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环唑-铜(Ⅰ)配合物的极谱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金香 杨春龙 +1 位作者 吴伟东 杨明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8-460,共3页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检出限为4.00×10^-6mol/L;测得电活性配合物丙环唑-铜(Ⅰ)中丙环唑与铜(Ⅰ)之比为2:1,稳定常数为5.8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唑 铜() 配合物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Ⅰ)配合物的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娅娟 祁学永 李晓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68-672,共5页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four benzimidazolyl-containing dicopper(Ⅰ) complexes: [Cu2(OCTB)](ClO4)2·1.5H2O(1), [Cu2 (NMOCTB)](ClO4)2·H2O(2),[Cu2(NBUOCTB)](ClO4)2(3), [Cu2(NBOCTB)](ClO4)2·H2O(4) a...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four benzimidazolyl-containing dicopper(Ⅰ) complexes: [Cu2(OCTB)](ClO4)2·1.5H2O(1), [Cu2 (NMOCTB)](ClO4)2·H2O(2),[Cu2(NBUOCTB)](ClO4)2(3), [Cu2(NBOCTB)](ClO4)2·H2O(4) and their kinetics were studied under the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by TG-DTG techniques. 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Achar and Coats-Redfern method respectively.The kinetic equation for the second step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complex (1) can be expressed as: dα/dt==A.exp(-E/RT).(1-α),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action corresponds to "Coring and Growth" with n=1; while for the first step of complex (3) decomposition, dα/dt=A·exp(-E/RT)·.(1-α)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second-order chemical rea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硫氰酸盐-丁基罗丹明B体系高灵敏度显色反应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雪梅 张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57-358,378,共3页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mol- 1·cm- 1,检测范围为 0~ 3.5 0 μg/2 5ml。检出限为 0 .30 μg/2 5ml。该方法用于粮食及人发等试样中铜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光度法 硫氰酸盐 丁基罗丹明B 粮食 人发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核Cu(Ⅰ)配合物[Cu_4(imdt)_9](NO_3)_4·6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4
作者 贾定先 张勇 +3 位作者 戴洁 朱琴玉 卢雯 郭文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Tetranuclear Cu(I)complex,Cu4(imdt)(NO3)4.6H2O(imdt=1,3-imidazolidine-2-thione),was synthesized by areaction of Cu(NO3)2with imdt in water.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space group C2/c(No.15),with a =3... Tetranuclear Cu(I)complex,Cu4(imdt)(NO3)4.6H2O(imdt=1,3-imidazolidine-2-thione),was synthesized by areaction of Cu(NO3)2with imdt in water.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space group C2/c(No.15),with a =3.1418(3)nm,b =0.94332(6) nm,c =2.3027(2) nm,β=119.773(3)°,V =5.9236(9) nm3,Z =4,Mr=1529.68.mol-1,Dc.=1.715g.cm-3,μ=1.815 mm-1,F(000) =3144,R1=0.028,wR2=0.065.The cryst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tetranuclear[Cu4(imdt)9]4 +cation,in which Cu(I)is coordinated with four S atoms from four imdt ligands to form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and imdt ligands exhibit three coordination modes of terminal monodentate S-donating andμ2—S andμ4—S bridging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四氢化咪唑-2-硫酮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为配体的蓝色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研究
5
作者 屈丽桃 许慧侠 +4 位作者 郝玉英 李云飞 任静琨 王华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1 nm,最大发射峰为475 nm,光学带隙为2.93 eV。以[(POP)CuI]2作为客体掺杂在主体CBP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POP)CuI]2(30 nm,8%)/BAlq(10 nm)/Alq3(30 nm)/LiF(1 nm)/Al(200 nm)的器件,其电致发光峰为476 nm,最大亮度为9 539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9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配合物 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 蓝色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Ⅰ)与丙二腈、2,2′-联吡啶及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德祥 顾建胜 +1 位作者 刘卫华 王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4,F003,共5页
