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CH/Au复合黑腔诊断孔电火花加工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军 张昭瑞 +6 位作者 梅鲁生 黄燕华 朱磊 刘峰 张海军 李国 宋成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5,共4页
通过电火花加工技术,采用含碳较高的煤油作为电介质,利用导电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好的紫铜作电极材料,实现了SiO2/CH/Au复合黑腔侧表面方形诊断孔的精密加工。采用OLYMPUS STM6测量显微镜对诊断孔尺寸,结果表明:孔的尺寸加工精度可控制在&#... 通过电火花加工技术,采用含碳较高的煤油作为电介质,利用导电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好的紫铜作电极材料,实现了SiO2/CH/Au复合黑腔侧表面方形诊断孔的精密加工。采用OLYMPUS STM6测量显微镜对诊断孔尺寸,结果表明:孔的尺寸加工精度可控制在±10μm内,同一电极加工的诊断孔尺寸一致性可控制在±5μm内。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iO2/CH/Au加工导电层的成分,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由于电介质分解生成游离态的碳以及电极材料铜熔融后沉积在CH和SiO2层表面,形成辅助导电层。通过加工辅助导电层,产生的瞬时高温使SiO2和CH层熔融气化,从而实现对绝缘层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ch/Au 黑腔 诊断孔 电火花加工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CT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李芳 罗艳 肖泽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iOCT)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因IMH行iOCT... 目的探讨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iOCT)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因IMH行iOCT辅助下玻璃体切除的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内界膜填塞术),将所有纳入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行iOCT检查,评估术中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形态变化,内界膜剥除的完整性,黄斑裂孔边缘的形态,以及术中黄斑区视网膜微损伤等情况。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患眼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后共有7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23例,女49例,平均年龄(57.88±7.21)岁,随访6个月。在所有手术患者中,完成内界膜剥除后,iOCT观察到有15只患眼黄斑裂孔边缘出现了形态学变化,有18(18/72,25%)只眼出现术中视网膜微损伤,其中12只眼出现神经纤维层的异常,如神经纤维层出血,另6只眼出现视网膜内层结构的轻度抬高。iOCT显示首次剥膜完成后,8(8/72,11.1%)只患眼仍可观察到前膜碎片,提示剥膜不完整,进行了2次剥除,其余64只眼则完全剥除。内界膜填塞组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均通过iOCT得到确认。内界膜剥除组,内界膜填塞组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3组患者眼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BCVA均高于术前,结果差异显著(均P<0.05)。内界膜剥除组、内界膜填塞组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3组裂孔闭合率分别为89.7%、91.3%、95.0%,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与手术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填塞术和内界膜翻转覆盖术都是治疗IMH的有效术式。iOCT能够在术中清晰地实时动态观察黄斑区视网膜的形态,尤其是黄斑裂孔的细微结构改变,有利于提升术者对手术区域的认识,指导手术操作,优化手术决策,改善手术后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翻转覆盖术 内界膜填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6nm纳秒固体激光在CH薄膜上打孔的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齐立涛 刘凤聪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7-772,共6页
为了研究266nm纳秒固体激光在CH膜上打孔的工艺规律和材料去除机理,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了单脉冲和多脉冲打孔的实验研究,分析了266nm纳秒固体激光对CH膜材料的去除机理;取得了激光脉冲能量、脉冲数量对孔径和孔深影响规律的... 为了研究266nm纳秒固体激光在CH膜上打孔的工艺规律和材料去除机理,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了单脉冲和多脉冲打孔的实验研究,分析了266nm纳秒固体激光对CH膜材料的去除机理;取得了激光脉冲能量、脉冲数量对孔径和孔深影响规律的数据。结果表明,单脉冲打孔条件下,当激光脉冲能量为0.014mJ时,微孔直径和深度最小,当激光脉冲能量为0.326mJ时,微孔直径和深度最大,孔径和孔深随着激光脉冲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多脉冲打孔条件下,当激光脉冲能量较低时,激光对CH膜的单脉冲烧蚀率约为0.56μm/pulse,当激光脉冲能量较高时,激光对CH膜的单脉冲烧蚀率约为1μm/pulse,孔径和孔深随着激光脉冲数量的增加而增大;266nm纳秒固体激光在CH膜上打孔时的微孔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孔周围无残渣、碎屑等抛出物,边缘无热影响区,可推断其材料去除机理主要为“光化学蚀除”。该研究对266nm纳秒固体激光加工CH膜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加工ch 工艺实验 266nm纳秒固体激光 微孔 烧蚀特征 材料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N中融合优选机制和变螺旋策略的自适应黑洞覆盖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滕志军 王幸幸 刘佳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4,共7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优化过程中,黑洞算法往往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节点分布不均,后期收敛缓慢。