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01
篇文章
<
1
2
…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循环棉/原棉转杯纺纱线的耐磨性
1
作者
邵秋
杨瑞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再循环转杯纱的成纱性能,采用由旧纺织品制备的再循环棉与原棉进行混纺,制成再循环棉/原棉转杯纺混纺纱。分析纱线线密度、转杯转速、捻系数、分梳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制备的转杯纱质量指标(如断裂强度、疵点、条干CV值、毛羽...
为进一步提升再循环转杯纱的成纱性能,采用由旧纺织品制备的再循环棉与原棉进行混纺,制成再循环棉/原棉转杯纺混纺纱。分析纱线线密度、转杯转速、捻系数、分梳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制备的转杯纱质量指标(如断裂强度、疵点、条干CV值、毛羽等)之间的相关性。针对再循环纱线耐磨性差的缺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CV值、粗节、细节、毛羽等纱线基本指标参数进行分析,提取力学因子、外观因子和毛羽因子3个主因子,分析了各主因子与纱线耐磨性能的关系,探究纱线基本性能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纱线耐磨性随外观因子、力学因子和毛羽因子的增大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法对外观因子、力学因子和毛羽因子综合计算不同纱线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耐磨性能随综合得分的增大而降低,二者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棉纤维
碳中和
转杯纺
成纱性能
再循环棉/原棉混纺纱
纱线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2
作者
贾潞
周苏秦
+2 位作者
郭龙灿
刘淑强
张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提高导电材料与弹力纱线的结合牢度,采用亲水性良好的棉纤维和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制备包芯纱,利用浸轧法结合纱线改性技术将二维过渡金属碳/碳化物(MXene)包覆在棉/氨纶包芯纱上,得到可用于应变传感的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
为提高导电材料与弹力纱线的结合牢度,采用亲水性良好的棉纤维和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制备包芯纱,利用浸轧法结合纱线改性技术将二维过渡金属碳/碳化物(MXene)包覆在棉/氨纶包芯纱上,得到可用于应变传感的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并对导电包芯纱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应变传感性能。结果表明,MXene以化学结合的方式对棉/氨纶包芯纱进行包覆,赋予纱线导电性,并提高其力学性能;捻度为133捻/(10 cm)的导电包芯纱呈现出较好的可拉伸性及导电性(54 kΩ),同时具有良好的应变响应稳定性和灵敏性(灵敏度为28.1),可用于监测人体运动,在智能纺织品、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氨纶包芯纱
改性棉纤维
传感纱线
MXene
应变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纱纬平针织物的热湿耦合仿真模拟
3
作者
邓智豪
荣政
+2 位作者
刘为炜
唐宁
武维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包含静止空气的织物热湿耦合仿真模型,并根据人体穿着服装的实验数据设置边界载荷,运算得到仿真模型的温度、相对湿度分布云图与数据;将织物系统模型的模拟热湿阻结果与实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纬平针织物内发生热湿耦合传递时,皮肤表面的热量主要通过线圈串套区域向外界传递,而线圈内静止空气的传热量较少;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后,水分优先被纱线吸收,再通过织物孔隙中的空气向外界扩散。在热湿耦合传递达到动态平衡后,织物系统的模拟热阻相对误差为2.3%,模拟湿阻的相对误差为4.2%。研究表明将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纺织品的物理性能研究中具备可行性,为探究针织物在日常穿着状态下的热湿耦合传递现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纬平针织物
三维几何模型
热湿耦合传递
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动力抗菌驼绒/棉混纺纱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邓永龙
夏雨婷
+3 位作者
安博华
夏鑫
王颖
周惠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0,共7页
为开发光动力抗菌型驼绒混纺纱,本文选择环锭纺纺纱方式,试制线密度为36.4 tex的三种不同比例(30/70、50/50、70/30)光动力抗菌驼绒与棉的混纺纱。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纱线毛羽测试仪和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等对以孟加拉玫瑰红为光敏剂...
为开发光动力抗菌型驼绒混纺纱,本文选择环锭纺纺纱方式,试制线密度为36.4 tex的三种不同比例(30/70、50/50、70/30)光动力抗菌驼绒与棉的混纺纱。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纱线毛羽测试仪和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等对以孟加拉玫瑰红为光敏剂的3种光动力抗菌驼绒混纺纱的基本形貌、物理性能、光动力氧化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动力驼绒纤维含量增加,混纺纱物理性能下降,在可见光下混纺纱的抗菌能力和底物氧化性能提高,当负载光敏剂后的驼绒纤维含量达到70%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99.99%。本文开发的光动力抗菌型驼绒混纺纱赋予了驼绒混纺纱在可见光照射下的抑菌性能,拓宽了驼绒产品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纱
光动力抗菌
驼绒纤维
棉纤维
环锭纺
孟加拉玫瑰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力学性能
5
作者
江文杰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弥补纯棉牛仔纱线性能缺陷,通过开发棉/涤纶皮芯结构短纤纱来保持纯棉纱的触感,并提高纱线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纤皮芯纱的纺纱方法,通过改进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构,实现2根纤维束在前罗拉钳口异速输出,在纺纱张力和加捻作用下,...
