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逆SCSC转变中铜(Ⅱ)配合物的可视变色:结构对颜色的影响
1
作者 齐继 朱建安 +2 位作者 张延旭 杨嘉豪 张春婷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43-57,共15页
设计了一个以单晶-单晶(SCSC)转变这种新的固相无机合成方法为核心的8学时综合化学实验。首先采用直接加成法分别合成了粉末形态与大单晶形态的绿色配合物(H_(3)O)[K(15C5)_(2)][CuCl_(4)](1),其在温度诱导下转变为红色配合物[K(15C5)_(... 设计了一个以单晶-单晶(SCSC)转变这种新的固相无机合成方法为核心的8学时综合化学实验。首先采用直接加成法分别合成了粉末形态与大单晶形态的绿色配合物(H_(3)O)[K(15C5)_(2)][CuCl_(4)](1),其在温度诱导下转变为红色配合物[K(15C5)_(2)][CuCl_(3)](2),这是由于在固相中[K(15C5)_(2)]^(+)的空间位阻效应限制了[CuCl_(3)]−的二聚。并且配合物2在盐酸蒸气诱导下经过SCSC转变恢复为配合物1。配合物1和2之间的SCSC转变也可以通过文字或图画颜色可逆变化的形式在滤纸上呈现,反应迅速,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本科无机化学中涉及的晶体场理论内容判断出两种配合物颜色的差异是因为铜(Ⅱ)的配位数不同而导致,有效地促进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等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晶型不同而且单晶转化完全,该过程锻炼了学生对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的使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规范安全操作大型仪器的科学素养。本实验学时安排紧凑,可进行模块化教学,试剂成本低廉,适合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单晶转变 铜()配合物 空间位阻效应 晶体场理论 综合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振楚 彭斌 +2 位作者 韩亮 刘午阳 袁汉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氨基葡萄糖与Cu2+、Co2+、Ni2+形成配合物的酸离解常数及配合物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锌() 锌() 铜() 配合物 光谱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43
3
作者 何水样 曹文凯 +4 位作者 陈军利 赵建设 史启祯 王汝贤 孙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995,共5页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为墨绿色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0 .75 3 8(2 ) nm,b=1 .1 43 1 (2 ) nm,c=0 .75 0 0 (2 ) nm,α=93 .2 6(2 ) o,β=94.46(2 ) o ,γ=94.3 9(2 ) o,V=0 .641 1 (2 ) nm3,μ=1 .73 1 mm- 1 ,Z=2 ,Dc=1 .792 g/cm3,F (0 0 0 ) =3 42 .0 0 ,R=0 .0 3 5 ,w R=0 .0 48,GOF=1 .78.在配合物 2内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中的 2个氧原子和 1个氮原子、甲醇中的氧原子以及配位水中的氧原子与铜原子配位 ,形成四方锥结构 ,其中来自甲醇的配位氧原子位于锥顶 ;此晶体为外消旋化合物 ,晶体中存在对映异构体 ,两者通过氢键连接 ,形成二聚体 ,成对出现在晶胞中 .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推测配合物 1与 2的结构相似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 1对辣椒疫霉菌和烟草赤星菌分别有 1 0 0 %和 66.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铜()配合物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家蚕丝素蛋白质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和高次结构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文兴 沈之荃 +1 位作者 刘冠峰 白井汪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6-310,共5页
家蚕丝素蛋白质在不同 p H条件下经均相和不均相配位反应制备了 Cu( ) -丝素配合物 ,用可见光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 ESR)、 X射线衍射 ( XRD)研究了其配位结构和高次结构 .在碱性条件下 ( p H=1 0 .60 ) ,丝素肽链主链的 4个氮原子螯... 家蚕丝素蛋白质在不同 p H条件下经均相和不均相配位反应制备了 Cu( ) -丝素配合物 ,用可见光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 ESR)、 X射线衍射 ( XRD)研究了其配位结构和高次结构 .在碱性条件下 ( p H=1 0 .60 ) ,丝素肽链主链的 4个氮原子螯合 Cu( )生成具有近似平面四方 Cu( N) 4结构的配合物 ;而在酸性条件下 ( p H=4 .3 0 ,5.88) ,主要是丝素肽链的侧 (端 )基羧酸根键合 Cu( )生成 Cu( ) (—COO— ) ( H2 O) 3和 Cu( ) (— COO— ) 2 型配合物 .讨论和描述了不同条件下生成的 Cu(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质 配位结构 高次结构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祥德 殷向晨 +3 位作者 朱守荣 林华宽 陈荣悌 张兴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9-853,共5页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糖酸 氨基酸 邻菲咯啉 三元 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多胺配体Cu(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和酸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延河 高东昭 +3 位作者 林海 林华宽 盖庆春 朱守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 ( L) ,测定了 5,10 ,15和 2 5℃时其 Cu(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用标准摩尔焓变ΔH 0_m 和标准摩尔熵变ΔS0_m 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并利用停流技术 ( Stopped- flow)研究了 Cu L配合物在 0 .0 4~ 2 .3m ol/L(...