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Monitoring Method for Cow Rumination Behavior Based on Edge Computing and Improved MobileNet v3
1
作者 ZHANG Yu LI Xiangting +4 位作者 SUN Yalin XUE Aidi ZHANG Yi JIANG Hailong SHEN Weizheng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29-41,共13页
[Objective]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omptly obta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ow health and predicting cow diseases.Currently,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 [Objective]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omptly obta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ow health and predicting cow diseases.Currently,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monitoring cow ruminant behavior,including video surveillance,sound recognition,and sensor monitoring method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edge device gives rise to the issue of inadequate real-time performance.To reduce the volume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cloud computing workload while achieving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airy cow rumination behavior,a real-time monitoring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cow ruminant behavior based on edge computing.[Methods]Autono‐mously designed edge devices were utilized to collect and process six-axis acceleration signals from cows in real-time.Based on these six-axis data,two distinct strategies,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and split edge intelligence,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real-time recognition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Focused on the real-time recognition method for cow ruminant behavior leveraging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the CA-MobileNet v3 network was proposed by enhancing the MobileNet v3 network with a collaborative attention mechanism.Additionally,a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was designed uti‐lizing the CA-MobileNet v3 network and the FedAvg federated aggregation algorithm.In the study on split edge intelli‐gence,a split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named MobileNet-LSTM was designed by integrating the MobileNet v3 network with a fusion collaborative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the Bi-LSTM network.[Results and Discussion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MobileNet v3 and MobileNet-LSTM,the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based on CA-Mo‐bileNet v3 achieved an average Precision rate,Recall rate,F1-Score,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97.1%,97.9%,97.5%,98.3%,and 98.2%,respectively,yielding the best recognition performance.[Conclusions]It is provided a real-tim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w ruminant behavior,and the proposed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pract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 rumination behavior real-time monitoring edge computing improved MobileNet v3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饲喂对个体奶牛甲烷排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岩 崔振兴 +4 位作者 李源源 杨存志 侯云涛 李尧 孙先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反刍动物奶牛的甲烷排放是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而采食量是影响个体奶牛甲烷排量的重要因素,故研制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和利用甲烷检测装置分析奶牛采食量对甲烷排量的影响,对提高奶牛健康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科学饲养... 