为弥补纯棉牛仔纱线性能缺陷,通过开发棉/涤纶皮芯结构短纤纱来保持纯棉纱的触感,并提高纱线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纤皮芯纱的纺纱方法,通过改进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构,实现2根纤维束在前罗拉钳口异速输出,在纺纱张力和加捻作用下,快速纤维束以螺旋线状包缠在慢速纤维束表面,从而形成皮芯结构。重点研究了纱线捻度与皮芯比例对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性能均好于纯棉环锭纱及其织物,并在捻度为520、皮芯比为65∶35时取得最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纯棉环锭纱的耐磨性能优于棉/涤纶短纤皮芯纱。以捻度为430为例,纯棉的耐磨次数分别比皮芯比为75∶25、70∶30和65∶35的棉/涤纶短纤皮芯纱高43.1%、38.6%和23.1%。在捻度为430时,织物的强度损失率最小,纯棉织物的强度损失率分别比皮芯比为75∶25、70∶30和65∶35的棉/涤纶短纤皮芯纱所织成织物的强度损失率高291.1%、259.8%和4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纺纱技术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
同轴异径前罗拉
皮芯比
拉伸性能
耐磨性能
纬编针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质量分布法的棉集合体中纤维弯钩研究
6
作者
楚祥婷
高见
+3 位作者
章红豆
陆惠文
刘新金
苏旭中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共9页
为快速检测棉集合体内纤维弯钩状态,提高成纱质量,对棉纤维纺纱加工中制得的纤维集合体,包括棉条、粗纱、细纱,借助乌斯特棉纤维分析系统获取集合体前端、后端内的纤维长度分布,并将长度分布转化为质量分布,根据前后端质量分布的差值表...
为快速检测棉集合体内纤维弯钩状态,提高成纱质量,对棉纤维纺纱加工中制得的纤维集合体,包括棉条、粗纱、细纱,借助乌斯特棉纤维分析系统获取集合体前端、后端内的纤维长度分布,并将长度分布转化为质量分布,根据前后端质量分布的差值表征集合体内的纤维弯钩比例(弯钩指数N_(MD))。将计算结果与示踪纤维法弯钩比例(弯钩指数N_(TF))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棉条,采用纤维质量分布方法计算得到的N_(MD)与采用示踪纤维法得到的N_(TF)的误差一般在6%以内;对于粗纱、细纱,二者的差异在2%以内;因此,通过纤维质量分布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快速表征棉集合体内纤维弯钩,从而为批量化测试棉条与棉纱内在质量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弯钩
纤维质量分布法
棉集合体
弯钩指数
纤维长度分布
成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纤维股线与303钢线接触摩擦磨损行为分析
7
作者
刘园玲
王红飙
+3 位作者
陈春晖
马承诺
王一飞
张有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7,共10页
目的探究棉纺织加工过程中棉纱线对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加载力、预加张力、速度和棉纱线股数等因素对金属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3D表面轮廓仪表征金属表面形貌随磨损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Arch...
目的探究棉纺织加工过程中棉纱线对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加载力、预加张力、速度和棉纱线股数等因素对金属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3D表面轮廓仪表征金属表面形貌随磨损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对磨损量进行预测。结果在加载力相同时,棉纱线股数越多,摩擦因数越小;在相同股数下,预加张力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小于加载力,速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金属表面磨痕深度随着磨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大磨痕深度为23.158μm,磨损量随着磨痕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与磨损24h时相比,在48h时金属磨损严重,磨损量增大了71%;相较于其他磨损时间段,在96 h时磨损量变化较小。在磨损阶段,磨痕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磨痕体积相似,均与磨损时间呈正相关。在磨损时长达到120 h后,非直接接触区域会发生链式反应,导致损伤面积不断扩大。结论在连续摩擦条件下,棉纱线会对金属表面造成损伤,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线
摩擦磨损
加载力
磨损形貌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绢丝/毛/棉色纺纱的组成调控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邓峰
骆晓蕾
+1 位作者
陈文浩
刘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羊毛、棉等纤维组分,制备色泽独特且性能优异的色纺纱,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控纱线中纤维组成与配比,探究其对混纺色纱条干、机械性能及色牢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不同颜色与配比的各类纤维后,纤维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绢丝系列产品的机械性能、色牢度,完善了绢丝产品性能的不足,实现了绢丝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减少了绢纺业的生产能耗与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
色纺纱
羊毛
棉纤维
机械性能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喂入提前量对棉/羊毛段彩纱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9
作者
史晶晶
杨恩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3,共7页
针对前罗拉钳口处须条断开后回缩产生的不匀,提出段彩纱纺制时2组须条交替提前喂入原理。采用棉/羊毛双皮圈2组须条间断或连续喂入的方法制得棉/羊毛段彩纱及AB纱,并对成纱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羊毛段彩纱有棉和羊毛的纯色...
针对前罗拉钳口处须条断开后回缩产生的不匀,提出段彩纱纺制时2组须条交替提前喂入原理。采用棉/羊毛双皮圈2组须条间断或连续喂入的方法制得棉/羊毛段彩纱及AB纱,并对成纱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羊毛段彩纱有棉和羊毛的纯色纱段,也有棉和羊毛混色纱段;喂入提前量增加了混色段长度,但制得段彩纱的混色段长度仍在同轴后罗拉段彩纱的17%以内;随着喂入提前量的增加,棉/羊毛段彩纱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度和有害毛羽先改善后恶化;喂入提前量为0.3 mm时,棉/羊毛段彩纱的断裂强度是未提前喂入的1.38倍,达到棉/羊毛(30/70)AB纱断裂强度的96%;合适的喂入提前量可制得混色段短且强度高的棉/羊毛段彩纱,在花式纱线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式纱线
棉/羊毛段彩纱
棉/羊毛AB纱
纱线结构
纱线性能
喂入提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织一体成形电容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
10
作者
李露红
罗天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易暴露于外界环境和穿着舒适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表面绝缘电极与介质层一体成形的针织电容传感器设计方法。进一步对传感器的力学性能、表面绝缘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探究,揭示了织物厚度与间隔丝直径对其性能的...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易暴露于外界环境和穿着舒适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表面绝缘电极与介质层一体成形的针织电容传感器设计方法。进一步对传感器的力学性能、表面绝缘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探究,揭示了织物厚度与间隔丝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织物厚度越大,间隔丝直径越小的传感器综合性能越好,其中厚度为8.0 mm、间隔丝直径为0.15 mm的传感器表现最佳,其灵敏度为0.033 kPa^(-1),并且具有较低的迟滞性和快速响应时间,对不同性质输入信号(不同压缩距离和不同压缩频率)均具有良好的分辨响应能力,且具有2 000次循环内的重复稳定性,在手部动作识别及液体称重场景展现出较好的压力传感能力。该传感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应用过程中信号稳定,在可穿戴、医疗监测及人机交互界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柔性电极
间隔织物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性能
可穿戴柔性设备
棉纱
锦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羟基丙酮的还原硫化黑环保染色工艺探讨
11
作者
黄旭
张炜栋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首先采用阳离子改性技术对棉纱进行改性,在棉纤维素上成功引入季铵基,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其表面元素与结晶性能进行表征。其次,采用1,3-二羟基丙酮替代硫化钠,作为硫化黑染料的还原剂,实现了硫化黑的环保染色,通过正交试验优化...