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 ( L) ,测定了 5,10 ,15和 2 5℃时其 Cu(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用标准摩尔焓变ΔH 0_m 和标准摩尔熵变ΔS0_m 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并利用停流技术 ( Stopped- flow)研究了 Cu L配合物在 0 .0 4~ 2 .3m ol/L( I=2 .34 mol/L Na Cl)盐酸溶液中的酸分解动力学 .提出了反应机理 ,并求得了速控步骤的活化能 Ea,标准摩尔活化熵 Δ≠ S0_m 和标准摩尔活化焓 Δ≠ H0_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多胺配体 Cu()配合物 稳定性 酸分解 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杂链型配体合成与Cu(Ⅱ)和Zn(Ⅱ)配位性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解永树 寇福平 +1 位作者 林瑞森 宗汉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6-680,共5页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I=0.10(KNO3)条件下,测定了L1和HL2与Cu(Ⅱ)离子以及HL3和L4与Zn(Ⅱ)离子配位平衡常数.结果表明:L1和HL2与Cu(Ⅱ)离子配位时,均可生成四配位配合物,其中第三配位点醇羟基配位较强,其质子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28和7.32;第四配位点是第2个醇羟基或1个水分子配位,其pKa2分别为9.33和9.04;HL3和L4与Zn(Ⅱ)均可生成五配位配合物,第四配位点均为醇羟基,其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76和7.96,第五配位点均为H2O,其pKa2分别为9.47和9.57.从上述热力学结果可见,配合物在中性pH值范围能生成亲核试剂Cu(Ⅱ)…-OR或Zn(Ⅱ)…-OR,而且均具备双重催化酯类底物水解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杂配体 配合物 金属水解酶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铜(Ⅱ)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刚 董文丽 +1 位作者 任凌燕 刘火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铜(Ⅱ)[Cu(Ⅱ)-EDBSAD]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并以该配合物为中性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在pH=5.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SCN-浓度在1.0×10-1~1.0×10-7mol/L之间具有能斯特响...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铜(Ⅱ)[Cu(Ⅱ)-EDBSAD]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并以该配合物为中性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在pH=5.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SCN-浓度在1.0×10-1~1.0×10-7mol/L之间具有能斯特响应,校准曲线方程为E(mV)=-51.75lg cSCN--255.29,检测下限为5.6×10-8mol/L。将电极用于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离子选择电极 硫氰酸根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配合-超滤分离Hg(Ⅱ)、Cu(Ⅱ)和Cd(Ⅱ)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坚贤 贺勤程 +1 位作者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4-1450,共7页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Cu() Cd() 聚丙烯酸钠 配合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苯乙酮铜(Ⅱ)配合物与ct-DNA的键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延成 王海璐 +2 位作者 梁炜乾 农秀连 陈振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00-1405,共6页
以小牛胸腺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谱和DNA粘度滴定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了2-羟基苯乙酮铜(Ⅱ)配合物[Cu(HAP)2](1)与ct-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Cu(HAP)2](1)主要通过插入作用和静电结合方式... 以小牛胸腺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谱和DNA粘度滴定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了2-羟基苯乙酮铜(Ⅱ)配合物[Cu(HAP)2](1)与ct-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Cu(HAP)2](1)主要通过插入作用和静电结合方式与ct-DNA形成键合作用,推测插入作用应基于2-羟基苯乙酮配体的芳香母环及配合物整体保持刚性平面,而对DNA聚阴离子骨架的静电结合作用则与中心铜离子的正电性有关。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2-羟基苯乙酮金属配合物的药理活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苯乙酮 铜()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光谱分析 插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与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秋娈 王春风 +3 位作者 李全民 张永花 曹向阳 刘尚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共4页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了初步机理,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以Cu(Ⅱ)-ARS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光度法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蛋白质在0~300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8=2.37×105L·mol-1·cm-1(人血清白蛋白).