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多重耐药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倩 唐梦君 +4 位作者 张小燕 陆俊贤 唐修君 杨星星 高玉时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1,共10页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影响动物养殖安全,同时对人类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威胁。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耐药细菌的传播,而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日益困难,动物源细菌耐药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危机,一旦耐药菌从动物向人类扩散,将极大地...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影响动物养殖安全,同时对人类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威胁。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耐药细菌的传播,而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日益困难,动物源细菌耐药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危机,一旦耐药菌从动物向人类扩散,将极大地威胁人类健康,亟须新的方法和策略应对细菌耐药。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是第三代“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该技术能够靶向剪切外源性核酸,保护微生物遗传物质遗传稳定性。与传统的多重耐药菌防治策略相比,CRISPR-Cas系统具备独特的DNA序列的靶向性和灵敏度,通过精准、简便和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与核酸扩增技术、比色技术等相结合,可以提高灵敏度和检测时效性等性能指标。本文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由来、系统分类、基因编辑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之上,聚焦于该系统在多重耐药菌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在耐药致病菌消除、耐药基因消除以及致病菌诊断检测方面给出案例分析以及目前存在的挑战。总的来说,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序列特异性抗菌剂能够降低细菌多重耐药性,结合核酸扩增技术和实时监控设备提升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为动物源细菌耐药防控和监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 多重耐药菌 耐药基因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桐花树叶尖枯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2
作者 袁永强 季文霞 +8 位作者 米仁军 周舜 马海宾 刘松松 李之广 王福生 饶雪琴 WAQAR Ahmed 王新荣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目的]为明确引起广东省湛江市桐花树叶尖枯病的病原菌种类,揭示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拮抗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EF-1α、TUB2)相结... [目的]为明确引起广东省湛江市桐花树叶尖枯病的病原菌种类,揭示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拮抗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EF-1α、TUB2)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其致病性。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其生长特性,利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结果]28℃条件下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快,3 d即可长满培养基,培养基正面气生菌丝初期为白色,随后变成灰色,背面初期为白色,随后菌落中心变为黑色。菌丝有隔,厚垣孢子链状,分生孢子椭圆形至梭形,薄壁半透明,大小为(15.19~19.66)×(4.59~6.07)μm(n=100)。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为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ribis)。人工接种分离菌株,可以引起桐花树叶片发病,症状与林间一致。新壳梭孢菌菌株THJK1A3最适生长温度为28℃,但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较窄,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时,菌丝生长显著受到抑制。最适p H值为4。解淀粉芽孢杆菌68对菌株THJK1A3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8.71±2.56)%。[结论]明确了N.ribis是引起广东省湛江市桐花树叶尖枯病的致病菌,解淀粉芽孢杆菌68对菌株THJK1A3的拮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尖枯病 病原菌鉴定 多基因系统分析 生物学特性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叶片内生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其对无核白采后曲霉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苗苗 杨怡中 +9 位作者 张雨晨 马杰 徐贞贞 王玮 张丽娟 王宁 范盈盈 王成 黄伟 刘峰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190,共10页
从葡萄叶片中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并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评估,为开发葡萄曲霉腐烂病生物防治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无核白葡萄叶片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 从葡萄叶片中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并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评估,为开发葡萄曲霉腐烂病生物防治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无核白葡萄叶片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拮抗细菌鉴定至种。从拮抗菌发酵上清液中提取脂肽粗提物,利用超高效液相-离子淌度-飞行时间质谱(UPLC-Vion-IMS-QTof)检测其脂肽类型,活体条件下验证拮抗菌发酵液对葡萄果实采后曲霉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从无核白葡萄叶片中分离获得对黑曲霉具有抑菌效果的拮抗内生细菌25株,其中,菌株TLF4-3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27.27±0.05 mm,抑菌效价达18.27±0.53 cm/mL。