首先采用阳离子改性技术对棉纱进行改性,在棉纤维素上成功引入季铵基,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其表面元素与结晶性能进行表征。其次,采用1,3-二羟基丙酮替代硫化钠,作为硫化黑染料的还原剂,实现了硫化黑的环保染色,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染料的还原工艺。结果表明:棉织物在阳离子化改性过程中,棉纤维结晶度由62.1%降低至48.9%;改性棉纤维上染40 g/L硫化黑与未改性棉纤维上染60 g/L硫化黑K/S值一致,阳离子化提高了纱线的上染率,最佳还原工艺为硫化黑与1,3-二羟基丙酮质量比为1∶1,烧碱4 g/L,温度80℃;利用1,3-二羟基丙酮还原硫化黑对阳离子型棉纱进行染色,染色K/S值最高达到38.29,耐摩擦色牢度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
阳离子化
硫化黑
1
3-二羟基丙酮
K/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壳聚糖/棉混纺纱线前处理工艺研究
12
作者
张子超
张京彬
+3 位作者
薛孟芳
王翊
张智慧
沙乾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壳聚糖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与棉纤维混纺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但前处理工艺的不当易引起混纺纱中壳聚糖的损失。为探究壳聚糖/棉混纺纱线的最优前处理工艺,讨论了前处理工艺中纯碱用量、烧碱用量、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壳聚糖/棉混纺纱线性能...
壳聚糖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与棉纤维混纺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但前处理工艺的不当易引起混纺纱中壳聚糖的损失。为探究壳聚糖/棉混纺纱线的最优前处理工艺,讨论了前处理工艺中纯碱用量、烧碱用量、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壳聚糖/棉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前处理中是主要因素,对混纺纱线的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碱种类及其用量,烧碱前处理的纱线白度更高,纯碱处理的纱线白度较低,但壳聚糖含量降低较少;前处理时间对混纺纱线的性能影响最小。染浅色时最佳前处理工艺为:烧碱1.5 g/L,H 2O 24 g/L,80℃,50 min;染中深色时最佳前处理工艺为:纯碱4 g/L,H 2O 24 g/L,70℃,50 min。在保证壳聚糖含量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壳聚糖/棉混纺纱线的单纱断裂强力、白度和芯吸高度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混纺纱线
前处理
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13
作者
李文雅
周剑
+1 位作者
廖昙倩
董真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的关系。实验以5%为梯度不断减少外包棉纤维含量共纺制8组包芯纱,并通过数码显微系统表征纱线包覆率、截面结构等特点。结果表明:当外包棉纤维比例为53%时,包芯纱包覆率还保持在87.5%,此后包芯纱包覆率低于85%出现大面积露芯;随着外包棉纤维含量梯度化减少,包芯纱包覆率降幅呈三段变化,由开始的0.3%变化为4%,最后在52%的比例时降幅突增为9.4%。不同比例涤纶与棉纺制的包芯纱截面偏心度平均变化范围为8.8%~11.2%,实现了包芯纱结构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包芯纱
包覆率
纱线结构
纺纱工艺
偏心度
混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
14
作者
徐梦梦
崔益怀
+1 位作者
吉宜军
苏旭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开发高端贴身面料。本文采用集聚纺纺制22 tex棉/丝光羊毛(80/20)混纺纱,并探讨混纺纱细纱工序的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性能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和锭速3...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开发高端贴身面料。本文采用集聚纺纺制22 tex棉/丝光羊毛(80/20)混纺纱,并探讨混纺纱细纱工序的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性能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和锭速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组合,对不同组合纺制纱线的强力、毛羽和条干等主要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极差法分析各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程度,选出最优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后区牵伸倍数为1.16倍、隔距块规格为3.0 mm、锭子转速为11000 r/min时,纱线的综合性能指标更好。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关键工艺的研究可为棉毛混纺纱的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棉纤维
羊毛纤维
混纺纱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循环棉及涤纶短纤维的成纱性能与面料特征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杨瑞华
邵秋
王翔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再循环纤维产品质量差且难以实现高值高效利用的问题,利用转杯纺及其复合纱技术拓宽再循环棉、涤纶短纤维的利用途径,并提高其产品性能。将再循环纤维与原棉、粘胶、涤纶3种常见的短纤维进行混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比例、线密...
为解决再循环纤维产品质量差且难以实现高值高效利用的问题,利用转杯纺及其复合纱技术拓宽再循环棉、涤纶短纤维的利用途径,并提高其产品性能。将再循环纤维与原棉、粘胶、涤纶3种常见的短纤维进行混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比例、线密度的涤纶长丝、醋酯长丝、粘胶长丝纺制长丝/短纤包缠复合纱,分析成纱性能。研究发现:添加长丝可有效地提高再循环纤维转杯纺纱线的各项参数,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断裂强度(11 cN/tex)优于粘胶长丝复合纱(8.38 cN/tex),醋酯长丝复合纱的断裂强度(8.16 cN/tex)最弱;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条干不匀率(9.93%)与醋酯长丝复合纱(9.79%)差异不大,粘胶长丝复合纱的条干不匀率(10.15%)最差;长丝/短纤包缠复合纱的毛羽明显少于混纺纱,不同长丝之间毛羽差异不大;纱线性能的提高对织物断裂物理指标和吸湿速干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棉
再循环涤纶
长丝
短纤维
复合纱
成纱性能
织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流冲击对棉紧密织物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才前
孟少妮
李俊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9,共6页
由于棉紧密织物毛羽多、结构不均匀,易受到气流冲击影响而产生变形。为研究棉紧密织物受气流冲击后的变形程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选择9块不同规格的织物,在0.1 MPa气压的气流冲击下,分别处理5、10 min和30 min,通过织物透气仪...