反刍动物奶牛的甲烷排放是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而采食量是影响个体奶牛甲烷排量的重要因素,故研制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和利用甲烷检测装置分析奶牛采食量对甲烷排量的影响,对提高奶牛健康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科学饲养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设计了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和甲烷检测装置,利用个体奶牛穿戴式“牛衣”和牧场内主体框架分布网点固定安装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头奶牛采食前后奶牛后肠道甲烷排量和奶牛嗳气与呼吸的甲烷排量。研究表明,个体奶牛精准饲喂系统可依据奶牛个体差异实现饲料的定量饲喂,相同条件下精准饲喂和自由采食的个体奶牛甲烷排量和产奶量有差异但不显著,且随着个体奶牛采食量增加,甲烷排量会随之升高,说明饲喂量与甲烷排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饲喂 甲烷排量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帆 唐湘方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0-1423,共14页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增加,繁殖性能降低。酮病也可增加奶牛的死淘率,提高治疗成本,缩短使用年限,进而降低经济效益。而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受奶牛的品种、胎次、体况、生产性能、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影响。探究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对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奶牛饲养者有效防治产后奶牛酮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能量负平衡 酮病 发病规律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洛芬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兴 黄凯 +5 位作者 耿智霞 瞿红颖 宋婷婷 刘静 郭李珉 曹兴元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43-49,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卡洛芬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确定休药期。24头健康奶牛按1.4 mg/kg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卡洛芬,单次给药后分别在12 h、3 d、7 d、14 d、21 d时间点采集奶牛的肌肉、肝脏、脂肪和肾脏样品。组织样品经处理后,采... 本研究旨在分析卡洛芬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确定休药期。24头健康奶牛按1.4 mg/kg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卡洛芬,单次给药后分别在12 h、3 d、7 d、14 d、21 d时间点采集奶牛的肌肉、肝脏、脂肪和肾脏样品。组织样品经处理后,采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卡洛芬的含量。方法学结果表明:在200~2000 ng/mL的添加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不同组织中卡洛芬的平均回收率在87.79%~113.83%之间,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经休药期计算软件WT1.4计算,肌肉、肝脏、肾脏、脂肪中的休药期分别为7.75、10.04、10.25和7.54 d。21 d时注射部位的残留量低于肌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因此,按推荐给药方案在奶牛中使用卡洛芬注射液,建议将休药期定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芬 奶牛 残留消除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源反刍动物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5
作者 李富祥 高华峰 赵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38,共7页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EP kit对2株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采用MEGA软件构建16S rDNA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2株分离菌的遗传进化特征,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方法分析2株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2株分离菌对8大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细菌的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进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生化特征与反刍动物链球菌(Streptococcus ruminantium)模式菌株DSM104980T以及其他链球菌参考株基本一致。分离菌YN240515和YN240516与S.ruminantium DSM104980T 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9%,与其他S.ruminantium参考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8%~100%。2株分离菌在16S rDNA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中与全部S.ruminantium参考株形成同一进化分支。基于上述特征,将2株分离菌鉴定为S.ruminantium。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以4.0×107 cfu经腹腔接种小鼠均能导致小鼠100%死亡率,对小鼠的致病性均较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吩和头孢曲松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患呼吸道综合征的奶牛中分离到S.ruminantium,证实我国奶牛存在S.ruminantium的感染,为我国奶牛S.ruminantium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链球菌 分离 致病性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自动计量食槽的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赵尔迪 吴泽全 +3 位作者 蔡晓华 刘立强 祝天宇 叶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了减少对被测试奶牛的额外应激,维持奶牛采食、饮水、挤奶、社交的常规生活节奏,实现食槽内剩余饲料的自动翻转倾倒、奶牛采食量高精度的测量,以及对奶牛个体、群体采食行为的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机电气自动控制系... 