经鉴定,拮抗内生细菌TLF4-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使用UPLC-Vion-IMS-QTof技术明确该菌株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杆菌霉素D2(C15 Bacillomycin)和伊枯草菌素C(C14 Iturin)。TLF4-3发酵液浸泡处理后,3 d时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葡萄果实病斑直径降低了2.3 mm,抑菌率达68.26%±0.91%。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葡萄采后曲霉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内生细菌 脂肽 黑曲霉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防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虹 谭琳 +3 位作者 沈程文 邓玉莲 李桂花 胡秋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以茶树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cugenangense)为指示菌,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分离感病根际土壤微生物,获得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细菌菌株TJ-1,抑菌率可达74.67%;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TJ-1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以茶树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cugenangense)为指示菌,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分离感病根际土壤微生物,获得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细菌菌株TJ-1,抑菌率可达74.67%;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TJ-1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研究菌株TJ-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生长特性、产生的不同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对9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及其促生潜力等,结果表明,拮抗菌TJ-1使病原菌菌丝缠绕萎缩,分支部分变大;拮抗菌生长至18 h进入稳定期;生长最适pH为5~7,在Na Cl质量分数超过2%的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拮抗菌TJ-1对9种作物病原菌均有拮抗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原菌拮抗效果高达80.51%;拮抗菌TJ-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都具有拮抗效果;拮抗菌TJ-1具有溶解磷、固氮以及分泌铁载体等促生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拮抗菌 土地类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苜蓿黄萎病的生防菌筛选
5
作者 吴杰 张园园 +4 位作者 贾瑞芳 王圣泽 王露然 林克剑 周洪友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苜蓿轮枝菌的拮抗生防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抑菌能力和抑菌谱,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发现,22株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为了筛选出防治苜蓿轮枝菌的拮抗生防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抑菌能力和抑菌谱,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发现,22株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提供的菌株分属于3属7种,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萎缩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其中,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J4、J6,解淀粉芽孢杆菌J15、J21,萎缩芽孢杆菌J19和枯草芽孢杆菌J22对苜蓿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生防菌平板对峙实验中J4的抑菌率最高,达58.32%,其次为J15,抑菌率为54.39%。盆栽防治效果实验中J22菌株防治效果较好,处理后苜蓿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至46.67%和32.00,防治效果为61.29%。本研究筛选出的6株菌株不仅对苜蓿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较为广泛的抑菌谱,对引起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的木贼镰刀菌、三线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变红镰刀菌、轮枝镰刀菌也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是具有较好应用潜力的生防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轮枝菌 拮抗细菌 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霉变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其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周航 贾涛 +7 位作者 方蒋平 杨永锋 余洋洋 裘垚 陈思原 冯魏 张静远 陈红丽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1491,共11页
为明确引起云南烟区仓储期烟叶霉变的病原菌,并筛选病原菌的拮抗菌株,本研究从霉变烟叶中分离病原菌,通过科赫法则验证、菌落培养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烟叶中筛选针对所得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对拮抗菌... 为明确引起云南烟区仓储期烟叶霉变的病原菌,并筛选病原菌的拮抗菌株,本研究从霉变烟叶中分离病原菌,通过科赫法则验证、菌落培养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烟叶中筛选针对所得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对拮抗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培养条件优化,验证不同浓度下拮抗菌对烟叶霉变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云南霉变烟叶中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筛选获得霉变病原菌的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ZH-X10,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示,拮抗菌可使致病菌菌丝发生畸形、萎缩;菌株ZH-X10在pH值为7、35℃和NaCl质量分数为2%时发酵效果最好;菌株ZH-X10在浓度为10^(8)CFU·mL^(-1)时对黑曲霉和黄曲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此浓度为抑制霉菌生长的临界接种量。