由于棉紧密织物毛羽多、结构不均匀,易受到气流冲击影响而产生变形。为研究棉紧密织物受气流冲击后的变形程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选择9块不同规格的织物,在0.1 MPa气压的气流冲击下,分别处理5、10 min和30 min,通过织物透气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并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比较织物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流冲击时间增长,棉紧密织物孔隙内毛羽逐渐减少,孔隙由不规则图形变为方形,经纬纱直径以及织物的紧度都呈减小趋势;织物透气率与孔隙率呈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构均匀、厚度大且紧度高的织物受气流冲击影响小。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抗气流冲击性能的棉紧密织物提供参考,并为防风系列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紧密织物
孔隙率
透气性
纱线直径
纱线毛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品质类型海岛棉可纺性研究
17
作者
白玉林
刘露
+4 位作者
王承强
杜斌
左常乐
田楠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59-162,共4页
采用常规棉纺精梳工艺,评价不同品质类型海岛棉的可纺性。结果表明:纺高号纱时马克龙值较高的品种能有效控制棉结,纺低号纱时纤维细度和断裂比强度更有利于纱线强力的提升,纤维长度长有利于棉结的控制,而较高断裂比强度有利于提升纱线...
采用常规棉纺精梳工艺,评价不同品质类型海岛棉的可纺性。结果表明:纺高号纱时马克龙值较高的品种能有效控制棉结,纺低号纱时纤维细度和断裂比强度更有利于纱线强力的提升,纤维长度长有利于棉结的控制,而较高断裂比强度有利于提升纱线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可纺性
纤维品质
纤维细度
成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麻与棉及其混纺纱线吸放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
13
18
作者
郝新敏
李宏伟
李馨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纱线的吸湿透湿性能是影响纺织品舒适性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测试大麻、棉、棉/大麻和棉/大麻/莫代尔这4种纱线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纱线的毛效数值最高,可达11.0 cm,说明大麻纱线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同一...
纱线的吸湿透湿性能是影响纺织品舒适性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测试大麻、棉、棉/大麻和棉/大麻/莫代尔这4种纱线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纱线的毛效数值最高,可达11.0 cm,说明大麻纱线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同一温湿度条件下,当纱线吸湿达到平衡时,大麻、棉和棉/大麻混纺纱线的回潮率接近,棉/大麻/莫代尔混纺纱线的回潮率明显比前3种纱线高;棉/大麻/莫代尔混纺纱线的吸放湿速率最大,吸放湿速率减小的最快;大麻纱线的吸放湿速率比棉、棉/大麻混纺纱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纱线
棉
莫代尔
混纺纱线
吸湿
放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纱线的H_2O_2/NOBS低温活化漂白工艺
被引量:
32
19
作者
徐春松
邵建中
刘今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8,共4页
在棉纱双氧水漂白体系中加入活化剂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形成H2O2/NOBS低温活化漂白系统。通过单因素和漂白效果对比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为:30%双氧水8g/L,NOBS与H2O2物质的量比为1:6,pH值8~9,稳定剂201和渗透剂JFC均1g...
在棉纱双氧水漂白体系中加入活化剂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形成H2O2/NOBS低温活化漂白系统。通过单因素和漂白效果对比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为:30%双氧水8g/L,NOBS与H2O2物质的量比为1:6,pH值8~9,稳定剂201和渗透剂JFC均1g/L,漂白温度70℃,漂白时间60min。结果表明,H2O2/NOBS活化漂白工艺提高了棉纱漂白品质,白度接近常规工艺,纤维强力损伤降低,并减少耗碱量,降低漂白温度,具有生态环保和高效节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漂白
低温
活化剂
白度
强力
棉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纱黑板检验的图像处理
被引量:
7
20
作者
李亚滨
宋新平
张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克服传统的棉纱分级方法所造成的主观性的缺陷 ,以求准确反应纱线不匀的外观效果 ,探索采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棉纱黑板条干的方法 ,通过用扫描仪采集标准样照图像 ,经过滤波、二值化、纱线切割、特征参数提取等处理手段 ,对优级、...