因此提出一种融合优选机制和变螺旋策略的自适应黑洞算法,建立具有最优解的黑洞种群,引入黑洞优选机制,使星体种群在迭代过程中不再...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优化过程中,黑洞算法往往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节点分布不均,后期收敛缓慢。因此提出一种融合优选机制和变螺旋策略的自适应黑洞算法,建立具有最优解的黑洞种群,引入黑洞优选机制,使星体种群在迭代过程中不再围绕一个黑洞进行寻优,经过多次迭代,黑洞种群数量减少,即最优解所在区域更加精确,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并围绕最优解附近进行局部搜索,从而实现全局和局部优化能力的平衡。其次,动态调整星体位置更新过程中的螺旋形状,黑洞种群规模不断减小的同时螺旋形状也逐渐变小,即星体能够在更靠近最优解的区域进行开采,提高优化精度。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黑洞算法能使节点覆盖率显著提升,覆盖盲区和重叠区域面积大幅减少,节点的移动距离也明显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黑洞算法 优选机制 变螺旋策略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能量均衡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修补方法
5
作者 闫雒恒 皇甫中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针对现有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空洞修补方法需要空洞边界探测、通信和计算开销大、覆盖率和能量均衡性差、水下环境模型过于理想化等问题,考虑水底地形复杂,且通常存在较大障碍物等环境因素,建立了基于能量的节点之间、区域边界、零能量... 针对现有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空洞修补方法需要空洞边界探测、通信和计算开销大、覆盖率和能量均衡性差、水下环境模型过于理想化等问题,考虑水底地形复杂,且通常存在较大障碍物等环境因素,建立了基于能量的节点之间、区域边界、零能量空洞、低能量覆盖洞、水底地形及障碍物作用力等多维度的虚拟力模型,提出了基于上述虚拟力模型和能量均衡的空洞修补算法。该算法不需要精确的空洞边界探测,对水下复杂地形和不同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此外,提出的对低能量节点、低能量覆盖洞冗余修补的策略,显著提高了修补后网络能量分布的均衡性,减少了因低能量节点的能量很快耗尽而出现新的覆盖空洞的频率,减少了空洞修补频次,降低了网络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控制 空洞修补 虚拟力 能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优化策略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春江 吴华瑞 +1 位作者 刘强 朱丽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122,共8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状态中存在覆盖空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有效覆盖区域的空洞侦测修复策略。该策略以满足一定网络区域覆盖质量为前提,在空洞区域内合理增加工作节点以提高网络覆盖率为优化目标,采用几何图形向量方法对...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状态中存在覆盖空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有效覆盖区域的空洞侦测修复策略。该策略以满足一定网络区域覆盖质量为前提,在空洞区域内合理增加工作节点以提高网络覆盖率为优化目标,采用几何图形向量方法对节点感知范围和Voronoi多边形的位置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力求较准确地计算出空洞面积,找寻最佳空洞修复位置,部署较少的工作节点保证整个网络的连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总节点个数和感知重叠区域,控制网络中冗余节点的存在,同时其收敛速度较快,能够获得比现有算法更高的目标区域空洞修复率,实现网络覆盖控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覆盖率 VORONOI 覆盖质量 覆盖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检测算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戴国勇 陈麓屹 +1 位作者 周斌彬 徐萍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0-623,共4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节点随机部署或部分节点能量耗尽带来的覆盖空洞(CH)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覆盖空洞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在覆盖区域范围内构建Voronoi图,通过计算每个Voronoi区域内的节点到该区域的...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节点随机部署或部分节点能量耗尽带来的覆盖空洞(CH)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覆盖空洞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在覆盖区域范围内构建Voronoi图,通过计算每个Voronoi区域内的节点到该区域的顶点和边的距离来判断是否存在覆盖空洞,标识覆盖空洞的边界节点。仿真实验评估了不同节点分布密度、不同感知半径对空洞平均检测时间、平均能耗的影响,并与路径密度(PD)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空洞平均检测时间和节点平均能耗两个方面均有10%左右的提升,对进一步延长网络生存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VORONOI图 能耗 半分布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移动内点来修复传感器网络空洞的算法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凯 刘全 +2 位作者 张书奎 李瑾 翁东良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124,共9页
