化锰矿物表面电荷性质和电位变化、共存的氧化铁矿物有关。而上述因素的变化导致N2 1、N4 1号样氧化Cr(Ⅲ )的增幅比N5 1号样的大 ,则可能与氧化锰矿物的结晶程度、晶体构造和铁锰结核中Mn(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铁锰结核 cr 氧化特性 PH值 离子强度 温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度法测定镀铬液及铬酸钝化液中Cr(Ⅵ)和Cr(Ⅲ)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东 苏会东 +1 位作者 孙德成 安成强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4期36-38,共3页
在硫酸介质中,沸水浴加热条件下,Cr(Ⅵ)能氧化玫瑰桃红R褪色,且褪色程度(ΔA)与Cr( Ⅵ)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Cr(Ⅵ)和Cr( Ⅲ)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8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04L·mol-1&... 在硫酸介质中,沸水浴加热条件下,Cr(Ⅵ)能氧化玫瑰桃红R褪色,且褪色程度(ΔA)与Cr( Ⅵ)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Cr(Ⅵ)和Cr( Ⅲ)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8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04L·mol-1·cm-1。该方法可用于镀铬溶液和铬酸钝化液中Cr(Ⅵ)和Cr(Ⅲ)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铬液 铬酸钝化液 cr(Ⅵ)和cr()?4 玫瑰桃红R 褪色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液膜法处理含Cr(Ⅲ)废水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余晓皎 姚秉华 周孝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36-1739,共4页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Cr(Ⅲ) through the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system of TBP-Span80-atoleine -kerosene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membrane phase component, pH value in external phase, concentration of H2SO4 in...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Cr(Ⅲ) through the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system of TBP-Span80-atoleine -kerosene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membrane phase component, pH value in external phase, concentration of H2SO4 in internal phase,ratio of emulsion-water (R ew)and coexisting ions on the transport rate of Cr(Ⅲ)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port rate of Cr(Ⅲ)could reach 99.5% under the optimun conditions of 7%TBP, 5%Span80, 4% atoleine, 84%kerosene, 1.0 mol·L -1 H2SO 4 in internal phase and pH 3.5 in external phase.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Cr(Ⅲ) waste-water, and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Cr(Ⅲ) could be reduced to 1.0 mg·L -1 ,which was below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膜 液膜分离 磷酸三丁酯 cr()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杰 王成贤 +1 位作者 朱义年 张学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77-2280,共4页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的吸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Cr(Ⅲ)的初始浓度相同时,添加化肥使土壤中Cr(Ⅲ)的...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的吸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Cr(Ⅲ)的初始浓度相同时,添加化肥使土壤中Cr(Ⅲ)的吸附率、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其中,KCl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初始浓度为1850mg·L-1时,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下降17.3%和35.2%。由Langmuir方程得出的饱和吸附量b可以认为,6种化肥对土壤吸附Cr(Ⅲ)的抑制作用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由DeBoer-Zwikker方程推算出土壤中Cr(Ⅲ)的吸附势E0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对照(CK)。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含铬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土壤 cr()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n_3O_4吸附水中Cr(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子川 李燕 +1 位作者 于化江 吴银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以合成的Mn_3O_4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Mn_3O_4投加量和Cr(Ⅲ)浓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当Cr(Ⅲ)初始浓度为10mg/L时,发生吸附的pH范围为3.0~7.2,pH= 6.5时吸附率达到93.7%,pH>7.2时容易出... 以合成的Mn_3O_4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Mn_3O_4投加量和Cr(Ⅲ)浓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当Cr(Ⅲ)初始浓度为10mg/L时,发生吸附的pH范围为3.0~7.2,pH= 6.5时吸附率达到93.7%,pH>7.2时容易出现Cr(OH)_3沉淀;在25℃及pH=5.5的条件下,Mn_3O_4对Cr(Ⅲ)的吸附量经历一个先快速上升,后逐渐增大并达到平衡的过程,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7h;Cr(Ⅲ)的吸附量随Mn_3O_4投加量和Cr(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3O4cr()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啶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GFAAS测定废水中痕量Cr(VI)和Cr(Ⅲ)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宁川 徐通敏 +1 位作者 祝慧 方禹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6-61,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用聚乙烯吡啶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废水中的痕量Cr(Ⅵ)被富集到经聚乙烯吡啶修饰的钨丝电极上,然后放入石墨杯中进行原子吸收测定“Cr(Ⅲ)在碱性条件下经H_2O_2氧化为... 本文研究了用聚乙烯吡啶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废水中的痕量Cr(Ⅵ)被富集到经聚乙烯吡啶修饰的钨丝电极上,然后放入石墨杯中进行原子吸收测定“Cr(Ⅲ)在碱性条件下经H_2O_2氧化为Cr(Ⅵ),同法测定在pH为4的HCl介质中,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25ng/m1,对含Cr(Ⅵ)10ng/ml的溶液十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5.4%,检出限0.4ng/ml,二十多种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1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啶 化学修饰电极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桂秋 张鹤飞 +1 位作者 刘凡 谭文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以几种土壤锰结核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法和化学选择溶提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氧化锰矿物氧化Cr(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N1>N4>N2>N5,与所含易还原性锰含量顺序不一致.换算成易还原性... 以几种土壤锰结核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法和化学选择溶提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氧化锰矿物氧化Cr(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N1>N4>N2>N5,与所含易还原性锰含量顺序不一致.换算成易还原性锰对Cr(Ⅲ)的氧化后,则其顺序为N4>N2>N1>N5.由组成供试锰结核的主要氧化锰矿物得知,对Cr(Ⅲ)的氧化能力:钠水锰矿>锂硬锰矿>钙锰矿,这可能与氧化锰矿物的结晶程度、晶体构造和Mn(Ⅳ)含量的差异以及Cr(Ⅲ)在氧化锰表面的吸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锰结核 cr 氧化能力 氧化锰矿物 平衡吸附法 化学选择溶提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