为克服传统的棉纱分级方法所造成的主观性的缺陷 ,以求准确反应纱线不匀的外观效果 ,探索采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棉纱黑板条干的方法 ,通过用扫描仪采集标准样照图像 ,经过滤波、二值化、纱线切割、特征参数提取等处理手段 ,对优级、一级样照进行了处理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样照的单样不匀率明显大于优级样照的不匀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黑板
图像处理
不匀率
棉纱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循环棉/原棉转杯纺纱线的耐磨性
1
作者
邵秋
杨瑞华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303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81350)。
文摘
为进一步提升再循环转杯纱的成纱性能,采用由旧纺织品制备的再循环棉与原棉进行混纺,制成再循环棉/原棉转杯纺混纺纱。分析纱线线密度、转杯转速、捻系数、分梳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制备的转杯纱质量指标(如断裂强度、疵点、条干CV值、毛羽等)之间的相关性。针对再循环纱线耐磨性差的缺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CV值、粗节、细节、毛羽等纱线基本指标参数进行分析,提取力学因子、外观因子和毛羽因子3个主因子,分析了各主因子与纱线耐磨性能的关系,探究纱线基本性能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纱线耐磨性随外观因子、力学因子和毛羽因子的增大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法对外观因子、力学因子和毛羽因子综合计算不同纱线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耐磨性能随综合得分的增大而降低,二者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关键词
再循环棉纤维
碳中和
转杯纺
成纱性能
再循环棉/原棉混纺纱
纱线耐磨性
Keywords
recycled
cotton
fiber
carbon neutrality
rotor spinning
yarn
property
recycled
cotton
/raw
cotton yarn
abrasion resistance of
yarn
分类号
TS1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2
作者
贾潞
周苏秦
郭龙灿
刘淑强
张瑜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2,共7页
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10302124684)
山西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2023-49)。
文摘
为提高导电材料与弹力纱线的结合牢度,采用亲水性良好的棉纤维和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制备包芯纱,利用浸轧法结合纱线改性技术将二维过渡金属碳/碳化物(MXene)包覆在棉/氨纶包芯纱上,得到可用于应变传感的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并对导电包芯纱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应变传感性能。结果表明,MXene以化学结合的方式对棉/氨纶包芯纱进行包覆,赋予纱线导电性,并提高其力学性能;捻度为133捻/(10 cm)的导电包芯纱呈现出较好的可拉伸性及导电性(54 kΩ),同时具有良好的应变响应稳定性和灵敏性(灵敏度为28.1),可用于监测人体运动,在智能纺织品、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棉/氨纶包芯纱
改性棉纤维
传感纱线
MXene
应变传感
Keywords
cotton
/spandex core
yarn
modified
cotton
fiber
sensing
yarn
MXene
strain sensing
分类号
TS106.4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S154.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纱纬平针织物的热湿耦合仿真模拟
3
作者
邓智豪
荣政
刘为炜
唐宁
武维莉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基金
浙江理工大学2021年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专项基金项目(11152931632104)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1152832622207)。
文摘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包含静止空气的织物热湿耦合仿真模型,并根据人体穿着服装的实验数据设置边界载荷,运算得到仿真模型的温度、相对湿度分布云图与数据;将织物系统模型的模拟热湿阻结果与实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纬平针织物内发生热湿耦合传递时,皮肤表面的热量主要通过线圈串套区域向外界传递,而线圈内静止空气的传热量较少;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后,水分优先被纱线吸收,再通过织物孔隙中的空气向外界扩散。在热湿耦合传递达到动态平衡后,织物系统的模拟热阻相对误差为2.3%,模拟湿阻的相对误差为4.2%。研究表明将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纺织品的物理性能研究中具备可行性,为探究针织物在日常穿着状态下的热湿耦合传递现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棉纱纬平针织物
三维几何模型
热湿耦合传递
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
Keywords
cotton yarn
weft plain knitted fabrics
3D geometric model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S186.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动力抗菌驼绒/棉混纺纱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邓永龙
夏雨婷
安博华
夏鑫
王颖
周惠敏
机构
新疆大学新疆智能与绿色纺织重点实验室
新疆科技学院化工与纺织工程学院
出处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0,共7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23A0200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项目(2022E02019)。
文摘
为开发光动力抗菌型驼绒混纺纱,本文选择环锭纺纺纱方式,试制线密度为36.4 tex的三种不同比例(30/70、50/50、70/30)光动力抗菌驼绒与棉的混纺纱。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纱线毛羽测试仪和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等对以孟加拉玫瑰红为光敏剂的3种光动力抗菌驼绒混纺纱的基本形貌、物理性能、光动力氧化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动力驼绒纤维含量增加,混纺纱物理性能下降,在可见光下混纺纱的抗菌能力和底物氧化性能提高,当负载光敏剂后的驼绒纤维含量达到70%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99.99%。本文开发的光动力抗菌型驼绒混纺纱赋予了驼绒混纺纱在可见光照射下的抑菌性能,拓宽了驼绒产品的范围。
关键词
混纺纱
光动力抗菌
驼绒纤维
棉纤维
环锭纺
孟加拉玫瑰红
Keywords
blended
yarn
photodynamic antibacterial
camel hair fiber
cotton
fiber
ring spinning
Rose Bengal
分类号
TS134.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力学性能
5
作者
江文杰
郭明瑞
高卫东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3105)。
文摘
为弥补纯棉牛仔纱线性能缺陷,通过开发棉/涤纶皮芯结构短纤纱来保持纯棉纱的触感,并提高纱线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纤皮芯纱的纺纱方法,通过改进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构,实现2根纤维束在前罗拉钳口异速输出,在纺纱张力和加捻作用下,快速纤维束以螺旋线状包缠在慢速纤维束表面,从而形成皮芯结构。重点研究了纱线捻度与皮芯比例对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拉伸性能均好于纯棉环锭纱及其织物,并在捻度为520、皮芯比为65∶35时取得最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纯棉环锭纱的耐磨性能优于棉/涤纶短纤皮芯纱。以捻度为430为例,纯棉的耐磨次数分别比皮芯比为75∶25、70∶30和65∶35的棉/涤纶短纤皮芯纱高43.1%、38.6%和23.1%。在捻度为430时,织物的强度损失率最小,纯棉织物的强度损失率分别比皮芯比为75∶25、70∶30和65∶35的棉/涤纶短纤皮芯纱所织成织物的强度损失率高291.1%、259.8%和400.5%。
关键词
新型纺纱技术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
