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oxidation treatment of Sn/PANI electrode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Sn hydroxide/PANI composite electrodes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海晖 彭铮 +2 位作者 焦勇刚 廖杰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After being electro-oxid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method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or in 0.2 mol/L H2O2+0.5 mol/L H2SO4 solution, the Sn/polyaniline (PANI) electrodes were modified with Pt microparticles by pul... After being electro-oxid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method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or in 0.2 mol/L H2O2+0.5 mol/L H2SO4 solution, the Sn/polyaniline (PANI) electrodes were modified with Pt microparticles by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thus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s were prepared.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t/Sn/PANI electrode and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 for formaldehyde electro-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CV method. The effects of deposition charges (Qdep) of PANI, Sn and Pt, scan rate and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t/Sn/PANI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Sn hydroxide FORMALDEHYDE POLYANILIN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electro-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活性炭基导电炭膜的制备及其对盐酸四环素废水的降解性能
2
作者 王虹 蔡超逸 +1 位作者 韩静 杨睿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2,共6页
为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TCH)废水,以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多通道活性炭基导电炭膜(EC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等技术对ECM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性能测试(CV)、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 为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TCH)废水,以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多通道活性炭基导电炭膜(EC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等技术对ECM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性能测试(CV)、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L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导电炭膜的电化学活性,并采用ECM膜电极材料设计构建新型的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研究ECMR催化降解TCH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ECM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好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孔隙率为43.2%、抗折强度为14.3 MPa、电导率为6275 S/m;在外加电压为2.5 V、TCH质量浓度为50 mg/L、停留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ECM对TCH的去除率为85%,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为72%,且经10次循环使用后其降解性能基本保持稳定,表明ECM是良好的导电膜材料,在处理抗生素废水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炭膜 多通道活性炭膜 电催化膜反应器 盐酸四环素 废水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材料设计对其电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海升 薛媚月 +2 位作者 李善建 丁丽芹 范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2,共6页
石墨烯是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蜂巢状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电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易堆叠、活性位点少等不足。石墨烯材料电催化活性与其原子排列、分子吸附和活化、电子结构、电... 石墨烯是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蜂巢状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电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易堆叠、活性位点少等不足。石墨烯材料电催化活性与其原子排列、分子吸附和活化、电子结构、电荷运输等相关,综述了通过掺杂调控提高其内在活性、界面调控实现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调控改变原子排布方式、结构调控改变局部环境促进电子和质量传递等改善石墨烯材料电催化性能的方法,指出将掺杂调控与其他3种活性调控方法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催化活性 掺杂调控 界面调控 相调控 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表面羟基的活性炭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尚伟 高俊斌 +4 位作者 慕朝 沈佩茹 靳广洲 刘雨文 刘静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8-1132,共5页