为了减少对被测试奶牛的额外应激,维持奶牛采食、饮水、挤奶、社交的常规生活节奏,实现食槽内剩余饲料的自动翻转倾倒、奶牛采食量高精度的测量,以及对奶牛个体、群体采食行为的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奶牛身份识别系统、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光电发射接收系统、气动系统、机械装置、称重系统、数据传输和统计分析系统7个部分的奶牛饲喂自动计量食槽。其机械装置由闸门、滑道、食槽等组成,与奶牛接触部件闸门材质为橡胶,闸门、滑道、牛栏上颈枷、食槽中心线重合,缩短奶牛与食槽距离,滑道与食槽间隙35 mm,食槽去除棱角内收;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直线和回转气缸、管路、控制阀体等;奶牛身份识别系统包括天线、阅读器等;光电发射接收系统抗阳光辐射,做防水处理;称重系统表面做氧化处理,防护等级IP65;数据传输和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奶牛个体、群体的采食量变化情况、采食时间差异情况、采食行为习惯、饲料供应和消耗情况等。试验数据表明:奶牛身份识别频率134.2 kHz,阅读距离1.1~1.4 m,准确率100%;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重质量300 kg,综合误差±0.06 kg;光电发射接收响应时间≤15 ms,可精确记录奶牛采食行为学参数,即平均日采食次数12.2次、平均日采食时间5.375 h、平均采食量48.23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喂 食槽 计量 采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弹性金属的间断式奶牛瘤胃pH测量探头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赵继政 刘含 +3 位作者 王凱民 张彦钦 邱昕洋 宋怀波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2,共11页
在现代奶牛养殖中,瘤胃pH值是牛只健康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现有电极中,间断式pH参比电极采用气体增压促进电解液渗出。但是,存在电解液流出可能被阻断的风险。本文使用超弹性金属设计了控制参比液间断流出的阀门和基于弹簧活塞系统的... 在现代奶牛养殖中,瘤胃pH值是牛只健康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现有电极中,间断式pH参比电极采用气体增压促进电解液渗出。但是,存在电解液流出可能被阻断的风险。本文使用超弹性金属设计了控制参比液间断流出的阀门和基于弹簧活塞系统的参比液加压部件,完成间断式奶牛瘤胃pH检测探头设计。首先对阀门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阀门部件中镍钛合金棒长度为9 mm,硅胶管中轴线到镍钛合金棒固定端距离为4.5 mm;压强部件使用弹簧配合活塞进行加压,所用弹簧刚度0.284 N/mm,自由高度70 mm,最大压缩量49 mm。通过仿真试验,明确镍钛合金棒最大应力为281 MPa,处于超弹性范围内,可循环使用;性能试验表明探头可在误差小于0.1的情况下稳定工作。根据寿命试验可知,该探头可稳定释放缓冲液60480次。在测量间隔为20 min的情况下,探头可工作2年。现场瘤胃测量试验中,人工测量值与系统测量值平均绝对偏差为0.11,最大绝对偏差为0.25,表明设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pH检测 间断性测量 超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叶岩 马君 +4 位作者 孙先明 李源源 祝天宇 王婷婷 李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184,共6页
为了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集奶牛个体自动识别、采食量自动监测、控制奶牛进食权限、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装置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奶牛身份,对射探测器判定奶牛个... 为了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集奶牛个体自动识别、采食量自动监测、控制奶牛进食权限、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装置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奶牛身份,对射探测器判定奶牛个体位置,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饲喂槽内饲料质量变化,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个体奶牛日粮采食量实现奶牛个体采食量的自动计量和差异化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个体识别率为100%,对射探测器的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8%,饲喂闸门开启响应时间不大于2.5 s,个体奶牛采食量测量误差为8.6%,较好地实现了奶牛个体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行为的在线、实时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装置可作为奶牛个体精细化饲养、新饲料配方和养殖模式创新等相关研究的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精准饲喂 饲喂槽 身份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9
作者 汤莹 赵旭 +1 位作者 李娟 王子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氨气释放速率及氮损失率的变化。【结果】添加3%~9%磷石膏可以将奶牛粪堆肥过程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的时间缩短3~6 d,最高温度提高1~4℃,并使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延长0~3 d;堆肥产品的pH值降低0.27~0.71,C/N值降低9.57%~16.50%,种子发芽指数提高9.27%~22.17%,硝态氮含量增加7.04%~16.92%;堆肥过程中氨气释放速率降低15.13%~37.87%,总氮损失率降低6.53%~15.36%。磷石膏添加量为6%时,保氮效率最高。