同轴异径前罗拉
皮芯比
拉伸性能
耐磨性能
纬编针织物
Keywords
new spinning technology
cotton
/polyester staple sheath-core
yarn
coaxial front roller of different diameters
sheath-core proportion
tensile property
abrasion resistance property
weft-knitted fabric
分类号
TS104.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质量分布法的棉集合体中纤维弯钩研究
6
作者
楚祥婷
高见
章红豆
陆惠文
刘新金
苏旭中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乌斯特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出处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共9页
文摘
为快速检测棉集合体内纤维弯钩状态,提高成纱质量,对棉纤维纺纱加工中制得的纤维集合体,包括棉条、粗纱、细纱,借助乌斯特棉纤维分析系统获取集合体前端、后端内的纤维长度分布,并将长度分布转化为质量分布,根据前后端质量分布的差值表征集合体内的纤维弯钩比例(弯钩指数N_(MD))。将计算结果与示踪纤维法弯钩比例(弯钩指数N_(TF))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棉条,采用纤维质量分布方法计算得到的N_(MD)与采用示踪纤维法得到的N_(TF)的误差一般在6%以内;对于粗纱、细纱,二者的差异在2%以内;因此,通过纤维质量分布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快速表征棉集合体内纤维弯钩,从而为批量化测试棉条与棉纱内在质量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
纤维弯钩
纤维质量分布法
棉集合体
弯钩指数
纤维长度分布
成纱质量
Keywords
hooked fiber
fiber weight distribution
cotton
fiber assembly
hook index
fiber length distribution
yarn
quality
分类号
TS10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纤维股线与303钢线接触摩擦磨损行为分析
7
作者
刘园玲
王红飙
陈春晖
马承诺
王一飞
张有强
机构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7,共10页
基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和人才项目(2021CB036)
塔里木大学校长创新研究团队项目(TDZKCX202202)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ZKSS202111)。
文摘
目的探究棉纺织加工过程中棉纱线对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加载力、预加张力、速度和棉纱线股数等因素对金属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3D表面轮廓仪表征金属表面形貌随磨损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对磨损量进行预测。结果在加载力相同时,棉纱线股数越多,摩擦因数越小;在相同股数下,预加张力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小于加载力,速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金属表面磨痕深度随着磨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大磨痕深度为23.158μm,磨损量随着磨痕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与磨损24h时相比,在48h时金属磨损严重,磨损量增大了71%;相较于其他磨损时间段,在96 h时磨损量变化较小。在磨损阶段,磨痕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磨痕体积相似,均与磨损时间呈正相关。在磨损时长达到120 h后,非直接接触区域会发生链式反应,导致损伤面积不断扩大。结论在连续摩擦条件下,棉纱线会对金属表面造成损伤,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关键词
棉纱线
摩擦磨损
加载力
磨损形貌
磨损量
Keywords
cotton yarn
friction and wear
load
wear morphology
wear amount
分类号
TH117.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绢丝/毛/棉色纺纱的组成调控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邓峰
骆晓蕾
陈文浩
刘琳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基金
宁波市重大科技任务攻关项目(2021Z033)。
文摘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羊毛、棉等纤维组分,制备色泽独特且性能优异的色纺纱,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控纱线中纤维组成与配比,探究其对混纺色纱条干、机械性能及色牢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不同颜色与配比的各类纤维后,纤维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绢丝系列产品的机械性能、色牢度,完善了绢丝产品性能的不足,实现了绢丝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减少了绢纺业的生产能耗与排污。
关键词
绢丝
色纺纱
羊毛
棉纤维
机械性能
色牢度
Keywords
silk
yarn
colored spun
yarn
wool
cotton
fib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lor fastness
分类号
TS14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喂入提前量对棉/羊毛段彩纱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9
作者
史晶晶
杨恩龙
机构
嘉兴大学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3,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2054163039,220502054265747)。
文摘
针对前罗拉钳口处须条断开后回缩产生的不匀,提出段彩纱纺制时2组须条交替提前喂入原理。采用棉/羊毛双皮圈2组须条间断或连续喂入的方法制得棉/羊毛段彩纱及AB纱,并对成纱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羊毛段彩纱有棉和羊毛的纯色纱段,也有棉和羊毛混色纱段;喂入提前量增加了混色段长度,但制得段彩纱的混色段长度仍在同轴后罗拉段彩纱的17%以内;随着喂入提前量的增加,棉/羊毛段彩纱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度和有害毛羽先改善后恶化;喂入提前量为0.3 mm时,棉/羊毛段彩纱的断裂强度是未提前喂入的1.38倍,达到棉/羊毛(30/70)AB纱断裂强度的96%;合适的喂入提前量可制得混色段短且强度高的棉/羊毛段彩纱,在花式纱线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花式纱线
棉/羊毛段彩纱
棉/羊毛AB纱
纱线结构
纱线性能
喂入提前量
Keywords
fancy
yarn
cotton
/wool segment colored
yarn
cotton
/wool AB
yarn
yarn
structure
yarn
property
advance-feeding amount
分类号
TS104.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织一体成形电容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
10
作者
李露红
罗天
丛洪莲
机构
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902150)
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BK20221094)。
文摘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易暴露于外界环境和穿着舒适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表面绝缘电极与介质层一体成形的针织电容传感器设计方法。进一步对传感器的力学性能、表面绝缘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探究,揭示了织物厚度与间隔丝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织物厚度越大,间隔丝直径越小的传感器综合性能越好,其中厚度为8.0 mm、间隔丝直径为0.15 mm的传感器表现最佳,其灵敏度为0.033 kPa^(-1),并且具有较低的迟滞性和快速响应时间,对不同性质输入信号(不同压缩距离和不同压缩频率)均具有良好的分辨响应能力,且具有2 000次循环内的重复稳定性,在手部动作识别及液体称重场景展现出较好的压力传感能力。该传感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应用过程中信号稳定,在可穿戴、医疗监测及人机交互界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针织
柔性电极
间隔织物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性能
可穿戴柔性设备
棉纱
