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3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赵赫 俞兴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肋间痛患者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共纳入18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肋间痛分为肋间痛组和无...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肋间痛患者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共纳入18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肋间痛分为肋间痛组和无肋间痛组。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密度、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分析肋间痛出现的原因。结果:肋间痛组为38例,无肋间痛组为150例,肋间痛的发生率为20.2%。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8.3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痛组的患者扁平形骨折及严重骨折出现率高,两组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肋间痛与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有关。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肋间痛有缓解不佳的可能,尤其是术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肋间痛 骨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局部痛点阻滞疗法在肋软骨炎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璞 王军 +4 位作者 郭浩 王宝辉 史达 鲁超 李亚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5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局部痛点阻滞疗法在肋软骨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科门诊的肋软骨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 = 20)和对照组(n = 20)。治疗...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局部痛点阻滞疗法在肋软骨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科门诊的肋软骨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 = 20)和对照组(n = 20)。治疗组给予发散性体外冲击波治疗,保持4 d/次,共治疗5次;对照组给予局部痛点阻滞治疗,保持5 d/次,共治疗3次。比较两组治疗前、末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末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末次治疗后4周VAS评分及疼痛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两种疗法的远期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其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疗法,具有效果肯定且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普及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炎 体外冲击波疗法 痛点、阻滞疗法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