【结论】在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过程中,添加3%~6%磷石膏,不仅可以提高堆料的腐熟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磷石膏及优化奶牛粪堆肥技术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 磷石膏 堆肥腐熟 氮素损失率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受体因素对奶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海生 《中国奶牛》 2025年第7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受体因素对奶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试验对365头奶牛随机采用2种同期发情方法处理,选择174头青年牛和136成年牛作为可用受体,并在移植前一天评估受体黄体直径和P_(4)浓度。结果表明,两种同期方法处理的受体移植妊娠率差... 为了研究不同受体因素对奶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试验对365头奶牛随机采用2种同期发情方法处理,选择174头青年牛和136成年牛作为可用受体,并在移植前一天评估受体黄体直径和P_(4)浓度。结果表明,两种同期方法处理的受体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受体和不可用受体之间黄体直径和P4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青年牛移植妊娠率显著高于成年牛移植妊娠率(P<0.05);1.5~2.5cm黄体直径受体移植妊娠率显著高于≤1.5cm黄体直径受体移植妊娠率(P<0.05),高于>2.5cm黄体直径受体移植妊娠率(P>0.05);2.0~4.0ng/mLP_(4)浓度受体移植妊娠率均高于≤2.0ng/mL和>4.0ng/mLP_(4)浓度受体移植妊娠率(P>0.05)。说明选择最佳黄体直径和P4浓度的青年牛作为受体能够获得较高移植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胚胎移植 黄体 孕酮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赵艳丽 闫晶 +5 位作者 薛炳楠 闫素梅 兰儒冰 王典 郭晓宇 郭咏梅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61,共6页
试验旨在建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体细胞数与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奶牛120头,每个阶段各30头奶牛。结果显示:... 试验旨在建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体细胞数与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奶牛120头,每个阶段各30头奶牛。结果显示: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产奶量与血清中葡萄糖(GLU)呈负相关,围产后期产奶量与总蛋白(TP)呈负相关,乳蛋白率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呈负相关,与免疫球蛋白G(IgG)呈正相关,乳糖率与血清中白蛋白(ALB)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体细胞数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负相关;泌乳前期体细胞数与血清中IL-6呈正相关,乳糖率与血清中TBIL呈负相关,乳蛋白率与TP呈负相关;围产后期、泌乳前期和泌乳中期乳脂率与血清中甘油三酯(TG)均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奶牛血清GLU与产奶量具有相关性,血清中IL-1β、胆固醇(CHOL)、IgG和TBIL含量与乳成分具有相关性,血清中IL-6含量与乳体细胞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泌乳阶段 抗氧化 免疫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皮预处理条件对牛肉丸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赵改名 王凯 +5 位作者 王云祥 茹昂 许龙 王可 祝超智 王东杰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6,共7页
探究对牛皮进行预处理后,将其作为食品辅料添加入肉糜制品中的可行性。以牛皮预处理时浸泡温度、碳酸钠添加量、牛皮破碎时冰水添加量及牛皮添加量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究各单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牛肉丸质构特性、色差值、感官评分、... 探究对牛皮进行预处理后,将其作为食品辅料添加入肉糜制品中的可行性。以牛皮预处理时浸泡温度、碳酸钠添加量、牛皮破碎时冰水添加量及牛皮添加量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究各单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牛肉丸质构特性、色差值、感官评分、出品率、肉糜pH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结果表明,牛皮破碎时冰水添加量和牛皮添加量显著影响牛肉丸的感官评分和出品率(P<0.05);当牛皮预处理时碳酸钠添加量为10%(m/m)、牛皮破碎时冰水添加量为219%(m/m)、牛皮添加量为13%(m/m)时,牛肉丸的感官评分和出品率最高,分别为82.9和120.5%。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牛皮对牛肉丸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 牛肉丸 质构特性 感官评分 出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黄酮提取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刘骥 智玉洁 +5 位作者 刘玲 张红妍 马明辉 王伟 任健 姜宁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3-6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黄酮提取物(MLF)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9头经产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日粮(MLF0组),试验组分别在全混合型日粮中添加50 mg/kg BW(MLF50组)和100 mg...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黄酮提取物(MLF)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9头经产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日粮(MLF0组),试验组分别在全混合型日粮中添加50 mg/kg BW(MLF50组)和100 mg/kg BW(MLF100组)的辣木叶黄酮提取物。试验分3个阶段,每阶段持续21 d。