锦纶
Keywords
knit
flexible electrode
spacer fabric
capacitive sensor
sensing performance
wearable flexible device
cotton yarn
polyamide
分类号
TS181.8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羟基丙酮的还原硫化黑环保染色工艺探讨
11
作者
黄旭
张炜栋
机构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文摘
首先采用阳离子改性技术对棉纱进行改性,在棉纤维素上成功引入季铵基,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其表面元素与结晶性能进行表征。其次,采用1,3-二羟基丙酮替代硫化钠,作为硫化黑染料的还原剂,实现了硫化黑的环保染色,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染料的还原工艺。结果表明:棉织物在阳离子化改性过程中,棉纤维结晶度由62.1%降低至48.9%;改性棉纤维上染40 g/L硫化黑与未改性棉纤维上染60 g/L硫化黑K/S值一致,阳离子化提高了纱线的上染率,最佳还原工艺为硫化黑与1,3-二羟基丙酮质量比为1∶1,烧碱4 g/L,温度80℃;利用1,3-二羟基丙酮还原硫化黑对阳离子型棉纱进行染色,染色K/S值最高达到38.29,耐摩擦色牢度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棉纱
阳离子化
硫化黑
1
3-二羟基丙酮
K/S值
Keywords
cotton yarn
Cationization
Sulphur Black
1,3-dihydroxyacetone
K/S Value
分类号
TS190.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壳聚糖/棉混纺纱线前处理工艺研究
12
作者
张子超
张京彬
薛孟芳
王翊
张智慧
沙乾坤
机构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ZDPT02)。
文摘
壳聚糖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与棉纤维混纺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但前处理工艺的不当易引起混纺纱中壳聚糖的损失。为探究壳聚糖/棉混纺纱线的最优前处理工艺,讨论了前处理工艺中纯碱用量、烧碱用量、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壳聚糖/棉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前处理中是主要因素,对混纺纱线的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碱种类及其用量,烧碱前处理的纱线白度更高,纯碱处理的纱线白度较低,但壳聚糖含量降低较少;前处理时间对混纺纱线的性能影响最小。染浅色时最佳前处理工艺为:烧碱1.5 g/L,H 2O 24 g/L,80℃,50 min;染中深色时最佳前处理工艺为:纯碱4 g/L,H 2O 24 g/L,70℃,50 min。在保证壳聚糖含量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壳聚糖/棉混纺纱线的单纱断裂强力、白度和芯吸高度等性能。
关键词
壳聚糖
混纺纱线
前处理
棉
Keywords
chitosan
blended
yarn
pretreatment
cotton
分类号
TS196.4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13
作者
李文雅
周剑
廖昙倩
董真真
机构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计划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JY026)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2022020)
+1 种基金
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BS202105)
2024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一般项目(2024GX-YBXM-569)。
文摘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的关系。实验以5%为梯度不断减少外包棉纤维含量共纺制8组包芯纱,并通过数码显微系统表征纱线包覆率、截面结构等特点。结果表明:当外包棉纤维比例为53%时,包芯纱包覆率还保持在87.5%,此后包芯纱包覆率低于85%出现大面积露芯;随着外包棉纤维含量梯度化减少,包芯纱包覆率降幅呈三段变化,由开始的0.3%变化为4%,最后在52%的比例时降幅突增为9.4%。不同比例涤纶与棉纺制的包芯纱截面偏心度平均变化范围为8.8%~11.2%,实现了包芯纱结构的稳定控制。
关键词
涤纶/棉包芯纱
包覆率
纱线结构
纺纱工艺
偏心度
混纺比
Keywords
polyester/
cotton
core-spun
yarn
coverage rate
yarn
structural
spinning technology
eccentricity
blending ratio
分类号
TS104.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
14
作者
徐梦梦
崔益怀
吉宜军
苏旭中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基金项目(XJFZ/2021/17)。
文摘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开发高端贴身面料。本文采用集聚纺纺制22 tex棉/丝光羊毛(80/20)混纺纱,并探讨混纺纱细纱工序的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性能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和锭速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组合,对不同组合纺制纱线的强力、毛羽和条干等主要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极差法分析各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程度,选出最优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后区牵伸倍数为1.16倍、隔距块规格为3.0 mm、锭子转速为11000 r/min时,纱线的综合性能指标更好。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关键工艺的研究可为棉毛混纺纱的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集聚纺
棉纤维
羊毛纤维
混纺纱
纱线性能
Keywords
compact spun
cotton
fiber
wool fiber
blended
yarn
yarn
property
分类号
TS104.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循环棉及涤纶短纤维的成纱性能与面料特征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杨瑞华
邵秋
王翔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303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81350)。
文摘
为解决再循环纤维产品质量差且难以实现高值高效利用的问题,利用转杯纺及其复合纱技术拓宽再循环棉、涤纶短纤维的利用途径,并提高其产品性能。将再循环纤维与原棉、粘胶、涤纶3种常见的短纤维进行混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比例、线密度的涤纶长丝、醋酯长丝、粘胶长丝纺制长丝/短纤包缠复合纱,分析成纱性能。研究发现:添加长丝可有效地提高再循环纤维转杯纺纱线的各项参数,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断裂强度(11 cN/tex)优于粘胶长丝复合纱(8.38 cN/tex),醋酯长丝复合纱的断裂强度(8.16 cN/tex)最弱;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条干不匀率(9.93%)与醋酯长丝复合纱(9.79%)差异不大,粘胶长丝复合纱的条干不匀率(10.15%)最差;长丝/短纤包缠复合纱的毛羽明显少于混纺纱,不同长丝之间毛羽差异不大;纱线性能的提高对织物断裂物理指标和吸湿速干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再循环棉
再循环涤纶
长丝
短纤维
复合纱
成纱性能
织物性能
Keywords
recycled
cotton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filament
staple fiber
composite
yarn
yarn
performance
fabric property
分类号
TS1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流冲击对棉紧密织物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才前
孟少妮
李俊蓉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9,共6页
基金
2023年度南阳师范学院校级理工科博士专项项目(231412)。
文摘