综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ZH-X10对烟叶致霉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一种新型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仓储 真菌 霉变 拮抗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常见病害防治与典型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姜超 刘春燕 +4 位作者 王向向 陈静宇 樊川 曹旭 孟利强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4-84,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害威胁。为保障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从我国常见大豆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常用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害威胁。为保障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从我国常见大豆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常用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进行综述;并针对大豆典型土传病害根腐病详细综述其发病机理、致病菌群,分析各类生防微生物对不同致病菌的防治进展情况,探讨更为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系统认识大豆病害类型及梳理生物防治策略,有助于将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生物防治手段进一步推广至更多农作物病害防治,促进生物防治的综合运用,实现全面、持续、长效的农业生产防控。生物防治可通过竞争作用、合成抑菌物质、诱导植物抗性等方式发挥防病、抗病功效,相比于其他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具备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传病害 大豆根腐病 生防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瘟拮抗木霉筛选与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8
作者 王赛雅 刘佳 +4 位作者 白辉 连浩然 张梦雅 李志勇 郝志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谷瘟病是未来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郄马试验站谷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 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谷瘟病是未来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郄马试验站谷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最优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与Tef1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盆栽试验明确菌株对谷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谷子根际土壤样品中共筛选到菌落形态具有木霉典型特征的菌株24株,其中KE-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好,对谷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灰霉的抑菌率分别为42.86%、44.44%、57.89%、53.33%、60.00%和42.22%。综合形态特征及Tef1序列分析结果,最终确定KE-1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用哈茨木霉孢悬液进行谷子灌根后,谷子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对谷瘟病菌防效达到55.56%。哈茨木霉菌株KE-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在谷瘟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生防菌 谷子 谷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根黑腐病菌生防菌BM-03的防效及其发酵特性分析
9
作者 李翔 郝浩浩 +3 位作者 吴俊林 许晓敬 赵佳佳 孙会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58-62,共5页
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和平板拮抗试验技术,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拮抗烟草根黑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菌株,编号BM-03;通过盆栽试验对该菌株的生防效果进行验证,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平板拮抗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 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和平板拮抗试验技术,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拮抗烟草根黑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菌株,编号BM-03;通过盆栽试验对该菌株的生防效果进行验证,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平板拮抗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M-03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菌率达52.78%,盆栽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根黑腐病的生防效果达78.03%;发酵特性测定结果显示,无机盐对菌株BM-03发酵特性的影响较小,而可溶性淀粉、酵母粉和黄豆粉是该菌株生长发酵的适宜营养物质。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0 g,黄豆粉6 g,酵母粉4 g,NaCl0.5 g,K_(2)HPO_(4)0.5 g,MgSO_(4)·7H_(2)O0.5 g,FeSO_(4)·7H_(2)O0.01 g,全部溶解后定容至1 L,并将pH调节至8.0,接种量7%、装液量100 mL,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培养。本研究为BM-03生防菌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生防菌 筛选 防治效果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拮抗菌联合使用防控水产养殖致病菌的策略研究
10
作者 殷宁 王宗杰 +3 位作者 李成成 赵久龙 尹瑞 张永雨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2-679,共8页