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灵敏度比茜素红S探针法高2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茜素红S络合物 蛋白质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甲基苯并咪唑-铜(Ⅱ)-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抗菌活性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盼 吴海雷 +2 位作者 王璐 陈实 周晓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2-1488,共7页
合成了2个三元铜(Ⅱ)配合物:[Cu(AMB)(L-Tyr)Cl].1.2H2O(1)和[Cu2(AMB)2(NAA)2Cl2].H2O(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L-Tyr=L-酪氨酸,NAA=萘乙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和UV-Vis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 合成了2个三元铜(Ⅱ)配合物:[Cu(AMB)(L-Tyr)Cl].1.2H2O(1)和[Cu2(AMB)2(NAA)2Cl2].H2O(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L-Tyr=L-酪氨酸,NAA=萘乙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和UV-Vis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Vc存在下,通过.OH氧化机理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2个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和切割pBR322DNA的强弱均为:配合物2>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甲基苯并咪唑 抗菌活性 DNA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双自由基桥联双铜(Ⅱ)配合物[Cu(hfac)_2]_2PhBNOM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琦华 廖代正 +3 位作者 姜宗慧 阎世平 方瑞斌 朱红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7-349,共3页
Dinuclear copper complex with biradical, [Cu(hfac) 2] 2PhBNOM\[PhBNOM=2,5 bimethoxyl 1,4 bis(4,4,5,5 tetramethyllimidazoline 1 oxyl 3 oxide)phenyl, 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 Dinuclear copper complex with biradical, [Cu(hfac) 2] 2PhBNOM\[PhBNOM=2,5 bimethoxyl 1,4 bis(4,4,5,5 tetramethyllimidazoline 1 oxyl 3 oxide)phenyl, 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t crystallized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1\^877 3(8)\} nm, b =1.359 8(5) nm, c =2.237 1(7) nm, β =97.24(3)°, Z =4, R = 0.096 1 , R w=0 094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双自由基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铜(Ⅱ)配合物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孟长 罗勤慧 +6 位作者 朱守荣 屠庆云 戴安邦 刘安东 谷洪春 李凤梅 狄少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mol^(-1)·L·s^(-1)(pH=7.8)。其反应机理与超氧歧化酶有类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大环二氧四胺 O2^- 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氧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_2(Salen)_2的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昊宇 廖代正 +2 位作者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报道了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Salen为N,N′-二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No.15)空间群,a=2.6580(5)nm,b=0.6986... 报道了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Salen为N,N′-二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No.15)空间群,a=2.6580(5)nm,b=0.6986(1)nm,c=1.4718(3)nm,β=97.63(3)°,V=2.708(1)nm3,Z=8,Dc=1.618Mg/m3,F(000)=1352,R=0.088,wR=0.073,GOF(F)=0.89.该化合物是由两个氧桥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报道了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Salen为N,N′-二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No.15)空间群,a=2.6580(5)nm,b=0.6986(1)nm,c=1.4718(3)nm,β=97.63(3)°,V=2.708(1)nm3,Z=8,Dc=1.618Mg/m3,F(000)=1352,R=0.088,wR=0.073,GOF(F)=0.89.该化合物是由两个氧桥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桥桥联 双核铜 配合物 晶体结构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5-取代邻菲啰啉-二氧四胺大环三元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华宽 朱守荣 +3 位作者 Appolin B.Kondiano 寇福平 陈荣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7-424,共8页
