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1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in Wheat——The variation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its fractions from regenerated plants 被引量:1
1
作者 HuShanglian ZengHanb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deali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major agronomic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ed plants derived from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of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Cul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deali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major agronomic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ed plants derived from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of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Cultivar NE 7742),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its fractions from regenerated plants with stabl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from 1992 to 199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its fractions in somaclones from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were very significant and the range was very wide (11531770%). Several types of variation were found in the studies, especially the type with higher protein content than that of cultivar NE 7742 (non-culture parent). Among them, -2069% of lines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E 7742 and combined with high yielding potential. The tendency of variation of the four protein fraction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albumin was not obvious and maintained the same level as NE774 increased in some somaclones and decreased in others. However, the percentages both globulin and glutenin tended to increase. The variation of total amount of structural protein and the ratio between globulin and glutenin tended to increase. The variation of total amount of structural protein and the ratio between globulin and album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globuli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ure in vitro. The variation of total amount of storage protein and the ratio between gliadin and gluteni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glutenin.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duction and screening of somaclonal variation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in wheat improvement in combining high protein content with high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somaclonal variation grain protein.2 the content of gliad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被引量:8
2
作者 Hong-Chun Cui Jian-Yong Zhang +3 位作者 Ji-Zhong Yu Xu-Xia Zheng Cun Ao Yu-Xiao Mao 《茶叶》 2013年第4期356-361,共6页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rotary d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rotary drumfiring,microwave,steam-blasting),rolling process(weight of rolling,gently press rolling and traditional rolling),drying process(stove drying,roasting dehydration,baked fried drying) were adopte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catechins component and tea polyphenol was analyzed.It showed that the microwave fixation process,gently press rolling process,baked fried dry process were beneficial to keep high levels of EGCG,C,EGC,EC,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儿茶素 加工工艺 茶多酚 保留率 组分 干燥处理 固定方法 蒸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菊不同部位中8种黄酮含量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孟 郭梦真 +6 位作者 邓晓颜 张博文 王小兰 刘通 张莉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3,共6页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8种黄酮在各部位中均有检出,其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依次为花>叶>茎,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怀菊花、茎、叶中均含有黄酮,在以前者为主原料的同时应加大后两者的开发利用,以期充分提高该药材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部位 黄酮 含量测定 HPLC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L-Seq的水稻籽粒蛋白含量性状的QTL定位
4
作者 林添资 孙立亭 +10 位作者 景德道 余波 曾生元 李闯 钱华飞 杜灿灿 胡庆峰 杨军 周义文 巫章平 龚红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4,共14页
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 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端家系进行混池重测序以定位稻米蛋白含量QTL位点,之后构建局部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 Mapping 4.1软件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F_(8∶9)采用△SNP指数法分析得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1、2和12染色体;F_(9∶10)使用ED方法分析得到分布于第1、2、6、7、8、9和11染色体上共8个QTL,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的37.64~39.61 Mb区间的QTL与F_(8∶9)检测到的第1染色体36.07~39.87 Mb区间的QTL重合,该QTL命名为qGPC1,位于标记1-3782~1-3834之间,物理距离为516 kb,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3.20%和3.91。通过测序分析发现,镇粳2400和嘉禾218在已报道的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基因OsAAP6上无差异,因此该区间可能有一个新的基因调控稻米蛋白质含量。同时从RIL家系中筛选出低蛋白型种质做亲本培育出的镇稻1818,米饭食味分显著高于江苏省同熟期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和优质食味主推品种南粳5055,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武运粳23号和南粳5055显著增加。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稻米蛋白质含量基因及解析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且提供了可供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质 稻米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A-seq定位野生大豆籽粒蛋白含量QTL