噬菌体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生物制剂,但是其单独使用时存在抑菌时间短、抑菌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以一株水产养殖业中的致病菌——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 18-1)为对象,从青岛近岸海水... 噬菌体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生物制剂,但是其单独使用时存在抑菌时间短、抑菌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以一株水产养殖业中的致病菌——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 18-1)为对象,从青岛近岸海水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烈性噬菌体Vcp OK(属有尾噬菌体纲)和一株拮抗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XFB1。通过qPCR定量分析发现,噬菌体Vcp OK在其最适浓度(MOI=10)条件下对坎氏弧菌表现出起效快(3 h)但持续时间短(24 h)的抑菌特点;而拮抗菌XFB1以1%的浓度与坎氏弧菌共培养时,呈现出抑菌作用起效慢(20 h)但持续时间长(144 h)的特点。将二者组合使用后发现,组合物不仅能在短时间内(3 h)对坎氏弧菌18-1发挥抑菌作用,而且与单独使用噬菌体相比,显著延长了抑菌持续时间(156 h vs.24 h),有效克服了噬菌体单独应用时抑菌时间短和效果不稳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解决噬菌体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噬菌体-拮抗菌组合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疗法 拮抗菌 坎氏弧菌 水产养殖 致病菌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郝浩浩 张雨薇 +7 位作者 唐培培 李翔 吴俊林 刘子琦 苗森 路鹏 贾玮 党炳俊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文章总结了生防微生物(细菌、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简述了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结合当前生防微生物在烟草黑胫病防控领域的进展,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建议拓宽生防菌的筛选范围,深化对生防菌... 文章总结了生防微生物(细菌、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简述了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结合当前生防微生物在烟草黑胫病防控领域的进展,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建议拓宽生防菌的筛选范围,深化对生防菌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防菌进行改良。此外,探讨将生防菌与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复配的可能性,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烟草疫霉 生物防治 生防细菌 生防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内源产分散体功能菌生长规律及其调驱封堵潜力
12
作者 高怡文 魏登峰 +5 位作者 王维波 倪军 管雅倩 郭茂雷 王前荣 崔凯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13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特/超低渗透油藏由于基质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且普遍存在天然发育的微尺度裂缝,导致其在水驱、CO_(2)驱等开发过程中面临流体易沿裂缝通道和高渗透孔隙喉道窜流的开采难题。传统调剖堵水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中的调...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特/超低渗透油藏由于基质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且普遍存在天然发育的微尺度裂缝,导致其在水驱、CO_(2)驱等开发过程中面临流体易沿裂缝通道和高渗透孔隙喉道窜流的开采难题。传统调剖堵水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中的调剖范围仅限于近井地带,虽能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但流体在地层深部的水窜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油藏微生物资源研发了基于内源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为生长晶核,且以单个个体形式生长分散在水相中的微小球体(即微生物分散体)的绿色低碳微生物分散体调驱封堵剂。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产分散体功能菌种(Novosphingobium sp.,相似性98%~99%)的最优激活生长条件为:温度45℃、矿化度60 g/L、p H=7;最适宜的激活营养剂配方为:碳源(1.5%糖蜜),混合氮源(0.50%硝酸钠、0.30%硫酸铵),微量元素(0.06%工业酵母粉、0.002%硫酸亚铁、0.002%硫酸锰)。初步探明微生物分散体调驱封堵作用机制为:产分散体功能菌利用个体的自适应生长性和形变性与储层裂缝通道形成匹配性的封堵,且不断向裂缝深部和高渗透多孔吼道的深部运移调驱,进而改变注入水/CO_(2)气体的流向,最终实现全程调剖。微生物分散体在水驱/CO_(2)驱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调驱封堵能力,封堵率均大于80%。研究成果为微生物分散体调驱封堵技术在低渗透致密油藏水驱/CO_(2)驱中调驱封堵储层裂缝窜流带、高渗透多孔介质窜流带和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低渗透油藏 产分散体功能菌 激活营养剂 调驱封堵 扩大波及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综合防控——以新疆某规模牧场为例
13
作者 蔡锦纯 李永健 +3 位作者 焦陇玲 张润泽 周明 齐亚银 《中国乳业》 2025年第7期84-89,共6页
[目的]明确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15头患病奶牛的乳汁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 [目的]明确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15头患病奶牛的乳汁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采用K-B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21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11株(52.38%)、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33.33%)和链球菌3株(14.28%)。药敏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完全耐药,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粘菌素耐药,但对其他抗生素高度敏感;链球菌对四环素、恩诺沙星等高度敏感。混合菌药敏试验表明,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抑菌效果最佳。[结论]该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推荐使用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进行治疗,同时结合定期检测、环境改善和科学消毒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控乳房炎的发生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抗生素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测定
14
作者 王帆帆 唐涛 +6 位作者 孙光忠 段媛媛 匡辉 王晓月 元维军 郭晓亮 游景茂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60,共11页