针对目标区域中存在感知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空洞修复准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移动节点无需地理信息的修复算法SOI,该算法通过计算空洞边缘可移动的最佳内点,使该边缘节点到达新的位置,实现减少目标区域中空洞面积的目的。分析与仿... 针对目标区域中存在感知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空洞修复准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移动节点无需地理信息的修复算法SOI,该算法通过计算空洞边缘可移动的最佳内点,使该边缘节点到达新的位置,实现减少目标区域中空洞面积的目的。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与VHR算法相比,SOI算法在部署密集的传感网络中需要移动的总距离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空洞修复 移动内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率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范兴刚 杨静静 王恒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8-431,共14页
覆盖与连通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问题.研究考虑连通性的概率覆盖增强算法,构建覆盖空洞的修补半径,提出了移动距离和修补半径的关系模型.通过这个关系模型,移动节点在修补圆上选择保持连通的修补位置;根据这个移动距离和空洞面积... 覆盖与连通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问题.研究考虑连通性的概率覆盖增强算法,构建覆盖空洞的修补半径,提出了移动距离和修补半径的关系模型.通过这个关系模型,移动节点在修补圆上选择保持连通的修补位置;根据这个移动距离和空洞面积,移动节点进一步创建空洞的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空洞进行修补,节能而高效地实现覆盖增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既能得到较高的覆盖率,又能保证整个网络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的概率空洞修补算法 覆盖空洞 连通空洞 联合感知概率 修补半径 移动距离 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角形网格空洞修复算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全 杨凯 +1 位作者 伏玉琛 张书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在网络初始化时节点随机部署在目标区域中,导致某一区域未被覆盖而形成覆盖空洞.针对目标区域中存在覆盖空洞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无需地理信息的空洞探测算法ATN和空洞修复算法TNR.利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在网络初始化时节点随机部署在目标区域中,导致某一区域未被覆盖而形成覆盖空洞.针对目标区域中存在覆盖空洞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无需地理信息的空洞探测算法ATN和空洞修复算法TNR.利用ATN算法检测节点与其邻居形成的三角形网格是否被完全覆盖,TNR算法以ATN算法理论为基础,向三角形网格中添加节点使目标区域完全覆盖.理论与仿真实验分析表明,ANR算法能够探测出目标区域中所有空洞,TNR算法在部署密集的传感网络中能够快速完成空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空洞修复 三角形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洞修复方法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良民 李菲 秦颖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静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常出现的覆盖洞问题,采用了移动节点进行修复的思路,提出了三角形贴片式的逐步增加移动节点方法。该方法利用覆盖洞边缘节点提供的辅助信息,指导移动节点移动到"最佳"位置。首先从几何理论上分析... 针对静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常出现的覆盖洞问题,采用了移动节点进行修复的思路,提出了三角形贴片式的逐步增加移动节点方法。该方法利用覆盖洞边缘节点提供的辅助信息,指导移动节点移动到"最佳"位置。首先从几何理论上分析了最佳位置的存在条件,随后证明了在相关位置部署移动节点可以保证最低覆盖率大于90%,最后以仿真实验验证并分析了该算法的覆盖度、稳定性、冗余度等指标,并从移动节点覆盖能力利用率的角度,与相关工作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移动节点 覆盖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sAg和抗RBC双特异minibody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宇萍 乔媛媛 +4 位作者 化冰 刘晓琳 谢帮铁 马大龙 王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8-301,共4页
目的 :用抗HBsAg和抗RBC单链抗体构建双特异minibody抗体模型。方法 :将人IgG1CH3 经点突变方式 ,在CH3界面由大分子氨基酸代替小分子氨基酸形成“knob”(T36 6W) (杵状结构 ) ,另一个CH3 分子由 3个小分子氨基酸代替 3个大分子氨基酸... 目的 :用抗HBsAg和抗RBC单链抗体构建双特异minibody抗体模型。方法 :将人IgG1CH3 经点突变方式 ,在CH3界面由大分子氨基酸代替小分子氨基酸形成“knob”(T36 6W) (杵状结构 ) ,另一个CH3 分子由 3个小分子氨基酸代替 3个大分子氨基酸形成“hole”(T36 6S :L36 8A :Y40 7V) (臼状结构 ) ,并在此基础上在适当位置引入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 (S35 4C :T36 6W /Y34 9C :T36 6S :L36 8A :Y40 7V)。然后将“knob”和“hole”分别接连于抗HBsAg和抗RBC单链抗体基因 3’端 ,并将两基因组装于同一表达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结果 :依CH3 界面不同共构建 3种不同的表达载体 ,分别带有①野生型CH3 ,②杵臼结构 (T36 6W/T36 6S :L36 8A :Y40 7V)突变型CH3 ,③杵臼结构加二硫键 (S35 4C :T36 6W/Y34 9C :T36 6S :L36 8A :Y40 7V)突变型CH3 。大肠杆菌分泌表达后 ,ELISA法检测抗HBsAg和抗RBC活性 ,3种表达上清均有相同的抗HBsAg和抗RBC活性 ;两种带有突变型CH3 的minibody用血球凝集法可检测到抗HBsAg和抗RBC双特异活性。结论 :CH3 界面经适当改造可促进异源二聚体形成 ,并在大肠杆菌获得功能性表达 ,得到双特异mini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 knob-into-hole Minibody 双特异抗体 突变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修复策略 被引量:23