5
作者 袁翠平 孙国金 +7 位作者 齐广勋 刘晓冬 董岭超 王玉民 王英男 赵洪锟 杨佳慧 董英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4-911,共8页
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含量,发掘和利用其蛋白含量基因对于高蛋白种质创制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以绥农14/ZYD01015杂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开展野生大豆ZYD01015的蛋白含量基因定位研究。RIL群体籽粒蛋白含量具有较大的... 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含量,发掘和利用其蛋白含量基因对于高蛋白种质创制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以绥农14/ZYD01015杂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开展野生大豆ZYD01015的蛋白含量基因定位研究。RIL群体籽粒蛋白含量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且符合正态分布;对2020年和2021年RIL群体分别构建了高蛋白含量池和低蛋白含量池,采用BSA-seq(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技术进行了关联分析,在大豆20号染色体(Chr20)关联到1个区间(Chr20:3100000~33360000)。根据区间多态性Indel标记信息开发了12个分子标记,进行了蛋白含量QTL定位,鉴定出1个蛋白含量QTL位点qPRO-20,位于分子标记WS185和WS205之间,即Chr20:20071086~23798747区段,可解释14.00%(2020年)和13.26%(2021年)的遗传变异。QTL两侧分子标记WS185和WS205,其等位变异间蛋白含量均差异显著(P<0.01),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筛选,能够从与ZYD01015相同等位基因型的材料中,筛选到蛋白含量在45%以上种质的概率达62.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蛋白含量 QTL定位 BS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对怀地黄中糖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6
作者 陈坤 刘伟 +4 位作者 宋梦娇 李智宁 张桃桃 董诚明 魏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1,共6页
目的使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怀地黄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多糖的定量模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50批道地产区怀地黄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目的使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怀地黄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多糖的定量模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50批道地产区怀地黄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测定多糖,利用中红外光谱仪采集怀地黄的红外光谱图,将HPLC法、UV-Vis法与中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运用TQ analyst分析软件,建立怀地黄糖类成分定量模型。结果果糖以PCR+MSC+1st Der+SG模型最优,葡萄糖以PLS+CONSTANT+1st Der+SG模型最优,蔗糖以SMLR+CONSTANT+2nd Der+SG模型最优,棉子糖以SMLR+SNV+2nd Der+ND模型最优,多糖以PLS+SNV+2nd Der+ND模型最优,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2、0.9278、0.8388、0.7824、0.9648,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5%、0.04%、0.07%、-0.02%、-0.02%,经验证,所建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怀地黄糖类成分的定量模型稳定、客观,可为怀地黄糖类成分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定量模型 糖类成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年定点小麦的籽粒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7
作者 唐娜 赵博慧 +5 位作者 刘保华 程媛媛 刘庆芳 苏娟娟 张波 魏益民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0-1099,共10页
为探明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大田生产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规律,以2015至2022年邢台市和邯郸市定点收获的82份济麦22、60份师栾02-1、26份鲁原502小麦籽粒为参试样品,采集对应日均气温、日照时数、... 为探明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大田生产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规律,以2015至2022年邢台市和邯郸市定点收获的82份济麦22、60份师栾02-1、26份鲁原502小麦籽粒为参试样品,采集对应日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分析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年份两地配对分析显示,与邯郸市相比,邢台市小麦生产的气候特点为日平均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邯郸市收获的济麦22、师栾02-1和鲁原502的千粒重平均值相较于邢台市显著较高或差异不显著。邯郸市收获的济麦22、师栾02-1的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相较于邢台市显著较低或差异不显著。小麦千粒重与拔节至灌浆期内的降水量累计值,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与扬花期日照时数累计值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2和-0.700。湿面筋含量与扬花至灌浆期日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757。本研究结果为气象因子在小麦籽粒品质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粗蛋白 湿面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变换和主成分分析的土壤全铁含量随机森林模型反演
8
作者 江振蓝 陈付勋 +2 位作者 罗双飞 罗烨琴 沙晋明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1532,共12页