为探究表面羟基对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5 g活性炭中KMnO_(4)用量15 g、用20 mL质量分数10%的H_(2) SO_(4)酸化、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的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改性活性炭相较于... 为探究表面羟基对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5 g活性炭中KMnO_(4)用量15 g、用20 mL质量分数10%的H_(2) SO_(4)酸化、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的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改性活性炭相较于原始活性炭表面羟基量大大增加。然后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制备成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用于电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在100 mL垃圾渗滤液中加入3 g电极、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温度50℃、电解电压8 V、O_(3)流量0.2 L/min、电磁搅拌转速6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30 min,改性活性炭制备的铁碳三维粒子电极比未改性活性炭制备的电极对垃圾渗滤液的总有机碳、氨氮降解率分别提升了26、20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羟基 铁碳三维粒子电极 垃圾渗滤液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制氢耦合有机物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天 栗振华 +1 位作者 邵明飞 段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阳极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制约了阴极产氢...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阳极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制约了阴极产氢,并且阳极产物氧气的附加值较低。利用电解水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催化有机物选择性氧化(替代OER),被证明是能够降低电解水反应电压、提高产氢效率的有效策略,并且利用阳极得到高附加值化学品可以进一步分摊并降低制氢成本,最近受到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总结了近年来电解水制氢耦合有机物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阳极表面水活化产生活性氧的种类及其催化有机氧化反应机理、反应物吸附过程强化提升反应速率相关策略、电解水制氢耦合氧化反应器设计和产物分离等技术。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活性氧 耦合反应 有机氧化 反应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MoS_(2)/泡沫镍电催化还原对氟苯酚
6
作者 周洋 何叶子 陈水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MoS_(2)/泡沫镍电极,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子掺杂的方式制备了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运用多种手段表征了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比较了掺杂Rh前后MoS_(2)/泡沫镍电极对对氟苯酚(4-FP)的催化还原效果,探讨了4...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MoS_(2)/泡沫镍电极,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子掺杂的方式制备了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运用多种手段表征了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比较了掺杂Rh前后MoS_(2)/泡沫镍电极对对氟苯酚(4-FP)的催化还原效果,探讨了4-FP的降解机理。表征结果显示:Rh的掺杂促进了2H相MoS_(2)转变为1T相MoS_(2),改善了MoS_(2)的催化性能;在0.05 mol/L的Na_(2)SO_(4)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Rh-MoS_(2)/泡沫镍的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90.3 mV和70 mV/dec,远低于MoS_(2)/泡沫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位-1.3 V、初始pH 3.3、温度293 K的条件下,电解180 min后,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对4-FP的去除率为96%;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催化还原4-FP的主要活性物种为e-和活性氢(H*);经过5次循环实验,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对4-FP的去除率由96%降低至88%,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铑 沉积状MoS_(2) 电沉积 电催化脱氟 活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构筑及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7
作者 黄雅荣 于润泽 关丽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25-11131,共7页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功构筑了独特形貌的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Fe-LDHs),考察了催化剂电催化分解水性能。在1 mol/L KOH中,CoFe-LDHs-1∶1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在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仅需要施加1.62 V电压,在电催化分解水稳定性测试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催化稳定性,50 h的稳定性测试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 活性位点 电催化分解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电催化氧化—炭吸附工艺处理水基泥浆压滤液
8
作者 吴宣章 孙婷婷 +3 位作者 孔德宁 仝坤 韩洋 薛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4-749,共6页
采用生化—电催化氧化—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钻井水基泥浆压滤液。以COD为主要指标、其他污染物为辅助指标,考察去除效果,采用GC-MS和FTIR分析有机物的去除历程,XRF分析元素变化。表征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去除大部分有机物,顺-7-十四碳... 采用生化—电催化氧化—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钻井水基泥浆压滤液。以COD为主要指标、其他污染物为辅助指标,考察去除效果,采用GC-MS和FTIR分析有机物的去除历程,XRF分析元素变化。表征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去除大部分有机物,顺-7-十四碳乙酸酯、3-氨基-6-甲基吡啶-2(1H)-酮和2-癸基噻吩是本工艺难去除的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水基泥浆压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小于50 mg/L,各项指标均可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压滤液中Ca、C、Cl、S、O元素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泥浆压滤液 电催化氧化 生物降解 活性炭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纳米TiO_2电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 被引量:18
9
作者 殷钟意 李小红 +2 位作者 侯苛山 袁志菊 郑旭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用溶胶凝胶—动态吸附法制备颗粒活性炭(GAC)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率为考察指标,研究TiO2/GAC电催化反应体系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甲基橙废水pH为4,TiO2/GAC催化剂用量为0.5g,Fe2... 用溶胶凝胶—动态吸附法制备颗粒活性炭(GAC)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率为考察指标,研究TiO2/GAC电催化反应体系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甲基橙废水pH为4,TiO2/GAC催化剂用量为0.5g,Fe2+浓度为250mg/L,电解电压为16V时,电催化氧化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脱色率达99.2%,COD去除率达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颗粒活性炭 二氧化钛 负载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吡啶双酰胺配体修饰的Keggin型硅钼酸盐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宏艳 曾凌 +2 位作者 王青林 刘国成 田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3,共8页