用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合成两种新的一价铜配合物Cu(Ⅰ ) (dipy) [CH(CN) 2 ]及Cu(Ⅰ ) (phen)[CH(CN) 2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 ,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荧光光谱和电合成机理。
关键词 非水溶剂 化学合成 荧光光谱 铜() 配合物 邻菲罗啉 丙二腈 2 2′-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闪烁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嘉倍 王超 +2 位作者 肖家文 曲尧 严铮洸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5-1720,共16页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低维铜(Ⅰ)基卤化物作为高效发光材料的代表,在照明与显示、辐射探测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的组成和结构丰...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低维铜(Ⅰ)基卤化物作为高效发光材料的代表,在照明与显示、辐射探测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的组成和结构丰富多变,给研究人员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作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以[CuX_(n)](X=Cl,Br,I)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为依据,对离子型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总结了其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讨论了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的发光机制和光物理过程,并重点归纳了用于X射线探测的有机-无机杂化铜(Ⅰ)基卤化物闪烁体的最新进展。最后,对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铜()基卤化物 低维结构 发光材料 闪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二正丁基-1,10-菲咯啉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
8
作者 刘文崧 任泓扬 +1 位作者 李湘祁 王炳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7-1282,共6页
以2,9-二正丁基-1,10-菲咯啉(dnbp)和碘化亚铜为原料,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中性双核铜(Ⅰ)配合物[CuI(dnbp)]2。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其结构,荧光光谱测定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配... 以2,9-二正丁基-1,10-菲咯啉(dnbp)和碘化亚铜为原料,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中性双核铜(Ⅰ)配合物[CuI(dnbp)]2。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其结构,荧光光谱测定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由两个Cu(Ⅰ)离子通过两个碘离子桥联形成畸变的菱形Cu2I2核心和dnbp螯合配体构成,配合物中I—Cu—I的夹角较小(106.08°),两个Cu(Ⅰ)离子的距离很长(0.319 4 nm),表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上述结构的特征主要由dnbp配体大的空间位阻造成。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胞参数a=4.404 14(11)nm,b=4.404 14(11)nm,c=1.085 92(4)nm,γ=120°,V=18.241 1(9)nm3。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出现350~500 nm的吸收峰,归属于金属离子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室温下,当激发波长为365 nm时,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53 nm,发光寿命为3.1μs,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为0.013。发光机制属于金属离子和卤素到配体电荷转移激发态的磷光发射。低温下,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蓝移至645 nm,发射峰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2 9-二正丁基-1 10-菲咯啉 晶体结构 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矿石堆浸液中Cu(Ⅰ)的测定方法
9
作者 邓珍灵 任凤莲 杜颂如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研究测定铜矿石堆浸液中Cu(Ⅰ)的新方法.该法用沉淀络合剂从混合液中将Cu(Ⅰ)沉淀分离出来,用KIO3滴定,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等特点,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中,其结果与络量法一致.
关键词 铜矿石 堆浸液 测定法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蒲彦利 盛涤伦 +4 位作者 朱雅红 陈利魁 杨斌 王燕兰 徐珉昊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4-659,共6页
以氯化亚铜、5-硝基四唑钠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绿色环保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CuNT),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对CuNT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和爆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NT具有较好的流散性,吸... 以氯化亚铜、5-硝基四唑钠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绿色环保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CuNT),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对CuNT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和爆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NT具有较好的流散性,吸湿性和耐热性均较好,机械感度、火焰感度及静电感度较钝感,摩擦感度相对较高;CuNT的爆热与比容值均大于叠氮化铅和斯蒂芬酸铅等常规起爆药;CuNT对结晶RDX的极限起爆药量为2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绿色起爆药 5-硝基四唑亚铜(CuNT) 合成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催化一锅法合成2-(3,3-二甲基)丁炔基苯并呋喃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李明 刘文奇 +2 位作者 谭倪 周芸 伍跃东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4-736,714,共4页