13
作者 胥楚贵 邓晓衡 邹豪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59,共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因能量耗尽或环境破坏而失效导致覆盖空洞现象。提出了一种最佳匹配节点策略(BFNP)修复覆盖空洞。最佳匹配节点策略主要思想是当基站发现网络中节点失败时,首先检测覆盖空洞,然后通过选取距离由空洞边界围所成多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因能量耗尽或环境破坏而失效导致覆盖空洞现象。提出了一种最佳匹配节点策略(BFNP)修复覆盖空洞。最佳匹配节点策略主要思想是当基站发现网络中节点失败时,首先检测覆盖空洞,然后通过选取距离由空洞边界围所成多边形的最小覆盖圆圆心最近的非活跃节点来替换失败节点,并激活该节点修复覆盖空洞。仿真结果表明最佳匹配节点策略能保证较好的网络覆盖质量,充分利用了网络中的能量资源,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且性能优于覆盖空洞修补算法(C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修复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式覆盖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文贤 缪海星 +3 位作者 王田 赖永炫 王国军 贾维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限制、硬件以及通信链路故障等问题,造成网络空洞的产生且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作,因此如何确保网络覆盖率成为传感器网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通过引入移动节点来进行覆盖控制,提高传感器网络的覆盖...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限制、硬件以及通信链路故障等问题,造成网络空洞的产生且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作,因此如何确保网络覆盖率成为传感器网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通过引入移动节点来进行覆盖控制,提高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本文通过充分调研利用移动节点进行网络覆盖控制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归纳了移动式网络覆盖的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这些方法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移动节点 网络空洞 覆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窝结构的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清国 李世顺 +1 位作者 赵甫哲 崔建群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98-2602,共5页
针对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问题,提出一个基于蜂窝结构的覆盖优化算法.算法每次选取一个移动传感器节点,寻找传感器网络中离它最近的覆盖漏洞位置,基于蜂窝结构计算移动节点的候选目标位置,修补漏洞,提高网络的覆盖率.通过两两交换... 针对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问题,提出一个基于蜂窝结构的覆盖优化算法.算法每次选取一个移动传感器节点,寻找传感器网络中离它最近的覆盖漏洞位置,基于蜂窝结构计算移动节点的候选目标位置,修补漏洞,提高网络的覆盖率.通过两两交换移动节点候选目标位置,进一步优化移动节点的部署,减少移动节点的平均移动距离.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优化移动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提高网络区域覆盖率,且算法的覆盖率和移动节点平均移动距离均优于现有混和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算法执行时间短,覆盖优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 蜂窝结构 覆盖 漏洞 移动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节点序列的覆盖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宁菲菲 王国军 邢萧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28-2033,共6页
针对覆盖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的覆盖度有不同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序列的覆盖算法(CNS)来判断网络的覆盖情况、消除覆盖漏洞。算法首先讨论如何判断网络1度覆盖情况,然后通过调整距离覆盖漏... 针对覆盖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的覆盖度有不同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序列的覆盖算法(CNS)来判断网络的覆盖情况、消除覆盖漏洞。算法首先讨论如何判断网络1度覆盖情况,然后通过调整距离覆盖漏洞最近的传感器节点的感应半径来动态提高网络的1度覆盖率。同时,还对CNS算法进行扩展,用来解决多度覆盖问题。模拟结果表明:CNS算法在性能上要比现有覆盖算法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 覆盖漏洞 覆盖率 节点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科技 范聪玲 +2 位作者 叶飞 王鹏 陈庆章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27-2436,共10页
