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时代的图文诗学——九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100,190,共12页
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要回应时代,发展出一套新论述。现今恰逢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缘,正是有了现代新技术、新媒体这样的手段,使得今天这个时代成为文化传统在普通中国人当代生活中重新复苏、回转其生命的时代。在信息获取方便、... 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要回应时代,发展出一套新论述。现今恰逢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缘,正是有了现代新技术、新媒体这样的手段,使得今天这个时代成为文化传统在普通中国人当代生活中重新复苏、回转其生命的时代。在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灵活等值得珍惜的技术赋予的优点之外,要尽量避免浅、碎、滑、外重内轻等的弊端,要用文学给它一个深度,以古典给它一个细腻、风雅、温柔与敦厚。从古典诗创作来说,直到现在仍看不到机器人写出的好诗,因为诗人是集想象力、判断力、同情心、人道主义、人文精神、格局、见识于一体的,永远是中文人的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时代 图文诗学 AI作诗 中国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常州派词学的理论升华历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旭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5,共4页
常州派词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个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的自我完善的理论系统。张惠言提出意内言外的词学本体论及其比兴寄托的阐释方法 ;周济将之纳入感物兴发的诗学本源 ,以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对之进行了重大发展 ;陈廷... 常州派词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个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的自我完善的理论系统。张惠言提出意内言外的词学本体论及其比兴寄托的阐释方法 ;周济将之纳入感物兴发的诗学本源 ,以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对之进行了重大发展 ;陈廷焯进一步以沈郁顿挫的至味高境论词 ,并从解决“意 -象”关系进而解决“意—象—情”的关系 ;况周颐以重拙大在已发展得相当完善的常州词学上再加补一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派词学 寄托 感兴 沉郁顿挫 重拙大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30年代林庚诗作的中晚唐风调——兼与林庚诗论的“盛唐气象”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陆红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
学术大家林庚先生40年代后的诗论一直崇仰"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而先生30年代的现代派诗作却深透着中晚唐古韵,其色泽表现、意象选择、言情风貌尤其神近李贺、李商隐诗风。这一现代诗史上独异的文学现象,传递出... 学术大家林庚先生40年代后的诗论一直崇仰"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而先生30年代的现代派诗作却深透着中晚唐古韵,其色泽表现、意象选择、言情风貌尤其神近李贺、李商隐诗风。这一现代诗史上独异的文学现象,传递出林庚潜意识的创作倾向和忧婉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诗作 中晚唐风调 诗论 “盛唐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无邪”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被引量:6
5
作者 汤浩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孔子继承了春秋诗教的读诗与用诗观念,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论语》的诗论主要是针对《诗经》"思无邪"的特点,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是孔子的教学过程。孔子认为《诗经》内容丰富,真情流露,在教学时必须以礼和... 孔子继承了春秋诗教的读诗与用诗观念,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论语》的诗论主要是针对《诗经》"思无邪"的特点,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是孔子的教学过程。孔子认为《诗经》内容丰富,真情流露,在教学时必须以礼和乐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诗经》是具体的文本,在学习上来说是较为容易掌握的;从《诗经》的内容与表达形式到礼的道德意义和仪式是对文本的深究;乐是根据礼仪而订定的,所以须在掌握礼仪后才能学习相配的乐曲以巩固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诗经》 诗教 《孔子诗论》 中国古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