在三乙胺与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邻乙炔基苯酚与(E)-1,2-二碘-3,3-二甲基-1-丁烯在醋酸钯及碘化亚铜的作用下,在氩气保护下,首先在室温下反应15 h,然后在100°C下再反应13 h,一锅法合成2-(3,3-二甲基)丁炔基苯并呋喃,该方法操作简便... 在三乙胺与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邻乙炔基苯酚与(E)-1,2-二碘-3,3-二甲基-1-丁烯在醋酸钯及碘化亚铜的作用下,在氩气保护下,首先在室温下反应15 h,然后在100°C下再反应13 h,一锅法合成2-(3,3-二甲基)丁炔基苯并呋喃,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产率较好,产物结构经由NMR和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钯 碘化亚铜 一锅法 2-(3 3-二甲基)丁炔基苯并呋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合成Cu_6(C_5H_4NS)_6簇合物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振锋 王贤文 +3 位作者 黄凌 周健 梁宏 李言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68-1270,共3页
A hexanuclear copper(Ⅰ) cluster [Cu6(C5H4NS)6] was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Cu(PPh3)2(MeCN)2]ClO4 with(2-mercaptopyridine-1-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2-butanol,Et3N and water and ch... A hexanuclear copper(Ⅰ) cluster [Cu6(C5H4NS)6] was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Cu(PPh3)2(MeCN)2]ClO4 with(2-mercaptopyridine-1-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2-butanol,Et3N and water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TGA and solid 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X-ray diffractometry.The crystallographic data for the title complex,C15H12Cu3N3S3,are Mr=521.08,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and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0.958 59(6) nm,b=(1.604 85(12) nm),(c=)0.122 712(10) nm,β=108.863(2)°,V=1.786 4(2) nm3,Z=4,Dc=(1.937 Mg/m3),R1=0.030 1,ωR2=0.031 5(I>2σ(I)),F(000)=1 032,μ=3.890 mm-1,R(int)=0.050 1,S=0.598.The title complex exhibits highly thermal stability and strong low energy fluorescence((λ=)744 nm) when it is irradiated by the light(λ=468 nm) in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核铜()簇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TiO_2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和除氨气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康 郑敏 +2 位作者 黄鹏杰 赵松铭 沈凯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504-3509,共6页
通过调控钛酸四丁酯的浓度,制备了两种形貌的Cu_2O/TiO_2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和除氨气性能与Cu_2O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 通过调控钛酸四丁酯的浓度,制备了两种形貌的Cu_2O/TiO_2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和除氨气性能与Cu_2O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的浓度由0.04%变为0.12%时,TiO_2在Cu_2O表面由膜状变为粒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相Cu_2O相比,膜状表面的Cu_2O/TiO_2复合物的抗菌性能有所提高,而粒状表面的Cu_2O/TiO_2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略有降低。两种形貌的Cu_2O/TiO_2复合物对氨气的去除性能均好于纯相Cu_2O,但粒状表面的Cu_2O/TiO_2复合物的除氨气性能优于膜状表面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抗菌性能 氨气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催化氧化法制备氯化亚铜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宗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04-405,共2页
用硝酸为催化剂制备氯化亚铜 ,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制得的氯化亚铜纯度可达
关键词 催化氧化 硝酸 氯化亚铜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S_2P(OCH_2Ph)_2[Fe(η~5-C_5H_4PPh_2)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15
作者 李涛 杜少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4-857,共4页
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亚铜和二茂铁基双膦配体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合成了一个新颖的晶体化合物{CuS2P(OCH2Ph)2[Fe(η5-C5H4PPh2)2]}1。其结构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化合物1中的铜原子与螯合配体dppf中的两个磷原子配... 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亚铜和二茂铁基双膦配体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合成了一个新颖的晶体化合物{CuS2P(OCH2Ph)2[Fe(η5-C5H4PPh2)2]}1。其结构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化合物1中的铜原子与螯合配体dppf中的两个磷原子配位[Cu-P键长分别是2.2492(5)和2.2364(4)],并与dtp中的两个硫原子配位[Cu-S键长分别是2.4055(5)和2.4582(5)],中心铜原子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铜()配合物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亚铜 二茂铁基双膦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蒽酰亚胺的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希娟 陈勇 +1 位作者 迟绍明 傅文甫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0-67,共8页