机器学习是利用经验来改善自身性能的一种学习方法,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机器学习中的一种新模式,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等方面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节点定位算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是利用经验来改善自身性能的一种学习方法,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机器学习中的一种新模式,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等方面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节点定位算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的特性,实现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其基本思路是将网络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等分的小格,每一小格代表机器学习算法中一个确定的类别,机器学习算法在学习了已知的信标节点对应的类别后,对未知节点所处位置进行分类,从而进一步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坐标.仿真实验表明,"一对一"节点定位算法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对测距误差的容忍性较好,同时对信标节点的比例要求并不高,比较适合用于信标节点稀疏的网络环境中;而"决策树"节点定位算法受覆盖空洞的影响并不大,比较适合应用于节点分布不均匀或者存在覆盖空洞的网络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 支持向量机 区域分类 覆盖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移动节点和遗传算法的传感器网络覆盖修复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叶苗 王宇平 魏静萱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5-52,61,共9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移动节点和路径规划的传感器网络覆盖的修复策略。该机制通过对节点消耗能量的分析,采用遗传算法计算出移动节点的合理移动路径,可以最大可能地对普通节点进行及时修复,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传感器节点死亡带来的覆盖空...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移动节点和路径规划的传感器网络覆盖的修复策略。该机制通过对节点消耗能量的分析,采用遗传算法计算出移动节点的合理移动路径,可以最大可能地对普通节点进行及时修复,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传感器节点死亡带来的覆盖空洞。用随机过程在数学上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通过仿真实验的测试证实,所设计传感器节点修复机制和对移动节点的路径规划的求解算法能有效地预防节点死亡带来的覆盖空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修复 生存时间 多移动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动态完全修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生凤 徐志良 +1 位作者 吴晓蓓 黄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825,共8页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质量,针对其覆盖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修复方法。利用移动节点的移动特性,采用泰森多边形(Voronoi)原理判断网络中的边界节点,依据边界圆弧进行覆盖空洞的动态完全修复。基于覆盖空洞模型,定义了边界圆弧的...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质量,针对其覆盖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修复方法。利用移动节点的移动特性,采用泰森多边形(Voronoi)原理判断网络中的边界节点,依据边界圆弧进行覆盖空洞的动态完全修复。基于覆盖空洞模型,定义了边界圆弧的概念,利用几何方法分析出移动节点的最佳部署位置。算法设计时考虑了新增修复节点会出现冗余度过高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动态适应性,并且能够在保证覆盖空洞完全修复的同时提高新增节点的利用率,使修复后的网络具有较小的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动态 完全修复 移动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网络中无需地理信息的空洞填补算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苏瀚 汪芸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57-1970,共14页
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节点组成,节点大多使用电池供电.如果某块区域内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物理损毁而导致空洞的产生,对于空洞区域,传感器网络将无法进行监测.当传感器网络出现空洞时,需要移动传感器节点填补覆盖空洞,实现网络自愈合... 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节点组成,节点大多使用电池供电.如果某块区域内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物理损毁而导致空洞的产生,对于空洞区域,传感器网络将无法进行监测.当传感器网络出现空洞时,需要移动传感器节点填补覆盖空洞,实现网络自愈合.现有的空洞填补算法都依赖于精确地理位置信息,且迭代次数较多,收敛时间较长.文中提出了传感器网络中空洞填补的两个准则,即(1)填补节点的引入至少消除一段空洞边缘弧;(2)填补节点的引入不能造成空洞的分裂.文章证明了填补准则的正确性,并基于填补准则提出了在没有地理位置信息条件下传感器网络的自愈合算法CHH.算法通过节点移动辅助定位的方法,实现了相邻节点间距离和方位的计算以及空洞边缘节点间距离的计算.空洞边缘节点根据填补准则,判断是否引入填补节点.算法CHH将空洞填补工作分布到空洞边缘节点上分别执行,并最终实现分布式的空洞填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算法,CHH不仅消除了地理位置信息的假设,并且提升了空洞填补性能和算法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分布式算法 网络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