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Transformer的持续血糖浓度预测模型
1
作者 徐鹤 杨丹丹 +1 位作者 刘思行 季一木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81,共17页
糖尿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做好血糖控制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持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过程中数据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血糖预测的难度。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血糖浓度预测模型... 糖尿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做好血糖控制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持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过程中数据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血糖预测的难度。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血糖浓度预测模型,旨在提高模型对传感器提取数据的适应性。在该模型中,堆叠式降噪自编码器(Stacked denoising auto encoder,SDAE)被嵌入Transformer编码器的结构中,实现对输入数据的重构去噪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混合位置编码策略替代原来的单一绝对位置编码嵌入,同时将轻量级解码器引入Transformer模型中,替代原始结构复杂的解码器,聚合来自不同层次的特征信息,同时获取局部和全局特征;最后,通过搭建的SDAE-改进Transformer网络对CGM数据序列并行化训练,更全面地捕捉数据中的时序模式和复杂关联,提高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在血糖预测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证实了其在处理CGM数据时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血糖监测 神经网络 堆叠降噪自编码器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秀丽 郑之陈 +6 位作者 张桐毓 周丽 徐宁 赵仁豪 杨腾 王娜 王国凤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探讨血糖波动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佩戴FGM的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的T2DM患者233例... 目的本研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探讨血糖波动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佩戴FGM的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的T2DM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足,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足组(n=147)和糖尿病足组(n=8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血糖波动指标,同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血糖波动指标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病程长,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谷丙转氨酶(ALT)、尿酸(SUA)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平均血糖(MBG)升高,而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TIR水平与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HbA_(1c)、MAGE、MODD和MBG是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而TIR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_(1c)、TIR、MAGE、MODD、MBG及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6、0.850、0.868、0.764、0.619及0.967,联合预测效果更佳。结论HbA_(1c)、TIR、MAGE、MODD和MBG是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及早干预上述血糖波动指标可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波动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的围手术期管理
3
作者 蔡善恒 苗芸 钟羽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39,共8页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肾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的最佳选择。然而,DN-ESRD患者存在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血糖稳态,长期高血糖使其内环境紊乱、全身器官广泛受累,增加了肾移植围手术期的风险。本文综述了D...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肾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的最佳选择。然而,DN-ESRD患者存在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血糖稳态,长期高血糖使其内环境紊乱、全身器官广泛受累,增加了肾移植围手术期的风险。本文综述了DN-ESRD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探讨了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术前评估和管理、术中容量和内环境管理以及术后早期管理等内容,并阐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连续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对青春期T1DM患儿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芳 陈琼 +4 位作者 李杨世玉 李园 曹冰燕 卫海燕 张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4-781,共8页
目的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门诊随访的青春期T1DM儿童99例,48例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为观察组,51例单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 目的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门诊随访的青春期T1DM儿童99例,48例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为观察组,51例单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各项临床资料、监测指标及安全性。结果在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对照组平均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分别为76.6%±9.1%、65.9%±15.0%,中位高血糖时间(TAR)两组分别为7.0%(3.0%~14.3%)、21.0%(12.0%~29.0%),平均低血糖时间(TBR)两组分别为14.5%±7.1%、10.2%±6.8%,在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对照组平均TIR两组分别为76.0%±8.9%、65.5%±14.3%,中位TAR两组分别为8.0%(3.3%~13.8%)、24.0%(15.0%~29.0%),平均TBR两组分别为14.4%±5.9%、10.0%±6.8%,以上变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两次随访中位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儿两次随访时中位胰岛素用量、中位BMI、平均TIR、平均TBR均高于其基线水平,中位TAR水平低于自身基线水平,以上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4例(8.33%)出现胃肠道症状,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青春期T1DM儿童TIR。TBR水平增加,并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安全性良好。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青春期T1DM儿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青春期 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评价门诊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潇 周云婷 +5 位作者 孔小岑 刘晓梅 袁璐 荆亭 王蔚萍 李惠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72-2577,共6页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使用口服降糖药的T2D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给予CGM。入组患者给予门诊教育,即第1~3天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及生活习惯;第4天下载并分析CGM数据,结合患者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第6天取下CGM传感器和记录器,下载数据。比较第2天和第5天动态血糖数据[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结果 基于CGM结果,给予门诊教育后(第5天)T2DM患者的MBG由(8.34±1.97)mmol/L下降到(7.85±1.65)mmol/L,TIR由(78.21±24.64)%上升到(84.28±21.87)%,MAGE由(4.53±2.25)mmol/L下降到(3.80±1.80)mmol/L(P<0.05)。