由于棉紧密织物毛羽多、结构不均匀,易受到气流冲击影响而产生变形。为研究棉紧密织物受气流冲击后的变形程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选择9块不同规格的织物,在0.1 MPa气压的气流冲击下,分别处理5、10 min和30 min,通过织物透气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并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比较织物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流冲击时间增长,棉紧密织物孔隙内毛羽逐渐减少,孔隙由不规则图形变为方形,经纬纱直径以及织物的紧度都呈减小趋势;织物透气率与孔隙率呈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构均匀、厚度大且紧度高的织物受气流冲击影响小。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抗气流冲击性能的棉紧密织物提供参考,并为防风系列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棉紧密织物
孔隙率
透气性
纱线直径
纱线毛羽
Keywords
cotton
-tight fabric
porosity
permeability
yarn
diameter
yarn
hairiness
分类号
TS102.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品质类型海岛棉可纺性研究
17
作者
白玉林
刘露
王承强
杜斌
左常乐
田楠
刘霞
机构
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新疆棉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59-162,共4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天山英才”基层科技骨干人才(2023TSYCJC0021)。
文摘
采用常规棉纺精梳工艺,评价不同品质类型海岛棉的可纺性。结果表明:纺高号纱时马克龙值较高的品种能有效控制棉结,纺低号纱时纤维细度和断裂比强度更有利于纱线强力的提升,纤维长度长有利于棉结的控制,而较高断裂比强度有利于提升纱线强力。
关键词
海岛棉
可纺性
纤维品质
纤维细度
成纱质量
Keywords
Island
cotton
Spinnability
Fiber quality
Fiber fineness
yarn
quality
分类号
TS10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麻与棉及其混纺纱线吸放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
13
18
作者
郝新敏
李宏伟
李馨馨
机构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北京服装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文摘
纱线的吸湿透湿性能是影响纺织品舒适性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测试大麻、棉、棉/大麻和棉/大麻/莫代尔这4种纱线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纱线的毛效数值最高,可达11.0 cm,说明大麻纱线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同一温湿度条件下,当纱线吸湿达到平衡时,大麻、棉和棉/大麻混纺纱线的回潮率接近,棉/大麻/莫代尔混纺纱线的回潮率明显比前3种纱线高;棉/大麻/莫代尔混纺纱线的吸放湿速率最大,吸放湿速率减小的最快;大麻纱线的吸放湿速率比棉、棉/大麻混纺纱线快。
关键词
大麻纱线
棉
莫代尔
混纺纱线
吸湿
放湿
Keywords
hemp
yarn
cotton yarn
modal blended
yarn
moisture absorption moisture permeability
分类号
TS101.9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纱线的H_2O_2/NOBS低温活化漂白工艺
被引量:
32
19
作者
徐春松
邵建中
刘今强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印染》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8,共4页
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编号:2006C11269)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IRT0654)
文摘
在棉纱双氧水漂白体系中加入活化剂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形成H2O2/NOBS低温活化漂白系统。通过单因素和漂白效果对比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为:30%双氧水8g/L,NOBS与H2O2物质的量比为1:6,pH值8~9,稳定剂201和渗透剂JFC均1g/L,漂白温度70℃,漂白时间60min。结果表明,H2O2/NOBS活化漂白工艺提高了棉纱漂白品质,白度接近常规工艺,纤维强力损伤降低,并减少耗碱量,降低漂白温度,具有生态环保和高效节能的优势。
关键词
氧化漂白
低温
活化剂
白度
强力
棉纱
Keywords
oxidation bleaching
low temperature
activator
whiteness
strength
cotton yarn
分类号
TS192.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纱黑板检验的图像处理
被引量:
7
20
作者
李亚滨
宋新平
张毅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新疆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出处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8-30,共3页
文摘
为克服传统的棉纱分级方法所造成的主观性的缺陷 ,以求准确反应纱线不匀的外观效果 ,探索采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棉纱黑板条干的方法 ,通过用扫描仪采集标准样照图像 ,经过滤波、二值化、纱线切割、特征参数提取等处理手段 ,对优级、一级样照进行了处理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样照的单样不匀率明显大于优级样照的不匀率 。
关键词
棉纱黑板
图像处理
不匀率
棉纱检验
Keywords
cotton yarn
black
image processing
filtering
uneveness
分类号
TS11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循环棉/原棉转杯纺纱线的耐磨性
邵秋
杨瑞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贾潞
周苏秦
郭龙灿
刘淑强
张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棉纱纬平针织物的热湿耦合仿真模拟
邓智豪
荣政
刘为炜
唐宁
武维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光动力抗菌驼绒/棉混纺纱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邓永龙
夏雨婷
安博华
夏鑫
王颖
周惠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棉/涤纶短纤皮芯纱及其织物的力学性能
江文杰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质量分布法的棉集合体中纤维弯钩研究
楚祥婷
高见
章红豆
陆惠文
刘新金
苏旭中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棉纤维股线与303钢线接触摩擦磨损行为分析
刘园玲
王红飙
陈春晖
马承诺
王一飞
张有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绢丝/毛/棉色纺纱的组成调控与性能分析
王邓峰
骆晓蕾
陈文浩
刘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喂入提前量对棉/羊毛段彩纱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史晶晶
杨恩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针织一体成形电容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
李露红
罗天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基于羟基丙酮的还原硫化黑环保染色工艺探讨
黄旭
张炜栋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壳聚糖/棉混纺纱线前处理工艺研究
张子超
张京彬
薛孟芳
王翊
张智慧
沙乾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李文雅
周剑
廖昙倩
董真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
徐梦梦
崔益怀
吉宜军
苏旭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再循环棉及涤纶短纤维的成纱性能与面料特征
杨瑞华
邵秋
王翔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气流冲击对棉紧密织物性能的影响
张才前
孟少妮
李俊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不同品质类型海岛棉可纺性研究
白玉林
刘露
王承强
杜斌
左常乐
田楠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大麻与棉及其混纺纱线吸放湿性能研究
郝新敏
李宏伟
李馨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棉纱线的H_2O_2/NOBS低温活化漂白工艺
徐春松
邵建中
刘今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09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棉纱黑板检验的图像处理
李亚滨
宋新平
张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