水热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一个基于半刚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3-bpcd(N,N'-双(3-吡啶)环己烷-1,4-双甲酰胺)和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银配合物{[Ag2(3-bpcd)3][Ag(3-bpcd)(Si Mo_(12)O_(40))]2(3-H2bpcd)_2}·7H_2O,并通过红外光谱、... 水热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一个基于半刚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3-bpcd(N,N'-双(3-吡啶)环己烷-1,4-双甲酰胺)和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银配合物{[Ag2(3-bpcd)3][Ag(3-bpcd)(Si Mo_(12)O_(40))]2(3-H2bpcd)_2}·7H_2O,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97(5)nm,b=1.4949(5)nm,c=2.5249(10)nm,α=88.998(6)°,β=88.856(7)°,γ=67.458(6)°,V=4.739(3)nm3,Mr=6471.02,Dc=2.261 g/cm3,Z=1,S=0.955,F(000)=3124,R1=0.0768,wR2=0.1936。配合物是由一维[Ag(3-bpcd)(Si Mo12O40)]6-2链、双金属[Ag2(3-bpcd)3]2+结构单元、2个未配位的质子化有机配体3-H2bpcd和7个结晶水共同组成的复杂结构,多种结构单元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标题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对NO-2有好的电催化还原活性,此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有显著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催化性质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电极的化学活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卫祥 唐致远 +1 位作者 刘昭林 郭鹤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704-708,共5页
通过对Mm(NiMnCoAl)5电极的化学活化处理提高了金属氢化物电极的容量、电催化活性、活化性能和快速放电能力;讨论了化学活化处理对金属氢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活化剂KBH4作用下,金属氢化物表面的氧化物技还原,在活化过程... 通过对Mm(NiMnCoAl)5电极的化学活化处理提高了金属氢化物电极的容量、电催化活性、活化性能和快速放电能力;讨论了化学活化处理对金属氢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活化剂KBH4作用下,金属氢化物表面的氧化物技还原,在活化过程中一部分氢原子贮入合金之中,增加了电极的比表面,文中试验了这种活化方法对Ni/MH电池封口化成的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封口化成的AA型Ni-MH电池性能与开口化成电池的性能相当,其容量达到1050~1150mAh,1C、3C、SC信率下放电容量分别达到0.2C下的96.7%、89.0%、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 电极 电催化 活化 封口化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析氢电极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杜晶晶 李娜 +1 位作者 许建雄 许利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01-9006,共6页
电解水是实现工业化廉价制备氢气的重要手段,为减小阴极过电位,降低能耗,研究具有高电催化活性的阴极析氢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析氢材料电催化活性的因素主要有能量因素和几何因素,围绕着这两个主要因素,综述了电解水析氢电极材料... 电解水是实现工业化廉价制备氢气的重要手段,为减小阴极过电位,降低能耗,研究具有高电催化活性的阴极析氢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析氢材料电催化活性的因素主要有能量因素和几何因素,围绕着这两个主要因素,综述了电解水析氢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析氢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析氢 电极材料 电催化活性 多孔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碳化二钨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国华 陈丹 +2 位作者 郑翔 谢伟淼 程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7-2083,共7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体经煅烧后,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组成,并构成了以W2C为壳,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碳化二钨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Ti/IrO_2电极在酸性溶液中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吉明 侯艳远 +2 位作者 王晓梅 张鉴清 曹楚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CV)与极化曲线测试了几种不同烧结工艺制备所得Ti/IrO2电极在酸性Na2SO4溶液中的电催化活性.对传统单一高温(500℃)烧结与改进的分段烧结及程序升温工艺进行了比较;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 采用循环伏安(CV)与极化曲线测试了几种不同烧结工艺制备所得Ti/IrO2电极在酸性Na2SO4溶液中的电催化活性.对传统单一高温(500℃)烧结与改进的分段烧结及程序升温工艺进行了比较;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表明,传统工艺所得电极裂纹形貌不明显,晶粒尺寸及电极的物理电阻均较大,电化学活性较低;改进工艺则可明显降低Ti基体的氧化,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其中程序升温还可使电极表面的裂纹增多,但若该工艺的起始温度较高,电极的表观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IrO2电极 热分解 烧结工艺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阳极电沉积制备锰氧化物涂层电极 被引量:9
15
作者 史艳华 孟惠民 +2 位作者 孙冬柏 俞宏英 付花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99-1206,共8页