按糖尿病病程、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病程<10年组(62例)和病程≥10年组(26例)干预后MBG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病程<10年组标准差(SD)、MAGE、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P<0.05);按年龄分为<65岁组(55例)和≥65岁组(33例),两组干预后MBG、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后<65岁组SD、MAGE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基于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门诊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MBG、提高TIR水平,改善血糖变异度;<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自我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 2型 健康教育 血糖谱 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媛 周敏 +5 位作者 秦满粉 许玄 杨丽萍 付亚红 黄莹 王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8-914,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负担,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服务模式在T2DM患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负担,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服务模式在T2DM患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31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实施基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常规管理措施;干预A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管理;干预B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进行管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血糖、血脂控制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上的差异。结果研究实施期间共失访15例,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300例,三组各100例。三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2-DSC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上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低血糖发生例数、总胆固醇(TC)、HDL-C、2-DSCS和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除低血糖发生次数之外,时间在各项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各组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HbA_(1c)、空腹血糖(FBG)、2 hPG、TC水平低于同组干预前,2-DSCS评分及SDSCA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B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干预B组HDL-C水平、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B组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9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HbA_(1c)、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HbA_(1c)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A组(P<0.05)。结论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综合控制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短期及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可穿戴设备 动态血糖监测 健康教练技术 血糖控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侯锦杰 徐蓉 +2 位作者 谢晓冉 游嘉欣 夏添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36,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低血糖高风险人群及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2轮专家函询及课题组讨论,制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因素筛查表,选取2023年6-10月内分泌科收治的... 目的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低血糖高风险人群及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2轮专家函询及课题组讨论,制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因素筛查表,选取2023年6-10月内分泌科收治的5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血糖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全样本集以及采用Bootstrap法(500次)进行内部验证。结果193例患者(32.99%)发生低血糖。Lasso回归筛选出24个变量,其中11个变量(性别、舒张压、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近1年发生低血糖次数、识别低血糖症状、高血压、高血脂、多重用药、随机C肽、糖化血红蛋白)构建列线图。全样本集及Bootstrap法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和0.821,Brier分数分别为0.156和0.159,灵敏度为0.702和0.747,特异度为0.839和0.809。结论构建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持续葡萄糖监测 低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杜益君 潘天荣 +2 位作者 王秀艳 程媛 刘妮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应用在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疗效。方法将44例血糖波动大、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治疗组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组。比较2组治疗2...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应用在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疗效。方法将44例血糖波动大、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治疗组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组。比较2组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与MDI组相比,双C治疗组血糖控制更平稳,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较MDI效果更佳,是难治性糖尿病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系统 难治性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22
9
作者 陆蔚 周健 +6 位作者 贾伟平 包玉倩 马晓静 张锋 李鸣 胡承 项坤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 目的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 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皮质激素类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健 贾伟平 +6 位作者 包玉倩 陆蔚 马晓静 喻明 潘洁敏 胡承 项坤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糖尿病 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徐小红 谷卫 何晓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上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行72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 S),分析其血糖谱。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 目的:了解临床上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行72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 S),分析其血糖谱。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明显的餐后血糖过高现象,尤以早餐后明显,血糖峰值在早餐后1.7 h;血糖>7.8mm o l/L、11.1 mm o l/L、13.9 mm o l/L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28%、13%、6%。3d CGM S中血糖>7.8 mm o l/L曲线下面积与HbA 1c正相关。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持续高血糖(血糖大于13.9 mm o l/L,持续2h以上)等现象。结论:一个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较多高血糖发生,3d CGM S血糖谱可以反映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其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了解血糖波动的细节,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血糖/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金晖 鲍洁 +1 位作者 赵镇 孙子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比较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糖代谢、心血管危险因子、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了解米格列奈药物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新诊断9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n=45),A组... 目的比较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糖代谢、心血管危险因子、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了解米格列奈药物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新诊断9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n=45),A组给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组给予米格列奈+二甲双胍,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记录3 d内的动态血糖水平和波动趋势,之后12周定期随访相应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3 d,空腹血糖、3餐后平均血糖(MBG)及日内血糖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组餐后1 h及2 h MBG降幅大于A组(P<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小于A组(P<0.05);12周后,2组空腹及餐后1、2 h血糖均明显降低,B组降幅大于A组;空腹及餐后1、2 h胰岛素(FINS、1 h INS、2 h INS)不同程度升高,B组1 h INS、2 h INS增幅大于A组;B组降低HbA1c幅度大于A组;2组均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B组优于A组(P<0.05);B组低血糖发生人次低于A组。