目前,土壤全铁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多采用单一光谱变量作为输入,忽视了光谱变量间的互补性。同时,光谱波段间的冗余信息也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以福州市土壤全铁含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光谱和... 目前,土壤全铁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多采用单一光谱变量作为输入,忽视了光谱变量间的互补性。同时,光谱波段间的冗余信息也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以福州市土壤全铁含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光谱和主成分分析(PCA)优化的随机森林(RF)模型。通过整合原始反射率及其13种数学变换,构建组合光谱变量集,并结合PCA与多元线性回归(MLR)、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遗传算法(GA)、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去除(UVE)等变量选择方法进行变量优化。基于优化后的变量集,建立RF模型,用于土壤全铁含量的预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大于0.8和2.8,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其中,CARS-PCA-RF、GA-PCA-RF和MLR-PCA-RF模型在验证集上的RPD均大于3,预测能力突出,特别是CARS-PCA-RF模型的表现尤为出色,在验证集上的RPD值为3.292,显示了PCA结合CARS的变量选择方法在土壤全铁含量高光谱预测中的优势和潜力。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光谱变换和PCA优化输入变量的土壤全铁含量预测方法,显著提升了土壤全铁含量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为区域土壤全铁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铁含量 光谱变换 随机森林 主成分分析 高光谱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溶剂对蓝靛果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9
作者 李国明 刘晓滢 +3 位作者 刘小琼 李锦红 李守岭 胡永亮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59-63,共5页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溶剂提取法,以正己烷和环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蓝靛果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系统比较了2种溶剂所提取成分的类别、相对含量和数量差异,以评估不同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总相...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溶剂提取法,以正己烷和环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蓝靛果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系统比较了2种溶剂所提取成分的类别、相对含量和数量差异,以评估不同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为96.93%,环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为98.99%;2种提取剂所得的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化合物,环己烷提取物中芳烃类、羧酸类、烯烃类和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己烷提取物,醇类、烷烃类、酯类、醚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正己烷提取物;环己烷提取物中烷烃类、芳烃类、酚类、醇类、羧酸类、烯烃类和酯类化合物的数量均多于正己烷提取物。总体而言,正己烷更倾向于提取酯类、烷烃类和醇类化合物,而环己烷对芳烃类、羧酸类及烯烃类化合物表现出更好的萃取效率,整体提取效果优于正己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超声波溶剂提取法 挥发性成分 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种木醋液理化性质及抑菌活性比较
10
作者 张红心 王桂兰 +2 位作者 王继红 陈超 黄志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6-46,共11页
为了比较不同木醋液对致病细菌的抑制效果,进而明确木醋液中的抑菌成分,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木醋液以用于生产实践,以18种木醋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对木醋液所含有机组分进行测定,并检测这些木醋液的总酚和总酸含... 为了比较不同木醋液对致病细菌的抑制效果,进而明确木醋液中的抑菌成分,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木醋液以用于生产实践,以18种木醋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对木醋液所含有机组分进行测定,并检测这些木醋液的总酚和总酸含量、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体积分数(MIC)、最小杀菌体积分数(MBC),最后对木醋液中的成分与抑菌圈直径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8种木醋液中共检测出284种有机组分,各种木醋液有机组分数量范围为81~137种。18种木醋液中总酸含量最高为19.80%,最低为1.23%;总酚含量最高为1.577 mg/L,最低为0.198 mg/L。梨树枝、桃树枝、核桃枝、法桐枝、苹果枝、木麻黄枝木醋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和杀菌活性较强,对这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体积分数(MIC)范围为3.91~15.63μL/mL,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杀菌体积分数(MBC)范围为7.81~15.63μL/mL,但上述木醋液均不能杀死枯草芽孢杆菌。木醋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与总酸、总酚以及2-甲氧基苯酚、3-甲基苯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抑菌效果 HS-GC-MS 有机组分 总酚含量 总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研究
11
作者 周文才 王添添 +2 位作者 幸伟年 李进 左继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9-141,148,共4页
山桐子是近年兴起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测定了20株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发现各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山桐子果实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不同山桐子植株的果... 山桐子是近年兴起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测定了20株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发现各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山桐子果实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不同山桐子植株的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均不同,平均含油率为30.27%;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含量最高(66.97%),其后为棕榈酸(15.33%)和油酸(8.10%)。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较大的组分有花生酸(70.00%)和棕榈油酸(58.50%),变异系数较小的组分是亚油酸(8.65%);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79.81%,变异系数为4.12%,表明其含量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与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相关性极显著,亚油酸与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 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法加工花生蛋白功能特性及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相风 郭兴凤 +4 位作者 张倩 朱婷伟 赵树超 张明 林凤岩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不同醇法条件制备的花生蛋白品质不同,导致蛋白性质出现差异,产品的功能特性与用途发生改变。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以产品得率为指标,优化条件为:体积分数75.00%、浸提温度35.00℃、浸提时间55.45 min,该条件下产品得率87.82%,... 不同醇法条件制备的花生蛋白品质不同,导致蛋白性质出现差异,产品的功能特性与用途发生改变。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以产品得率为指标,优化条件为:体积分数75.00%、浸提温度35.00℃、浸提时间55.45 min,该条件下产品得率87.82%,蛋白含量58.02%(D1蛋白)。以蛋白含量为指标,优化条件为:体积分数67.12%、浸提温度42.02℃、浸提时间58.28 min,此时产品得率86.08%,蛋白含量61.10%(D2蛋白)。与对照组花生粕(CP)相比,D1、D2的蛋白含量分别提高5.72%、8.80%,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持油性及凝胶性提高;D1、D2蛋白产品粒径减小,溶于水溶液中的清蛋白、伴花生球蛋白Ⅰ含量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加,界面张力下降,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醇法提取 响应面法 功能特性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回潮工序中烟叶含水率的高光谱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燕玲 赵明霞 +2 位作者 李自娟 邢鸿雁 陈娇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7,172,共7页