【目的】挖掘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为生防菌资源开发利用和半夏细菌性病害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株半夏病原菌为靶标菌,从感病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 【目的】挖掘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为生防菌资源开发利用和半夏细菌性病害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株半夏病原菌为靶标菌,从感病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拮抗菌种类。测定拮抗菌对菊迪基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极端东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引起的半夏、胡萝卜、马铃薯及白菜细菌性病害离体防效,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菌对3种病原菌引起的半夏细菌性病害活体防效;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对13株中药材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明确其抑菌谱。【结果】从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06株细菌,筛选出菌株WBT16对6株半夏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最佳,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离体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菊迪基氏菌、极端东方假单胞菌和胡萝卜果胶杆菌菌株引起的半夏及胡萝卜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均为100%。活体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菊迪基氏菌引起的半夏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为76.92%,对胡萝卜果胶杆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为69.23%,对极端东方假单胞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为62.50%,均超过60.00%。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效果,对湖北贝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86.02%,对半夏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半夏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80.51%和79.89%。【结论】从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拮抗菌WBT16对半夏细菌性病害防效较好,且抑菌谱较广,在半夏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细菌性病害 拮抗菌 防治效果 抑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及促生作用
15
作者 白建淞 汪安斌 +4 位作者 刘知军 瞿远军 张贺翠 陆宁 丁伟 《植物医学》 2025年第2期45-52,共8页
烟草青枯病是严重的烟草根茎病害,防控难度大且造成损失巨大。针对贵州省黔南地区烟草青枯病危害严重的问题,评估了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在大田环境下对烟草生育期、农艺性状、防控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L... 烟草青枯病是严重的烟草根茎病害,防控难度大且造成损失巨大。针对贵州省黔南地区烟草青枯病危害严重的问题,评估了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在大田环境下对烟草生育期、农艺性状、防控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处理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全生育期缩短10 d;旺长期及打顶后7 d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最显著,打顶后7 d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有效叶片数和最大叶面积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农艺性状均优于单用苗强壮处理。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处理烟草青枯病防控效果最佳,苗强壮次之,发病初期相对防效达100.00%,发病高峰期相对防效为76.01%,发病后期防效仍为66.89%。经济性状方面,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处理相比空白对照,每667 m^(2)产量增加23.07 kg,每667 m^(2)产值提升1 065.80元,烟叶均价提高2.78元/kg。可见荧光假单胞菌LSW-4联合苗强壮可协同增效,促进烟草生长并提高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荧光假单胞菌 复配组合 促生作用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蜡样芽孢杆菌与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成 周游 +7 位作者 他永全 杨天明 陈梦 汪军 杨扬 梁昌聪 张淑华 杨腊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7-1225,共9页
由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引起的豇豆枯萎病几乎在所有豇豆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海南等国内主要产区造成产量损失高达70%。利用微生物防治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预防农药残留的风险发生,该方法已被... 由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引起的豇豆枯萎病几乎在所有豇豆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海南等国内主要产区造成产量损失高达70%。利用微生物防治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预防农药残留的风险发生,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土传病害的防控。但有关利用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群防控豇豆枯萎病的研究仍鲜有报道。针对豇豆枯萎病的生物防控,本研究采用钼锑比色法对10株解磷菌活性进行复筛,并评价其中高活性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豇豆生长及豇豆枯萎病的协同防控作用。结果表明:从10株解磷细菌复筛中发现蜡样芽孢杆菌LMSY3PSB-2-2(简称为解磷菌P)为高效解磷菌;解磷菌P与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X5)的优势菌液最佳配比为2∶1;与单施解磷菌P或拮抗菌X5菌液相比,该配比复合菌液能显著促进豇豆种子萌发与豇豆生长,提高豇豆根系活力,盆栽试验中对豇豆枯萎病的防效达96%,提升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19%。研究结果为利用解磷菌P与拮抗菌X5的复合菌群促进豇豆生长和防控豇豆枯萎病提供理论指导,为开发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枯萎病 解磷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促生作用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反硝化菌促进污染湖泊脱氮的模拟研究
