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农场管理现状与生态景观建设对策
1
作者 王美娜 孟璇 +3 位作者 张旭珠 乔玉辉 罗庆 刘云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7-1697,共11页
推进生态农场景观建设对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55家水稻农场管理者的问卷与实地调研,系统分析了生态景观建设的现状、管理者认知与偏好以及生态补偿意愿,揭示了当前生态用地建设面临的主要... 推进生态农场景观建设对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55家水稻农场管理者的问卷与实地调研,系统分析了生态景观建设的现状、管理者认知与偏好以及生态补偿意愿,揭示了当前生态用地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与差异化需求。结果表明,大部分农场生态用地面积占比不足1%,且有机农场的生态用地比例显著高于常规农场。生态沟渠、花草带和秸秆还田等物理与农艺措施应用较为普遍,而防护林、生态水塘及生物多样性相关措施应用较少。管理者普遍认可生态用地的美观、污染防控和害虫控制功能,但对传粉服务、健康效益等生态功能认知较为有限。在布局偏好方面,管理者多倾向于在道路两侧设置生态用地,植被类型以花草类为主,最重视其经济价值和害虫控制功能。害虫防治中,物理防治措施接受度最高,生物措施应用较少。有机农场更倾向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常规农场则仍依赖化学防治。多数管理者(72.73%)支持生态用地建设,且普遍希望生态用地比例不超过5%,并强烈偏好长期生态补偿机制,反映出其对经济风险和可持续收益的双重关切,另有20.00%持反对意见,7.27%持中立态度。因此,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加强生态用地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宣传,并制定相应经济激励政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场 景观建设 生态用地 补偿意愿 生态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牧户饲草地建设对草原植被覆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淑豪 叶卓卉 +2 位作者 叶子龙 辛沐聪 周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44-10054,共11页
饲草地建设对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但基于牧户层面探讨饲草地建设对草原生态保护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不利于现行经营制度下的草地生态治理。基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实地调查的牧户问卷数据,以草原植被覆盖度为指标,采... 饲草地建设对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但基于牧户层面探讨饲草地建设对草原生态保护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不利于现行经营制度下的草地生态治理。基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实地调查的牧户问卷数据,以草原植被覆盖度为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饲草地建设对草原生态保护的作用;并基于典型嘎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空间数据,通过ArcGIS分析,对牧户问卷结果进行佐证。结果显示:(1)研究区61.2%的牧户建有饲草地,其中户主年龄大的和草地经营面积较小的牧户更倾向于饲草地建设;(2)建有饲草地的牧户占比越高,相应嘎查的草地植被覆盖越好,NDVI值也越高;(3)饲草地建设对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经营规模的异质性影响,当牧户饲草建设地面积占其草地总经营面积比的0.6%即面积为1—1.67 hm2时,草原植被覆盖最好,表明其最利于草原生态保护。因地制宜确定饲草地的建设规模是通过饲草地建设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户调研 饲草地建设 草原生态 植被覆盖度 NDVI 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为什么会发生流转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利根 卢吉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4-19,共6页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过程。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剖析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 ,有三个原因 :一是制度创新使潜在收入得以增加 ,二是制度环境变化使潜在收入分割成为可能 ;三是制度安排...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过程。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剖析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 ,有三个原因 :一是制度创新使潜在收入得以增加 ,二是制度环境变化使潜在收入分割成为可能 ;三是制度安排成本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 土地流转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土地制度 制度安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作半径合理布局居民点研究——以山东省沂源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王霖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4,共6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因素与耕作半径之间的作用机制,确定了耕作半径的决定性因素。以沂源县鲁村镇增减挂钩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耕作半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合理耕作半径为3.2 km,即与建新村距离3.2 km以内耕地所涉及的村庄可以作为拆旧村庄向建新村合并。现阶段,非人力出行方式及机械化农用工具使用比重在研究区较低,提高高速度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和广泛应用机械化农用工具是缓解耕作半径限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半径 影响因素 模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卫欣 邱道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近年来,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和交易行为在重庆市绝大多数小城镇隐形地进行。为推动该市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多层次、多样化、管理不规范的现状特征,并对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 近年来,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和交易行为在重庆市绝大多数小城镇隐形地进行。为推动该市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多层次、多样化、管理不规范的现状特征,并对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影响评价。最后,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 流转 小城镇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分区方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春芳 乌亚汗 王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64-272,313,共10页
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与生产功能同步提升是"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目标,而面向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分区及调控设计是生态型农田建设有效实施的根本前提。论文以榆中县为例,首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权衡交易综合... 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与生产功能同步提升是"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目标,而面向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分区及调控设计是生态型农田建设有效实施的根本前提。论文以榆中县为例,首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权衡交易综合评价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对研究区生境质量、土壤保持、碳固持和食物供给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规律,明确各研究单元低值生态服务类型;其次,对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障碍因素进行识别,将其划分为可调控与不可调控2种类型;第三,通过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关系框架,结合可调控的障碍因素,确定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主导方向,进而提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方法及调控措施。研究指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可以有效促进"田、水、路、林"各项工程措施的生态效应发挥,是实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同步提升、目标融合的有效模式,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 生态 高标准农田建设 InVEST模型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波 刘雪琪 +1 位作者 梅倩 王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70,共9页
农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引起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农地利用结构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LMDI分解法和聚类分析,分析湖北省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进一步基于Kernel密度估计法研究其时空动态演进趋... 农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引起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农地利用结构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LMDI分解法和聚类分析,分析湖北省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进一步基于Kernel密度估计法研究其时空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1993—2015年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年均递增2.77%,总体呈现四阶段变化特征。其中,农业经济发展因素累积引发276.33%的碳增量,结构、效率、农业劳动力因素则分别累计实现8.05%、79.14%、89.14%的碳减排。(2)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武汉等7个区域属于"低-低"型,荆州、黄冈属于"高-低"型,宜昌、襄阳属于"高-高"型,随州、仙桃属于"低-高"型。(3)2005—2015年林地和草地碳汇量均呈现一定幅度的递减态势,因生态退耕产生的碳汇波动比较大,因建设占用产生的碳排放虽有波动但大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4)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湖北省农地利用净碳排放演进特征发现,总体上湖北省各地市州的农地利用净碳排放的差距呈现缩减态势。