加料回潮是烟叶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中烟叶含水率的波动偏差直接影响后续卷包机械能否顺利入料加工,故在线精准控制回潮工序中烟叶的含水率至关重要。在线采集162个加料回潮工序中的烟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并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 加料回潮是烟叶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中烟叶含水率的波动偏差直接影响后续卷包机械能否顺利入料加工,故在线精准控制回潮工序中烟叶的含水率至关重要。在线采集162个加料回潮工序中的烟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并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移动平均(Moving-average)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杠杆值法剔除数据集中的奇异值(Novelty),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创建加料回潮工序中烟叶含水率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Moving-average方法预处理的PCA-高杠杆值-PLSR模型最优,其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0.999,均方根误差RMSEC=0.003,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_(p)^(2)=0.999,RMSEP=0.003。研究结论:可以实现烟叶智能监控和快速无损分析,为开发实时检测装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加料回潮 高光谱 主成分分析 杠杆值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桑蒂”质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平 罗世英 +5 位作者 李梦佳 谭小燕 孙建彬 罗维早 唐策 张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口山酮(R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R3)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3%~103.58%,RSD 0.82%~2.9%。各批样品聚为2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04%,筛选出芒果苷、龙胆苦苷、异荭草苷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评价“桑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蒂”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豆禾混贮饲料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鑫畅 赵璐洁 +4 位作者 李颖丽 陈玮 赵云 颜安 万江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3-1329,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剂对豆禾混贮饲料品质、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伊犁昭苏马场混播草地长期种植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碳氮比分别为6.46꞉1和11.12꞉1)作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设... 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剂对豆禾混贮饲料品质、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伊犁昭苏马场混播草地长期种植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碳氮比分别为6.46꞉1和11.12꞉1)作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设置对照和3种复合菌剂处理(A1、A2、A3)。青贮发酵30 d后,对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氮组分、蛋白组分、单宁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并在青贮期间的第1、3、5、14、30天动态监测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提高了豆禾混贮饲料的乳酸含量,降低了pH、氨态氮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蛋白质的损失。此外,复合菌剂还降低了蛋白酶活性,并减少了豆禾混贮饲料中的非蛋白氮(PA)和结合蛋白(PC)含量,提高了快速降解真蛋白(PB1)和慢速降解真蛋白(PB3)含量,从而减少了蛋白质的降解。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碳氮比为6.46꞉1的混贮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高于碳氮比为11.12꞉1的处理,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前者低于后者。所有处理中霉菌数量均未超过2 log10 cfu·g^(-1),在青贮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种混贮饲料中使用添加剂均能提高乳酸菌数量并降低酵母菌数量,A1复合菌剂的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变化 蛋白降解 单宁含量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含碎石坡耕地侵蚀泥沙有机碳组分流失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施伟豪 赵冰琴 +5 位作者 高儒章 张兴凤 吴欣 朱万庆 夏栋 许文年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3,共10页
[目的]明确含碎石坡耕地有机碳组分在不同雨强和碎石含量下的流失特征,进而为坡耕地有机碳流失的防治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含碎石坡耕地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在4种碎石含量(0,10%,20%和30%)下以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进行了人工... [目的]明确含碎石坡耕地有机碳组分在不同雨强和碎石含量下的流失特征,进而为坡耕地有机碳流失的防治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含碎石坡耕地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在4种碎石含量(0,10%,20%和30%)下以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进行了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1)在侵蚀泥沙中细砂粒含量最高(>50%),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在碎石含量为20%时,有机碳流失量最多,且以中活性有机碳流失为主;(2)雨强和各有机碳流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碎石含量和非活性有机碳流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雨强主要通过影响粗砂粒、细砂粒来正向影响活性较高有机碳流失,而碎石含量主要通过影响黏粒来正向影响活性低的有机碳流失,雨强(60.2%)对于侵蚀泥沙和有机碳的流失影响程度大于碎石含量(39.8%)。