17
作者 马张璇 王健宁 +3 位作者 张可峰 刘慧杰 冯亮 李民敬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6,共9页
将反硝化菌投加到氮素污染湖泊中进行脱氮,是氮素污染治理特别是应急处理的有效措施,但实际脱氮效果不稳定。以反硝化菌和湖水模拟液为材料,通过设计并开展一系列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风力扰动、硝态氮起始浓度、碳源、碳氮比(C/N)、反... 将反硝化菌投加到氮素污染湖泊中进行脱氮,是氮素污染治理特别是应急处理的有效措施,但实际脱氮效果不稳定。以反硝化菌和湖水模拟液为材料,通过设计并开展一系列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风力扰动、硝态氮起始浓度、碳源、碳氮比(C/N)、反硝化菌投加量、温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等因素对反硝化动力学和硝态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力扰动和温度显著影响亚硝态氮的还原和反硝化菌的生长,强烈风力扰动和低温会抑制硝态氮的还原;不同碳源脱氮效果差别不大;C/N的增加可提高反硝化菌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及硝态氮去除率;相对于厌氧环境,有氧环境会明显抑制反硝化速率;反硝化菌投加量对硝态氮去除率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反硝化菌的生长并造成亚硝态氮积累,所以选择2 mL投加量。实验结果为优化反硝化菌投加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污染治理 湖泊模拟液 反硝化菌 环境因子 脱氮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奶牛乳腺炎病原菌防控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18
作者 杜澳博 陈鹏 +4 位作者 王诗朦 张莉莉 王冉 杨章平 李明勋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奶牛乳腺炎是当前奶牛养殖业中发病率最高、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是耐药性病原菌的广泛传播,显著削弱了传统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威胁乳品质量与公共卫生安全。噬菌体作为一种可特异性裂解细菌的天然病毒,因其靶向性强、生物... 奶牛乳腺炎是当前奶牛养殖业中发病率最高、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是耐药性病原菌的广泛传播,显著削弱了传统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威胁乳品质量与公共卫生安全。噬菌体作为一种可特异性裂解细菌的天然病毒,因其靶向性强、生物膜穿透能力强、无抗药残留等特点,在乳腺炎防控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在概述乳腺炎常见致病菌耐药现状与传播风险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噬菌体的裂解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奶牛乳腺炎防控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宿主谱狭窄、细菌抗噬性、剂型稳定性等方面面临的关键挑战及人工智能辅助筛选、基因工程改造、递送系统优化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路径。在“后抗生素时代”背景下,噬菌体有望成为替代抗生素的绿色防控手段,为“无抗奶业”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耐药菌 噬菌体 抗生素替代 精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草果常见病害及其绿色防控措施
19
作者 黄梅 廖方平 +6 位作者 张映萍 杨毅 元超 高鹏慧 周继兰 谢金杨 吴莲张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2期61-68,47,共9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气候优越,雨量充沛,林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宜草果生长。然而,近年来随着草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但管理不善,使得草果病害频发,由于缺乏对怒江草果病害的基础性调查研究,很多草果种植户又对病害认识不足,严重地制...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气候优越,雨量充沛,林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宜草果生长。然而,近年来随着草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但管理不善,使得草果病害频发,由于缺乏对怒江草果病害的基础性调查研究,很多草果种植户又对病害认识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当地草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摸清怒江草果种植区病害情况,2020—2023年对怒江流域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的草果病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鉴定草果重要病害7种,分别为萎蔫病、褐斑病、叶瘟病、叶枯病、褐色轮纹病、褪绿条斑病毒病、假茎黑斑病。主要病害为萎蔫病,危害程度为2级,其他病害危害程度较轻。研究明确了怒江草果种植区病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及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为怒江草果病害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病害 致病菌 绿色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生物消减控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宁雪莹 王琳 +7 位作者 孙晔晖 郭皖露 刘中木 王娟 宋翠平 张晓轩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94-100,114,共8页
近年来,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动物源性耐药菌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动物-环境-人”间传播,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CRISPR-Cas9、ASO... 近年来,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动物源性耐药菌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动物-环境-人”间传播,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CRISPR-Cas9、ASO、RNAi)、生物技术(如噬菌体疗法、益生菌、抗菌肽)、免疫和疫苗策略(如疫苗、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等多个层面,对消减控制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综合分析不同技术层面的优缺点,旨在为控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耐药菌 耐药基因 动物源 生物消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