合成了两个含蒽酰亚胺基团的新配体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和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以及L1的铜(I)配合物[CuL1(PPh3)2](BF4)(1),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论计算表明配体L1配位前为反式构象,配合物... 合成了两个含蒽酰亚胺基团的新配体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和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以及L1的铜(I)配合物[CuL1(PPh3)2](BF4)(1),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论计算表明配体L1配位前为反式构象,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显示L1配位后发生结构扭曲呈顺式构象,羰基氧原子与铜(I)离子配位.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1和配合物1都表现出蒽的特征吸收和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氧配位 晶体结构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Cu2O薄膜的低温沉积及快速热退火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自兴发 叶青 +3 位作者 刘瑞明 程满 黄文卿 何永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1-25,共5页
采用氧化亚铜(Cu_2O)陶瓷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沉积法在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下制备了N掺杂Cu_2O(Cu_2O∶N)薄膜,并在N_2气氛下对薄膜进行了快速热退火处理,研究了N_2流量和退火温度对Cu_2O∶N薄膜的生长行为、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 采用氧化亚铜(Cu_2O)陶瓷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沉积法在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下制备了N掺杂Cu_2O(Cu_2O∶N)薄膜,并在N_2气氛下对薄膜进行了快速热退火处理,研究了N_2流量和退火温度对Cu_2O∶N薄膜的生长行为、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衬底温度300℃、N_2流量12sccm条件下生长的薄膜为纯相Cu_2O薄膜;在N_2气氛下对预沉积薄膜进行快速热退火处理不影响薄膜的物相结构,薄膜的结晶质量随退火温度(<450℃)的升高而显著改善;快速热退火处理能改善薄膜的结晶质量和缺陷,降低光生载流子的散射,增强载流子的传输,预沉积Cu_2O∶N薄膜经400℃退火处理后展示出较好的电性能,薄膜的霍尔迁移率(μ)为27.8cm^2·V^(-1)·s^(-1)、电阻率(ρ)为2.47×10~3Ω·cm。研究表明低温溅射沉积和快速热退火处理能有效改善Cu_2O∶N薄膜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N2流量 低温沉积 快速热退火 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亚铜/乙二胺催化氮杂环化合物的N-芳基化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帅帅 郭海昌 +1 位作者 蒋华江 郑人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9-1183,共5页
以碘化亚铜/乙二胺为催化体系,研究了卤代芳烃和氮杂环化合物的Ullmann反应。结果表明,氮杂环化合物的pKa越小,芳基化反应越容易进行,p-π共轭形成的富电子卤代芳烃有利于反应,非p-π共轭的富电子卤代芳烃使反应变难。
关键词 ULLMANN反应 N-芳基化反应 氮杂环化合物 碘化亚铜/乙二胺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质合成碘化亚铜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佳琪 赖君玲 罗根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0-22,39,共4页
在40℃条件下,以铜粉为还原剂、碘单质为氧化剂、乙二醇为溶剂,进行单质之间的反应,制备了碘化亚铜。利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碘化亚铜进行了催化分解高氯酸铵反应的研究,探讨了其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碘化亚铜为片... 在40℃条件下,以铜粉为还原剂、碘单质为氧化剂、乙二醇为溶剂,进行单质之间的反应,制备了碘化亚铜。利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碘化亚铜进行了催化分解高氯酸铵反应的研究,探讨了其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碘化亚铜为片状结构,反应温度为40℃的产物粒径为99nm;反应温度为60℃的产物粒径为87nm。碘化亚铜的加入降低了高氯酸铵的低温、高温的分解温度,使得这两部分的分解温度合二为一,高温分解温度提前了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反应 碘化亚铜 高氯酸铵 纳米材料 催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Cu_2S薄膜结构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宋飞莺 高斐 +4 位作者 刘生忠 陈彦伟 武怡 马笑轩 王皓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以CuCl_2·2H_2O和(NH_2)_2CS为前驱体,三乙醇胺为络合剂,利用化学浴沉积法于25℃到60℃务件下反应30min在玻璃衬底上沉积Cu_2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以CuCl_2·2H_2O和(NH_2)_2CS为前驱体,三乙醇胺为络合剂,利用化学浴沉积法于25℃到60℃务件下反应30min在玻璃衬底上沉积Cu_2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研究。XRD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薄膜为单斜晶相的Cu_2S,且沉积温度为40℃时所得薄膜结晶度最好。与Cu_2S本体相比,所制备的Cu_2S薄膜带隙出现不同程度的蓝移。结果表明,沉积温度对薄膜的结晶度、表面形貌以及光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铜 化学浴沉积 温度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