[结论]雨强和碎石的增加都会加快各有机碳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建议坡耕地进行去碎石化处理并将碎石含量保持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碎石含量 团聚体 有机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营养成分与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榕榕 郭广正 +3 位作者 康专苗 张健 何凤平 王代谷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旨在为蒜头果产业化研究及综合精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系统综述了蒜头果营养成分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进展。蒜头果种仁富含油脂、蛋白质、矿质元素、多糖等营养成分,果皮中含有粗脂肪等物质,果壳中含有木脂素等化合物,叶中含有黄酮和... 旨在为蒜头果产业化研究及综合精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系统综述了蒜头果营养成分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进展。蒜头果种仁富含油脂、蛋白质、矿质元素、多糖等营养成分,果皮中含有粗脂肪等物质,果壳中含有木脂素等化合物,叶中含有黄酮和挥发油,根中含有抗菌成分。当前已对蒜头果蛋白、神经酸、挥发油等成分进行了产品开发,但由于蒜头果的研究局限性,对果皮、果壳、叶、根的营养成分和产品开发研究仍较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营养成分 油脂 蛋白 多糖 挥发油 神经酸 蒜头果蛋白(Mala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和棕榈酸处理对杧果叶片表皮蜡质的影响
18
作者 吴婧波 黄玉玉 +6 位作者 吴潇 王鹏 谷超 殷豪 齐开杰 詹儒林 张绍铃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5-1044,共10页
[目的]揭示外源试剂对杧果叶片蜡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金煌和台农1号两个杧果品种盆栽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T)、棕榈酸(PA)以及组合试剂喷施杧果叶片,利用氯仿提取叶片表皮蜡质,叶面积仪测量叶片表面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目的]揭示外源试剂对杧果叶片蜡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金煌和台农1号两个杧果品种盆栽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T)、棕榈酸(PA)以及组合试剂喷施杧果叶片,利用氯仿提取叶片表皮蜡质,叶面积仪测量叶片表面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叶片表皮蜡质的含量和化学组分。[结果]除100μmol·L^(-1)MT+200μmol·L^(-1)PA组合试剂处理后的金煌杧果叶片蜡质含量略有降低外,其他外源试剂处理组合均提高了两个杧果品种叶片表皮蜡质含量。100μmol·L^(-1)MT+200μmol·L^(-1)PA组合试剂处理对台农1号杧果叶片表皮蜡质含量提升效果最明显,是对照组的3.2倍,其中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了11.95倍。150μmol·L^(-1)PA处理可提高金煌杧果叶片表皮蜡质中C28、C29和C32醛类以及热农1号杧果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使其蜡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87和2.05倍。[结论]不同外源试剂处理可改变杧果叶片蜡质脂肪族化合物的碳链分布和萜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影响总含量的变化。100μmol·L^(-1)MT+200μmol·L^(-1)PA组合试剂对台农1号杧果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提升效果最显著,150μmol·L^(-1)PA对金煌和台农1号两个杧果品种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提升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叶片 外源试剂 表皮蜡质含量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钼肥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豆科作物增产提质的Meta分析
19
作者 王雅洁 王嘉琳 +7 位作者 周灿 焦义能 王柏 源春彦 王文玉 丁广大 赵竹青 石磊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本研究利用关键词“钼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产量/品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并整理了2000-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整合分析方法,探讨施... 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本研究利用关键词“钼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产量/品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并整理了2000-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整合分析方法,探讨施用钼肥对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和豆科作物(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花生和大豆施用钼肥后平均增产12.72%,大豆增产效果最好,小麦无显著增产效果。3种作物的纯钼推荐用量分别为0~1、0.6~0.8和0.4~0.6 kg/hm^(2)。钼肥对不同地区的花生均有显著增产效果,且华南地区的增产率最高;而在西部地区,钼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最好。2000年以来,钼肥对大豆的增产率逐年下降,而对花生的增产率则逐年上升。施用钼肥显著提高玉米、花生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花生和大豆的脂肪含量。综上,钼肥的增产提质效果受作物种类、施用量、施用时期、种植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为我国农作物的增产提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肥 增产率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与糙米淀粉组分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正午 张珂骞 +4 位作者 曹放波 陈佳娜 郑华斌 王慰亲 黄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为明确影响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中嘉早17、湘早籼24号、中早39和株两优729等5个米粉稻品种为材料,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浏阳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的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糙米淀粉组分含量和糊... 为明确影响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中嘉早17、湘早籼24号、中早39和株两优729等5个米粉稻品种为材料,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浏阳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的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糙米淀粉组分含量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广陆矮4号和中嘉早17较湘早籼24号、中早39和株两优729的糙米粉断条率和损失率低,咀嚼性和弹性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糙米粉损失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糙米粉咀嚼性与热浆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糙米粉弹性与直支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峰值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热浆黏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是决定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稻 糙米粉 米粉品质 淀粉组分含量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