结果表明:(1)MLF50组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而乳脂率、乳糖率、总固形物和产奶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2)各组间奶牛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差异不显著(P>0.05);(3)MLF50组产甲烷菌群的丰度最少,有效降低了整体产甲烷菌群的数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 mg/kg BW的辣木叶黄酮能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并改善其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甲烷菌群 泌乳性能 辣木叶黄酮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究自拟复方“健宫散”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罗燕 赵雯雪 +5 位作者 赵鑫 陈志良 胡文娟 邵永斌 潘宇 郝海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自拟复方“健宫散”主要药物川芎、当归、熟地黄、红花、桃仁和五灵脂进行分析,研究其活性成分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对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进行阐述;使用“健宫散”治疗子宫内膜炎患牛,对网药分析...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自拟复方“健宫散”主要药物川芎、当归、熟地黄、红花、桃仁和五灵脂进行分析,研究其活性成分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对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进行阐述;使用“健宫散”治疗子宫内膜炎患牛,对网药分析的核心靶点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药物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PharmGKB、NCBI数据库查找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相关靶点,筛选共有靶点基因作为该中药复方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预测靶点,上传到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3.9.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筛选,确定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4.2.6软件将核心靶点大蛋白和药物活性成分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将20头子宫内膜炎患牛随机分为健宫散治疗组和化药治疗组,另设10头健康牛作为空白对照组,于给药后第5、10、15 d采集血液,ELISA法检测血清中核心靶点的水平,对网药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收集到活性成分63个,通过活性成分找到作用靶点蛋白239个,获得114个复方药物活性成分的调控靶点;收集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相关靶点299个,筛出中药复方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预测靶点22个,其中核心靶点1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10个条目、分子功能3个条目、细胞组分10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20个预测靶点,参与调控的主要通路有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将这3条通路富集的靶点进行整合,选出IL-6、IL-1β、IL-10、IFN-γ、TNF作为分子对接的核心靶点,并追溯其活性成分为6-羟基山柰酚、β-胡萝卜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槲皮素、杨梅酮、谷甾醇、豆甾醇,将8个活性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分别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谷甾醇、豆甾醇与5个核心靶点的对接结合能较低,可形成稳定复合物;通过本体动物实验验证,经“健宫散”治疗后,网药分析的核心靶点TNF、IL-1β、IL-10、IFN-γ、IL-2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健宫散”可能是通过干预TNF、IL-1β、IL-10、IFN-γ、IL-2等靶点,可能参与调控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健宫散 网络药理学 奶牛 繁殖障碍性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郝海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准确、及时的早期妊娠诊断是缩短母畜空怀时间,提高繁殖性能及减少牧场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超声检查和妊娠蛋白(PSPB、PAG)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其准确性高、实用性强。同时,干扰素-τ刺激基因、循环mRNA及... 准确、及时的早期妊娠诊断是缩短母畜空怀时间,提高繁殖性能及减少牧场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超声检查和妊娠蛋白(PSPB、PAG)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其准确性高、实用性强。同时,干扰素-τ刺激基因、循环mRNA及牛奶和血液蛋白组学分析等新兴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向。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诊断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发展潜力,旨在为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超声检查 妊娠蛋白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巡检机器人和改进RT-DETR的奶牛挑食行为识别方法
16
作者 田富洋 张立印 +3 位作者 张帅扬 宋占华 于镇伟 张姬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267,共10页