采用脉冲阳极电沉积工艺制备掺杂的锰氧化物涂层电极,并利用FESEM、SEM、XRD及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涂层电极的形貌、相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脉冲参数的调整,可获得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与稳定性能的涂层电极.当脉冲频率(f)为90Hz,... 采用脉冲阳极电沉积工艺制备掺杂的锰氧化物涂层电极,并利用FESEM、SEM、XRD及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涂层电极的形貌、相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脉冲参数的调整,可获得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与稳定性能的涂层电极.当脉冲频率(f)为90Hz,脉冲通断比为1∶2时,具有较大的镀速,获得较厚的涂层;氧化物为独特的纳米线与近球状纳米颗粒共聚的网络结构,不仅增加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而且有效提高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加速寿命达到1635h,比直流阳极电沉积提高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阳极电沉积 氧化物涂层 纳米结构 稳定性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与碳化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仙超 陈丹 +1 位作者 施斌斌 李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63-2871,共9页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相由金红石型TiO2、Ti4O7、WC、W2C和WxC构成,钨碳化物负载于钛氧化物外表面,构成比较典型的核壳结构.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碳化钨和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样品电催化活性的提升与前驱体钨钛摩尔比、还原碳化时间、核壳结构壳层的完整性和晶相组成以及核壳结构中二氧化钛和碳化钨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关.这说明金红石是能够提升碳化钨电催化氧化活性的载体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及活性氧化物表面的析氧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吉明 张鉴清 +1 位作者 王建明 曹楚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370,共4页
不同的金属及活性氧化物表现出析氧电催化活性上的差异。电极的析氧活性由电催化剂的自身材料因素与电极的活性表面积决定。在本文中对由材料因素引起的析氧电催化活性的内在差异、电催化活性与材料的其它相关物理化学参数间的关联进行... 不同的金属及活性氧化物表现出析氧电催化活性上的差异。电极的析氧活性由电催化剂的自身材料因素与电极的活性表面积决定。在本文中对由材料因素引起的析氧电催化活性的内在差异、电催化活性与材料的其它相关物理化学参数间的关联进行介绍。重点介绍决定金属及氧化物析氧活性的“氧化物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氧化物 析氧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天然沸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国新 施斌斌 +1 位作者 李国华 郑遗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7-1322,共6页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将机械化学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结合,制备了碳化钨与天然沸石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首先对天然沸石进行预处理,然后按硅钨摩尔比为2:1配置偏钨酸铵与沸石混合物,经机械球磨得到三氧化钨与沸石复...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将机械化学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结合,制备了碳化钨与天然沸石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首先对天然沸石进行预处理,然后按硅钨摩尔比为2:1配置偏钨酸铵与沸石混合物,经机械球磨得到三氧化钨与沸石复合前驱体,再将前驱体在管式炉内1173K温度下,在CH4与H2混合气氛中还原碳化即得碳化钨与沸石的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分别对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由一碳化钨、碳化二钨、石英、丝光沸石、斜发沸石等物相组成.其中,一碳化钨晶粒约为30nm,碳化二钨的晶粒约为20nm.应用粉末微电极测试了样品在中性溶液中对对硝基苯酚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中性溶液中样品对对硝基苯酚电催化活性优于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样品的电还原催化活性与其WC的质量分数和WC与W2C的质量比相关.碳化钨与沸石构成复合材料后,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天然沸石 纳米复合材料 电催化活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对Pt-Fe/C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彦恩 唐亚文 +3 位作者 周益明 高颖 刘长鹏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3-746,共4页
制备了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碳载Pt-Fe(Pt-Fe/C)阴极催化剂,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谱和电化学测量的结果表明,在Pt-Fe/C催化剂中,Fe以3种形式存在.质量分数大约为20%的Fe进入Pt的晶格,形成Pt-Fe合金,质量分数大约为80%的Fe... 制备了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碳载Pt-Fe(Pt-Fe/C)阴极催化剂,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谱和电化学测量的结果表明,在Pt-Fe/C催化剂中,Fe以3种形式存在.质量分数大约为20%的Fe进入Pt的晶格,形成Pt-Fe合金,质量分数大约为80%的Fe没有进入Pt的晶格而以Fe和Fe2O3的形式单独存在.该催化剂经酸处理后,非合金化Fe和Fe2O3被溶解,而使Pt-Fe/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要比未经酸处理前的增加约30%左右,导致Pt-Fe/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优于未经酸处理前的Pt-Fe/C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Pt-Fe/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起重要的作用,另外,只有与Pt形成合金的Fe能提高Pt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而非合金化的Fe对Pt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Pt-Fe催化剂 氧还原 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改秀 孔晓英 +3 位作者 孙永明 李连华 袁振宏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以氧为电子受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氧阴极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慢,会造成阴极电势的损失。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催化剂的价格是MFC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中非生物...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以氧为电子受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氧阴极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慢,会造成阴极电势的损失。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催化剂的价格是MFC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中非生物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贵金属Pt、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以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其中,非贵金属氧化物及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价格低廉,有望成为MFC非生物阴极Pt基催化剂的替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氧还原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