用pH法在25±0.1℃、I=0.lmol·dm-3KNO3条件下研究了钢(Ⅱ)与13-(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所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铜(Ⅱ)-5-取代-1,10-邻菲啉与13-(2’-羟... 用pH法在25±0.1℃、I=0.lmol·dm-3KNO3条件下研究了钢(Ⅱ)与13-(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所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铜(Ⅱ)-5-取代-1,10-邻菲啉与13-(2’-羟基-3’,5’-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所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二元 三元 稳定性 超氧歧化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18-冠-6的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雪雁 朱文祥 +2 位作者 延玺 王如骥 李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842-1846,共5页
合成了 1 ,1 0 -二氧 -4,7,1 3 ,1 6-四氮杂 -1 8-C-6(以下用 L代表 )的硝酸锌和硝酸铜 ( )配合物 .配合物Cu(L) (NO3) 2 晶体属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如下 :a=1 .5 744(6) nm ,b=1 .2 676(4 ) nm,c=1 .8983 (6) nm,V=3 .789(2... 合成了 1 ,1 0 -二氧 -4,7,1 3 ,1 6-四氮杂 -1 8-C-6(以下用 L代表 )的硝酸锌和硝酸铜 ( )配合物 .配合物Cu(L) (NO3) 2 晶体属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如下 :a=1 .5 744(6) nm ,b=1 .2 676(4 ) nm,c=1 .8983 (6) nm,V=3 .789(2 ) nm3,Z=8,最终偏离因子 R1 =0 .0 43 1 ,w R2 =0 .0 90 4.配合物 Zn(L) (NO3) 2晶体属正交晶系 ,Pnna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 .61 3 5 6(1 0 ) nm,b=1 .3 2 871 (1 1 ) nm,c=0 .862 60 (5 ) nm,V=1 .8494(2 ) nm3,Z=4,最终偏离因子 R1 =0 .0 71 8,w R2 =0 .1 95 0 .冠醚环上的 4个氮原子和 2个氧原子都参与了配位 ,NO- 3未参与配位 ,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 6.红外光谱、 1 H NMR和 EPR谱等研究佐证了上述测定结果 .Cu(L) (NO3) 2 循环伏安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在 -1 .0~ 0 V电压范围内 ,只发生 Cu( )→Cu( )的还原反应 ,而在 -1 .6~ 0 V电压范围内 ,发生 Cu( )→ Cu(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18-冠-6 合成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树平 韩立军 +3 位作者 潘燕 王大奇 赵翠 王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nm,b=1.37899(17)nm,c=1.39806(19)nm;α=60.954(1)°,β=87.502(2)°,γ=65.970(1)°,V=2.0424(4)nm3,Dc=1.357 g/cm3,Z=2,F(000)=862,R1=0.0925,wR2=0.2668[I>2σ(I)],S=1.001.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末端氯原子配位,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扭曲指数τ=0.04(1).抗菌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依据F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距离r=2.56 nm,说明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N N'-双(4-氯苄基)-1 2-丙二胺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苯甲醛缩硫代氨基脲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庆 孙志勇 +1 位作者 袁若 柴雅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6-198,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苯甲醛缩硫代氨基脲铜(Ⅱ)[Cu(Ⅱ)-BATA]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发现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并将该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废水... 本文研究了以苯甲醛缩硫代氨基脲铜(Ⅱ)[Cu(Ⅱ)-BATA]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发现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并将该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废水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缩硫代氨基脲铜() 中性载体 离子选择性电极 硫氰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蛋氨酸席夫碱配合物EPR波谱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平 胡小莉 陈德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7,共5页
合成了邻香草醛蛋氨酸铜(Ⅱ)和2.4-二羟基苯甲醛蛋氨酸铜(Ⅱ)配合物,测定了它们在室温下多晶粉末EPR谱及室温和低温下不同溶剂中EPR谱,讨论了它们的成键特性,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中,平面内σ配键和平面内π配键均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蛋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 EPP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