针对目前复杂环境下奶牛在采食过程中挑食行为与采食行为差异不大、识别精度较低、人工识别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巡检机器人和改进RT-DETR模型的奶牛挑食行为识别方法。根据奶牛采食特性设计巡检机器人采集奶牛采食过程... 针对目前复杂环境下奶牛在采食过程中挑食行为与采食行为差异不大、识别精度较低、人工识别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巡检机器人和改进RT-DETR模型的奶牛挑食行为识别方法。根据奶牛采食特性设计巡检机器人采集奶牛采食过程数据,分中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间段分别在3个牛棚进行采集,最终构建包含3个时间段共计10280幅奶牛采食数据集。对RT-DETR模型进行改进,在RT-DETR模型浅层中引入DAttention(DAT)模块和Bi-Level Routing Attention(BRA)模块融合的DBRA结构,建立了新的图像特征提取结构,提升输入图像局部和全局特征深度融合能力;在RT-DETR模型编码器中融合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EMA)模块,增强了提取高层次语义信息能力,更好地联系上下文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在奶牛采食视频数据集平均精度均值(mAP@0.5)为99.1%,模型内存占用量为39.6 MB,浮点计算量为4.67×10^(10),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均值提高7.4个百分点,模型内存占用量降低0.9 MB,浮点计算量减少2%。与Sparse R-CNN、YOLO v7-L、YOLO v8n、DINO、Swin Transformer和DETR模型相比,平均精度均值(mAP@50)分别提高8.5、9.8、7.8、6.6、11.4、9.5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畜牧养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挑食行为 巡检机器人 改进RT-DETR 行为识别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牛粪快速发酵腐解菌剂应用技术研究
17
作者 陈玥 宫亮 +3 位作者 刘子琪 黄一文 叶鑫 何志刚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解决东北地区低温条件下畜禽养殖粪污发酵难的问题。[方法]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冬季对牛粪进行生物堆肥发酵,通过测定腐熟度指标,明确低温腐熟剂效果。[结果]冬季(11—12月)平均气温-6℃条件下,通过添加低温... [目的]解决东北地区低温条件下畜禽养殖粪污发酵难的问题。[方法]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冬季对牛粪进行生物堆肥发酵,通过测定腐熟度指标,明确低温腐熟剂效果。[结果]冬季(11—12月)平均气温-6℃条件下,通过添加低温牛粪腐解菌,生物堆肥平均温度达到49.3℃,比对照提高1.1倍,养分(氮、磷、钾)含量比对照提高4.80%~8.99%,木质纤维素含量比对照降低7.10%~38.41%。[结论]采用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冬季对牛粪进行生物堆肥发酵,能有效提升堆肥温度,为东北地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区 低温发酵 牛粪 腐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奶牛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王德志 安彦昊 +1 位作者 李梦吉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83,共6页
内质网是大多数分泌蛋白质和跨膜蛋白质发生折叠和成熟的细胞器,当内质网不能与各种高速率蛋白质折叠时,就会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内质网应激与肝脏稳态的紊乱有内在的联系,内质网应激可以激活诱导奶牛酮病、肝脏脂肪沉积和胰岛素抵... 内质网是大多数分泌蛋白质和跨膜蛋白质发生折叠和成熟的细胞器,当内质网不能与各种高速率蛋白质折叠时,就会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内质网应激与肝脏稳态的紊乱有内在的联系,内质网应激可以激活诱导奶牛酮病、肝脏脂肪沉积和胰岛素抵抗发生,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或进一步加重奶牛肝脏损伤。近年来,内质网应激参与奶牛各种病理状况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综述了内质网应激对奶牛肝脏损伤影响,分别从奶牛酮病、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3个方面阐明内质网应激在奶牛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内质网应激 肝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荷牛与荷牛主要细胞因子检测
19
作者 林为民 周彬 +2 位作者 史文军 刘强 黄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弗荷牛血液中的白介素质量浓度高于荷牛,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抗病力;弗荷牛MHC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荷牛,表明弗荷牛在抗病性方面优于荷牛。结果说明,弗荷牛较荷牛表现出更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肉兼用牛 荷斯坦奶牛 细胞因子 抗病力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R代谢组学的奶牛产后代谢动态特征及健康调控策略研究
20
作者 艾君涛 张凡建 孙健 《中国乳业》 2025年第4期55-58,65,共5页
[目的]解析奶牛产后7天内血清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代谢适应机制及潜在健康风险,为优化产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头健康经产奶牛,采集牛产后1天、4天和7天血清样本,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PCA、OSC-PLS),筛选关... [目的]解析奶牛产后7天内血清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代谢适应机制及潜在健康风险,为优化产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头健康经产奶牛,采集牛产后1天、4天和7天血清样本,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PCA、OSC-PLS),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通过代谢通路整合其生物学意义。[结果]产后脂肪动员增强,3-羟基丁酸和丙酮显著升高,提示酮症风险;葡萄糖持续下降,与乳糖合成需求增加相关;乙酸盐和乳酸升高,分别反映瘤胃纤维发酵恢复与潜在亚急性酸中毒风险;甘氨酸和柠檬酸先升后降,分别参与氧化应激调控与能量稳态转换。进一步分析表明,奶牛产后代谢呈“脂肪动员-瘤胃恢复-乳成分合成”阶段性特征。[结论]建议通过日粮优化(提升易发酵碳水化合物比例至35%~40%、平衡纤维)、酮症监测(血酮检测)和功能性添加剂(如过瘤胃胆碱)等策略,缓解能量负平衡并保障泌乳性能。本研究为奶牛产后精准营养干预提供代谢组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后代谢 代谢组学 酮症 能量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