2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2组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下降作用均不明显(P>0.05);B组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丙二醛(MDA)优于A组(P<0.05)。结论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均能在短期内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但米格列奈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中期治疗后,与瑞格列奈比较,米格列奈能更好地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氧化应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米格列奈 瑞格列奈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大坤 吕肖锋 +3 位作者 高宇 周淑晶 杜健 武晋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初诊T2DM患者中行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选取30例3倍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MBG)的...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初诊T2DM患者中行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选取30例3倍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小组(A组),30例3倍SD≥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FMD检查及CRP测定,比较两组间FMD、CRP的差异,探讨血糖波动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的CRP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以FMD、CRP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收缩压(SBP)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LA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PPGE是影响CRP的独立因素。(3)简单相关显示,FMD与CRP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初诊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增强体内炎性状态增加对内皮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 内皮功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瑛 张倩 +4 位作者 薛耀明 曾慧妍 朱波 谢翠华 罗祥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预混胰岛素 安全性评价 治疗方案 疗效 口服降糖药物 甘精胰岛素 血糖控制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钟远 章晓燕 胡廷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 2型 血糖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动态血糖监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战辉 张增强 +1 位作者 张蕾 何志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分为血糖正常组(31例)、一过性血糖升高组(20例)和持续性血糖升高组(4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同时比较治疗后24h、7d、14d神经缺损评分。结果持续性血糖升高组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史的病例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高于其他两组(P<0.0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治疗后7d及14d神经缺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血糖代谢情况,可指导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血糖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骆斯慧 邓洪容 +5 位作者 杨旭斌 龚冬娥 严晋华 朱延华 许雯 翁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2-176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及其它代谢、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该人群MBG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来自广东省4家医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OGTT 2 h... 目的:通过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及其它代谢、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该人群MBG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来自广东省4家医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OGTT 2 h血糖、胰岛素,并进行72 h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计算MBG以及血糖波动参数。结果: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Hb A1c、空腹血糖以及服糖后2 h血糖均与MBG相关(P<0.01);逐步线性回归提示Hb A1c、MODD、DMMG及空腹血糖与MBG有最强关联性(P<0.05)。纳入以上4个指标的线性拟合方程较仅纳入Hb A1c的线性拟合方程更精确。结论:影响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BG的因素包括Hb A1c、空腹血糖、DMMG以及MODD。在临床上单纯依靠Hb A1c推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可能存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淑晶 吕肖锋 +4 位作者 张健 赵大坤 武晋晓 张星光 沙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以30例施行过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8例和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22例,并对研究对象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以30例施行过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8例和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22例,并对研究对象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1)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程、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GE与冠脉病变评分、IMT、CRP、HOMA-IR、HBCI均相关(P<0.05);冠脉病变评分、IMT分别与CRP、HOMA-IR、HBCI相关(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以及氧化应激可能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波动 动脉硬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医疗物联网的便携式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蔡丽俊 朱志刚 +3 位作者 余江渊 李崭虹 葛万成 刘婷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48,共6页
本文研制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以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动态实时监测。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螺旋型铂-铱电极、血糖信息采集器与网络手持终端。系统在铂-铱工作电极上施加电压激励信号,采集器检测工作-参... 本文研制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以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动态实时监测。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螺旋型铂-铱电极、血糖信息采集器与网络手持终端。系统在铂-铱工作电极上施加电压激励信号,采集器检测工作-参比电极之间产生的0~1000nA微电流,并转换为相应的血糖浓度信息。本文考察了不同无线传输方式的系统功耗,改进后平均功耗降为0.4mWh左右。检测电路纯阻抗测量误差可控制在1‰左右,葡萄糖溶液实况测试显示,灵敏度为22.8nA/mM。本系统具有便携性、低功耗、智能化与网络化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血糖监测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物传感器 连续血糖监测 电化学 螺旋电极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3
20
作者 王平 单忠艳 姜雅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分析21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标准差(SDBG)为血糖... 目的分析21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标准差(SDBG)为血糖波动评估指标。结果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发现女性的MAGE和SDBG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病程的血糖波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血糖波动幅度增大(P<0.05);随着BMI的升高,血糖波动水平升高(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67,P=0.02)、糖化血红蛋白(OR=0.8,P=0.02)、舒张压(OR=0.9,P=0.03)、甘油三酯(OR=4.6,P=0.007)、胆固醇(OR=0.6,P=0.007)、高密度脂蛋白(OR=0.09,P=0.006)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糖化血红蛋白、BMI、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有关,而年龄、病程与血糖的波动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