分区域来看,鄂东地区各地市州农地利用净碳排放差距有微弱的扩大后又出现明显的缩小,但净碳排放整体上无明显变化;鄂中地区各地市州差距扩大,净碳排放整体有减少态势;鄂西地区各地市州差距有所扩大但不明显,净碳排放整体有增长态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农地碳库建设,建设以绿色为导向的农地补偿制度等推进湖北省农地利用低碳化和可持续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功能 生态退耕 建设占用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农庄土地利用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梁亚荣 钟文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4,159,共9页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与"庄园经济"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具备"共享性"与"庄园性"特点,对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如下影响:一是拓展了土地的多元功能,二是土地利用在主体上更具开放性,三是实现"...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与"庄园经济"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具备"共享性"与"庄园性"特点,对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如下影响:一是拓展了土地的多元功能,二是土地利用在主体上更具开放性,三是实现"时间分配式共有"的土地利用形式。实现了集体土地功能的突破,提高了集体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在现有土地制度下,共享农庄还存在难以取得新增建设用地、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的渠道不顺畅、对集体农地流转的管制过严阻碍共享农庄的农地利用等问题,应采取放松对共享农庄取得新增集体建设用地的管制,单列共享农庄新增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采取以点状供地为主的灵活供地方式,通过"三权"分置促进共享农庄土地的有效利用等对策,以促进共享农庄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农庄 共享经济 庄园经济 建设用地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农用地的生态补偿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丧失成本的计算方法,同时参照其他因素来确定,政府补偿模式下的农用地生态补偿主体分为补偿主体、受偿主体和实施主体,不同模式下的具体内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农用地 生态补偿 土地增值收益 政府补偿 市场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坝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绍玉 赵靖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967-16970,共4页
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等评价方法,估算出楚雄坝子2009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田、旱地分别为209709.00、162967.66元/(hm2.年)。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发现1989~2009年楚雄坝子内城市扩张分别占用水田、旱地855、378 hm2... 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等评价方法,估算出楚雄坝子2009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田、旱地分别为209709.00、162967.66元/(hm2.年)。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发现1989~2009年楚雄坝子内城市扩张分别占用水田、旱地855、378 hm2。因此,2009年损失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1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建设用地 生态服务价值 楚雄坝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农路、农地、农场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荣善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7,共5页
农路、农地和农场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三个最基础的工程。田间标准农路的兴建关系到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民的最终解放;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为了加速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重划"则是通过"互换分... 农路、农地和农场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三个最基础的工程。田间标准农路的兴建关系到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民的最终解放;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为了加速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重划"则是通过"互换分合"实现一户一块制,二者都是为了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标准化的农路和地块是发展现代家庭农场企业的基础条件,而家庭农场企业本身则是现代农业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发展依赖于农外就业机会的大量形成和现代农场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建设 农路 农地 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理论基础及方略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有实 《中国水土保持》 2000年第3期10-13,共4页
综观我国古代和现代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认为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应以“平治水土”为理论基础 ,其方略为 :尽量级级分散拦蓄和充分利用当地水沙资源 ,缓坡耕地及缓坡土地尽量梯化 ,建设集约经营的基本农田 ,因地制宜实施陡坡还林还草 ,建... 综观我国古代和现代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认为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应以“平治水土”为理论基础 ,其方略为 :尽量级级分散拦蓄和充分利用当地水沙资源 ,缓坡耕地及缓坡土地尽量梯化 ,建设集约经营的基本农田 ,因地制宜实施陡坡还林还草 ,建立农林牧草生产在治理单元内能够协调发展的农林牧草水综合体 ,以开发促治理 ,以治理保开发 ,持之以恒 ,努力实现高标准的山川秀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治水土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流动对农田生态建设的影响
13
作者 张祥晶 《西北人口》 2004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出及其回流对农田生态建设的影响,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为新形势下我国农田生态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和强大的经济动力。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田生态建设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被引量:35
14
作者 赵琦 陈曙光 叶新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10多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扬州市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连续投入和整合资源等做法,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为高产丰收、调整结构,发展高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10多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扬州市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连续投入和整合资源等做法,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为高产丰收、调整结构,发展高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加大投入、强化设施、提高标准、示范推动的有效措施,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巩固完善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安徽省退耕还林办公室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6,共4页
安徽省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林木经营管护状况堪忧。本文对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直面现实问题、积极稳妥探索,严格区别... 安徽省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林木经营管护状况堪忧。本文对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直面现实问题、积极稳妥探索,严格区别界定、因地制宜施策,加强经营培育、渐进修复改造,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林下经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监督管理等对策,以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巩固完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建设成果 巩固完善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松武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年第7期35-36,共2页
新沂市通过实施国家六期和七期农业开发以及三期世行项目建设中,立足实际,集中资金,连续投入,做大规模,把农业园区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中,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途径,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新... 新沂市通过实施国家六期和七期农业开发以及三期世行项目建设中,立足实际,集中资金,连续投入,做大规模,把农业园区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中,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途径,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沂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沂 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7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年第5期3-9,共7页
江苏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立足省情,集中资金,连续投入,做大规模,把农业园区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中,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途径,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苏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路子。
关键词 江苏 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晖 《湖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45-50,共6页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工程建设 对策 郴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